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讲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讲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讲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讲解

中國附件一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一、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重大意義

人類即將跨人21世紀,信息社會已經來臨,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以計算机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學習方式。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极發展信息技術,我國如不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加快發展,就會拉大与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

在全國中小學積极推進信息技術教育,促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教學的改革,是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

指示精神,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划》,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和全民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早在1984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計算机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階段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初中。小學普及計算机操作和信息技術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絡進入全部高等學校和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入中小學。”因此,教育部決定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建設,是積极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措施。這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鞏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

水平:對于推動教育消費,促進教育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作貢獻,都具有重大意義。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若干重要問題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与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与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應作為必修課單獨開設。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适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課程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設置應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和學習內容安排應有各自明确的目標,并要体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各階段都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机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机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計算机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机使用習慣。

初中階段社會的影響。

(2)了解計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學會文字。圖形的處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方法。

(3)樹立正确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階段

(1)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2)理解計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网絡的基本知識,學會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數据處理的基本方法。

(3)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4)樹立正确的科學態度,自覺依法進行与信息有關的活動。

3.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宜以計算机和网絡技術為主,其教學內容見附件。附件中所列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各地區可根据課程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以上兩類模塊中選取适當的內容以完成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的選取應考慮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中、小學教育規律,又要体現時代特征。

課時安排:

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于68學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70一148學時。上机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

4.教材編寫原則

(1)實行“多綱多本”,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各省級教育部門可以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根据當地的具体情況,制定本地區使用的教學大綱,指導編寫或選用教材。

(2)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應以培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線。教材內容以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應用為主。

(3)教材体系應以“模塊化”結构組織教學內容以适應技術的發展。

(4)教材內容安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注意采用學生所樂意接受的方式,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5)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材內容應從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務”著手,通過講解或操作實踐使學生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5.教學評价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价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考試。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

方法。

不論采用什么方式進行評价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

充滿活力。

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在中學列入畢業考試科目。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

三、組織与實施

(1)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确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要加強領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計划地使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2)全國普通高級中學最遲于2001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

城市初級中學最遲于2001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初級中學,最遲于2003學年開始

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其他地區的初級中學最遲于2005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

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小學最遲于2005年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其他地區的小學最遲于刀10學年普及

信息技術教育。

各地各校應積极創造條件,因地制宜,爭取盡快實施上述規划目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提前實現以上規划目標。

(3)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据財力情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用于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并保証隨著經濟的增長逐年有所增加。專項經費來源可明确規定

為:財政撥款、部分教育設備費。部分城鄉教育附加費。部分勤工儉學收入。還可采用多种方式籌集經費(如

貸款),爭取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4)要做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使教師能夠适應新的課程教學的要求。各地要根据文件精神和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培訓大綱和培訓內容,編寫培訓教材。要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的三級培訓体系,利用多种渠道進

行培訓。

附件教學內容以下模塊分為兩類,不帶星號“*”的為基本模塊,帶星號“*”的為拓展模塊。小學

模塊一信息技術初步

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計算机、雷達。電視、電話等。了解計算机各個部件的作用,掌握鍵盤和鼠標器的基本操作。

認識多媒体,了解計算机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

模塊二操作系統的簡單操作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2)學會對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用計算机畫畫

繪圖工具的使用。

圖形的制作。

圖形的著色。

圖形的修改。复制、組合等處理。模塊四用計算机作文

(1)漢字輸入。

(2)文字處理的基本操作。

(3)文章的編輯、排版和保存。

*模塊五网絡的簡單應用

學會用瀏覽器收集材料。

學會使用電子郵件。

*模塊六用計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多媒体作品的簡單介紹。

多媒体作品的編輯。

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初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簡介

信息与信息社會。

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計算机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計算机的基本結构和軟件簡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

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构及

基本操作。

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漢字輸入。

文本的編輯、修改。

版式的設計。

*模塊四用計算机處理數据

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

表格數据的輸入和編輯。

數据的表格處理。

數据圖表的創建。

*模塊五网絡基礎及其應用

网絡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信息的搜索、測覽及下載。

電子郵件的使用

(5)网頁制作

*模塊六用計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介紹。

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編輯。

作品中各种媒体資料的使用。

作品的組織和展示。

模塊七計算机系統的硬件和軟件

數据在計算机中的表示。

計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計算机的軟件系統。

計算机安全。

計算机使用的道德規范。

計算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基礎

信息与信息處理。

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發展展望。

計算机与信息技術。

計算机的基本結构和軟件簡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操作系統的概念和發展。

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文件。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构及

基本操作。

系統中軟硬件資源的管理和維護。

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漢字的輸入。

文本的編輯。

其他對象的插入。

特殊效果的處理。

版式設計。

模塊四网絡基礎及其應用

网絡通信基礎。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測覽和下載。

電子郵件的使用。

因特网上其他應用。

网頁制作。

模塊五數据庫初步

(1)數据庫基本概念。

(2)數据庫的操作環境及其操作。

(3)數据的組織与利用。

模塊六程序設計方法

問題的算法表示。

算法的程序實現。

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

*模塊七用計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著作工具及其特點。

(2)各類媒体資料的處理与使用。

(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4)多媒体作品的發布。

模塊八計算机硬件結构及軟件系統

信息的數字化表示。

計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軟件系統簡介。

討算机的安全。

計算机使用道德規范小

計算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点击数:1149 更新时间:2010-9-26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

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主编 刘爱国 王维华 金字小学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框架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试题及答案 考试试卷(120分钟)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颁布的。 A、1996年7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是()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 B、学校教育 C、终身教育 D、社会教育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纲要》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 A、该领域的价值取向 B、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 D、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6、《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7、《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包括()。 A、终身教育的理念 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 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8、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A、支持者 B、引导者 C、指导者 D、合作者 9、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A、内心的表现 B、直观的表现 C、创造性的表现 D、创造性自我表现 10、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 A、幼儿园的条件 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 D、良好的课程资源 1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2、()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完整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笔者对幼儿园的教学与幼儿一日生活优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内在联系:将幼儿园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以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有效教学也将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开展有效教学 幼儿园教学是精心安排的外部条件或环境,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1]“将幼儿园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开展有效教学”是时代对幼儿园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有效教学不仅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得当的教学方法,而且幼儿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师幼、幼幼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然而,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不能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教学与游戏、生活的关系,内容的选择缺乏趣味性、生活性,纯粹为教学而教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就致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幼儿教师将“一日生活”等同于“日常生活” 从本质上说,日常生活具有自在性、重复性、常规性和前反思性等特征,很少表现出创新。而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大致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个教育整体。如果将“一日生活”与“日常生活”等同起来,那“日常生活”的惰性和保守性必然会抑制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人懒于反思,甚至不会反思,最终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的成长。 2.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生活化 目前,幼儿园教学更多的是在正规的课堂上进行,教师以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教学方案,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但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篇大班科学教案《家用电器》的活动目标是:①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②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通过活动,小朋友认识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家用电器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新阶段的标志,它将指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纲要》,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将做如下安排: 一、抓好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教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它要求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职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既然幼儿教师的角色有不可替代性,那么提高专业水准当是必然。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培训的力度。 1、培训目标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熟悉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特点、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园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了解学前教育前沿发展动态、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的研究能力。 (三)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要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四)研究“十五”教育课题中的有关问题。

2、培训形式:首先要在市级培训的基础上抓好区级培训:组织本区幼儿园所有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如:实现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 其次是以区级培训带动园本培训:即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幼儿园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各幼儿园结合实际需求对本园教师开展培训。园本培训问题的研究,包括园本培训的目标、要求、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园本培训的课程、教材开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适应本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其中参与式培训是园本培训中的一种最佳的形式。 1 3、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津市〈纲要〉实施细则;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新〈纲要〉与幼儿的科学教育;新〈纲要〉的知识观和发展观;新〈纲要〉的幼儿健康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艺术教育;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要求等。 (二)培训形式采取举办讲座、观摩、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 4、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本,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综合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多样性原则:坚持教师需求多元化与课程设置多样性,使教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针对性原则:紧密联系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紧扣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拓展型课程有那些特点? ⑴拓展型课程扩大了课程范围,具有广域性。 在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缩短,职业选择的变化周期在缩短的情况下,拓展型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课程范围:更注重提供与先进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需求。 ⑵拓展型课程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选择性。 以往学生学习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无需学生选择,学生也无法选择,而且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给了学生有较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修习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认识自我与社会,认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⑶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具有层次性。 拓展型课程的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拓展型课程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均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生不学拓展型课程行吗?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事件:节目《齐鲁青未了》获奖一事,具体阐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不仅蕴涵在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当今社会,文化快餐盛行,社会普遍阅读力下降,网络文化充斥。很多家庭也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很多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更见复杂、紊乱,甚至负面的、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 近年来,传统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教育者都感受到了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经典魅力无穷,能够在向上、向正、向深等方面影响人的心灵和思想,而且这种影响不但是良性的,而且是深刻的,是久远的,是根本性的。台湾国学经典大师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

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6年级仅推荐75篇,其余的篇(段)可以由校本教材开发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认识到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质量,让学生领略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我校专门组织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心态的骨干教师,开发了一套经典诵读的电子教材,每学期上下两册,六个年级共12册,每册平均50首(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经典诗歌,《诗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儿童诵读的国学经典。形式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配以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作者简介、诗文注释或者诗文的音频、视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境性强,非常实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框架: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第一条说明了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条说明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则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即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以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例:有些幼儿园利用社区的物力资源——商店、工厂等;利用人力资源——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社会各界人士、家长等为幼儿园服务)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第四条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即幼儿园不同于小学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而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不象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获得间接知识。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五条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 总则的逻辑结构: 第一条:制定《纲要》的原因、目的(依据、定位) 第二条: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 第三条: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 第四条: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 健康——体育 语言——语言活动(故事、诗歌、讲述等)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全国家庭教育总体水平,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于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宣传媒体等组织对新婚夫妇、孕妇、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为。 二、指导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一是坚持“儿童为本”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合理需要与个性,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特别关注女孩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二是坚持“家长主体”原则。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三、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及要求 (一)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 1、家庭教育指导重点: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引导夫妇共同做好优生优育优教的知识准备,并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重视婚检、孕前检查和优生指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鼓励新婚夫妇主动参与婚前医学健康检查,选择适宜的受孕年龄和季节,并注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计划怀孕夫妇在怀孕前参加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专项服务。对于大龄孕妇、有致畸因素接触史的孕妇、怀孕后有疾病的孕妇以及具有其他不利优生因素的孕妇,督促其做好产前医学健康咨询及诊断。对于不孕不育者,引导其科学诊断、对症治疗,并给予心理辅导。 (2)关注孕期保健,孕育健康胎儿。指导孕妇掌握优生优育知识,配合医院进行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烟酒、农药、化肥、辐射等化学物理致畸因素,预防病毒、寄生虫等致畸因素的影响;科学地增加营养、合理作息、适度运动,进行心理调适,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3)做好相应准备,迎接新生命降临。指导准家长做好新生儿出生的相应准备,学习育儿的方法和技巧,购置儿童生活必备用品和保障母婴健康的基本卫生用品,营造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4)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孕妇认识自然分娩的益处,认真做好孕妇产前医学检查,并协助舒缓临盆孕妇的焦虑心理。 (二)0—3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1、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即从出生到大约3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显着增长;遵循由头至脚、由中心至外围、由大动作至小动作的发展原则,逐渐掌握人类行为的基本动作;语言迅速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乐于探索周围世界;逐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2、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 (1)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指导乳母加强乳房保健,在产后尽早用正确的方法哺乳;在睡眠、情绪和健康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科学饮食,增加营养;在母乳不充分的阶段采取科学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23) 节选(十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4)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icrosoft Word 文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沙井镇先锋教学点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涵发展,把“·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

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以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让幼儿的生活、游戏,科学得到合理地安排。 一家园合作 1. 家长和老师的角色 家园合作就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互相了解,互相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为幼儿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帮助 幼儿园的教育并不是独立的,要懂得利用资源,而且还的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我们必须

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幼儿除了在幼儿园上学的时间,也就是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一天到晚在成人的影响下,小孩就开始模仿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小孩自然而然就学到了很多,要是家长懂得一些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不就是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家里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可以促进孩子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手眼协调的能力等等。家人要拥有一颗童心和耐心,这样你就可以走走进幼儿的心理,不要让他们和你有距离,你要适当的调节一下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只要小孩会和你玩,你就可以在他的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东西,因为幼儿是最真诚的,他们不会作假,要让幼儿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必然少不了家长的细心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家长要以身作则,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小朋友都爱模仿大人,我们自己要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所以说在家里不要什么事都宠着幼儿,家长要注意幼儿的兴趣,以便幼儿不错过这个时期的发展,我觉得,站在我自己的一个角度上来说,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就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爸爸妈妈迫于生活就和我长期分开,不是我缺少爱,也不是说我得的爱太多,而是我从那时开始就已经缺少了和他们的沟通,在亲情和语言这一块我就掉队了,以至现在的自己很是自卑,很是内向,小孩从小离开爸爸妈妈在心灵上是有一定的伤害,家庭的温暖和教育是不容忽视的。有自信,独立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 2. 要使孩子感兴趣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必然要让幼儿对你的东西感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育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