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生态学基础

大纲:1.了解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了解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2.掌握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

5.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书目:《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几本书

《寂静的春天》:以杀虫剂大量使用造成的危害为基本元素,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

《增长的极限》: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的主要象征,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生态学由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发展到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

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发展:经历了奠基、建立初期、发展及成熟期、生态学科兴起四个阶段。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2、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主要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方面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指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可以从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包括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以及保持物种的永续性等。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④景观多样性: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七个方面)物种生物量,物种属性,物种库,输入环境的总能量,维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生物地化循环,系统稳定性。

5、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主要论点:①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②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③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④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⑤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意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在现代生态学中,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后发生变化了的环境(半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如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及文化环境等)。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等。

7、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

8、植物的光周期: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这类植物多数是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后,光合效率不会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速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的临界点。

最小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光合作用补偿点,在此外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9、温度与生物生长中生物的三基点: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与之相应的则是生物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

10、温度与生物发育:生物要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不仅要生长还要完成个体的发育过程。最明显的是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它就像信号开关一样,不经历这个阶段,就不能完成生命周期。

11、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2、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

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13、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

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14、盐碱土所含的盐类,最常见的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以及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其中,盐土所含的盐类主

要为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盐类都是中性盐,所以一般盐土的pH是中性的,土壤结构尚未被破坏。土壤的碱化过程是指土壤交替中吸附有相当数量的交换性钠。通常把交换性钠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20%以上的土壤称为碱土。

15、盐土对植物的影响: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②伤害植物组织

③引起细胞中毒④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16、碱土对植物的影响:①土壤的碱性能毒害植物根系

②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质地变劣,尤其是形成了一个透水性

极差的碱化层次(B层),湿时膨胀黏重,平时坚硬板结,使水分不能正常渗滤,

根系不能透过,种子不易出土,即使出土后也不能很好地生长。

17、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①聚盐性植物:通过积累盐分,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体内水平衡的

②泌盐性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出体内的过多盐分

③透盐性植物: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

18、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

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阶段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等基本特征。

②主导因子及特点: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被称为

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正确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很有

意义。

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⑤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

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使生物发生疾病或死亡。

19、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其生

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性因子。

20、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1、Shelford耐受性定律:生物不仅受环境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环境因子最高量的限制。这就是说,生物

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

2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2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

围,称生态幅。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1、基因:是所有生物表现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也是所有生物用来维持其种属遗传性的关键。一切生物的所有遗传信息都存在于组成基因或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即核酸中。

2、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机体除了少数类型(病毒等)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有机体的个体就是一个细胞,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个细胞来承担;多细胞有机体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共同保证整个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3、组织和器官:人们把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组织是具有功能分工的细胞集合体,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组织构成了器官。高等生物个体是由各种组织和器官组成的。

4、个体: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有生命的个体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自我复制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

5、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由具有共同基因库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是种系生存的前提和基本单位。

6、生物群落:群落是不同种群的集合体。集合在一起的各类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不同于种群的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生物群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结合。

7、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8、种群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2)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内分布格局和地理分布格局,前者是指种群内部的个体是聚群分布、随机分布还是均匀分布。(3)遗传特征。

9、种群的群体特征,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10、年龄锥体的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性种群、下降型种群

11、性比:性比是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数目比例,称第一性比;幼体成长到性成熟阶段,由于各种原因,熊性与雌性比持续变化,到个体成熟为止,雄性与雌性的比例叫第二性比;个体成熟后的性比,叫第三性比。

12、生命表:生命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它实质上是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简单的生命表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

13、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方程

逻辑斯谛曲线五个时期:

(1)开始期:也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14、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

危害:外来入侵物种本身形成的优势种群,使本地物种生存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15、赤潮:是指水体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变劣的现象。发生在近海的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有机污染,即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形成富营养化所致。

16、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气候学派: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

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定性。

(2)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学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认为只有密度制约因子才能调节种群的密度。

(3)食物因素

17、内源性自动调节假说:认为种群调节是动物种群内部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1)行为调节:动物社群行为是调节种群的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途径。

(2)内分泌调节:是种群增长会因生理反馈而得到抑制或停止,从而降低社群压力的一种调节方式。

(3)遗传调节

18、集群的生态学意义

(1)集群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2)集群可以共同防御敌害

(3)集群有利于改变小生境

(4)集群有利于某些动物种类提高学习效率

(5)集群能够促进繁殖。

19、阿利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于适度的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的增长起到限制作用,这被称为阿利规律。

20、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了种间竞争,而且两个物种的生态越相似,竞争也就越激烈。这种现象后来被英国生态学家称为高斯假说。

21、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竞争。

22、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且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23、生态位的定义:主要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A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为基础生态位

B实际生态位: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为实际生态位。

24、捕食:生物种群之前还有一种直接的对抗性关系,即一种生物吃掉另一种生物的捕食作用。生态学中常用捕食者与猎物或被食者的概念来描述。

25、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两种形式。

(1)偏利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共生现象

(2)互利共生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离开后不能独立生存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26、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1)生活史的定义从一个世代的合子形成到下一个世代合子形成所经历的时段中,个体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称为生活史。

(2)种群生活史对策:

①r对策者

r对策者多适用于严酷易变的环境,具有能够使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即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而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就能以其高增长率r迅速回复种群,使物种能得以生存。

②K对策者

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种群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在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因而竞争较为激烈。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性,以高竞争力使其得以生存。

27、生物群落: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8、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2)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3)形成群落环境

(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

29、生物群落可以从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这三个不同角度来研究

30、植物群落成员型的分类

(1)优势种:对群落其他种有很大影响而本身受其他种的影响最小的物种。

建群种:各层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称为建群种。

(2)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生态过程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3)伴生种:群落中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多半数量稀少。

31、种群的数量特征

(1)密度(2)多度(3)盖度(4)频度(5)高度或长度(6)质量 (7)体积

32、生物群落的结构

(1)生活型: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反应。

生态型:物种表现在特定的生境中产生的变异群。

(2)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物种个体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化与配置方式。

(3)水平结构: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或内部小聚群的镶嵌现象。

(4)时间结构:生物生命活动的异时性导致的不同时间群落结构的配置差异。

(5)边缘效应:在生态过渡带中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有增多的趋势,在群落边缘的生物个体因得到更多的光照

等资源而生长特别旺盛或因生境异质性的提高而使物种数量增加的现象。

33、生物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34、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1)原生演替: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完全没有植被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

(2)次生演替:在原有群落被去除的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35、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1)单元顶级论: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最终都能形成一个与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包括气候顶极和各类前顶极。

(2)多元顶级论

(3)顶级-格局假说

36、生物群落演替的制约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生态系统均可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或者分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基本成分。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包括两大部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1)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环境(气候、能源、基质和介质等)和物质代谢原料(无机盐、二氧化碳、水、氧气、氮气、无机盐腐殖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2)生物成分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

消费者:是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而生存的异养生物。

分解者:都属于异养生物,这些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无机物并最终以简单无机物形式回归到环境中的功能,故又称为还原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生态系统物种结构:

(1)关键种:对群落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物种成为关键种,它们若从群落中消失会使群落结构发生严重改变,甚至能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和群落的剧烈变化。

(2)冗余种:冗余意味着相对于需求有过多的剩余。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关于物种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提出的两种假说

(1)铆钉假说: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比作一架精致飞机上的每颗铆钉。任何一个物种的丢失,同样会使生态过程发生改变。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功能,任何一个物种的丢失或灭绝都会导致系统的变故。

(2)冗余假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作用有显著的不同,某些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从物种的角度看,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是主导作用,“司机”,另一种称为“乘客”。若丢失前者,将引起生态系统的灾变或停摆;若丢失后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就可能很小。从保护生物学的角度看,那些高冗余的物种则有较低的优选权。但这不意味着冗余种是不必要的,关键是评价的时间尺度。短时间看,冗余种似乎是多余的,但经过在变化环境中长期发展,那些次要种和冗余种有可能在新的环境下变为优势种或关键种,从而改变和充实了原来的整个生态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冗余恰似对生态系统功能可能丧失的一种保险。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网:不同食物链之间常常是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形象的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类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和相互关系。

食物网的控制机制: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生态金字塔

(4)生态效率

①摄食量(I):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代表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它代表动物摄入食物的能量。

②同化量(A):对于动物来说,它是消化后吸收的能量,对分解者是指对细胞外的吸收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常常以总初级生产量表示。

③呼吸量(R):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④生产量(P):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对于植物来说,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吸量以后净剩的能量值,即P=A-R。

⑤同化效率=被植物固定的能量/植物吸收的日光能=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

⑥生长效率:又称生产效率。是指同一营养级的净生产量与同化能量的比值。

⑦生产效率=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⑧消费效率:又称利用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所消耗的能量占前一个营养级的净生产量的百分比。

⑨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力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们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又称“生态效率”,他认为,在生态系统中,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通常为10%左右。

6、生态系统的空间和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成层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外貌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反应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

①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进化

②中时间尺度:群落演替

③短时间尺度:昼夜季节和年份等的周期性变化

7、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①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常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机构”。

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a、能量流是变化的;b、能量流是单向的;c、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d、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

③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逐级流动时不断减少,当能量流经4-5个营养级后,剩下的能量已经不再能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力了。

④能量流动的途径:

A、能量沿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流动。

B、在各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排泄物和残留体进入腐食食物链。

C、有机体在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

(2)物质循环

定义: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入环境中,这个过程称为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类型:三大类: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运动的介质;气体型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循环性能也不如气体型循环完善。

①水循环:物质循环的核心。水的主要蓄库是海洋,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蒸发使海水转化为水汽后进入大气。在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迁移,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在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流入江河湖海,一部分渗入地下作地下水或被植物吸收,再通过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

②碳循环: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蓄库开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有机物中,包括合成多糖、脂肪和蛋白质,而贮存于植物体内,草食动物摄食后经消化合成,通过一个一个营养级,再消化合成。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碳通过呼吸作用又回到大气中;另一部分称为动物体的组分。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中的碳,则由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气中。

③氮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的氮,主要是硝酸盐,用作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这样,环境中的氮进入生态系统。植物中的氮一部分为草食动物所取食,合成动物蛋白质。在动物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含氮的排泄物(尿素、尿酸),再经过细菌的作用,分解释放出氮。动植物死亡后经微生物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有机态氮转化为无机态氮,形成硝酸盐。硝酸盐可再为植物所利用,继续参与循环,也可被反硝化细菌作用,形成氮气,返回大气库中。所以,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主要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

A、高能固氮: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形成氨或硝酸盐,随降水到达地球表面。

B、工业固氮:通过工业合成的方法将大气中的氮转变成氨和硝酸盐供植物利用,这种固氮形式的作用已越来越大。

C、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包括自养微生物固氮菌、共生在豆科植物及其他一些植物的根瘤菌和蓝细菌。

固氮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自生固氮菌通过氧化有机碎屑获得能量,根瘤菌通过共生的植物提供能量,蓝细菌则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④磷循环:磷的主要储存库是天然磷矿。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和人类的开采活动,磷才被释放出来。一些磷经由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在生物之间流动,待生物死亡后释放的磷被植物重新利用;另一些磷的有机化合物被细菌分解为磷酸盐,其中一些又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分则转化为不能被植物利用的化合物。陆地上的一部分磷则随水流进入湖泊和海洋,最终被固定在湖泊和海洋的沉积物中。

⑤有毒物质循环:有毒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入微生物、植物、动物、人体体内,然后又随着植物的枯枝落叶或动物和人的尸体、排泄物,经分解者分解回到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如此周而复始,称为有毒物质生物循环。

有毒物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无机毒物(如汞、铅、砷、镉、铬、氟等)中有许多能在生物体中富集、积累。有机毒物(如酚、氰、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乙烯等)按降解难易程度又可分为易降解的(如酚、氰等)和难降解的(如有机氯、有机汞等)两类。前者在生物循环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分解为简单的物质而解毒;后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生物分解,对人畜危害较大。

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物质的循环不同,表现在:它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在生物体内;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其毒性加强。

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在生物的作用下,金属汞的二价离子汞等无机汞能转化成更高的甲基汞(比无机汞毒性高50-100倍),这种转化被称为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

(3)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化学、行为和营养等四大类信息。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运动着的平衡。

生态平衡的标志:

①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一个生态系统若能根据自然条件合理配置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的比例,它们之间就可可以相互促进,若相反,就会对彼此造成不利的影响。

②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维持这自然的协调关系,控制物种间的数量和比例。人类如果破坏了这种协调关系和比例,使某种物种明显减少;而另一些物种却大量滋生,破坏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就会带来灾害。

③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相对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有能量的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开放性流动。如果入不敷出,生态系统就会衰退;如果输入多,输出少,生态系统有积累,就会处于非平衡状态。人类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获取能量和物质,增加系统的输出,应给予相应的补偿,才能使环境资源保持永续在生产。

④在生态系统整体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而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食物链会断裂,导致生态系统的衰退和破坏。

2)生态平衡失调:当外界干扰(自然的或人为的)所施加的压力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后,将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受阻,正常的生态功能被打乱及反馈自控能力下降而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便是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A、结构上的标志:包括一级结构缺损和二级结构变化

一级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当组成一级结构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缺损时,即表

明生态平衡失调

二级结构是一级结构的划分及其特征,如各种植物种类组成生产者的结构,各种动物种类组成消费者的结构等。二级结构变化即指组成二级结构的各种成分发生变化。

B、功能上的标志:指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

能量流动受阻是指能量流动在某一营养级上受到阻碍,

物质循环中断是指物质循环在某一环节上中断。

3)生态系统破坏原因

A、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台风、流行病等自然灾害,都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B、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及工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往往是渐进的、长效性的,破坏程度与作用时间和强度紧密相关。

①物种关系的改变:人类有意或无意地造成某一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消失或向其中引入某一物种,都可能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②环境因素的改变: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改变环境因素,影响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③信息系统的破坏:人类排放到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质与某些动物排放的信息素发生反应,影响这些动物的觅食、寻偶、繁殖等过程,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结构,影响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则使偏离加剧。

8、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开放原理(2)相生相克原理(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4)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原理(5)生态位原理(6)等级系统原理

9、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环境性质划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按生物成分划分: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等

按生态系统结构和外界物质与能量交换状况划分:开放生态系统、隔离生态系统、封闭生态系统等

按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等

10、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③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功能系统

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11、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和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或称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它是地球表面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之一。(1)纬向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2)经向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物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这种分布格式被称为经向地带性。

12、森林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1)物种繁多,结构复杂

(2)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3)系统的稳定性高

(4)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13、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

(1)水的流动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河流与周围的陆地有联系。而且河流、溪涧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开放的生态系统,成为联系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纽带。

(3)由于水处于流动状态,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致使河流水体中含有丰富的氧,因而河流生物对氧的需求也较高。

14、湖泊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水体具有半封闭性,边界明显(2)湖泊生态系统水量变化较大

(3)存在湖水分层现象(4)水量变化较大(5)演替缓慢

15、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湿地,地球之肾。

16、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积极干预自然,依靠土地资源,利用栽培生物与其环境间的关系所设计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这是一类在人类参与及控制下,由社会-经济-自然结合而成的,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

特点:目的性、开放性、高效性、异变性、脆弱性与依赖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

1、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又称生态系统公益,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两大服务功能。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①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②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③调节气候

④减缓灾害

⑤维持土壤功能

⑥传粉播种

⑦控制有害生物⑧净化环境

⑨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⑩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

(1)整体有用性 (2)空间固定性 (3)用途多样性 (4)持续有用性 (5)共享性 (6)负效益型

4、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自然消耗、生态或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环境、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

5、可持续收入

或称之为“绿色GNP“被界定为: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

第六章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1、干扰的定义

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2、干扰体:每一种干扰都有其特性,如干扰范围、作用频率、干扰强度、作用时间等。干扰的这些特性(类型、频率和强度等)在某一时间过程的总和被称为干扰体。

3、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4、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从经典生态学的角度考虑: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第七章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1、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前三者统称转运,而排泄与生物转化又称为消除。

2、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即BCF=c b/c e

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c b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c e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在物质性质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一般,降解性小、脂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质,生物浓缩系数高;反之,则低。

3、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4、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健康

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

1)突发性受损 2)跃变式受损 3)渐变式受损 4)间断式受损 5)复合式受损

2. 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物种多样性减少 (2)系统结构简单化 (3)食物网破裂 (4)能量流动效率减低

(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6)生产力下降 (7)系统稳定性降低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变化机制:1)结构损伤是导致功能衰退的基本原因;2)胁迫方式是影响生态过程变化的决定因素;3)干扰强度和频率是制约系统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受损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 1)生态系统受损伤的各种变化都始于结构的改变;2)生态系统过程受阻和功能衰退是受损伤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3)关键组分和过程的状态决定着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

3.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以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学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生态恢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生态修复的原理:1)生物方法与物理化学方法优化组合原理;2)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激活原理;3)生态因子调控原理

生态修复的原则:1)整体优化;2)循环再生;3)区域分异

4. 生态阙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与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5. 生态修复的判定准则

●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

●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

●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

●营养保持力

●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6.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1)针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以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楚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是一种更经济更适于生态系统规律的修复技术。

①植物萃取: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运送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位或植物地上枝条等部位,然后再对富集部分进行处理。

②根际过滤: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有毒金属。最好是须根植物。

③植物固化: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降低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或防治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

④植物辅助生物修复:通过根系范围内植物的活动刺激微生物,促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⑤植物转化:通过植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环境污染物。取决于污染物从土壤或水体中的直接吸收和植物器官中新陈代谢物的积累。

2)针对非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

①潜力评价法:

利用遥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某一修复区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找出对当地生态自我修复影响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和保护措施。

例如,

②自然恢复法:

对某些生态系统的修复,首先要停止对其施加干扰,让其休养生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实现系统的修复。

例如,采取围栏圈养的方式或轮牧的管理方式,草地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身的恢复能力实现修复的目的。

③限量控制法:

是一种不改变原有经营目的而采取人为控制的方法,促使部分逐渐恶化的区域恢复生态的良性循环。

例如,林区限制采伐量,草地限制载畜量等。

④协调促进法:

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减缓人、畜对天然植被的破坏,促进生态条件的自然修复。大力推广可更新能源的利用和积极开发各类新型能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山区或草原区,通过以生物质能的利用来减少对木材和自然植被的利用,并以此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生态修复的实际过程中,由于生态系统受损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将生物修复和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恢复效果

7. 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特点

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变化的特点通常都是生长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

壤、贮存营养元素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8.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物种框架法: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最大多样性法:尽可能地按照生态系统受损前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种植物种,需要种植大量演替成熟

阶段的物种而不必考虑先锋物种。

9.判定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需要结构、功能和动态等方面的多种指标,但森林恢复要求要最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只有具备这一面积要求,达到当地原有植物中群落物种数80%以上,饼能够维持其自我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是符合标准的恢复。这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

10.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改进现存草地,实施围栏养护和轮牧

●重建人工草地

11.河流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损害

12.受损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严禁围湖造田,有效实施退田还湖政策

●营造林地,依靠湖泊周围及整个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

●加大人为调控湖泊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水位频繁和剧烈变化,维持湖泊的最低水位,防止湖泊的干枯

●对有大量淤积的湖泊,采取清淤的措施,实现既可以恢复水体空间,又能使水质得以更换的目的。

13.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

(1)物种共生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原理

(4)物种多样性原理(5)物种耐性原理(6)景观生态学原理

(7)耗散结构原理(8)限制因子原理(9)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

14.湿地的水质净化

湿地——地球之肾,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来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达到水生环境修复的目的。

15.湖泊治理生态工程

(1)底泥疏浚

(2)种植植物,实现治理与环境美化的统一

(3)建立渔业生态工程,控制过度养殖,适度利用水体

(4)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实现持久的生态管理

16.植被缓冲带:指在农田与邻近受纳水体之间设置的一定宽度、具有阻滞消减污染物功能的植被带

面源污染的控制

第九章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指生存与发展的不良风险最小以及不受威

胁的状态。

2.我国的生态现状

1)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主要淡水湖泊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2)大气环境恶化,雾霾问题严重,诸多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

3)土壤酸化、盐渍化程度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4)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或长期超载放牧,全国草地面积逐

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

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虽有所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蓄积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

结构不合理,人工纯林比重大,森林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呈现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象。

6)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大。

7)海洋环境不容乐观,污染严重。

3.生态安全现状成因

1)人为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认为生态安全是国家的事,大家的事,与自己没关系,对破坏生

态安全行为漠视,甚至是参与其中。农业方面表现在,大量农药、兽药的滥用,盗砍滥伐林木,

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以及种养殖对水体、土壤的破坏。工业方面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

放堆放,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白色污染现象等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大江大河断流,围湖围海造

田导致的物种灭绝以及资源的过量消耗等是导致生态安全危机加剧的成因之一。

2)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生态安全的观念,重经济行为忽视生态保护,重经济效果忽视生态

安全。

3)把环境保护工作长期排斥在社会经济开发计划之外。尽管环境保护工作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

一系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因机制、体制以及人们的认识程度,导致相关法律成为软法。

4)决策失误是最大的破坏。项目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过快,对资源掠夺性的开发等,导致大量林地被毁坏、分割,大江大河被人为阻断,水体遭到污染与破坏。这些都与决策者的决策息息相关,所以说决

策失误是生态安全的最大杀手。

4.生态安全对策

1)提高公众责任感。

使生态安全深入人心,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加大各个层面的生态安全宣传,从学校、传媒、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安全深入人心,增强公众对生态安全的危机意识,从我做起,使人们自觉的成为

生态安全卫士。

2)发展方式的转变。

调整好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适应生态安全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降低GDP单位消耗,对影响生态安全的企业部门进行坚决关停,适度放缓经济增长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型

转变。

3)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公民普遍提高生态安全意识的前提下,加大体制创新与科技投入,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扩大国民经济各部门生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4)规范的法律制度做保障。

尽快制定国家生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加大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加破坏生态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破坏成本。

5)巨大的资金投入与长效机制的建立。长期、稳定、连续的投入是解决生态安全危机的前提。

6)建立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建设。

减少破坏发生的同时,尽量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要保持国民经济良性持续稳定发展

第十章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1971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第11项专题),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3、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4、建设生态城市包含的五个方面内容:

(1)生态安全即向所有居民提供洁净的空气、安全可靠的水、食物、住房和就业机会及市政服务设施和减灾防灾措施的保障。

(2)生态卫生即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工程手段,对粪便、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和再生利用。

(3)生态产业代谢即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强化资源的再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可更新能源的开发、生态高效的运输,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生态景观整合即通过对人工环境、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和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自然要素(水路和城市轮廓线)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同时,防止水环境恶化,减少热岛效应和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

(5)生态意识培养,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其在自然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5、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将其建设模式划分为规划调控型、环境美化型、污染治理型、资源循环型及功能转化型五大类。

6、中国生态城市未来建设之路

1)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2)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3)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设置于更大的区域背景中

4)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研发生态城市建设新技术

5)加强公共教育,重视社区公众参与,引导低碳生活方式

7、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8、环境生态工程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主导环境生态

(2)开放有效平衡的系统原则。在环境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在生

(3)集约综合原则。在环境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注重劳动、资金、

9、环境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1)环境生态位原理

2)食物链原理

3)整体效应原理

4)环境及生物协同进化原理

过来人分享南京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附真题回忆)

一、初试 南大生态的初试参考书是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和李博的《生态学》。 恩,普生觉得用陈阅增这本就足够了,可以买本配套的辅导书,生态可以还参考孙儒泳的《生态学基础》另外也可以备一本参考书。 历年真题绝对是一柄利器,能够拥有最近几年的就更好。不过早年的也是有用的,我记得普生就出了一个早年出过的题。 普生把握重点是关键,把你觉得会是重点的知识点给背熟,这很有必要。比如说,静息电位的定义和它是怎么产生的。等等。我学长之前就把那些知识点给总结了一次,我在他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感觉这个总结还不错。到最后一个月,我就一直是看那个知识点背的。 生态的话,名词解释很费脑筋,感觉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名词解释,那些难以背下的,至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这次出的一个红皇后效应就不是李博《生态学》上能找出的名词,不过我之前看到过还记下来,有点印象。其实像这样的,还是少数,关键还是书上有的。得背熟。在觉得对书本知识掌握得不错的情况下,我推荐看一些文献。比如雾霾造成的生态后果,大型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态后果等等。生态没考好,我觉得就是文献看得不够,知识不全面。名词解释至少得背三遍!! 英语和政治,这两门我考得不好,就不说了。要说的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编的单词书我觉得不错,好记。肖秀荣的押题一定要买。最后一个月把市面上所有的考研模拟题买下来做几遍,这方法还不错。 二、真题回忆 来个2014生态的回忆版吧。

名词解释(6*10) 红皇后效应野外要观测的三个生物多样性(那三个希腊字母不知道怎么打出来) liebig限制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性定 律 边缘效应和群落交错区 …… 简答题(6*10) 雾霾可能导致的生态后果 取食策略都有哪些 放射性同位素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种群调节假说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土壤动物是如何适应土壤缺氧环境的 气体循环和沉积循环的联系 …… 分析题(15*2) 南水北调对长江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还有些记不得了。有些可能表述也出现错误,大家将就着看看吧。

2015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2015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 A. 细胞 B. 组织 C. 个体 D. 分子 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生态学家于1935年首次提出的。 A. F. E. Clements B. A. G. Tansley C. E. Haeckel D. E. P. Odum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动物个体大,这是。 A. 阿利规律 B. 阿伦规律 C. 拥挤效应 D. 贝格曼规律 4.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具有暴露相、毒物动力学相和毒效相。其中毒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在进行。 A. 暴露相 B. 毒物动力学相 C. 毒效相 D. 以上选项均正确 5.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固定技术、植物刺激技术和植物转化技术等。下列不属于植物提取技术所用的植物是。 A. 盐地鼠尾粟 B. 蜈蚣草 C. 龙葵 D. 滇白前 6.已知物种1和物种2是两个竞争的种群,物种2对物种1和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各为α和β,环境容量分别为K1和K2。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当物种1 被排斥,物种2 取胜时,应满足的关系是。 A. α>K1/K2和β>K2/K1 B. α>K1/K2和βK2/K1 7.下列金字塔中,不可能发生倒置的是 A. 数量金字塔 B. 能量金字塔 C. 生物量金字塔 D. 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8. 下述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是。 A. 坡度 B. 温度 C. 水分 D. 寄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200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606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生态学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生态学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64分) 1. 环境荷尔蒙 2. 生态风险评估 3. 生态工程 4. 绝对致死剂量 5. toxicant 6. fragile ecosystem 7.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8. biomass 9. 食物网源点 10. 优势种 11. 二级肉食动物 12. 演替顶极 13. species richness 14. frequency 15. instantaneous rate 16. ecosystem management 二、请运用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解释以下现象(8小题,共86分) 1.生态学家在对某个海湾的藻类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了很多绿藻,稍深处则有很多褐藻,再深一些的水中则生长了很多红藻。请解释此现象。(10分) 2.骆驼是一种典型的沙漠动物,请解释它能在沙漠中长时间旅行而免受伤害的原因。(10分) 3.通过对全世界高等植物种类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巴西有4万多种,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有1 万多种。据调查在我国两栖类动物分布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请分析产生这种分布现象的原因。(10分) 4.在西双版纳,钝叶榕小蜂将卵产在钝叶榕果的子房里,同时为榕树有效地传粉。研究发现钝叶榕在种群水平上常年持续挂果,其花柱长度短于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保证了传粉榕小蜂的在其中产卵繁殖;而传粉榕小蜂的羽化出蜂时期则与榕果内雄花的开放时间保持高度一致。请解释这一现象。(10分) 5.四川省二郎山东坡和西坡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存在较大差别。东坡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气候湿润,而西坡却寸草不生,气候异常干燥。当地有这样的谚语:“过一山,另 第 1 页共 3 页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53-1961年,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发生了严重的“水俣事件”,主要污染物是。 A. 砷 B. 汞 C. 镉 D. 铬 2.北美洲的仙人掌、非洲的大戟的茎均呈肉质带刺,这属于。 A. 拟态 B. 趋异适应 C. 趋同适应 D. 协同进化 3.恒温同种动物其身体突出部分所占比例与外界环境温度因子相关,这属于。 A. 葛洛格规律 B. 阿利规律 C. 贝格曼规律 D. 阿伦规律 4.的防御和竞争能力不强,但出生率高,适应性强,扩散及恢复能力也强,不容易灭绝。 A. K-对策者 B. r-对策者 C. 植物 D. 动物 5.下列不属于直接竞争的是。 A. 资源利用性竞争 B. 异种化感 C. 争夺配偶 D. 争夺栖息地6.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平均而言,绝大多数是。 A. 动物 B. 真菌 C. 藻类 D. 高等植物 7.下列哪项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事件。 A. 米糠油事件 B. 痛痛病事件 C. 多诺拉烟雾事件 D. 四日哮喘病 8. 从生物与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印度北部,有乳糖耐受性的人群比例与以素食为主的泰国相比要。 A. 高 B. 低 C. 一样 D. 时高时低 9.如果人口按照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dN/dt=rN)增长,则人口倍增时间为。 A. 0.3/r B. 0.5/r C. 0.7/r D. 0.9/r 10. 下列不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A.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B.“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C.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在铅、锌尾矿库等治理中常常通过加入含钙物质(如石灰)来改良土壤,保障食品安全,其原理除了对pH值的影响外主要体现了。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独立作用 D. 拮抗作用 12.顶级-格局假说是由提出的。 A. R. H. Whittaker B. A. G. Tansley C. F. E. Clements D. H. C. Cowle

2016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2016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它的。 A. 外貌 B. 镶嵌性 C. 成层性 D. 季相 2.如果人口按照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dN/dt=rN)增长,则人口倍增时间为。 A. 0.3/r B. 0.5/r C. 0.7/r D. 0.9/r 3. 固氮作用的几条途径中最重要的是。 A. 高能固氮 B.生物固氮 C. 雷电固氮 D. 工业固氮 4.氧气对于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 综合因子 B. 限制因子 C. 代替因子 D. 一般生态因子 5.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也较弱,当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恰好抵偿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A. 光饱和点 B. 最适光强 C. 光补偿点 D. 最弱光强 6. 物质的周转率用于生物库的更新称为更新率。若某一森林的现存量为324 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 t/hm2,则其更新率为。 A. 10.36 B. 8.42 C. 4.35 D. 0.088 7.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这类植物多数在早春或深秋开花。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 水稻 B. 大麦 C. 油菜 D. 番茄 8. 有效积温法则表述公式K=N(t-t0)中,t0的生态学意义是。 A. 极端高温 B. 极端低温 C. 平均温度 D. 生物学零度 9. 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3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凸型曲线 B. 凹型曲线 C. 对角线型曲线 D. S型曲线 10. dN/dt=r N (1-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11. 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等的服务。这种服务价值属于。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分解过程不包括。 A. 氨化作用 B. 硝化作用 C. 腐殖化作用 D. 反硝化作用 2. 民谣“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国的气候特征。 A. 桂林 B. 昆明 C. 三亚 D. 贵阳 3. 下列不属于动物种群内源自动调节说的是。 A. 行为调节 B. 内分泌调节 C. 遗传调节 D. 反馈调节 4. 下列属于旱生植物生理适应的是。 A.发达的储水组织 B. 原生质的高渗透压 C. 叶片特化成刺 D. 扇状运动细胞 5. 生态工程设计中常通过加环的方式来完成,下列属于增益环的是。 A. 凤眼莲净化污水 B. 畜禽粪便培养食用菌 C. 棉花田中种植油菜 D. 玉米芯生产木糖醇 6. 进行物种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其设计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形状 B. 隔离 C. 面积 D. 干扰状况 7. 旅游观光和科学文化价值属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 A. 间接使用价值 B. 直接使用价值 C.存在价值 D. 潜在使用价值 8. 低温是冬小麦发芽阶段需要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处于苗期时,低温可能会造成冻害。这体现了环境因子对生物作用的。 A. 主导性 B. 非等价性 C. 阶段性 D. 不可替代性 9. 是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也是唯一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A. 生态位原理 B. 限制因子原理 C. 演替理论 D.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 10. 常用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蜈蚣、大叶井口边草主要富集元素。 A. Pb B. Cd C. Zn D. As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物质是。 A. 硫 B. 氮 C. 氟 D. 氧 12. 样地即能够代表所研究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或一定空间。一般在调查群落结构复杂的热带雨林时,最小面积至少为平方米。 A. 500 B. 1000 C.2500 D. 5000 13.内蒙古高原典型气候顶级是大针茅草原,但是松厚土壤上的羊草草原是在大针茅草原出

昆明理工大学_环境生态学2013年_考研专业课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614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生态学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071300 生态学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是环境生态学启蒙之著或者学科诞生的标志。 A. 《增长的极限》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D. 《寂静的春天》 2.从生态系统类型看,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中,来自 生态系统的比例最大。 A. 海洋 B. 湿地 C. 热带森林 D. 农田 3.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值最大的是。 A. CO2 B. N2O C. O3 D. CFC S 4.下列植物中哪种可以超富集砷? A. 龙葵 B. 商陆 C. 蜈蚣草 D. 东南景天 5.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气候顶级是大针茅草原,但松厚土壤上的羊草草原是在大针茅草草原出现之前的一个比较稳定的群落,称为。 A. 前顶级 B. 亚顶级 C. 超顶级 D. 偏途顶级 6.自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至今,现在世界上各国共有面积1000hm2以上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4000多处。 A. 1872 B. 1875年 C. 1972 D. 1975 7.从生活型看,鳞茎类、根茎类和块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是。 A. 高位芽植物 B. 地面芽植物 C. 地上芽植物 D. 隐芽植物 8.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其分类为。 A. 属于生产者 B. 属于消费者 C. 属于分解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1.下列属于阴地植物的是。 第 1 页共 4 页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简答题 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 (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4分)(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3分) (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分)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 (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 (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5、图解磷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磷循环的特点:(3分) 磷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岩石态和溶盐态。P循环的起点始于岩石的风化,终于水中的沉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循环的过程:(7分)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生态学基础 大纲:1.了解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了解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2.掌握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 5.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书目:《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几本书 《寂静的春天》:以杀虫剂大量使用造成的危害为基本元素,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 《增长的极限》: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的主要象征,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生态学由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发展到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 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发展:经历了奠基、建立初期、发展及成熟期、生态学科兴起四个阶段。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新版重庆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说不痛苦都是假的,但其实最多的是辛苦。下定决心准备考研是从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的,所以想说:只要努力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在这场考试中,我确实也发挥出了最佳实力,多少也算是逆袭,成功上岸。对于开始的过程来说谁也做不到完美,所以只能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做最有效的提升,更要关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避免在不擅长的地方出现更大的问题。话说回来,对于所有科目来说,付出与分数是成正比的,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学习!一定要掌握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努力用功才行! 对于备考策略,之前从很多学长学姐经验贴里学到的再加上自己这几个月的经验,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不是什么大神级别的人,也不能够帮助自认为是学渣的孩子复习没几天就能逆袭成学神,但是我的这些经验对于跟我一样,资质普通的考生来讲应该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首先,我不鼓励大家去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学习的刻苦,都什么年代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比头悬梁锥刺股来的让人开心。 下面就讲讲我的备考经验吧,也希望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6)分子生物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837)普通生态学 《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先聊聊英语 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好处在于是剔除了初高中的简单词,只剩下考研的必考词,能迅速让你上手真题。背单词要一直从3-4月份持续到考研前几天,第一遍记完必须要在暑假前。 阅读完形部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就挺好用的,不需要做真题以外的任何阅读题。因为真题就是最贴近实战的练习题了,还记得近十年的真题我是刷了大概有四五遍。 不过,我建议从05年的开始抠真题,需要一个单词都不放过,因为考研英语的试卷有80%的单词,去年的卷子重复过。抠真题需要每句都看懂,每个单词都会。尽量在暑假前结束抠题的过程这决定你英语能否考70+,最迟到暑假结束(尽量别这么干,这会拖其他科目的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前期抠真题,一套得一整天。这是为了不让看不懂卡你的阅读,但阅读拿分重要的是逻辑结构,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能做对。在抠完第一遍后,必看木糖的课和木糖的课或者方法。今年的找不到就去找去年的。里面有超级多做题的逻辑,教你提高正确率。然后再做真题,用木糖英语教的方法。最迟10月份搞定。

环境生态学考点

1.生物多养生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又成为基因多样性,之中内不同的种群之间或同一个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物种多样性是植物中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可以从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包括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以及保护物种的永续性等。 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2.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 Gaia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对其环境不断地起着主动调节的作用。地球上的生物有机体将以大气层作为原料源和废物库,这就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组成,是大气偏离平衡。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Gaia假说认为,生物保证了整个地球系统的稳定性,生物体影响其生存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过程,两者是共同进化的。 地球环境是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物质环境组成的,且两只密不可分,气候,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系统的应变特性,这种应变完全是自动的,并不具有目的性。但生物的自身这种生物学的进化则是有目的的,应变性更强的转化过程。 4.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考选择题主要看这四个的内容看书)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5.有效积温法则 描述温度和生物的发育关系最常采用的是“有效积温法则”使法国雷米尔通过研究变温动物生长发育过程总结出来的。 该法则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生物类别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该常数成为热常数或总积温,也叫做有效积温K = N(t-t0)K代表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个常数;t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c;t0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生物学零度)c;N为天数d 6.贝格曼规律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小,这就是贝格曼规律。 7阿伦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形式,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又称为生存条件。

生态学考研试题

最新下载(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 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 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 1-10 11-20 21-30 A 11 2 0 B 5 2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 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 二、问答题(70分) A 必答题(10分) 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一、名词解释 生态位内禀增长能力生物地化循环生态入侵生活型顶极群落 生物多样性林德曼效率种群增长类型K选择 二、问答题 1、光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有哪些特点?对动物和植物各有什么生态作用? 2、解释“耐受性定律”,并举例说明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作用。 3、评述几种(至少3种)当前流行的种群调节学说。 4、用种群消长数学公式或曲线图结合文字讨论两物种竞争的过程和结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复习指南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生态学》考研真题,经验指南,考研复习讲义 生态学资料真题解析说明 《生态学专业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博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历年真题(附有标准的阅卷答案)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第一眼看到南信大历年试题的同学,都觉得试题“简单”。其实,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南信大的原因吧。南信大的试题不偏、不怪,80%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部分的答案。这不同于一些学校的试题,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理论性很强。南信大的试题,不管你复习的怎么样,一般都能答上一点,至于能答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 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大家不要被试题表象所迷惑。很多学生考完,感觉超好,可成绩出来却不到120分,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把考的基础当成考的简单。其实这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招式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剑走偏锋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内功是不会成为大师的。我们只能说命题的风格是侧重考察基础的知识,但是,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真题来看,南信大的题目基本都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根据每年题目数目的多少,每一年每个题型的分值浮动也是有所浮动的,一个名词解释少则4分,多则5分,简答题一般稳定在每道题10分,而论述题稳定在每题15~20分。这要求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 3.重要的已考知识点 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

生态学考研试的题目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 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 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 1-10 11-20 21-30 A 11 2 0 B 5 2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 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 二、问答题(70分) A 必答题(10分) 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与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一、名词解释 生态位内禀增长能力生物地化循环生态入侵生活型顶极群落 生物多样性林德曼效率种群增长类型K选择 二、问答题 1、光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有哪些特点?对动物与植物各有什么生态作用? 2、解释“耐受性定律”,并举例说明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作用。 3、评述几种(至少3种)当前流行的种群调节学说。 4、用种群消长数学公式或曲线图结合文字讨论两物种竞争的过程与结果。 5、概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测定的常用方法。

新版三峡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61)化学综合 包括有机化学(命名及结构式的书写、单元反应;化合物的合成、鉴别、结构推测等)、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基础知识在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不含物理化学)。 或(763)生物综合 细胞的结构与细胞通讯,细胞代谢,细胞分裂与分化;植物的形态与生殖,植物的调控系统;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与表达调控;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物与环境。 (862)普通生态学 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内容。其中个体生态学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生态学主要是种群特征、动态、相互间关系;群落生态侧重于群落结构、演替与变化;生态系统侧重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类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合成》(第一版),黄培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第四版),陈阅增吴相钰陈守良,2014,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孙儒泳主编,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生态学》尚玉昌主编,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生态学考研经验

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生态学考研经验 在我还在考研的时候,我就一直想有一个直系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但是苦于专业冷门,一直没有寻找到,我认为有一个直系的学长学姐愿意分享经验,考研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所以在此我就分享一些我考研的心得. 首先大概介绍一下自己的,这样大家好一个参照.本人是普通一本毕业,大学本科四年,跟大部分大学狗一样,浑浑噩噩过了四年,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考试什么的全靠混.本来不想考研的,但是母上一直苦苦相逼,再加上和大部分人一样的从众心理,无奈走上这条道路.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合乎我现状的学校和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等下再详细分析选择学校和专业.),复习的时间真正算起来应该只有不到一个月吧.最后结果是政治61,英语61 610化学130 804生态学基础116 总分368..大家可能觉得我有点装逼,但是既然下定决心给大家分享,就肯定是真实情况真实数据.之后再细说.给出数据只是让大家和自身情况有个参考,不要觉得考研很难很难,本科没学好担心,本科太差担心,复习慢了担心. 废话说了那么多.进入正题.首先是选学校.这里分为好几档.第一档,普通一本左右有实力的选手,这样的选手,没话说,尽量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985学校,魔都帝都自己选.实话说,我觉得去一个好的环境大的城市学习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第二档.普通一本二本左右的平时战五渣,也就是跟我差不多境界的道友.联系自己具体情况,尽量选择好一点的学校,但是不能过于好高骛远.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到底能付出多少,能学到什么程度,铁了心的拼了命的想飞升的选顶尖985.没那么拼的选个合适的211.至于其他层次的道友,我不太了解,不敢妄自评论.专业的话,你如果想考好的学校,那么一定不要跨专业,就算跨也只能小跨,就像我生命科学本科跨考生态学,多少能扯上关系,但是复试有个同学工商管理跨生态,结果血崩.好学校复试老师基本都不会要你,复试刷了比初试刷了更爆炸.慎重!其次你要选你能感觉能考上的,本科稍微感兴趣点的科目,比如我选择专业的时候,第一个排除所有含有数学的考试,我湖北高考数学可是125分过的啊!但是大学高数BOOM挂科了~所以放弃.反正数学不好的不要强求,扬长避短.我选的610化学,相比数学.我感觉化学更好上手.专业课我选的804生态学,因为我觉得这个是高中生物我稍微感兴趣的东西,而且感觉很简单,大部分框架我应该知道,什么生态系统啊,能量物质信息啊.相比之下什么分子细胞生化这些,本科没好好听,感觉没入门.放弃!所以综合下来,兴趣一定是第一位啊.你只有感兴趣,你才能静下心好好复习.你之后研究生生涯也更有动力.最后,大家一定要记住,要提前了解你所报考方向的学院以及导师的情况啊,比如我以为我报的植科院农业生态学,后来才发现是资环的,搞得后来联系导师联系成了植科院.别人导师还一副很满意的样子…导师也很重要,就像有个同学报的中农生态学,但是他们那边这个专业都是副教授,而且没项目,但是我报的华农生态学,这边的生态学方面基本都是教授,而且各个都猴赛雷的样子.搞得他都想调剂回来了.这个联系具体情况自己选择. 再是初试准备,因为自己开始是不想考研的,所以就断断续续的看了下书,也没去图书馆,就是偶尔对着百词斩背单词,发现坚持不下去,放弃了.考前两个月,大概把专业书没事浏览一下.真正静下心去图书馆复习,就是考前一个月了.当然这个大家不要模仿,因人而异的.在这里我就说下我认为合适的各科复习方法吧; 首先政治,这个大家的基础都一样,理科生更是血崩.也导致我一度都在吐槽边学边骂.首先说下我买的书,我买的疾风劲草那本,简单无脑,知识梗概,我就喜欢这样的书.其实应试的话,看这本就够了,我并没有买大纲,因为太厚看不进去.再就是肖秀荣大神的1000题和最后四套卷.我是先看的毛概和近代史,因为这两部分还像人话,勉强可看.,一定要先大概看一遍,有个框架,第一遍不用记住,也记不住,你就大概感觉啥时候发生了啥事,干了啥有啥意义心中大致有个顺序层次.有心情有时间的可以多看两遍,后面看就要慢慢填空了,脑补到底啥时候发生了啥事,干了啥.有啥意义.再就是做1000题了,刷题就不说了,就是铅笔做,对答案,擦了过段时间再

新版厦门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5)海洋科学导论或(643)基础生物学 (869)生态学

参考书目: 《生态学》,李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普通生态学》,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生态学概论》(第二版),曹凑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看懂一篇文章而且要能看透一篇文章,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研究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