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演示教学

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演示教学

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演示教学
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演示教学

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

及答案

断句练习

(朝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崇一)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

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

(东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

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丰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郁离子·九头鸟》

(海一)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西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蜊

(宣一)11.用斜线(/)给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朝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崇二)11.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

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东二)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丰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诗人多用野老字不过谓田野老人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人在齐楚间应邵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则二字所出最古矣。——《陔余丛考·野老》

(海二)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2010崇文二模 1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节选自明·万恭《高山流水亭记》)

2010丰台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断句题+答案 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 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 【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桓公抬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答案】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 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4.【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 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现在听到先王所遗留下来的学说却没有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把先王所流传下来的学说废弃了。” 5.【答案】顾彦先平生好琴 / 及丧 / 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 张季鹰往哭之 / 不胜其恸 / 遂径上床鼓琴 / 作数曲 / 竟 / 抚琴曰 /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 因又大恸 / 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参考译文】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6.【答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

高中文言断句技巧及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 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据修辞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1、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译文】宣和末年,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qí州。 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 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 焉 【答案】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yì/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译文】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 3、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4、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5、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

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及答案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 1、子罕弗受玉(《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弈秋诲弈(《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黔驴技穷(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yin)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yin)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完整word版)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译文) 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1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12.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 1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14.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liě)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y uān)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zhé)腹而死可悲也夫 (译文) 15.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6.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高一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抓实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其后往往能断句。

专项强化练(十七) 文言文断句

专项强化练(十七)文言文断句 (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1.教学目标 ⑴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句子或文段进行断句; ⑵通过习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 ⑶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 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富翁与教书先生的故事——“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根据图片中富翁与教书先生的表情,学生揣测,激趣。 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 2.投影古书图片:有何特点? 学生:竖排版、无标点 那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 ——句读(投影)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明考点:文言断句晓分值:2分 (三)范本导航寻规律(投影,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1.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其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断1处) 5.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断6处)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断1处) 第一次提炼:a.语意连词“乃、而” b.句首、句末语气词 c.特殊句式 d.对话标志 …… (四)真题求证获技巧(小组合作) 1.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断1处) 2.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断1处) 3.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断1处)

指擿(tī):批评指正 4.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断3处) 5.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断 2 处) 6.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断 3 处)(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 提炼归纳:(学生记录) 文言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小结: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作为个体,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征;在字与字组合中,借助标点、读音等方式又产生独特而又丰富的含义,这恰恰是汉语的独特魅力。 四.学以致用当堂测(10分)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1. (断1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分) 2. (断2处)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分) 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划6处)(6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 精华在线语文教师胡正伟(一)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 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 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 一、导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 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导读: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而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除了平常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阅读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 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文言文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的

文言文小故事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最新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 1.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 曝麦于庭/ 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 凤持竿诵经/ 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 乃省。 3.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叶廷珪云: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 无不借/ 借无不读/ 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恨无资/ 不能尽传写/ 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4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 削荆为笔/ 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 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5.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 阅所卖书/ 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 逐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 屏居教授。 6.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 尝语僚属/ 言平生惟好读书/ 坐则读经史/ 卧则读小说/ 上厕则阅小辞/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7.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6处。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 又辩诸友/ 为当时学者之实务/ 盖学以学为人也/ 问以问所学也/ 既为人则不得不学/ 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8.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 有不变之常德/ 虽不琢以为器/ 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 因物则迁/ 不学/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可不念哉? 9.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李存审出于寒微/ 常戒诸子曰/ 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四十年间/ 位及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破骨出镞①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②生于膏粱③,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 注释:①镞:箭头②尔曹:你们③膏粱: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10.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陶公少时/ 作鱼梁吏/ 尝以一坩鲊饷母/ 母封鲊付吏/ 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 以官物见饷/ 非唯不益/ 乃增吾忧也。” 11.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

高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和翻译的答案表述(学生)

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和翻译的答案表述 主讲人:杨锋艳 一.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考点解析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纷纷采用这种方式。 (注:14年高考考察文言断句的:新课标一卷、新课标二卷、北京卷、广东卷、湖南卷、浙江卷等)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二)真题回做(2014年新课标2卷)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