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立宪阶段,决定公共物品的决定规则,即按照什么原则吧社会成员的偏好加总起来、确定公共物品量,什么原则确定各阶层负担的税收。

立法阶段,在规则范围内展开集体活动,形成集体决议。

行政司法阶段,按照集体决议,由政府机构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完成税收分摊。

6、简述两种不同类型公共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或称耗尽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公共工程、劳务的方式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自身并不消耗社会资源,而是将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间转移再分配.

购买性支出产生资源配置的作用,转移性支出产生收入分配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对商品\劳务扥的购买使这类社会资源流入公共部门,一位私人部门无法使用这些资源,公共部分的购买性支出替代或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只是在社会成员间加以调节,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7、分析推升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瓦格纳从经验中总结,随着人均收入的人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证形式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司法制度和执法部门;

人口增长和生活密度提高,导致外部性的拥挤,要求公共部门加以干预和管理。

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教育、娱乐、文化、健康的各方面的公共物品需求增加,而这种需求的增长比国民收入的增长更快。

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的活动也增加了,一些新行业要求大规模的投资,这类投资是私人部门不远或不能实现的。

8、简述转移支付的分类及特征

转移支付,指政府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政府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1)税收返还,主要的转移支付形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名义上有中央财政收入,实际上返给地方财政。

2)财力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中结算财力补助。

3)专项转移支付,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行业发展战略设立补助资金,重点用于相关公共服务,地方财政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9、试述公共预算的分类及制定程序

公共预算,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

政府级别不同,分中央公共预算,地方公共预算。

预算编制程序不同,分临时预算、正式预算、追加预算

预算内容不同,经费预算、公共投资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等

编制形式不同,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预算作用时间不同,分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

收支管理范围不同,总预算、单位预算。

制定程序:确定预算项目的目标,编排实现预算目标的方案,按照预算方案进行预算安排。

10、中国政府复式预算的构成分哪些部分

复式预算是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应的预算形式,反应预算资金的流动、流量,资金的性质和收支结构。我国主要分经常预算、资本预算、专项资金预算。

经常预算,反应税收收入和政府一般活动的经常费用支出,采用政府会计账户收支对照。

资本预算,反应债务收支、公共投资,采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

专项资金预算,反应各项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11、政府收入可以包含哪几种形式

广义的政府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其范围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的政府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

高培勇讲,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税、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的部分利润)四个部分。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捐赠收入

12、简述税收的三性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强制性,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征收,而非自愿缴纳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进行任何补偿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征税比例,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3、简述税种的分类

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

按课税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

隶属关系,分中央税、地方税。

五大类,28个税种。

1)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3)资源税,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4)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车船使用税5)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14、简述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二是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15、简述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

三部门的国民经济,包括居民、政府和企业。政府经济职能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并与家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税收从家庭部门分得收入,由在产品市场上消费生产的产品。(画图)税收对生产进行资源调配、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消费进行资源调整,对积累进行再分配。

国民经济循环分为生产、分配、使用、积累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税收安排。

16、公债与税费收入相比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借公信力和政权稳定性、财政收入的持续性,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格式化债权凭证。

税收产生的较早,而公债出现的较晚。

公债是国家信用、购买人自愿的,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

公债是有偿的,税收是无偿的。

公债是财政预支,而税收是真正的收入

与税收相比,两者都是国家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国家满足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而公债则是一种补充。

17、简述中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构成

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

一是收入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财政收入划分;

二是支出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中的事权划分,支出关系的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三是转移支付的关系,涉及到上下级政府之间财力的集中、补助和转移等。

18、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控制财政收支规模的指导原则、相应措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措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扶持产业升级,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没有实现减税政策、而是加强税收征管、适度提高税收占GDP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收入用于更多公共需求。

19、财政风险主要是指什么

财政主体不适当的财政活动,给进一步的财政活动、社会经济带来潜在危害的可能性。

外部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财政资金遭受损失和财政运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包括内生性、外生性财政风险。

原因如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调控财力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投资的风险,预算赤字长期化、增长快,国债管理不合理,官员的道德风险等等。

20、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何关系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财政赤字只是以替代方式嵌入总需求,不会增加总需求,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胀。

但当政府举债,并在银行体系形成额外的信用扩张,增加M2的货币供应。

当政府举债,推动利率上升,央行为维持利率稳定,通过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胀。

当有的国家国债过于庞大,或者无法通过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政府可能直接增加货币发行、或向央行借款,结果也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

按照费舍尔的货币公式p=kM/Y,当货币流动速度相对稳定时,货币供应增加,价格就会上升,产生通货膨胀。

二、论述题

1、论述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为加强中央政府对税收的控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征税积极性,调节地区间分配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税、地方固定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财政改革包括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

1)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按分支只是、收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建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准则。

2)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

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聪哥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

中国“十三五”期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绩效导向。

2、为什么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部门按照价格机制提供,只能交由公共部门提供。

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公平和效率是任何时期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都应坚持的两大原则。

公共产品供应的公平与效率,也体现在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依法纳税,征税的比例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体现受益者纳税、能力高多纳税的特点。

征税效率应体现征税过程的效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阻碍了经济发展,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会挫伤个人的积极性,甚至引致社会矛盾,影响长远的发展,从而无效率可言。

所以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3、预算改革涵盖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背后的难点

98年开始的预算改革,主要是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不彻底,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管理脱节。背后主要是官员的认识模糊、畏难情绪,地方试点不规范,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

当前预算制度在当下中国最亟待解决的是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政府收入中,基金性收入、国有资本收入、社保费收入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

预算改革使将所有政府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不能存在有利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

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第一,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制度。

第二,将新预算法落到实处,实施细则见面,绩效管理由点到面。

第三,要依托于现代税收制,增加税收负担的公开透明,逐步增加税收负担分配上的公平正义难点有,1)税收收入结构是畸形的,间接税比例过大,政府收支与个人的关系模糊、难以界定。2)个人对预算缺乏直接感受,就不怎么关注。

3)历史发展原因,当前政府支出中关系民生福利的占比偏低,民众对预算的关注不大。

4)历史上,自家财办自家事,和自己没关系

5)历史上,缴税是企业的事,与新时代不相匹配。

6)此外,另外三张预算本的受益者缺乏公开透明的意愿。

4、如何控制公共支出无序、过快增长

财政支出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相对稳定。

影响和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

1)宏观因素

经济型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要求不同,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会影响个人、企业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因而财政支出的增长收到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制约。

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效率、政府干预的政策相应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但政治决策程序收到公共选择的制约,立宪、立法、行政和司法都来自公共选择的影响,进而控制公共支出。

社会因素,就业、医疗、城镇化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进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2)微观因素

政体内在机制和公共选择,要求财政支出在微观上额高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首付、政府采购制度等一些列财政改革,就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控制财政支出规模。

5、中国公共投资领域的短板在何处?有哪些新的举措正在补短板

对于竞争性市场投资领域,应尽可能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市场规律,清理僵尸企业,为投资不足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公共投资仍存在巨大需求。为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公共投资的原则是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精准投资。

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方向补民生短板

我国从传统消费品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将日趋明显。旅游、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这类产品的供给相对短缺,并且质量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供给和提升质量。不过,这类产品呈现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供给主体的确定和提供方式的选择上,仍然需要精巧的设计,避免低端重复和无效投资。

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补科技创新短板

我国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短板,需要坚定不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补上科技创新短板。通过奖励、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长期投资动能。

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空间调整和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很多,优先安排农林水利建设、交通通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物资储备建设等关系长远国计民生的项目。

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补绿色经济短板

增加绿色经济指标,将绿色环保的外部性内在化,引入资源税、污染税,碳排放权、绿色金融债等机制,培育发展绿色经济。

优化有效投资的空间布局,补区域经济短板

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投资增速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下半年扩大有效投资应结合城乡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优化投资空间布局。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乡村振兴计划等。

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1)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着眼于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市场和制度优势,形成创新成果和不团推出和持续转化应用。

2)现代服务业和民生继续领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不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一行一页、一城一地,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

3)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4)着力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

5)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

6)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

6、试评价中国政府收入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政府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费收入、国有资本收入

中国政府收入占比较高40%以上,具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的实现宏观经济调节。政府再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较强。

不足

1)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中间接税占比70%较高,税收都可通过税负转嫁来影响物价,而人们对政府收支的感知很弱。来自政府性基金的收入比例太高,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占比过大,具有不稳定和“土地财政”的各种财政隐患、经济发展弊病。

2)政府收入调节作用有限,收入负担不够均匀、不够透明。直接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有限,大量税源游离于征收范围之外,而间接税过造成实际的累退税,与累进税的公平原则不一致。3)广义宏观税负分布看,部分人群商品承担了过重税负,影响政府调控手段的选择,例如房地产市场上的广义税负很重。

4)政府服务有优化空间,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税收收入混库问题容易解决,国地税分社导致纳税人面对两套税务系统,增加缴税成本。多部门征管,不利于征管的规模效应。

5)一般预算收入外的政府收支还不够公开透明规范。

7、营改增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需要注意哪些现实问题?

作用

1)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只是针对行业略有区分,税收征管带来许多麻烦,对产业链有重复征税。

2)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

营改增后,允许进项税抵扣,许多服务部门从母体企业分离、服务外包越来越多,引导了社会专业分工

3)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一方面消除重复征税,另一方面税率较之前降低,为企业减轻了税负负担。

4)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营改增,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障碍,同时减轻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税负,为部分行业带来税负降低的优势,带动了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问题

1)对地方财政收入有冲击

增值税中央地方共享,容易刺激地方政府上项目、盲目投资的财政利益冲动,同时进项抵扣机制,容易带来地区间争夺税源。

2)营改增后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修订相对滞后,发生征纳争议造成征管困难和成本。

3)营改增后,国税、地税之间税收征管的衔接问题。比如历史欠税的征缴,比如纳税人种类划分不一的问题。

4)营改增后,地税机关主体税种缺失,税收收入调整的问题,地税收入萎缩。营业税是地税唯一称为主体税的,去掉营业税大幅影响地税的收入。

8、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当前转型的难点何在

地方政府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形成了一种土地为载体,依靠出让土地所有权收入和土地相关税收、非税收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现象。

1)1994年分税制改革,“权利上交,事权下方”,中央和地方的在财权和事权上不对等,是造成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2)财税体制不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缓慢,地方政府缺乏融资渠道。

3)土地管理制度不规范,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强大的控制权,能以低廉的征地补偿金获得无限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利,农民作为另一方,完全处于弱势。

4)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粗放的要求GDP的增长,调动了地方政府追求高速增长的意愿,而“土地财政”就成了地方最好掌控的手段,抬高低价、扩大财税、增速GDP。

5)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对城市土地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导致地价的快速上涨。

转型的难点:

转型需要改革现行的财税制度,平衡中央、地方的财权事权;改革土地产权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1)但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必然减少财政收入,需要新的收入源来支撑日益增长的支出,房地产税的开征面临以购房者的反对。

2)历史上的二元土地结构,制约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如何高效、公平的消除这一问题仍难以解决。

9、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运行起到哪些作用?未来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扩大内需

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购买性支出,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2)调整经济结构

财政支出优化结构,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民生等倾斜,可以发挥结构调整作用。

3)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形下,有助于支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和乘数效应

累进所得税可以随经济变化自动调节税收,在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下,福利支出会随着经济繁荣

自动减少,一直需求过度膨胀,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自动增加,促进经济稳定。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无疑可以扩大这种反向调节的作用。

问题:

应注意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主要是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职能越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积极蹭着推进,财政规模扩大,对私人部门资源调节的作用干预加大,一方面影响个人、企业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10、防范中国财政风险有哪几个关键点?为什么财政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风险?

防范关键点:

1)扎紧制度的笼子,健全完善内控体系。

2)强化执行的时效,有效控制风险点。

3)严格内控监督,防范廉政风险。

财政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风险的原因是:

1)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基本职能之一是稳定和发展经济,平滑经济波动性。

一但财政风险形成,稳定经济的智能难以发挥,无法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调控。

2)财政具有投资拉动、扩大总需求的作用。财政风险时,拉动经济的投资就缺少了政府的有效调节。

3)财政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联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相互转化扩散。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习题集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 A.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 B.人类生存需要与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与建设需要 D.政府需要与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是( )的基本职责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 A.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B.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C.排她性与竞争性 D.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就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 A.排她性 B.分割性 C.市场性 D.社会性 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 ),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6.( )就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A.收费 B.税收 C.罚款 D.公债 7.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就是( ) A.垄断 B.外部效应 C.收入分配不公 D.产品供不应求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就是就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社会公共需要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来满足。 6.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必须与之等价交换。 7.非排她性就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她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8.非竞争性就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9.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10.公共物品的享用与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与量化。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指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 12.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就是指消费者都不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就是期望别人去购买,自己可以从中受益。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公共需要 4.非排她性 5.非竞争性 6.资源配置 7.财政 四、简答题 1.试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详细)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写在___________。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 7.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_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__________的问题。3.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4.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5.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____________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6.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7.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 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8.以关税的征收目的为标准,关税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保护关税。9.现代政府预算最初产生于________国,是市场和资本的产物。 10.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________财政体制。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6、A B C D 7、A B C D 8、A B C D 9、A B C D 10、A B C D 1.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是如何参与市场的? A.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B.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C. 作为要素的提供者 D. 作为要素的购买者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 公共产品的存在 B.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种财政收人形式中,()不属于强制性财政收入。 A.国有企业收人B.规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 A.行政管理支出B.社会文教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国防支出3.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收入。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 4.在我国财政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上,对于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的处理方法是:()。 A.两者都列入财政支出B.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价格补贴列支 C.两者都冲减财政收入D.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列支 5.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财政收入中被称为()。 A.使用费收入B.规费收入C.特许费收入D.劳务费收入 6.( ) 的税负转嫁方法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7.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 A.预算盈余B.发行新债收入C.税收收入D.利润上缴收入8.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不利。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定额税制 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9.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D.工业与农业 10.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从()开始。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在以下财政支出项目中,用于转移性财政支出项目的是()。 A.公共工程投资B.国防军费开支C.事业费支出D.失业救济 1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13.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规费收入 14.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有利。 A.累进税制B.比例税制C.定额税制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 15.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固定成本CB.可变成本VC.剩余价值MD.以上都不对 16.将下列概念按其范围从大到小排序。() A.国债公债外债B.公债国债外债 C.外债国债公债D.公债外债国债 17.有偿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发行公债D.教育附加费18.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财政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公共产品的是()。 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3.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指() A、非盈利性 B、非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非竞争性 4.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社会产品 B、社会财富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入 5.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A、交换环节 B、生产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 6.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7.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A、不断膨胀 B、日渐缩小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规律波动 8.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府职能与活动范围变化情况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A、按支出具体用途分 B、按国家职能分 C、按最终用途分 D、按支出经济性质分 9.在下列方法中,最适用于财政支出有关投资性项目的效益评价的是() A、企业投资财务分析法 B、“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10.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项目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经费支出 C、国防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11.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2.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3.科学技术的财政性质属于()。 A、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混合公共产品 D、私人产品 14.国防的财政性质属于()。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 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 (C ) B. (C+V) C. (V+M) D.(M )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 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 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 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 ·布坎南 C.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 D. .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 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 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 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 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全国自考财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0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财政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 集中性 B. 强制性 C.无偿性 D. 政府主体性 2.我国预算年度起止期间是() A.1 月 1 日起至同年12 月 31 日止 B.4 月 1 日起至下年 3 月 31 日止 C.7 月 1 日起至下年 6 月 30 日止 D.10 月 1 日起至下年9 月 30 日止 3.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税率 D. 税源 4.按计税依据不同,可以把税收划分为() A. 直接税与间接税 B. 价内税与价外税 C.从量税与从价税 D. 实物税与货币税 5.对预算编制、审核和批准过程进行的监督是() A. 日常监督 B. 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 事后监督 6.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性预算收入的项目是() A. 税收 B. 公债 C.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D. 国有资产出让收入 7.就财政监督的主客体而言,广义的财政监督是指() A.财政部门对社会公众的监督 B.财政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 C.社会公众对财政部门的监督 D.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的监督 8.反映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指标是() A. 公债负担率 B. 公债偿债率 C.公债依存度 D. 居民应债率 1

财政学题库(共52页)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个人 B.企业 C. 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 B.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 ) D.凯恩斯 B.哈耶克 C. 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 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 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 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 )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 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 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 A. 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 A.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 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