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翻译(一)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翻译(一)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翻译(一)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翻译(一)学案

翻译(一)

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的翻译。

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1.(2010·江苏卷)(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江苏卷)(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江苏卷)(原文见筛选信息学案“高考体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文言语句翻译是江苏卷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赋分10分。多年的自主命题,形成了江苏卷文言翻译题平稳、平易、平和的命题特色,表现在:

①三个句子,多为叙事性,以陈述句为主,兼有问句和感叹句。

②赋分点多。几乎一字关乎一分,不可不慎。

③考点全面而突出。全面: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虚词到特殊用法、特殊句式,乃至语气、文意通顺,多有涉及。重点:突出对关键实词的考查。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如(2010·山东卷):甫数以其术干诸公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见许多高官卿,常不见听信。

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是采点赋分,而且多是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否则,即便意思翻译得再对,恐怕也会劳而无功。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

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奉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上海卷)尧咨(指陈尧咨)讽转运使(官员)出公(指欧阳晔,欧阳公是尊称),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课标全国卷)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大船借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江苏卷)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世世代代的农夫,父亲为朋友而死,儿子为国君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文:吟诵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译文: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东宫的职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的翻译

方法指津

1.如何判定关键词语

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5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

2.关键词语的翻译方法

(1)实词

①换。对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说法名称有变化的,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2010年山东卷中“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中的“干”换成“拜见”。

②留。古文语境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等,不必也无从翻译,保留原样。

③扩。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语为主,这时可采用添加语素法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操”添为“曹操”,“军”添为“军队”,“利”添为“顺利”。

译文:曹操军队不顺利,(曹操)带领军队到江北驻扎。

④拆。碰到古今同形而异义的双音节词一定要拆开翻译。

如2008年山东卷中“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中“无论”一词译时须拆成两个词,翻译为“不要说”。

另外,在实词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

a.活用词的翻译要落实到位。如名词活用为状语,一般要带“像……”“用……”“在……”等词语。意动、使动用法要译为“以……为……”“使……”等。

b.对于语句中出现的较难的或陌生的词语,要借助语境及实词推断方法去破解它。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凶”一般人理解为“不吉祥”“凶恶、残暴”,代入原句中都不通;联系课文谈话主体及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凶”应该是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此句译为“河内遇到饥荒,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2)虚词

①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a.有实词义项的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b.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互换。

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

②不必译出的虚词——删

a.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句中“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b.表停顿作用的。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c.起衬字作用的。

如:顷之,烟炎张天。

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d.发语词。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

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如何?”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王曰:“善。”(刘向《说苑》)

(1)将奈其士众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

(1)审题

以前,对翻译题不作审题训练。现在,翻译题分值上升,采点意识增强。所以,翻译题的审题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其审题内容有二:

①审语境。看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该句与上下文的关连程度。不少考生做翻译题时只盯着该句,不知把它放在上下文中去翻译,这是非常危险的。

②审得分点。主要是找句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最好在句中先把它们圈出来,然后在翻译中逐一落实。

③切分。将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翻译。

(2)答题

答题就是翻译。翻译要分三步走:

①拟草稿。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答案。②誊答案。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才誊写到答卷纸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划清晰;“三不”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③查疏漏。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等。这是防止疏漏失分的有效途径。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轼,车前的横木。这里“式”作动词用,是“凭着式”(表示敬意)的意思。②壹似:很像。③舅:公公。注意与现代汉语的“舅”所指不同。④小子:对后辈的一种称呼。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之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节选自《说苑·至公》)

(1)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之刑也,吾将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

(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棋鬼

(清)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

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

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

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

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选自《聊斋志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③父愤悒赍恨而死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礼之,乃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29 翻译(一)

高考体悟

1.(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2)注意“以”(因为)、“累”(焦虑)、“其”(第一人称代词“我”)。(3)“所交”“是人”及反问句式须落实。

2.(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解析(1)句注意“购”“踪迹”。(2)句注意“方”“罢”“异”。(3)句注意“卒”“无补于明之亡”“何与”。

3.(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1)句中注意“及”译为“等到”,“见”译为“被”,“亲信”译为“亲近信任”。(2)句中注意“比”译为“近来”,“敕”译为“命令、告诫”,“悖”译为“违背、

背离”。(3)句中“潜”应译为“暗地里、秘密地”,“就”译为“靠近、接近”。

知识整合

演练体悟

1.问题①“入到嵩山”,语句不通顺,应改为“到了”。

②“故”翻译为“原来”,不通顺,不如改为“原先”。

③“师”是得分点,应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方式,译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这里得分点译错了。

正确答案(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2.问题“讽”是关键词,也是得分点。它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委婉劝谏”“暗示”等。结合语境,这里是“暗示”义。

正确答案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3.问题“以”是有意义的虚词,不能当成可有可无的虚词删去不译。

正确答案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

4.问题漏译了“以义”“以忠”两个词语,只是把大意翻译了一下,没有按照“直译”原则,字字落实。

正确答案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5.问题未了解该句的互文特点,只是一味直译。宜用意译方式。

正确答案朗诵《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6.问题“东宫”用了借代的手法,不宜直译,应译出其借代义——太子。

正确答案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重点突破

演练体悟

(1)将对他的士人、民众怎么办?

(2)全部杀掉那些敌人,让(他们)没有剩下的人(或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

(3)让他们各自居住在原来的宅院,各自耕种原来的田地,不要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只亲近仁义之人。

解析(1)“奈……何”这个固定结构要注意,“士众”也很关键;

(2)“咸”“刈”“厥(其)”“靡”“何如”为关键词;(3)“使”后省略“之”,“田其田”中的前一个“田”的活用为动词,“旧新”为偏义副词,偏指“旧”,“唯仁是亲”的结构同“唯利是图”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

巩固提升

1.(1)有个妇人在坟墓前悲伤地哭着。

(2)我的丈夫又死在老虎口里,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老虎口里!

(3)你们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参考译文

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坟墓前悲伤地哭着。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老虎口里,我的丈夫又死在老虎口里,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老虎口里!”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那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暴政的统治。”孔子教育他的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苛刻的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2.(1)楚国令尹子文的族人有触犯刑法的,法官逮捕了他,听说是令尹的族人就又释放了他。

(2)不惩治他,我就要去死。

(3)国人听说这件事,说:“像令尹这样办事公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解析(1)令尹、廷理:官名。干:冒犯,触犯。拘:拘押。释:释放。“……之族”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拘之”“释之”中的“之”是代词,指“干法者”,译为“他”。也:句中语气助词,不译。而:就。

(2)刑:惩罚。不之刑:宾语前置句式,即“不刑之”。

(3)第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为“这件事”。第二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若:像。公:公正。党: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何忧:宾语前置句式,即忧何,担心

什么。

参考译文

楚国令尹子文的族人有触犯刑法的,法官逮捕了他,听说是令尹的族人就又释放了他。子文把法官叫来并责备了他,把他的族人交给法官说:“不惩治他,我就要去死。”法官很害怕,于是就惩治了令尹的族人。楚成王听说这件事,连鞋都没来得及穿,立即来到子文的房间里,说:“我年纪轻,安排法官用人不当,因此违背了您的心意。”于是就罢黜了那个法官,更加敬重子文,由他兼顾内政。国人听说这件事,说:“像令尹这样办事公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3.(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要乘坐它的地方。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要陈放它的地方。

(3)人们认为他们所吃的食物是甘美的,认为他们所穿的衣服是美好的,认为他们所住的房子是安适的,认为他们的风俗是快乐的。

解析(1)关键实词:“重死”“徙”。结合文意看,“重死”应翻译成“珍惜生命”。“远离”后面要加上宾语“家乡”,表达更完整。

(2)“虽”在这里表示假设。“无所乘之”应调整语序,译成“没有要乘坐它的地方”。

(3)本题主要考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翻译“甘”“美”“安”“乐”四个实词。应该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译成“以……为甘”“以……为美”“以……为安”“以……为乐”。

4.(1)A (2)D (3)B

(4)①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关键词:礼、乃)

②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关键词:德、促)

③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关键词:意、迁延、愆)

解析(1)会:适逢。

(2)③害死父亲,④缩减寿数,⑥永不超生。

(3)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吏马成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

参考译文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弈。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

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像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论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吏。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韩文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中贵人)督太和山,干没(侵吞)公费。文力遏(制止)之,以其羡易粟万石(用余钱换万石米),备(防备)振.贷(赈济灾荒)。九溪土酋 与邻境争地相攻(相互攻打),文往谕(训谕),皆服(服从)。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收成不好),米价翔踊(飞涨)。文请预发军饷三月(三个月的军饷),户部难(认为有困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承 担)之。?乃发(打开)廪(粮仓)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居常抑抑(谨慎谦虚)。至临.(.面临)大事,刚断(坚决果断)无所挠(干 扰)。武宗即位,赏赉(赏赐)及山陵(修建皇家陵墓)、大婚诸费(各项费用),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有余),部帑不给(国库无力供给)。文请先发(启用)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府藏空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略加一些)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下令)承运库内官核(核实)所积(储积)金银,著.(.记录) 之(于)籍。且尽罢(取消)诸不急费。?旧制,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超过)二三人,后渐添注(增加),或(有的)一仓十余人,文力(竭力)请(请求)裁汰(裁减、淘汰冗员)。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夺取)任丘民业(产业,指田产),文力争(抗争)乃止(停止)。文司(主持)国计(国家经济)二年,力遏(遏制)权幸(权贵幸臣),权幸深疾(痛恨)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号称)?八虎?日导(引诱)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亲万几(不理朝政)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便)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坚决争,去‘八虎’亦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容色)曰:?善。纵事勿济(成功),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报效)国。?即偕(偕同)诸大臣伏阙(匍匐在宫殿前)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不能进食)。瑾等大惧(非常恐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探察)文过(过失)。逾月,有以(把)伪银输内库者(……人),遂以(之)为(作为)文罪(罪状)。诏降一级致仕(退休),瑾恨未已(停止),坐(定罪)以遗失部籍(以遗失部籍坐之),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释放),罚米千石输(输送)大同。寻(不久)复罚米者再(再次),家业荡然(荡然无存)。瑾诛(被诛杀),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 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 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D 【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礼阻止,故意刁难”“初”表示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解析】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A 【解析】A项“是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考点解说】 2002年高考以来,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9年三套全国卷为10分,江苏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江西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增加到10分。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为此,翻译时应坚持“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原则,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试题解析】 例题:(2009年浙江卷第21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释”(舍弃)、“胜”(尽)。第(2)句关键词为“恐”(担心)、“予”(给),同时应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的翻译。答案为:(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锦囊妙计】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 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决不能断章取义。 一、正确翻译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具体应做到: (一)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难以 理解,往往是有两三个词语有较大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用法特点(即词类活用)。 1.(2009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在这个句子中,“意”、“食人”、“以威”、“不惧之人”、“无所”、“施”等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被之以威”的“被”。“被”带宾语“之”,首先可判定它是个动词;从意思上说,“被之以威”与“而不惧”形成转折关系,这一点也不难判断。“(老虎)先用威风将吃的人(或者说对方),但对于不惧怕它的人来说……”横线处该填入哪个动词呢?看来应当是“吓倒、压倒”之类的意思。于是全句该理解为:“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二)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义又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2.(2009年安徽卷)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此段文字中,“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两句,字词上基本没有疑难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 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

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如:我与(申屠)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后汉书·冯鲂传》)中"素故"联想《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译成"一向交情好","相"联想《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译成"我","穷"联想成语"穷途末路"译成"走投无路","任"联想双音词组词"担任"推断译成"担保") (3)邻字借推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训练 一、宾语前置 ㈠以“之”“是”为标志。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2014重庆) 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 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课程标准乙卷) 译文:,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2015年湖南卷第9题) 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2015上海卷第18题) 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 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 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 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 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 译文: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 二、定语后置 10.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亲故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014年重庆) 译文:刚到达乡里,,肩挨肩,脚跟脚。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010上海) 译文:,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2018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题(含 答案) 2018 届高考言翻译之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4 题。陆诜,余杭人。进士起家,签书北京判官。范祥城古渭,诜主馈饷,具言:“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 提点陕西刑狱。时铸钱法坏,议者欲变大钱当一,诜言:“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从之。 徙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集贤殿修撰、知桂州。奏言:“邕去桂十八驿,异时经略使未尝行饬武备,臣愿得一往,使群蛮知省大将号令,因以声震南交。”诏可。自侬徭定后,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偃蹇如故态。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诜遂至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阅简工丁五万。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交人滋益恭,遣使入贡。 道除知延州,趣入觐,帝劳之曰:“卿在岭外,施设无不当者。鄜延最当敌要,今将何先?”对曰:“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帝曰:“大抵边陲当安静。昨王素为朕

言,惟朝廷与帅臣意如此;至如诸将,无不贪功生事者。卿谓何如?”诜曰:“素言是也。”谅祚寇庆州,以败还,声言益发人骑,且出嫚辞,复攻围大顺城。诜谓由积习致然,不稍加折诮,则国威不立。乃留止请时服使者及岁赐,而移宥州问故。帝喜曰:“固知诜能办此。” 青苗法出,诜言:“蜀峡刀耕火种,民常不足。今省税科折已重,其民轻侈不为储积,脱岁俭不能偿逋,适陷之死 地,愿罢四路使者。”诏独置成都府一路。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 陆诜》,有删改)1.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 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 今减令均直/ 大钱必废/ 请以一当 二/ 则公私所损亡几而/ 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 计其直无赢/ 将必自止 B.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 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 今减令均直/ 大钱必废/ 请以一当 二/ 则公私所损亡几/ 而商贾可以通行/ 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 将必自止 .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 他日以一当三/ 犹轻之/ 今减令均直/ 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 则公私所损亡几而/ 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 计其直 无赢/ 将必自止

高考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选校网https://www.doczj.com/doc/4f1806422.html,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6)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7)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8)从弟子女十人所。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子墨子解带为城 4)项燕为楚将 5)窃为大王不取也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0)为将者在外而不受君命 11)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12)为君翻作《琵琶行》 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忽魂悸以魄动。 6何以为计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具告以事 9皆以美于徐公。 1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1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12策之不以其道 13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4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15无以,则王乎? 16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因拔刀斫前奏案 3)变法者因时而化 4)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5)因击沛公于坐 6)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7)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8)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 9)因使唐雎使于秦 一双玉斗,欲与亚父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孰与君少长 岂非士之愿与? 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5)临视,则虫集冠上 6)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1)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王见之,曰:“牛何之?” 5)然后驱而之善 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7)何功之有哉? 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石之铿然有声者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掩口胡卢而笑。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蟹六跪而二螯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若欲死而父。 7)如是而已。 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如太行、王屋何? 3)豫州今欲何至?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6)徐公何能及君也? 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占的分数也是举足轻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1、新课标卷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 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 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 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 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 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 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 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 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 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 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 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 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 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 4.A 5.B 6. D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单元测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单元测试 一、基础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2)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有删改) (1)译文: (2)译文: 答案:(1)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2)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参考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而勒索和氏璧,这时说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友好使廉颇悔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偏袒他啊! 2.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东亭①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②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1)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2)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东亭:即王珣,是东晋初年大臣王导的孙子,曾因功被封为东亭侯。②公:即桓宣武,桓温。 (1)译文: (2)译文: 答案:(1)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 (2)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 【参考译文】 东亭侯王珣担任桓温的主簿,受到祖辈的福荫,名声又很好,桓温很希望他在品学门第上能成为全府所敬仰的榜样。当初,王珣回答桓温问话时有失礼之处,可是他神色自若。在座的宾客立刻贬低并且嘲笑他,桓温说:“不是这样的。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后来在初一僚属进见的时候,桓温从后院骑着马直冲出来。手下的人都被吓得躲闪跌倒,王珣却稳坐不动。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 3.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景明与梦阳并有国士风。(1)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讠其。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2)其意盖诋梦阳,非笃论也。 (选自《明史》,有删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精品文档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 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 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学习《史记》《汉书》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