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

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4.如图所示, “舞狮”是我国传统年俗活动,此时狮子静止在支架上,关于该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和狮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狮子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是平衡力

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不计空气阻力,木块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A.F1-G 竖直向上

B.F2+G竖直向下

C.F1-F2竖直向下

D.F1+F2竖直向上

6.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是:

()

A.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C.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7.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8.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水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10.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传送货物时绷紧传送带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滑动摩擦力

B.埃及人用几根圆木并联来拉动巨石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

C.人在地面正常走路时,脚与地面接触时属于滑动摩擦

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

11.体检时,小宏静立在体重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彼此平衡的是

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

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

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12.电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

1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长沙市某中学的小刚和小明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按图甲实验时,小刚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A,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小明则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围定,另一端勾住木块B,木块B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小明拖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B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你认为谁的实验设计更好:______;

为什么?______。

14.如图甲是工厂中运送煤块的皮带传输机,图乙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转动轮带动水平皮带匀速向右运动。当将一煤块A轻轻放在皮带的左端,煤块在皮带的作用下,相对于地面向右作速度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此时煤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选填“为

零”、“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经过较短时间后,煤块随皮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此时煤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选填“为零”、“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15.如图甲所示,长木板B和物块A的粗糙程度完全相同,长木板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长木板B的上方,细绳拴在A上,跨过定滑轮后又拴在B上.已知A的质量为2kg,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重力的0.3倍,现在B上施加一个大小为F=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恰好能使B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长木板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N,方向为水平向_____,B的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N.若将AB之间的绳子剪断,将AB并列放在地面上,如图乙所示,要推动整体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1的大小是________N.

1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17.体育中考小亮选择了立定跳远项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小亮离开地面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小亮具有______;小亮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小亮受到______作用。

18.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然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停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______运动,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

19.如图,爷爷推箱子感到吃力。聪明的芳芳在爷爷推的箱子下面撒一些圆形的砂子,爷爷感觉轻松多了。这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的缘故。

20.如图所示,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______会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套紧锤头,且锤头质量______越容易套紧。

21.如图所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拉力F的大小为10N时,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将拉力F增大为15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22.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50N的课桌,没有推动,此时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当推力增大到30N时,课桌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将推力增大到40N时,课桌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23.一位跳伞运动员连同装备总重600N,从飞机上跳下下落时所受的空气浮力与阻力共约200N,则该运动员所受的合力约为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

24.如图所示,我市文明交通规定:汽车要礼让行人,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有______,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汽车的轮胎和行人脚下的鞋底都有花纹,这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_____。

三、实验题

25.小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面积有关。

据此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验证上述猜想。如图所示,A、B是材料和各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1)她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A,应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由图甲、乙可知,小云验证的是猜想___________。(选填“一”、“二”或“三”)

(3)实验中小云发现,提升弹簧测力计时很难保持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稳定,为了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你有什么改进意见吗_______?(可以适当增加或改进器材)2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________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由________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做实验时,如果斜向上拉动测力计,这会使摩擦力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7.小红和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

(2)在甲图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

擦力越大.

(5)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6)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后,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实验操作上还存在着不便.请你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

(7)另一组的小华同学认为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是否正确: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其中A、B、C为同一木块,D为重物,甲和乙两图中的木板接触面相同,丙图为较粗糙的木板接触面.

(1)实验开始,该同学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____(选填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拉力;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该同学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运动;由甲、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有关.

(2)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恰恰是很难保证木块做这样的运动,若在甲装置中木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生活中不仅有滑动摩擦,还有静摩擦等.如图丁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当增大手对瓶的握力时,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变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手对瓶子的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当向瓶中装入水时,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变大

D.瓶子和水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子的握力是一对平衡力

四、解答计算题

29.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0N的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30.物体A重20牛,在F=4牛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力。

(__)

31.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它对小车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__)

32.下图是人走路时后脚蹬地面的情形,画出此时地面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A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A必然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 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故①②正确;

(2)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故③④正确;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C

解析:C

【详解】

A.由v t 图象可知,0~2s,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A错误;

B.由v t-图象可知,2~4s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错误;

C.由v t-图象可知,在4~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C正确;

D.0~2s,物体静止,推力等于静摩擦力;物体在2~4s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推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在4~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0~6s,推力的大小是变化的,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D

【详解】

小球先自由下落,在t1时刻与弹簧接触后,弹簧被压缩,在下降的过程中,弹力不断变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加速下降,但合力变小,加速度变小,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下降,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变为向上且不断变大,故加速度向上且不断变大,故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在t2时刻弹力达到最大,此时物体速度为零;同理,上升过程,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t3时刻小球离开弹簧为止。

A.0~t1时间内,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降,不是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t1~t2时间内,小球受到向下的合力逐渐减小,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至零,故B不符合题意;

C.t2时刻,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80N弹力作用,竖直向下的50N重力作用,瞬时速度为零但不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t3时刻,小球刚脱离弹力作用,在重力作用下减速运动,故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狮子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都向下,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二力方向都向下,不是一对平衡力;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对狮子的支持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只受到重力作用,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也都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C

解析:C

【解析】如图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是平衡的,即: 12F =F G +;

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木块下降,F 1也将不存在,所以下降过程中物体将只受重力的作用,根据12F =F G +得, 12F

F G =-,方向竖直向下。故C 符合题意。 选C 。

点睛:重点是平衡力及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是上面的绳子剪断后,F 1会随之消失,只受重力作用,且重力等于原来平衡时二力的差。

6.C

解析:C

【解析】平衡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分别作用在人和水桶上,故不是平衡力,故A 不符合条件;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分别作用在水桶和人上,故B 不符合条件;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故是平衡力,C 符合题意;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水桶和地球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7.A

解析:A

【解析】

甲图中,物体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火车在匀速运动;

乙图中,物体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

丙图中,物体右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

综上所述,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只有选项A 符合题意.

故选A .

8.D

解析:D

【解析】A .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水瓶所受的重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 错误;

B .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 错误;

CD.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D

【详解】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是利用惯性,使成绩更好,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柄的运动状态改变,而锤头因为自身惯性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拍打衣服时,衣服的运动状态改变,而灰尘因为自身惯性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故B 不符合题意;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放在惯性带来的伤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C

【详解】

A.传送货物时,绷紧传送带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巨石直接在地面滑动的话,摩擦力很大,不易搬动,用几根圆林来拉动巨石,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行走时,脚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是静摩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总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动力,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D

【详解】

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并且二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

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平衡力.

12.C

解析:C

【详解】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A项不合题意;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方向相同,不符合

平衡力的条件,不是平衡力,B项不合题意;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电视机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属于平衡力,选项C符合题意;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这两个力虽然作用在同一物体桌子上,但是大小不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电视机和桌子的重力之和,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电视机的重力大小,所以这两力不是平衡力,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小明;按甲图实验时,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而乙图中的木板不需要做匀速运动

【详解】

[1][2]小刚的做法中必须要求木块A匀速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才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在

解析:小明;按甲图实验时,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而乙图中的木板不需要做匀速运动

【详解】

[1][2]小刚的做法中必须要求木块A匀速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才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此过程中,从操作上很难使木块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而小明的做法中,使木板滑动,木块B相对地面静止,无论木板运动速度如何,木块B均受平衡力作用,操作方便,易于控制,所以小明的做法较好。

14.水平向右为零

【详解】

[1]输送带是向右匀速运动的,煤块刚放上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水平方向没有其他拉力或推力,所以煤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

[2]煤块向右

解析:水平向右为零

【详解】

[1]输送带是向右匀速运动的,煤块刚放上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水平方向没有其他拉力或推力,所以煤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

[2]煤块向右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如果受摩擦力,一定有另一个力与它平衡,因为没有其他力,所以不受力,即此时煤块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点睛】

15.左 8 8

【详解】

[1]长木板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是A重的0.3倍,即

f=0.3G=0.2mg=0.3×2kg×10N/kg=6N;

[2]物块A水平向左运动,受到水平向

解析:左88

【详解】

[1]长木板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是A重的0.3倍,即

f=0.3G=0.2mg=0.3×2kg×10N/kg=6N;

[2]物块A水平向左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由相互作用力可知,A对B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3]由图可知,木板B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将匀速向左运动,所以,绳对A的拉力等于摩擦力等于6N;又因为该绳跨过定滑轮,所以B受绳的拉力大小也等于6N;以B为研究对象,B受A对其水平向左的6N摩擦力,B受绳对其水平向左的6N拉力,B还受地面对其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F为20N;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A对B+F绳+f地=F;

所以,木板B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f地=F-f A对B-F绳=20N-6N-6N=8N;

[4]不论是叠放还是平放,我们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叠放和平放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是相等的,与地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是一定的,所以摩擦力相等.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力的平衡得到推力F1的大小

F1= f地=8N.

16.5

【详解】

[1]由图知,物体在0—2s内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等于3N,故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2]再由图丙知,在4~6s

解析:5

【详解】

[1]由图知,物体在0—2s内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等于3N,故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2]再由图丙知,在4~6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此时

f=F =5N ,

当t=3s时,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是5N,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

17.相互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详解】

[1]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

解析:相互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1]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小亮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小亮离开地面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小亮具有惯性。

[4]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亮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小亮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18.匀速直线惯性

【详解】

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不再受到细线的拉力,此时小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小球将沿细线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匀速直线惯性

【详解】

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不再受到细线的拉力,此时小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小球将沿细线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9.小

【详解】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芳芳在爷爷推的箱子下面撒一些圆形的砂子,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的缘故。

解析:小

【详解】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芳芳在爷爷推的箱子下面撒一些圆形的砂子,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的缘故。20.惯性越大

【详解】

[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当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锤头的质量越大解析:惯性越大

【详解】

[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当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锤头的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

21.保持不变

[1]由于有两条绳子拉着动滑轮,所以拉物体的力为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0 N。

[2]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

解析:保持不变

【详解】

[1]由于有两条绳子拉着动滑轮,所以拉物体的力为

F==

22?10N20 N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0 N。

[2]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拉力增大时,这两个因素都未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也保持不变。

22.30

【详解】

[1]此时课桌静止,课桌受到静摩擦力,其与水平推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水平推力的大小,为20N。

[2]推力增大到30N时,课桌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因为物解析:30

【详解】

[1]此时课桌静止,课桌受到静摩擦力,其与水平推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水平推力的大小,为20N。

[2]推力增大到30N时,课桌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此时水平推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其大小为30N。当推力增大到40N 时,课桌仍然受到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因为两者均没有发生变化,故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仍为30N。

23.向下

【详解】

[1]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为

[2]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浮力和阻力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且重力大于浮力和阻力的合力,所以运动员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向下

【详解】

[1]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为

===

-600N-200N400N

F G f

[2]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浮力和阻力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且重力大于浮力和阻力的

合力,所以运动员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4.惯性摩擦(力)

【详解】

[1]汽车若在斑马线快速冲过,即使急刹车,也会由于惯性往前冲,所以不会一下子停下。

[2]汽车的轮胎和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

解析:惯性摩擦(力)

【详解】

[1]汽车若在斑马线快速冲过,即使急刹车,也会由于惯性往前冲,所以不会一下子停下。

[2]汽车的轮胎和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

三、实验题

25.匀速二力平衡一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2]她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A,应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3]从图甲、乙可以看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的面积也相同,只是正压力不同,图甲的是物体A的重力,图乙的是物体A和B的重力之和,所以小云验证的是猜想一;

(3)[4]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壁,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在物体A下端垫一块相同的木板,用手抽出木板,那么不管木板移动的速度如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26.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乙、丙甲、乙减小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要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即选择乙、丙进行实验;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要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即选择甲、乙进行实验;

(4)如果斜向上拉动测力计,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摩擦力会减小。

27.匀速二力平衡 2.4N压力越大甲丙D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在运动,不方便读数或读数不准确不正确没有控制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

【解析】

(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

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由甲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2.4N;

(3)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较大,而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甲、丙两图的压力大小相同,丙的接触面较粗糙,摩擦力较大,可知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所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2 ,故选项D正确;

(6)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后,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实验操作上还存在着不便.请你写出其中一条: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在运动,不方便读数或读数不准确;

(7)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她的探究过程是不正确,因为没有控制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

28.等于水平向左匀速直线压力大小不变C

【解析】(1)实验开始,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甲、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2)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运动速度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3)瓶子静止在空中,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瓶子没有掉下来是手对瓶子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瓶子静止时,在竖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重力,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则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向瓶子里倒水,瓶子的重力增大,由于瓶子仍静止,重力与摩擦力仍是平衡力,所以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故选C。

四、解答计算题

29.略

【解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由于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所以物体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也画在重心上,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作用点也画在重心上,故工件受到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

30.

【详解】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4N;把2N作为标度,过物体的重心作水平向左的大小为4N的摩擦力f,过物体的重心作水平向右的大小为4N的拉力F,其长短为表示2N线段的2倍,图示如下:

31.

【详解】

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图可知,物体A受向左的拉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个向右的力与之平衡,这个力就是向右的摩擦力,作用点可以画在重心上;它对小车压力作用在小车上,方向垂直于小车向下,如图所示:

32.

【解析】人走路时后脚向后蹬地,即地面受到向后的作用力,所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沿地面向后;

或:人走路时后脚向后蹬地,所以脚受到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即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此力向前,是人前进的力,而脚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

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沿地面向后,如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 中物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运动与力 一、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 (五)、三种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 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量守恒,前后联系)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四)、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共线 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 (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 (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3、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4、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5、惯性: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归纳 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2.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A.在a处弹簧的弹力最大 B.在b处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C.从a到c过程中,小球的速度逐渐减小 D.在b处小球受到的弹力与它所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4.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5.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6.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7.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水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 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3.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则该物体在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所受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分别为F上、F下,则()A.F上 = G B.F上>G C.F下 = G D.F下>G 6.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是: () A.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C.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2.如图甲所示装置,其中心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一开始小球和装置一起沿某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3.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4.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杨骑共享单车游玩邛海湿地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杨骑行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50m/s B.小杨下坡时不蹬车,单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 C.小杨骑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或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C.列车突然加速 D.列车突然减速 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N,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N B.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拉力F增大,B与A之间的摩擦力增大,A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7.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 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 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f2D.无法判断 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轮滑运动慢慢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在轮滑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轮滑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地面对轮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轮滑下面的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摩擦的 C.轮滑匀速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轮滑运动时不用力仍能保持向前滑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9.体检时,小宏静立在体重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彼此平衡的是 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 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 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