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摘要]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两个方面,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针对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阐述了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院校新型发展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更好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旨在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和各自独特资源,把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模式。

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29T14:24:07.67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上)供稿作者:李颖奎 [导读]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得到了加强。 李颖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得到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生存危机和挑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加强素质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由于在观念上和认识上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把素质教育做到核心位置。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在他们看来,素质教育是长期才能见效的软任务,眼前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的技能。有些学校的教师没有把素质教育作为分内的事情。认为只要“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就尽到职责了。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的到素质教育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对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扩大发展空间考虑较少。 (二)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采用的大多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全日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几乎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考核办法的选择上,学生基本处于完全服从的位置。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古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设置狭窄 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需求,专业设置的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过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的对口专业反而会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瓶颈”。 (四)人文教育缺乏严重 目前,由于职业教育不重视人文教育,形成了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上述现象充分暴露出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人文教育力度不够,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等等,造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二、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对策 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有个性、有特点。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推进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制定素质教育规划 人才培养特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在60%以上,而且倍受学生重视,在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相应的素质教育,如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门学科与社会、与人类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针对当代学生的独立性、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情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受其他因素影响,即情商,如人的意志力、进取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意志培养,使他们懂得爱而且具备爱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素质就是存在于教师身上的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的那些基本的稳定的要素。是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应具备的条件。我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这是一种特殊的素质,特定的品质。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勇于坚持真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其他素质的优劣,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方向,工作态度和效益,教师具有同质转化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形成。 2.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这是教育功能所决定的。教育要促进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发展,这种发展往往体现在一批又一批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只有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促进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 3.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相关联的知识。 4.业务能力素质。教师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是开拓教育教学新领域的必要条件。 5.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人的一切言论行为总是受心理素质支配的,教师也不例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教育学生。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讨论、讲授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教师根据学习某一课程的最基本要求提出讨论题,提示学生:这些问题是本课程的主线,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或课堂上找到,但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综合和理解。每名学生上课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靠学生们自己去阅读、理解、归纳和总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提倡“素质教育”是当今最时髦的教育术语,什么是素质教育?具体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最大的难题。而且有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所以感觉到很难。但最近的一次上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 “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不过,一个案例改变了我的观念。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移。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中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这个教例对我的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上例中的教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师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不同,但不管结果如何,它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这时如果学生犯了错,那是很正常的、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的教师原本在他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杜华平发布时间:2014-11-2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肯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的教育形势和环境下,已经无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我们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评价内容多样 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只看重分数,这对学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标准模件,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看看谁合格谁不合格。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校从评价的内容上,要求老师们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如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以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体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莫某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首先是个人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是家庭原因,莫某某的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已经离异,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长期与奶奶两人相依为命。在学习上不能对其进行指导,在生活上没人关心,便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再次是教师原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莫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莫琳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具有以下特性: 1、高职性 高职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首要特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除了具有“高等性”这个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外,更应具有职业针对性与技术应用性的特点。“职业针对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等等,都是围绕“职业针对性”来进行的。“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岗位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特色专业必须具有的高职特色。 2、地域性 地域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由于高职教育

是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层一线的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特色专业应具有自己突出的地域特色。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所在服务的行业或区域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行业优势以及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来建设特色专业。应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趋势作为确定特色专业的依据;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 3、独特性 独特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基本特征。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策略。高职特色专业要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的办学基础和业已形成的专业结构及教学能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摸清自身在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已形成的特色与优势,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同时.要对其它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以此寻找专业方向的空档或在同类专业上寻找特色课程、特色实践方案、特色就业渠道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专业建设内涵上下功夫,在专业的目标定位上、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上、在实践教学上、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自己专业的独特性。 4、整体性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特色专业的形成体

小学生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韩同学,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每学期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比较好动,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 评析:儿童多动症(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孩子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该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该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此类孩子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纵上所述,韩同学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1、对于多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

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 案例二 王同学,五年级学生。智力正常,性格内向, 学习行为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 上课容易分心,偶尔做点小动作。作业有拖拉或者不交的现象。学习动力不足,信心不够,认为读书是件苦差事,压力大,任务重。从考试的成绩来看,她的学习明显倒退。在父亲训斥下,她离家出走。其家长焦急万分,广泛发动亲友四处寻找。在家人和老师的努力下,她重返校园。但是从此后情绪低落,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对学校生活非常厌倦。 评析:王同学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下,她曾经也产生过要努力的念头,但又不知从何下手。不善与同学交流的闭锁心理让她耻于向同学求助;认为老师偏爱好学生的心理让他不敢向老师求教。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她感到无能为力。她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在读书找不到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收稿日期] 2005-08-29[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1-027-04) [作者简介]姜健(197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工程;杨宝灵(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在重塑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根本,其根本要求为:一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求学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三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四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高素质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造就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实践,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成功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方国家崇尚的高等教育“回归工程”,又把产学研结合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处于自发状态,并且时起时落。究其原因,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教育与社会的分离,科技与生产的脱节;二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狭窄的专业适应性教育,把实践性能力培养限制在校内各环节的加强和社会对口、单一性的训练上,客观上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三是强调学术培养,忽视工程实践,把产

地方普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瓶颈问题及建设思路

地方普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瓶颈问题及建设思路 一、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色专业设置盲目跟随市场 在特色专业研究中,笔者发现地方高校由于面临争夺生源的压力,导致专业设置往往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专业设置的原则是市场导向,而不是资源导向,更不是师资导向。如此,一方面会使得专业设置,尤其是特色专业设置更多时候会出现盲目跟随市场的倾向,而且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陷入被市场牵着走的窘境;另一方面会出现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水平无法跟上专业设置变动的步伐,使得特色专业设置陷入仅仅只能满足独特而成色很差的局面。 2.特色专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大学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高职院校急于大规模扩建,试图通过增加专业数量来实现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出现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办学模式类似等专业同质化现象。 二、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对策 1.质量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职院校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之一,必须从发展理念与战略层面上下功夫,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应对国家战略需要、克服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增强质量文化自觉,不断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意识与行动。高职院校应把专业建设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加大研究力度,认真研究学科建设与专业的关系、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专业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如此才能以前瞻性的指导思想作为特色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引导方向,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保证在某一个或两个细分方向,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特色、建设特色、强化特色。 2.内涵与要素方面要苦练内功 高职院校要重视特色专业的内在要素的培育。特色专业不仅要涉及质量理念的培育,也要涉及具体质量工作的细化和保证。特色专业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用户反映(结果)、教师队伍(关键)、培养方案(手段)、资源保证(基础)。 第一,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作为改进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如果高校特色专业无法培养出适应经济文化需求,有较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教质量的怀疑,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怀疑。教育质量的高低在于即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质量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关注和争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被就业市场所认同。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创新意识,校园文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教育制度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标签: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1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大“两课”的教学力度。在课内,一方面积极改进“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专业教学领域。在课程设置上,要专门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必修课,为广大同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认真上好形势政策课,并在课堂上引入讨论、辩论、比较以及观摩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丰富的理论教学变成大学生奋发成才的动力。在课外,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全面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党校、团校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通过对邓论和“三个代表”的宣扬加深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2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上一代相比要优越得多,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吃苦,过于迁就他们,使许多孩子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高职毕业生所扮演的是工作在劳动第一线的“蓝领”。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有意识地让高职学生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提倡他们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困难,不怕吃苦,敢于向自我挑战,让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工作者应言传身教,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好示范表率作用。 2培养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决定了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构建“关键职业行为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创新能力是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记录成长足迹评价促进素质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求达到的“三化”是:1、评价主体多元化。2、评价方式互动化。3、评价内容多样化。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登记表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为重要补充,以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自己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 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打破现行的考试制度,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衡量,温馨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二、明晰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全员的多层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应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对学生的激励应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内在激励为主。评价应多方开掘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内驱力的发展,不断激励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则。评价应充分调动和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对某项考查结果不满时,可按学生的要求让其再自学,在其自认为已获得良好发展时给予再次考查的机会。 4、多样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形式多样: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要突出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个性化原则。过程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和特长,使评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实施评价的措施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学生个人成长记录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一、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将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征求意见稿)》把专业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校专业群,推动相近专业间联合,共享优质资源,形成集群合力”。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样的特点,恰恰使学校学科专业的集群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学适龄入学人口数字不断下降,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出于效益、质量和特色凝练等方面考虑,也需要促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升其与区域典型企业集群的合作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过去遵循的与企业“点对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高校发展需要,不能满足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表现出比较强的局限性。主要是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内容,产学研各方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较好产生协同倍增效应,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深入开展,不利于学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二、“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首都最大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依托北京市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改变过去高校与企业间“点对点”或是“点面式”相对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特点,发挥其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集成整合高校资源,探索凝练形成了“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升到学校学科专业群和企业集群直接对接的高度,开展“政产学研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本模式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或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导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产业方适用于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区域,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支持, 面向科技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 “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优化整合校内专业结构和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企业集群方式,联合企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北京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为首都企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 这种新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群对群”,即改变以往点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报告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已发学术探索) 周利兴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文化育人,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文章在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为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合提供基础性的材料。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文化育人,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合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忽视文化育人,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忽视文化课程的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一直把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办学的一个主要的特色,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一、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据某调查显示,人才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等六个方面。许多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强调对职业的操守和负责任的态度。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关注远不如对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的关注。专业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更看重知识更新的能力,而工作经验可以在企业工作中去积累。[1]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转换和适应新职业的能力成为生存法则。确立高职教育教学立足“素质本位”,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这就为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强调专业素质教育,也强调非专业素质教育。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是能应变、生存、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温家宝总理去江苏考察时特地到当地一所职业院校,与学生交流中讲到,现在就业形式比较严峻,高职学生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知识理论本位”模式、“专业能力本位”模式和“人格本位”模式。“专业能力本位论”以单一的专业技能为高职教育教学的 核心,视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语言能力等为附属性的东西,甚至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足轻重了。“人格本位”模式以人为中心、以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和“人格本位”模式基本 思想是一致的,都强调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能用

小学生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她就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她读了好多遍,还就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就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就是不就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就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就是她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她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就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就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与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她,这样使她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就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您一定能行”,“啊,您进步了!”……变“您能行”为“我能行”。 案例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瞧书做作业;双休日更就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瞧,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她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就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您“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三: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瞧到其她小伙伴有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您的更漂亮。”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与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就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方法: 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也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为目的,重点分析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提出实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离和生态位互补的策略。 标签:生态位理论;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4f19005747.html,ki.16723198.2017.15.080 据“中国高校之窗”的统计,截止2015年5月,福建省的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共有57所,每个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与其他高职院校竞争有限的资源。而生源就是其中资源之一,而据中国教育在线网报道:自2009年起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后,2013年福建省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2年小幅度增加近8000人,共有26.63万人;2014年福建省共有25.5万人参加高考;在去年报名人数小幅上升后,再次下降。2015年福建省共有18.93万人参加高考,2016年福建省共有17.5万人参加高考,生源下降给福建省高职院校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由此可见,高校招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为目的,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点新思路。 1生态位理论简述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中能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在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理论不仅能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本文中认为生态位理论也能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这是因为高职院校也具有一定的生命轨迹,也表现出与自然物种相似的生物性质。 2特色专业概述 本文中认为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社会服务方面、资源整合方面、学习创新方面、生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具体而言,本文中的特色专业是指具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精品(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校企业合作班、校校合作班、闽台合作班;省唯一的高职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等方面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专业。因为第一方面这些专业在教学资源、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结构方面、课程结构方面具有显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浅析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浅析 素质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进步,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我们怀揣良知重新审视,在发展的背后我们依然发现诸多问题的存在。为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努力。 标签: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浅析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职业领域,具备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养,也应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能力。高等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依然会发现诸多问题的存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反省。 1 “素质教育”概念 1.1 “素质教育”概念的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概念诞生,到90年代成为热门话题并且被列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是明确地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至此,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了确定内涵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1.2 高职“素质教育”的含义 关于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意思是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继续,但又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有所区别。高职素质教育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3 “素质教育”涵盖内容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同,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素质教育接近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素质教育重在研究如何使人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一种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的教育。 因此,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