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大纲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大纲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大纲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大纲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及方法的重要课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高效、跨平台日趋成为移动应用开发的主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移动跨平台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的方法和步骤。能熟练使用开发工具,并结合当前主流移动开发框架,进行移动应用开发;培养学生在移动应用开发与解决相应工程问题方面的专业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移动应用开发步骤及方法,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了解当前主流移动开发框架并能熟练运用,具有根据开发需求选取合适开发工具及技术进行快速移动应用开发的能力。

2.具有移动应用开发的前期设计能力,能依据开发需求进行功能布局结构设计,页面设计及页面间逻辑结构的设计。能熟练运用相应开发技术,结合主流框架实现业务功能,并对整个项目进行测试调试,保证功能的完善及系统的健壮。掌握不同平台应用封装标准,发布规范,发布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开发中的前瞻性,注重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多平台兼容),降低后期维护及升级成本。为从事移动应用领域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01

第一章移动应用开发简介

课时

0.章节概述

1.移动应用开发简介

2.开发环境及框架使用

02

第二章框架基本语法

课时

0.章节概述

1.Vue实例

2.Vue基础指令

4.列表渲染指令

3.条件渲染指令

03

第三章事件机制

课时

1.事件与方法

2.修饰符

3.计算属性

4.侦听器

04

第四章动态样式绑定

课时

1.绑定元素的class

2.绑定内联样式

05

第五章表单绑定

课时

1.双向绑定概念

2.文本框及选择框绑定

3.值绑定及修饰符

06

第六章组件技术

课时

1.组件概述

2.组件注册

3.组件参数

4.组件通信

5.插槽使用

07

第七章路由技术

课时

1.Vue-cli框架搭建

2.路由基本概念及两个组件

3.路由嵌套

4.命名路由及命名视图

5.路由别名及重定向

6.编程式导航

7.路由传参

预备知识

掌握HTML的基本使用

熟悉CSS

有一定的javascr基础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移动应用开发方向)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方向)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三、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四、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技术及主流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具备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上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定制、设计创新和管理维护的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要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级或中级计算机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在校期间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过硬编码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软件人才。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如下所示。

六、就业面向、岗位任务及其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嵌入式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和工业控制等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iPod、数码相机与DVD、汽车导航和娱乐、车载通信、汽车电子自动控制和安全、机器人)中的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2.职业(专业)技能证书

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取得规定学分,思想品德操行评定合格,体能测试达标。

九、教学进程

注:1. 标明(●)符号为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标明(○)符号为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为实务考试(含操作、口试、演示、实地调研报告等);标明()符号为理论+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实务考试。标明(★)符号的表示课程教学利用课余活动的形式执行;标明(周学时+w)符号的, w表示该课程综合实践周数。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适合设置了不同办学方向的专业,专业未设置不同方向的,删除此栏。 2.《综合项目设计与开发》为校内或校外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综合项目开发。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 十、学院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平台课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以“REACT”设计情境教学,以“3P”和“ARCS”模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学习包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过程资历认可(RPL)的实施。 2.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移动通信技术:610302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全日制(专科)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移动通信应用软件开发、通信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维修及营销服务等能力,能够胜任移动通信软件基础开发、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 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 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 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与通信有关的软件及电子设计方面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等岗位。 六、岗位能力要求 1.核心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 2.基本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

表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

表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七、专业素质要求 1.基本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以下4类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1)4个职业技能证书; (2)社会公益服务证书;

(3)企业经历证书; (4)学生科技社团证书。 2.技能和技术要求 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下列资格证书当中的1个证书方可毕业。 (1)高级维修电工 (2)高级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工 (3)电子CAD高级工程师 (4)计算机二级(C语言) 3.拓展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具备条件的同学可争取获得如下证书。 (1)英语B级 (2)英语A级 (3)英语四级 (4)营销师 (5)技能比赛获奖证书 八、教学活动安排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 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移动应用开发方向)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方向)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三、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四、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语言文字表示能力和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经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技术及主流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具备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上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定制、设计创新和管理维护的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

的同时,需要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级或中级计算机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在校期间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过硬编码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软件人才。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如下所示。 六、就业面向、岗位任务及其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嵌入式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和工业控制等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iPod、数码相机与DVD、汽车导航和娱乐、车载通信、汽车电子自动控制和安全、机器人)中的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1.经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 学员考取一个计算机类相关的技能证书即可,建议考取下表中列举的技能证书。 八、学生应修学分 能测试达标。

九、教学进程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移动应用开发(APP开发)市场调研报告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过传统电脑的使用率。截止2014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49亿,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1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85%,其中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国占了4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一、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政策及现状 长沙软件产业基地是我国11家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集聚了全省约90%的软件企业。2014年2月19日,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建成一批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载体,培育一批移动互联网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把湖南打造成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政策洼地和产业高地。2014年2月23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副省长黄兰香表示,湖南现在有两块响亮品牌,一是文化创意产业,二是工程机械产业。我们有一个梦想,下一步,要把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成湖南响亮的品牌。湖南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氛围正在初步形成。湖南省市区三级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政策,湖南有信心把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湖南品牌”。 湖南已成为互联网大省,目前在全国移动互联网领域,近1/3的企业家是湘籍,为湖南发展互联网提供了人脉基础。2015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3家。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5-2 11:53:36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word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建设思想,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规范管理、注重质量、提升内涵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将职业岗位要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机地结合,以通信技术应用、综合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保持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配套教材,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很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 人才。本专业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一)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二)以行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三)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四)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通信行业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和通信设备的运行、检测、维护和工程施工,以及通信产品的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规格1、业务规格(1)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代维工作任务;(2)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规划、初步设计与施工任务;(3)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专项任务;(4)主要从事移动终端(手机)维修、营销及售后服务技术;(5)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基础开发与生产工作任务。2、知识结构(1)学习大学专科层次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标准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Android应用与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课程,课程的开设依据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手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android操作系统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使学生对android 系统有全面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掌握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技能,将自己的应用移植到该平台上或者在该平台上开发应用。 前导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软件项目研发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第三,通过对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 本课程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相关知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软件研发等工作任务。 (二)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代码: 61021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与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32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软件开发企业、IT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事业单位承担Android/IOS软件开发、Android/IOS应用测试、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网站编辑、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是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等。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发展岗位是移动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实施工程师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适应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开发类一线岗位等工作的高素

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 2、专业知识 (1)掌握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企业级开发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为主线的WEB应用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2)掌握以Android开发技术基础→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企业应用开发为主线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3)掌握以数据库技术原理→Mysql/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技术为主线的数据库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知识; (4)掌握以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为主线的网站建设、管理、网络营销、运营知识; (5)掌握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为主线的软件项目管理及测试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方法能力 (1)具有独立学习并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2)具有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作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更是需求迫切。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与高职学生特点,提出以创新、创业引领教学研产,以教学研产促进创新、创业为主线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新目标。所谓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有关高职高专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有:於实等提出“园校互动,工学交替”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即充分利用园区优势,进行园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为人才培养建立保障网络,共同实施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创新能力。[2]山东东营职业学院的张洪生分析了“高端技能型人才”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关系,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以就业为指导”,狠狠抓就业

不放弃,以就业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达到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飞强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探索创新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标。综合以上对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与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以创新、创业引领教学研产,以教学研产促进创新、创业为主线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二者结合成一体,根据iresearch相关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1亿,手机应用软件下载规模达36.63亿次,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5.2亿,手机应用软件下载规模将达109.59亿次,移动互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近400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以150%的速度增长,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几年内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需求量巨大。随着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android market以及中国移动的移动mm等移动应用软件商店的兴起与成熟,使得通过开发移动应用软件方式进行创业变得更加方便,正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水果忍者》、《捕鱼达人》等热门应用的成功,进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移动互联网行业施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代码: 61021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与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32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软件开发企业、IT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事业单位承担Android/IOS软件开发、Android/IOS应用测试、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网站编辑、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是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等。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发展岗位是移动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实施工程师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

技能和职业素养,适应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开发类一线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 2、专业知识 (1)掌握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企业级开发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为主线的WEB应用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2)掌握以Android开发技术基础→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企业应用开发为主线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3)掌握以数据库技术原理→Mysql/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技术为主线的数据库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知识; (4)掌握以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为主线的网站建设、管理、网络营销、运营知识; (5)掌握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为主线的软件项目管理及测试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方法能力 (1)具有独立学习并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基于Android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基于A n d r o i d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类别:理论含实践课程(理实结合)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的开设依据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手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课程按照理论实践一体、课内外互补、课堂教学与培优工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通过班级讲授、团队学习、个体辅导、展示交流、技能大赛等手段,实现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的高职学生递进式培养。 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环节,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Android平台作为本门课程的主要开发平台,采用若干案例,64学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全部安排在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负责讲授知识,指导移动应用项目开发。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基础》、《Java桌面软件项目开发》、《Java 程序设计基础》、《Java Web应用开发》。 后续课程:《毕业顶岗实习》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Android平台开发相关知识,掌握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独立自主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沟通、自我学习的品行、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Android平台的基本架构。 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掌握基本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调试、发布流程。 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项目的基本框架。 掌握Activity、Service、ContentProvider、BroadcastReceiver等组件的使用。 掌握常见UI Widgets的使用方法。 掌握Android平台数据存储的设计。 掌握Android平台异步任务的设计。 掌握Android平台网络服务与数据解析的设计 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项目的测试技术。 (3)技能目标 能设计和调用应用程序项目资源。 能查阅相关手册及资料。

移动应用开发大纲设计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的。Android作为目前的主流高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其前景不可限量。本课程主要从基于PHP的WAP开发开始学习,循环渐进,逐步过渡到以PHP为工具的android开发,课程以培养符合就业市场急需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人员为目标,深入讲解基于PHP的Android 项目开发。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于PHP的android开发的相关理论、方法、过程与技巧,培养学生对移动软件开发知识的理解和项目管理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移动应用开发》这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等。

2、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上机操作和课堂练习等方式。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3、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每节课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并认真地听懂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及课堂习题,并按照要求完成布置的各项作业,尤其是一些与实践结合的项目分析活动。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容 第一章 WAP开发(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WAP的涵义和作用;了解WAP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掌握WAP的技术框架、应用围。 【教学容】 第一节 WAP概述 容:WAP的涵义和作用; 重点讲授:WAP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节WAP开发环境搭建 容:如何搭建WAP的开发环境 重点讲授:了解开发环境的定义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 年)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代码:61021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与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32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软件开发企业、IT 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事业单位承担Android/IOS 软件开发、Android/IOS 应用测试、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网站编辑、移动互联软件售前/ 售后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是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移动互联软件售前/ 售后支 持等。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发展岗位是移动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实施工程师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适应从移

动互联网应用和开发类一线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 英语、计算机和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 2、专业知识 (1) 掌握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T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T Java Web g序设计企业 级幵发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为主线的WEB应用软件幵发设计知识; (2) 掌握以An droid幵发技术基础T An droid高级幵发技术T企业应用幵发为主 线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3) 掌握以数据库技术原理T Mysql/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技术为主线的数 据库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知识; (4) 掌握以网页制作T图像处理技术T云服务应用技术T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为 主线的网站建设、管理、网络营销、运营知识; (5) 掌握以网络操作系统T软件工程T软件测试技术为主线的软件项目管理及测

移动应用开发(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应用开发(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说明 本方案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指导下,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共同制订,经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本方案适用于全日制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自2018年9月开始实施。 参与制订人员 专业带头人:李维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参编人员:李建林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王玉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专业负责人 殷晓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 崔松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师 李方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师 宋天兵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俞鑫上海尚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相明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目录 一、基本信息 (1)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 (1) 三、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规格 (2) 1、通用职业能力 (3) 2、岗位技能 (3) 3、专业知识 (3) 4、职业资格和能力证书 (4) 四、课程体系 (4) 1、预科课程 (5) 2、职业素质课程 (5) 3、岗位能力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 (6) 4、个性拓展课程 (7)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7) 1、课程设置 (7) 2、专业课程地图 (9) 3、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与要求 (10) 六、毕业要求 (13) 七、其它说明 (14)

《移动应用开发(对口单招)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对口单招) 专业代码:610212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3年 学习形式:全日制 学历:专科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 本专业依托南信软件园,培养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理论、移动商务网站开发和维护技术、智能终端软件编程技术、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和管理技术、移动互联产品设计、策划、营销、测试技术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能够胜任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Web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并具备从事软件项目管理工程师等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表1 移动应用开发(对口单招)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培养 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代码: 61021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与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32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软件开发企业、IT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事业单位承担Android/IOS软件开发、Android/IOS应用测试、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网站编辑、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是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等。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发展岗位是移动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实施工程师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适应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开发类一线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2)掌握文献查阅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 2、专业知识 (1)掌握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企业级开发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为主线的WEB应用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2)掌握以Android开发技术基础→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企业应用开发为主线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发设计知识。 (3)掌握以数据库技术原理→Mysql/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技术为主线的数据库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知识; (4)掌握以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技术→云服务应用技术→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为主线的网站建设、管理、网络营销、运营知识; (5)掌握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为主线的软件项目管理及测试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方法能力 (1)具有独立学习并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2)具有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作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 2、专业能力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规划(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规划 (2016-2018)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5年11月20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基础 (4) 1、师资情况 (4) 2、其他办学条件 (4) 3、实习基地建设 (5) 4、图书资料情况 (5) 5、技术服务与产、学、研结合 (6) 6、其它保障措施 (7) 三、建设内容 (7) 四、预期效果 (9) 1、为全市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提供示范 (9) 2、输送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10) 3、社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10) 五、保障措施 (10)

一、建设背景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除保留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外,特意在计算机类增设了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开设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成为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我校要抓住机遇顺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客观要求,及时培养合格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 据调查显示,自2009年3G牌照发放后,移动通信软件类人才需求量已超过数十万。《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的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增速远超全球同期市场。而安卓与iOS平台用户比例分别约为7:3。 随着3G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软件的开发存在很大市场空间和人才需要缺口,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尤其是Android开发人才需求量巨大,按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分解增加带动的就业人口估算,3年内将带动增加42.6万移动终端人才直接就业。 作为职业技术类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计算机类开设移动软件开发专业也是大势所趋,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只有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才能使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开设不仅使本专业的建设跟上了时代步伐,也为逐渐萎缩的招生形势带来新的生机。满足了移动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下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移动互联网高端人才,而这其中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实现了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完美对接,作为最大受益者,大专生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本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在以后的建设与发展中,继续采用学校提出的校企全程参与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概念模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标准,完善现有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实践项目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推进我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的校企全程参与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动态的调整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以后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发展做出规划。

2017级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610212 适用年级: 2017级 负责人:胥胜林 制订时间: 2016年10月 专业系审核:蒋跃其 教务处审核:黄建华 教学院长审批:符文文 审批时间: 2016年10月15日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 项目组长: 胥胜林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项目副组长: 郭武中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 龚亚亮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吴范清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分析师 姜宁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夏维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柴中奎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叶焕豪中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焕喜岳阳汇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目录 一、专业名称 (1) 二、入学要求 (1) 三、培养目标 (1) 四、职业范围 (1) 1、就业岗位 (1) 2、拓展岗位 (1) 五、人才培养规格 (2) (1)素质要求 (2) (2)知识要求 (2) (3)能力要求 (2) 六、主要职业资格证书 (3) 七、毕业基本要求 (3) 八、课程结构 (3) 九、教学进程安排 (5) 十、主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 (7) (一)专业基础课 (7) 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7) 2、HTML5开发基础 (7) 3、C语言程序设计 (8) (二)专业核心课 (9) 1、JAVA程序设计 (9) 2、W EB应用开发技术 (10) 3、安卓开发基础 (11) 4、数据库技术 (12) 5、C#程序设计 (13) 6、安卓高级开发 (14) 7、安卓游戏开发 (15) 8、https://www.doczj.com/doc/4f18466208.html,动态网站设计 (16)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说明 本方案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指导下,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共同制订,经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本方案适用于全日制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自2018年9月开始实施。 参与制订人员 专业带头人:李维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参编人员:李建林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王玉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专业负责人 殷晓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 崔松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师 李方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师 宋天兵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俞鑫上海尚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相明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目录 一、基本信息 (1)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 (1) 三、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规格 (2) 1、通用职业能力 (3) 2、岗位技能 (3) 3、专业知识 (3) 4、职业资格和能力证书 (4) 四、课程体系 (4) 1、预科课程 (5) 2、职业素质课程 (5) 3、岗位能力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 (6) 4、个性拓展课程 (7)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7) 1、课程设置 (7) 2、专业课程地图 (9) 3、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与要求 (10) 六、毕业要求 (13) 七、其它说明 (14)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代码:61021200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3年 学习形式:全日制 学历:专科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 本专业依托南信软件园,培养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理论、移动商务网站开发和维护技术、智能终端软件编程技术、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和管理技术、移动互联产品设计、策划、营销、测试技术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能够胜任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Web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并具备从事软件项目管理工程师等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表1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