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讲述了与水域生态、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浮游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同时介绍了这些生物类群在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幻灯片放映、视频播放及活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鉴别常见小型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2)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定义、内容、研究意义。

2.水生生物的范围。

思考题:

1.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和养殖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2.水生生物在分类学、生态学角度上有怎样不同的划分。

第二章藻类

第一节藻类的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1学时)

主要内容:

1.藻类的定义和分类;各个藻门的形态特征及区分;微藻。

2.双岐括号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写。

第二节绿藻门(6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细胞核、鞭毛、眼点、色素体、蛋白核。

2.绿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3.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和接合藻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蓝藻门(3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胶被、胶鞘、异型胞、假空泡。

2.蓝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藻殖段、藻殖孢、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3.蓝藻门的分类:色球藻目和藻殖段目的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硅藻门(5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色素和色素体、硅藻细胞的空间立体结构、羽纹硅藻壳面形态特征。

2.硅藻的繁殖:细胞分裂、复大孢子、小孢子、休眠孢子。

3.硅藻门的分类: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五节甲藻门(2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鞭毛、细胞核、色素和色素体。

2.甲藻门的分类:多甲藻目下各亚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六节隐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体制、纵沟和口沟、周质体、色素体、贮存物质。

第七节裸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表质、色素体及其贮存产物、眼点、胞口、摄食器。

2.裸藻门的分类:裸藻目下各科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八节金藻门和黄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表面特征、鞭毛、色素和贮存物质。

2.金藻门的分类:金藻目下各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3.常见黄藻门种类的形态特征。

本章重点:

1.能够从基本形态上将各个藻门区分开。

2.能够运用和编写双岐括号检索表。

3.能够以绿藻为例掌握藻类具备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4.掌握绿藻门下的分类(门、纲、目)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绿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绿藻拉丁文。

5.掌握蓝藻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6.掌握蓝藻门下的分类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蓝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蓝藻拉丁文。

7.掌握硅藻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8.掌握硅藻门下的分类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硅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硅藻拉丁文。

9.掌握甲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甲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10.掌握隐藻的一般形态特征。

11.掌握裸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裸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12.掌握金藻、黄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金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本章难点:掌握常见微藻的形态特征,正确用检索表将它们区分开。

思考题:

1.中心硅藻纲下设几个目?各具一代表种类。各目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2.以水绵为例说明典型的接合藻纲下的种类进行结合生殖的过程。

3.硅藻门羽纹纲下分哪几个目?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壳面上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4.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5.请用检索表来区分团藻、盘藻、盘星藻、空星藻和扁藻。

6.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甲藻是介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间核生物”?

第三章原生动物

第一节概述:(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表、外质、内质、细胞核、伸缩泡、运动细胞器、营养胞器

2.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第二节原生动物的分类(4学时)

主要内容:

1.质走亚门:变形虫目、有壳目、有孔虫目、太阳虫目。

2.纤毛虫亚门:纤毛虫纲(全毛目、旋唇目、缘毛目)、吸管虫纲。

本章重点:

1.掌握原生动物形态构造与其功能的关系;了解原生动物产生孢囊的生物学意义。

2.掌握原生动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功能,识别常见原生动物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3.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常见原生动物。

本章难点:掌握常见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正确用检索表将它们区分开。

思考题:

请编写检索表来区分聚缩虫、累枝虫、钟虫和单缩虫。

真纤毛虫亚纲下可分几个目,各目特征如何?

第四章轮虫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主要内容:

1.轮虫的发现和分布。

2.轮虫的形态特征:躯干部、头部结构、消化系统(咀嚼器组成、类型)、足、原肾管。

3.轮虫的生殖和个体发育、雄虫。

第二节分类(4学时)

1.海轮虫目:形态特征、常见种类。

2.蛭态目:形态特征、常见种类。

3.单巢目:胶鞘轮虫亚目、簇轮虫亚目、游泳亚目形态特征、常见种类。

本章重点:

1.掌握轮虫的形态特征及功能;掌握咀嚼器、被甲、头等结构在分类上的意义。

2.掌握轮虫的生殖过程。

掌握各目形态特征、分类依据;识别常见轮虫拉丁文。

3.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常见轮虫。

本章难点:轮虫咀嚼器类型的识别;掌握常见轮虫的形态特征,正确用检索表将它们区分开。

思考题:

1.请编写检索表来区分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

2.轮虫的休眠卵和夏卵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第五章节肢动物(甲壳纲)

第一节软甲亚纲(2学时)

主要内容:

软甲亚纲形态特点;等足目、端足目、磷虾目、十足目、口足目、涟虫目、糠虾目形态特点,各目代表种类。

第二节鳃足亚纲(4学时)

主要内容:

1.枝角目:头部、躯干部形态特征;生殖习性和生长发育;分类。

2.无甲目、贝甲目和背甲目形态特征、代表种类。

第三节桡足亚纲(1学时)

主要内容:

1.桡足类的形态特征、生殖习性和生长发育。

2.桡足类的分类: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剑水蚤目。

第四节蔓足亚纲、介形亚纲和鳃尾亚纲(1学时)

蔓足亚纲、介形亚纲和鳃尾亚纲形态特征。

本章重点:

1.了解鳃足亚纲各目特点、代表种类。

2.掌握桡足类的形态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

3.掌握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剑水蚤目的形态特征并能够区分。

4.掌握蔓足亚纲、介形亚纲和鳃尾亚纲形态特征,了解代表种类。

本章难点:掌握常见小型甲壳动物的形态特征,正确用检索表将它们区分开。思考题:

1.鱼虱和鲺分别属于哪两个亚纲,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2.软甲亚纲下常见的有哪7个目,每个目下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3.请编写检索表来区分盘肠溞、低额溞、船卵溞和裸腹溞。

4.试从活动关节、第一触角等形态特征上区分猛水蚤、剑水蚤和哲水蚤。

第六章其他水生生物

主要内容:

第一节水生维管束植物(2学时)

1.水草的生态类群

2.海草

第二节其他常见无脊椎动物(2学时)

1.毛颚动物

2.水生昆虫

3.水生环节动物

4.腔肠动物门

5.苔藓动物门

本章难点:掌握腔肠、苔藓动物的形态特征。

思考题:

1.了解腔肠动物、毛颚动物形态特征及代表种类。

2.了解水生维管束植物所分的生态类群及代表种类。

3.海草的生态意义。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10、20、70分。期末考试采取笔试方式,闭卷。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及进度生技Word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教师●刘玮 课程●生物化学(上) 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 (上) 刘玮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2013年8月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适用) 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学生所在系一份。 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任课教师:刘玮 性别:男年龄: 59 职称:研究员 学历:硕士所学专业:动物生理学任课班级:生物技术12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上)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含英文译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J5602Z001 课程类别:(指通识课、学科核心课、选修课)学科核心课 教学时数总计:64学时 授课时数:本学期32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无 实验时数:本学期48学时(见《生物化学实验》J5602Z002)设计:无 实习:无 教学大纲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12年9月 系主任签字;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 (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编码:J5602Z001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生物化学原理》2e,张楚富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e, David Nelson & Michael Cox, 2009 [2] Color Atlas of Biochemistry, 2e, Jan Koolman, 2005 [3] Biochemistry for Dummies, John T Moore, 2008 [4]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毛慧玲、朱笃主编,200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学习目的和任务主要是: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以及基本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2. 认识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的相关关系; 3. 为学习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及食品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 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分为掌握/记住、理解/熟悉及了解等层次要求 三、课程基本内容(授课顺序有所调整,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章绪论 1.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推动生化研究飞跃发展的若干重大突破及相关学者 2. 了解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了解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章氨基酸与肽 1. 掌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氨基酸主要物性与结构的关系 3. 理解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以及等电点pI与解离基团pK值的关系 4.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方法,记住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号 5. 了解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特征反应 6.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其氮含量特点 7. 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及其重要性

南医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执笔人:朱利娜 审定人:方振伟 学院负责人: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820006 学分:6分 学时:108学时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Introduction COURSE CODE:B82006 UNITS OF CREDIT:6 HOURS OF CREDIT:108 REQUIRING COURSE:Bas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Pathophysiology,Medical Microbiology,Medical Immunology, 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Laboratory Diagnostics,Medicine, Surgery SUITED PROGRAM:Clinical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Basic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Medical Imageolog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课程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号:课程类不:专业基础 学时:126 (讲72 习54)学分:7 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要紧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要紧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差不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为学习其它课程和新药研究,开发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把握内容:要求学生深刻明白得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 2.熟悉内容:要求明白得并记住差不多概念和特点。 3.了解内容:要求明白得,一样不强调记住。 把握和熟悉内容是药学生化差不多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或辅导,学生应重点学习。 了解内容教师可依照学习情形简介或由学生自学。 绪论 学时:1 目的要求 1.明确:生物化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2.了解: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重要性。 要紧内容: 1.生物化学概念。 2.生物化学进展。

3.生物化学在药学中重要性。 第一章糖的化学 学时:1 目的要求: 1.把握:糖的概念、重要多糖的差不多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 2.熟悉:糖的重要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4.了解:多糖结构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要紧内容: 1.糖的概念、分布及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分类。 3.自然界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 4.多糖的理化性质。 5.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差不多原理。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 学时:1 目的要求: 1.把握:脂类的概念、分类、差不多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脂类的重要性;脂类提取分离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4.了解: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与应用。 要紧内容: 1.脂类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脂类的化学结构、性质。 3.脂类提取分离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 学时:9 目的要求: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一、课程任务 《生物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生物化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熟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掌握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医学应用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临床医学现象,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人类健康事业。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主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人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3.了解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4.学会使用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5.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6.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7.具有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考试类别:考试□考查√ 教材:生物化学 (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李成仁教研组:医学基础课教研组 授课班级:13级1-3班 教学章目 周 学 时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实践 性教 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三羧酸循环 和能量代谢 第三章蛋白质结构 与功能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 和功能 第五章酶学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八章蛋白质代谢 第九章非营养物质 的代谢 第十章水盐代谢 第十一章酸碱平衡 1 6 6 5 7 7 6 7 2 2 2 2 2 2 57 1 4 4 3 5 5 4 5 2 2 2 2 2 2 43 2 2 2 2 2 2 2 14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2014.4) (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 一、前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本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医学规划教材。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既突出理论知识,又强调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实践,使其与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有所区别。教材遵循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医学教育的需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由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大纲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大部分,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 2、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熟悉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设备和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4、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并辅以讨论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三、课程表述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编码:03110342 课程总学时:100学时,其中理论总学时76,实践总学时24 周学时:理论学时5 /实践学时3 学分:5.5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100学时教学平台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理学教研室修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 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掌握: 1. 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悉: 1.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 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节。 了解: 1.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示: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 稳定这一问题有待学完全书后解答)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 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 掌握: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 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 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 1.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 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 收缩、等张收缩;V 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 3. 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 1. 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 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 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 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 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 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授课时数】讲授12学时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学专业使用) 课程编号:学时:80 其中实验学时:3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以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生命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一切生化过程及其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等,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生产实践,已达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本课程是基础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生物化学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除了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其它各课程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生物化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从事新药研究、新药开发、药物生产、药物使用与药政管理的必要基础学科。因此学好生物化学的前期基础课主要是生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而掌握生物化学又为学好后续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新进展。生物化学实验除为验证理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外,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最新的生化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应用的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配合实验教学和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按教学计划针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本教学大纲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吴梧桐主编、第五版《生物化学》为蓝本编写。重点为第一篇的蛋白质的化学、核酸的化学、酶;第二篇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第三篇的生物药物和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难点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促反应动力学、血浆脂蛋白代谢、物质代谢调节、激素及其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其余内容作一般了解 五、建议学时分配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预防、口腔、麻醉、检验、护理、妇幼、应用心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二OO五年九月修订

前言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结合我院的教学计划,根据全国规划教材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编写了本教学大纲,作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本大纲将各章目的要求分项列出,每章要点具体介绍,可供学生参阅。 根据我院的教学计划,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时数为54学时。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有关英文专业书刊的能力,每章中还列出了本章出现的生化专业英文词汇,以便学生熟记。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2005年9月

目录

绪论 目的要求 1.要求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及其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 2.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内容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氨基酸20种L型α-氨基酸(包括三字缩写符号) 2.肽肽键?肽链和多肽生物活性肽(包括谷胱甘肽)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片层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结构域 3.三级结构 4.四级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纯化 1.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胶粒的两个 稳定因素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颜色反 应 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电泳透析层析分子筛 专业词汇 glycine (Gly) 甘氨酸 cysteine (Cys) 半胱氨酸 aspartic acid (Asp) 天门冬氨酸 arginine (Arg) 精氨酸 isoelectric point (pI) 等电点 amino terminal 氨基末端 carboxyl terminal 羧基末端 glutathione (GSH) 谷胱甘肽 neuropeptide 神经肽 conformation 构象 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二级结构 α-helix α-螺旋 β-pleated sheet β-折叠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我校八年制(硕博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6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 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 局部电位的特点;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和影响因素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四章血液循环(15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分期和形成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各期特点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泵功能贮备; 动脉血压的概念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组织液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理; 心血管中枢的位置; 压力感受形反射的过程的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熟悉要求: 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和各波形的意义; 心房收缩对心脏泵血的作用; 心音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静脉血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微循环的构成和意义;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其它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局部血流量的调节机制; 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