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脸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人脸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人脸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人脸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人类视觉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对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投入很大的热情,并形成了一个人脸图像识别研究领域。如今,人脸识别在安全验证系统(电脑登陆和手机解锁)、档案管理、视频会议、公安系统(罪犯识别等)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更令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技术利实现了一个集多种预处理方法于一体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灰度图像的直方图比对来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判定。

技术要求

1.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预存储目标对象面部图像信息;

102.对预存储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103.采用人脸比对方法对目标对象与上述102步骤形成的图像进行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源图在坐标(a,b)处的灰度为s,通过映射转换为图像p,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的处理过程中,假定图像的映射函数定义为:p = EQ (s);

直方图均衡化映射函数为:

其中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为直方图规定化方法,具体过程为:

假设A为原始图的灰度级数,B为规定图的灰度级数,且B≤A;

第一步,完成对原图像直方图的灰度均衡化;

第二步,规定直方图,并对规定的直方图进行均衡化;

第三步,逆转第一个步骤的变换,即将原始直方图一一对应到规定的直方图,将所有函数映射到函数上,其中原始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期望获得的图像概率密度函数为,r表示源图的灰度级,z表示期望获得图像的灰度级。

技术说明书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识别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远程身份认证已成为一个热门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强烈需求,例如门禁系统,各种账户身份认证等,为了加快认证效率,机器化系统化智能认证已是大势所趋,随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验证方式,比如指纹、虹膜和人脸识别等,其中人脸识别是最近比较受重视的验证方式,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时都需采用预存目标人面部图像然后比的方式进行,而图像比对的精度则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人脸识别方法,以实现准确识别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预存储目标对象面部图像信息;

102.对预存储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103.采用人脸比对方法对目标对象与上述102步骤形成的图像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或直方图规定化方法。

其中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源图在坐标(a,b)处的灰度为s,通过映射转换为图像p,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的处理过程中,假定图像的映射函数定义为:p=EQ(s);

直方图均衡化映射函数为:

pk=EQ(sk sk),(k=0,1,...,K-1)其中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直方图规定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A为原始图的灰度级数,B为规定图的灰度级数,在B≤A的情况下:

第一步,完成对原图像直方图的灰度均衡化;

第二步,规定直方图,并对规定的直方图进行均衡化;

第三步,逆转第一个步骤的变换,即将原始直方图一一对应到规定的直方图,将所有函数Pr(r)映射到函数PZ(Z)上,其中原始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r(r),期望获得的图像概率密度函数为PZ(Z),r表示源图的灰度级,z表示期望获得图像的灰度级。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各实施例的人脸识别方法,由于对预存的图像进行一次预处理,可以增加对比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比对准确性不高的缺陷,以实现准确比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人脸识别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预存储目标对象面部图像信息;

102.对预存储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103.采用人脸比对方法对目标对象与上述102步骤形成的图像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步骤102中所述的数字化处理方法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或直方图规定化方法。

其中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源图在坐标(a,b)处的灰度为s,通过映射转换为图像p,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的处理过程中,假定图像的映射函数定义为:p=EQ(s);

直方图均衡化映射函数为:

pk=EQ(sk sk),(k=0,1,...,K-1)其中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直方图规定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A为原始图的灰度级数,B为规定图的灰度级数,在B≤A的情况下:

第一步,完成对原图像直方图的灰度均衡化;

第二步,规定直方图,并对规定的直方图进行均衡化;

第三步,逆转第一个步骤的变换,即将原始直方图一一对应到规定的直方图,将所有函数Pr(r)映射到函数PZ(Z)上,其中原始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r(r),期望获得的图像概率密度函数为PZ(Z),r表示源图的灰度级,z表示期望获得图像的灰度级。

人们把计算机的“眼睛”——照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相应的机器发现的目标“影像”就是数字图像)——所“看到”的人脸图像,用来鉴别某人身份的能力,称作“人脸识别”。让机器拥有类似的,甚至达到人类特有的人脸识别能力,正是诸多专家学者们现在所追求的东西。

一般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如图1所示。

本技术是基于直方图的差值比较的方法,以此完成人脸识别系统设计和实现。

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灰度直方图来增强图像之间的对比度,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来实现人脸识别。

直接对比度增强和间接对比度增强是两种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方法。两种最常见的间接增强法分别是直方图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前者是借由对比度拉伸调节直方图,实现放大前、背景的灰度差,最终达到增强对比度;后者则通过运用累积函数来调整灰度值来实现最终目的。

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直方图均衡化——运用图像的直方图用以调节图像对比度的方法。在进行加强图像的局部对比度,特别是图像的有效数据相似度较接近时,通过直方图均衡化,能够做到局部的对比度的增强而不影响整体。

这种方法对于前后景色颜色太深或是太浅的图像非常有效。直观以及其可逆性就是这种方法的一大优势,比方说已知一个均衡化函数,那么恢复成原始的直方图也可以办到,而且其计算量也比较小。

把源图的直方图转换成均匀分布的形式是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思想,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设源图在坐标(a,b)处的灰度为s,改变后的图像是p,那么在(a,b)处的灰度s映射为p可表示图像增强方法。在灰度直方图均衡化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把它对图像的映射函数定义为:p=EQ(s),而EQ(s)必须得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第一,为确保增强处理没有打乱源图的灰度排列顺序,函数EQ(s)在0≤s≤K-1范围内是一个单值单增函数(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第二,对于0≤s≤K-1有0≤p≤K-1,此约束条件可确保转换前后灰度值动态范围一致(K为图像的灰度级数)。

累积分布函数CDF(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能够满足上面的两个前提条件,且该CDF能够把原图像映射函数s的分布彻底转换成映射函数p的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得到下面的直方图均衡化映射函数:

pk=EQ(sk sk),(k=0,1,...,K-1) (1.0)

函数求和区间从0到k,通过上述方程可以直接获得直方图均衡化后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转换实现过程中,先要对源图的灰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取得原始直方图的分布,通过累计直方图分布获取sk到pk的灰度映射关系。然后不断重复以上的步骤,获取全部的源图灰度级到所需的目标图像灰度级的映射关系之后,利用这个映射关系,计算机对源图中各个像素实行灰度转换,最后彻底完成对源图的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另外,如果正确地选择规定化的函数,能够获得比直方图均衡化更好的效果。修正直方图的关键在于灰度映像函数的使用,而通过一个灰度映像函数,把原灰度直方图转换成所需要的直方图的方法,就是直方图规定化。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比较灵活的直方图规定化比直方图均衡化更加实用。

假设A为原始图的灰度级数,B为规定图的灰度级数,直方图匹配方法有下面3个主要的步骤(只在B≤A的情况下):

第一,完成对原图像直方图的灰度均衡化,为后面步骤做准备;

第二,规定所需的直方图,并对规定的直方图进行均衡化;

第三,逆转第一个步骤的变换,也就是把原始直方图一一对应到规定的直方图,将所有函数Pr(r)映射到函数PZ(Z)上。

假设原始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r(r),期望获得的图像概率密度函数为PZ(Z)(r表示源图的灰度级和z表示期望获得图像的灰度级)。对原始图像实行直方图均衡化,即求变换函数

假定已得到了所希望的图像,对它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即

它的逆变换为

Z=G-1(V) (1.3)

由于均为均衡化处理,所以经过处理的原图像概率密度函数Pr(r)及期望图像概率密度函数PZ(Z)相等。因此,能够使用变换之后的原始图像灰度级S代替(1.2)式中的V。即

Z=G-1(S) (1.4)

此时的灰度级Z正是期望的图像的灰度级。此外,利用(1.1)与(1.3)得到下面的组合变换函数

Z=G-1(T(r)) (1.5)

式(1.3)的离散公式为

其中n为图像中像素总和,nj为灰度级为rj的像素数量,L为离散灰度级的数量。类似的离散表达式由给定的直方图Pz(zi)(i=0,1,2,...L-1)得到,且有形式

式(1.4)到(1.7)是数字图像直方图规定化的基本公式。式(1.6)是可由原始图像的像素计算得到式(1.7)可从给定的直方图PZ(Z)计算变换函数G式(1.4)或(1.5)亦可直接实现,但需作如下说明,由vK=sk可知,所找的z值必须满足等式G(zk)=sk因此要找sk所对应的zk只需在z值上迭代,以满足等式。因为处理的是整数,所能得到的满足等式G(zk)-sk=0最接近的整数即可。

统计好源图像直方图灰度级上的概率密度,将源图像的直方图概率密度实行直方图均衡化,与此同时均衡化规定的直方图概率密度,最后确定源图像直方图与规定直方图的对应映射关系,原则是针对源图像均衡化后的直方图的每一个灰度级概率密度,查找最接近的规定直方图灰度概率密度数值,组建起灰度映射表,并根据映射表一一处理各像素点。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直方图预处理,增强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 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 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 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 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 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 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 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 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 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 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 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 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 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 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 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 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 (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 ①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本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 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本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室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室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关信息等,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手术室相关识别程序 (1)手术室与病房识别程序 ①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核对与病人主动交流后,确认信息准确无误。 ②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核对,确认病人信息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接程序。 (2)手术室术前识别程序 ①手术患者统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信息的载体。 ②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径。 ③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产妇等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填写; 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须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急诊、病房、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流程: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应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认真与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并填写门(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核对,做好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用药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生育史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出血情况会阴及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离开。 (8)产房与新生儿室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过程情况羊水情况饮食与二便情况出生后评分情况新生儿一般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填写产房与新生儿室对接记录单,无误后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 (一)适用范围 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 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 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 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十二、“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十三、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 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 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 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 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 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 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 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 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 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 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 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血液病医院护理部 2012年7月5日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病人来源 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财务人员确认 姓名、年龄、 性别、身份证身份明无名身接诊护士:核挂号 号、家庭住址、确病人份病人对住院号、床联系电话等。号、姓名、诊断、病情启动无名身份医生确认:姓医生诊疗患者就诊处置名、性别、年流程龄、就诊号等责任护士:核 对科室、床位、住院处人员:姓名、性别、核对姓名、住办理入院手续年龄、诊断、院号、性别、化验项目、检诊断、入住科查部位等室、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 手术部位病历、手术通知必须明确写清楚手术部位包括 左/右侧确定手术方案 确定术式 病房护士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性别、年 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接病人 手术室护士对病房护士所做内容进行核对 麻醉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双人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 程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SOP)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将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必要途径,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一、患者身份识别目的 1.患者身份识别能使医务人员正确识别与确认患者,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活动,保证患者安全。 2.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1.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规范医务人员正确识别患者的工作程序。 2.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二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 3.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识,特别是1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科室,以及意温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4.建立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5.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6.对无法有效沟通者,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患者采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记,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核对。 7鼓励并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8.院护理安全小组(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三、患者身份识别规程 1.确定识别患者身份时机:患者入院时;患者进行检查前、中、后;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前、中、后;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患者时;手术前、后;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转床时;患者出院时;为新生儿洗澡、更衣、各项检查和治疗前、中、后等。 2.确定识别患者身份内容:对成人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前,核对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内容;新生儿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日期与时间。 3选择识别患者身份方式:在对患者的诊疗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对不同患者人群选择相应的患者识别身份方式。 (1)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患者在办理入院时,入院登记处打印入院登记卡,打印腕带,腕带标识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和手机号。患者进入病区后,护士根据患者入院登记卡双人核对腕带信息无误后予佩戴腕带。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各项诊疗活动的患者身份核对方法及流程 核实医嘱→核实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用物准备→患者及环境准备→核对医嘱及患者身份→核对腕带(输血时需双人查对)(操作前查对)→诊疗操作中查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操作中查对)→健康教育。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1)2种以上方式(住院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2)无法询问者:腕带+床头卡,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3)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Q114问:患者转科时的身份识别流程如何?(适用于病房转入科室)答:转出科室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转科交接单”转出部分→转运人员(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转运患者→与转入病房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转入科室护士填写“转科交接单”转入部分。 患者转入手术室时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急诊、病房转入手术室环节) 转运人员凭手术排程单/手术通知单接患者→转出科室护士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手术患者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术前评估及转科记录”部分→转运人员(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及带入手术室物品/药品→进行相

关物品/药品交接→转运患者→手术室护士安全稳妥固定患者→转运人员与手术室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手术室护士确认签字。 患者转出手术室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手术室转入病房环节) 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手术室转入病房记录”部分→转运人员(麻醉师、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手术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核对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转运患者→病房护士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注意事项及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确认签字。 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如何让进行身份识别: (1)身份不明患者以“无名氏n”表示。 (2)正确及时有效表示腕带。 (3)两种以上的方式核对信息:(腕带+床头卡;住院号+姓名)。(4)确认身份后及时按规定修改。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如何进行身份识别:(1)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住院号+姓名)。 (2)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住院号+姓名)。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