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课评课报告

地理课评课报告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突出重点的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同时在能力目标上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最后在情感目标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些目标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备课时的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的接触教学重点,在重难点内容上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再到让学生上讲台示范,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整节课完全遵从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减内容、降难度”这一要求。本节课内容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李老师这节课主要是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既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三圈环流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因此李老师对于该节课的知识内容的传授较为明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过程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李老师的整节课在于注重学生的学,将三圈环流的知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采取分四步走——由仅考虑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到叠加地球自转要素到叠加地球公转要素再到叠加海陆差异要素层层递进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予以分解,层次分明,逻辑缜密,留有余味。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上述要素叠加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变换,整个过程围绕着由立体向平面转换的思路层次分明,难度适中,沿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渐次推进,将难点化

解掉,使学生感觉不到在啃一块硬骨头而是逐渐生成新知,认知深度在动手联系中得以达成。

2.从课堂成果上看: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和动手的过程有5次,从老师演示到学生绘制,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整节课环环相扣,带领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和感悟,注重课堂生成,没有压力,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自然生成,实现了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有效的达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讲解单圈环流的时候李老师在黑板上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