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颗钻石导学案

七颗钻石导学案

七颗钻石导学案
七颗钻石导学案

19 七颗钻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预习导学:

一谈话设疑,激趣揭题

1、课件出示“北斗星”图。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对了,它就是北斗星,相传北斗星就是由七颗钻石变成的。

出示: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空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七颗钻石哪来的?

七颗钻石怎么会飞到天上去?

2、今天,就让我们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去听听这个美丽的传说吧!

3、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翻翻他的作品。

4、这么一位杰出的作家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篇文章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19课《七颗钻石》。

朗读要求: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思考:七颗钻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2、出示词语。

焦渴水罐累倒竟然匆匆忙忙绊倒哀叫舔净反正传递

瞬间忍不住凑上咽唾沫涌出

3、结合预习反馈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多音字提醒:读一读下面的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yè呜咽哽咽

yàn咽唾沫狼吞虎咽

小结:是的,当他的意思表示“悲伤得说不出话”时读yè;当他的意思表示“使嘴里的食物等通过咽喉到食道里去”的意思时读yàn。

4、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话。

5、相机指导写“焦渴”“水罐”二词。

6、读完课文,谁能告诉我七颗钻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水罐)板书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吗?

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7、谁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8、读完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感觉怎样?(神奇)

9、多么神奇的一只水罐呀,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三:感受水罐的神奇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A、小姑娘哪儿都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确实很神奇?(竟)

能用你的朗读来读一读吗?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罐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呈现:

空的——装满水——端端正正在地上放着,依旧是满的——变成银的——变成金的——跳出七颗钻石

3、你认为究竟是什么让罐子变得那么神奇?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罐子发生变化前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小姑娘拿着空水罐要去做什么?(给母亲找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师: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却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多么意外的惊喜呀,那水罐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意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当堂测试:

一、我会辨认,会组词。

渴()唾()凑()

喝()睡()奏()二你了解到父母疼爱你的哪些事情,再想想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你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请说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领会爱心能创造奇迹,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预习导学: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旱灾

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齐读。

师:你发现了吗,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水罐的神奇变化,哪个字。(竟)点红

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师:那你能试着再来读读看,读出水罐的神奇吗?

指名读。评价:他读得够神奇吗?你还能读得更神奇些吗?

齐读

师:多不可思议呀,现在你能用上这个“竟”来说一说水罐的其他神奇变化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指名说。指导:原来竟可以直接加入,把还换成竟就行了,把又换成竟就行了,把突然换成竟就可以了。

师: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起

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它这么神奇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

谁能来读读看。评价:你体会到她的爱了吗?

师:那她出门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你能来说

说看吗?(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想象说。

师:小姑娘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为妈妈去找水,她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示,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久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你能体会到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吗?是什么?

高兴: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喜出望外)

想喝水:体现在(真想喝个够)还可以怎么说?(喝个饱,一口气喝完)

是呀,但是她怎么样?——(给妈妈喝了)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评价:你觉得她哪里读得特别好?

一起读

2、感受到母亲爱小姑娘

过渡: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爱女儿)板书:女儿

从哪里感受到的?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呢?

小结:是啊,女儿是那么的爱着母亲,母亲也是那么的爱着女儿,这份深深的、浓浓的母女深情感动了天地,(出示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3、感受到小姑娘很善良,很爱小动物。

(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小狗一开始是怎样的?(哀哀地尖叫)它怎么了?(很渴,快死了)

现在呢?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

如果这只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

是呀,真善良,对小动物都那么有爱心。板书:动物

她的善良,爱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咦,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渴)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再也忍不住,凑上去,咽了一口唾沫)

是呀,既然这么渴了,为什么不喝呢?(给过路人喝了)

如果是你,在水就意味着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谈谈)

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是那么的想喝水。

师:小姑娘的爱真无私呀,能够做到爱他人真不容易啊。板书他人

我们一起来看插图,你看就在这时,水罐怎么样了——齐读(从水罐里跳出……)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小姑娘和母亲之间这深深的、浓浓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广博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浓浓的爱心,(板书:画心),是爱心创造了这个奇迹,地球上终于有了新鲜的水流。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带着这份感动,再去读读这个故事。

小结:“七颗钻石“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告诉了我们爱可以创造奇迹,今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好吗?

当堂测试:

照管照例照顾照看

1 每天晚上六点,我()去补习。

2 张师傅每天负责()学校。

3 学校的财物由他()。

4 一路上,班上对我们()得十分周到。

20 妈妈的账单

学习目标: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学习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义。

预习导学: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妈妈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4、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报酬款项如愿以偿羞愧慈爱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

三、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

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5、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

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感悟“羞愧”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的账单。(课件:一份()的账单)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2、谈谈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当堂测试:

一,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 “款”的部首是(),第九画是()。

2 “酬”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3 “蹑”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二我能给下列词语写出它的近义词。

瞧瞧—()仔细—()羞愧—()索取—()

21 太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朗读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帮助学生感知文章写作思路与脉络。

3.通过激活前知、依题质疑、获取信息、加深理解、归纳整理、加工信息和拓展质疑这样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经历说明文的阅读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体阅读的意识。

预习导学:

一、导入:

揭题:有关太阳,你知道些什么?

小结:读文章就要这样读,标题都会让我们浮想联翩,这篇课文又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文

四、获取信息,归纳整理。

1. 交流:读过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2.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信息归纳整理。

(1)如:生1:我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

师:这句话在哪一段中?

生:3段。

师:在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2:太阳的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生3:钢铁碰到它都会变成汽。

师:这些信息说明了太阳很——热。(板书:热)

(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的方法:

A.联系生活实际:哈尔滨的夏天最热时也不过三十几度,而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你见过什么东西是钢铁做的?连这么硬的东西碰到太阳都会变成汽。

B.师生接读: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连钢铁碰到它——都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3.依上面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板书:远、大、热。

4.课文中还写到了什么?

(1)依学生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A生: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师:作者是从太阳能的应用谈起,你还知道人们利用太阳能做些什么呢?

B生:雨雪或风。

师:太阳还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象。

C生:植物、动物。

师:这一段中还写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人们吃的、穿的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连深埋在地底的煤炭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小结:是呀,太阳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板书:关系密切。)

(2)如果没有太阳,……(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3)引读最后一段。

四、再次质疑。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有关太阳的许多知识。学贵有疑,读过课文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我们怎么才能找到答案呢?

当堂测试:

1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师可根据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加深印象。

2 辨字组词。

差()较()殖()兽()

着()校()值()曾()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得很认真,太阳公公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把它那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带给我们阳光明媚的一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太阳。

2、复习生字、词语。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像杨利伟登月球一样走到太阳身边,把它拥入自己怀中,你们说老师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二、抓词理解,品读课文。

1、师:老师讲的故事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呢?请你们打开书,读一读1~3自然段,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出能说服我的理由。

2、指名汇报,并随机板书“远” “大” “热”

3、你们找到的理由,也就是太阳的三大特点非常具有说服力,决定了我不可能走到太阳身边,更不能把它拥入自己怀中,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师:你们发现他把哪些词语读得重,读得有感情?

2、出示: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师: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师: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运用了一些数字来具体说明太阳距离我们远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同时,作者还用步行与坐飞机作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太阳的远,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3、师: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方法写出了太阳的远(板书:列数字、作比较)文章是不是只用这两种方法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方法呢?(运用了“引用传说”)师:“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不是真实的,文章引用传说是为了更加引人入胜。

4、师:你能不能向老爷爷、老奶奶一样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同学们学得很好,发现了说明太阳远这个特点,运用了列数字,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大家对这个方法都理解了,下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学习太阳“大”和“热”的特点,一会儿小组汇报。

2、指明汇报。出示: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写具体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可见三个抵都当顶讲。在这部分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列数字,作比较)。

3、出示: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生汇报

理解“估计”这个词。你能不能用数学符号演示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4、小结:作者用数字说明和假设的事例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很远,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反映了出来,而且充分说明了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5、指导朗读。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我们挑战读。两个人比赛?

读得好的同学再迎接其他的同学的挑战。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太阳的这些特点到底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从4~7自然段中找出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生汇报,师板书

动植物生长生存需要

人类生活离不开

气象变化离不开

防止疾病可以利用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一下?(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板书出示中心句。

3、“一句话”这三个字在这儿起什么作用?(总结)

师:能起总结作用的还有哪些词,带着后面部分连读。(总而言之、总之、概括地说、总的来说……)

4、你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对这句话补充说明。出示填空:

()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没有光明和温暖,()是黑暗,()是寒冷,没有(),没有()没有()。一句话,没有(),就没有()。

(有感情的朗读中心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5、谁说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6、现在你从4~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你喜欢的大声读给自己听。开始。

7、刚才我看咱们同学读的都特别好,老师再给大家一次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那现在你就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老师同学听,想给谁读你就走到他面前读给他听。

8、看你们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段,这样吧,咱们师生合作读第8段,我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咱们齐读。

三、回读总结,激发兴趣

1、读全文,小结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热爱,用词亲切,句式富有变化。用了“引用传说”、“列举数字”、“进行比较”、“假设”、“打比方”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表现了前因后果。

2、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谁

能说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人们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手表等等)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

师:真不错,希望有一天老师和更多的人也能用上你们发明的东西。

四、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除了今天了解到有关太阳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太阳的什么呢?

2、总结:这些问题问的好,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广泛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能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太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老师现在也提供以下书目供大家阅读参考:(课件出示)《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精编《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系列(3);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当堂练习:

1、(较难)任选两组关联词造句

虽然……但是…… 到处……到处…… 有……就没有…… 如果……就…… 为……所以…… 有了……才有……

2、(难)有能力的同学运用掌握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A、北台校园真美

B、家乡浑河很长

22 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

2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也给大家说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是什么?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很熟悉,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月亮的资料,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吧!”

师:“看来你们对月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瞧,月亮多美啊!(屏显并配乐:一幅优美的月光图)那皎洁的月光,富于变化的月形,看着这美丽的月色,你们都会产生哪些遐想呢?

(学生汇报)

师:“你们对月球充满了想象和疑惑,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月球,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吧。”

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请进入…奔向月球?。”

师:“课前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已经读过很多遍课文了,我先检查一下本课的生字你们是否会认了。”

先带拼音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让学生再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屏显: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

2、接读课文:

师:“看来生字朋友是难不住你们了,我们来个课文接读吧,请进入…登陆月球?。看谁读得正确流利,看谁听得最认真。

(屏显: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月球的确有很多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乘上网络快车去进行我们的月球探索吧!”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三、借助网页,理解课文,拓展知识

1、学生自由浏览网页:

师:“课文多有趣啊,请同学们…登陆月球?精读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进入…纵览月球?和…探索宇宙?。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

2、根据浏览,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到…登陆月球?,通过进一步地阅读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学生随机进入课件的相关链接形象直观地加以理解。

如:学生回答第三自然段,要指导问句的朗读;回答第四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回答第六自然段,要强化问句的朗读训练;回答第二自然段,要指引学生了解“奇异的景色”“两名宇航员”“环行山”等,在了解这些重点词语时,可以通过相关的链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理解。

(屏显:宇航员、奇异的景色、环形山、……)

体现学生主体与老师的主导相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汇报通过浏览网页了解到的月球的知识。

通过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探秘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跨越时空,与宇航员一起登陆月球,了解月球表面的样子以及宇航员的探索过程,共同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心系月球

(屏显:在宇宙中转动的月球)

师:“学到这里,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培养学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节

师:“你们的话让老师激动不已,你们的志向振奋人心,那就

请你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当堂测试:

我会填。

一()明月一()荒漠一()实验

一()研究一()岩石一()谜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学习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引读课题《月球之谜》),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月球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 感悟月球的奇异

1、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69年7月16日。

(出示课件演示师叙述)

让我们跟随阿姆斯特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请大家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板书:奇异。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为什么觉得奇异?

(出示课件)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5、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出示课件)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而今我们发现这里没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只有尘土、岩石和环行山。这里是多么荒凉。你能把这荒凉的世界读出来吗?

6、师述: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时能感受阳光,还能感受到那里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异”!(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你能把这种感受送入朗读中,用声音表达出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练一练吧。

7`就要和月球说再见了,让我们拍些照片带回地球,让他们也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吧。

边出示课件边叙述让学生再次感受月球的奇异。

8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

和研究。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1、老师把对尘土的研究还设计了一张表格,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1)生边读边填。

(2)生上前介绍。

a、细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尘土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评价:为什么?……再问一次,这次要把你的疑惑大声地问出来?

很奇怪,是吗?是不是难以理解?

看,细菌在月球尘土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引读)

b、继续,下面谁来说说第二个实验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声地清楚地说一遍吗?

评价:真不错,说得比第一次好多了。

再请个小科学家来说说。

指名——口齿真清楚。

你们能根据这个实验中惊人的发现,来说说自己的疑问吗?

2、看到这一连串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指导朗读。

3、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尘土里进行研究?学生大胆想象。

4、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谁比她说得更清楚?月球的年龄研究出来了吗?(强调:估计)

从“估计”我们知道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年龄大,也有可能小,还有可能是一样的。难怪,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引读)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令人费解)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吗?你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你用摇摇头来表达;你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

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么多疑惑文中用什么来表示?

出示课件:省略号

三、总结升华

1、通过刚刚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月球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引出并板书神秘。

2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板书:探索。

3、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出示课件:嫦娥登月。

4、今天老师还为这篇课文编了首诗呢。出示课件

当堂测试:

小法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 奥秘的“奥”是上下结构,音序是“A”。()

2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1968年7月20日。()

3 月球是一片荒漠,没有尘土,没有水。()

4 科学研究证明,月球的年龄肯定比地球大。()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便捷、购物、屏幕、访问、辅导、邮件、贺卡、羡慕、便宜、恋恋不舍、奇妙”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导学: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电脑打过交道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脑网络的文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相信读了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2)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可以高速度地传播信息、接收信息、查阅信息,就像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速度一样,所以,人们把电脑网络形象地称作“信息高速路”,把上网称作“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作回答,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然后请上过网的同学,谈谈自己上网的所见所闻。)4.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

(1)要求:

①要结合课文来介绍。

③可根据自己课前了解或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③合理地组织语言,展开合理想象。

④介绍要清楚、明白。

(2)根据要求自由练说。

(3)小组内互说,互相改进、补充。

(4)全班交流、哪位小电脑专家愿意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对网络的了解。

(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把课外与课内结合起来。)

5.带着你对电脑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堂测试:

用下列词语说话。

好像——

恋恋不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带领学生跨上信息高速路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电视屏幕显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上网,带学生到网上转一圈,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2.看后谈感受。

三、谈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把你知道的网络的用途一条条写下来。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预料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去探知科学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住每个生字的,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样避免出错。

2.指导学生写对、写好。

3.读写词语。

当堂测试:

一我会辨,会组词。

络()幕()捷()秒()落()慕()睫()抄()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不自禁()

五湖四海()

恋恋不舍()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深夜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水罐一次次发生神起变化,最后水罐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目标: 1、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5个生字,并能给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 难点: 1、分析小姑娘的性格,学习其中包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从小姑娘身上学到的爱心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配乐将故事内容娓娓道来:很久很久以

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还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对,水意味着生命! 二、情景引入,揭题说文 (1)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命,为了活下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你觉得她能找到水吗?你希望她能找到水吗?小结:这也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好愿望,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复活》、《阿娜卡列琳娜》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齐读。 (2)初读课文,感受爱心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 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看看本课的生词,自由读一

【精品】参赛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9.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夏天的夜晚,当你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星星、外星人、宇宙飞船,,) 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 的翅膀飞向那遥远的大熊星座,一起走进《七颗钻石》。 (二)童话:是文学中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和幻想,创造出 一个美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童话呢? 安徒生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 (三)整体感知 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首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声音要洪亮,有感情。 2、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生齐读课文 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的回报。 (四)深入探究 《七颗钻石》让你觉得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罐子为什么会一直变化? 那么这个神奇的罐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是怎样变得呢?(同学们讨论) 体现出罐子由无水最后变成金的,继而飞出七颗钻石这一神奇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文字:无水有水满满的银金---------------- 颗钻石一一 一大熊星座,(以斜行排列的形式,用箭头显示变化的过程:空的木头水罐T有水的木头水罐T重新变得满满的木头水罐T银水罐T金水罐 -冒出七

七颗钻石教学案

《七颗钻石》教学研究案 预学篇 预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知识链接: 1、了解童话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是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2.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3.关于大熊星座 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导学案七

19 《七颗钻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 【预习达标】 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1.通过预习,我能认识这些字词: 旱灾干涸竟然罐子匆匆忙忙绊倒端端正正舔净瞬间凑唾沫 “钻”有两个读音: 2.通过预习,我能理清故事的经过: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给找水,累得倒在 地上睡着了,醒来时,;小姑娘把水,结果木头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口渴极了,却先把水罐递给了,结果

。 【合作探究】 提示: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 想一想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拓展延伸】读一读《《七颗钻石》续写》 20 《妈妈的账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

【预习达标】 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1.通过预习,我能掌握这些词语: 彼得收款账单报酬款项芬妮如愿以偿慈爱羞愧万分怀着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塞(多音字) 2.我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提示:小彼得列出的是一份什么样的账单?妈妈又列出了一份什么样的账单? 1.对比小彼得和妈妈的账单,我发现两份账单的区别在于:小彼得的账单列出了 ,而妈妈的账单则列出了 。 3.小彼得读了妈妈的账单,想起了;想起了; 想起了; 想起了

课文《七颗钻石 》优秀教案

课文《七颗钻石》优秀教案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

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 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 关美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看,所有的河 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指名答)此时此刻你最需要什么? 2.是呀,人人都需要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找到水吗?(指名答) 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女孩不但为生病的目前找到了水,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读读这个故

事我们就知道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预习,这里有些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不认识 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问问你的同桌! (1)词语 干涸、焦渴、水罐、累倒、竟然、绊倒、哀叫、舔净、递给、瞬间、 凑上、咽下、唾沫、匆匆忙忙 ①男女生对读(男生女生都很了不起) ②翻波浪读(浪花一朵比一朵美) ③开火车读,你来开(这列小火车畅通无阻的到达了终点) 3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伙伴都去掉了,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 自己练习读一读 老师读一个你们读一个 开火车读 4.读得这么准,你有什么秘诀吗?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一瞬间”什么意思? 你们的记字方法真好 5.老师这有几组形近字,谁来组词。 形近字:(竟、竞)(匆、勿) 三、再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词语掌握得又快又好,相信再读课文会更加流利。

七颗钻石教案.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

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 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 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 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 的奇迹,爱心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 闪烁,普照人间。教学时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 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这 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 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概括这部作品主要故事情节。 (二)能力目标:学会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了解童话的特点,并尝试运用想象进行再创造.。 (三)情感目标:感受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析 ①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作分析概括。 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③学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四、教学对象

本文是初一下册的一篇童话,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童话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文体,阅读时没有文字障碍,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 讨论童话的主题。教学时要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 为之感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 来的关注出发,课堂应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媒体 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用优美的旋 律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借助媒体介绍作者, 展示故事中感人的画面,努力使整堂课做到音诗画的完美结合,努 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伴着《爱的奉献》教师范读一首诗谜:用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 生命树上./让它随着树不断地成长壮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名字”应该叫什么?由此引 出本文,托尔斯泰用童话的形式对爱作了深刻的诠释。配乐诗朗诵,设置了一个非常好的意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会讲出“你的名字”是指“母爱”、“友情”、“爱心”等一些永恒的话题。爱已经在 学生的心里击起第一层涟漪。这样也就能非常自然地过渡到本文的 学习。 (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1.介绍作者 借助媒体,播放影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作适当的补充。

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19 课《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要求会认8 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 2、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激奇揭题 出示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会想到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学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1、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中,(边播放课件边介绍)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要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

是“生命之水”。 3、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 呢?(指名读、齐读) 4、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 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 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根

《七颗钻石》教案、反思

七颗钻石 授课人:*** 单位:**小学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课程标准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的故事,“爱心”使水罐一次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他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七颗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学情分析: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虽然在本册课文中是第一次讲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渲染美好气氛 1、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 2、童话故事带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看看你们还认识这些老朋友吗?【课件:播放白雪公主、美人鱼、长发公主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 3、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这些故事吗?(神奇、美好……)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课件:题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认识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指名读。 师:谁愿意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 6、复习生字词。指导正音。 师:之前大家已经学过这篇课文的生字了,有没有信心读准这些词语?

《七颗钻石》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颗钻石》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题:七颗钻石 设计人:滑县八里营乡初级中学肖胜勇 学习目标: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学习重点) 2、了解童话作品夸张和想像的特点。(学习重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我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 2、我会读下面的字、词: 干涸()水罐()绊()倒舔()净 瞬间()咽()唾()沫() 3、让我来介绍童话吧! 三、整体感知 请你来叙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吧! 四、自主、合作、探究(分组学习) 1第一段在本文中的作用?

2、文中的水罐有何神奇之处?有几次变化呢?水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他舔干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欢喜”起到什么作用? 4、“接着从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文中再次出现“清澈”“新鲜”修饰水有何用意? 5、再读最后一段,你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 五、我思、我悟、我讲述 1、学过本文后我受到的启发或感悟: 2、我想来说说身边富有爱心的人: 六、课堂练兵 1、童话的主要特点是和。 2、请写出一句有关爱心的俗语和赞美爱的说法。 3、文中的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课下作业:假如小姑娘在没有找水,却在路上累得睡着了,小姑娘做了一个梦,她会梦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述吧!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一片黑暗。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会感到温暖;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懂得什么是温馨;因为有了爱心,我们的心灵才不会感

到孤独,所以我们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使你充满神奇的力量;相信拥有爱心会使你从此不再孤独寂寞;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的天空时时艳阳高照。 肖胜勇

《七颗钻石》教案2篇

《七颗钻石》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even diamonds

《七颗钻石》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七颗钻石》教案 2、篇章2:《七颗钻石》教案 篇章1:《七颗钻石》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 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天亮了》由一个爱心的故事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个伟大的关于爱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与爱心有关的。是什么呢?----《七颗钻石》(出示课题)齐读 板书: 七颗钻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回顾上节课说一说:课文主要写谁做什么呢?(一个小姑娘为生病 1 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2、那么她是怎么样找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把她找水的句子用--画出来。 (1)好,我们品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现在我们请同学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的词语中体现出来。 (2)说说 3、既然我们说找水这么困难,她为什么还要去找水?从这里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3——7段: 过渡:正是这样一个会关心妈妈的小女孩,让这个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有哪些变化呢?自由朗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有哪些变化?请用圆圈圈出来,边圈边想: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你从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习三至七自然段. (完成下列表格) 2、学习收获. 四、朗读课文,回归课文整体。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

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 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七颗钻石》课文教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精读课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太阳是大家的》精读课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拔”呢?聪明的孩子,是真的拔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 出示课件,在阳光的照射下,树木长高的情景。原来是阳光使小树茁壮成长,长得快的意思。 指名带上动作读好这一句 ③男女生分角色,并加上动作读好诗歌第二节的这两句。 ④想象一下,我们就是鲜花和小树,面对着太阳,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我想说____。 ⑤学习诗歌这是这样,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来表现。让我们带上想象的翅膀继续学习,太阳走过花丛,走过小树旁,接下来,太阳去哪儿了? (课件出示3、4句) 在海边玩耍的你,心情怎么样?请你带上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3、感悟创作美,尝试创作 ①感悟拟人修辞手法的美 老师有一个发现,太阳是人吗?写太阳怎么用这个“她”?(课件中突出显示“她”字)是不是作者用错了?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发言 你真会读书,知道这是拟人的写法,作者把太阳当作人来写。 (课件出示第2节) ②这一节诗写得可真生动,太阳仿佛成了自然万物的妈妈,在一旁静静地守护着我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再次带上自己的体会投入地来读好吗?分组比赛读第2节 ③尝试创作表达 同学们,我们注意到这里有一个……(课件突出显示省略号) “省略号”在这儿表示什么?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吧! 要求把太阳当作人来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学生尝试创作表达。 三、深情诵读,以读代讲,领会情感(学习第三、四小节) 过渡语:太阳忙碌了一天,她会和我们一样也进入甜美的梦乡吗?她会去哪儿?去干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小声读一读诗歌的第3、4小节。边读边想,她又去哪儿了,去干什么了? (课件出示诗歌的第3、4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整个第二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一天中太阳做了哪些好事。在阳光的照射下,“鲜花”开得更艳,“小树”长得更高,大地充满了生机,在阳光的沐浴下,小朋友们愉快的成长。 把太阳当做孩子、小树、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 省略号在这里说明,太阳还在许许多多其他的地方无私的为大家服务,带给大家快乐的生活。

七颗钻石优秀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优秀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

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七颗钻石》导学案+练习答案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像的能力。 2.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前预习】 1.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组内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活动方案】 活动1:说说自己读过、听过的童话,组内讨论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概括。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展示几个著名的童话人物和故事) 活动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圈画出重要字词,交流后自选一名同学将最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并带领全班巩固。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注意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和主要事件) 活动3: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小姑娘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小组讨论,尝试设计一个有创意板书→各小组用图示法把这种变化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全班展示) 活动4: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句简单分析。课文最后说这七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你认为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各自先在课文旁边做批注→小组交流,其他同学及时记录别人的精彩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并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组长合理分工,力求展示有特色>)

活动5:文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内推荐一个最合情合理又有新意的在全班交流) 活动6: 爱心像一抹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分外的温暖;爱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们重新获得希望; 爱心像…… (组内各人仿照上面的句型,写出你对爱心的理解→组内朗读,形式多样→全班展示) 个性调整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文学常识。 《七颗钻石》的作者是国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了,草木丛林也都了,许多人及动物都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第23课《七颗钻石》导学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七颗钻石》导学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 中语文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概括课文主旨。 2. 培养想像的能力。 3. 感悟爱心的伟大,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学习重点: 明白得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学习难点: 丰富的想像。 四、预习材料: 〔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干涸.水罐.绊.倒瞬时 ..清亮舔.盘子咽.了一口唾沫〔二〕朗读课文三遍,概括文章大意。 朗读要求: 1.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不错读,不漏读;停顿恰当。 2.读出人物感情,读出重音。 3.读出升、降、平、曲四种语调,表疑咨询、反咨询、惊奇、号召等语气用升调;表确信、感叹、要求等语气用降调;表严肃、冷淡用平调;表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等语气用曲调。 〔三〕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缘故是什么?

〔四〕你在阅读中发觉了哪些咨询题需要共同探究的? 五、导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激发爱好。 刚才这首好听的歌是韩红演唱的?天亮了?,韩红是一位爱心妈妈,也是一位未婚妈妈。讲到她,那个地点还有一个故事: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内放飞他们的欢笑,观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间离开了缆索,急速地坠落。十几条生命一瞬时就要消逝了。就在缆车坠地的一刹那,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小孩。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小孩的重生。那个小孩叫潘子浩。韩红把小孩接到家里做自己的亲小孩,就如此韩红当了一个未婚妈妈。每年到了小孩父母的遇难生活,韩红总带着小孩去他亲生父母的坟前祭拜他们,每次看到小孩那副难过的模样,韩红就感到心酸,因此宣誓要把小孩抚养成人,重新给他一个温顺的家。然后,韩红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 是父母的爱心让潘子浩得以生存,是韩红的爱心让潘子浩长大成人。爱心是一朵花,只要付出了,就会绽放漂亮,吐露芬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一篇爱心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2.了解作者,积存知识。 同学们,你们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七颗钻石》学案 苏教版

课题:七颗钻石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像的能力。 2.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前预习】 1.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组内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学习过程】 活动1:说说自己读过、听过的童话,组内讨论童话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两个 词语或者一句话概括。 活动2: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出重要字词将最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写下来;并 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和主要事件) 活动3: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小姑娘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小组讨论:尝试设计一个有创意板书→各小组用图示法把这种变化写出来→各组展示) 活动4: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句简单分析。 文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活动5:课文最后说这七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你认为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各自先在课文旁边做批注→小组交流 <组长合理分工>) 活动6:

爱心像一抹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分外的温暖; 爱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们重新获得希望; 爱心像……(组内各人仿照上面的句型,写出你对爱心的理解) 爱心像 爱心像 爱心像 【达标检测】 1.《七颗钻石》的作者是国伟大作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组根据拼音写汉字。 干涸.( ) 绊.倒( ) shùn间( ) 清澈.( ) tuò沫( )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无动于中清澈见底重蹈复辙 如饥似渴挑肥捡瘦谈笑风声 错别字 改正 4.请你参加有趣的联想接力赛:如何使两个词语可以经过四五次转换,都能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请你模仿例子的联想方式,把下列两组词语连接上来。 示例:天空——发明:天空——蓝色——海洋——航船——指南针——发明 ①:木材——足球: ②:街灯——欢呼: 5.金秋时节,桂花飘香,你漫步于公园,恰逢邻居正在道旁攀折桂花,说是要带回家美化居室。面对邻居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你会提出怎样的劝说? 你的劝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