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历史必修一)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考纲: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二、知识要点

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考纲: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1、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

(1)秦的统一: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皇帝制度的创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其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设置。其形成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3、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①秦汉“大一统”整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②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③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④皇权的加强,使人民生活处境恶劣,激化社会矛盾,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考纲: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知识要点

1、汉朝刺史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权力高度集中②以皇权为核心,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至高无上。③人治色彩浓厚。

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考纲: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知识要点

1、“一国两制”的理论。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形成过程: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先建议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确立:1984年,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中英会谈(1983年)——联合声明(1984年)——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2)澳门:联合声明(1987年)——胜利回归(1999年2月20日)

(3)意义:

①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3)回归条件: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②“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4)回归意义:

①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②对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①两岸间的真正停火——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

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③“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

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

史称“九二共识”。

④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

⑤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1995年1月×《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⑥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a.台湾岛内台独势力;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祖国完全统一国强民富。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考纲: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②“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与修改: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1954年、1955年两次修改。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4、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万隆精神” 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5、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考纲: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知识要点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恢复原因:

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长期坚持和平外交,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详见课本P80)(3)意义:①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

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②中国战略需要: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给中国带来威胁;③直接原因:美国战略需要——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2)过程: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同时发表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公告;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④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建交三原则:撤军、废约、断交);

⑤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⑥阻碍中美关系的关键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3)影响: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打开了5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困境,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原因: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③日本要求取得政治经济上与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一超: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欧洲——欧盟成立(1993),欧元启动(1999),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有军事实力,经济好转;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