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艺术欣赏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电大艺术欣赏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艺术欣赏》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作业1
一、填空题(10分)
1.审美素养(P9)
2.个性(P13)
3.形式美(P16)
4.雅典帕提侬神庙(P20—21)
5.建筑学(P32)
6.巴洛克、线、墨(P43、P47)
7.宗教人物、历史人物(P50)
二、选择(1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D D C A B D C B A
页码 18 33 27 21 30 41 43 45 46 导42
三、判断(10分)(注:“√”表示对:“í”表示错)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 √ í í √ √ í í í √
页码 11 导27 导29 20 21 35 36 37 44 48
四、简答(30分)
1. 简述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与艺术家的创作的区别。(《导学》P27)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与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
(1)创作中的想象需要物化,欣赏中的想象不需要物化。
(2)创作中的想象需要制约,欣赏中的想象要突破制约。
(具体阐述见《导学》P27)
2. 简述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导学》P31)
建筑的精神属性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安全感和舒适感;中间层次体现为美观,重在“悦目”;最高层次则要求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表现出一种有倾向性的情绪,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重在“赏心”。
所有这三个层次,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建筑艺术”范畴,但对不同的建筑来说,有的只具有第一层次,更多的上升到第二个层次,只有为数甚少的建筑才同时拥有这三个层次的意义。(教材P15)
2、简述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几种类型。(《导学》P44)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画坛一直进行着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讨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几种类型
①以古开今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很好的消化、吸收传统绘画的精华,大胆突破,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如齐白石把写意花鸟发展为大写意(《荷花》);黄宾虹的山水在多变用墨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拟笔山水》);潘天寿的花鸟在结构上、在笔法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如《荷花》)。
②中西融合型——吸收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如徐悲鸿的素描《双马》《人体素描》《山鬼》;林凤眠的《静物》在光线、透视、色彩上很有特色。
③师法自然型——更加注意面对自然和现实生活,在写生中获得独特感受和认识,以及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如李可染的《山水》《山村飞瀑》。

五、分析(40分)
1.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主要来自哪几方面?试根据你的欣赏经验加以说明。(P10~11,《导学》P28)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审美愉悦主要来自两方面:
(1)对艺术家所

创造的美的发现。艺术本身的美不仅包含了生活美、自然美的精粹,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心灵美和精湛的技巧;欣赏者面对一件精美艺术品的“拍案叫绝”,既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也是对欣赏者自身审美能力的肯定。
(2)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尽管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倾向和范围,但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驰骋想象,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显得更加活跃和丰富,仿佛欣赏者与艺术家在一起共同创造;由于欣赏者的想象各不相同,因此,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比作品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甚至可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和体验人生。
(要根据你的欣赏经验加以说明, 欣赏经验的阐述约占总分的一半,学生所答在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予高分,亦可打破上述评分比例的规定)
2.以《夜间星辰》为例,说明凡?高所开创的绘画风格。(P45,《导学》P40)
凡?高的《夜间星辰》使用短线笔触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近景的柏树像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这幅画不去画夜的幽暗与沉静,却用亮丽的色彩和浪花追逐般的线条,来突现吐纳星月的流云。
这幅画具有象征意义。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实际上这是凡?高的一种幻象,他小心地运用火焰般的笔触传达出来,常人是很难理解和表现的。他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夜间星辰》是画家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画家以紧张的氛围和意境来暗寓生命的躁动,在色彩、形态、比例甚至想象上随心所欲,充分体现了画家所开创的表现性绘画风格——更加注重运用富有律动性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凡?高的《夜间星辰》使用短线笔触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近景的柏树像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这幅画不去画夜的幽暗与沉静,却用亮丽的色彩和浪花追逐般的线条,来突现吐

纳星月的流云。
这幅画具有象征意义。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实际上这是凡?高的一种幻象,他小心地运用火焰般的笔触传达出来,常人是很难理解和表现的。他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夜间星辰》是画家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画家以紧张的氛围和意境来暗寓生命的躁动,在色彩、形态、比例甚至想象上随心所欲,充分体现了画家所开创的表现性绘画风格——更加注重运用富有律动性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作业2
(第四章——第六章)
一、填空题(10分)
1.人面鼎(P55)
2.云冈石窟、鳩摩罗天(P57-58)
3.伏尔泰像(P65)
4.影像(P54)
5.紫砂陶(P70)
6.青花瓷(P71)
7.周代(P73)
8.墨色(P77—78)
9.张怀瓘(P85)
二、选择(1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B B C A B D D D C
页码 61 62 65 69 73 74 78 导59 82 85
三、判断(10分)(注:“√”表示对:“í”表示错)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 í í í √ √ √ í í √
页码 55 56~57 65 65 71 72 86 77 78~79 85
四、简答(30分)
1.圆雕和浮雕主要区别在哪里?(《导学》P45)
圆雕:不附着于任何背景材料上,是立体形体的,人们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必须附着在建筑平面、用具器物等背景材料上,是半立体的,只能从有限的角度进行欣赏。
2.应当怎样欣赏装饰美术(P68,75 《导学》P53~54)
装饰美术包括装饰性绘画、雕塑等,和实用美术相比,装饰美术更具有艺术意味,主要是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美感要求,偏重于“供人们欣赏”。其艺术效果和创作过程,要通过材料性能和技术条件来完成,并且往往高度地表现了技术,将工与艺相互融会成统一的整体。
对装饰美术的欣赏,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方法。如: (1)不同材料的装饰性绘画,雕塑作品,主要看其立意,主题,构图和色彩; (2)牙,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品还应看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巧施俏色,雕刻技法等;(3)年画类长期欣赏的作品,主要看其题材的内涵和构图的丰满程度;(4)商品的包装,装璜及广告招贴,要概括,简洁,使人一目了然.
但总起来说,是看其是否充分发挥了

不同材料的性能,通过高超的技术处理,将工与艺有机地结合来,创造出一种既富于情趣又具有鲜明形式感的艺术形象。
3.简述书法中“神采”与“法度”的关系(《导学》P58)
“神采”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是创作者的“心画”,它贵在“天趣”,即能自然流露出书法家的情感,是“既雕既琢,复归于璞”,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
“法度”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在创造美的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和一定的法则。书法中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它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
书法中的“神采”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等来表现的,也就是说“神采”离不开一定的“法度”,但“法度”不是凝固不变的,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五、分析(40分)
1.以秦兵马俑为和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群为例,说明秦汉雕塑艺术特色的不同(P56~57,《导学》P46)
秦兵马俑体现了严格而切实的写实风格,与所刻画的对象一样朴实无华,但是周密严谨,甚至倾向于拘谨刻板。这种风格源于简朴的秦风和秦始皇奉行的“法家”思想,以及严酷的“法治”制度。
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群(石马、石猪、石蛤蟆)具有与秦兵马俑完全异趣的艺术特色。它运斤成风,奏刀成趣,随石赋形,大气磅礴,这种恣肆奔放、天马行空、自由多变的艺术风格,正是所谓“大汉雄风”在雕塑艺术上的生动体现。
(要举例说明)
2.试析颜真卿《祭侄文稿》在书法上独特的审美价值(P81~82, 《导学》P56~57)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颜真卿为追祭以身殉国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一篇祭文的草稿,是颜真卿行书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此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一挥而就的,书写时摆脱了任何“创作”形式的束缚,笔墨随着内心感情起伏的自然变化——从开始的沉郁舒缓,到后来的笔不随心,起伏离奇,到最后的点画纤细无法继续,率意挥洒,浑然一体——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极为悲痛、愤慨的心情,充分显示了“书为心画”、“无为而无不为”的审美效果。
作者在这幅行书作品中结合了自己悲壮的感情和雄伟刚健的楷书风格,形成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力度,给人以崇高的美感。此外,作者还将张旭草书的意态注入行书,使其线条的韵律更加丰富生动。这些都使在书法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元代鲜于枢认为在行书方面,《祭侄文稿》仅次于《兰亭集序》,是“天下行书第二”。就作品在书法界的影响而言,确实如此。


作业3
一、填空题(10分)
1.音响过程(P88)
2.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

(P113)
3.动作(P142)
4、杨玉萍(P147)
5.构思新(P144-145)
6.演员的表演艺术(P154)
7.摹仿、揭示(P155)
8.动作在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中持续发展, / 悬念是结构的基础,作为情节的指向一直指向高潮(《导学》P72)
9.唱、做、念、打的活动(P166)
10.花衫(P169)
二、选择(1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C D C D D D B B D
页码 108 136 106 142 149 146 162 168 170 174
三、判断(10分)(注:“√”表示对:“í”表示错)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í í í √ í √ √ √ √ í
页码 88 导61 导64 143 142 157 160 169 171 172
四、简答(30分)
1.什么是音乐艺术中的旋律?(《导学》P62)
旋律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它是构成音乐形式、抒发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其横向的长短、断续、疏密;纵向的上行下行、波浪起伏,形成表达感情的旋律线。
2.为什么说欣赏舞蹈不仅要有艺术的“眼光”,而且还要有艺术的“心灵”?(P152)
没有艺术的“眼光”就无法把握舞蹈的形式美、意境美,这点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在欣赏舞蹈时还要有艺术的“心灵”呢?这是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就是灵与肉、情与思的美妙结合,是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的艺术。只有“心灵的眼睛”去领会那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意境,才能真正“看懂”一部舞蹈艺术作品,也才是真正看懂了舞蹈中形式的美之所在。
3.为什么说戏剧情境是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P159~160)
戏剧情境指剧中人物生存与活动的具体环境,突然发生的、对人物直接发生影响的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戏剧情境之所以是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是因为:
戏剧情境不仅是剧中人物生存与活动的特殊世界,是人物生存的条件,也是促使他们产生动机、导致行动的刺激力和推动力。
剧作家在构思过程中,总是要为人物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情境,从而选择更有力、更适当的情境,以人物与情境相契合为原则,设计恰当的情节的发展过程。
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体验时,也只能在是在把握角色所处情境的前提下下来进行;演员要完成每一个动作成分,都需要进行情境中的体验与表现。
观众欣赏戏剧可以说是观众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现场直接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以情境为媒介。当演员进入角色所生活的具体情境时,观众也同时进入角色所处的情境,并同演员一起进行一番“设身处境”的体验。“真实感”是观从欣赏戏剧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而这一“真实感”正是来自于剧中人物与特定情境的契合。
五、分析(40分)
1.结合社会音乐生活的实例说明“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P103~106)
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这唱、奏表演即被称之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谱面的原作来讲,还是对于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
再创造是积极的,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艺术贵在独创,二度创作同样贵在有独到的处理。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优秀的演唱、演奏者也因此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音乐艺术得以在人们不断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智慧、才华、创造性注入其间,因而具有永不凋谢的生机。音乐艺术之所以特别鲜活,也得益于它流传在不断的再创造、再丰富的基础之上、过程之中。
例如,同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别,反映着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更加酣畅明丽(前者),或是更加浓郁深情(后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和满足。乐队演奏也是这样,同是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作品第95号)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与小泽征尔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各有独到的意趣和价值。
于是人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美术鉴赏家、收藏家以持有原作、原件为显贵,而不以握有多种临摹品为荣;相反,音乐鉴赏家、收藏家则以藏有诸多著名乐队、著名指挥、著名演奏演唱家的音响品为富有。其原因就在于临摹是复制;而后者,由于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次的表演都是一种再创造;各有独到之处,因此源于同一歌谱或乐谱的不同的音响版本,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从音乐这一特点的角度来看,广泛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大都已不是或者根本就不曾是严格意义上的“原件”、“原版”。
2.举例说明戏曲虚拟性表演的特点及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P167~168)
戏曲的虚拟性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特点。戏曲的虚拟性指“略形传神,以神制形”的表演,它以追求神似来反映生活的真实,即由演员在想象中进行拟形创造,并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其得到观众的理解与认可,在演员与观众的意象交流中,完成反映生活的任务。
戏曲虚拟性表演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在

于它打破了西方戏剧“三一律”的结构形式,赋予舞台时间、空间以极大自由,完全由人物的表演来决定舞台时空的变换,从而将有限的舞台从时空上无限地扩展开去,使戏曲得以自由地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例如在一个空的舞台上演员通过表演可以让观众清楚的意识到此时舞台上是什么样的环境,是房间,是山峦,是河流,是万马奔腾的战场还是清逸的乡间田园,这些都可以通过虚拟的表现形式自由转换和变化。在时间形态上更是以虚拟的手法来呈现出转换。例如,跑一个圆场就是跋涉几十里路程,唱做十几分钟,已经历了一整夜的时间,相反几秒钟间思考和动作,却化费几倍、十几倍的舞台时间。
其次是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用略形传神之法将剧中人物的行动、心理、所处环境一一介绍出来,这种形象创造的虚拟,如以桨代船、以鞭代马、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能调动观众思维的幻觉,使观众似见到了有形的存在物,从而在意象中获得了艺术上的美的享受。


作业4
一、填空题(10分)
1.潜在(P177)
2.剪影(P181)
3.情节性的(P190)
4.(色彩的)饱和度(P201)
5.色幻觉(P202)
6.画面、声音(P206)
7.声画对位(P207)
8.导演(P217)
9.不允许虚假(P218)
二、选择(1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C B D C C A C C D
页码 178 184 187 179 190~191 导84 导88 217
三、判断(10分)(注:“√”表示对:“í”表示错)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 X í √ í í í √ í í
页码 177 178 190~191 191 198 211 195~196 215 216 217
四、简答(30分)
1.为什么说摄影艺术作品不等同于现实生活?(P176、188)
现阶段的摄影作品是一个有框架的平面,无论使用哪种相机,也无论怎样选取画幅的形式,它都界定在一定的框架之中,这框架正是摄影家用来选择生活的尺度,在生活的大海洋中撷取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素材和内容,并将它们安排组织于其中的有限平面。
摄影艺术作品是摄影家根据自己的美学观念对现实生活经过认真观察、精心选择、艺术再现的结果。摄影家通过选择恰当的拍摄角度、理想的光线、合适的背景,合理布局构图,安排恰当的线条影调结构,使用合适的相机镜头等,以强化形象的某些特征。因此,摄影艺术作品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而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为什么欣赏人像摄影要特别注意人物的眼神?(P188, 《导学》P79)
人像摄影贵在传神,而人的眼睛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是心灵的“窗户”,即使是十分内向和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人,其喜怒哀乐也会从其眼神中透出消息来。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顾

一盼、一凝一动,都是其内心韵律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眼神发现和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欣赏人像摄影要特别注意人物的眼神。
3.举例说明电影造型语言的两个层次(208~209,《导学》P82)
电影造型语言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指环境空间与人物形象结成的银幕造型世界。包括:
(1)环境(空间)造型——环境和景物的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地点的特色——什么时间、什么光线、色彩、影调等)。如《乡音》中故事发生在一个被重重山峦包围的偏僻小村。
(2)人物形象造型——人物的身材、头刑、容貌、发饰、穿戴等。如《人到中年》的陆文婷的纤弱、疲惫、忧郁的造型。
(3)人和空间关系的造型——指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形成的运动,包括人和空间都不动,人动空间不动,人不动空间动,人和空间都动。如《黄土地》的结尾:一组多次重复的镜头相接,对准了那个在惶乱骚动的人群中逆流而来的孩子,滚滚尘烟里,他那形单影只而奋力抗争的形象,经过高度的反复强化,使观从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寄望于新生命的激情。
第二个层次是指影片整体的造型形式和风格。即影片的画面基调 (由光影、色彩、结构、动向构成)是否统一、有无形成全片视觉构成的个性和韵味。例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具体说明见《导学》P82)
五、分析(40分)
1.试以陈复礼的《千里共婵娟》为例,说明应如何欣赏风光摄影(P183,189, 《导学》P79~80)
陈复礼拍摄于太湖的《千里共婵娟》,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风光摄影作品。单纯简洁的色调,幽美恬静的意境,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上风轻月朗、水波荡漾、芦苇依依,小舟隐约。该作品布局严谨,匠心独运。作者采用了竖幅的格局,对称构图,上下以水天交接处为线,大致均等;左右以芦苇平行对称,与“共”字相形似,月亮沿垂直中轴线,高悬中天,点明了“千里共婵娟”的意旨。远处的小船,既点出千里之远,又以其偏离中轴线的微微动势,反衬了夜的宁静。作品以宁静的湖水、轻盈的月光、浓密的芦苇、远泊的小船,创造出一种静谧、悠远和深沉的意境,表达了苏东坡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使人感到仿佛可以进入画境,沿着那条波光铺成的水径驶向远方,去与亲人共叙天伦,共享人间和平美好的生活。
从欣赏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碟到,欣赏风光摄影时,应从下面几方面着眼:
(1)画面布局是否繁中求简、和谐统一。
在众多的景物中,力求提炼出一种线条或影调层次的排列,形成画面的主旋律,要有一个对象作为画面的

结构中心,用它对周围景物起呼应的作用,使画面具有整体感觉。风光画面最忌杂乱,要繁中求简,调动角度、光线、不同焦距等一切手段,保留风光最引人入胜的景物。
(2)是否充分表达了空间
风光摄影尤其重视空间感的表达,除了强调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和视觉规律外,画面景物也要给予合理的空间布局。
(3)是否妥当处理了天空
在风光摄影中,天空常常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空保留在画面上时,一定要有形象来点缀,防止上部成一块白板,应或者用树姿、塔影来衬托,或者用云彩来制造气氛,或者用物体的垂直线条轮廓来破除与地平线相接处的分割线。天空部分的多少应视创作意图来定,意在交代地面景物的数量、层次、远近关系时,可留少一些;重在写意,追求简洁空灵时,可留多些。
(4)是否有效利用了雾、烟以及水的闪光等来创造意境
(5)作品在运用线条和影调的配置来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表现
一些相同的、重复的线条排列的距离密度,具有视觉上的节奏感。如一排排树木形成的垂直线、重重山峦形成的起伏线、河流道路形成的曲线等。而相同的线条中的不同变化,又使画面具有不同的韵律感,如垂直线的高低、横线的长短、曲线弧度的大小、山峦起伏线的影调浓淡等。风光摄影还常常运用水面的倒影来形成上下的重复对称,也会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6)是否注意动用各种镜头的特性
(光摄影中,运用不同焦距镜头可以取得不同的视觉效果,使景物的空间安排得到重新组织。在景物空间距离小的情况下,应发挥广角的威力;一些景物距离远,不能同时集中在画面上,可以从远处用长镜来拉近,使画面饱满。风光摄影还常常用滤色镜、附加镜以改善影调配置,增加画面气氛。
2.通过具体情节分析自己熟悉的一位电影演员的表演艺术(参见P208、P214-215)
提示:
要求结合具体情节的分析指出:该演员的表演是否以生活化和形式感的辩证统一赋予角色以生命,是否在分镜头拍摄的种种局限中挥洒自如,实现最大的自由,而镜头相连又天衣无缝,有如一气呵成,是否自觉地把表演跟导演调动的各种非表演成分揉合成一体,为塑造角色服务,是否显示出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艺术素养。
要求结合具体情节的分析指出:该演员的表演是否以生活化和形式感的辩证统一赋予角色以生命,是否在分镜头拍摄的种种局限中挥洒自如,实现最大的自由,而镜头相连又天衣无缝,有如一气呵成,是否自觉地把表演跟导演调动的各种非表演成分揉合成一体,为塑造角色服务,是否显示出自己深

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艺术素养。

要求结合具体情节的分析指出:该演员的表演是否以生活化和形式感的辩证统一赋予角色以生命,是否在分镜头拍摄的种种局限中挥洒自如,实现最大的自由,而镜头相连又天衣无缝,有如一气呵成,是否自觉地把表演跟导演调动的各种非表演成分揉合成一体,为塑造角色服务,是否显示出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艺术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