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1、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

2、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史密斯

3、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教育与社会学》,首次把教育社会学纳入到“教育科学”名义下的学者是涂尔干。人们普遍认为,在教育社会学还没有制度化之前,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真正创始人。

4、日本学者清水义弘对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提出了质疑,他

认为教育社会学不是单纯的应用社会学。

5、韦伯主义教育取向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金恩、柯林斯和阿区。

1、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

2、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初期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教育学家对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进行批判时建立的;二是社会学家将教育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形成的。

3、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两个不同的学派参与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它们是思辨教育学派和实证教育学派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美国

6、教育社会学在美国的“制度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头十年(或“为准备做教师的社会学”);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或“为教育的社会学”);这一时期,史密斯,查特斯等人做了三件事情:1923年成立“美国教育社会学学会”,“美国教育社会学学会”创刊的机关刊物是《教育社会学学报》,设立了教育社会学大学课程和教科书。第三个阶段是1930年到1945年(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

7、二战后,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三种研究途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与体制的研究方法

9、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为中心而发展起来

10、华纳发展了参与评价法、社会特性指标等概念,用来客观地分析地区社会中的社会分层方法

1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华勒社会分析为代表的微观研究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

12、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产生于欧洲。

13、20世纪60年代教育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教育激增现象和世界范围的学生抗议运动。

14、在日本学者新崛通也看来,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趋向政策科学;跨学科趋势;比较研究;研究领域扩大化;世界范围的传播。

15、本土方法论在本质上脱胎于舒茨的现象学,它又叫常人方法学

16、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提出“中层理论”的理论家是墨顿

17、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是沟通理性

1、功能主义起源于19世纪英国社会理论家斯宾塞学说

2、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

3、学校是家庭和职业生活的中间站,是社会化典型的现代环境

4、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

5、帕森斯对社会的研究发展了一种理论模型,称为“交换模型”,也叫AGIL 模式,“A”是adaptation,“适应”的意思;“G”是goal attainment, 达到目标的意思;“I”是“integration”,整合的意思;“L”是latence,维持模式的意思。

6、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包括功能取向、冲突取向和解释学取向

7、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

8、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

9、韦伯所区分出来的四种社会行动类型分别是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

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米德,符号互动论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析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哈格里夫把教师角色分为三种:驯师手;招待者;浪漫者

功能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功能是“社会化”和“选择”;教育一方面行使社会整合的功能;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分化和分工。该理论能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避免了单一和片面,但也存在太宏观和机械的弊端

冲突论的主要观点是: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统治阶级利用学校来再生产与其特殊利益相符合的统治地位;学校不再是进步和个人流动的一种工具,而是社会控制和再生产的机构;肯定其合理性,指出其弊端(如过于批判和极端等)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中,冲突理论主要是“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仅是学生天赋能力的问题,而且也直接和不可避免地同教师有关”。这说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他的学习成就,也许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贴标签的结果。一旦学生被贴上关于“好”“坏”的标签,就会形成一种“自我指认”,就会按照教师的期望行动并达到教师“期望”的结果。

许多当代学者发起一场新社会学运动,努力把社会学理论研究推向整合,其中有代表性的四位理论家是柯林斯;吉登斯;哈贝马斯;亚历山大

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

后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

全球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在学术界,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议,涉及三个基本的理论:“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混合化”理论。

全球化是社会变迁的巨大动因,对国家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结为三个规则的变化,包括合格性规则、管理规则和财富制造规则

关于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有“结果说”“条件与原因说”和“交

互说”。

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人力资本理论”

当代西方人力资本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一文中,特别是将教育看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0世纪80年代,教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措施,由美国教育部派出的国家专门研究小组的报告甚至指出:“我们的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变革势在必行”。这一报告在结论中进一步指出,除非我们提高美国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否则美国的经济将不能与西欧、日本相匹敌。这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过分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对社会并不只有正功能,还有负功能

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工作对劳动者认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者豪威尔和沃尔夫对1960年和1985年间对于劳动力技能要求的变化作出评价,他们主要是通过研究职业构成的席位变化以及《职业资格词典》中的技能要求进行研究。但研究后发现,由职业所要求的经济中认知技能的评价增长率从60年代每年增长约0.7%到70年代不到0.5%,而到80年代前半期还不到0.3%。

应该肯定的是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并由此来提高生产率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但教育对于社会变迁的影响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功能。

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便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振兴和发展经济计划。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高等教育体系,重点培植大学机构,扩大培养经济人才的专业。结果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培养出大批工程博士、医学博士,这些高级人才不但没有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自身找到合适的工作位臵也成为问题,使他们不得不“依次降格使用”,工程师从事技术员的工作,技术员被迫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技术工人或半技术工人只得失业。

应该看到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能把教育作用过分夸大,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有限的,也是有条件的

对于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分为四的立体观点来分析,即用正功能和负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形成四个维度。分别是显-正功能、显-

负功能、潜-负功能和潜-正功能。

“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十字相交构成的四个维度

①显—正功能,比如扩招拉动经济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②显—负功能,如高校扩招使得教师、教室、教学设备紧张,教学质量滑坡等;③潜—负功能,如加剧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场所的紧张,出现有学位的失业者等;④潜—正功能,如有利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现,扩展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

从外显的、积极的功能研究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给决策部门提供信心支持,使决策成为可能的维度是显-正功能

从潜在的、预期的和积极地方面看待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维度是“潜—正功能”

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容纳”趋于紧张,于是出现了许多“床铺生”与“非床铺生”,这种研究体现了教育与社会分层关系的分析维度是显-负功能

教育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研究属于一种静态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关于社会分层的早期界说主要四种:三重标准说;阶级体系说;多重标准说;续谱排列说)

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德国社会学家是韦伯。韦伯提出的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是财富、权力和声望

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声望方法

企图找出个人把他们自己放在社会阶梯的哪一级,然后臵身其中,说明自己是属于哪个社会阶级的方法是主观方法

关于社会分层化问题,社会科学家主要提出了两大理论观点,即功能论和冲突论

“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社会地位高低取决于其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臵。在各个不同的社会体制下,被其成员视为具有重要功能的位臵之数量不等,而有能力承担具有重要功能的位臵的人收入也多少不一。因此,

一个社会位臵的功能越重要,能够承担那个位臵的人员便越少,而对那个位臵的报酬也就越高

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图明

认为由于职业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教育系统中的新趋势——教育扩张和文凭贬值的理论是技术-功能论

相关的教育机会、工作选择和社会流动被用于研究社会公正问题。这方面最有影响的两个理论是“技术统治论”和“社会排斥理论”

在现代社会中,除了世袭的社会地位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

分层的最主要因素。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层:总体性精英阶层;工薪阶层;贫困阶层或需救济阶层

一般而言,比较符合客观的社会分层应该至少总体性精英阶层;知产阶层;平民阶层;需救济阶层

逐渐成为各阶层外显的与隐藏的分界标识,或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是“文化屏障”。

文化屏障是指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通过较为和行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阶层文化保护和排斥意识;从而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这个阶层,也使得自己的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群体意识

布迪厄区分出的三种品位圈是合法品位、中产阶级品位和大众品位。

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人们发现关于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有两种趋势,包括教育水平提高反而增加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的减少是发展的一个功能

学校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

鲍尔斯和金提斯透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教

育是应社会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再生产”和“符应”机构

鲍尔斯和金提斯在《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一书中指出:“美国教育是非常不平等的,一个人获得很多或很少的学校教育,其机会实质上有赖于种族或父母的经济水准”“虽然教育制度看得出来有一种迈向更平等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对经济机会的结构的冲击,即使在最好的情形下也是非常渺小的”。这揭示了学校教育不平等的本质和特点。指出了学校教育其实也是制造不平等场所。美国的教育担负使资本主义制度永存或再生产的任务,它是保持或增强现存社会与经济秩序的社会制度之一。因此,教育不能作为一种促进更大的平等与社会正义的改革力量。

鲍尔斯和金提斯认为教育制度是现代社会阶级结构再生产中一项不可

或缺的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选择”与“分配”功能

伯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存在两种语言代码,即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

在对反学校文化的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威利斯的民俗学研究

学者威利斯对12位就读于一所中学的非学术性劳工阶级男孩进行个案研究后发现,这些小男孩总是以多种方式反对学校的权威,他们或者旷课、抽烟、喝酒以及奇装异服,或者参加暴行与偷窃等。他们尽可能少做事,并企图将自己与学校生活隔离。这是一种反学校文化现象。这些学生即使能获得教育资格,但缺少进入社会上层的机会,但他们又不得不认同资本主义社会与经济结构中的权力关系,所以,最终形成与学校文化相对立的“运动精神”,不平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体现在学校

伊利奇的思想是要建立一种“非学校化”的社会和“非学校化”的学习环境。

伊利奇对学校的批判主要是指学校对教育的垄断以及对其他教育途径的排斥。

美国学者伊利奇在《非学校社会》一书中指出“即使学校的品质处于同一水准,穷人子女也很难在学习上赶上富人子女。尽管他们在相同年龄进入同等学校,但穷人子女缺少中产阶级儿童随意享有的大部分教育机会”。这反应了文化资本

的问题。美国的学校教育是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国家,穷人是不可能通过义务教育享受而取得社会平等。

学校文化“复制”支配阶级文化的最主要途径是评价的标准和“隐蔽课程”

伊利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论”的主要观点:①现代社会已经学校化,社会应该克服日趋严重的学校化偏向。②因此,“非学校化”并不是要取消学校教育,而是要建立一种“非学校化”的社会和“非学校化”的学习环境③学校化社会的最大特点是阻抑了其他教育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形成了制度化的“潜在课程”,这种潜在课程靠着学校中的各种仪式得以生存和发展④学校成为仪式化的场所,在它有效地维护了它所制造出来的神话的同时,也生产出了信奉这些神话的依赖者

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领域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从传统教育社会学对于教育变革动因的研究来看,存在着两大范式,即冲突范式和平衡范式

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的理论是进化论、新进化论、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学冲突范式下对教育变革进行解释的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复兴理论、空想主义或无政府主义。

用冲突范式研究教育变革动因主要从两个层次进行,一个是观念层次,另一个是实践层次

中层理论将教育变革的可观察动因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

从解释学范式来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是符号互动理论、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民俗方法论、戏剧理论、标签理论

对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从内在动因的分析层次包括个体层次和组织层次民俗方法是把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的重点放在揭示人们用以界说情境的方法各种解释学范式下的研究都采取了典型的人种学方法论范式,其基本原理是以人类行为的两个假设为基础的,这两个假设是自然主义生态学假设和“质”的现象学假设

一般来说,学校组织变革动因来自于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压力和张

从研究的结构看,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因素有逻辑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

在运用组织分析技术研究教育变革动因时,一个有效的策略模式是个人和小团体研究法

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外在动因的分析层次包括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

从文化层次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理论的是激进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

教育变革外在动因的社会层次研究中,冲突范式的主流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

早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属于原生形态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类型是诱发型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反应模式是洋务运动,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戌维新运动,第三个反应模式是辛亥革命,第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位实证论者是严复

中国近代涌现出较多的教育思潮,其中与教育社会学最为贴近的是职业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

20世纪2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黄炎培,提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目的观的,于1917年成立中华职教社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和晏阳初,晏阳初针对穷国办穷教育提出的“四化”原则是简易化、经济化、普遍化和基础化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教育社会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社会学》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计15分) 1.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育社会学事实学科论强调教育社会学的,关心这门学科的科学价值,进行判断。 3.在学术界,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奠基人。 4.美国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派的头号代表人是。 5.当代教育社会学在“取向修正时期”出现了两个主要倾向:第一是;第二是。6.农业社会背景下,教育的主要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 7.和是“后喻型”文化结构得以延续的两个关键条件。 8.教育机会均等可区分出三种意义上的均等,一是“起点均等”,二是“”,三是“”。 9.阶段的就学机会,是反映教育机会享有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 10.就教育机会问题来说,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二、判断题(仅需要判断正误,无须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计10分) 1.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一般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2.典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一定是定量研究。 3.农业社会的教育系统主要担负的是“社会防范职能”。 4.后工业社会国家赋予教育以“社会更新职能”。 5.文化阶层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5分) 1.教育社会学 2.狭义文化

3.“前喻文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教育的重要区别。 3.地区间教育机会状况失衡的主要表现。 4.简述学校传递能力遭受的挑战。 五、论述题(不仅要陈述核心观点,还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释;20分) 1.比较分析“后喻型”文化结构与“前喻型”文化结构的区别以及对教育取向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相互关系说” 2.客观性,事实 3.涂尔干 4.帕森斯 5.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 6.再生产职能 7.缺少疑问;缺少觉悟 8.过程均等;结果均等 9.义务教育 10.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其教育投入;群众的经济收入及其家庭教育支出 二、判断题 1.错2.错3.对4.对5.错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狭义文化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成的一套文化心理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而价值观念的系统是其核心。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教育社会学论文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社会学》 姓名:李斌 学号:200874020113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你思考相关问题有何帮助?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即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三种意识,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 上了这么多年学了,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思想比较肤浅。现在发现好多东西并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去思考、观察、分析,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就像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桶水与一滴水相比能接触好多层面,所以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理论基础的发展能为教育社会学提供新鲜血液。以前人们都不重视教育,就像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父母都认为上学只要认几个字就行了,如果家境贫寒就不让孩子去上学了。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从来没进过学堂,可是她一直让我好好读书,说只要我考的上她就砸锅卖铁供我。刚开始有些不明白,因为我们家条件不好,何必要那么辛苦。可是母亲一直支持我,记得母亲曾经说过她去工地上挣钱的时候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遭受了别人的嘲笑,我听了后心理面感觉特别难受,觉得母亲真的很委屈。当我已经是大学生的时候每次回家,给我母亲讲一些新东西,可是母亲好像不会理解,也很难接受,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学理知识来指导她接受新的东西。就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不知道母亲活的多累,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来自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选择课题要考虑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考虑条件是否满足,不要等到做的时候才去考虑。当我们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要选择课题的类型时,可以选择承续性课题,走一条没有别人的脚印的路,一条直路。也可以选择再生性课题,在别人的基础上再度加工,得出结论。还有创造性类型,这一点就比较难了,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因为中国学生深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在做一道应用题,他用很简单的方法很快的就做完了。可是第二天老师却说他的做法不对,应该按照书上给出的解题步骤去做,可是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做要比自己的麻烦的多。这个学生满腹委屈的回到家给他父亲讲的时候,父亲没有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听老师的话。等他长大后老师却又要求要有创新的时候,他跟他的同学却都用的是复杂的相同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创新是很重要的,却都很少去做。如果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能够创新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是非常的有意义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方法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工具,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加深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研究思考问题。社会分层也是方法的一种,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流动的频率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社会流动的方式决定了目标和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反过来对社会分层起了能动性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分工起了导向作用,社会分层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层次结构。以前老是抱怨教育制度不合理,也抱怨学校不好,抱怨专业不好,就业形势不好,其实只要我们有能力能抓住机遇,不断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要先知先觉而不是后知后觉,就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工作。要区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一位智者,利用规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老是想着逃避,要乐观,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述当前我国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策略。 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有好多地方经济水平还是很落后,记得小时候一起的同伴,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约好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在大学见面。可是最后好多人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在中途放弃了,真为他们感到可惜。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有些人却能凭借自己富裕的家境或者是父母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轻而易举的踏进了高校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育社会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 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 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 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 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 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 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 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 实证性,解释性 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策性 (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 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 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 之间的合作 (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 (4)全方位的研究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

状态 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 *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 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 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 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 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 世界研究水平 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 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 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 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 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 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 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 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 a结构功能主义: (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孔德 2、哲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评价手段 4、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5、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传递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从众行为: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3、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4、过分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5、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简述教育制度基本要素; (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度的规则要素; (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的物质要素; (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的文化要素。 3、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 (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一)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人口控制的功能?试加以分析。 1、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少生育。 3、教育年限的延长客观上要求他们推迟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二)试述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主要表现:(7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 2.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4.课堂控制 5.过分社会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差异交往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2.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A1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 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A.《教育社会学导论》B.《动态社会学》 C.《教育与社会学》D.《教育社会学》 2.1917年史密斯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为 A.《教育社会学导论》B.《教育社会学》 C.《动态社会学》D.《教育与社会学》 3.美国教育社会学“制度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A.20世纪头十年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D.1930年到1945年 4.纳脱普与勃格曼等人提出的“社会的教育学”学说属于 A.实证教育学派B.思辨教育学派 C.解释教育学派D.现代教育学派 5.第一个提出社会很像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社会理论家是 A.哈利斯B.帕森斯C.涂尔干D.斯宾塞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 A.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C.文化学的研究方法D.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7.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是 A.生活世界B.沟通理性C.规范基础D.反思性注视8.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最主要的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教育D.环境 9.当代的“冲突理论”作为学术术语首先出现在1956年科塞所写的A.《社会学理论的关键问题》B.《社会冲突的功能》 C.《意识形态与课程》D.《教育与权力》 10.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 A.库利B.墨顿C.华纳D.布迪厄 11.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 A.米德B.沃德C.涂尔干D.布迪厄 12.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A.功能理论B.冲突理论C.标签理论D.整合理论 13.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四种理论类型属于A.冲突理论B.功能理论C.整合理论D.新社会学理论14.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选择”与“分配”功能和A.平衡功能B.冲突功能C.整合功能D.社会化功能15.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采用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A.自我评价方法B.权威方法C.声望方法D.权力方法16.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认为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的学者是

社会学概论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社会学概论> 2016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滕尼斯的()。 A. 类型学研究 B. 区位学理论 C. 社区全貌研究 D. 系统研究 2. 对于结构性社会问题和偏差性社会问题,是()。 A. 可治不可防的 B. 可防不可治的 C. 可治可防的 D. 不可治不可防的 3. 那些以“关系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大都属于()。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机构性利益群体 C. 社团性利益群体 D. 自组性利益群体 4. 中国现代化变迁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充满生机活力的最直接的制度根源是()。 A. 一国两制 B. 全国人大制度 C. 全国政协制度 D. 市场经济体制 5. 年青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以下哪一个社会化 ()。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6. 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A. 社会关系 B. 社会行为 C. 社会制度 D. 人 7.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 A. 经济制度 B. 家庭制度 C. 政治制度 D. 教育制度 8. 工会、学生联合会、妇联等属于()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政治与社会权益利益群体 C. 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D. 以上都不对 9.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泰罗和法约尔 B. 梅奥和西蒙 C. 摩尔斯和洛斯奇 D. 韦伯和麦克雷戈 10. 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 A. 夫妻离异 B. 子女离家出走 C. 家庭解组 D. 家庭暴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根据组织获得资源的方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以及提供的方式,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哪几大部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集体部门 D. 第三部门 E. 特殊部门 2. 二战后欧洲社会学显著发展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E. 苏联 3. 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 A. 行为导向功能 B. 行为协调功能 C. 文化创新功能 D. 宣传引导功能 E. 社会化促进功能 4. 谢尔顿通过对不良少年的观察研究,把人的体态分为三种,分别是 ()。 A. 圆胖型 B. 瘦长型 C. 健壮型 D. 粗壮型 E. 矮小型 5. 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 人口 B. 权力 C. 环境 D. 组织 E. 技术 6. 下列命题中哪些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创始人派克的观点?()。 A. 社区的特征是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B. 竞争是社区生活的主导过程,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C. 社区体现了人类生物竞争的本性 D. 社区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E. 技术、文化和社会组织是当地人口适应环境的关键机制 7.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 A. 萌芽阶段 B. 开始阶段 C. 起飞阶段 D. 增强阶段 E. 巩固阶段 8. 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B.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C. 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 D.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E.

教育社会学 复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 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__及__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 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 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要点.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 1、什么是社会学,它与其他社会科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的、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但在研究过程中,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常有研究主题上的重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如何理解“揭穿真相”? 对于复杂的社会事物,我们不能想当然,凭经验,要“揭穿真相”,才能探究到真实。那么什么是“揭穿真相”呢?社会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与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这种穿透“凭经验”、“想当然”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称为“揭穿真相”。能够穿透“凭经验”、“想当然”,这一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运用功能主义视角、冲突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分析体育与社会 (一功能主义的视角 体育的功能:现代人没有几个不热爱体育的,很多人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并且观看体育比赛,用社会学术语可将体育定义为:依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身体的比赛活动。针对个体而言,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那么作为社会设置,体育有哪些功能呢? 1、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非工作时间有很大增长(双休日,黄金周,人们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为释放社会能量提供了宣泄渠道,其方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甚至是社会所鼓励的。 3、体育为社会提供了模范角色。著名运动员(体育明星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追逐和仿效的对象。

4、推动经济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可带动广告、体育用品、旅游、餐饮、交通部门的经济增长,我国2008年举办奥运会,可使首都每年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将有极大改观,所有这些又成为有利条件,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北京的建设中来。 世界杯与经济 2002年韩日世界杯,使主办国游客人数增多,(中国人就有4万,不得不请针对中国人的厨师,该年售出约15万个飞火流星球,而平时每年只销售足球4万个。使纪念品模型销售量大增,韩国教练为厂家拍广告片提高知名度,出版畅销书《希丁克的指挥艺术》。韩日世界杯使韩国收入88.8亿美元,日本258亿美元,不包括提高国家形象在内。 5、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凝聚力。80年代,阿根廷经济不景气,社会不稳定,足球使国民具有心理上的自豪感。第13届世界杯(86年的阿英之战,是继马岛海战(领土争端,马尔维纳斯岛之后的阿根廷复仇之战,马拉多纳越过五名后卫,打进最完美的一球,后又借上帝之手再进一球,终以2:1战胜英国,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上,阿根廷过早失利,又给深陷金融危机的整个阿根廷民族带来深深的悲哀,因为足球是国民唯一的精神寄托。“谁的眼泪在飞,巴蒂斯图塔的眼泪……” (二冲突论视角 体育反映了社会不平等。 体育也具有阶级、种族、性别、区域不平等的特点。 有一些体育活动如赛马、高尔夫球、赛车都是有钱人的活动,其他一些运动则是典型地起源于穷人或穷人参与的,如拳击,常与城市贫困相联系。冲突论认为,这样一种以阶级为基础的倾向于或远离于某一种运动的现象,是代代相传的。 贫困落后的地区,体育很难有发展。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