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美丽的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

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借助幻灯片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2、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借助精美图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上课,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火柴天堂》。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屏幕出示)。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安徒生的资料。(大屏幕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

1、大年夜,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

2、讲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3、讲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了。

|

[ 设计意图:初次读课文,要求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样的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积累好词并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走近小女孩,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悲惨。

过渡:大年夜,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在大街上卖火柴,她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助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文第1至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小女孩儿可怜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品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儿的可怜。

(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寒冷……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从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得?)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从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这时的小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她会感受到什么?----身心俱冷)

2、指导朗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可怜。

(1)、指名读。(配乐)

(2)、齐读。(配乐)

[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学生在理解真切的人物时,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全身心都浸润在文本中,对文本的解读更深透,也下文的展开作了伏笔。]

过渡:师:小女孩又冷又饿,孤零零地一个人蜷缩在墙角里,在临死前擦燃了手中的火柴。

(二)、再读课文,学习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部分(第5—10自然

段),感受幸福的渴望。

过渡:默读第5—10自然段,了解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并画出感受深刻的句段,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

1、小组合作:

(1)、完成表格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

(2)、品味语言,交流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的渴望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小组内完成的表格。

生:交流表格填写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交流大家画出的句子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一次产生幻想前擦燃火柴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抽出了一根火柴擦燃了。

师:小女孩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火柴是小女孩家的经济来源,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舍不得擦燃火柴。但是她冷极了,最后鼓足了勇气擦燃了火柴。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和勇气。

(通过读、议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非常寒冷,渴望得到温暖。师: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

生:感情朗读,体会小女孩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

生:我们小组有所补充:“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很失望。

师:为什么?

生:因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师:是啊,此时小女孩非常失望,谁能把小女孩的失望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感受火柴灭后小女孩的难过失望。

指名朗读这一整段,分别读出小女孩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艳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的喜悦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很饥饿,很想吃到食物。她快饿晕了产生了奇妙的幻觉。

师:什么奇妙的幻觉?

生:小女孩看到烤鹅向自己走来,眼看就要吃到它了。

师:指导朗读,把小女孩幻觉的奇妙读出来。

(通过读和议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1:“这一会,她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他眨眼睛。”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痛苦,她希望得到欢乐。

生2:小女孩希望像富人家的女儿一样在圣诞树下过快乐的圣诞节。

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就会不见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孤独,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

师:奶奶是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兴奋地叫起来?怎样乞求奶奶把自己带走?

师: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女孩兴奋的心情和乞求的样子。

配乐齐读。

(通过不同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和她的可怜,催人泪下。)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女孩死了,她和奶奶一起走向了梦中的天堂。

师:天堂这样的地方对于小女孩来说真的存在吗?

生: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是不存在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

师: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小结:是啊,通过上面的幻象,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儿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

[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表格的设计可以让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小组间的合作体现了“以读为本”“自主合作”的理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为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上面提到的重点词句及对词句的理解,都是老师预设的。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让学生对小女孩儿对幸福的渴望有深切的体会,也为下一环节体会小女孩儿的不幸和可怜作了铺垫。]

四、总结写法,升华情感。

1、师: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现实是残酷的,但幻象是美丽、幸福的,这种写法是什么?(板书:对比)幻象是幸福的,但他真实存在吗?(板书:虚写)但小女孩的现实却充满了痛苦。(实写)所以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为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2、师:火炉、烤鹅、圣诞树、亲人的疼爱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与普通的,对女孩来说却是渴望不可即的,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1:当时丹麦的社会太黑暗了,穷苦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

生2:小女孩太可怜了,我很同情她。

,

生3:小女孩的命运太悲惨了,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她真可怜。

生4:······

小结: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

过渡: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幻象是这样的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不仅深深打动了你我的心,也感动了一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她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吧。

3、齐读刘倩倩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突破难点进行这一设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于的深切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五、布置作业

师:小女孩的命运多么悲惨,真让人同情,同学们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下把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六、拓展阅读

师: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全集》,希望大家像今天这样用心地读一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幻象渴望现实

(幸福)(不幸)

火炉(温暖)寒冷

烤鹅(食物)饥饿

圣诞树(欢乐)痛苦

奶奶(幸福)孤苦

[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浓缩,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突出课文重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8课生机勃勃的早晨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所以课上我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都进行了师生互动的尝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积极大胆的表现出来。 (二)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的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孩子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根据学生生活的环境,选择符合学生的作业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京的早晨》一课是第六册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第五册的美术教材中,学习了表现人物动态和表情的《我们在游乐园里》,对于人的动态的表现,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是以北京这个文化大都市为背景,让学生展现居住和生活在北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动态,展现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针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动态的表现,集体完成一幅作品。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作品。我所设计的为第一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比较著名场景的早晨,知道的很少。为了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所以,我将学校周边一些学生们常见的场景作为作业展现的背景。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肢体之间遮挡关系的表现。 ②对人物动态的表现不够大胆,动作表现不到位。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本课教学方式采用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表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

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8课身边

《身边的设计艺术》 xxxx小学xx 一、课题:《身边的设计艺术》 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学习内容,注重“身边”两字,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发现身边生活中的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评述,在欣赏、评述基础之上,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动手、动脑去装饰、设计身边的日用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对身边最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的思考、讨论,相互启发扩大经验范围,了解这些用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在欣赏、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由最初对设计的表象描述,自主进入到与设计内在表现语言的对话,在探究中懂得设计艺术需要创意,而创意的形成需要想象。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认识设计的基本知识,造型、色彩、材质、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会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精彩,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生活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设计身边的物品。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想象才会有好的设计。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设计”,感受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地结合。 七、材料准备 各种设计作品、教学课件、彩笔等。 八、板书设计 身边的设计艺术 设计要素——形状色彩 花纹材质 功能 九、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 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美观又实用生活日用品,并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美术用具。 (二)、合作探究 ①导入新课 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小魔术师”,请“小魔术师”登场。“看看小魔术师为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图片,“好像一个盛满牛奶的杯子”,学生通过出示的图片猜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 “看似一个杯子,但却会发光,找一找,教室里什么会发光?”学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电灯,进而说出答案,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台灯”,并出示生活中台灯的图像。“看,生活中常见的台灯经过小魔术师之手,变成了可爱的牛奶灯,他不光是一个魔术师,还是一个设计师。”利用学生的猜测、参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展开学习。

部编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2) 第2课万花筒 (5)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7) 第4课前前后后 (9) 第5课登山游戏 (11) 第6课黑与白 (13) 第7课快乐的回忆 (15) 第8课星空的联想 (17) 第9课天然的纹理 (19) 第10课美丽的花 (21)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 (22) 第12课团包纸工 (24)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26) 第14课梦幻的城堡 (28)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30)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32) 第17课会响的玩具 (34) 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36) 第19课美术小记者 (38) 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 (40)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未来的建筑优质教案

《未来的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树立创新意识。 (2)操作目标: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计造型新颖、样式美观、功能奇特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像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3)情感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设计、绘画未来建筑造型。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未来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感知了解。 教师:中国早期的人类叫山顶洞人,就是以他们的居住形式命名的。人类的居住形式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屋到现代的建筑,居住形式的改变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创新意识的体现。(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感悟发展。 教师:建筑的变化就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你看到过哪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包括在影视中看到的)特殊在什么地方? 教师:宏伟壮观、生气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给世界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你能说出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这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你喜爱它的设计吗说说你对这些建筑物的看法。(课件同步展示相关内容) 教师:建筑设计需要人们展开自己像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思维,不断构建自己的梦幻。(课件介绍建筑师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的故事) 3、尝试设计。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大胆发言。 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设计;或谈一谈建筑设计师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让学生用花瓣尝试摆一摆歌剧院的造型。 教师:我们利用几件简单的物品就设计出了许多奇趣的建筑。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评。 教师:我们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未来的建筑呢? 尝试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看一看能做出哪些精美的建筑设计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想一想、做一做、评一评、改一改。 学生相互观摩作品。学生谈自己的设计设想。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2、学习卡通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卡通的形象。 3、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5、学习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化及场景设计的基本知识。 7、造型表现能力、动手设计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学措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目标: 1、 掌握泥条成型的方法和装饰方法,并制作出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2、 学生在观察、欣赏、体会、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比较、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用泥条成型的方法制作出造型别致的小花瓶。 3、 在创作中感悟泥塑作品的美感,体验泥塑作品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审美取向,能将所学用于美化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泥条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个造型别致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教学难点:花瓶造型别致,装饰美观。 教学准备:彩泥、废旧玻璃瓶、花朵、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魔术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2、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数到3再睁开1、2、3现在变成了什么?这个花瓶漂亮别致吗? 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花瓶,他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4、 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板书课题:别致的小花瓶二、新授 1、师:这个花瓶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小结:瓶口、瓶颈、瓶身、瓶底有的还有瓶耳。 2、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花瓶,我们的课本中有一些特别的小花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这里有5个花瓶,有陶瓷的、有玻璃的,你喜欢哪一个花瓶?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生:...... 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棒,那么这些漂亮的花瓶都是做什么用的? 小结: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4、师:除了书本上准备的花瓶之外,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特殊的花瓶,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欣赏的同时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花瓶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从组成部分、造型方面说一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 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 对称美 秩序美|苏少版

对称美秩序美 教学内容: 事物的存在有其特有的形式:或对应,或交错,或并列,或渐变……本课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观察与探究,认识并了解客观物体存在形式中的对称与秩序,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人与物在外形特征或组合排列上的规律,从中认识和理解对称美、秩序美。知道对称和秩序的实质就是有规律的重复,知道人类在此方面的伟大成果。还要就对称美、秩序美的运用进行深入学习并展开艺术创造。在学生发现感受对称美、秩序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表现。感受均衡和谐、连续流畅的美感。 学生情况: 学生在二年级的美术学习中,曾经对《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进行过深入详细的接触和探究,因为当时他们年龄尚小,处于低年级学习阶段,该课的学习并未进行深入的专业性探讨,而代之以游戏化、故事化的儿童表达方式,对相关现象展开学习和了解。进入三年级,此时出现的“对称”“秩序”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已不算陌生,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完全能够发现生活中对称物的特征,同时用艺术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表现物象的对称美和秩序美。 教学方式、手段: 1.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大量图片的一一呈现,欣赏从自然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相关形象之美,深刻领会其中的对称美、秩序美。 2. 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能够对所观察的事物有较为理性的归纳,发现对称与秩序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新的创作。 3. 通过教师多样性的创作方法展示,向学生传达艺术表现的多种形式,为后面环节中学生的创作提供多种可能性。 教师准备:水粉颜料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作品纸等。学生准备:彩笔、水粉颜料、小棒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感受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事物的对称和秩序,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观察、记忆等方法,结合游戏、体验等形式,采用语言表述、绘画表现等多种手段,感受事物的呈现形态,探究事物之间的组成规律,感知体验两两间的关联和谐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学生能发现创造生活和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生活中的典例,发现、了解、感受、探究其显现的对称和秩序之美及其规律。从大师作品中汲取优秀、经典的艺术表达技能,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视觉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专业技能,用对印、绘画等自己所擅长的艺术手法表现对称与秩序美,呈现出生活中的规律和有序,创作出有独特构思的艺术设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案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身边的设计艺术》教案人美版 教学目标: 认知:感受身边物品的设计,发现设计的艺术美感。 技能:学会欣赏身边的设计艺术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感受设计的美,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创造:设计造型新颖,具有个性的生活用品。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设计用品,并从造型、色彩、功能上进行评述。 教学难点: 1、体验设计中的色彩、造型、材质给人们的不同美感。 2、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大胆尝试设计。 方法和思想与一般美术创作都要从技能技巧,而电脑美术允许使用各种图片资料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不考虑美术的一些技能技巧,独特新奇的想象非常重要。教学过程:一、发现美 1、小朋友喜欢逛超市吗? 2、超市里有什么? 3、小朋友对超市真熟悉!今天老师也开了个小小超市,想不想看?(师揭布)喜欢吗?(1)、请你来挑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4、奖励糖果,请生自选:(1)、你选的是什么形状的?(2)、它是啥样的?(3)、你怎么会选这颗? 看来,小朋友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 [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无疑会引起孩子们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形象去感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从而了解美术的基本因素――形状、花纹、色彩等等,培养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可以说,设置形象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二、感受美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杯子、闹钟,还有好多既能用,

新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8)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与前面学过知识的衔接,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第五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