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重点整理

法律体系=所有的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民法或刑法或XX法

宪法(限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各国家机关有明确的权限划分,合理分工、协调一致;

3.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民主决定;法律和决策的执行,必须高度集中,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4.遵循中央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等级职权。

我国的国家机构:

1、国家主席国家元首

2、全国及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立法

3、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

4、人民法院司法

5、人民检察院司法

6、中央军委武装力量

全国人大

立法权:1、宪法修改权和监督权。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2、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权。基本法律是为宪法实施而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

监督权:3、中央国家机关任免权。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4、最高监督权。(负责并报告工作)

重大事项决定权: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十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十人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行专职制,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即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立法权:1、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2、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

重大事项决定权:3、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家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有权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决定全国总动员和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进入紧急状态等。

监督权:4,任免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国务院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每届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立法权:1、法规制定权。包括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权力。

重大事项决定权:2,紧急状态决定权。是指国务院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划分;批准市县级建制及区域划分;省政府批准乡级建制及区域划分。

中央军委

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任期5年,没有届数限制。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审判机关,统一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院长任期5年,不得超过两届。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检察权的机关。检察长任期每届5年,不得超过两届。对于副检察长、检察员没有特定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在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同时,还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这是一种双重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为领导关系。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立法权:(法的渊源)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6、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立法的效力:

上下位阶的法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3)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4)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

同一位阶的法(没有上下之分)

(1)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2)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省级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裁决

1,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2,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国务院

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省级人大常委会

立法审查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权力制衡

机关性质相同:人大对本级人大常委会;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改变撤销

机关性质不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撤销

例外:人大常委会对下一级权力机关撤销

选举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1、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县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民法(主体意思表示内容)

1 主体

1.1自然人

权利能力出生至死亡(怀孕不算)

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死亡]、[16,死亡]自食其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8)、不能完全辨认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出生,10)、完全不能辨认行为的精神病人

失踪、死亡条件、程序:1下落不明(失踪、意外灾难死亡2年;死亡4年。);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清;3法院受理和宣告。

监护制度监护人的职责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

1.2法人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社会组织

1.3其他组织无法人资格,承担无限责任的组织。

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2 行为

2.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行为

2.2意思表示希望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内心意思用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形式口头;书面;默示形式(推定、沉默)

2.3有效条件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2.4代理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由此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直接归属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2.4.1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

2.4.2代理权行使规则1不无权代理2不得任意转托他人代理3积极行使代理权,尽勤勉和谨慎义务4不滥用代理权(包括:自己代理(买自行车)、双方代理及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3民事权利

3.1物权民事主体对物享有的直接控制的权利

3.1.1种类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用益物权(土地使用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3.1.2共有按份共有(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物权优先于债权);共同共有(夫妻共有)

3.1.3相邻关系给予“邻居”便利的权利义务关系。

3.2债权当事人之间,请求做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

3.2.1发生依据不当得利【甲取款,银行员工失误多付10元;甲以这10元作本钱经商,获利5元,其中2元

为其劳务管理费用成本。甲应退回10给银行,3元收归国有】【饭店买8个饺子,给9个,不知道的情况下多吃了1个(善意)不用赔,知道的情况下多吃了1个(恶意)要赔1个】;无因管理【打车送迷路小孩,小孩父母应报销车费】;侵权【交通事故,请求赔偿医疗费】;合同

3.2.2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3.2.2.1订立程序要约(区分要约邀请);承诺

注:超市宣传单、招标公告、拍卖公告、招股通知书为要约邀请;发出要约,一旦对方承诺,合同成立。

出租车停在路边,的哥的行为定性为要约则类似公交车,不能拒载;如果定性为要约邀请,的哥邀请你发出要约,你说去火车站(你发出要约邀请),的哥不同意(对方不承诺),的哥不涉及拒载问题。

A市甲向B市乙买货,货币在收款地(B市),其他在履行义务一方(B市),不动产在不动产所在地。

3.2.2.2效力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当事人享有撤销权,期限1年)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受欺诈;受胁迫;乘人之危

效力待定的合同(主体不合格,第三人享有拒绝权、追认权)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权代理;无权处分。

无效合同(内容不合法)

国家、集体、社会公共或第三者利益;非法目的;违法

3.2.3合同担保

抵押(不转移)主要是不动产

质押(转移)包括动产、权利(有价证券、基金份额、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债权、不动产收益权)留置权主要动产

定金(双倍返还)

保证

3.3人身权

3.3.1人格权姓名权;荣誉;名誉权;生命权;身体健康权;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肖像权

3.3.2身份权监护权;亲属权

3.4知识产权

3.4.1著作权主体(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保护期间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2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其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

3.4.2专利权期限:20年(发明)、10年(其他)。(申请日起算)

3.4.3商标权客体:可视性标志、显著性、合法性期限:10年、可续

3.5婚姻

无效婚姻主体不合格(男≥22女≥20);内容不合法(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病婚后未愈)

可撤销婚姻思表示不真实(受胁迫)所有的撤销权基本都是1年

3.6继承

3.6.1法定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6.2遗嘱继承能力欠缺、意思表示不真实无效

4民事责任

4.1侵权责任要件:行为;损害事实(无损害无责任);因果关系;过错(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被监护人侵权:监护人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但可减轻)校方只承担过错责任。

4.2违约责任要件:违约(抗辩:不可抗力)

4.3买卖合同中意外风险的承担

以交付为原则:1、需要运输的标的物,自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风险转移给买受人

2、在途货物的风险除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后即转移给买受人

商法之公司法

1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50人以下。注册资本≥2万元且首次出资额≥0.2,两年内缴足。货币≥0.3注册资本,劳务不算

重大事项(章程、注册资本、公司形式)2/3以上表决权

董事会3至13人;不设董事会,可设1名执行董事(可兼公司经理)

监事会≥3人;不设监事会,1至2个监事(不可是董事、高管)

2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一次缴足额出资额;自然人计划生育制度;公示身份;个人财产独立

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人至200人发起人;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不要求国籍);发起人股本≥500万元

反不正当竞争法

1违背诚信行为欺骗性交易;商业贿赂;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掠夺定价;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单次奖品超过5000元);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串通投标

2限制竞争行为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管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消费者的权利保障安全权(人身及财产安全);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严尊重权;监督批评权

2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按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1倍赔偿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

破产法

主体:企业法人破产管辖: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破产条件: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破产费用:【破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1)破产案件诉讼费用(2)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3)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清偿顺序:【先破产过程中的钱、担保债、再职工的钱、再国家的钱、最后一般债主的钱】破产费用、共益债务、职工费用、社保费、税款、普通债权(未担保债权)

刑法(危害行为、犯罪主体、过错)

1犯罪构成

1.1犯罪客观方面

1.1.1危害行为意志或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作为,积极实施;不作为,有义务(法律规定;职务或业务要求;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能履行而不履行。

1.1.2危害结果

1.1.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2犯罪主体完全责任:≥16周岁无责任:<14周岁相对责任:[14,16)周岁(故意杀人、放火、强奸、抢劫、贩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爆炸、故意重伤害承担刑事责任)。

[14,18)周岁犯罪,应从轻减轻处罚,并不适用死刑。

1.3犯罪主观方面(过错)

故意:1、直接故意:明知+希望;2、间接故意:明知+放任

过失:1、过于自信的过失:预见+轻信;2、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2正当防卫(任何人的合法权益受伤害时,如见义勇为)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3紧急避险现实危险;迫不得己;有避险意图;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

4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4.1犯罪预备(未实施犯罪)

为了实行犯罪;实施了预备行为;外部原因导致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2犯罪未遂(实施,客观原因终止)

己经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由于外部原因。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3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实施,主观原因终止)

4.3.1中止的时间:犯罪中止则既可以存在于预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实行阶段。

4.3.2中止的自动性:未遂与中止的区别:能达目的而不欲,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为犯罪未遂。“能”与“不能”,应以行为人的认识标准进行判断行为人是否觉得“想干的话就能继续下去”

4.3.3中止的客观性

4.4.4中止的有效性:对于中止犯,无损害,应免处罚;有损害,应减轻处罚。

5共同犯罪共同、故意、行为(包括共谋)

犯罪集团: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全部罪行处罚。

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按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胁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教唆犯:按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刑罚

6.1刑种制度

管制:[3m,2y],数罪并罚≤3年;拘役:[1m,6m],数罪并罚≤1年;有期徒刑:[6m,15y],数罪并罚≤20年;

公安机关:拘役、管制、剩余≤1y的有期徒刑;监狱:剩余≥1y的有期徒和无期徒刑;法院:死刑

6.2死刑问题一一死刑的限制

罪行极其严重;犯罪的时<18周岁&审判(包括羁押期间)时怀孕妇女(包括流产);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缓

6.3剥夺政治权利问题:不适用于外国人

6.3.1所剥夺权利的具体内容:不准举手、不准说话、不准当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

6.3.2必须适用剥夺政治权利:被判处无期和死刑的犯罪分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7量刑

7.1累犯:犯罪处罚完毕,在法定期限(5年)内又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除外。

7.2自首: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7.3立功: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提供重要线索,侦破其他案件。一般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4缓刑: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关直接放。

8刑罚执行减刑:≥1/2原刑期;无期≥10年

假释:关之后放;考验期限:有期徒刑为剩余刑期;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限10年。

9时效法定最高刑;不满5、10、15年,经过5、10、15年;追溯期间再次犯罪,重新计算追诉期;

受理立案后、被害人追溯期间内控诉而不立案的不受时效限制

行政法(原则:合法、合理、程序正当)

1主体

1.1行政主体:享有职(权),自己(名)义行政,独立承担(责)任

1.2行政主体范围

1.2.1行政机关:派出机关(政府派出的,街道办,)、内设机构(有授权)、派出机构(政府下属部门派出的、有授权的,如有授权的派出所)公务员单位及被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组织、个人

1.2.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某些行业协会)、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1.3非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例:某县技术监督局委托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贩卖假种的单位和个人行使处罚权,技术推广局应以下列哪个单位的名义行使处罚权(A)。 A.县技术监督局 B.农业技术推广局 C.农业技术推广局执法站 D.县人民政府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1行政处罚的种类

2.1.1申诫罚(精神罚、声誉罚);警告(法律、法规、规章均可设定)

2.1.2财产罚(法律、法规均可设定,规章有限设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则物

2.1.3行为罚(能力罚):责令停产停业(法律、法规均可设定,规章不能设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除外)均可设定)

2.1.4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公安机关行使。法规、规章不能设定)

2.2实施规则

2.2.1不再罚:对一个行为,任何机关不得以同一事由做出同一种类的处罚

2.2.2不处罚:不满14周岁;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控制行为时违法);处罚时效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或连续继续行为终了之日起2年后不再处罚。

2.2.3不重罚:己满14不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处罚;

2.3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

2.3.1简易程序:(一人执法、当场决定、当场送达。)事实确凿有依据、公民50元以下、单位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2.3.2一般程序:至少2人执法,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作出决定

2.3.3听证程序:当事人要求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证或执照、大额罚款;规则:告知听证权;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2.4行政处罚的执行

罚缴分离:①罚缴机关分离、罚缴人员分离。②当事人应自收到处罚决定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当场收缴:①20元以下;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②收款人应当自收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

3行政许可

3.1行政许可

3.1.1一般许可:直接涉及公共利益或个人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3.1.2特许: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公共资源的配置或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

3.1.3认可:特定职业行业资格、资质的确定

3.1.4核准:特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

3.1.5登记: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场予以登记) 3.2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与形式

法律一一可以创设;

行政法规—法律未创设时可以创设

地方法规一一上位法未创设时可以创设

省级地方规章一一无权创设;上位法未创设许可的,必要时省级政府规章可以创设临时性许可

3.3期限:20日(可延长10日);当时;45日(可延长10日)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另有规定依规定

3.4行政强制

3.5行政强制执行:如代履行(拆迁户不自拆,强拆后费用由拆迁户掏)、执行罚(违章罚20元,逾期未交,增加滞纳金)

3.6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

4行政应急:

4.1权限划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以上政府定预案;县级以上监测与预警

4.2报告与信息发布:2小时,省级政府1小时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

5行政裁决: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包括:民事损害赔偿或补偿纠纷裁决;民事权属纠纷的裁决)

6行政复议: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看“权”

6.1受案范围:具体行政行为;可附带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为,并排除国务院的规定。

6.2复议机关

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一一同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

垂直领导的机关一一上一级主管部门

省级以下政府一一上级政府

省部级单位一一原机关

政府派出机关一一设立该派出机关的政府部门

派出机构—一主管部门或该部门同级政府

被授权组织一一直接管理该组织的机关

多个行政机关一一共同上一级机关

被撤销的机关一一继续行使职权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6.3申请期限: 60日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6.4行政复议和诉讼关系:

6.4.1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最终裁决。

6.4.2认为侵犯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纳税争议,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7行政诉讼法

7.1受案范围:具体行政行为;只审查合法性问题

排除

①国家行为

②抽象行政行为(不能起诉,但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

③内部行政行为(仅指对内部人员的奖惩任免)

④法律规定行政终局裁决(此法定指法律规定,排除其他法律规范)

⑤刑事侦查行为

⑥调解、仲裁行为

⑦行政指导行为

7.2被告(和复议区别)

1、一般情况:与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确定相同,都是看行政主体标准;看“名”

2、特殊情况:经复议后起诉的

复议维持一一原机关为被告

复议改变一一复议机关为被告

复议不作为一一原告对谁不服,谁就是被告

7.3管辖

7.3.1级别管辖:

7.3.1.1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一审案件;

7.3.1.2中级法院:

行政①被告为中央专利或商标部门;②各级海关、省部级单位、证交所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③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管辖

民事(1)重大涉外案件;(2)被告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并目超出了下级法院的竹辖范围;(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

由中级人民法院竹辖的案件①海事海商案件②知识产权案件;;

刑事:1)危害国家安全;2)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3)外国人(广义包括无国籍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7.3.1.3高级法院①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②部分反倾销案件③部分反补贴案件

7.3.1.4最高法院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案件

7.3.2地域管辖

7.3.2.1行政:1、被告所在地竹辖①一般案件;②复议维持案件;2、复议机关与原机关所在地都可以竹辖复议改变案件(此时被告是复议机关)3、原告或被告所在地管辖,限制人身自由案件(原告所在地包括户籍地经常居住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4、不动产所在地专属竹辖不动产纠纷案件

7.3.2.2民事:一般原则一一原告就被告(防止原告滥用诉权)

7.3.2.3刑事:以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

7.4起诉时限

7.4.1诉作为

1、告知诉权: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做出之日起3个月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不知诉权: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3月内,且在(应)知道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

3、不知内容(应)知道行为内容之日起3月内,且在行为做出之日起不动产20年内,其它5年内。

7.4.2诉不作为(期满60天,紧急立刻)

有履行期的在其届满后可起诉,无履行期的推定履行期为60天,紧急情况可以立即起诉。

7.4.3复议后起诉的(收到、期满15天)

7.4.4诉讼时效:权利人胜诉权消灭,实体权没有消灭。

1,普通诉讼时效:2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短期诉讼时效:1年(四种情形)

3,最长诉讼时效: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7.5审理和判决审理期限:一审3月;二审2月

8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谁行为谁赔偿)

1、单独行政赔偿:该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了侵权行为

2、共同行政赔偿: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负连带责任

3、委托机关赔偿: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侵权由委托机关赔偿

4、继受机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机关赔偿

5、撤销机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有无继受机关的,撤销它的机关赔偿

6、复议机关赔偿:复议加重损害的,对加重部分赔偿

7、派出机关赔偿:执行自身职权由自己赔偿,执行交办任务由交办机关赔偿

8、申请机关赔偿: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由于执行根据错误的,由申请机关赔偿

9刑事赔偿(财产损失,谁损害谁赔偿;人身损失,由作出最后生效文书部门赔偿)

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连带赔偿义务机关。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针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规律,在这里为广大考生提供几点技巧性的答题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矛盾选项法 当选择题的选项中,尤其是单项选择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选项完全矛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 判别答案就在矛盾的两个选项之中,所以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浏览完全部选项时再做解答,一来可以发现试题中是否有矛盾项,二来,可以防止因为误读选项而造成的不必要错误,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例题】 7岁的小朋友小明趁其母亲不在家时,将妈妈的价值数万元黄金首饰与邻居家孩子手中的价值10元的玩具进行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b.小明妈妈不能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c.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情况 d.小明的母亲没有尽到看管孩子的义务,所以应当自行承担损失 【解析】对于这道题,我们看到选项a与选项b是完全矛盾

的两个选项,基本可以断定答案就在a与b中,之后可以根据题干再进行分析,这里考查的主要是民法中的主体,小明作为一个7岁的儿童,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做的民事行为应被断定为无效的,故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必定是无效,那么这里问错误的,就是选项b。 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比较选项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除了上面谈到的矛盾选项法,考生还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凡是差异性较大的选项,皆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 【例题】在行政诉讼中,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不受理的案件是( )。 a.事业单位内部,某工作人员对其撤职处分不服 b.某企业对行政机关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 c.某公民对民政机关撤销其低保不服 d.某公民对行政机关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不服 【解析】对于本题,有很多考生要分析很久最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选项,考生可以通过认真再次审题来锁定答案,本题题干是指在行政诉讼中,这就意味着,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不能是已经在国家机关系统内部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即公职人员身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如有对自己所受的决定不服,提出的解决途径我们称之为行政申诉,因此,本题a选项中的机关干部对撤职处分不服,因为机关干部是公职人员身份,不能经过行政诉讼这个途径给以解决,故答案选择a。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1)法律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具体来说,考查法的概念、作用、法律渊源,宪法的重要法条,行政行为的基本知识,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开展,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同等,刑法中几个涉及公务员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刑罚等,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精准识记,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2)政治 ①考查的知识点:哲学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质与量辩证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需求供

给与均衡收入再分配政策等。②基本题型: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既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也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3)行政管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过程、行政领导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4)人文和科技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日常生活百科,知识点分布太散,很难把握。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偶尔会出现多选和判断。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核考生的知识面。 (5)公文写作与处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公文的特点、种类,常用公文的格式,常用公文写作、公文的处理。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公文改错(纠错)、公文实务、作文题。既考查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也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017公路水运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加强整理版

一章概述 198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上二者说明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199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7年首次对公路试验检测做出管理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出台了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文件,确定为公路、水运两种;检师、检员两种;明确了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2年出台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确定了材料、结构两专业,甲乙丙三等级,为《办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在02年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首次对公路水运统一要求;建立了等级评定制度;明确了等级划分原则;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增加了公路的桥隧和交通工程检测专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试验室,承担相应检测任务,并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及人员的素质,2007年在《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等级标准》规定了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员资格及数量、设备要求、检测用房等。其中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沿袭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试验检测是质量、进度、费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确定工程内部、外部质量,消除隐患;可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工程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试验检测的新任务:检测已建成及在建道路桥梁的健康状况,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延长寿命等。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监控养护都离不开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的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1,2005年交通部出台了《检测管理办法》就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和工地试验室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总则、检测机构等级评定、试验检测活动、监督检查、附则 2,目的在于规范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里的试验检测活动包括:试验机构从事试验3,检测相关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对检测工作的监督等活动。实验检测内容主要指在现场二次加工的材料,是对进场材料的检查。 4,检测范围:二次加工的材料,构件,工程制品。不同生产,销售的产品检测活动。 其中《等级标准》明确了各等级实验室对人员、设备、检测能力、实验用房等标准; 《评定程序》规范了等级评定程序; 《工地实验室》强调了设立前提是:母体取得了检测机构等级证书。 5,试验检测遵循原则:科学、客观、严谨、公正 科学:科学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新换代;对于监督机构表示科学分析影响,采用科学手段加强监管。 客观:以实施为准绳;严密的工作程序;严守职业道德;不造假。 严谨:检测活动要考虑周全;规范标准要现行有效;检测程序严密;报告要素齐全;检测依据明确;检测方法得当。 公正:检测活动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独立开展工作;不收行政干扰和利益影响。 6,质监机构具体实施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落实;质监总站是具体实施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省站为本行政区内试验检测活动的监管部门。 7,公路水运检查机构分为公路、水运两个专业,公路:综合类(甲乙丙)和专项(交通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水运:材料类(甲乙丙)和结构类(甲乙)公路工程 综合类 甲 质监总站评定 乙、丙 省站评定 专项 桥梁隧道工程 质监总站 交通工程 质监总站 水运工程 材料 甲 质监总站 乙、丙 省站 结构 甲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2011 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 填入括号内。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 1.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对于该自由贸易区说 法错误的是( B)。 A.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B. 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C. 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D. 由中国和东盟 12 国共同组成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程序性的法律关系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诉讼法律关系 D.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3.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一般应为()。 A. 1 人至 2 人 B. 2 人以上 C. 3 人以上单数 D. 5 人以上单数 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5.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A. 15 日 B. 20 日 C. 30 日 D. 60 日 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C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7.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应当不低于人民币()。 A. 300 万元 B. 3000 万元 C. 500 万元 D. 5000 万元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9.李某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马某,李某死后马某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马某死亡,则 ()。 A.该古玩由李某子女继承 B.该古玩由马某子女继承 C.将该古玩出售,价款由李某子女、马某子女共同继承 D.如李某子女同意方可由马某子女继承 10.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 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1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24、认识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认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环境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 环境常识 环境 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对该事物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大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本帖讨论的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 环境污染 —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3、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4、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5、放射性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射线的现象。 & 6、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世界各国的垃圾以高于其经济增长速度2~3倍的平均速度增长。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环境保护 ( 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05-12树权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50 题,每题 1 分,共50 分) 1、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3月29日在京召开。批示指出:_____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A、质量发展 B、教育发展 C、科技发展 D、人才发展 2、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______”于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A、千人计划 B、天琴计划 C、火炬计划 D、星火计划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_____,国家主席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A、反恐怖主义法 B、反家庭暴力法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D、慈善法 4、2017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_____”。 A、中国无车日 B、中国航天日 C、中国环保日 D、中国低碳日 5、对在全党开展“_____”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_____”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A、三严三实 B、两学—做 C、四个全面 D、五大发展理念 6、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_____将合并实施,并将确保参保职工生育待遇水平不降低。 A、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B、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C、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D、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7、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缴纳税款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趋势为( )。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由质量向数量的转变 C、由产业向个体的转变 D、由技术进步向投资拉动的转变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 )的精神状态,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团结奋发 D、荣辱与共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是(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 )决定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3、中共某县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党( )。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综合常识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综合常识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5(.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 法度,联齐抗秦, 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 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

2016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纲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毛泽东思想概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6、法律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 8、公文写作; 9、经济知识; 10、科技常识; 11、中国近现代史; 12、世界现代史; 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 1、单选; 2、多选; 3、不定项选; 4、实务; 5、论述; 6、简析; 7、写作; 8、案例分析; 9、综合分析; 10、材料处理 第一篇政治常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3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 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 4 、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 5、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①谁为第一性 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知识点汇总公基易错知识点.,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知识点汇总公基易错知识点(判断题常考 1、行政责任能力:不满期14周岁———————不予以行政处罚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 2、民事责任能力: 满18周岁、(16到18,以自己劳动为生活来源——完全民事责任10到18——限制 不到10——无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能力: 16周岁——完全14-16犯故意杀人等,应贡刑事责任——限制 不到14——无 到14不到18,应从轻或减轻 4、复议机关应该在收到复议申请后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5、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6、行政领导者决策能力的强弱和决策艺术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非程序性决策上。 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主要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8、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9、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表现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11、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原行政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1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以汇票、支票等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出质作为债权担保的质押方式是权利质押。 14、“历史只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表明:人们自己创造历史。 1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6、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了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17、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支柱是企业。 19、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 20、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1、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 2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始于台湾问题。 24、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25、我国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管理学原理 一、人本原理 所谓“人本原理”,就是强调人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基本思想’。 基本精神: 人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核心 搞好行政管理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二、激励原理 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某种理想的动机和动力,进而造成有效的激励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取得好的行为效果,这就是管理学上的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激励的动力.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物质动力。(2)精神动力。(3)信息动力。 许多管理学家都把激励问题看作是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认为有效地实施激励是搞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 【真题-单选】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动力问题。下列不属于激励动力的基本类型的是:() A.物质动力 B.精神动力 C.信息动力 D.社会动力 D 三、能级原理

能级原理,又称能级相称原理,即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以相应的责任和授以相应的职权,使有不同才能的人都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上,各献其能,各施其才,以保持和发挥组织或团体的整体效能。 组织稳定的结构层次应是正三角形或正宝塔形,上窄下宽,。一般应按战略规划层一战术计划层一具体执行层这样三个层次由上向下排列。 【真题-单选】行政管理中的“能级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我们日常经常说的:()。 A.用人不疑 B.知人善任 C.因势利导 D.统筹兼顾 B 四、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正确处理行政管理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五、权变原理 动态原理,亦称权变原理,是指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因势利导,随机制宜,适时调整行政对策和行政方法。 六、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按照行政目标的要求,力图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 行政管理概述(公共管理) 一、含义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注:与公共行政同一含义。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总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 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