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实验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了解静电场的和电场线的基本特点,电位线与电场线的关系;

2.了解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与方法;

3.在模拟静电场时,对模拟电极和模拟介质各有什么要求。

二、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

做此实验要自备画图白纸或坐标纸。

用GVZ-3型静电场描绘实验仪模拟静电场。从实验测量来讲,测定电位比测定场强容易实现,所以可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的原理,画出电场线。这样就可由等位线的间距确定电场线的疏密和指向,将抽象的电场形象的反映出来。

1.描绘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将坐标纸固定在静电场描迹仪上层载纸扳并用磁条压好,探针的下针放入电极内,上针放在坐标纸上准备打孔;(实验前,先用压纸磁条固定好所用白字或坐标纸,然后用同步探针定好电极位置,并用铅笔描绘出电极形式)

(3)将电源输出电压调整为10.00V,再将输出与测量开关转到测量端;

(4)将探针的下针对准内电极中心,上针在坐标纸上打孔;以该点为中心等角度地做八条辐射线,用探针沿着八条辐射线从里向外移动找到电势分别为 6.00V、5.00V、4.00V、3.00V、2.00V、1.00V的点并打孔;

(5)取下坐标纸,用直尺测出r a和r b的值及各等势点的半径记入表中;

(6)描画出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线及电场线。(参考讲义)

2.描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同样方法测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簇,输出电压仍然调整为10.00V ;

(2)用探针分别找到电势为8.00V、6.50V、5.00V、3.50V、2.00V点并打孔,同一电势值在两电极之间至少找八个点;

(3)描画出平行输出线的等势线及电场线。(参考讲义)

3.描绘一个劈尖电极和一个条形电极形成的静电场分布(方法与上面类似)

三、思考题

1.根据测绘所得等位线和电力线分布,分析哪些地方场强较强,哪些地方场强较弱?

2.为什么要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为什么用电势而不用电场强度来测绘静电场?

3.从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电极的电导率远大于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如不满足这条件会出现什么现

象?

1

福建农林大学 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2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表1 ________c m a r =,

________cm b r =

表2

说明:

(1) 由式 ln

ln b

r a b a

r r U U r r = 计算 r U 对应的半径理论值r ;(10V a U =)

(2) 数据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05示波器

实验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实验中需要用到数字信号源与示波器,两台仪器为全英文面板,预习时必须认真阅读仪器简易 说明,熟悉其常用功能; 2.掌握以下知识:(1)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2)整流、滤波电路的作用、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的 输出波形;(3)李萨如图形的定义与信号频率间的关系;在写预习报告的原理部分时,请体现以上内容,注意抓住重点; 3.记录实验数据时需要画图,请备好铅笔、直尺和橡皮; 4.在课前写好预习报告,上课时务必将预习报告和原始数据表格一并带来,否则扣分。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示波器与信号源时,不得胡乱调节,否则后果自负; 2.使用电路板时应小心,避免扎到探针,不得损坏电路板及元器件,否则照价赔偿; 3.实验开始前到指导教师处领取电路板,结束后交回;关闭仪器电源,断开各种信号线与仪器的 连接并将信号线捆好,将仪器恢复成实验前的初始状态。 三、思考题 1.使用信号源的____________功能可以使同频率或频率呈倍数关系的两个信号相位对齐。 2.按下示波器上垂直控制中的 可以将波形的垂直位移____________;按下垂直 控制中的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通道耦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4.时基模式中的Y-T模式:Y轴表示____________,X轴表示____________;X-Y模式:Y轴表 示____________,X轴表示____________。用于观察李萨如图形的是____________模式。 5.示波器用户界面中,左上角的时基参数变大时,屏幕上波形的周期个数将变________(填“多” 或“少”);左下角的电压档位参数变小时,屏幕上波形的幅度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6.要使用示波器的光标测量功能,应按下____________按键。 7.使用示波器的____________旋钮,可以使“走动”的波形稳定下来。 8.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50Hz,则半波整流后输出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桥式整流后输出 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滤波后输出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 9.用公式表示李萨如图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切点数与信号频率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 10.由两列正弦波合成的李萨如图形如右图所示,则频率比:x y f f ____________。 11.合成李萨如图形的两列正弦波相位差变化时,图形的切点数____________,切点位置 ____________(以上两空填“不变”或“变化”)。 12.列出用光标功能测量正弦波周期的步骤(分点描述,如:第一、第二、第三……)。 13.列出用光标功能测量恒定直流电(波形为直线)电压值的步骤(分点描述,同上)。 四、实验总结 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10 牛顿环

实验10 牛顿环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 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 2.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平凸透镜曲率半径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 1. 置牛顿环装置于显微镜工作台上,调测微鼓轮使镜筒位于标尺中部(约25mm 左右处),牛顿环 装置中心接触点(肉眼可见一暗斑)对准镜筒中央。 2. 钠光灯发出的光线射到镜筒下方与水平约45°角的半反镜上,经反射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 略微转动半反镜(可全方位转动即上、下、左、右)使光线入射牛顿环装置,这时从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片均匀明亮的钠黄光。 3. 调节目镜调焦,使视场中的十字叉丝清晰;调节目镜放大倍数。 4. 转动镜筒调焦手轮至见到最清晰的牛顿环干涉图像。 5. 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十字叉丝对准牛顿环中心暗斑的中心,旋转测微鼓轮,使镜筒向牛顿环某 方向(如向右)移动,用十字叉丝切准各暗环,并数出级数。数到中心暗斑的右端第34暗环,将测微鼓轮反转回到第30暗环开始测量,记录右端第30环读数,再用十字叉丝对准右第28、26······暗环,每隔2环记下读数到右端第12暗环[注意记录表格内填写的位置],再使十字叉丝回到牛顿环中心暗斑,核对该中心是否0=k 。经过中心后继续向左运行,记录牛顿环左端12、14······30暗环位置读数。重复测一遍,但是从牛顿环的左30暗环测到右30暗环。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测微鼓轮只能单方向转动,否则有空程差引入;不能数错环数,把k 级当作k+1级读数; 2. 钠光灯点燃后通常要过十几分钟才能正常发光,使用时一经点燃不要轻易灭,也不要在点燃时 移动、撞击,钠光灯关闭后,必须稍等片刻才能重新打开。 3. 当用镜筒对待测物聚焦时,为防止损坏显微镜物镜,正确的调节方法是使镜筒移离待测物(即 提升镜筒)。注意将显微镜底座中的反光镜转到背光一侧。 4. 测量过程中,不要碰动牛顿环和震动实验台,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 爱护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特别小心光学仪器。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表1 测牛顿环直径(从右测到左) 单位:mm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标准表格.docx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表格

一、要求得出实验规律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1、“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象 激光在不现 同介质中 烟雾中 在透明牛 奶中 在玻璃中 在不均匀 的糖水中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123 次数 入射 角 / 反射 角 /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蜡烛到平像到平面像与物能否用次数面镜的距镜的距离大小比光屏承离/cm/cm较接1 2 3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cm 物体到凸透镜像到凸透镜像的大小(放大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的距离 u的距离 v或缩小) 总结分析表格: 成像的条件成像性质应用 物体到凸透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凸透镜 镜的距离(u)的距离(v) u>2f U=2f F

数I A /A I B/A I C/A 1 2 3 6、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实验次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数U AB /V U BC /V U AC /V 1 2 3 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表面粗糙阻力大小车运动的程度小距离s/m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小车运动时间 t/s 绝对光滑 表面 8、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次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示摩擦数压 /N材料数 F 拉 /N力 f/N 1F1木块和 木板 2F2木块和 木板 3F3木块和 木板 4F1木块和 毛巾 5F1木块和 棉布 或 次数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摩擦力 压/N材料示数 F 拉 /N f/N 1F1木块和 木板2F2木块和 木板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2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 1 R 2 I U V A Rx R ′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 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编号:8s-1-12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 各组可以自由选择3-4样来进行实验。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看、摸一摸等)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编号:8s-2-14 声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 声音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1. 2. 实验步骤: 1、两个桌子分开,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编号:8s-4-39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实验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了解静电场的和电场线的基本特点,电位线与电场线的关系; 2.了解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与方法; 3.在模拟静电场时,对模拟电极和模拟介质各有什么要求。 二、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 做此实验要自备画图白纸或坐标纸。 用GVZ-3型静电场描绘实验仪模拟静电场。从实验测量来讲,测定电位比测定场强容易实现,所以可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的原理,画出电场线。这样就可由等位线的间距确定电场线的疏密和指向,将抽象的电场形象的反映出来。 1.描绘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将坐标纸固定在静电场描迹仪上层载纸扳并用磁条压好,探针的下针放入电极内,上针放在坐标纸上准备打孔;(实验前,先用压纸磁条固定好所用白字或坐标纸,然后用同步探针定好电极位置,并用铅笔描绘出电极形式) (3)将电源输出电压调整为10.00V,再将输出与测量开关转到测量端; (4)将探针的下针对准内电极中心,上针在坐标纸上打孔;以该点为中心等角度地做八条辐射线,用探针沿着八条辐射线从里向外移动找到电势分别为 6.00V、5.00V、4.00V、3.00V、2.00V、1.00V的点并打孔; (5)取下坐标纸,用直尺测出r a和r b的值及各等势点的半径记入表中; (6)描画出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线及电场线。(参考讲义) 2.描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同样方法测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簇,输出电压仍然调整为10.00V ; (2)用探针分别找到电势为8.00V、6.50V、5.00V、3.50V、2.00V点并打孔,同一电势值在两电极之间至少找八个点; (3)描画出平行输出线的等势线及电场线。(参考讲义) 3.描绘一个劈尖电极和一个条形电极形成的静电场分布(方法与上面类似) 三、思考题 1.根据测绘所得等位线和电力线分布,分析哪些地方场强较强,哪些地方场强较弱? 2.为什么要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为什么用电势而不用电场强度来测绘静电场? 3.从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电极的电导率远大于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如不满足这条件会出现什么现 象? 1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汇总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汇总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 力学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_实验01 长度测量(与密度合并上课)

实验1 基本测量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仪器误差; 2.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操作规范,如何正确读数; 3. 零点误差的正负,实际测量值的计算; 4. 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的关系,如何进行公式推导。 二、实验内容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外径、内径、筒长各5次;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钢球的直径6次。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均要读取零点误差,待测量的实际值 = 测量读数 - 零点误差;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时,测量值为分度值的整数倍;测量圆筒外径时,外卡爪与圆筒侧边线相垂 直测量;测内径时,应用内卡爪伸入筒内;测量筒长时,可用外卡爪夹住两底面,也可使用测条,但使用外卡爪测量则更为准确;读数时,固定螺钉要锁紧,以免滑动,用后放入仪器盒时,固定螺钉要松开; 3. 使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旋转棘轮缓慢推动螺旋杆前进,从而夹住物体,以听到棘轮“嗒嗒嗒” 三声为准,切忌夹得过紧,以免造成形变影响测量结果;测量结束,钳口间应留一空隙,再放入仪器盒内。 四、数据处理要求 求出小钢球的直径及其体积的标准表达式;误差分析。 【参考公式】 1. 求解小钢球的直径标准表达式的计算过程: 1 1n i D D n =∑; D S t =;δ σ= 仪;D σ= ? D D D σ=± 2. 求解小钢球标准表达式的计算过程:(π取 3.14) 3 6 V D π = ;2 2 V D D π σσ= ? ? V V V σ=± 五、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1. 计算步骤应详细,每一步都要有原始公式,数据代入过程和结果;计算过程中,得出的结果应 多取几位有效数字,在写出标准表达式时,再参照教材P32 第4部分的规则进行修约。其中p t 值查教材P23表2-1-1。 2. 计算结果应包含数值和单位。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 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 位置如图16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 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图1 图2 a b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m (kg ) G (N ) G 与m 的比值(N/kg ) 0.1 1 10 0.2 2 0.3 3 10 0.4 4 10 5 10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 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 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_。 图4 图3

(word完整版)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参与人: 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 地点: 物理实验室 主讲人:杨勇为 教研内容: 《欧姆定律》章节教学研讨及月考出题安排 教学研讨(杨勇为): 九年级物理教材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编写过程中。本次备课内容为欧姆定律,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特点分析: 1、突出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欧姆定律中的基本定律和概念,还有一些科学方法、实事、假说,他们是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方法,以便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微电子与信息科学、超导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接触一年多的物理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本学期学生将全面了解电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阻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控制变量法、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以及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学生应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结方式,知道总电流过大的原因、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家庭电路保护,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能否灵活应用是初中学生的难点问题,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它是全章的核心,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要求学生全面把握,具体要求如下:(1)、欧姆定律适用于以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存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即“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流而言的,具有同一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断开或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划片位置的改变,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公式I=U/R中的三个量是同一时间的值。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安徽省宣城市奋飞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01 密度测量

实验2用比重瓶法测物体密度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物理天平和比重瓶的构造,操作规则; 2.物理天平的量程,分度值,如何正确读数; 3.比重瓶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 4.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的关系,如何进行公式推导。 二、实验内容 1.用物理天平测量各物体的质量; 干燥的比重瓶质量→在比重瓶中装满盐水的质量(测量完毕后盐水回收,清洗比重瓶)→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的质量→若干小玻璃珠的质量→小玻璃珠,水和比重瓶的总质量(测量完毕后清洗、吹干) 2.计算盐水和小玻璃珠密度的平均值。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在调节天平、取放物体、取放砝码以及不用天平时,都必须将天平止动,以免损坏刀口; 2.待测物体和砝码要放在称盘正中;砝码要用镊子夹取,游码也用镊子拨动; 3.每测量一种待测物的质量前,都应对天平进行调零; 4.必须将测量物体净重时所用的小玻璃珠全部放入比重瓶,不得漏掉任何一粒; 5.瓶塞与瓶口是经研磨而相配的,不可“张冠李戴”; 6.往比重瓶中注入液体时,应使用量杯将液体沿倾斜瓶壁缓缓倒入,以免产生气泡; 7.称量比重瓶中装满某种液体的质量时,应使瓶外表面清洁干燥,毛细管中液面与瓶塞上表面平 齐;并注意此时应使手指捏在瓶口位置,不可握住瓶身,以免瓶内液体温度发生变化; 8.比重瓶使用完毕后应洗净吹干,用热风吹干时应注意使瓶身均匀受热,以免冷热不均而爆裂。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各待测物的质量 最大称量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 是否估读______ 读到的数位_________ 单位g ρ盐=_______________() 33 10kg m- ??ρ 物 =_______________() 33 10kg m- ??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01 长度测量

实验基本测量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和螺旋测微装置的原理,学会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正确使用; 2.掌握用比重瓶法测定物体密度的原理; 3.学习仪器的读数方法,并能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掌握不确定度估算和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方法。 二、预习要点 1.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仪器误差、零点误差; 2.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操作规范,如何正确读数,实际测量值的计算; 3.比重瓶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密度的原理; 4.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的关系,如何进行公式推导。 三、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SE202F电子天平,圆筒,小钢球,比重瓶,蒸馏水,小玻璃珠,电吹风(公用)。 四、实验内容 t=),填入表1;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外径、内径、筒长各3次( 1.32 p t=),填入表2; 2.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钢球的直径4次( 1.20 p 3.用电子天平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填入表3; 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的质量m水→ 若干小玻璃珠的质量m物→ 小玻璃珠、水和比重瓶的总质量m总(测量完毕后清洗、吹干) 4.计算小玻璃珠密度的平均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均要读取零点误差,零点误差有正负之分,待测量的实际值= 测量读 数-零点误差; 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时,测量值为分度值的整数倍;测量圆筒外径时,外卡爪与圆筒侧边线相垂 直测量;测内径时,应用内卡爪伸入筒内;测量筒长时,可用外卡爪夹住两底面,也可使用测条,但使用外卡爪测量则更为准确;读数时,固定螺钉要锁紧,以免滑动,用后放入仪器盒时,固定螺钉要松开; 3.使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旋转棘轮缓慢推动螺旋杆前进,从而夹住物体,以听到棘轮“嗒嗒嗒” 三声为准,切忌夹得过紧,以免造成形变影响测量结果;测量结束,钳口间应留一空隙,再放入仪器盒内; 4.每测量一种待测物的质量前,都应对电子天平进行清零/去皮; 5.必须将测量物体净重时所用的小玻璃珠全部放入比重瓶,不得漏掉任何一粒; 6.比重瓶瓶塞与瓶口是经研磨而相配的,不可“张冠李戴”;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15迈氏干涉

实验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Array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仪器各部件旋钮的位置和作用; 2.迈氏干涉仪的光路图; 3.如何读数及校正读数系统; 4.在课前写好预习报告,上课时务必将预习报告和原始数据表格一并带来,否则扣分。 二、实验内容 1.使用干涉仪前必须对读数系统进行校正 校正三步骤:①旋转微调手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微调手轮几圈后使微调手轮0刻线对准指示线。旋转微调手轮时粗调手轮读数窗口刻度会跟着旋转,记住粗调手轮读数窗口刻度转动方向;②旋转粗调手轮:(必须使粗调手轮读数窗口刻度转动方向第一步骤相同,且要转过十几格以上)旋转粗调手轮到1/100刻度线的整数线上(随便一整数线),此时微调手轮并不跟随转动,仍在原来的0位置上;③再旋转微调手轮:沿第一步骤的方向转微调手轮10~60圈后才开始计数测量。(最好要转60圈以上。) 2.读数系统:① M1镜的移动距离毫米数可在机体左侧面的毫米刻尺上直接读得;②粗调手轮旋 转一圈,拖板移动1mm,即M1移动1mm,同时粗调手轮上方的读数窗口内的鼓轮也转动一圈,鼓轮的一圈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读数由窗口上的基准线指示;③微调手轮每转过一圈,拖板移动0.01mm,可从粗调手轮上方的读数窗口中可看到移动一格,而微调手轮的一圈被等分为100格,则微调手轮每格表示为0.0001mm;最后读数应为上述三者之和。 3.按同一方向转微调手轮,观察到涌出黑点(吐)或黑点最小即将消失(吞)时,记为第0条纹 位置,读出M1镜此时的位置读数;继续此方向,每吐或吞30条纹,记录一次M1的位置,共记390条纹。读数记入表格。 三、实验注意事项 1.迈氏干涉仪是精密光学仪器,精心保护分光片、补偿片和反射镜,切忌用手触摸光学表面,在 调节和测量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细心和耐心,转动手轮时要缓慢、均匀。 2.为了防止引进空程差,实验中应严格做到微调手轮只能向一方向旋转;若本次实验第0条纹数 据不符规律,疑为存在空程差,则后面多测一组数据(420条纹),就可剔除第0条纹数据。3.M1镜的位置应保持左侧的米尺在28~38mm范围内,屏幕上同心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心 圆太大干涉条纹粗,误差大;同心圆太小干涉条纹细到无法精确读出条纹变化,误差也大;所以要调节粗调手轮选择合适大小的同心圆。 4.测量过程中,如有人走动、碰桌子、操作仪器太用力、对准仪器说话等使仪器震动,干涉条纹 出现抖动及微小变化,使得测量不准确,应暂停数条纹待稳定后继续测量。 5.激光不能直射入眼。 6.第0条纹、30条纹…...,每隔30条纹读数时中心的黑点直径要一样大,由于人的判别能力限制, 所以屏上的刻线尺要发挥作用;若微调手轮调过头一些但又不能往回转,使黑点偏大或偏小, 就会使测量随机误差偏大。

(完整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