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的性质文档

铜的性质文档

铜的性质文档
铜的性质文档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一)铁铜在自然界的存在

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什么是化合态?什么是游离态?)形式存在。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二)铁和铜的冶炼

1、铁的冶炼

(1)设备:高炉(不常见多浏览一下)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

①焦炭高温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焦炭高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矿石与一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石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石灰石高温分解:制造炉渣。

②石灰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炉渣:CaCO3+SiO2 = CaSiO3+CO2 。

(5)产品:高炉冶炼得到的是含碳2%—4.3%的生铁,将生铁进一步冶炼,可以得到用途更广泛的含碳量为0.025%—0.2%的钢。

2、铜的冶炼

①火法炼铜

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要达到电气工业生产用铜的要求,还须将上述所得的铜经过电解精炼。

②湿法炼铜

其原理是CuO +H2SO4 = CuSO4 +H2 O、CuSO4 +Fe= FeSO4 +Cu 。

③生物炼铜生物炼铜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开矿的湿式制铜技术。先在矿床上开凿“注入矿井”和“回收矿井”,然后向矿井注入铁酸化细菌和硫磺酸化细菌以加速金属成分溶解,再通过“回收矿井”回收有价金属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铁、铜的物理性质

1、铁是黑色金属(金属分为有色金属盒黑色金属,常见的黑色金属:铁、锰、铬),可以被磁铁吸引。而铜是有色金属。

2、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3、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二)铁、铜的化学性质

1、铁、铜的单质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类别具体物质铁铜

与非金属单质Cl2 O2 S

与酸

非氧化性酸(稀H2SO4、HCl)

氧化性酸

(浓H2SO4、HNO3)

与盐溶液CuSO4 AgNO3

2、铁、铜化学性质特点归纳

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等发生反应,铁、铜在反应中充当_____剂。铜在反应中一般转化为_______价铜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转化为______价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________等)反应转化为________价铁的化合物。

(三)铁、铜化合物的性质

1、Fe3+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溶液,现象: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1)FeCl2中滴加新制的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FeCl3中加入适量的铁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FeCl3中加入适量的铜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

(1)在配制含Fe2+的溶液时,常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目的是______ (2)为除去废水中的Fe2+,常先将废水中的,再调节溶液的Fe3+转化为析出

(3)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选择题选项经常出现)三、钢铁的腐蚀

1)金属的腐蚀是指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损坏,发生化学反应而被侵蚀损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过程中金属__________(“得”或“失”)电子,被_________。

(2)铁生锈的过程: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2被空气中氧气进一步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OH)3发生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_,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3)金属的防腐措施有①覆盖保护②改变结构③电化学保护。

[学业测试]

一、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3O4

FeS Cu

Fe

Fe2O3FeCl3

FeCl2

①②

④⑤

⑧⑨

1、配置氯化亚铁溶液时,常加入一些 ,目的是 ,配置氯化铁溶液时,需加入少量 ,目的是 。

2、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铜粉中混有铁粉 (2)铁粉中混有铝粉 (3)FeCl 2溶液中混有FeCl 3 (4)FeCl 2溶液中混有CuCl 2 (5)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

3、下图中A~J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 、D 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 是_________,H 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J 与D 反应转化为G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在常温下也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F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4.现有浓度分别为1 mol/L 的FeCl 3、FeCl 2、CuCl 2混合溶液100 mL ,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按下列情况填空。

(1)充分反应后,如果溶液中还有一定量的Cu 2+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还有

________,该离子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范围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金属或金属离子为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铁粉有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为_______mol ,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

5.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 3+

、Cu 2+

、Au 3+

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

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A

B

C 高温

D 盐酸

E

过量NaOH 溶液

F

NaOH 溶液

盐酸

G

NaOH 溶液

H

空气中

I (红褐色固体)

B

加热

盐酸

J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红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

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0·青岛模拟)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

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

列实验。

(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

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

料,不与水反应)。

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________时(填实

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

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________装置。

②称取0.28 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若室温下氢气密度

约为0.088 g/L,最好选用________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0 ml B.200mL C.500 mL D.1 000 mL

③收集的气体体积为V L,则铁粉的转化率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

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

6 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试剂是________。A中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关闭”)。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图示中________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初中化学与铜相关知识汇总

铜 铜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典型的性质,可以与氧气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可以与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反生置换反应。 1.铜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 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 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五水硫酸铜加热 CuSO4.5H2O 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 学变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 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 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 CuCl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1)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知识,并为下一节“钢铁的腐蚀”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初中已经介绍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在专题2中学生已初步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也接触过金属钠的学习具有实验探究的经验,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Fe2+、Fe3+之间的转化,来提高实验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掌握新知识,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Fe3+ (2)使学生掌握Fe2+的性质及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增强其实验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能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且学习如何评价方案。 (3)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虽然在中学化学中没有专门介绍,但它们分散在中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铜及其化合物的影子,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性质,现归纳如下: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在空气中或O 2 中加热表面变黑:,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中的少量O 2 。 (2)与O 2、CO 2 、H 2 O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在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不反应; ②与浓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C等还原:, H 2 ;可与酸反应: 。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 2、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 (2)受热易分解: (3)有弱氧化性,新制的悬浊液能氧化醛基化合物,本身被还原为,常用于醛基化合物的检验: 。 (4)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等。 (1)颜色:无水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又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及其溶液呈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 ②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 ③与强碱反应:。 ④胆矾受热可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过热时,会进一步分解出。

铜和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虽然在中学化学中没有专门介绍,但它们分散在中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铜及其化合物的影子,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性质,现归纳如下: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A (1)与02的反应在空气中或0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6 —250,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2、C0中的少量02。 (2)与02、CO2、H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 6+C0?十比0 ■如(0円)£0?。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占燃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SCu + sAcu^S Cu在口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一6C*; (4) 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J 4不反应; ②与浓反应:-■' -■■■■':.--J 【「 ③与硝酸反应: . .. (浓)_「」I. 「- II (稀)-小… I ' | £ (5) 与盐溶液反应: Cu+ 2A^+= Cu a+ 4 程Cu + :氏酣=Cu2++ 2 F0 、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A H2、C 等还原:「^「1—, A A 弗 可与酸反^应: CuCJ+ + H-.0 专业word可编辑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也°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卄。 2、5(叫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4阳+ - Cu s++2H a O。 A (2)受热易分解:CuQH)2—CuO + HQ (3)有弱氧化性,新制的5(叫悬浊液能氧化醛基化合物,本身被还原为’二,常用于醛基化合物的检验: CH3CHO4-2C U(OH)2—i—*CH3COOH+ Cu a Cli4-2H2O。 (4)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 1 H:. ■(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CM1严加50屮Cu(N6b等。 (1)颜色:无水cm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C協0「5H±0,又称胆矶或蓝矶)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一及其溶液呈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Cu"亠加小^匚叽口环+ 2H+。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 Cu>Au。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总结: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酸→化合物+H2↑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一般形式:A+BC →AC+B)。 置换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要求是:以强换弱。 金属单质化合物溶液(可溶于水) 特例:⑴K+CuSO4≠K2SO4+Cu 2K+2H2O=2KOH+H2↑ 2KOH+CuSO4=Cu(OH)2↓+K2SO4 ⑵F e+2AgNO3=Fe(NO3)2+2Ag Fe+2AgCl(难溶)≠FeCl2+2Ag 总结:Fe>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总结: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 来。 注意: 1.酸应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使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因为挥发性 酸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2.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的盐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生成的盐会附着在金属表面, 阻碍酸与金属继续反应。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使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 3.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时,活泼的金属总是先置换那些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 4.当多种金属与溶液反应时,总是更活泼的金属先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几种金属单质的图片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 a M g A l Zn Fe Sn Pb (H)Cu H g A g Pt A u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 O4+ZnZnSO4+H2↑2HCl+ZnZnCl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金属)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 .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 .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铝 C .氧化钙 D .碳酸钡 3、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4、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 A .NaOH B . Na 2CO 3?10H 2O C .Na 2CO 3 D .NaHCO 3 5、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g ,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 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Na B .Mg C .Al D .Zn 6、在含有1molFeSO 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 .Fe B .FeO C .Fe(OH)3 D .Fe 2O 3 7、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分,在乙中通入少量的CO 2,丙不变,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A .甲=丙>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8、将浓度均为0.1mol/L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 .BaCl 2 NaOH NaHCO 3 B .Na 2CO 3 MgCl 2 H 2SO 4 C .AlCl 3 NH 3?H 2O NaOH D .Ba(OH)2 CaCl 2 Na 2SO 4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的是 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2OH -══ 2AlO 2-+H 2↑ B .Al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 3OH - ══ Al(OH)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32Fe Fe Fe D .FeCl 2溶液跟Cl 2反应:2Fe 2++Cl 2=2Fe 3++2Cl - 10、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 B .硫酸亚铁 C . 食盐 D . 生石灰 11、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A .烧碱 B .硫酸氢钠 C .氢氧化钡 D .过氧化钠 12、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D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还原铁粉 13、向20mL2mol/LAlCl 3溶液中,加入30mL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得0.78g 沉淀,则NaOH 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铜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铜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纲要求 1.了解常见金属活动顺序。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重要应用。3.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铜及其化合物 1.单质铜 (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则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铜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丝在硫蒸气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铜锈 2Cu +O 2+CO 2+H 2O===Cu 2(OH)2CO 3 ②2Cu +O 2=====△2CuO 2Cu +S=====△ Cu 2S 2.铜的重要化合物 (1)Cu 2(OH)2CO 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 2(OH)2CO 3=====△ 2CuO +CO 2↑+H 2O ,可溶于稀硫酸,离子方程式:Cu 2(OH)2CO 3+4H +===2Cu 2++CO 2↑+3H 2O 。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3.掌握的Fe 2+、Fe 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铜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互动 【问题导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 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 在空气中或O 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O 2 == 2CuO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 中的少 量O 2。 (2)与O 2、CO 2、H 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2Cu + O 2 +CO 2 + H 2O == Cu 2(OH)2CO 3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 在Cl 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 + Cl 2 == CuCl 2;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H 2SO 4不反应; ②与浓H 2SO 4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 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H 2、C 等还原: , ;可与酸反应: 。 Cu 2O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Cu 2O 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 和Cu 2+。 Δ 点燃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可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方面入手,解释金属的易失电子性 一、与氧气的反应 1.a铁在空气中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能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生成 Fe2O3.xH2O,铁显+3价,氧显-2价,写出反应方程式??? b铁在氧气中燃烧:将铁丝卷成螺旋状,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氧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冷却后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1)卷成螺旋状的目的 (2)燃烧现象的描述(不包括结论) (3)化学方程式(生成物的化合价Fe3O4=FeO+ Fe2O3存在不同价态的离子,其中) 2. a镁在常温下与氧气作用: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方程式???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作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进一步的氧化,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联想为什么铁会被继续锈蚀? 4铜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发生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镁、锌、铁与酸反应生成相应和化合物和氢气单质,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Fe+2HCl FeCl2 +H2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概念 金属性: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金属活动性: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2.通过探究说明金属活动性 a与酸:镁、锌、铁都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故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要强 b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铁都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铜能置换出银,故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 (1)能否与酸反应 (2)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3)相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量

【铜及其化合物】 铜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 庆云一中王金行 课程标准解读 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通过演绎法去分析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铜的性质及其简单计算。 知识再现 一、铜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铜是色的固体,导电,据此性质,铜可以用作。 铜还有许多重要的合金,如、等。 二、铜的化学性质 根据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它应属于不活泼的金属,因此它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 (一)铜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氧气反应 2Cu + O22CuO 在潮湿空气中还可发生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 2Cu + O2 + H2O + CO2=Cu2(OH)2CO3 (2)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2Cu + S Cu2S Cu + Cl2 CuCl2

(二)与酸的反应 (1)铜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磷酸等)不反应。 (2)铜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能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Cu+2H2SO4CuSO4+SO2↑+2H2O (三)与盐溶液的反应 2 FeCl 3 + Cu=2FeCl2 + CuCl2 Cu + 2AgNO3=Cu(NO3)2 + 2Ag 三、铜的冶炼 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这种方法冶炼的铜,其含量为95% ∽97%,还有Ag、Au、Fe、Zn等杂质。要达到电气化生产铜的要求,这种由黄铜矿高温冶炼的铜还必须经过电解精炼,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其含量高达995%∽998%。 [典题解悟] 例. 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下列各题 (1)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 ①在西汉古籍中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一个除去铜绿而不损坏器物的化学方程式。 (2)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184℃,铁的熔点是1538℃) (3)历史上的“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而近百年才大量使用铝制品,试分析人类使用这些金属的时间的事实与金属活泼性及冶炼难易的联系 精析西汉时期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湿法冶金术得先驱,Fe+CuSO4=FeSO4+Cu。当铜生成铜绿时,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到+2,所以空气中必有氧化剂参加了反应。因铜在常温下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铜绿则能与稀酸反应,所以可考虑用稀硫酸清洗。

金属化学性质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三课时均采取" 实验——探究" 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时安排 本节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第二课时: 钠、铁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第三课时: 设计铁粉和水蒸气反应装置。 教学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 教师: 边用电脑展示图片边讲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而构成这个世界的元素只有两种: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大家知道,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什么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学生: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 金属到底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举例(初三学过的或生活中见过的) 说明金属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发生上述反应时,不同的金属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②请分析教材第46 页的图片,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③金属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如果是,金属是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为什么? ④请根据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进行推测,金属可能还会跟哪些物质反应?这些物质有什么性质? 学生: 思考和交流。 (对于问题①,可能会举出一些: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例,个别学生甚至会说出红热的铁与水的反应,铝与醋酸的反应; 通过分析,学生也很容易想到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会越来越难、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直换

铜基本知识介绍

铜基本知识介绍 1、自然属性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C。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1)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2)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 2、铜及铜产品分类 ①、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分类 自然铜------铜含量在99%以上,但储量极少; 氧化铜矿-----为数也不多 硫化铜矿-----含铜量极低,一般在2--3%左右,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 ②、按生产过程分类 铜精矿----冶炼之前选出的含铜量较高的矿石。 粗铜------铜精矿冶炼后的产品,含铜量在95-98%。 纯铜------火炼或电解之后含量达99%以上的铜。火炼可得99-99.9%的纯铜,电解可以使铜的纯度达到99.95-99.99%。 ③、按主要合金成份分类 黄铜-----铜锌合金 青铜-----铜锡合金等(除了锌镍外,加入其他元素的合金均称青铜) 白铜-----铜钴镍合金 ④、按产品形态分类:铜管、铜棒、铜线、铜板、铜带、铜条、铜箔等 3、铜的主要用途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铝基本知识介绍 1、自然属性 铝是一种轻金属,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地壳中铝的含量约为8%(重量),仅次于氧和硅,具第三位。在金属品种中,仅次于钢铁,为第二大类金属。铝具有特殊的化学、物理特性,是当今最常用的工业金属之一,不仅重量轻,质地坚,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和耐核辐射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铝的比重2.7,密度约为一般金属的1/3。而常用铝导线的导电度约为铜的61%,导热度为银的一半。虽然纯铝极软且富延展性,但仍可靠冷加工及做成合金来使它硬化。铝土矿是铝的重要来源,制造一镑氧化铝约需要两磅铝土矿,而制造一磅金属铝也需要两磅氧化铝。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2016.10.20) 一、金属单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Cl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O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S:分别写出Na、Al、Fe、Cu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Na与O2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与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Fe与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水反应: 分别写出Na、Mg、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Na、Mg、Al、Fe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强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Al、Fe(少量、过量)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写出Cu与稀HNO3、浓HNO3、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常温下,Al、Fe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4.与盐溶液反应: 分别写出Na、Mg、Al、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Fe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特殊反应 ①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Al与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金属的冶炼 分别写出Na、Mg、Al、Fe的工业冶炼的化学方程式: 二、金属氧化物 1.与水 ①分别写出K2O、Ca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2O3、FeO、Fe2O3、Fe3O4、CuO (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直接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2.与酸: 分别写出Na2O、MgO、Al2O3、FeO、Fe2O3、Fe3O4、CuO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分别写出Na2O2与水、盐酸、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Al2O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分别写出FeO溶于稀硝酸,Fe2O3溶于HI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docx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题〗第六课时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铜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铜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单质铜 ( 1)物理性质:铜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固体,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可用于制电缆),良好的延展性。 (2)化学性质 铜的化学性质不太活泼,自然界中有少量单质铜存在,在潮湿的环境下,铜能发生锈蚀生成铜绿 [Cu 2 (OH) 2CO3] 。在一定条件下铜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关系图如下: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①3Cu+ 8HNO 3(稀 )===3Cu(NO 3)2+ 2NO↑+ 4H 2O; ②Cu + 4HNO 3(浓 )===Cu(NO 3)2+2NO 2↑+ 2H 2O;

△ ③Cu +2H 2SO4(浓 )=====CuSO4+ SO2↑+2H 2O; 点燃 ④Cu +Cl 2=====CuCl 2; △ ⑤2Cu+ O2=====2CuO; △ ⑥2Cu+ S=====Cu2S; ⑦Cu +2AgNO 3===Cu(NO 3) 2+ 2Ag ; ⑧ Cu +2FeCl 3===CuCl 2+ 2FeCl2。 2、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名称氧化铜氧化亚铜 颜色黑色砖红色 与酸反应 (H + )CuO + 2H+ ===Cu2++ H2O Cu2O+ 2H+ ===Cu2++ Cu+ H2O 与 H2反应 △△ CuO+H 2=====Cu + H2O Cu 2O+ H 2=====2Cu+H 2O 转化关系 高温 4CuO=====2Cu2O+ O2↑ 3、氢氧化铜 (1)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 ①Cu(OH) 2 △ 加热时分解,化学方程式为:Cu( OH )2=====CuO+ H2O ②Cu(OH) 2是弱碱,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OH )2+2H + ===Cu2++ 2H2O 4、铜盐 (1) CuSO4·5H2O CuSO4·5H2O 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无水 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 (生成 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2) Cu2(OH )2CO3 Cu2( OH )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的成分,它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它受 △ 热易分解: Cu2( OH )2CO3=====2CuO + H2O+CO2↑。

初三化学金属及其性质

第五讲金属及其性质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 常见的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四、合金 1、定义: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 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拓展:常见的合金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总结 问题举例: ①金属都有光泽吗?铁块上的灰色是光泽吗? 答:金属都有光泽,铁块上的灰色是氧化膜 ②观察铁粉为什么看不见银白色光泽? 答:铁粉:尺寸小于1mm的铁的颗粒集合体,表面积小,形状复杂,会对光进行吸收或漫反射,导致有很少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 ③ 哪些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实验室有单质金属钠,可以说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吗? 答:极少数金属以单质(游离态)存在,如金、银、铂等。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室的钠都需要密封保存,同时不与水接触 ④为什么有的金属只有一种化合价,而有的金属有多种化合价? 答:这与金属的价电子构型有关。在化学反应中,有的金属只能失去最外层电子,有的还能失去次外层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一般过渡金属会有多种价态。 ⑤铁有银白色光泽,为什么铁又称为黑色金属? 答:它们或它们的合金的表面常有呈灰黑色的氧化物,所以称这类金属为黑色金属。通常情况下铁中含杂质碳等元素而呈黑色 ⑥ 铝的导电性比铜的差,为什么电力工业上常用铝做导线? 答:铝也属于良导体,在地球表面储量丰富,现在受到铜价上涨的因素,施工起来也非常快捷,原因是铝重量轻。 金属通性 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 (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共80多种,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下方,占4/5.除零族、卤族以外,其余各族均含有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由金属元素构成。 (2)原子结构特点:从外层电子排布来看,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只有1-2个.某些金属(如Sn,Pb,Bi等)虽然有4-5个电子,但它们的电子层数较多,原子半径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小,容易失去电子。

高一化学教案 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

高一化学教案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 【学海导航】 1.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主干知识】 1.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化学式FeOFe2O3Fe3O4 俗名 色态 铁的价态 水溶性 稳定性 与酸的反应 共性 2.Fe(OH)2和Fe(OH)3 化学式Fe(OH)2Fe(OH)3 状态 化学性质 制法 ★转化

3.Fe2+与Fe3+的检验 物质Fe2+Fe3+ 溶液颜色 化学性质 检 验观察法 碱法 SCN-法 氧化还原法 4.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化学式CuOCu(OH)2 状态O 化学性质 制法 转化 【精彩例题】 1.某500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 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1、★ 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在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Fe2+、Cl-、OH- B、Fe2+、H+、Na+、NO3- C、H+、Fe2+、SO42-、Cl- D、Fe3+、NO3-、K+、Cl- E. Fe2+、NO3-、K+、Cl-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的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2.某磁铁矿石200 t,经分析其中含有铁元素869 t (杂质中不含铁元素) 。则磁铁矿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 A 50% B 60% C 65% D 70% 3.向铁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当生成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时,反应中关系量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