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

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5.2.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d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rj-j振型的参与系数。

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5.2.3 建筑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

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确有依据时尚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效应。

1)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xji、Fyji、Ftji-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Xji、Yji-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y 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φji-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

ri-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γtj-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仅取y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取与x 方向斜交的地震作用时

式中γxj、γyj-分别由式(5.2.3-2)、(5.2.3-3)求得的参与系数;

θ-地震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

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SEk-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

Sj、Sk-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

ζj、ζk-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

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

λT-k 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式中Sx、Sy分别为x向y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按式(5.2.3-5)计算的扭转效应。

5.2.4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用。

5.2.5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λ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注: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2.6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1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2 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 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4 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

5.2.7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

1 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φ-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

T1-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ΔT-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s),可按表5.2.7采用。

2 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

3 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本章第5.2.5条的规定。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第五节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五节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一、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多质点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同单质点弹性体系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来实现。 假定建筑结构是线弹性的多自由度体系,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正交性原理,将求解n 个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分解成n 个独立等效的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分别利用标准反应谱,求得结构j 振型下,质点i 的F ,再按一般力学方法,求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最后,按一定法则将各振型的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但应注意,这种振型间作用效应的组合,并非简单的求代数和。)便可确定多自由度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作用效应。由于各个振型在总的地震效应中的贡献总是以自振周期最长的基本振型(第一振型)为最大,高振型的贡献随振型阶数增高而迅速减小。实际上,即使体系的自由度再多,也只计算对结构反应起控制作用的前k 个振型就够了,一般需考虑的振型个数k=2—3,即取前2—3个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到精度很高的近似值,从而大胆减少计算工作量。 1、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第j 振型I 质点最大地震作用 i ji j j ji G X F γα= 式中: j α —— 相应于第j 振型自振周期T 的地震影响系数 j γ —— 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n i ji i n i ji i j X m X m 121γ ji X —— j 振型i 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振型位移 i G —— 集中于i 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上述方法繁琐,工作量大,计算不方便,因此工程中为了简化计算,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采用近似的计算法,即底部剪力法。 2、振型组合 (1)SRSS (平方和开方法) ∑=2 j S S (2)CQC (完整二次项组合法) 二、底部剪力法 1、 适用条件: (1) 高度不超过40m ; (2) 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 (3)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4) 近似于单质点体系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女儿墙重量: (1.95+0.51+0.875)×[(11.4+0.2)×2+(25+0.2)×2- (2.5+0.4×10+0.5×4)]=217.11kN 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 7.7×(6-0.15×2)×(11.4-0.2-0.3-0.2)×2=939.25kN 5.9×[(6-0.2-0.15)×(2.5-0.3)×2+(2.5-0.3)×(3.6-0.3)] + 6.4×(1.8-0.25)×(2.5-0.3)=211.33kN 499.90+939.25+211.33=1650.48kN 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 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 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

2)+ (2.61+5.148+1.346+0.486)=67.38kN 4.5×[(2.5-0.4)+(2.5-0.25-0.2)+( 5.4-0.3-0.25)+ (5.4-0.3-0.2)]=62.55kN 3.89+ 4.031+0.432+0.571=8.924kN 25×3×(0.4×0.4×3+0.5×0.5)=54.75 kN 5.9×(5.4-0.35)×(2.5-0.3)=65.55kN 67.38+62.55+8.924+54.75+65.55=2 59.15kN 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 3×1.1×2.3+ 17×0.02×[1.1×2.3+2.3×(0.2+0.2+0.2)+1.1×3]+2.1 2=31.38kN 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 17×0.02×1.5×(0.4×4×9+0.5×4×5-0.2×2×14)=9.59 kN 100.88+9.59=110.47kN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 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 50%楼面活荷载, 纵、 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8.1.1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屋面板厚h=120mm 8.1.1.1 半层柱自重 (b x h=500mm X 500mm ) :4X 25X 0.5X 0.5X 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8.1.1.2 屋面梁自重 3.16kN/m 7.6m 0.3m 2 1.495kN/m (3m 0.3m) 3.16 6.6 0.5 4 1.495kN/m (6.6m 0.25m) 2 147.16kN 屋面梁自重:147.16KN 8.1.1.3 半层墙自重 8.1.1.4 屋面板自重 2 顶层无窗墙(190 厚):14.25 0.19 20 0.02 2 39 0.6 6.6 31.25KN 带窗墙(190厚): 3.9 14.25 0.19 20 0.02 2 0.6 6.6 2 1 5 1 8 14.25 0.19 20 0.02 0.45 2 3 82.98 KN 女儿墙: 14.25 0.19 20 0.02 2 1.6 6.6 37.04KN 2 墙自重:114.23 KN

6.5kN/m 6.6m ( 7.6m 2 3m) 780.78kN

8.1.1.5 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8.1.1.6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1127.96 KN 8.1.2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楼面板厚h=100mm 8.1.2.1 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 48.75 KN 则整层为48.75>2=97.5 KN 8.1.2.2 楼面梁自重: 3.3kN/m 7.6m 0.3m 2 1.6kN/m (3m 0.3m) 3.3 6.6 0.5 4 1.6kN / m (6.6m 0.25m) 2 154.3kN 8.1.2.3 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 27.66KN 则整层为2X27.66X4=221.28 KN 8.1.2.4 楼面板自重:4^6.6X (7.6+3+7.6) =480.48 KN 8.1.2.5 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8.1.2.6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2-4 953.56 50% 2.5 6.6 7.6 2 3.5 6.6 3 1113.61KN 活载:Q 2-4=(2.5 6.6 7.6 2 3.5 6.6 3) 50% 160.05KN 8.1.3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 H=4.2m ,柱高 H 2=4.2+0.45+0.55=5.2m ,楼面板厚 h=100mm 8.1.3.1 半层柱自重: (b X h=500mm X 500mm ) :4X 25 X 0.5X 0.5X 5.2/2=65 KN 则柱自重: 65+48.75=113.75 KN 8.1.3.2 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8.1.3.3 半层墙自重(190mm ): 14.25 0.19 20 0.02 2 42 0.6 6.6 2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X 4=235.2 KN 1.5 1.8 2 14.25 0.19 20 0.02 0.45 31.14KN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第八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屋面板厚h=120mm 半层柱自重 (b×h=500mm×500mm):4×25×××2= 柱自重: 屋面梁自重 () ()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16 . 147 2 ) 25 .0 6.6( / 495 .1 4 5.0 6.6 16 .3 ) 3.0 3( / 495 .1 2 3.0 6.7 / 16 .3 = ? - ? + ? - ? + + ? + ? - ? 屋面梁自重: 半层墙自重 顶层无窗墙(190厚):()KN 25 . 31 6.6 6.0 2 9.3 2 02 .0 20 19 .0 25 . 14= ?? ? ? ? ? - ? ? ? + ? 带窗墙(190厚): () () KN 98 . 82 3 45 .0 02 .0 20 19 .0 25 . 14 2 8.1 5.1 6.6 6.0 2 9.3 2 02 .0 20 19 .0 25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墙自重:KN

女儿墙:()KN 04.376.66.1202.02019.025.14=????+? 屋面板自重 kN m m m m kN 78.780)326.7(6.6/5.62=+??? 第五层重量 ++++= KN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 KN 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楼面板厚h=100mm 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 KN 则整层为×2= KN 楼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 +?+?-? 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则整层为2××4= KN 楼面板自重:4××(+3+)= KN 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 KN 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柱高H 2=++=,楼面板厚h=100mm 半层柱自重: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地震等级计算方法是什么

地震等级计算方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不同级别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呢?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5级, 计算公式为:M=lg(A/T)max+ σ ( Δ ) 式中:A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m; T ----相应周期,S;

Δ----震中距,(度)。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A N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m; A E ------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m; T N ------ A N 的相应周期,S; T E ------ A E 的相应周期,S;

量规函数σ(Δ)为:σ(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M。地震震级M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二、震级认定 社会应用,应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震震级M 为准。 表一不同震中距(Δ)选用地震面波周期(T)值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设计资料: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 =屋面恒载+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 自重;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 柱及纵横墙自重;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i i G G 1 。 主梁与次梁截面尺寸估算: 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8000667~100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700h mm =, 则:1111 (~)(~)700233~3502323 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6000500~75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500h mm =, 则:1111 (~)(~)500167~25023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一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50h mm =,则: 1111 (~)(~)350117~175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二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00h mm =,则: 1111 (~)(~)300100~150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四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本设计建筑高度为23.95m,以剪切表形为主,且质量和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首先需要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 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高度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1/2)的结构和构件自重。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设计时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一、楼层总量 取6轴框架左侧3000mm宽度和右侧3000mm宽度的楼层的重量进行近似计算 第9标准层: 1.梁重量 ⑴截面尺寸:b×h=300mm×600mm 线荷载:25×0.3×(0.6-0.12)+0.04×(0.6-0.12)×17=3.93KN/m =3.93×(4+3)=27.51 KN G 1 ⑵截面尺寸:b×h=250mm×500mm 线荷载:25×0.25×(0.5-0.12)+0.04×(0.5-0.12)×17=2.63KN/m =2.63×3×4 =31.56 KN G 2 (3)截面尺寸:b×h=200mm×450mm 线荷载:25×0.2 ×(0.45-0.12)+0.04×(0.45-0.12)×17=1.87KN/m =1.87×6 =11.22 KN G 3 (4)截面尺寸:b×h=300mm×650mm 线荷载:25×0.3 ×(0.65-0.12)+0.04×(0.65-0.12)×17=4.34KN/m =4.34×8 =34.72 KN G 4 2.柱重量 = (6.01×3)×(1.8/2-0.12)=27.18KN G 5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 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5.2.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d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rj-j振型的参与系数。 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5.2.3 建筑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

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5.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集中质点系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的集中方法,随结构类型和计算模型而异。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般取:恒载+0.5 活载,对于质点荷载的集中方法:顶层质点为屋盖和顶层上半个层高范围;一般层质点为楼盖和上、下各半个层高范围。 5.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建筑结构高度远小于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 为主,因此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本设计为7 度设防,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相关的地质条件查《抗震设计规范》按第二类场地,第一组抗震设计,Tg =0.35s ,αmax=0.08,等效重力荷载系数ξ=0.85,根据经验公式 s 32.08 .166.181053.025.01053.025.03 2 3-3 2 3-1=??+ =?+ =B H T <1.4Tg =0.49s 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取9 .01T g ??? ? ??=T α 089.008.00.310.359 .0max =?? ?? ? ??=α 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eq 1:G F F EK EK α= 式中,1α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eq G = 0.85∑i G = 0.85× 2182.61 =1855.22 1.16522.1855089.0eq 1=?==G F RK αKN 则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i F 为:EK n j j j i i F H G H G F ∑== 1 i 式中: j G G ,i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荷载代表值; j H H ,i 分别为质点i,j 的计算高度。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n K K F V 1 来计算,一并列入表中, 表5-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用 D 值法来验算:框架第i 层的层间剪力i V ,层间位移i )u (?及结构顶点位 移u 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 n k K F V 1 i ∑==?s j ij i i D V u 1 /)( ∑=?= n k k u u 1 )( 计算过程见下表。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i h /u i e ?=θ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4.1.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 其他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层柱自重+纵横墙自重 柱及纵横墙自重: 内柱自重:500㎜×500㎜ 结构重:25×0.50×0.50=6.25 kN/m 抹灰层: 1 7×0.01×0.50×4=0.34 kN/m 小计: 6.59 kN/m 外柱自重:400㎜×600㎜ 结构重:25×0.40×0.60=6.00 kN/m 抹灰层:17×0.01×(0.40+0.60)×4=0.34 kN/m 小计: 6.34 kN/m 1)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柱: 6.59×3.9/2×(17+17)+6.34×3.9/2×(17+17)=85 7.26 kN 屋盖: (16.2+0.6) ×(67.15+0.4)×4.86=5515.32 kN 梁: 2.09×4.80×50+2.09× 3.90×7+2.09×2.70×8+2.09×5.40×5+ 4.09×11.40×2+4.09 ×13×16.2×4.09×17.2×2=1755.53 kN 900高女儿墙: 2.64×(67.15+0.4+16.2+0.6)×2=425.12 kN 内外墙: 2.64×[67.15×2×( 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23 +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 0-0.40)×1]=3780.27 kN 1/2×3780.27=1890.14 kN 2.4m楼梯间: 2.64×[6.90×(2.40-0.30)+ 3.90×(2.40-0.30)]×2×2+6.25×2.4×4+6.34×2.40×4 +4.86×3.90×6.90×2=621.93 kN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计算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 a max =K* a max 基本 a max :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 a 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条取值 多遇地震取1/3 罕遇地震取 极罕遇地震取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 a max=Fa*a max II (GB18306-2015附录) a 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a max n:n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 丫 max邛 * a max 丫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取 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丫 max邛* Fa*K* a max基本 二、示例: 1、确定7度015g地区、皿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

1)、确定FA: 7度地区、H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a max基本二。 7度地区、H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附录表,加速度为时的皿类场地FA=。 注意:按H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查得皿类场地的FA=F用法是不 正确的. 2)、则7度区、皿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 丫 max邛 * Fa*K* a max 基本 =* *(1/3)* 2、确定8度地区、皿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 1)、确定FA: 8度地区、H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a max基本二。 8度地区、H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用插值法确定加速度为时的皿类场地 Fa=)、则8度区、皿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 丫 max邛 * Fa*K* a max 基本 =* *(1/3)*

抗震题库计算题

抗震题库计算题 2、某建筑8层、高度为29m,丙类建筑,其场地地质钻孔资料(无剪切波速资料)如 3、地地质勘察资料如下: =120m/s; ①0~2.0m,淤泥质土,V s =400m/s; ②2.0~25.0m,密实粗砂,V s ③25.0~26.0m,玄武岩,V =800m/s s =350m/s ④26.0~40.0m/s,密实含砾石砂,V s ⑤40.0m以下,强风化粉砂质泥岩,V =700m/s s 请分析该场地的类别? 4、地底层资料如下: ②0~30m,黏土,V s=150m/s; =350m/s; ②3~18m,砾砂,V s ③18~20m,玄武岩,V s=600m/s ④20~27m/s,黏土,V s=160m/s ⑤27~32m/s,黏土,V s=420m/s ⑥32m以下,泥岩,V s=600m/s 请分析该场地的类别? 5、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50m/s,覆盖层厚度为60m,结构自震周期为T=0.40s,试求阻尼比为ζ=0.05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 6、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结构自震周期为T=1.65s,结构阻尼比ζ=0.05,试求多遇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7、层建筑,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3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特征周期T g =0.35s,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 影响折减后结构自震周期为T 1=1.82s,已知η 1 =0.0213,η 2 =1.078,试求,地震影响系 数α。 8、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的自振周期T1=1.2s,阻尼比ξ=0.05,求地震系数α。 9、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10、层的商店建筑,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场地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建筑采用钢结构,结构自振周期为T1=0.4s,阻尼比ζ=0.035,求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 11、某20层的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的第一平动自振周期T1=1.2s,求地震影响系数α。 12、某工程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场地的地质资料如下表,试求结构的自振周期T=1.0s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

关于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房屋建筑框架侧移计算

关于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房屋建筑框架侧移计算 摘要: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的强度都非常大,这对房屋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尽可能的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因此,掌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地震作用可来自任意的方向,但在抗震设计时,一般只需且必须对结构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抗震计算。本文主要研究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房屋建筑框架侧移计算。 关键词:横梁线刚度、D值法 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尺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点时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作多遇地震作用的抗震计算时,要求:通常情况下,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入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当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宜分别计入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下面主要对横梁线刚度和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进行计算。 1. 横梁线刚度: 采用混凝土C25,=2.8×107kN/㎡,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楼面或预制板楼面,但是有现浇板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1.5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取=2.0 。若为装配楼板,带现浇层的楼面,则边框架梁取=1.2 ,对中框架取=1.5 。 横梁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表1。 2.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 (1)D值法 反弯点法中的梁刚度为无穷大的假定,使反弯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在一般情况下,柱的抗侧刚度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柱的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的层高变化等因素有关。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考虑上述因素,对柱的抗侧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就得到D值法。在D值法中,柱的抗侧刚度以D表示,故得其名。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 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因为 7.08.070172 55960 5 21 >== ∑∑-D D ,所以满足条件。 5.1.3 框架自振周期 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

地震作用例题

7.2.27 今有一高40m 、地上10层的办公楼,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IV 类建筑场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平面见(图7-2-4)所示。 (图7-2-4)办公楼的平面和剖面 (a ) 平面;(b )剖面 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000KN(包括墙、柱、楼面结构等的自 重),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 ;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3,OOOkN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 ;又经动力分析知该楼的基本自振周T 1(将计算值已经折减)为1.0秒。试求该楼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 (1)确定求该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方法 由于楼高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且各层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又均较均匀, 因此采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2)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i G 及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eq G kN G i 000,135.0000,200.1000,12=?+?= (I=1~9) kN G 000,130.0000,200.1000,1310=?+?= 因此 kN G G i i eq 500,110)10000,13(85.085.010 1 =?==∑= (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α 由于该市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防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IV 类场地,根据这些条件,查(表7-2-1)(高规表3.3.7-2)得特征周期值 g T =0.65秒。 表7-2-1特征周期值 (秒)

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值增加0.05秒 现该楼的基本自振周期 1T =1.0秒,大于特征周期 g T =0.65秒。因此,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α 为 m a x 21 1)( αηαγ T T g = 这里 1α ——相应于 的地震影响系数; m a x 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表7-2-2)知,今 max α =0.08。 表7-2-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α 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0.30g 的地区。 γ——衰减指数,ξ ξγ55.005.09.0+-+ = ;当 ξ =0.05时,γ =0.9; ξ——阻尼比,除有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2η——阻尼调整系数,ξ ξη7.106.005.012+-+= ;当 ξ =0.05时, 2η=1.0; 这样 08.0) .165.0( 9 .01?=α =0.0543 (4)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n δ及其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 F ? 顶部附加作用系数 n δ ,可按(表7-2-3)取用。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 底部剪力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附录C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各楼层在计算方向可仅考虑一个自由度(图C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C 底部剪力法计算示意 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eq Ek G F 1α= E eq G G 85.0= 式中:F 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程第条确 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可按本附录条近似计算,并应考虑非承重墙 体的影响予以折减; G eq ——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 ——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 值之和。 2,质点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1(1n Ek n j j j i i i F H G H G F δ-=∑= (i=1,2,…,n) 式中:F i ——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i 、G j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程第条的规 定确定; H i 、H j ——分别为质点i 、j 的计算高度; δn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采用。 表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注:1,T g 为场地特征周期; 2,T 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本附录第条计算,也可采用根据实测数据 并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其他方法计算。 3,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Ek n n F F δ=? 式中:ΔF n ——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 T T u T ψ=7.11 式中:T 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u T ——假想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m),即假想把集中在各楼层处的重力荷载 代表值G i 作为该楼层水平荷载,并按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计算的结构 顶点弹性水平位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