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

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

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
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

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

一、课题的产生

科学研究是人们对未知的自然界规律性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并根据这种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使人类向着更高级的文明世界发展。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客观世界中的种种现象或存在的问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活动的本质是个“知”字。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不具有保密性,也没有国界,属人类共有精神财富。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一提到科研工作、首先表示搞课题苦于无题,不知课题从何来,或者感到选题有困难。其实,这是对“研究课题”本身还不够十分了解的一种表现。

何谓“课题研究”就医学来说,为了揭示某一矛盾,解释某一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所进行的工作就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包括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人文科学即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信息科学即消息与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医学科学研究任务在于认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揭示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性,从而有效地防止疾病,以增强人民健康,造福于人类。在医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就是医学的研究课题。如肥胖易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运动及饮食治疗对高血脂影响研究;小儿胃炎与P H感染关系等。医学科研人员通过撰写论文,组织材料,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扩大视野,从中摄取新知识和信息,也可使某些朦胧模糊的认识逐渐清晰。因此课题的产生主要基于实践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若不置身与事物的过程之中,不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就不可能发现矛盾与问题之所在,未参加医学实践的人,请他提出一项医学研究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事。

然而,有问题也不一定就是有课题,也就是并非所有从事医学活动的人,都能提出有关医学上的研究课题,如长期从事基层第一线的人,在社区搞流行病学调查,有很多第一手数据与资料,但大多数同志在论文答辩中坦示是首次,这就在于思考。

科研形式就在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注意观察并善于思考则是提出问题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不断地提出重大的医学科学问题,才会吸引同代人和后代人去研究探索,从而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在自己的医学专业活动中,通过较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若能十分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则对研究这一课题来说,就已经奠定了一个良好而重要的基础,因为下一步的“解决问题”只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答案的过程。当然,这里事实所说的提出问题,也包括了解决此问题的初步科研构思和解决方法的早期孕育。

所以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需要不断地培养与加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注意力,并及时捕捉思维活动中刹那间爆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或称闪光点)。只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密的注意力,就能在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然,观察和注意力有时也需要有机遇,但机遇只给予它的追求者,没有准备的头脑即使遇到机遇也会相觑而过。“解决问题”则需要在专长、兴趣、热情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提出问题只是一项科研工作的始点,通过实验解决了这一问题才是达到终点。按照一定程序,由始至终完成全部过程,乃为一项合乎要求的科研工作所必须。未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科研工作,其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所

以结论也难以令人置信。只要我们勤动手、善观察、勤动脑,并具有丰富的知识,那么就能够找到合适的课题。

二、医学研究类型

1、根据研究性质分类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分类,可将医学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大类型:

(1)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现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

当一项研究是为获得对自然(广义的)更充分的了解,或要获得对新的探索领域的发现,但又没有考虑近期的实用目标时,这项研究就可以称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成果常常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并常常说明一般的和普遍的真理,它的成果也常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或定律。

在基础研究中,又是常常针对医学实践中提出的科技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这部分研究有人称为应用基础研究或定向基础研究,过去也有人称为相应理论研究。医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研究基本属于这类性质。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是指任何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它考虑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

区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主要标志是目的性。这类研究的不确定性比基础研究小,研究方向也较确定。当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有时其界限也不是那么清楚。前者致力于概括、抽象、升华,以得到普遍性规律,而后者的目的则是弄清某些普遍性规律在一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应用研究既具有针对一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去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的性质,又是为达到某些特定的和预先确定的实际目标提供新的方法或途径。

(3)发展研究(experimental develpment) 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开发研究或实验发展。是运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及实验的知识,为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和新方法,或为了对现有样机和中间生产进行重大改进的任何系统的创造性活动。

区分实验发展与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要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而实验发展则是推广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新技术等)。如临床基础研究表明,结肠性溃疡的预后与吸烟习惯有关,吸烟者的溃疡复发率低于不吸烟者。根据这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有人就想到可以开发尼古丁作为治疗结肠性溃疡的药物,这就属于一种发展性研究。

实验一般被看做是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特点。绝大多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都具有实验的特点,但严格地说,并不是所有实验发展工作都具有实验特征。为对现有一般的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以及与改进技术相配套的工作,被明确称为实验发展工作。

2、根据医学专业分类

医学科研按不同专业可分为4种: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康复医学研究。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各专业主要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分的。

(1)基础医学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以探索人体生命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目的。研究对象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生命变化的规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学科开展的研究大多属于基础医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动物、微生物等,以动物的基本变化规律来推测人类相同状况下的变化情况。这类选题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

(2)临床医学研究临床各科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临床观察,以及新疗法、新技术的引进等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临床病例。

(3)预防医学研究多属于流行病学、地方病学、卫生学以及社会医学方面的研究,它是在宏观水平上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以制定预防、控制、最终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多属于流行病学、地方病学、卫生学以及社会医学方面的研究,如疾病分布、地理状况与疾病、行为和营养与疾病、人口构成等研究。这类选题多涉及到现场工作,往往要在现场进行。

(4)康复医学研究为改善病人预后进行的研究。如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等开展的研究;以及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早期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所开展的研究等。

三、选题

1、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选题就是提出问题。确定研究题目,明确要认识或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性第一步,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取得成果的前提。选错了课题将会使研究工作误入歧途或成效甚微,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立题过程是科学思维的过程,确定一个完整的、严谨的、具有明确目的性、先进性与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课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拥有大量的实践知识与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比较多的了解。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与清晰的思路,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有发展前景、意义重大的课题。因此,选题本身也是对科学工作者的智慧、才能、经验的考验。

选定题目提出问题,是科研工作成败之关键。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科研选题是一种创造,抓不住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选择好的科学研究的课题。选题既包括科学研究课题的选定,也包括论文题目的选定。科研课题和论文题目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科研课题是研究者对某一问题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手段上的概括,是经过充分的思维酝酿和实践准备之后提出来的。它集中地体现了选题者的科学思维,理论认识、实验能力以及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论文题目通常是科研课题完成之后,以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撰写论文的中心思想。

2、选题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原则就是选题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事实材料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借助文献资料和个人的经验体会,经过归纳、演绎、类比、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而形成科学假说。一个好的选题,首先必须符合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做指导。最常见的问题是课题缺乏构思成熟的科学理论,或目标不明确。

(2)创新性选题的起点要高,有所创新。所谓创新可以是全新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新颖。创新性是科研选题应具备的重要条件,是科研课题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和价值所在。选题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所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是前人未曾研究和涉及的,需要开辟新的领域或建立新的技术方法等,即填补某个学科中的一点空白;前人对此问题虽有研究,但尚存在一些疑点和争论的问题,可以补充完善、发展、解决新的问题;已有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的自然现象,某些客观事实与解释它的理论相抵触的问题;国外对此间题虽有研究,但国内比较薄弱或尚未起步,需结合我国实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而填补国内空白。

(3)适用性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社会需求及科学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恩格斯说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选题既要考虑当前的迫切需要,也要考虑远期的要求。.

科学研究旨在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也将应用于生产领域。无论是科研选题还是论文选题都应本着适用性的原则。选择那些对社会和生产有直接或间接效益的课题。当然,并不排除纯理论的基础研究,有些纯理论研究暂时还看不出其应用价值,但随着科学发展,其适用性会显示出来。

(4)可行性选课题时,要慎重考虑本人的技术水平和单位的设备条件能否保证在方法手段上达到课题要求。有时为了验证所掌握的手段是否切实可行,还要在选题之前进行预备实验,以便有把握地选定力所能及的课题。课题选得越具体明确,说明选题者的科学思维越清楚,题目的假说越集中,实验观察的对象、使用的方法手段和所采取的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越明确,预期结果也就越可信,回答的问题也就越深刻。选题最易出现的通病是为了获得资助而贪大求全,题目选得过大,手段方法定得过高、太难,甚至完全脱离现实和客观条件,结果是题目定了,但无从下手。如“微量元素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要深入研究是很不易的。微量元素的种类很多.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就有十几种,究竟以哪种为主,在一个课题里不可能进行全面研究。假若申报这样一个课题,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很小。

3、选题的种类

科研和论文选题的种类很多,根据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调查研究如流行病学调查、地方病调查、临床病例报告等。其特点是,施加因素通常不是人工给予的,而是自然界存在的某些条件不良的或致病的作用,其时间有长有短,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作用时间短;相反,某些水质中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造成疾病,则病程较长。

(2)实验观察如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临床的疗效观察,临床病理学观察以及各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研究。这类题目的选定都要有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需要人工地给予处理因素和人工选择实验效应。因此,在选题时应考虑掌握手段与否,还应当做初步实验,摸索条件和恰当的指标,具备成熟条件之后,再选定题目。

(3)资料分析此类研究题目所需要的是既往的医疗卫生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而后进行分析描述。它既不需要特殊的现场,也不需要更多实验条件,主要是资料的完整性。

(4)经验、体会这类研究题目是带有综合既往资料和部分自己的实验观察研究的混合性质的题目。在自己研究观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商榷,讨论和争议,以及对某一种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的经验总结。

四、课题的来源

1、国家项目

(1)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课题,如国家攻关研究课题和重点研究课题;

(2)根据卫生部科研招标指南投标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为防病治病实践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3)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申请的项目(主要侧重医学基础或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课题)。

2、地方政府项目省市级政府均设立自然科学基金、攻关课题、开发项目或为解决当地的主要问题而设立的招标课题。

3、单位项目院校或院所根据本单位的实情所提出的研究课题,这些题目一般是反映了本单位的方向、任务、特色或优势;同时有些项目是为厂填补空白或加强某种学科而设。

4、个人选题少数选题是根据个人长期的医学实践和研究经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研究课题或带有很强探索性、理论性的题目。

5、研究生选题一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在科室的研究方向的需要、导师的专

长和研究生本人的基础条件和兴趣而选定。一般来说,最好选定导师的总研究课题的分题,这样可以得到导师更多的指导和科室的支持,科研条件及经费也较容易得到保证,技术方法也比较成熟,可以引用和借鉴,以加速研究工作的进度。

五、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包括研究的具体内容、采用的材料方法、研究指标、进度安排与预期结果的具体考虑。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实验设计大体可分为专业设计与数据统计设计两方面,实验设计要求做到科学性、严密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整个实验设计中需要积极的科学思维活动,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或现场调查,搜集科学资料,有时还要先进行预试验或可行性调查试验,使实验设计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实验设汁要使用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最佳、可靠的结果,使误差减少至最低限度。

实验研究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实验设汁是研究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设计不仅是实验过程的依据和处理结果的—个先决条件,也是使科研获得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保证。实验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实验的目的常常是为了判定哪种药物更有效、哪些因子是致病因子、病理变化的机制是什么、哪种手术生存时间长等。实验设计应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控制实验误差的目的。

1、对照的原则

对照在于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不施加处理因素的对照组,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设立了对照,才能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把处理因素的效应充分显示出来。对照的形式有:

(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这在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室方法学研究中

常采用。如:试验锌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组加锌,对照组不加锌,实验因素完

全是空白的,最后对比两组的增重。又如观察某种新疫苗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实验组的一批儿童接种这种疫苗,对照组的一批儿童不接种这种疫苗,也不接种任何免疫制品,实验因素完全是空白的,最后对比两组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指标。

(2)实验对照在许多情况下,只有空白对照常不能控制影响结果的全部因素,而应采用与实验组操作条件一致的对照措施,为实验对照。对照组施加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处理因素。如观察某种中草药预防学生流感的效果,实验组服用这种中草药,并且每天进行教室的消毒、换气;对照组虽然不服这种中草药,但也应和实验组一样进行教室的消毒、换气,以抵消教室消毒、换气这个实验因素,取得二者的均衡,这样的对照为实验对照。

(3)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标准值或正常值作对照。例如:实验指标脉搏的对比,以正常值72次/min作对照。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往往影响对比的效果。

(4)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进行。如用药前与用药后的对比,先用A 药与后用B药的治疗方法对比,都属自身对照。

(5)相互对照不设立对照组,而是各实验组间互为对照。如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对比这几种药物的疗效,就是相互对照。

(6)历史对照这种对照是将研究者以往的研究结果或他人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作对照。历史对照应特别注意所用资料的可比性,各方面情况和条件是不是基本一致。如各个作者不同时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率和死亡率的一个概貌,只能说明随着手术的改进,死亡率不断降低,绝不能以此作出某种手术方法优于另一种手术方法的结论,仅能作为参考。

因为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手术者所做的手术很难放在一起比较;另外,选择病例和手术例数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它们的可比性是较差的。除非影响实验的因素极小,鉴定指标非常明确,才能用历吏对照。如,要研究我国14岁儿童身高的变化,可以1957年与1997年比较。

(7)多余对照有新旧两种抗菌药,已知它们都是有效的,但不清楚它们的疗效程度,治愈快慢及不良反应的大小有何不同,这时只进行新旧药物比较即可解决,若再设立空白对照组就是多余的了。如某一新药不知其有无疗效,这时必须设立对照组,以便了解药物的疗效是偶然的机会产生的,还是药物的作用。

2、随机化的原则

前文已提到,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理因素最好是完全一致的、均衡的。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和绝对均衡,只能做到基本一致和均衡。保证抽样分配机会均等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机化。“随机”不等于“随便”,随机的概念常常被严重的误解和滥用。随机化的正确概念是,在抽样研究中,总体中每个单元都有相等机会被研究者抽取为样本;在实验研究中,每一个受试对象被分入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完全由机遇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研究者主观按某种倾向决定。只有按随机化原则分组,才能使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在全部实验中凡可能影响结果的一切顺序因素应一律加以随机化,否则,显著性检验便是无意义的。随机化的方法有多种,抓阄、摸球、抽签等方法均可使用。

六、医学论文基本程式

1、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医学科研与其他学科研究的过程一样:选题、设计、实践、统计分析与总结成文五个环节。其基本要求为:

(1)科学性科学性即真理性,主要取决于它是否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重复性)。人们按论文所述方法重复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用来确切说明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2)先进性在生产实践及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的医学期刊就是医学领域四个“有所”的连续性的历史记录,因此要求医学论文具有先进性。

先进性包括两方面内容既实践水平(疗效水平、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阐明疗效机制及其他理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实践性和逻辑性论文中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由实践观察收集的感觉材料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因此必须合乎逻辑思维的规律,才能具有说服力。同时总结出来的理论应该反过来为实践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

(4)文学性科研论文是理论思维产物,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用形象思维来打动读者,只能用严格科学的论据和理论思维来说服读者,启发读者,这些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因此,一篇好的医学科研论文同样应该是语法正确,文风好的作品。

2、科研论文的格式和写法

常用的医学科研论文的格式比较固定:题目、作者著名、作者单位、内容提要或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及分析、讨论、结论、鸣谢、参考文献。

(1)题目亦称文题、标题或篇题,是一篇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精华虽然医学论文写作形式千差万别,但与其它科技论文一样,必须有醒目的标题。论文的题目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把文章的性质、研究对象及手段反映得确切、具体、清楚。确切就是不含糊、不夸张;具体就是不抽象、不笼统;清楚就是高度概括、一目了然。在不致发生误解情况下,

标题用字越少越好,可要可不要的字坚决不要,一般以20个字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30字。力求看来鲜明通俗、读来上口,这样也有助于标题的迅速理解和记忆。如果所限字数难以概括其内涵,可用副标题补充。副标题是对主标题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或补充,因其不利于软件的编制、贮存及检索,且文字冗长,故应尽量不用。

(2)作者医学论文的作者署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不仅表示其著作权的权益归属,受法律保护,它体现了作者通过辛勤劳动所应得的荣誉,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责任。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对署名的意义作了精确的概括:署名=负责任。他说:“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在自己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只能是这种‘责任’的解释,这是唯一的科学的解释。所谓责任,一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种是要承担学术责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种负责任精神到处可见,如医生在病历上、处方上签字,科研人员在实验记录和报告上签字及领导者在文件上签字等。

作者署名也是医学文献检索的需要,论文作者署名的条件应是:是论文的创意者、设计者和实践者,既限于选定研究方案、直接参与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者,并对论文有能力进行说明或答辩者。署名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要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要实事求是。

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的署名应按贡献大小及承担具体工作多少依次排列,绝对不能按职位高低及知名度(社会威望)高底而论先后。第一作者是课题组负责人、科研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与完成者和论文的起草者。起主要作用的作者,应该列在前面。

(3)摘要(内容提要)摘要最主要的特点是简短、精悍、完整。摘要应连续写出,不分段落,这是常见论文约定俗成的一个规矩。

摘要格式要规范化,尽可能采用专业术语,避免用非专业语言。一般摘要的文字占全文的3%左右,不加小标题,必要时可加顺序号。不对论文内容加以注释和评论,也不可自作评价。不举例证,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表达式等非文字性资料,如采用非标准的术晤、缩写词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说明。摘要作为——种可供读者阅读、情报人员和计算机独立使用的文体,必须使用第三人称。

摘要虽然位于论文的前导位置,但它是在论文全部完成之后再写的,这为作者进一步提炼自己的科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机会。论著还应有与中文摘要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以便对外学术交流。

现在文献检索已进入计算机检索时代,,大部分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并不是将医学论文的全文均输入进去,而是输入论文的摘要。摘要有利于信息工作人员编制索引、计算机储存、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读者实现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因此,写好论文的摘要有利于进入数据库。

根据国际标准ISO214—1976(E)规定,医学论文摘要分为知识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和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3类。目前,国内外一些生物医学期刊正在推行一种规范化的摘要——结构式摘要。

结构式摘要的特点是按照摘要的结构加以小标题,使摘要的各部分内容明确,逐项列出,结构式摘要一般在400字内。见例文。

例文:摘要①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人纤溶功能改变及其对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②方法应用显色底物法测定65例糖尿病病人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A)、纤溶激活活性(FAA)和纤溶抑制活性(FIA),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病人按有无血管病变和DM类型分组,并与正常人对照,应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做统计学分析。③结果 DM组PA与FI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395,3.401,P均

<0.001),FAA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3.212,P<0.01)。在无血管病变时,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FAA与FIA有显著变化,Ⅱ型糖尿病组FIA高于Ⅰ型(t=2.893,P<0.01)。FIA

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糖血症呈明显正相关(r=0.301,P<0.05;r=0.325,P<0.01)。④结论糖尿病病人存在纤溶功能紊乱并且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筛选出来,能够确切地反映全文中心内容的信息款目,具有专指性及代表性的单词或术语(名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经过筛选、能反映论文的文献内容和主题思想、但未经过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关键词是非规范化的主题词,它是主题词产生的基础和先导,比主题词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属于自然语言。

关键词的数量要适宜,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准率和检全率”我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要求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具体选词数量可根据所投期刊的要求酌定。

关键词一般放在论文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两个关键词之间用空格或分号隔开,最后不加标点。如“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移植心肌再生”。

(5)引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写在文章前面的一段短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般不需列“引言”字样标题。其写作的基本要求为:

1)突出重点引言应言简意明,各项内容只需一语道破,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或人所共知、显而易见的功用或意义,在引言中不必赘述,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工作的来龙去脉及课题的概貌、价值和意义。亦即开门见山地向读者交代本文的目的、范围和主要收获;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现状;本研究的设想、方法、理论根据、预期结果及意义。

2)客观评价在引言中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要注意实事求是,切忌妄下断言:“前人没有研究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接近世界水平”、“填补了一项空白”等。对于前人在相关领域已做过的工作要客观地介绍,绝不能蓄意贬低,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少用套话在引言中一般不要使用“才疏学浅”,“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恳请指教”这类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公论。

4)勿与摘要雷同引言与摘要有着很大区别,切记引言不要写得与摘要雷同,或者变成摘要的注释。引言不必涉及本研究的数据或结论,避免与正文重复。

5)生动简明引言是论文的开端,起引导作用,一定要简明,说清目的、意义及背景,能引出下文即可。篇幅不宜过长,字数的多少虽无统一规定,但以200~500字为宜。

(6)材料和方法这部分在一篇论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论文中是比较好写的部分,简单地讲,就是怎么做就怎么写。但是材料和方法部分最能体现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是论文中的论据,是用来说明科学性和表现主题的,是立论的基础,因此要特别注意其完整性、客观性、标准性和可比性。

1)材料要说明实验、观察或调查的对象。动物实验要介绍动物选择标准,动物名称、种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临床研究要介绍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数量、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等。药品和试剂应写明化学名称(国际通用名,不用商品名)、成分、规格、纯度、生产厂家或提供者、出厂或生产时间、批号、型号、使用浓度和剂量、配制方法和过程等。仪器包括各种测试、记录仪器及其附件。重要的和本研究特定的仪器应介绍名称、生产厂家和国名、牌号、型号和批号、性能、误差范围、精度和操作方法等。

2)方法应重点介绍研究对象与数据获得的步骤。如实验分组应重点介绍分组原则、标准和方法(如是否随机),每组例数及是否设立对照组,实验环境和条件的控制等;临床研究包括诊断方法、用药方法、治疗方法、手术方法等。公认通用的方法,只写明方法的名称即可,不必介绍其具体操作过程。采用他人的方法,可引用参考文献代之,不必祥述;但对其改进部分应详细具体地描述,其余可以略。作者首创的新方法应详细介绍,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统计学处理采用的分析软件包和统计学方法应具体说明。

材料部分主要说明作者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方法部分则着重介绍作者研究对象与实验数据的取得,调查资料应以客观性为主,实验资料应以科学性为依据,临床资料应以可靠性和完整性为基础。使读者对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察方法的精确性能够客观地了解与估计,并可按作者提供的材料和方法,重复验证本文取得的成果。不能被重复验证的研究结果是不能为科学界所公认的。有的实验方法要注意保密性,应严格执行国家科技保密规定。

统计学处理采用的分析软件包和统计学方法应具体说明。

(7)结果结果部分包括结果和结论两部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结果主要指实验观察、发现的结果及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实验得到的图像等.结果的表达方式有图、表、文字3种,其表达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水平。

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是结论的依据,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是医学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含了作者对医学知识宝库的贡献。

统计图表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达结果的内容,减少繁琐的文字,甚至可以表达难以用文字叙述所能表达的内容;如果设计绘制得适宜,读者一看自明,不必用文字再详细复述。照片图是研究过程中的客观纪录,更能给读者一种无可辩驳的真实感和形象的表现力。文字是表达研究结果的重要手段。凡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就应尽量不用图或表来表达。文字可对图表不能表达的内容予以补充。结果表达时应注意体现层次。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分段叙述。

其写作的注意事项:

1)重点突出一项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往往很多,结果部分不要求将其全部列出,只需介绍对读者有价值的,与研究目的紧密相关的结果。这一部分是作者本人的研究结果,不得掺杂前人或他人的工作,即不能用参考文献。另外,应避免与材料和方法的内容重复。

2)数据可靠数据要正确、可靠,必须经过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从原始数据的偶然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种必然规律。

3)图表符合要求一个图一个表说明一个问题。文字、图、表之间应尽力避免重复,已用图或表说明的内容,无需再用文字祥述,只需强调或概括其主要发现。

4)文字简炼在结果的写作中不要议论、不要引文,即不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推论、说明、解释,这些内容可在讨论部分展开。

(8)讨论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既往相关资料的理论、假说进行比较,通过周密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证,阐明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新发现及进展,并由此导出结论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讨沦的主要内容有:对该研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或补充说明;对该研究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作比较,有何新、优、异之处,在观点和结果上有何异同点;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井对可能的原因、机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或建议;指出该研究结果的可能误差范围和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憾或问题;在讨论某一论点时要注意“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要避免冗长,更不可借题发挥。撰写时必须重点突出,论文不是教科书,不必面面俱到,将一般性的知识写进讨论中。要充分利用论文中的资料及.数据,根据公认的理论或原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比较同行研究成果及其理论解释时,不要罗列过多;引用明确支持自己的结论或研究结果的文献,同时也应适当介绍并科学地分析与自己结果相反的文献及其观点。

讨论写作应注意:

1)论据正确,突出重点以实验、观察、研究中获得的资料、数据及科学界公认的理论、原理为依据,详尽全面地论证作者的观点,不可以假设证明假设,以未知说明未知。讨论要以研究主题为内容,围绕研究结果深入、透彻地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着重讨论新发现、新论点、新启示。

2)论述精辟,避免重复论文不是教科书,不必面面俱到,将一般性的知识写进讨论中。对结果部分可进一步简要说明,但不可重复叙述结果的内容。引证他人的结果和理论是为了尊重他人的劳动达到佐证自己研究成果的目的,因此不可大量罗列文献,使自己论文的观点黯然失色。

3)层次分明,表达合理讨论的写作可按结果部分中的顺序结合文献分段论述,如果有必要可以列文内标题。每段应集中围绕一个论点,提出论据,加以论证。排列次序要有层次。对不能肯定的观点、因研究方法改变或观察例数较少等原因对某些现象不好下最后结论的情况,措辞要客观、含蓄,可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尚需进一步观察”等。对“首创”、“首次发现”、“首例”等的提法一定要谨慎,只有在充分、全面检索后方可使用。理由充足时可以提出新假说,但应恰如其分。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经验教训,也应适当加以讨论。讨论部分一般不用图和表。

总之,讨论是把实验结果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部分,是论文所要报道的中心内容。

(9)结论结论是科学研究工作追求的目标,因此任何一篇研究论文皆因努力争取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可以起到鲜明突出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

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概括出的判断,实质上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之后所得出的最终结论。作者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加以高度概括,并进一步肯定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撰写时要求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符合实际、合乎逻辑,切忌虚构夸张。结论的提出和形成必须十分审慎、切忌轻率。结论的数据必须可靠,表达的形式和使用的字眼必须明确、精练、准确、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10)致谢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以书面形式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中给予帮助者的肯定和感谢。致谢并非是科技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在很必要时使用。它可以单独成段,置于结论和参考文献之间,也可置于论文首页的下方。学位论文的致谢多在文末另起一页列出。致谢的对象和范围:

1)对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修改给予指导或提出重要意见的人;

2)对在实验或考察过程中作出过某种贡献的人;给予经费资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

3)提供过实验材料、仪器及给予其他方便的人;

4)被论文采用的数据、图表、照片的提供者;提供过某种重要信息,但并非论文共同作者的人。

对于致谢的对象,可直书其名,也可写尊称,依贡献大小来排列顺序,而不要依年龄、地位排列名次。

对一般例行的劳务,可不专门致谢。已经用其他形式致谢过的,不再用书面致谢。

致谢的对象与论文作者有着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混淆。

(11)参考文献医学参考文献是研究人类健康和与疾病做斗争所积累的一切文字记录的总称,是医学情报的基本来源之一。科学是有继承性的,今人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和继承。有人估计,一个创造性的科技项目,大约有90%的知识可以从以往的文献中获得,创造部分只占10%。因此,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或参考前人的数据、材料和论点时,都要按文中出现的次序标明。若使用前人的材料,而又不引出文献,就会被人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参考文献的著录必须遵守准确、清晰、完备、便于检索的原测。参考文献可以提供与论文主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读者通过论文著录的文献,可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了解某一学科历史、发展即研究热点的作用,并可能启迪新的假说产生,涉足新的研究课题。

期刊著录格式:要求按温哥华会议商定的基本格式书写。期刊格式:作者(前3名,后加“等”)。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ns格式,中文期刊不可简称)年份;卷(期):

起页。书籍格式: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商,年份;起页~迄页。

总之,在书写参考文献时,最好按照所投刊物的投稿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志熙,鄂伟,王毅。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7,35:501-503

2、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29-223.

3、胡朝平,李江源,汪寅章。硝苯地平对人体糖代谢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23-27.

4、于皆平。临床科研经验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15.

5、章静波。怎样进行科研设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5):69.

6、于国艺,崔华青,宫尚君,等主编。医学论文写作教程。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26~170。

7、张经建,潘伯荣,曲顺海,等主编。中国医学论文写作手册。沈阳出版社,1994;277-296.

8、伍汉文,文建新,屈国云,等。钙镁剂治疗60例地方性氟中毒的氟代谢变化。中华内科杂志,1990,29:357-3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