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抉择与作为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抉择与作为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抉择与作为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抉择与作为

80

当前,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对我国而言,深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传统上,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经济体基于地缘关系的一种经济合作,比如人们所熟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经济共同体等。但是到了今天,世界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跨越了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地缘的范畴,出现了很多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比如我们国家最近和智利签订的中智自贸区协定,以及美韩自贸区协定。像这样一种情况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合作大体上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这种区域贸易安排是紧密的、有约束性的,它是指有关国家和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大幅开放市场。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像中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签署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都属于这种形式。第二种形式相对是松散型的,是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主要代表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东盟和中日韩(10+3)机制等。这些合作机制通常是非约束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抉择与作为

■ 易小准

性的,它的合作内容通常是政策对话、贸易促进和信息交流为主。第三种形式从地缘来说,范围相对小一些,是次区域经济合作,指区域一定范围内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像云南省和广西自治区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目前正在谈论中的泛北部湾合作等。这类合作主要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来促进小的区域范围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的原因

现在世界上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竞争压力的迫使之下,各主要贸易方作出的政策选择。第二,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主要特征,或者说两个经济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这两个因素是各方不断投入到区域经济合作里的重要原因。因为根据规则,区域贸易安排的成员国必须相互提供超越WTO最惠国待遇的优惠待遇。比如在WTO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的关税待遇都是所谓的最惠国待遇,就是最惠国税率。但是在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提供的关税待遇,通常都是零关税待遇,明显要好于WTO的待遇。因此,这样一种更优惠的待遇会在这个区域范围内产生贸易创造效益,会创造很多新的贸易机会。但与此同时,我们对区域外的国家或者贸易伙伴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差的待遇,也就是说对他们形成了一种贸易歧视,这就产生了

81

所谓的贸易转移,就是有一部分贸易会从区外转移到区内。这样对区外的经济体形成了一种歧视,这是比较负面的一些影响。因为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就会形成现在世界上谁参与这些区域经济合作谁就受益,获益更多。比如墨西哥,北美自贸区建立后,因为贸易创造的效应,墨西哥出口有了大幅增长,从1996年的世界排名第21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13位,取代日本成为对美第二大出口国,取代中国成为对美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这里贸易转移的效应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北美自贸协定生效后的最初3年,墨西哥男衬衣对美出口增长122.9%,中国减少38.1%;墨西哥运动服增长769.7%,中国减少33.8%。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区域贸易安排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

可以说,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世界上的大势所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你不去做,别人也会做,你不做会对你不利。对我们来说,既要抓住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也不能放过区域化合作给我们带来得好处,应该两条腿走路。但从政策上来说,还是以多边为主,区域为辅。作为政策选择,世贸组织或者多边贸易体制仍然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态势

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合作态势可以概括成为:一是区域贸易安排数量飞速增长。截止到2007年3月,向世贸组织通报、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有216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以上是在最近10年内

出现的。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都参与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安排。按照世界银行估算,平均每个发展

中国家参加了5个区域贸易安排。

二是贸易大国带头搞区域经济合作。像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建立包括南、北美洲34个国家的美洲自贸区,并跟亚洲、大洋洲、非洲的一大批国家正在谈判和签署自贸协定。上个月美国刚刚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协定。也就是说,一个GDP加起来排世界第三的大自贸区正在我们家门口形成。欧盟除加快自身的经济一体化外,跟欧洲以外的很多国家商谈和建立自贸区。最近欧盟刚刚启动了跟韩国的自贸协定谈判,还要启动与印度、东盟的自贸协定谈判。日本最近刚签署了跟泰国的自贸协定,启动了跟瑞士的自贸谈判,今后要和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关系。

三是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贸易比重上升。2004年,北美自贸区内部贸易比重已经达到55.7%,欧盟内部贸易比重更高,达到67.6%。另据专家估计,在世界贸易中有50%左右的贸易是在各个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进行的。这种形势主要是贸易转移效应带来的。我们特别注意到,区域贸易安排有明显的排他性。各国为了避免被排除在外,不得不更多地参与到形形色色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来。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

中国是从1991年开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1991年,我们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这是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经贸安排。从性质上说,它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安排。我国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协定是2004年11月与东盟十国签署的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为:首先,中国广泛地参与了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我们正在跟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具体说,我们和香港、澳门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补充协议,跟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签署自贸协定;跟海湾6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贸谈判;跟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贸研究;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和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多个区域经济论坛;推动了

■ 

本文作者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

82

包括很多周边邻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大图们江合作开发等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

其次,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除贸易自由化也就是市场开放外等内容外,还包括经济贸易政策对话、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既有中央的大力推动,也有地方的积极参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区域性峰会,并就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做出重要指示。2002年11月,朱钅容基总理在柬埔寨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亲自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工作,对整个东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11月18日,胡锦涛主席亲自宣布启动中国-智利自贸区谈判,一年后的同一天,又见证了中智自贸协定的签署。去年10月30日,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中国-东盟峰会,就10+1自贸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国务院各部委几乎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和自贸区建设。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沿边各省区政府也参与了次区域经济合作,例如,云南、广西参与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疆参与了中亚区域合作,吉林、内蒙古参与了大图们江开发合作。

最后,也应看到,与其他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参与自贸区时间还不长,谈成的还不多,还没有涉及世界上主要经济体。这就需要我们从抓住历史性机遇和改革开放两个大局来进行谋划。

中国参与自贸区建设会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具体来说:第一,会带来贸易增长。因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关税必须取消,一国产品可以更自由、更便利地进入另一国市场。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1年,双边贸易同比增长23.4%;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后,仅今年1-3月双边贸易就增长82%。第二,会促成市场多元化,摆脱对传统市场的依赖。第三,会减少消费者的开支,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中国的苹果、梨、板栗、红枣、土豆、洋葱出现在泰国老百姓的餐桌上,而中国消费者也从超市里买到了泰国的榴莲、山竹、菠萝蜜、红毛丹这样一些东南亚热带水果。这些好处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可以感觉到的。第四,会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例如,CEPA实施后,2005年内地吸收港、澳服务业投资项目数比2004年增长23%。第五,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区域贸易安排里有几项重要的内容:服务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其中一项就是促进自然人的流动,促进人员之间的往来,要求签证的便利、用工的便利、工作的许可等等。这些内容无论是对公民出境旅游还是对相互之间的投资,都会形成很多便利的条件。

中国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对象的标准

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标准。但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国家都有自己选择自贸伙伴的标准,这些标准跟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来说,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成文的选择标准。其中主要的标准有:第一,双方政治和外交关系良好。第二,双方产业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较强,实现自由贸易不会给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带来严重冲击。第三,对方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及贸易辐射作用。这样,所建立的自贸区就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第四,双方均有建立自贸区的共同意愿。

当然,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是建立自贸区的最终目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货物贸易谈判里,我们在要求自贸伙伴对中国的绝大多数出口商品实行零关税的同时,也得给对方商品零关税待遇。这样一个结果,我们的一些优势产品,比如家电、纺织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在自贸伙伴的市场上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多的商机。但自贸伙伴的一些优势产品,譬如东盟的热带水果,也会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同类产品形成竞争,这是我们在推进自贸谈判里要做好准备的。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新进展

——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3年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之后又先后签署了三个补充协议,这些协议都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我们正在和两个特区政府就第四个补充协议进行商谈。在货物贸易方面,自2006年1月起,内地对港澳原产货物全面实行零关税;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在法律、会计、建筑等27个领域对港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双方在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产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8个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展情况。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同外国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自贸区。东盟十国是我们的邻居,也是我们的好伙伴。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可以落实中央倡导的“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方针,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双方建立自贸区的目标和时间表。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一年多来,双方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增加了互信,贸易还促进了双向旅游的发展,加深了双边经济文化的联系。2006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了全面落实《货物贸易协议》,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加快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倡议。随后,在2007年1月在菲律宾的第1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动投资谈判,争取尽早签署协议,确保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建设情况。巴基斯坦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之一,我们称两国是全天候的朋友。巴基斯坦人口有1.54亿,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近年来巴基斯坦GDP年均增长率在6%-8%之间,又是一个增长很快、很有潜力的市场。去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自贸协定。当时,胡锦涛主席表示:“这个协定是中国同南亚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必将提升中巴经贸合作水平,并将为更多巴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也表示:“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关系,为两国开创一个双赢的局面。”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协定在促进两国贸易的同时,还会大大促进相互投资。因为巴基斯坦本来就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到巴投资兴业,现在有了中巴自贸区协定,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可以享受到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此外,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中巴在结束了货物贸易谈判之后,已经启动了服务贸易谈判。

——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情况。去年10月,中智自贸协定正式实施,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得很快,智利已成为中国在拉美的第3大贸易伙伴。根据中智自贸协定,中智两国97%产品的关税将在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双方已降为零关税的产品主要有:化工品、纺织品和服装、农产品、机电产品、车辆及零件、水产品、金属制品和矿产品等。目前,协定实施效果较好,2007年1-3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82%。同时中智两国于2006年10月启动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

——中国-秘鲁自贸区可行性研究进展。目前中国-秘鲁自贸区现在还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访问秘鲁时,与秘总统加西亚共同宣布今年内启动中秘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为了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中国-秘鲁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会议。双方就中秘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委员会工作职责、研究大纲等问题达成一致,并准备在3个月内结束研究。双方商定,联合研究第二次会议将于7月中下旬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希望这个可行性研究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积极的结果,使我们两国尽早开始启动自贸谈判。

——中国-印度自贸协定的研究工作。中国被世界上很多媒体称为“世界的工厂”。同时印度被世界很多媒体称为“世界的办公室”。中印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又是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如果能够通过某种区域贸易安排连接中国和印度两国,将是东亚和南亚两个巨大市场的整合,也会对亚洲经济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商务部和印度商工部正在牵头,由两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进行中印区域贸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三次工作组会议,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进行了研究,也交换了信息。现在双方准备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争取在今年10月份以前完成这个研究报告。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情况。中亚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其政治与经济走向直接影响到中国西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由亚洲开发银行于1996年发起,参与国包括中国,主要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和蒙古八国。俄罗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有关活动。在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中亚区域内各成员国在贸易政策、贸易便利化、交通和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各国已开始深入探讨促进过境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措施,通过了海关集体行动计划,启动了中吉乌公路等项目建设和跨境运输法规协调,并正在研究未来开展电力贸易的可能性。

83

84

通过以上这些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影响力日益扩大,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其他机制的协调也在不断完善,成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APEC成员的合作情况。APEC现有21个成员,总人口约占全球的42%,GDP约占全球的一半,贸易额约占全球的46%,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论坛,对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94年,APEC确立了“茂物目标”,即发达成员在2010年,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APEC成员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我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占我们国家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也占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二。我们自1991年加入APEC起,一直高度重视参与APEC合作,国家领导人每年都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在APEC,中国倡导的“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等五项合作原则已经成为APEC合作的基本原则。2001年通过的《上海共识》中提出将本地区的交易成本降低5%的目标,2006年,APEC成员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2005年,APEC又确定了在2010年前将交易成本再降低5%的目标,我们非常支持这个目标。对于APEC合作,我认为,首先,各成员应当坚定如期实现“茂物目标”的决心。其次,应切实加大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的力度,调动各种资源,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发展经济、参与合作、扩大开放、管理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情况。大湄公河次区域相对于APEC或者10+1的区域贸易安排来说,范围要小一些。它是指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六个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这一地区主要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周边国家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为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促进减贫,亚洲开发银行在1992年发起了GMS合作,也就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确定了贸易便利化、投资、交通、能源、电讯、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农业等九个优先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很多具体项目。现在中国也在积极支持和推动这个合作。这个合作可以促进我们国家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它正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相衔接和相吻合。同时,这些周边国家也希望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实现互利双赢,扩大相互的贸易和投资,提高他们自己的生活水平。最近,据亚行统计,1992-2006年,次区

域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6.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贸易占GDP的比重从48%上升到90%,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情况。东北三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毗邻俄罗斯、蒙古、朝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东北亚区域是亚洲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上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在这一区域开展经济合作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目前,这一地区的区域合作主要以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为主,涉及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和韩国。中国的参与方主要是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目前大图们江区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衔接、跨境运输、跨境旅游、跨境投资贸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合作,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延吉至图们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中国境内中、俄、韩陆海联运初步形成,珲春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建立,口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带来的机遇

从理论上讲,自贸区建立以后,双方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得到大幅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对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有很多好处。但在实践中,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好处和优惠条件,才能够真正抓住机遇,才能产生真正的积极效应。对企业来说,第一,应及时掌握自贸谈判信息。希望企业多留意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自贸区谈判信息,以及财政部、海关总署年初和年中颁布的关税税则。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产品出口,有助于选择投资伙伴。第二,企业应注意及时领取自贸区“身份证”,也就是优惠原产地证书,即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享受自贸区优惠待遇的证明。企业需要了解申请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程序和规定,主动申领证书,这样才能够享受零关税这些优惠。第三,应留意自贸区建成后对方政策体制的改善,比如海关、质检、投资环境等。第四,应利用自贸区所提供的机遇“走出去”。根据通常惯例,自贸伙伴之间除了减少和消除货物贸易壁垒以外,还会减少和消除服务贸易和投资壁垒。这样,我们的企业就可以更自由、更便利地到自贸伙伴的市场去投资,这些都是很好的机遇。第五,应向自贸伙伴学习。国外的优势产品和服务进来后,竞争增加了,但只要我们妥善应对,就可能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

(作者系商务部副部长)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中国模式”

中特:结合中外评论探讨“中国模式”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呢?有以下几种观点可借鉴。第一种观点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包括五点:一是独立自主,二是改革创新,三是实践本位,四是以人为本,五是和而不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当前热议的“中国模式”概念,主要是是一些国外学者、政要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立足点,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我们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探究和概括。认识、探究的客观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了如下表达: “中国模式”的最重要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西方有媒体指出: “当代中国一直是个令西方感到困惑的问题”。“西方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真正繁荣起来,除非它采纳西方式的民主”。“中国模式”可以归结为“专制加经济发展”。新加坡有媒体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 一种允许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力量的政体; 在保持政治体制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新加坡一位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的特殊结合; 换句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自由化。”总之,政治上的保守、专制与经济自由,是西方学者政要赋予“中国模式”的总体内涵。 对比所谓的“中国模式”,“西方模式”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一贯主张首先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并保障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没有采取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开辟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新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违背了他们的教条,因而感到迷惑甚至疑心重重。应该指出,一些西方人士还保留着陈旧的偏见,用单一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并谎称这是一种“专制”。 结合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差异,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做精、做深、做大为主要目的。在内容上,专业报不仅对新近发生的该领域的新事件、新情况进行报道,更重要的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和规律性,因此在分析和解释上,表现出综合性报纸所没有的透彻性和思辩性,并且推出大量大篇幅的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加强报道力度,在编辑上,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大气,让报纸看起来更为赏心悦目。而以上这些,都成为与党报和都市报竞争的优势。一般来说,专业报的运作周期较长,一般为周报,因此在时效性方面还是有些薄弱的。 2.区域性报纸势头高于全国性报纸 经过2003年的报纸整顿后,报纸的总量有减少,但从报纸的区域分布来看,全国性的报纸比重少,而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的比重在增加,同时各省和地市级报纸分布并非完全均衡,经济水平高的省份和地市单位,报纸种数比欠达地区多。 我国的全国性报纸正在逐渐让位于区域性报纸,区域性报纸在本地区占主导性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如《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区域组合城市报纸,一创办就提出了办一张四川盆地“区域组合城市报”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成都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辐射带,建立区域组合城市的市场网络,全方位、强密度、大规模覆盖成渝经济圈。构建“区域组合城市”的营销市场,《华西都市报》由此揭开了中国报纸区域化生存序幕。 目前还有一种加强地方新闻的方式为打造地方版,即在办主报之余,创办地方版。《燕赵都市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传媒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最新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 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全球及中国上市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资源,对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模式选择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海外投资应主要是服务于巩固与发展国内钢铁市场这一目标,在不同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投资模式。 [关键词] 钢铁企业;生产效率;海外投资 一、引言 本文将比较分析全球313家上市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和全球钢铁产业的市场资源,尝试对钢铁企业投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区位和投资模式提供参考。 二、全球上市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实证结果 在对全球上市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最常用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为: LnY=LnA+αLnK+βLnL+ε 其中,Y代表经济单位的产出,K、L分别代表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α和β 分别是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A是常数,代表除资本和劳动力存量之外的技术等生产因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即全要素生产率(TFP)。 三、对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建议

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选择投资区位;二是选择投资模式。前者决定大方向,后者是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但后者要在前者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投资决定。 (一)投资区位的选择。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选择投资区位时最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是铁矿石储量与市场消费量,前者表明当地的资源状况,后者表明当地市场规模大小。当然,中国钢铁企业要“走到哪里去”还需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三个因素才能做全面的判断。 从图1全球及部分国家(地区)的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和消费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可以借鉴的几个原则。 2.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区位选择时可以特别关注两大类市场。钢铁行业由于原料和产成品都具有体积大、量重、运输成本高、生产规模大等特点,所以选址宜靠近原料或市场所在地区域。一类是以铁矿石资源为主的澳洲澳大利亚、美洲的巴西、亚洲的印度和泛欧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数据显示,全球铁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独联体国家,占全球铁矿石资源67%。如果以获取铁矿石原料为主要目的,以上国家均是最佳海外投资选择。另一类是以钢铁消费市场为主的美洲的美国以及未来的非洲地区。美国尽管本身钢铁产量不低,但2005年美国粗钢消费量 1.13亿吨,远远高于其本国当年0.95亿吨的生产量,是全球最大粗钢进口国之一,中国钢铁企业选择去美国投资不会面临太大市场竞争。 曾有部分学者的研究主张,中国钢铁企业应就近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海外投资。但该地区的粗钢产量和粗钢消费量的数据表明,东南亚国家的粗钢消费量与产量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公司理财11刘情2011312487 公司理财11高阳2011312480 公司理财11丁雅璇2011312482 公司理财11 李博楠2011312468 公司理财11 刘书剑2011312489

目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3 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4 (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4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5 (1)GDP 5 (2)幸福指数6 (3)财富与收入6 (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7 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8 (一)投资与消费失衡8 (1)投资过热9 (2)消费不足10 (3)解决方案11 (二)产业结构12 (1)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12 (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16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粗放型的特征17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19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20 (四)收入分配问题21 (1)问题分析21 (2)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25 四、结语27 五、参考文献27 五、参考文献 (27)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 以下表格整理了1949年至今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表一经济发展历程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呈现从曲折中向前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摸索与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也依然顽强地挺过。 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 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从而进行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比较,是必不可少的。 (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过去,各国政府一直将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发达国家,诸如贫富悬殊的扩大,社会结构严重不合理,污染愈来愈严重等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体系十分脆弱,产业结构极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撑。这种状况的出现,

现代化的模式和中国路径的选择

目录 总序 序 导言 一、现代化:全球性运动与中国的探索(一)作为一种全球性运动的现代化 (二)现代化的理论视野 (三)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 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 (一)冲破藩篱: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潮头的涌动 (三)回潮还是前行:回头路是走不通的 三、中国现代化的新蓝图 (一)伟大的征程:现代化建设构想的提出(二)新的坐标: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三)“四位一体”:中国现代化的大格局 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经济成就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二)市场化取向经济改革的历史轨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探索 (四)走通“科学发展”之路 五、政治发展的制度化神髓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取向 (三)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逻辑 (四)民主政治:执政党的关键抉择

六、文化自觉:现代化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意蕴 (二)文化现代化:世俗化及其边界 (三)多元力量交互作用下的文化发展 (四)铸造软实力: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七、社会空间的成长 (一)市场化改革与多元化社会的发育 (二)社会空间的多维面向 (三)“和谐社会”: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四)社会空间转型的现代化逻辑 八、国际战略的大智慧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韬光养晦:对外政策的大战略 (三)和平发展的中华复兴之路 九、渐进主义的改革之路 (一)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谜 (二)渐进主义的政策理念 (三)休克疗法与渐进改革:道路与选择 十、新地平线: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一)通往现代化之路:世界的经验与模式(二)无形的力量:现代化的模式塑造 (三)呼唤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后记 ·收起全部<<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A. 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B. 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C. 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D.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B. 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 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4. 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 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 27. 7% B. 57. 6% C. 67. 5% D. 72. 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 5.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 混合农业 B. 乳畜业 C. 水果园艺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6.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 农业技术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改变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 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块状模式 8. 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 B. 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 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 D. 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 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 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文章综述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文章综述 一、基本信息 1、作者:吴敬琏 2、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3、书刊号:ISBN 7-80706-129-4 二、文章脉络 1 导论 1、写作缘起 2、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⑴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⑵增长方式和增长模式 ⑶Ⅰ、Ⅱ部类的划分和轻重工业的划分 ⑷服务业和三次产业的划分 3、本书的结构 2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1、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 ⑴早期经济增长和狭义工业化 ⑵理论概括一: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矛盾激化 ⑶理论概括二: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到“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⑷理论概括三:从“霍夫曼定律”到“重化工业化阶段” ⑸理论概括四: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2、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 ⑴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的革命性转变 ⑵现代经济增长 ⑶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看新型工业化道路 3、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 ⑴“苏联现象”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的陷阱 ⑵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从“奇迹”到危机 3 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1、“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⑴现代技术(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兴起 ⑵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 ⑶革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经济效率迅速提高 2、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⑴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⑵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 ⑶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够对提高效率起重大作用? 3、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 ⑴信息技术创新的三次浪潮 ⑵计算机生产率悖论:信息通信技术(ICT)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率 ⑶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 4 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 ⑴早期增长模式在中国影响深远 ⑵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在中国 2、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的探索 ⑴改革开放以来的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 ⑵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基础仍未消除 3、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 ⑴负面效应的综合表现:“扬短避长”,造成经济整体效率下降 ⑵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 ⑶过度投资扭曲了经济结构,并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系统风 险积累 5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 ⑴鼓励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 ⑵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⑶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效率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浙江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省内尤其是主要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三类为地市级党报,如《北京日报》、《广州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各地区或县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党报作为我国舆论宣传的工具、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具有报道方针严谨,特点稳定等特点,在新闻内容上把关严格,在新闻编辑上形式较为单一,变化不大,虽然如此,一直以来党报作为机关报都在报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发行量也具有一定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报业竞争中,党报的力量仍然处于稳健地位。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专业报力量的壮大,党报如果不进行创新,其弊端会日益突显。因此党报为扩大发行量,确保自己在报业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开始寻求创新之路。如一些党报开辟固定的专版来吸引读者,如体育专版、娱乐专版和消费专版,并且在版面编辑上更为活泼生动,这样,既能保证党政新闻占有一定分量,保证党报的政治宣传作用,同时也使报纸更为人性化和大众化,促进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 (2)都市报异军突起 我国都市报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之后就飞速发展,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发展至今已经历十年时间。正式都市报的出现,才使得我国报业市场发展了新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它彻底打破了党报的垄断地位,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真正走向市场。所谓都市报,指的是体现城市(都市)生活的报纸,因此晚报、早报都属于都市报的范畴,从狭义角度来而言,都市报指的是坚持正确舆论指导下,以都市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信息为主要传播特征的报纸,在内容上注重服务意识,着眼于对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在形式上采用平易近人、通俗生动的编辑和报道风格,以客观真实和社会责任为报道规范;在运作上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并在发行和广告上有所作为;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模式的发展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模式的发展2010年6月23日,我们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园和科文中心。在此期间我们所领略的只是工业园区的一隅,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6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他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吨、耗能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9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创新能力日益增强;3,创新能力日益增强;4,城市功能持续提升;5,经济社会和谐发展;6,富民工程优先实施;7,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发展是中国模式运行的一个缩影,自1979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进程,已经整整30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整整60年;自191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主义者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已经整整90年,这90年可划分为三个30年。在我们回

眸这三个30年时,最好的切入点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好的背景是世界的现代化历史。可以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自主选择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开始不断地反对本国的伟大历史传统和众多的外国列强,借用毛泽东爱用的一个词,即是‘反潮流’”。在他看来,“反潮流”的过程就是中国历史创造的过程。“反潮流”与历史创造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他将中国20世纪历史运动的“反潮流”性质及其历史创造性质界定在四个方面,一是打破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模式,创造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王朝帝国体制的新国家;二是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三是反发展中国家采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谋求发展和现代化的模式,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与现代化模式;四是反亚洲“四小龙”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创造一个混合型的经济模式。(白瑞琪:《反潮流的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绪论)这四个方面从纵向上看构成中国“反潮流”的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因此,“反潮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运动主线。在20世纪,中国是少数几个选择自己独特道路从而真正创造自己历史的国家。如果说20世纪上半期中国选择和决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20世纪下半期中国则选择和决定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中国确定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历史发展道路、历史发展模式与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与决定,构成20世纪中国历史创造的主线。中国从进入20世纪的一开始,就面临着国外模式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双重作用,面临着选择自己独特道路,创造自己历史的使命。最终开创中国历史新局面的任务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个时期,现代化是欧洲中心论和文化传播主义的代名词。此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中国发展模式决定其影响力

中国发展模式决定其影响力 近日,环球网专访了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创始成员马丁·李斯先生。李斯先生就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发展模式的不足,以及应对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斯说他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但认为中国仍面临很大的难题。 中国雾霾与伦敦雾不可相提并论 环球网: 1952年,伦敦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而导致此次事件的“元凶”也被认为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现在有人提出,这与当今中国面临的雾霾问题比较类似。您认为雾霾现象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结果吗? 马丁·李斯: 如果有人说:“哦!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和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太像了!所以不必担心,自然会好起来的!”这话听起来是非常不错,但事实上把二者等同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中国的问题与50年代伦敦的问题是不同的。上世纪中叶,世界人口数量比现在少得多,所以即便他们做了比较愚蠢的事,只会在小范围内陷入困境,而不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稳定性。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人类活动范围已经如此巨大,以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确定的风险性,其中就包括气候问题。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仅仅发生在一个城市的、小范围的事件。但是如今在中国,这问题可不算小。我认为雾霾天气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件好事。人们可以瞬间觉醒,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带来了多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见的,就是自然界开始以它的方式报复人类了。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关于“能够主导自然界”的傲慢态度是有很多疑点的。 环境污染持续下去,将影响中国的吸引力 环球网: 几个月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于雾霾现象严重,中国已令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在您看来,中国经济的吸引力会因环境污染而受到影响吗? 马丁·李斯: 我认为就目前来讲,形势还没有到那种地步,还是有回旋与改善余地的。但如果这种形势一直持续下去,应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也许世界其他国家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在里约热内卢,我曾有幸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演讲。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名各市市长参加了此次讲座。

全国报刊杂志投稿邮箱大全

全国报刊杂志投稿邮箱大全(一) 《杨子晚报》都市风情沈春宁 dsfq@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江南晚报》文化点击丁晴niguti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合肥晚报》娱乐视点曹军caoj66@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半岛都市报》娱乐声音龚程ejaso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银川晚报》民间论语刘瑛chyycwb@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兰州晚报》新闻时评张海龙fatzhl@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金陵晚报》新视角何刚xinshijiao2002@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山西晚报》文化批评陈丽芳blueclf@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三湘都市报》论语王恒gxd000@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温州都市报》百姓观点王蓓 wangbei998@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齐鲁晚报》新闻时评燕惠 qlwbywb@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文化报要闻部张彦梅 ywb@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江南时报:E-mail:jnsbsmgc@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星传媒(另类娱乐评论)xcmzk@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解放日报时评:jfdailyview@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齐鲁晚报》时评版 zjl@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qlwbywb@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文化报》时评:wangtao9@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闻晨报时评 :ligongzhe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网易时评:eyes@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北京青年报潘多拉pandora001@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成都日报詹洵:zhanxu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李方 myear@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董迎春dyc107@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法制日报《时评》殷蕾 pinglu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闻周刊《读者来信》 zhucuixia@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南风窗《读者观点》 windownfc@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杂文报刘晶、李确 zawenbao1@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人民法院报《正义周刊》 zyzkshb2@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大河报《声音》岳建国 dhbmgy@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周末《民智》肖林xiaolinnj@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深圳商报《商报时评》sbsp@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中国经营报《评论》唐清建tangqingjia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南方都市报《时评》孟波 shipingban1@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文汇时评版fanb@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快报新快评论xkbpl@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中国商报:杂文随笔,时评书话。w826@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人民网《观点频道》:opinion@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新华网《观点》:comments@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大连《新商报》时评刘雪梅(139********) :bai-shell@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或 xuemeivip@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江苏江南时报时评:jnsbsmgc@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编辑张名青 快报时评王凡:ylkb2002@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大连晚报时评:dlwbflxw@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编辑张永广 半岛晨报时评:hqrd@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编辑张金易 联谊报“说吧”副刊(讽刺性小品文尤喜): lizhuanghz@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随笔版李晓娜:zawenbao4@https://www.doczj.com/doc/4f14361071.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