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中Ce与Ce的说法正确的是()w

ACe与Ce互为同位素

BCe与Ce的质量数相同

CCe与Ce是同一种核素

DCe与Ce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58

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C

B.HF的电子式:H+]-

C.Cl-的结构示意图: +18

D.NH4Cl的电子式:[HH]+Cl-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B.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4.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2+

C.O2-

D.F-

5.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F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HC l溶于水

D.NH4HCO3受热分解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

D.第ⅠA族与第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

B.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32

C.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科学家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找到了优良的催化剂

9.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0.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 、Y 、Z 、W 为四种短周期元素。Z 元素原子核外K 层与M 层上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3YO 4

B.Y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弱碱性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

D.X 、Z 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11.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与C 同主族,A 与其他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 与D 同主族,常温下D 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 (C)

B.元素D 、E 分别与A 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E>D

C.元素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 的强

D.元素B 分别与A 、C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5分)

12.(14分)根据提供条件推断元素,并按要求填空:

(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三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4种元素,它们氢化物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都与Ar 相同,这些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

(4)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且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氧化物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13.(14分)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有关问题:

(1)能形成共价键的元素有 。

(2)只需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就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元素有。

(3)溶于水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是。

(4)⑩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只含有(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5)①⑤⑦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含有的化学键为。

(6)某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H2B,其最高价氧化物含B的质量分数为40%,则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该元素与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含有的化学键为。

14.(17分)(1)请用下列10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O2②H2③NH4NO3④K2O2⑤Ba(OH)2

⑥CH4⑦CO2⑧NaF⑨NH3⑩I2,只含有极性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

(2)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且一个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若XY2为共价化合物,则其结构式为。

(3)氯化铝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如氯化铝的熔点为190 ℃(2.02×103 Pa),但在180 ℃就开始升华。据此判断,氯化铝是(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

(4)现有a~g 7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填字母,下同),容易形成共价键的

是。

A.c和f

B.b和g

C.d和g

D.b和e

②写出上述元素形成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任意一种分子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Ce与Ce的质子数均为58,质量数分别为140、142,因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故二者的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属于同一元素的两种核素,故选A。

2.答案:A

解析: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含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则核素符号为C,A项正确;HF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氟原子与氢原子共用1对电子,HF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最外层电子数为8,Cl-的结构示意图为+17,C项错误;Cl-的电子式书写错误,NH4Cl的电子式为[HH]+]-,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稀有气体中的H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A项错误;H是非金属元素,H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B项错误;1H 中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C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4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大的,离子半径反而小,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同种元素,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①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②错误;同种元素,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③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④错误。

6.答案:C

解析:I2升华与NaCl颗粒被粉碎只发生物理变化,没有破坏化学键;HCl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只破坏共价

键;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N H3、H2O和CO2,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7.答案:D

解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其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原子越易得到电子,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有许多元素是人类合成出来的,B项错误;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不一定都达到8电子稳定

结构,如HCl中的氢原子是最外层为2电子的稳定结构,C项错误;第ⅠA族中的氢元素与第ⅦA族的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第ⅠA族的碱金属元素与第ⅦA族的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以ⅠA族的最大;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2、8、18、32,故同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32;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找到优良的半导体,而催化剂则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

9.答案:A

解析:对于选项中不正确的说法我们只要找出它的反例就可以了:①H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②H元

素的单质H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③C元素的含氧酸H2CO3是弱酸;④O元素的氢化物H2O常温下为液态;⑤N元素的气态氧化物NO2与H2O反应生成NO气体。

10.答案:B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推知,Z、W、X、Y分别是Mg、Al、C、N。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A 项错误。N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是NH3,其水溶液为氨水,显弱碱性,B项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原子半径:Mg>Al>C>N,C项错误。MgO中含有离子键,而CO、CO2中含有共价键,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A为H;B为O;C为Na;D为S;E为Cl。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E)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弱;元素B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H2O、H2O2,元素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Na2O2,化学键类型不同。

二、非选择题

12. 答案:(1)Cl2O7(1分)HClO4(1分)HClO4+NaOH NaClO4+H2O(2分)

2)Al2O3(1分)Al(OH)3+NaOH NaAlO2+2H2O(2分)

3)SiH4(1分)PH3(1分)H2S(1分)HCl(1分)

4)SO3(2分)共价(1分)

解析:根据题意可推测各小问中的元素。(1)对应元素是氯,(2)对应元素是铝,(3)对应元素是Si、P、S、Cl,(4)对应元素是硫。

13.答案:(1)H、C、N、O、F、S、Cl(2分)

2)H、F、Cl(2分)(3)NH3(1分)

4)共价键(1分)

5)NaOH(1分)离子键、共价键(2分)

6)H2S(2分)CS2(2分)共价键(1分)

解析:(1)共价键的成键元素一般是非金属元素。(2)只需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就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元素有H、F、Cl。(3)溶于水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为NH3。(4)⑩号元素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含有共价键。(5)①、⑤、⑦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OH,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6)氢化物为H2B,则B的最高价氧化物为BO3,由B的质量分数为40%,可求得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B为S,它能与C形成的化

合物为CS2。

14.答案:(1)⑥⑦⑨(2分)④(2分)③⑤(2分)

2)]-Ca2+]-(2分)

S C S(2分)

3)共价化合物(1分)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2分)

4)①B(1分)C(1分)②CCl4(或PCl3)(2分)

解析:(2)XY2型离子化合物中,通常X为+2价,Y为-1价,故X可能是Mg2+或Ca2+,Y可能是F-或Cl-,结合1个XY2中含有38个电子可推出XY2为CaF2。XY2型共价化合物一般是碳族元素与氧族元素化合形成的,如CO2、CS2等,结合1个XY2分子中共有38个电子,可推出XY2为CS2。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下列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H2与Cl2的燃烧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铜片、锌片、导线和甜橙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

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3.已知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的各物质数据如下:

N2H2

NH

3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2.

6.

2 s末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1.

2[来源

学科网

ZXXK]

3.

6

1.6

以氨气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0.2 mol·L-1·s-1

B.0.4 mol·L-1·s-1

C.0.6 mol·L-1·s-1

D.0.8 mol·L-1·s-1

4.下列各组反应(

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5.

一定温度下,反应2SO 2(g)+O 2(g)

2SO 3

(g),达到平衡时,n (SO 2)∶n (O 2)∶n (SO 3)=2∶3∶4。缩小体积,

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 (O 2)=0.8 mol,n (SO 3)=1.4 mol,此时SO 2的物质的量应是( )

A.0.4 mol

B.0.6 mol

C.0.8 mol

D.1.2 mol

6.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Ⅰ 图Ⅱ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7.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 )

8.下图为两个原电池装置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两电池转移电子数相同时,生成和消耗Ni 的物质的量相同

B.两装置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C.由此可判断能够发生2Cr3++3Ni3Ni2++2Cr和Ni2++Sn Sn2++Ni的反应

D.由此可判断Cr、Ni、Sn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Ni>Sn

9.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 K时N2O5的分解反应:2N2O54NO2+O2。如图的坐标曲线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实验探究数据绘制的。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Ⅰ是N2O5的变化曲线

B.曲线Ⅱ是O2的变化曲线

C.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O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10.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可控锂水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

B.有机电解质可用水溶液代替

C.电池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D.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11.已知:①1 mol H2(g)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 mol HI(g)时释放299 kJ的能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

B.2 mol 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 kJ热量

C.HI与NaOH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0.5 mol H2(g)与0.5 mol 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 kJ 热量

1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缓地反应生成N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正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

B.改变反应物的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2分)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D.减小压强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填“正”或“负”)极。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外电路中电子由(填“正”或“负”,下同)极向极移动。

14.(13分)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说明该反应是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物的总能量;从化学反应的本质来看,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2)氢能被公认为是21世纪代替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5.2 g氢气燃烧时放出286 kJ热量,而每千克汽油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6000 kJ。试据此分析氢气作为能源代替汽油的优势:

(3)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可以把氢气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果将该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就可以把氢气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图就是能够实现该转化的装置,被称为氢氧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是(填“a电极”或“b电极”),该电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15.(15分)(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 mol N2O5,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 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v(NO2)为;5 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

(2)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X、Y、Z均为气体,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 、C 两项是吸热反应;B 项虽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提供电能;D 项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设计成原电池。 2. 答案:C

解析: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A 项错误;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B 项错误;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 项错误。 3. 答案:B

解析:2 s 末氨气的浓度变化Δc ==0.8 mol·L -1,由v =计算得,v (NH 3)==0.4 mol·L -1·s -1,B 项正确。 4. 答案:D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所以C 项放出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小。A 项,Mg 与HNO 3反应不会产生氢气,B 、D 两项中只需比较c (H +)的大小即可,而盐酸为一元强酸,硫酸为二元强酸,故相同浓度的盐酸与硫酸,硫酸中的c (H +)大于盐酸中的c (H +),D 项符合题意。 5. 答案:A

解析: 2SO 2(g)+O 2(g)2SO 3(g)

始/mol 2x 3x 4x 化/mol y y 衡/mol

2x -y

3x -

4x +y

得:x =0.3,y =0.2,所以2x -y =0.4。 6. 答案:A

解析: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A 项正确;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B 项错误;图Ⅰ所示的装置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 项错误;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D 项错误。 7. 答案:C

解析: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v 正(A)=2 mol·L -1·min -1,将用逆反应表示的v 逆(B)=2 mol·L -1·min -1进行转化,可得v 逆(A)=4 mol·L -1·min -1,v 正(A)≠v 逆(A);同理可计算出选项B 、D 中,v 正(A)≠v 逆(A),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v 正(A)=1 mol·L -1·min -1,将v 逆(C)=1.5 mol·L -1·min -1进行转化,可得v

逆(A)=1 mol·

L -1·m in -1,v 正(A)=v 逆(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8. 答案:C

解析:甲池中Ni 2+在正极得电子生成Ni,乙池中,Ni 作负极,失电子生成Ni 2+,A 项正确;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 项正确;由此可判断能够发生3Ni 2++2Cr 2Cr 3++3Ni 和Sn 2++Ni Ni 2++Sn 的反应,C 项错误,D 项正确。

9. 答案:C

解析:结合表格中N 2O 5和O 2的最初浓度值可知曲线Ⅰ、Ⅱ分别是O 2、N 2O 5的变化曲线,A 、B 两项错误;利用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无论是用N 2O 5,还是用O 2得出的反应速率都随反应时间的增多而减小,而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多N 2O 5的浓度减小,O 2的浓度增大,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 10. 答案:B

解析:该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阳离子锂离子会移向正极,故A 项正确;由于金属Li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

化锂和氢气,但是与有机电解质不反应,所以有机电解质不可用水溶液代替,故B项错误;电池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故C项正确;该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能源,故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选项A,H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比I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多,H2分子比I2稳定,A选项错误。选项B,设反应为2HI(g)H2(g)+I2(g),则反应吸收的热量=2E(H—I)-E(H—H)-E(I—I)=2 mol×299 kJ·mol-1-1 mol×436 kJ·mol-1-1 mol×151 kJ·mol-1=11 kJ。选项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根据选项B的计算可知正确。

12.答案:D

解析:加入正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A项正确;这是一个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气体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大,减小压强,气体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项正确;温度低,反应速率小,所以冬天不利于NO和CO的转化,C项正确;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均能改变该反应的速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放热(2分)(2)AC(2分)(3)正(1分)产生无色气泡(2分)2H++2e-H2↑(3分)负(1分)正(1分)

解析:(1)据能量变化图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或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适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增大,但98%的浓硫酸能使铁钝化。

3)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作负极,比铁活动性差的铜应作正极。铜片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

2H++2e-H2↑,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14.答案:(1)放(2分)大于(2分)小于(2分)

2)清洁能源,燃烧后无污染环境的物质生成;单位质量的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3分)

3)b电极(2分)还原反应(2分)

解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计算可知,每克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每克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产生污染物,是绿色清洁能源。燃料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15.答案:(1)0.16 mol·L-1·min-1(3分)61.5%(3分)

2)①3X+Y2Z(3分)②9∶10(3分)③增大(3分)

解析:(1)由三段式可知转化的N2O5(g)、NO2(g)、O2(g)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8 mol·L-1、0.2 mol·L-1,5 min 时N2O5(g)、NO2(g)、O2(g)的浓度分别为1.6 mol·L-1、0.8 mol·L-1、0.2 mol·L-1,故v(NO2)==0.16 mol·L-1·min-1,5 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100%=61.5%。(2)①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0.7)∶(1-0.9)∶(0.2-0)=3∶1∶2,2 min 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②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则(0.9+0.7+0.2)∶(1.0+1.0)=9∶10。③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气体总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增大。

第三章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是某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分子是()

A.C2H5OH

B.CH3COOH

C.CH3CHO

D.C6H5OH

2.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B.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

C.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下列关于有机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甲烷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B.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烯和乙烷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4.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5.(2015福建理综,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6.下列有机物中,刚滴入NaOH溶液中会出现分层现象,然后用水浴加热,分层现象消失的是()

A.乙酸

B.乙醛

C.己烯

D.乙酸乙酯

7.某有机物的结构为下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与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④

B.⑥

C.②③⑤

D.④⑥

8.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溴苯

B.对二甲苯

C.乙烷

D.丙烯

9.下图是以石油为原料的部分转化流程:

下列关于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与反应③反应类型相同

B.反应①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③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D.反应②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10.下列实验中,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11.某有机物X(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①1 mol X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5 mol气体;②在有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X与醇或羧酸均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产物。根据上述信息,对X的结构判断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

B.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C.含有一个羧基和两个羟基

D.含有三个羟基和一个—COOR

12.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1分)下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原子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填编号)

(2)在上图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碳碳单键,还可以形成

和;不仅可以形成,还可以形成碳环。

(3)上图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B 与;D与。(填编号) 4: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来源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 n H2n+2。当n=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写出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5.(15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填“高”或“低”),其原因

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各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难看出该分子是CH3COOH。

2.答案:B

解析:与蛋白质有颜色反应的是浓硝酸;食醋中的醋酸能溶解CaCO3;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乙酸不能被完全除去;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

3.答案:A

解析:乙烯和甲烷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取代反应;聚乙烯分子内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是饱和烃,不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4.答案:A

解析: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5.答案:B

解析: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打开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氯乙烯中不再含有碳碳双键,A选项错误;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氧化最终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B选项正确;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C选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D选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乙酸、乙醛均溶于水,不会分层;己烯与NaOH溶液混合会分层,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盐和乙醇,故加热后分层现象消失。

7.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中有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故应有这三种官能团共同的性质。

8.答案:A

解析:凡含有甲基的物质,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C、D三项均错误。

9.答案:B

解析:H2SO4可写为H—O—SO3H,与CH2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2H5—O—SO3H,即①为加成反

应;C2H5—O—SO3H与H2O(H—OH)反应生成H2SO4和C2H5OH,为水解反应,即反应②是取代反应;丙烯(C3H6)经反应③④生成C3H5Br2Cl,增加了一个氯原子、两个溴原子,可推出反应③是取代反应,反应④是加成反应。

10.答案:D

解析:乙醇与水、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A、B选项中的分离方法均错误;C选项选用重结晶法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错误;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采取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由①可知该有机物结构中存在—OH或—CO OH,结合其分子式为C4H6O5,故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COOH和一个—OH;由②进一步证实了X的分子结构中必定存在—OH和—COOH。

12.答案:D

解析: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OH,所以此有机物的结构符合C5H11—OH,首先写出C5H11—碳链异构有3种:①C—C—C—C—C、

②、③,再分别加上—OH。①式有3种结构,②式有4种结构,③式有1种结构,共8种。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AC(2分)

2)碳碳双键(1分)碳碳三键(1分)碳链(1分)

3)C(2分)E、F、H(2分)G(2分)

14.答案:(1)1,2-二溴乙烷(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CH2—CH2

2)4

3)②③+HO—NO2+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