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按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按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按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按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要:按摩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而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疗效肯定的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按摩机器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按摩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的研究状况,最后,针对目前按摩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按摩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天然疗法的追求显著增加,按摩椅、按摩床等医疗器械发展迅速,然而目前的按摩器械由于缺乏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设计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缺乏反馈调节机制,大大限制了其临床疗效,也限制了其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按摩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的按摩器械的缺点,发挥出了我国传统按摩理论的巨大作用。

一、按摩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按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将中医按摩作为服务型机器人研究的领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包括日本、韩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凭借其机器人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大量按摩机器人的研究。

日本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研究中心的Masao Kume等设计了一个机械疗法单元MTU (Mechanotherapy Unit),验证研制智能按摩机器人的可行性。它有4个自由度,可以实现肩部的“捏拿”按摩动作。如图1所示。

图1 MTU,MTU与人手节点结构对比图2 模拟专家按摩动作的多手指机械手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日本岐阜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Panya Minyong等

设计了4个手指、13个关节的仿人多手指按摩机器人,如图2所示。首先,利用分布式压力传感器制成数据手套测量专家按摩时的指尖力量;然后,机械手通过6维力传感器闭环的位置/力控制复现人类专家的指尖按摩力,按摩部位通过示教确定。人类肩部的按摩测试表明,多手指机械手能模拟专家的按摩动作。

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朝日大学牙科院的Atsuo Takanishi等合作研制了早稻田朝日面部康复机器人WAO-1,如图3所示。机器人呈箱子状,长60cm,宽48cm,高78cm,重63kg,两侧各有一条6自由度机械臂:基座2个平移自由度,手臂4个旋转自由度。机械臂安装有力矩限制器,如果按摩力小于设定值,则可以通过力限制矩器传输按摩力;反之,则力矩限制器禁止按摩力传输到人体面部,保证按摩的安全性。机械臂前端装有可置换的柱塞,有半球、滚动球、单滚和双滚4种形状,由软性材料制成,是机器人唯一直接与病人面部接触的部分。按摩时,机器人先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扫描人的面部,再根据图像分析结果设计适合患者的按摩方式。机器人可以实现“揉”和“擦”两种面部按摩动作。

图3 日本面部康复机器人WAO-1

韩国建国大学机械工程系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的Chul-goo Kang 等设计了两种能给人捶背的仿人形按摩机器人的概念性模型。如图4所示,该机器人具有友好和柔和的形象,第一个模型由1自由度的躯干、两个3自由度的机械臂及手组成。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去掉躯干的自由度,每条机械臂各增加1个自由度,躯干向后倾斜使机械臂有足够的运动空间。然后,利用Matlab中的Robotics工具箱仿真验证概念样机的可行性。

(a)第一个模型(b)第二个模型

图4仿人形按摩机器人的概念性模型图5 新型中医伤科医用推拿机器人

美国专利US2001014781A1介绍了一种带有机器手的按摩机器,机器手有两个手指,它们是可以反向的,一个手指可以靠近和远离另外的手指,通过手指的移动对人体进行按摩。

2、国内按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国内在按摩机器人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侧重于机械结构设计和按摩手法分析。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厦门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制了一类新型中医伤科医用推拿机器人,如图5所示。以两平移一转动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为主体,将整个并联机构利用移动副与机架相连,在平台上配置一垂直于该平台的转动副,实现了混合型五自由度并联机构。若在该转动副的轴上安装一只“按摩手”,可完成中医推拿的摩法、按法和揉法等手法该项研究偏重于推拿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对于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并联机构刚度大,运动惯量小,精度高,但是工作空间和灵活性受到限制,对组成部件的性能上要求高。

水星人公司研制成功了种具有给人按摩、洗澡本领的机器人。该按摩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寻找定位人体穴位、机器主动式按摩、机器从上往下按摩三大技术突破。该按摩机器人能够通过感应装置,自动找到被按摩者的每条经络及穴位,定位精度小于5毫米。该按摩机器人的组合式机械手,可以完成传统按摩的推、拿、按压、点压、揉、敲击、振动等十二种按摩手法及搓澡、推油等动作,每种手法及动作均可实现轻重、频率的变化。按摩机器人的“大脑”里装有“按摩专家系统”,该系统目前拥有100多套按摩流程,这些流程大致可分为保健、疾病辅助

治疗、减肥、美容四大类功效。

二、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国内发展现状

最近几十年,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有非常大的进步,通过智能机器人先进的技术实现按摩机器人的关键问题是模拟人工按摩的按摩手法。而在模拟专家的按摩手法的时候,对专家的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的提取和研究就显得非常得重要。所以,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按摩机器人的发展。综观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手法的力学参数、手法的力学效应、手法的力学模型(特征)及手法的内涵进行实验研究。

1、按摩手法的力学参数

成都骨科医院的周太安等认为所有理筋手法均包含五个要素:力量、方向、作用部位、接触面积和作用时间。

佛山市同济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的邓玫、张晓刚等应用压力传感器Ergocheck系统对拇指指端、指腹、单掌、双掌按法和单掌按揉法五种推拿手法依次进行测试,获取了相关手法的压强范围,如拇指指端按法压强范围在244.55~266.90mmHg/dm2。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的邱桂春、李义凯等应用压力传感器Ergocheck系统针对术者滚法操作时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进行动态测量,选取术者每次按压手法的最大压力、接触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该实验初步测定了滚法的作用力为130~235kg/cm2,得出手法以低频作用力为主的结论,证明了操作者在手法操作时用力是均匀的。广东省珠海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的秦杰、钟红刚等采用测力手套与测力平台相结合的在体手法测量系统,测量了滚法操作中手掌各作用点所产生的力的大小、方向及作功大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手法作用效果在总体中的比重分别为大鱼际点31.7%,小鱼际13.9%,小指点30.1%,无名指点8.2%,中指点16.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朱立国、冯敏山、钟红刚等采用自行研制的旋转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专利号:ZL 200720103552.0),对旋转手法操作的过程进行了动态的在体力学测量,提取了旋转手法操作过程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扳动力、最大作用力、作用时间、加速度、冲量等),并初步总结了旋转手法操作的力学特征。

研究力学参数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各参数之间的最佳搭配,便于操作者掌握好刺激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马惠昇等选用Ⅱ型推拿手法测定仪,通过实验认为滚法操作中力量3.5—4.5kg、频率105—135次/分、时间8.75—11.25min的组合提高腘动脉血流量增益率的效果最显著。提示推拿手法作用并非力量越大、操作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2、按摩手法的力学模型

手法力学模型是指通过数理形式反映手法操作过程,它不仅可以体现手法的力学特征,还有助于总结手法操作的经验,是手法力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手法力学模型不仅需要必须的手法力学参数为基础,还需要力学参数的变化过程及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才可获取,因而研究难度较大。目前研究方法主要有2种:力学参数波形曲线图研究法和纯数学模型研究法。

手法的动态力波形曲线图是手法作用于受术者体表的直接反映,不但可以提示运动力学的参数,还可以通过曲线图了解手法操作的动作结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周信文、许世雄、谢志勇等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FZ-I型,以几何学指标-合力作用点轨迹形态指标R来判断滚法形态的正确性,结果认为“心”型和“葫芦”型的几何形态基本上是按照滚法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得到的。王国才等利用“推拿手法力学信息测录系统”记录了大量的“振法动态力波形曲线图”,主要有平直型振法动态力波形曲线图与起伏型振法动态力波形曲线图两种基本型式。两者表示的力值强度约为1kg左右,周期为0.125s,频率为8次/s,前者键齿波的峰值约为250g左右,后者正弦波谷点连线至峰顶的幅值约在1kg。

数学模型研究手法有其独特优点,它能克服传感器精度限制和重复性较差的缺点,并能获得实验中无法得到的许多重要参数,能任意改变某一参数以观察其产生的影响,还能进行前瞻性研究并直接指导临床实践。复旦大学力学系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系的陈守吉、许世雄、严隽陶等通过建立滚法的多刚体生物力学模型来模拟施术过程中手臂的运动,采用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导出了滚法相应的10个动力学方程(包括3个约束方程)。

3、按摩手法的力学效应

推拿手法的作用由三个因素构成:手法刺激性、局部组织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生理病理状态。因此,通过对上述3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有效总结手法的力学效应。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周信文、朱樑等通过实验观察滚法对右腘动脉血流量影响,结果显示滚法推拿以120次/min左右的频率较适宜,以7kg时的力度效果最佳,适中手法时间为宜。浙江中医学院的杨国平等运用SONYTR-675E摄像机、Panasonic NV-PD92放像机等测量仪器,利用实验证明上肢抖法的频率等参数应视病人的病情而定,频率一般保持在每分247~438次左右,抖动幅度在1.46cm左右。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的郑娟娟、赵毅研究表明对振法频率要求最低者为120~300次/min,最高者可达500~1000次/min;认为至少超过300次/min以上者才能称之为振法,而且振法的频率最好在500次/min以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的赵毅等运用红外热像技术,通过实验认为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达到90秒,最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分钟以上。

4、按摩手法的内涵

中医推拿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因此,有不少学者围绕此手法内涵进行了力学研究,以期通过力学现象及规律合理解释按摩机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孙武权、严隽陶认为频率与手法的刺激量成正比关系,同一手法在频率较快时,所产生的力量较小频率较慢时,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有学者认为,手法的动力形式是影响手法深透性的力学因素,低频振动的手法力更有利于深透到较深的组织。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的李征宇等等认为此现象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受迫振动和共振效应的原

理来解释。当手法力的频率与局部施治组织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即会发生共振,此时系统能量最大,所以能将手法力效应传递到组织的深部。严隽陶指出,多数推拿手法产生的振动信号就是一种周期性随机振动信号。根据人体振动的研究,发现人体的不同器官各有其固有振动频率,其频率多处在次声频率范围,如头为8~12Hz、胸腔4~6Hz、心脏5Hz、腹腔6~9Hz、盆腔6Hz等。而手法随机振动的频率也处于次声波范围,最高频率小于l0Hz。次声对人体的基本作

用原理是生物共振,如果振幅强度适当,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是起治疗作用的。目前振动刺激促进骨折愈合已经得到证实。相关研究还发现2Hz的振动对人体损伤最小,因此常用手法的频率在2Hz左右应该是合理的。

复旦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许世雄、谢志勇、严隽陶等使用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FZ-I型对滚法作用力进行时域分析。对于垂直分力,得出了反映手法正确性的定量指标峰值离散度J0,峰值时间F0,和总体均匀性R0,发现滚法的均匀性和深透性主要体现在节率性和作用力在强度和时空上的均匀性。谢志勇、许世雄、严隽陶等又对滚法施力的垂直向下分力、垂直向下分力的微分、水平分力的模和该模的微分进行频域分析,频段分布主要成分集中在2Hz-15Hz之间,说明施力过程中以低频作用力为主要柔成分。有学者认为手法的柔和性与软组织的形变有密切的关系,取决于手法的应力分布均匀性及应力变化的速度快慢。

三、按摩机器人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按摩设备是按摩椅和按摩床,但是按摩椅、按摩床均为被动型,按摩方式均为从下往上用力,被按摩者依靠自身的体重实施按摩,需要被按摩者调整自身肌肉去“寻找”按摩压力点,被按摩部位处于自身体重的压迫之下,无法放松地接受按摩;除此之外,传统的按摩椅、按摩床按摩手法单一,不能完成模仿专家的按摩动作,一般达不到治疗效果。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科技技术,具有互动功能,以走入社会、服务人们的生活为主要目的,并且具有不知疲倦、力大无穷的优点。借助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中医按摩机器人的研究是促进中医按摩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将现代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传统中医按摩理论结合成为按摩机器人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结

虽然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非常重视按摩机器人的研究,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按摩机器人和控制方法,但大部分研究还处于实验室和样机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产品。国内按摩机器人的研究停留在概念设计、原理仿真和样机试制阶段。在按摩机器人控制方法和仿人双臂按摩机器人的机构等研究方面还没有相关

的成熟的研究报道。总体而言,我国的按摩机器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未来按摩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将沿着将我国传统中医按摩理论和现代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通过机器人技术,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的按摩理论。

参考文献

[1] 杨桂通.医用生物力学.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21~451

[2] 马履中等. 基于一种新型并联机构的中医推拿机器人.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 pp:1475-1478.

[3](美 )JohnJ.Craig著.机器人学导论 meehaniesandeonrol[M」.机械工业出版社

[4]谢涛,黄鸿.按摩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研究.现代制造一〔程.2007(7):105一107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1发展概述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等行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门户的逐渐开放.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虽然我国机器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生产的机器人还很难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很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所以目前来说。我国还处在一个机器人消费型的同家。 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在众多专家的建议和规划下,“七五”期间由机电部主持,中央各部委、中科院及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参加,国家投入相当资金,进行了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的开发研究。“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上海富安工厂自动化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家机械局机械研究院及北京机电研究所、首钢莫托曼公司、安川北科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以其研发生产的特色机器人或应用工程项目而活跃在当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 1.2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的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和圆弧的连续轨迹运动,然而复杂曲线的运动则由多段圆弧和直线组合而成。由于操作的容易性、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1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 思维 -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移动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 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功 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 随着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更多领 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 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 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智能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1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n it presents the categories of intellectual robot, talks about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all works of life from several typical aspect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fter that, it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technology, suggestion and a tentative idea of myself,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Finally, it raises expectations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trend 1 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思维-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力。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15%-25%),表明这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 Dog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曹文祥

2011/2 机械制造49卷第558期 纵观历史研究文献,国内外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分为3个方面: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机器人的定位与地图创建、机器人-环境交互。本文将分别就以上3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自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 概念以来,工业机器人就得以不断地发展。概括起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3代: 第1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但不具备反馈能力。如郭勇等人[1]研制的挖掘机手柄自动操作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动作示教再现。 第2代:有感觉的机器人,不仅具有内部传感器,而且具有外部传感器,能获得外部环境信息。如P.l Liljeb.ck 等人研制的蛇形机器人就装有内部测转速的 传感器,以及外部测力的传感器,该机器人能够在不规则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第3代: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可自动控制的装置,能理解指示命令,感知环境,识别对象,规划自身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如John Vannoy 等人采用实时可适应性的运动规划(RAMP )算法的PUMA560机械臂,它能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自动识别来自不同方向的移动或静止的障碍物,主动规划路径,进而完成预定任务。 2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2.1 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 对人的研究,国外侧重于对人行走时的步态分析, 通过对人脚形状的分析,得出具有圆形截面的脚趾和脚后跟以及具有扁平截面的连接脚趾和脚后跟的中间 部分具有最佳的动力学性能。对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问题,Xia Zeyang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样品的决定性的脚步规划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自身独特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在不同类型障碍的复杂环境中脚步规划,Yasar Ayaz 采用与人走近障碍物时绕过的方法,通过脚步实时的生成成功避开障碍物。此外,对于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复杂地面运动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双足机构,能实现不平区域稳定地行走,该足由4个分别带光学传感器的鞋钉组成,总重1.5kg 。对动物的研究则表现为对诸如蛇、鱼的结构以及运动性能的研究。仿蛇机器人不仅可以作为管道检测装置,也可以作为地震或矿难探索装置,更可以当作极地探测器来进行科研活动。Shigeo 和Hiroya Yamada 就将仿蛇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分为5种类型:活 动的弯曲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和拉伸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活动的车轮式;被动弯曲关节和活动车轮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履带式。Aksel Andreas Transeth 等采用摩擦力模型方法建立了一蛇形机器人模型,该机器人能与包括地面的障碍物以外的物体接触,对地震或矿区救援很有帮助。Kristin Y.Pettersen 等人对蛇形机器人在存在障碍物环境中运动进行了复合建模,仿真结构证明该模型能实现不规则环境中的一般运动。但蛇形机器人目前要真正达到在复杂环境中畅通无阻地运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海洋的开发,相对于其它的水下自动化装置,仿生鱼具有更好的推进力和流体适应性。其研究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运动特性上。Jun Gao 和K.H.Low 等人对胸鳍驱动和尾鳍驱动鱼形机器 人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鱼结构和运动各参数的关系。 Yu Zhong 等人对由阀体与尾鳍构成的机器人鱼的运 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能预测运动的机器鱼模型。Giuseppe Tortora 等人设计了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曹文祥 □ 冯雪梅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0 摘 要: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 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11)02-0041-03 Abstract:As the typical high-tech equipment of mechanoelectronic integration,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en widely us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hot points of IR is presented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forecasted. Key Words:Industrial Robot (IR)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Trend 收稿日期:2010年9月 41

简述机器人技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简述机器人技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从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机器人技术代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研究成果,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公司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在竞相研制各类先进机器人,向人们展示其实力。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一、机器人发展背景 第一代:60年代初,美国Unination公司成功研制第一台数控机械手,它是具有记忆存储能力的示教再现式机器人。 第二代:70年代,出现了具有感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第三代:80年代,具有智能功能的机器人,具有灵活的思维功能。 到了本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二.机器人基本组成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执行机构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机器人使用的驱动装置主要是电力驱动装置,此外也有采用液压、气动等驱动装置。检测装置的作用是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后,对执行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 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式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即采用多台微机来分担机器人的控制。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的不同,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和力(力矩)控制。 三、机器人技术走进生活 数字化家庭是未来智能小区系统的基本单元。所谓“数字化家庭”就是基于家庭内部提供覆盖整个家庭的智能化服务,包括数据通信、家庭娱乐和信息家电控制功能。下面介绍几种机器人技术及其在数字化家庭中的应用。 1 智能机器人的多传感器系统机器人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相关领域是机器人的多感觉系统和多传感信息的集成与融合,统称为智能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视觉、听觉、力觉、触觉等外部传感器和机器人各关节的内部传感器信息融合使用,可使机器人完成实时图像传输、语音识别、景物辨别、定位、自动避障、目标物探测等重要功能;给机器人加上相关的医疗模块和专用医疗传感器部件,再加上医疗专家系统就可以实现医疗保健和远程医疗监护功能。

现阶段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是拟建的江苏省(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的产业核心和研发的产业立足点。直接影响生活最优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核心,推进着未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是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品质并成功解放了劳动力资源。作为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对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培养创新意识、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提升机器人技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拓宽了道路,已涵盖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服务、老人康复、教育甚至普通家庭生活,一场新的机器人技术研究高潮和发展契机业已到来。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Dog 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

国内机器人技术分析研究现状

国内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王守龙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工农业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向着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越来越普遍的被工农业应用,其在提高工农业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又介绍分析了移动机器人和小口径管内机器人及其在我国的技术研究现状。中国的机器人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研究;移动机器人;小口径管内机器人

前言 有人认为, 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 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1 工农业机器人 1.1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 机器人产业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我国政府早在“七·五”期间就开始组织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攻关,到了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就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进行集中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水下、空间、核领域等特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一批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工程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完成了l00多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建成了20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50家左右,全国工业机器人用户近800家,拥有工业机器人约4000台。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沿技术中,我国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重点方向,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然而,由于主要依靠科技部门研究开发计划的支持,从资金到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机器人关键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在关键部件、产品产业化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到1998年,863计划推动的几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产值仅仅1亿元。然而,国外各大机器人公司认识到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仍然是外国企业一统天下,我国机器人发展尚未进入规模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的阶段。 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引进, 在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动力学仿真和某些典型工业机器人机构分析软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看来, 我国机器人机械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既没有建立一种多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也缺乏利用技术对机器人机械学的很多专门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我国目前研制的几种工业机器人机型结构主要是直接仿制日本90年代初的样机, 一些主要关键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虽然国家“七五”期间安排了一些单项研究课题, 但这些课题一时还难于直接用于国产工业机器人, 还远不能从理论及实际技术上建立起我国机器人的完整设计体系, 这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利用国产机器人开展应用工程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我国对移动机器人研究, 近年来在步行机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较多, 而步行机实物模型或样机较少,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6-05-24T14:01:30.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作者:孔玲爽陈颖超 [导读]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机构学、人工智能学、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其己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在工业自动化行业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原理及分类20 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得到研究和发展,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出现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物,是当代十分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工业机器人以不同的种类正逐步应用在到各行各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 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操作机器人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类,这种工业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类能根据预先将程序编制在存储装置中,然后操作程序自动重复执行,进行完全代替人工作业的自动化机器。其系统构成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工业机器人构成是个闭环系统,通过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机器人本体、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完成人们需要的功能。 工厂中高性能通用型工业机器人一般采用关节型的机械结构,每个关节由独立的驱动电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对驱动单元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操作。其控制系统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 可知,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由人机界面(示教器)、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下位机)、机器人本体等组成,通过机器人末端带不同的夹具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示教器是对机器人状态的监控及发出运动指令部分,是人跟机器人信息交互的唯一窗口; 伺服驱动器是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是机械手臂运动的动力源; 运动控制器是各个关节的位姿运算单元,正解和逆解程序的执行、运行都在其中计算; 机器人本体是执行机构,是实现要求功能的最直接部件。 1. 2 工业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内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内(15%-25%),表明

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机器人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 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 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 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 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 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 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 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 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 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 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 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 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

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精)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台Unimate型Robot在美国问世至今已45年了,机器人技术正在以超乎一般人所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对机器人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定义也在变化。1984年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机器人,就是指那些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具有人工智能因素的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最有权威和精辟归纳的定义,也为20年来的实践所证实其远见卓识。机器人是人类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据国外专家预测,2l世纪将是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世纪,机器人作为全面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将实现“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作战方式。在非常规和极端制造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是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装备。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0年增长率上升到15%,预计21世纪初,工作在各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突破100万台。正如《2l世纪日本创建机器人社会技术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机器人技术(RT与信息技术(IT一样,在强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培育未来机器人产业是支撑2l世纪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战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近,韩国也将智能机器人作为十大战略产业之一列入国家发展规划(2003~2007年,现正在实施中。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进行焊接、装配、搬运、加工、喷涂、码垛等复杂作业。目前,全球现役工业机器人83万台。过去10年,机器人的价格降低约80%,现在继续下降,而欧美劳动力成本上涨了40%。现役机器人的平均寿命在10年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学术报告

物联网工程 专业教育及新技术讲座 题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 势学术报告 报告人孙立宁苏州大学教授博导 报告时间大二上 13.10.10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物联网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地发展,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开始发展--机器人,它在工业自动化凌云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讲座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有幸参加了孙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机器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诞生,机器人概念继续拓展。自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机器人的概念以来,机器人就得以不断地发展。概括起来机器人可以分为三代: (1)第一代机器人为目前工业中大量使用的示教再现机器人,通过示教存储信息,工作时读出这些信息,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执行机构按指令再现示教的操作,广泛应用于焊接、上下料、喷漆和搬运等。 (2)第二代机器人是带感觉的机器人,机器人带有视觉、触觉等功能,可以完成检测、装配、环境探测等作业。 (3)第三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备感觉功能,而且能根据人的命令,按所处环境自行决策,规划出行动。 2.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通过教授的讲解我了解了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也有50多年的历史,广泛引人注目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进入21世纪后,工业机器人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装备制造业将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目前,我国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已达到了工业应用水平。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