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范大学第六章大众传播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第六章大众传播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第六章大众传播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第六章大众传播资料

第六章大众传播

第四节受众分析

受众指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

一受众的类型

1.类型

①从媒介的技术特征上分,可分为读者(印刷媒介)、听众(听觉媒介)与观众(视听媒介)。

②从媒介的覆盖面来分,可分为广受众和窄受众。

广受众关注的信息面广泛,对一切媒介和信息都想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的接收方向和接收重点,这一类受众数量众多。

窄受众在某一方面显示出共同的接受倾向,即选择信息的某种共性,各类群众都有特定的兴趣和需求。如在美国仅音乐频道就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当代最流行歌曲、乡村音乐、西部音乐、爵士音乐、驾车音乐、怀旧音乐等等各种专门频道。

二受众的特征

1.大众的特征

①大众(Mass):从众心理(心理学)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从众心理涉及群体和个人的关系,心理学上指精神统一性倾向。

·A群体的重要性

在群体和个人关系上,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大众传播史来看,传媒在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上起到重要作用,传媒近乎本能地意识到自己对大众意见的影响,先是迎合,然后把大众的感情引入特定的行为渠道。

群体的心理机制:感情易变,爱恨游移不定(团结和仇视),群体的矛盾极端化,也容易理想化。

地震志愿者

Eg:抵制家乐福

莎朗·斯通对四川地震的言论·B 群体中的个人

在当代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是日益为大众文化所湮灭的个人,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个人易于接受周围人的判断和爱好,表现为当代人失去自我判断能力。个人被排挤、边缘化,在内心焦虑的压力下逃避自由,放弃个人立场。

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群体的行为表现无异议、情绪化、低智商。

个人的表现: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放弃责任。

●新东方英语

●疯狂英语

· C 观念简单化效应

思考:群体活动中为什么需要口号?

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促使复杂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使得个人容易盲从。

· D 动机与结果的落差

思考:历史上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国家或群体在名义上是否崇高?

个人参与群体活动的动机与结果不同,动机崇高而往往结果“犯罪”,甚至表现为“残酷”。但在崇高信仰的激励下,个人表现出献身精神、不计名利,又是孤立的个人绝对望尘莫及的。诗人食指(郭路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E 道德与责任感

思考:群体活动中为什么会出现暴行?

群体中的个人往往表现为缺乏道德与责任感。约束个人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效力,因为消失在人群中的个人成为“无名氏”,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律在此时不起

作用,“法不责众”使个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人数越多个人就越安全。

后果是个人在摆脱掉卑微无能的感觉后,犯罪意识泯灭,产生出残忍、巨大而短暂的能量。

②大众的社会性格(社会学)

(美)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人的三种社会性格:

· A传统导向型

Eg: “五四”时期之前的传统中国

生活受到严格的礼仪控制。人被文化所同化,个体与群体其他成员是功能性关系,从属于自己的社会,只能在有限空间对自己的明确的生活目标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影响力是文化整体,但通过少数精英人物表现出来,个人希望自己的行为方式被认同,认可其行为力量的是“羞耻感”,充满焦虑、施虐心理,不能把自己与家庭、群体分开。

· B 内在导向型

Eg: “文革”后的“伤痕”一代

导向来源是内在的。即引导在早期的生活中由长者灌输,长者引导孩子走向一条普遍却无从逃避的人生之路。

但是成长后的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意识,他们接受权威人物的导向,某种程度上缺少独立性,同时顺承内心的导航,因此也可能脱出常轨,具有“罪恶感”、“内疚感”、使命感和责任心。

· C 他人导向型

Eg:受大众传媒影响的当代青年

把同龄人视为导向来源。同龄人包括直接认识、通过朋友和大众传媒间接认识的,其追求目标随导向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追求过程本身和密切关注他人举止的过程一生不变。

与传统导向一样,生活在群体中,但对环境态度不同,无陌生熟悉之分,无内外之分,文化不单调,其心理是无处不在的“焦虑感”。

2.受众的一般特征

包括众多、混杂、分散、流动、隐匿和心理特征。

3.受众的心理特征

·认知

·好奇

·从众

·表现

·移情

·逆反

二受众对信息的解读

1,被动接受——主动参与

2,正确解读——误读

有意误读无意误读

三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反馈

在人际传播中,受者的主动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传者与受者不断互换位置,另一方面,不断反馈。大众传媒的受众就不同,众多、混杂、分散、流动、隐匿,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反馈对传、受双方既重要又复杂。

1.反馈

传播传播传播

反馈

2.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特点

·延迟性

·间接性

·零散性

·累积性

3.如何对待反馈

·吸纳多数受众的反馈意见。

·听取传播学者和专家的反馈意见。

·尊重守门人的意见。

·同行的反馈意见。

·注意疏导庸俗需求、引导不良倾向。

三受众理论——使用与满足论

1.内容

指受众使用媒介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立足于受众,而非媒介。施拉姆对使用媒介有一个比喻,就是说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受众根据自己的口味、食欲来选择食物来满足自己。

使用与满足论就是从受众方面看待传播活动的新兴理论,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实际上制约了整个传播过程,而受众使用媒介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都是为满足自己的愿望。

2.主要观点: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综合提出“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3.意义:

(1)提醒我们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权,该理论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受众,把十分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2)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推翻了受众被动论。(3)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

4.局限:

(1)科学根据不可靠,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2)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有选择的接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精心的。

(3)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第五节传播效果分析

一关于传播效果

1.媒介效果从外在形态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

指产生的直接结果,无论是否符合传者的期望。

·媒介效能media effectiveness

指大众媒介的预期目标的功效。

·媒介效力media power

指媒介的潜在影响和间接效应。

2.从效果本身的内在性质看则可分为:心理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等。

二效果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初

“强效果论”

1.魔弹论与靶子论

把受众视为射击场上的孤零零的靶子,媒介传播的内容象射出的一发发魔弹。魔弹靶子论认为受众象靶子一样任由媒介扫射,毫无抵御能力,只要信息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

过分夸大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

第二阶段40年代初——60年代初

●“弱效果论”(传播效果有限论)

●·二级传播论

●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也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两级传播"的模式: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个人进行的。

●·多级传播论

●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对两级传播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忽略了大众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问题,并引述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议程设置"的观点作为这一理论重要的修正。由此,罗杰斯对"两级传播"理论作了修正,他把"传播流"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而影响的传播则必须是多级的,从而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传播"模式(也叫"N级传播"模式)。

第三阶段60年代末——今

“回归强效果论” (P213)

·(一)议程设置理论

Agenda-setting Theory

1、概述

1968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它强调媒体引导舆论的客观功能。

2、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3、应用

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就很重要。

3)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

4、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它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5、局限:

1)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2)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6、议程设置产生效果的条件

a 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

媒介间的议程设置:

主流媒体为非主流媒体设置议程。

国外媒体为国内媒体设置议程。

b 议程设置的时间

新闻时效性,受众往往最先受到信息的影响。

C 议程设置的度

公众对于外界信息接受是有限度的,因而媒介的议程设置不论多么巧妙,一旦过量,只有部分已成可能被接受。

7、议程设置理论的五个发展方向:

a 传统的一级议程设置

b 议程设置效果或大或小的一些偶然情况

c 议程设置的特征

d 影响媒介议程的因素

e 议程设置效果影响公众态度、意见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沉默的螺旋”一词最早见于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E·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她在1980年《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文中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

1、观点

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2、三个命题

a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b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个过程自我复制与自我强化)。

c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3、应用

沉默的螺旋理论提供了一种考虑问题的视角:团队意见的形成不一定是团队成员“理性讨论”的结果,而可能是对团队中“强势”意见的趋同后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强势”意见所强调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当团队中的少数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时候,少数有可能屈于“优势意见”的压力,表面上采取认同,但实际上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就可能出现某些团队成员公开“表达的意见” 与团队成员“自己的意见”不一致。

要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尊重少数派,聆听反对者的声音。

4、局限:

沉默的螺旋理论过分强调“害怕孤立”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忽略了其它导致社会行为的动力因素,即使感到孤立,人可能在“权衡利益”后采取行动,不一定保持沉默;有的人在害怕孤立时不仅不沉默,还可能发出攻击性的言语或行为。

同时,个人的差异也应予以考虑。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多数意见”的压力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议题,压力程度也会不同。

·(三)培养理论

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外围研究有的三方面:①制度分析。②讯息系统分析。③培养分析。

·(四)知沟理论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的一种理论假说,其代表学者是美国的传播学家蒂奇诺等。

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现存的贫富分化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信息社会中必然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信息富有阶层,一种是信息贫困阶层.由于经济贫困者在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上,在获得最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富有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必然越来越大,而信息格差必然会变成知识格差.知识格差最初表现为学龄前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而表现在校学习成绩的差异和高等教育升学率上的差异,最终会表现为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

信息格差和经济格差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有利于经济富有阶层,而不利于贫困阶层.因而大众传播越普及,传达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信息,知识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也就越大,而不是缩小这些差距。

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构成

1.特征分析

·内隐性

·累积性

·恒常性

·层次性

·两面性

2.构成分析

·认知

·态度

·行动

3.评估

意识和行动的最后状态——

意识和行动的原来状态

传播效果===————————————

目标

结果

=== ————

目标

第六节大众传播与人类生活方式

一流行与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

传播对流行的影响体现在下列方面:

1.传播是流行的必要条件。

2.大众传播使流行现象昭示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3.现代传媒加快了流行现象的兴衰。

4.现代传媒在一定意义上是流行的制造工具。

二大众传播与现代生活方式的选择

大众传播对社会而言具有如下功能:

·社会沟通的中介

·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引导舆论

·传播新知

对个人而言,具有如下功能:

·信使的角色

·伙伴的角色

·向导的角色——积极和消极

大众传播对现代生活方式表现出多重影响,对生活方式变革也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

系列新问题:

1.大众传播虽然提供知识和信息,但没有目的和计划,缺乏连贯性。传播了许多新观念,但也给人带来了选择的困难,既可正说也可反说等。

2.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一方面带领人们进入一个丰富多采的世界,另一方面又缩小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越发达,问题越严重。

华中师范大学MBA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0年8月前获得学位证书)。 3.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 2011年10月10日—31日。请查阅http:https://www.doczj.com/doc/4f19036521.html,(中国研究招生信息网)或https://www.doczj.com/doc/4f19036521.html,(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公布的网上报名时间及相关事宜。 2.现场确认 2011年11月10日—14日。确认信息:①提供网上报名编号,出示本人身份证,交身份证复印件。②出示本人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③缴纳报考费500元;④采集个人图像;⑤确认报名数据。 考试及录取 1.考试方式: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联考。 2.考试时间:2012年1月(具体日期见准考证)。 3.考试科目:①英语二(满分100分)②管理类综合能力(满200分,其中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65分)。 4.录取工作:达到国家划定的录取分数线的考生,经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复试,由华中师范大学择优录取。 费用及缴费方式 1、收费标准: (1)学费及论文辅导答辩费50000元(不含异地教学管理费),分两年交纳。教材资料费1500元。 (2)研修班:先交8000元(录取后抵充学费),录取后剩余学费分两年交纳。 2、缴费方式:学费和论文答辩费直接汇入华中师范大学银行帐号。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 大学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企业管理: 管理学 , 蒂芬·P·罗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时用 薪酬管理 ,舒晓兵 张清华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管理思想史 ,刘筱红主编,湖 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社会医学与卫生 业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卫生经济学 , 美 舍曼?富 德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版) 卫生 业管理 ,李鲁,郭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编教育管理学 第2版 ,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保障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保险 第 版 ,邓大松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6 出版 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 的视角 ,米什拉著 郑秉文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 出版 土地资源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土地资源管理学 ,王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需以上科目的书,请咨询学长1165088890!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考核题

部分实验技能考核试题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动态法测定未知纯液体在不同温度(6个以上)下的饱和蒸汽压;并求出在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及下的沸点。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温度(6个以上)及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2)用作图法求出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 (3)从图上求出下的沸点。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利用旋光仪测定室温下蔗糖转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催化剂HCl的浓度为3M)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 (2)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 (3)求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半衰期。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依据初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各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求出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办学特色之一 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经百年和谐传承,凝炼博雅教育理念 我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融汇了学校前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多元文化传统,积累了建国后举办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经验,凝聚和践行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博雅”,其本质在于肯定人文价值,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人格境界,激发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成才与成人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我校底蕴深厚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传统,而且要求师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雅的气质风貌。 在博雅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并践行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其内涵包括:素质教育质量观,力求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师范大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色教育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其个性的发展,并以个性的发展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我校在融汇通识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使学生具备“博雅”教育的文化底蕴及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发扬人文学科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的博雅教育依托人文学科优势,并重人文、科学教育而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师资、学科建设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 1.名师辈出文理并重,弘扬博雅教育传统 在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教师和校友,其中不乏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如国学大师黄侃、熊十力,哲学大师冯友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语文独立作业(四)

2018级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下语文独立作业(四) (2020032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4年,蔡元培先生在法国邀请巴黎大学的教授欧乐吃中餐。欧乐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中国的餐具,就对蔡元培说:“你们中国人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不大方便吧?”蔡先生则笑着回答:“其实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但后来觉得刀啊叉啊的都可以当作杀人的武器,吃饭用不够文雅。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嘛,所以从商朝开始,就用箸,也就是筷子夹菜了。”蔡元培将小小的一双筷子与和平事业挂钧,这样的论断很独到。 筷子原先叫作“箸”: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头做的;下面的者字,表读音。直到今天,日语中的筷子仍然写作“箸”,可在汉语中“箸”却变成了“筷”。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跟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有关。“箸”和单人旁的“住”同音,而单人旁的“住”有停止的意思。水乡的渔民最怕的就是船停滞不前,听到“住”字就紧张,连夹菜的“箸”也一并讨厌起来。再说了,“箸”与“蛀虫”的“蛀”也是同音,船要是被虫蛀,就会漏水,十分危险。为了图个吉利,干脆将“箸”改称“筷子”,“筷”与“快速”的“快”同音,渔民们都希望船能跑得快些。 (摘编自李晓愚《从“箸”到“筷”》) 材料二: 汉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说来与死亡相关的有两个。一为三长两短,指的是在多人共同用餐时,使用了长短不齐的筷子。这种做法代表死亡,是不吉利的。因为过去中国人死后装进棺材,棺材由前后两块短木板和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组成,正好是三长两短。二为当众上香,指的是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这被视同给死人上香。中国自古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祭祖时,考虑到死人灵魂出壳,用筷不便,所以在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 一个民族往往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智慧。在中国的原始宗教中,中国人关于死亡的思考总是与自然或自然现象相联系。虽然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宗教理论对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使人们总是对死亡充满了一种本能的恐惧,以致在生活中忌讳让人联想到死及与死亡相关联的事物,于是在中国产生了用筷时这两大禁忌。 而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樱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两大象征。一

生物化学真题08-11

2008-2012生物化学 2008年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 A.J.D.Warson B.H.A.Krebs C.L. C.Pauling D.J.B.Sumner 23.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3′,5′- 磷酸二酯键 D.2′,5′- 磷酸二酯键 24.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 A.54 nnl B.36 nm C.34 nm D.15 nm 25.5′-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 A.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 26.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A.cAMP B.cGMP C.IMP D.IP3 27.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A.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 28.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A. 四氢叶酸 B.泛酸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 29.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Ⅱ D.DNA聚合酶Ⅲ 30.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亲代的DNA 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 A.1/2 B.1/4 C.1/8 D.1/16 31.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 A.IF-1 B.RF-l C.σ因子 D.ρ因子 32.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的酶是 A.磷酸果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烯醇化酶 33.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 A.延胡索酸酶 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合酶 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A.50S B.60S C.70S D.80S 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 A. L-谷氨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谷氨酰胺酶 D.D-氨基酸氧化酶 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1的抑制剂是 A.抗霉素A B.安密妥 C. 一氧化碳 D.氰化物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 38.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9.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从动植物细胞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时,常用EDTA、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和95%乙醇试剂。请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回答: (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各起什么作用?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回流冷凝法测定溶液沸点的方法。 2. 绘制异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确定其恒沸组成及恒沸温度。 3. 了解阿贝折射仪的构造原理,掌握阿贝折射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两种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两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形成完全互溶体系时,如果该两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则混合物的组成与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不同。当压力保持一定,混合物沸点与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二组分体系,常常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而得到立体图形的平面截面图。这种平 面图可以有三种:p-x 图,T-x 图,T-p 图。常用的是前两种。在平面图上,f *=3-φ ,f * max =2,同时共存的相数φmax =3。 单组分的液体在一定外压下,它的沸点是一定值,把两种完全互溶的挥发性液体(组分A 和B )互相混合后,在某一定温度下,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如果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馏出物(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折射率,就能找出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成分,并绘出沸点—组成(T —x )图线,在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体系称之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完全互溶双液系在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 (1)一般偏差: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1 (b)所示。 (3)最大正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正丙醇—水体系,如图1(c)所示。 t A t A t A t B t B t B t / o C t / o C t / o C x B x B x B A B A A B B (a) (b) (c) x ' x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年高中招生考试英语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年高中招生考试英语试题 一、完型填空(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In our school, we hold a singing competition called "Raise Your Voice" each year on New Year's Day. Last year, I sang the Chinese song I'm a Little Bird.This year,I 1 to sing a duet(二重唱)with my classmate. It wasn't a 2 decision.After watching a US comedy about an all-female group, I really wanted to sing with others. What's more, I believed for me it would not only be a singing 3, but also a chance to make a good friend. We 4 the very moving song, Head Above Water,by the Canadian-French singer Avril Lavigne. It's about 5 she survived an illness.My classmate and I 6 that she would sing soprano (高音部分)and I would sing alto(低音部分) . I tried very hard to focus just on my part, but I couldn't 7 myself singing her part as well. Both of us loved this song, but when we were 8 by our cooperation, we decided to give up. I even planned to sing a solo song. 9,while I was watching students 10 in the rehearsal(彩排),the hope of a singing duet was 11 again. It seemed as if nobody was singing a duet, so why shouldn't we be the first? So I told my classmate about my idea and we started to 12 again. The first practice went 13 well, and we were excited. After that we improved day by day.At the same time, we got to 14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In others' eyes, she is shy, but I found many shining 15 in her. All of this allowed us to forget the 16 of the competition and just enjoy ourselves, singing with all our hearts. That day we dressed 17 princesses from the sea. The hall was full, but when we looked at each other, we saw 18 , trust and love. Maybe we still made some mistakes, but the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we 19 our difficulties, expressed our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song, and became great friends who know and support each other.This was a unique and 20 moment in my middle school life. 1.A.decided B. promised C. happened D.pretended 2.A. regular B. formal C. casual D.normal 3.A.dream B.memory C.challenge D.ability 4.A.made B.chose C. discovered D.bought 5.A.why B.how C. when D.where 6.A.agreed B.realized C. announced D.meant 7.A.wait B. keep C.help D. remain 8.A.pleased B.annoyed C.embarrassed D. disappointed

华中师大探索学术行政分离 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

华中师大探索学术行政分离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 华中师大探索学术与行政分离。宋嵩绘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两位原本无缘参评二级教授的教师,经过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推荐,顺利通过校职称聘任委员会评审,进入公示阶段。这一“破格”之举,得益于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革新。 6月30日,该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23名成员中,除了1名分管学术工作的副校长,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全部退出,语言学家、普通教授邢福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此前,学术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近1/4的成员是校领导。 “领导太多,难免会把行政思维带进来” 高校学术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且委员会成员绝大多数为校领导,这是国内高校目前的普遍做法。华中师大上一届学术委员会20多个成员之中,就有5个校领导,其余还有不少是院系领导。

“平心而论,校领导大多能以公心对待学术问题。但校领导太多,难免会把行政思维带进来。”邢福义教授此前也是学术委员会成员。据他介绍,学术有自身发展规律,与“行政操作”经常产生矛盾,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 以评职称为例,邢福义说,有的学校规定,近5年须在指定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学术研究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何作出如此机械的规定呢?” 华中师大校长马敏是知名历史学者,他解释说,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行政化倾向,推行这项改革,希望探索一条路径,寻找一个突破口。“作为校长,我主动辞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提议由纯粹的资深学者担任,意在让行政权力与学术适度分离,使学术活动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这符合学术的本性。” 学术委员会的“平民气息”更加浓厚 6月30日,华中师大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引人瞩目的是,校长并未“按照惯例”担任主任,而由邢福义担任主任。除分管学术工作的副校长杨宗凯外,几位校领导全部退出学术委员会。成员构成的“平民气息”更加浓厚,李工宝等5位没有任何党政头衔的学者跻身其中。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曾菊新继续担任委员,2008年他已卸任院长,按照惯例,新任院长将接替他进入学术委员会,但这次打破了惯例。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曹阳教授也是如此连任。 “成员大换血,应该发挥新作用。”不少老师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期许颇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学术评价、学术咨询和学术鉴定。抛开暑假两个月,学术委员会实际运行才两个多月,已初露“锋芒”。成立仪式之后,邢福义主持第一次工作会议,对该校二级教授的聘任条件进行审议并票决,新增一项条件,调整两项条件,形成学校新规。曾菊新说,过去最终决定权在校党政联席会或校长办公会等,学术委员会大多只能提议,而且有时提了也白提。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 资格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工作单位 (盖公章) 现从事的 学科专业 申请课程 类别及名称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制 年月

MPA 课程任课教师岗位资格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条件 1.基本要求 所有申请 MPA 课程任课教师资格者,都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 2.具体条件 (1)申请 MPA 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正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②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个人学术专著 1 部,或发表一 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3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6 篇,或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3 位、二等奖前 2 位、三等奖第 1 位);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三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三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2)申请 MPA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②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2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2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4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4 位、二等奖前 3 位、三等奖前 2 位);③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两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两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3)申请 MPA 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1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2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5 位、二等奖前 4 位、三等奖前 3 位);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一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一次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选聘办法(试行)》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综合类:中国科学 数学类: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 化学类:化学学报、应用化学 地理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 生物类:动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 医学类:中华医学杂志、病毒学报、生理学报、心理学报 农业类:植物保护学报 材料类:材料研究学报 电子通讯类: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 计算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测绘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重点期刊 (18类153种) 1.综合类(4)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基金 2.数学类(8) 数学学报(中英)、数学年刊AB、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生物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学报(中英)、数学进展3.物理类(11) 物理学报(中英)、光学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固体物理学研究与进展、 物理学进展、计算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理论物理通讯(英)、量子光学学报 4.化学化工类(18) 分析化学、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环境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化学试剂、中国化学快报、分析试验室、化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波谱学、 中国化学(英) 5.地理学学科(7) 地理学报(中英)、地理科学(中英)、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山地学报 6.环境类(10) 自然资源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 7.生物类(20) 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遗传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年高中招生考试 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卷面满分:120分 说明:所有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二次函数y =x 2+2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A(x 1,0),B(x 2,0),且x 1<x 2,点P(m ,n )是图象上一点,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n >0时,m <x 1 B .当n >0时,m >x 2 C .当n <0时,m <0 D .当n <0时,x 1<m <x 2 2.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并目k = + + ,则直线y =-kx +k 一定经过( ) A .第一、三、四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二、三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3.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6、22,则输出的a =(a ←a -b 的含义:将a -b 的结果赋给a )( ) A .0 B .2 C .4 D .14 4.直线l :kx -y -2k -1=0被以A(1,0)为圆心,2为半径的⊙A 所截得的最短弦长为( ) A . B .2 C .2 D .4 5.如图,△ABC 中,AB=AC=8,BC=4,BF ⊥AC 于F ,D 是AB 的中点,E 为AC 上一点,且2EF=AC ,则tan ∠DEF=(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6.若a +b -2 - =3 c 5,则(b c )a 的值为__________. 7.已知△ABC 的一边长为4,另外两边长恰是方程2x 2 12x +m +1=0的两实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A C D E F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丁烈云书记: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学士(1978年3月—1982年1月),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1984年9月—1987年6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2000年3月——2002年12月)。先后在武汉工业大学(1982年1月—1984年8月,1987年7月—1988年4月)、武汉城建学院(1988年4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003年6月)工作,历任武汉城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系主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1994年8月—1999年3月)、党委书记兼院长(1999年3月—200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兼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产业集团党委书记(2000年5月—2003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03年6月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著作2部,4件工程建设软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科协副主席。 马敏校长: 马敏,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在该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1997年4月至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2003年6月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任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主要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博览会史、教会大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重点和一般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学术著作七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七年级(下) 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四种说法中: (1)负数没有立方根; (2)1的立方根与平方根都是1; (3)√83的平方根是±√2; (4)√8+183=2+12=21 2. 共有多少个是错误的?( ) A. 1 B. 2 C. 3 D. 4 2. 若m >n ,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m ?2n 4 C. 6m <6n D. ?8m >?8n 3. 在27,√9,3.14 ,π,1.51¨ ,√4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CD ,∠AOE =52°, 则∠BOD 等于( ) A. 24° B. 26° C. 36° D. 38° 5. 已知不等式组{x ?3>0x +1?0 ,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6. 已知点P 的坐标为(2?a,3a +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 为( ) A. (3,3) B. (3,?3) C. (6,?6) D. (3,3)或(6,?6)

7.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 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几个人合伙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元,则余3元;若每人出7元,则少4元,问几人合买?这件物品多少钱?若设有x 人合买,这件物品y 元,则根据题意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 A. {8x =y ?37x =y +4 B. {8x =y +47x =y ?3 C. {3x =y +84x =y ?7 D. {8x =y +3 7x =y ?4 8.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 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 第一次跳动至点A 1(?1,1),第二次向 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A 2(2,1),第三次跳动至点A 3(?2,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2018次跳动至点A 2018的坐标是( ) A. (?1009,1009) B. (1010,1009) C. (?1010,1010) D. (1009,1008) 10. 如图,AD//BE ,∠GBE 的平分线BF 的反向延长线交 AD 的反向延长线于M 点,若∠BAD =70°,则∠M 的度 数为( ) A. 20° B. 35° C. 45° D. 7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1. (?4)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64的立方根是______.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4f19036521.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华中师范大学机关部门及直属(附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机关部门及直属(附属)单位2008年度目标管理考评自评报告 单位名称:图书馆 负责人:佐斌 二〇〇九年元月五日

图书馆2008年度自评报告 一、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图书馆设有流通部、期刊部、电子阅览与网络部、普通阅览部、研究阅览部、文献建设与数字化部、咨询部以及办公室。各部门主要职责是:办公室负责文秘、档案、信息报送、业务统计、固定资产的购臵和全馆的后勤保障;咨询部负责馆内所有宣传和信息咨询平台;文献建设与数字化部负责中外文图书及数据库的采访、订购、编目、加工等;流通部负责文科、理科、教师研究生借书处的日常借阅工作以及师生借阅证的办理;普遍阅览部负责普通阅览室的读者服务;研究阅览部负责中外文保存图书、工具书、中文过刊的读者服务;期刊工作部负责中外文报刊的采访、分编以及读者服务;电子阅览与网络部负责网络系统、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工作以及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的读者服务工作。我馆现有在职职工98人,离退休67人。 2008年度图书馆目标任务主要有:一、稳步推进文献资源建设,扩大文献专业覆盖面;二、切实加强文献资源管理,提升文献使用效益; 三、认真做好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四、做好文献服务保障工作(硬件建设);五、鼓励学术研究,支持馆员发展;六、做好其它相关工作。2008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全馆职

工团结一致,开拓奉献,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全年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职能目标任务 1.1组织管理 图书馆高度重视本单位各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精心组织,策划和部署全局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馆员共同参与,各项工作管理得当,运行有序。 1.1.1计划与组织 围绕2008年度目标任务书,图书馆将目标任务逐个分解到部门、甚至细化到个人,要求各个部门定期在馆务会上汇报任务落实情况,每月报送部门月工作量、任务完成进度和工作小结,全馆工作有序展开。(目标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1) 1.1.2协调与控制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能顺利完成,我馆坚持以党政办公会和馆务会形式,研究和决策重大问题,经常就有关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联系,并能作到沟通顺畅、协调高效;各项任务负责人通过听取汇报、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目标完成情况,监控措施得力,调整有效。 1.1. 2.1图书馆全年文献和设备的采购均采用招标方式,会同学校设备处等部门一起顺利完成今年采购计划,节约了大量经费;主动联系国资处,顺利完成图书剔旧、设备报废等工作;就新馆的诸多具体问题主动与基建处、校办等部门联系和沟通,为确保明年的顺利开馆做了大量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