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在探索中认知

让学生在探索中认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e8169722.html,

让学生在探索中认知

作者:施菊香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3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也决定了我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发生巨大的转变。本文就围绕新的教材与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谈谈本人在课改实验中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关键词】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

1 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的新要求。即教师成为学习内容的组织者;教师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引导者;教师不仅是问题的设计者、训练者和解答者,而应当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同时,教师不仅是学习效果的考核者和学生价值的评判者,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调控者和学习成功的激励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引导、指导、组织、共同学习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活动,在探索中由示活达到已知的彼岸。

2 创设情境、激励探索

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探索活动,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