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9-01-02T15:53:02.2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作者:骆文卿

[导读] 新课改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与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00)

摘要:新课改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与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培养。本文将从培养学习兴趣、优化课程结构、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借助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较高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推动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审美判断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的条件。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生动的视觉感知激励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活动中,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从而使得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对生活、艺术作品及自然等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而使得学生可整体推进自身的美感经验,最终积累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中国民间艺术》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在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像剪纸,然后借助一定艺术语言(面、线、点、颜色等)进行自主创造。2.情感目标。教师激励学生体验悠久、丰富的民俗及各个地域中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3.文化目标。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各个地区民间艺术(刺绣、风筝、年画、剪纸等)涵盖的祈福辟邪的寓意及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有借助层层推进的教学形式,在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借助优化课程结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高中学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每周一个课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结构,尽可能使得美术课程的设置更为合理与科学。针对这一情况,高中美术教师就应积极创编美术校本课程,这不仅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而且还可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新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可将“课程超市”引入到课堂上。具体来讲,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及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把多种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菜单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结合自己兴趣自主选择一或两门课程,以确保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且感兴趣的美术课程,这就为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学习及积极探究奠定了基础,并且有利于学生审美判断及美术表现能力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还可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课程,使得学生都能到现场搜集各种信息,从而在亲自实践中加深体验。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人间生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用实践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到图书馆中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各种素材,使得学生都能在搜集、记录及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生动、深刻地体验、感知画作的文化内涵,并获得读图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均源于动手操作,尤其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使得他们在亲自参与中获得操作实践及文化理解能力的优化。

三、借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生活泼爱动的心理特点决定传统的灌输式、讲读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并且有限的教材知识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及新鲜的学习内容。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就可尽可能多没为学生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借助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走访群众、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报刊、上网搜索等方式,分工合作,利用搜集、整理与分析的方式获得各种美术知识,这就可提高美术学习的宽度与深度。比如,在学习高中美术教材中《礼仪与教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时代的典型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种类,并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搜集与探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学生在逐一研究在我国商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美洲印第安等的典型美术作品及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深度感知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并推动他们审美判断能力的增强。

四、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生活是供艺术出生和生长的优渥土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应注意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片落叶、一个被踩瘪的易拉罐、一片水洼,都能够促使人们幻想或联想出各种各样的形象。为此,美术教师应注意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比如,学生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去观察路边的花花草草以及一些商场外的广告设计等。此外,在刚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专门占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特别感触,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光与色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不妨扣住“光”这一主题去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视频,并在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中,为他们讲解什么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在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展示油画《日出·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指出画上的光源色、固有色以及环境色,基于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幅画后的感悟。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比较油画和视频,能更好地把握住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观察生活、鉴赏生活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一做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素养,这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尽力将美术带到生活中去

美术这门课程不仅极具艺术性,同时它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绝不能一味地纸上谈兵,而应当积极地去开拓各种渠道,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从而使美术这门课程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生活。对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与此同时,还应多方联系,争取能将家长和社会资源整合到美术教学之中,以此来逐渐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然后,美术教师应动员学校开展专门的美术实践课,比如,户外写生活动、户外摄影活动、实地参观活动、人物访谈活动等。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