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人民日报社论集

2012人民日报社论集

人民日报社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都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开好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的路很不平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平凡。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精彩答卷。1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观这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指导。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回望1840年以来中国的苦难与辉煌,回望90多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和创造,回望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使我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复杂,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就一定能够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现代化,实现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在党。肩负8000多万党员和13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来自全国各地的2200多名代表,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党的十八大就一定能开成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并载入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社论: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强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选举结果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心愿,表明了我们党兴旺发达、充满朝气、富有活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护。现在,为了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为了推进党的领导层新老交替,他们中的许多同志带头从党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表现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此时此刻,全党同志满怀深情,向胡锦涛同志,向其他退下来的领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全党同志深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担当好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正确理论和大政方针的指引,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有力的领导集体。党的十八大坚定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思想政治基础,为担当历史使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定成熟、团结和谐、开拓创新、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还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党和人民创

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社论: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

大会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大会高度评价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经历的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些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次大会发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号召,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次大会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宏伟目标和全面部署,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兴旺发达,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为了推进党的领导层新老交替,为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一批担任中央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退出了中央委员会,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表现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表现了对党和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全党同志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党和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历史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全党同志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必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必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务必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党的十八大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了更加壮丽的前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展现了更加灿烂的前景。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光荣。

人民日报社论:奋进在充满希望的中国道路上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

2012,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机遇、挑战交织而来的时代征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前行的步伐格外坚定。应对蔓延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系列改革稳步推进,“神九”飞天、“蛟龙”探海等重大创新任务顺利完成……伟大的共和国以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自信迎来第六十三个华诞,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这荡气回肠、令人振奋的一年,何尝不是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走过了很不寻常的道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办成办好办妥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巨大进步无比自豪。十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进入了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构建了社会保障新格局;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8倍,迎来了生活水平的新提升。跨越十年征程,国家实力空前增强,社会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主义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的民族复兴梦想,正从东方的地平线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回顾十年奋斗历程,科学发展开创全新局面。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理念的变化带来实践的巨大跨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兴国之要,奋力开启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有力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命题,构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回顾十年社会进步,改革开放提供强大动力。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制度文明的创新发展。在改革的攻坚期,以解放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战胜挑战中展现出巨大生机活力和新的优势。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这次大会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必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充满希望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扎实奋斗迎来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社论: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荣光的日子里,我们向全体共青团员、全国各族青年和广大青少年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93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于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共青团就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伟大事业,为救亡图存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为民族复兴勇挑重担、艰苦创业,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也产生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更有无数团员青年献出智慧力量乃至生命。90年风雨洗礼,洗练出一个富于理想、立场坚定、锐意进取的党的群众组织。历史证明,共青团不愧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不愧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不愧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回顾共青团90年奋斗历程,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永远跟党走。自建团以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共青团组织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从现阶段看,共青团承担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职责,各级团组织一定要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为实现党的任务努力奋斗。

回顾共青团90年奋斗历程,有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只有融入广大青年群众中,共青团才能真正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与活力。新的社会变革带来新的挑战,共青团组织担负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历史任务,各级团组织要在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不断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五四以来,与祖国共奋进,始终是青年运动的主旋律;投身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始终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身奋斗。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勤奋刻苦学习,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实干的新一代建设人才。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勇于艰苦创业,既敢于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大显身手,又要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要注重培养高尚品德,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使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薪火永续,在全社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历史早已证明,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重要力量。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从党执政地位长期稳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支持共青团工作,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团的干部,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历史使命在召唤,建功立业正当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理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昂扬斗志、锐意进取,让青春之光闪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做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

——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让生活更美好,让劳动者更美丽。今天是劳动者的节日,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各族各界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祝福,向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劳动创造一切成就,劳动推动文明进步。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巩固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开局良好的势头,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工人阶级肩负着光荣使命。做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全国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重要责任。在改革建设各项工作中,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要始终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火热实践;始终做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为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党提出的发展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始终做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模范表率,为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时代发展对工人阶级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各自本职岗位上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恪守职责,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我们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无论时代环境条件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无论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劳动始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劳动者的创造始终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美好事业,推动事业发展,实现美好蓝图,必须立足于实实在在的劳动创造,必须紧紧依靠亿万辛勤的劳动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活力。各级工会要切实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好职工利益,履行好工作职责,坚持以职工为本、依法科学维权,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在劳动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生机勃勃的时代催人奋进,宏伟绚丽的远景鼓舞人心。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保证,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热情奉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当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用智慧和汗水尽情书写劳动光荣的雄浑诗章,共同描绘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画卷。

人民日报社论:发挥民政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遍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了灾害应急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国家孤儿保障等政策法规以及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出色完成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救灾任务;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婚姻、殡葬、地名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民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利益格局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日显迫切,这些都使民政事业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民政工作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发挥好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是党和政府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民政系统在新起点上继续开拓进取的努力方向和光荣使命。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把民政工作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协调畅通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大民政事业投入,为民政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爱心、真挚感情做好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民政服务的体制机制。充实基层服务力量,提高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把惠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大事办妥。

春风化雨润民心,风顺潮涌正扬帆。民政工作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人民的期盼、国家的重托,让我们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续写民政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社论:乘势而上再谱发展新篇章

——热烈祝贺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在特殊重要年份召开的这次大会上,近3000名代表牢记人民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共谋发展大计,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会议开得民主、求实、团结、奋进,代表们聚民意、汇民智,重实际、求实效,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发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展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活力。

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一年来的工作,赞成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贯穿了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总结工作实事求是、重点突出,部署任务积极稳妥、针对性强,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鼓舞人心、提振信心的报告。

会议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注重服务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立法质量,更加注重监督实效,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此次修改是1996年后刑事诉讼法的又一次“大修”。修正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关系,使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这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进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得越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越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政治优势,发挥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优势,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体制优势,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国家将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乘势而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将在继往开来中再谱新篇。人大换届选举事关国家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搞好这次选举,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性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回首过去,中国成就举世瞩目;展望未来,中国信心更加坚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

民主、开放、团结、奋进,昨天,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

10天紧张有序的会期里,来自34个界别的近2200名政协委员,认真听取审议贾庆林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审议通过本次政协会议各项决议和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列席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圆满完成了五次会议议程。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中求进基调,在过去的10天里,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参加联组讨论,与委员深入协商国是,共议发展大计,给全体委员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务实全面,鼓舞人心,进一步统一了社会各界对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亿万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委员们牢记人民的重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弘扬民主协商传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咨政建言,展现了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数十场气氛热烈的分组讨论,6000多份精心调研的提案和833份大会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必须把凝聚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中心,必须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发挥作用的保障,必须把深入调研作为建言献策的根基,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会议提出的做好人民政协工作“五个必须”,彰显了人民政协为国担责、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对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包含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组织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政治上具有开放的包容性,智力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为集中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民智民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中国在低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风景独好。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着人民政协事业的智慧和力量;鼓舞人心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实际国情,有利国家发展。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展望神州,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规划将跨入深度推进的关键时期。放眼寰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在经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判断国内国际形势,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这就更需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巩固思想政治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繁荣、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等方面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推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和人民政协事业登上新的高峰。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需要更加关心、支持和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

民主凝聚力量,团结成就伟业。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最大限度地汇聚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就一定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迈向更壮丽的现代化征程!

人民日报社论:忠实反映人民意愿切实推动国家进步

——热烈祝贺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沐浴着龙年春风,承载着人民重托,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齐集北京,依法履职,共商国是。我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会议,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推动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进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更加注重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更加注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紧紧围绕推动“十二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继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更加紧扣大局、更加贴近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同外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往来,为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证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开局良好势头,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一定能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取得新成效,在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自己庄严职责的最重要活动,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身后,站立着13亿中国人民。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使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力量,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深信,人大代表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将本次大会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社论:凝聚思想共识合力攻坚克难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

伴着初春的暖意,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天齐聚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如何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建言献策,推动中国乘势而上?如何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献计出力,实现发展稳中求进?时代赋予人民政协光荣使命。我们相信,2000多名政协委员定会不负历史的期待和人民的重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做好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着眼于服务科学发展与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人民政协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巩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主题主线献计出力,进一步凸显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优势和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发挥人才资源渠道优势,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坚持群众路线履职为民,进一步协助党和政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泛凝心聚力,拓展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强基固本,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过去一年卓有成效的工作证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参政议政,人民政协大有可为。正是通过积极务实、科学创新的工作,人民政协以理论创新推动事业发展,以制度创新保障有序规范,以工作创新增强履职成效,在凝聚思想共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科学发展上产生了有力影响,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创造了新鲜经验,在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上取得了可贵进展,不仅使人民政协事业开创了崭新局面,也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贡献了力量。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政协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建设、议政建言质量、社会服务成效,直接关系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人民政协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必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凝聚社会共识;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才能推进国家进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事业推向前进。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12年1月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合集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收费站谢幕能否开启“通达时代”

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公众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18公里,23年。上世纪80年代耗时4年修建起的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今年元旦又成为国内首条提前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

23年,比起沪嘉高速原定收费期限缩短了两年。这条连接上海城区与郊区嘉定的高速公路,原本5元的过路费在上海这座城市并不算高,但竟有开车族特意在不收费的第一时间驶去,只为感受一下收费“0元”的过关快感——“特别爽、特别棒”。

不只是沪嘉高速。2011年,全国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新年伊始,不少地方还宣布,取消或降低城市路桥通行费。比如浙江,61个公路收费站点停止代收杭州、宁波等省内7座大中城市的道路通行费。比如江苏,省内联网高速公路一类客货车的最低收费标准也即将从15元降为5元。

这些改变,从2011年夏天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就已开始。目前,虽然还有公众对巨额公路收费的依据和使用情况追问诘责,但清理公路收费,毕竟有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成果。

减免公路收费,要算的绝不只是减少企业负担、降低经济成本的账,它也是一条通达民心的“高速公路”。对单车单程,减免5元10元的物质收益可能有限,但这种畅通给人带来享有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人感”,是更应珍视、也更为重要的心理感受。实际上,当沪嘉高速取消收费后出现车流量激增、局部拥堵的“烦恼”时,公众更看重的,依然是“取消”释放的信号。还路于民、让利于民的努力,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可以让人们燃起更多欣悦与期待。

然而,仅一条沪嘉高速取消收费是不够的。在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公路的收费管理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经依法批准后,“可收取车辆通行费”。客观地说,在资金缺口和发展压力的矛盾之下,政府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公路,仍是难以避免的建设“路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我国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功不可没,从根本上改善了交通条件。但收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有简单化甚至异化的地方,特别是那些秘不示人的收费标准、永不过期的收费期限、名目繁多的收费种类,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与不满。

2012年,道路或许还将继续拥堵,但这些减免、撤销收费的消息,这样一批收费站的谢幕,无疑可以让人们少一些堵心,让中国社会前进的车轮多一点欢快。说到底,拆除隔离、降低门槛,少设人为的关卡与盘索,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经济运行的血脉流通更通达、更自然,让百姓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才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宽容共度网络售票“调适期”

无论对铁路部门还是普通旅客,网络售票都是铁路服务改革过程中的新事物,需要有个“调适期”

2012年元旦起,随着网络售票全面推行,中国铁路终于全面迈入电子商务时代。不过,春运临近,网络售票也出现了“不适”:登录难、浏览慢、扣款不出票、登录就没票……很多旅客反映,火车票网售不怎么靠谱!

说起网络售票,要先说说春运买票难。买票难,一难难在买不到票,大家都想在节前回家,可铁路拼了家底儿,一天也就479.8万席位,很难完全满足庞大的客流需求;二难难在买票过程辛苦,为了“抢”到回家的票,人们不得不到火车站、代售点的窗口前,顶着严寒,彻夜排队。

网络售票,实际上就是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这第二难。这种售票方式不能增加席位,但舒适、灵活、方便,可以把旅客购票的空间从寒冷的室外转移到温暖的室内,从固定的车站、代售点扩展到任意地点,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儿。

为了把好事儿办好,铁路部门下了不少功夫。去年6月12日起,高铁、动车组、特快、快车等车票陆续上线,到年底,仅京津城际高铁一条线就网售车票35.8万张。近日网络拥堵发生,铁路部门也相继推出增加带宽、延长支付时限等措施,对网购普遍存在的身份信息抢注问题也提出了应对办法。

铁路的功夫没少下,但信息化是个新挑战,破解难题恐怕还要转变思路,从根源上对售票机制进行更多改革。比如售票网站登录难的问题,铁路车票预售期只有12天,春运临近,几亿人抢几百万张票,网站登录自然免不了个“难”字。对此,铁路是否可以借鉴民航做法,拉长预售期?这样,一些旅客就可以提前订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流量压力。再比如,国外一些铁路售票系统采用排队制原则,旅客提交订单后,电脑系统可按下单时间自动排队。旅客不仅可即时查询排位,也可以审时度势改选其他旅行方式。

帮助“铁老大”适应“信息化”,旅客们也可以尽一份力。同样以登录难问题为例,目前网络售票是错峰发售,即不同车站的车票在不同时间段发售。旅客们是不是可以放弃“占座”,而是按图索骥,区分不同时段“伺机”登录?要知道,春运旅客人数众多,即便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点击同一页面,也是个巨大的数字。再比如,网上支付时限目前是45分钟,可实际上完成一笔支付的时间完全可以不超过5分钟,已经下单的旅客是否可以“手脚麻利些”,缩短“闲逛”时间,留下些带宽资源给后面着急回家的旅客?

2005年,广铁集团开始推行电话订票,去年广东地区电话订票占总票数比例已近七成,成了百姓订票主渠道。如今的网络售票刚刚起步,无论对铁路部门,还是普通旅客,都是铁路服务改革过程中的新事物,需要有个“调适期”。对于新事物,大家不妨有颗包容的心,共同努力,缩短“调适期”。参与者善意提出改进意见,改革者虚心接纳社会批评,围观者少些冷嘲热讽、捧杀棒喝,这样,才能让本不平坦的改革之路一路向前。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农民工融入不只是改称谓

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服务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在“治理末端”的切实努力

春运火车票网络出售,一位农民工通过媒体投书铁道部,直言网络售票对一些农民工而言“太复杂,不太切合实际”。这样的呼声,让人心酸,也再次折射出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相对弱势处境。

此前,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和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的主要领导,都提出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谓。消除附着在称谓上的歧视确实很重要,但农民工遭遇火车票网购门槛一事也提示人们,要真正实现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并非称谓改变就能完成。

实际上,对农民工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不断推出给力的“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对农民工同工同酬、户籍转换、就业培训、权益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民政部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构建,无疑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保证。

然而,要促进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不仅需要政策壁垒的渐次打破,也不仅需要“身份迷失”的不断厘清,更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服务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在“治理末端”的切实努力。

比如,网络售票是好事,但如果能更多考虑不会上网的农民工等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合理的售票策略,开辟更多农民工团购票渠道,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售票服务,或许能让农民工的春运之旅更加畅通。交通部门如此,邮政、银行、医疗、教育等相关机构、部门,同样可以做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上说,“融入”不是一种物理行为,而要形成一种生物学效应:社区是城市肌体的组成器官,农民工是流动的细胞。只有农民工个体融入社区,才能实现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从赋予选举与被选举权利的政治融合,到扶持就业的经济融合,再到拓宽社会交往空间的心理融合等等,发挥社会、社区之力,农民工融入才能减少“排异反应”。

社会组织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有了群体的文化生活,工作之余的空闲可能就不会显得如此漫长;有了社团的培训辅导,流动的渠道、上升的空间可能就能更多更大一些。孤单寂寞时,如果能有心理志愿者聆听倾诉;权益受损时,如果能有法律援助予以支持……这些,都是在农民工问题上,“社会协同”大有可为之处。

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讨薪,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本书籍、开通一个信箱,对于农民工,就不仅是生活的便利,更是心灵的慰藉。而正是这样的“末端治理”,才能让农民工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毛细血管”里,无障碍地融入城市。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什么把“老虎”、“蝇蚁”都管住值得关注的不光是“虎贪”,也要高度警惕蚕食百姓利益的“蚁贪”

临近春节,年味儿渐浓,有那么一部分人却注定与快乐新年无缘。但他们的“不痛快”,让百姓拍手称快。

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去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总计对超过14万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并将777人移送司法机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

这些数字一方面触目惊心,一方面也令人解气,既说明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也反映出反腐斗争的严峻形势,同时表明老虎、苍蝇甚至蚂蚁都煮在这口反腐的高压锅里了。正在立案调查的有像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吉林省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这样的“老虎”;还有没资格列进这个队伍的“苍蝇”,如已被执行死刑的疯狂敛财1亿多元的辽宁省抚顺市科级女贪官罗亚平;更多的则是处在权力末端、连官儿都算不上的“蚁贪”,如村主任、股长,甚至是要害部门的“门房”……

事实上,值得关注的不光是“老虎”式鲸吞国家资产的巨贪,蚕食百姓利益的“蚁贪”也要高度警惕。他们蚁行于最基层,善于找到并撕开制度的漏洞,但凡手中有一丁点儿权力,就要“咬一口是一口、不咬白不咬”。当老虎、苍蝇、蚂蚁一起疯狂食利,其贪腐行为将消解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颠覆财富分配的公平感,销蚀全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幸福感。在一些基层组织,这些层层堆叠的“蚁贪”,正在大口吞嚼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令人悲哀且愤怒。这提醒我们,必须强化制度管官,制度的堤坝绝不能决口。事后处分固然能够标志反腐成果,但更应该强化的,是源头的防范。

很快我们将迎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当年,小平同志睿智地预言“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是大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他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预测“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30年”已经过去了2/3,在反腐领域,这个“成熟”、“定型”的制度呼之欲出,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始终贯穿制度建设。是的,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唯有制度监督,才能逼使大大小小的权力晾晒在公开透明的阳光下。有纪检官员认为,收入申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就是“两个最管用的制度”,把管用的制度真正用

起来,才能使老虎、苍蝇和蚂蚁无所遁形,才能根治腐败,满足公众不断上升的反腐败期望值。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走向成熟才有“股市信心”

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于给投资者稳定的合理回报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振股市信心”的表态,让投资者备感振奋。1月9日,沪指放量涨2.89%。从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到加强股市监管,低迷的市场氛围下,一系列政策明确了未来股市的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股市已跃居全球市值第三,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力“推动器”。然而,中国股市依然年轻,这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是股市信心受到抑制和伤害的主要根源。

从2010年到2011年,股市连续两年背离宏观经济大势,跌幅在全球股市中居于前列,投资者因此“伤痕累累”。也应看到,与“大落”如影随形的,是“大起”:2006年和2007年,A股曾出现一波历史性大牛市;2009年A股涨幅也曾居全球第一。大起之后,必有大落。巨幅的股市波动,表明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基础不厚实,投机炒作、追涨杀跌风气浓郁。

“新股热”持续不退,也是股市健康发展的顽症之一。这两年,市场偏爱新股,给新股支付较高的价格,已成为我国股市的一个独特现象。统计显示,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超过沪深300指数的两倍,且上市首日后还能有超过30%的整体涨幅。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新股定价水平似乎已独立于其他上市公司,形成自我循环,造成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吃亏的局面。

股价结构不合理,则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现象。缺乏“想象空间”的绩优股无人问津,饱受冷落,而那些带着“朦胧题材”的垃圾股却被反复炒作,股价高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也助长了市场的投机之风。

此外,证券行业和产品的结构不完善,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内在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主体诚实守信、规范守法的意识淡漠;监管理念和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都是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市场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于给投资者稳定的合理回报。股市回报,一方面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成熟而公平的市场环境。如果一项制度或政策只让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受损,就有必要进行深入反思并尽快纠正。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不能再完全依托吸引“增量资金”、外延式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完善市场制度,强化内生增长机制,让投资者的财富与市场共同成长,使市场成为融资者与投资者共同的“乐园”,股市才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可喜的是,近一段时间来,监管部门在强化上市公司分红、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严打违规违法行为等方面频频出手,这些都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举措。我们期待,中国股市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改革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早日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一定要坚守环保红线

是转移产业,还是转移污染?近日的几条新闻中,这个问题切实地摆在“转移”的两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面前。

在安徽利辛县和涡阳县,沿海某省化工企业“转移”来20多吨有毒废料,造成大面积土壤污染。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公司等企业转移来后,违法排污形成多个“污水湖”。此类事例,让人深思:为何会有先发展地区与后发展地区的“污染接力”?产业转移是否必然“携带”污染转移?

东部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对污染的限制更为严格。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之下,不是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而是千方百计寻找政策缺口,甚至不惜违规违法。发生在安徽的危险废料转移倾倒事件,可谓典型。

而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则是发展的巨大压力。少数地方患上了“引资饥饿症”:招商引资成为第一大政绩,一些地方的教育局、环保局甚至法院、检察院也有招商引资任务,“地上有的圈起来,地下有的挖出来,外地老板敲锣打鼓请进来”,甚至饥不择食地承接东部转移来的高污染项目。

这两方面压力的作用,使得我国的“经济版图”和“污染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要通过转移提升产业结构,一方则要承接转移实现跨越发展,“产业大转移”因此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自城市向乡镇与农村,不断延伸。而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看,这种产业转移也符合经济梯度推进的规律和全国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在这种背景下,后发展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之时,也难免会承接环境成本,让以“发展接力”为目的的产业转移,畸变成“污染接力”。

究其根源,产业转移沦为污染转移,首先是因为片面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一些中西部官员将发展简单理解为GDP的数量增长,环境保护基本上处于“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阶段。同时,环保执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也为污染转移开了方便之门。隶属地方政府的环保部门常常出现执法“疲软”,为迎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降低环保执法水平;一些在东部地区不允许存在的污染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却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工生产,甚至成为当地的重点保护企业。

因此,根绝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嫁现象,一方面要求中西部地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地区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要求中西部地区积极履行环保职责,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和环境准入标准,坚守环保红线。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东部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既以较低成

本实现了较快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再也不能重蹈覆辙。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公众人物请好好学“说话”

提高话语水平,决不是要八面玲珑,而是要补习政治常识、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说这话的那位佛山市人大代表大概不会想到,寥寥数语几天来掀起轩然大波,绝大多数闻者都认为此言不妥。

从后续报道看,这位代表的本意,似乎是对一些地方“花钱买稳定”、一些事情“一闹就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现象不满,因而提出应由教育引导入手,从源头上化解极个别不合理的诉求。可惜的是,虽然反复进行解释,这位代表也没把这层意思说清楚,反而“难掩心中的愤怒”,认为媒体断章取义,曲解了自己的原意。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公众人物参政议政的话语水平问题。

从有关此事的舆论评价看,大多数人认为该代表“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表达了一个错误的理念”。平心而论,这样的批评堪称中肯。

首先是定位有偏。作为人大代表,在两会这样的政治场合,开诚布公宣示自己的观点,是法律和选民赋予的责任,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但这个责任,主要是以公正为旨归,代民众立言,为庶民谋福祉。用那样的语气说话,将百姓视作被“教养”的对象,首先就是自己的位置没有摆正。

其次是判断有失。不合理的诉求是否存在?“市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政府满足”的情况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从人们的切身感受出发,这样的现象即使存在,也是个别的;与合理要求因各种原因暂未满足的情况相比,孰多孰少,众人心中自有公断。在这种情况下,发言时有必要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否则不仅容易引发公众的逆反心理,还可能误导行政部门片面走“强硬路线”。

再次是方法有误。次要矛盾可不可以触及呢?当然可以。两会讨论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说发言只能针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像“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人民币解决”这种目无法治、以为“摆平就是水平”的做法,人大代表完全有必要予以监督和批评。但请注意,如果真要批评“花钱买稳定”息事宁人,就应该举出具体的例子来,以免以偏概全。

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无论是在报纸、电视、网络这样的公共平台上,还是在全国、地方的会议活动中,“敢言”者越来越多,这是可喜的进步。但越是在这样的气氛中,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众人物越要适应新的形势,好好学习“说话”,提高自己的话语水

平。

提高话语水平,决不是要巧言令色、八面玲珑,操练滴水不漏的政客本领,而是补习政治常识、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上好了这一课,公众人物才会更少些“雷人雷语”,更多些真知灼见;群众才会对自己的代言者放心,对社会的管理者满意。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清除“萝卜招聘”更要清污泥对“萝卜招聘”应该“大棒”伺候。不仅要拔掉“小萝卜”,还要拔掉“大萝卜”,清除萝卜背后的污泥

近日沸沸扬扬的“山西静乐县委书记女儿五年吃空饷10万元”一事有了结果,静乐县县委书记杨存虎被免职,相关责任人也将被依法处理(详见1月16日本版报道)。

与量身定制的“萝卜招聘”相比,县委书记之女王某刚读大学就能进入山西省疾控中心“上班”,并高调吃空饷,这种“不上位、先占位”的行为性质更严重、影响更恶劣。令人欣慰的是,媒体7日披露这起丑闻,山西省纪委14日就公布处理结果,省委常委会15日作出免职决定,也以此向公众表明一种态度:对“萝卜招聘”就该“大棒”伺候,不仅要拔掉“小萝卜”,还要拔掉“大萝卜”,清除萝卜背后的污泥。

但仍需追问,在事业单位招录过程中,“萝卜招聘”为何此起彼伏?在一些地方,除了“萝卜招聘”还有舞弊招聘、乒乓球招聘,甚至出现“不考试就录取”的隐秘招聘,“萝卜招聘”俨然有蔓延之势,让人忧虑。一些人热衷于权力的非法代际传承,不仅要将子女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在政治文明深入人心、公民权利日益提高的今天,格外刺目。

事实上,2006年起施行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对事业单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进人已有明确规定,但形形色色的“萝卜招聘”显然践踏了这一刚性规定,其原因正在于权力的过于随意和强悍。有些“萝卜招聘”发生在官员掌权的势力范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官员便上下其手、任意胡来。为遮人耳目,有的官员则通过交叉安排,把子女送到别的事业单位……万变不离其宗,“萝卜招聘”不管披上什么马甲,都是为了达到违法违规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目的。

问责力度的绵软也造成了“萝卜招聘”的蔓延。不少时候,“萝卜招聘”被坐实了,但当事人要么矢口否认要么辩称“这是巧合”,甚至大言不惭曰“人之常情”。而上级主管部门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象征性地“罚酒三杯”,予以叫停,但直接操作者和幕后指使者毫发未损或另觅“替罪羊”。之所以如此,实因这些人已把安排子女就业当成一种潜规则,视作理所应当的“权力福利”。

“萝卜招聘”现象不仅伤损制度尊严,还让整个政府部门跟着背黑锅,更直接把就业演化为一场可怕的“拼爹”游戏,这无疑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