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习题及案例

统计习题及案例

统计习题及案例
统计习题及案例

第一部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总体上对统计学进行概述,要求学习之后对统计学有总的理解:(1)了解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了解统计的职能和任务;(4)重点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本章内容是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判断题(在每命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可变的数量标志是变量,所有的统计指标也都是变量。()

2.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3.总体的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4.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6.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7.社会经济现象都是有限总体。()

8.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

9.所有总体单位与总体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10.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度量的现象。()

11.统计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具体反映,不具有综合性。()

12.品质标志不能转变为统计指标数值。()

13.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14.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15.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是统计总体的三个基本特征,只要具备其中之一使可形成总体。()

16. 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二、单选题(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全部工业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省的人口B.每一户C.全国总人口D.每个人

4.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5.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体学生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A.每一个企业B.所有60家企业

C.每一双鞋子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7.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

8.统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

9.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10.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

11.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A.变量B.指标C.变量值D.指标值

12.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A.标志B.指标值C.指标D.变量值

13.年龄是()

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变量处理D.连续型变量

1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15.质量指标是在数量指标基础上对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状况的反映。因此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范围内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A.一定大于后者B.一定等于后者

C.一定小于后者D.可能大于后者也可能小于后者

16.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

A.康令B.阿道夫·凯特勒

C.高尔登D.威廉·配第

17.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A.统计学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D.统计分析和预测

18.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工作与结果的关系B.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C.工作与经验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9.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

C.全国总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资B.所有制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E.产品质量5.统计一词的广义涵义通常指()

A.统计资料B.统计工作C.统计预测D.统计学E.统计分析6.在全省总人口这一总体下,一个市的人口是()

A.总体单位B.大总体C.小总体

D.有限总体E.可相加总体

7.要了解某市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情况,那么()

A.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B.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产品产量是个不可相加的总体D.全部产品是个有限总体

E.每个企业是个小总体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指标和标志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9.变量就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所以()A.各种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B.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

C.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都是变量值D.某个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E.某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

10.统计的特点有()

A.数量性B.总体性C.变异性D.同质性E.客观性11.统计工作过程包括()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E.统计监督F.统计服务

12.下列指标中是品质标志的有()

A.人的年龄B.职工工龄C.企业经济类型

D.企业规模E.职工文化程度F.职工平均工资

13.下列标志中是数量标志的有()

A.产品的合格品率B.商品的价格C.技术人员的职务

D.耕地的耕作深度E.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

14.研究某厂全体男职工的情况,可变标志是()

A.厂籍B.籍贯C.工龄

D.工资 E. 性别F.技术等级

15.在北京市的第三次工业普查中()

A.北京市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北京市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全市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16.了解某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

A.总体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B.总体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

C.某台设备的磨损程度是统计指标

D.全部生产设备的完好率是统计指标

E.报废设备总数是统计指标

17.研究北京市零售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则数量标志是()

A.全市所有零售商业企业总数

B.全市每一零售商业企业的销售额

C.全市每一零售商业企业的利税额

D.全市所有零售商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E.全市每一零售商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

1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

B.某班级统计学原理考试平均成绩为85分

C.某地区人均绿地面积

D.某同学的身高

E.某台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

19.某市国有企业1000个,职工人数50万人,年增加值30亿元,年平均劳动生产率6000元/人,其中:某一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为500万元,职工人数1000人。上述统计报告中出现的有()

A.总体B.总体单位C.变量

D.标志E.指标F.变量值

第二章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

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统计设计核心——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为正确、完整地进行统计工作打下基础。

一、判断题(在每命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2.数量指标的大小可以随着统计总体的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3.总体的同质性要求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都必须共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数值。()

4.反映每名职工特征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籍贯是品质标志。()

5.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6.每个企业的总产值有大有小,这种现象叫做变量。()

7.有一部分指标的数值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植进行汇总或综合的结果。()

二、单选题:(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研究某公司职工的工资,总体单位是()

A.公司所属各企业B.公司的每一个职工

C.该公司的职工人数D.该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额

2.研究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

A.该市全体职工B.该市全部居民

C.该市全部职工家庭D.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户数

3.研究北京市高校教师的师资情况,则每一位教师是总体单位,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标志表现

4.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内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变异B.总体C.指标D.变量

5.研究职工的年龄构成,有如下资料:甲26岁、乙54岁、丙33岁……,与上述资料相对应的统计范畴是()

A.变量B.标志值或变量值C.数量标志D.指标

6.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状况进行普查时,总体单位是()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一个工业企业

C.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D.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

7.农业调查中,“农民的纯收入”是()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C.随机型变量D.变量植

三、多项选择(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统计总体具有以下特征()

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统一性E.变异性

2.研究某市的工业生产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总体单位是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各厂工业总产值是指标D.该市某厂职工1500人是指标

E.该市工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是指标F.该市各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额是数量标志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全员劳动生产率B.工业产品总成本C.职工平均工资

D.工人出勤率E.生产设备完好台数F.产品废品率

4.研究某厂全体男职工的情况,可变标志是()

A.厂籍B.籍贯C.工龄

D.工资E.性别F.技术等级

5.对某乡的乡镇企业进行统计调查,指标是该乡()

A.有5个亏损企业B.某企业年工业总产值150万元

C.乡镇企业职工人数2500人D.乡镇企业总产值3200万元

E.某企业已负债50万元

6.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

A.外延指标B.内涵指标C.总量指标

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F.质量指标

7.统计指标的完整结构包括()

A.指标名称B.计算方法C.指标数值

D.行政隶属关系E.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计量单位

8.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包括()

A.科学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C.联系性原则

D.统一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F.效益性原则

第三章统计调查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任务、和分类,掌握与统计调查紧密相关的调

查方案的有关内容,尤其是要区分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应用原则等,能为以后的统计整

理和统计分析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调查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

2.普查的调查对象就是时点现象( )

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统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

4.典型调查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与决策,也可用来推断总体特征( )

5.全面统计报表可以摸清国情国力,可以完全代替普查( )

6.调查期限是指从搜集资开始到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 )

7.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它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查( )

8.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

9.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设计在统计调查阶段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统计调查获得成功的前提( )

10.代表性误差,只在非全面调查中产生( )

二、单选题:(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明确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为了统一调查期限B为了确定统一的调查对象范围

C为了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D为了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2.对上海金属交易所、郑州粮食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苏州钢铁交易所等全国十大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进行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3.人口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的资料通常来源于()

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

4.对一部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支出情况通过提问、算帐方式进行调查,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属于()

A普查法B报告法C采访法D直接观察法

5.工业企业中,采购员、领料员、保管员所填写的原材料入库单、出库单等是()A统计台帐B企业内部报表C会计帐簿D原始记录

6.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普查时,每个医院是()

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

C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D既非调查单位也非填报单位

7.了解某工业企业期末的原材料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

A实验法B直接观察法C采访法 D 报告法

8.调查几个主要产棉区,就可以了解我国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表D填报单位10.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

A某省饮食业的全部网点B某省饮食业的每个网点

C某省饮食业所有从业人员D某省饮食业每个从业人员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

A2000年11月3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29日出生,但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23时死亡的人口

D2000年10月29日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

E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口

2.我国每逢年份为3时所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是()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3.对下列那些情况的调查,应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A产品产量B人口出生数C员工出勤数D员工调出数E在职员工数4.统计调查误差指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总体实际数量之间表现的差别,其主要种类有()

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误差D计算性误差

5.选取重点单位,应遵循的原则是()

A重点单位应尽可能少B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应尽可能大

C注意选取那些管理比较健全、业务力量较强D统计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6.根据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的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

因此,重点调查()

A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B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C可用来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D实质是小范围的全面调查

7.普查的主要特点有( )

A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方法所取得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

B普查主要调查在特点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C不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现象

D普查都是不定期的、一次性的

8.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普查主要有()

A人口普查B农业普查C工业普查D第三产业普查E基本单位普查9.典型调查的特点是()

A一种非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的结果一般情况可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C进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D典型单位代表性要高

10.抽样调查是一种()

A非全面调查

B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C目的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D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11.所谓问卷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按调查问卷所提的问题和给定的选择答案进行回答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是()

A一种常用的专项调查手段B国际通行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

C我国近年来进行调查的一种主要形式D问卷是用来搜集调查数据的唯一工具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统计整理的理论和方法。要求:(1)明确统计整理的地位;(2)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技术,特别是分组标志的选择;(3)认识统计分布,掌握数据显示的方法;(4)掌握变量数列的编制及统计表的编制方法。

一、判断题(在每命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2.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决定的。()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4.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5.单项式频数分布的组数等于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

6.凡是分组表都是次数分布表。()

7.次数密度表示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8.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是为了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9.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相同的。()

10.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划分各组单位数,在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

11.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各单位的变量值在本组范围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12.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各项统计指标。()

1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二、单选题(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

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

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A.组数较多B.标志变异不明显

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D.分组有粗有细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 260B. 215C. 230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A.变量分组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

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

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

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D.统计对象

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A.左方B.上端中部C.右方D.下方

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条形图C.曲线图D.折线图

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A.定类型数据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D.定序数据

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B.条形图C.环行图D.雷达图

19.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间断的B.必须是重叠的

C. 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D. 应当是相近的

20.某工业局所属100家企业按产值(万元)采取组距式分组,第一组45一55,第二组55一65,第三组65一75,第四组75以上,则数据()

A.55在第一组B.65在第二组

C.65在第三组D.75在第三组

21.某连续型变量分组数列,其末组为600以上,又知其邻组为500一600,则末组组中值为()

A. 5 50B.650C.500D.60 0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A.品质数列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D.组距数列E.等距数列

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

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A.计算检查B.逻辑检查C.时间检查D.调查检查E.平衡检查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A.数据分类B.数据筛选C.数据审核D.数据订正E.数据排序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B.主词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E.宾词

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单一表B.简单表C.分组表D.复合表E.综合表

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科学性E.代表性

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

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一400、400一600、600一800、800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

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一800”元组内12.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O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13.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居民按家庭收人分组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C.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D.粮食产量按地区分组E.商店按销售额分组

14.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工业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多少分组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某工业部门按劳动生产率分组D.人口按民族分组

E.工人按日产零件数分组

15.组距式分组中,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A.组距与组数B.组限与组中值C.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D.总体标志值的大小E.分配数列的分组标志

四、计算与分析题(要求:有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已知某城市甲居民区80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资料如下(计量单位:元):

500 550 900 800 850 960 830 570

640 520 870 1200 970 1220 1240 840

820 819 750 760 875 965 880 945

1100 1240 540 670 745 970 895 950

730 890 852 948 1010 958 830 808

560 590 660 690 865 956 1060 785

743 874 537 833 986 892 933 1028

690 1080 895 921 908 815 936 837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将原始资料数值从小到大排列,指出数列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并计算出全距;(2)试确定适当的组数和组距,对排列好的数据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人分组,并汇总出各标值对应的户数;

(3)对分配数列计算频率,并对频率及频数进行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

(4)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折线图并据图表指出80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人的分布特征。

2.某企业工人月工资额(包括奖金)与完成加工定额情况如下表:

第五章规模和比率的度量

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述综合指标中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要求:(1)了解统计综合分析法;(2)掌握总量指标的种类和计量单位;(3)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特点、应用原则。

一、判断题(在每命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2.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3.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4.结构相对的数值只能小于1。()

5.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

6.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7.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对比的两个指标在总体范围、时间范围、指标名称、计方法等方面都要相同。()

8.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9.相对数都是抽象值,可以进行广泛比较。()

10.经济现象发展速度越高,说明经济实力越强。()

11.由于总体的总量指标随统计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变化,因而它的计量与时间、地点无关。()

12.随着研究目的变化,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可以互相转化。()

13.时期指标是无限多个时点指标的总和。()

14.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为此,在运用时点指标进行管理考核时,必须要选择标准时间和时间间隔。()

15.计算结构相对数必须建立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16.由于相对标具有相对性,因此,任何一个相对指标都同时存在着正逆两个指标。()17.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关系,所以,其计算结果都为无名数。()18.结构相对指标反映的是结构性比例关系,而强度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关系。()

19.某工业企业1995年的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10%,实际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15%,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计划完成程度为150%。()

20.人口出生数、职工人数、年平均人数都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工业产品销售收人、社会总而都是时期指标。()

21.可比性原则是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根本性原则。()

22.全员劳动生产率是用工业总产值除以平均职工人数,计量单位为元/人,因而它是用有名数表示的强度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场数量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B.学生数C.教师数D.专业数

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工农业产值比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5.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A.动态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6.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绝对数B.相对数C.时点数D.时期数7.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9.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66.7%B.95.1%C.105.1%D.99.0%10.2001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达到1.9万公里,和1998年相比几乎翻了二番。“翻二番”

表示()

A.2001年公路总规模B.是以2001年为标准计算的相对数

C.2001年公路长度是1998年的2倍D.2001年公路长度比1998年增加了3倍11.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是()

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D)

A.商品销售额B.商品销售量C.平均每人销售额D.商品库存额13.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预定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2%B.114%C.117%D.102%

1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A.比较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15.时点指标的数值()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必然联系B.通常连续登记

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值越大D.具有可加性

16.我国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96年的108.8%,此指标为()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绝对数的意义是()

A.反映事物的总规模B.反映事物总水平的增加或减少

C.必须有计量单位D.只能用全面调查得到

E.没有任何统计误差

2.时点数的特点是()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D.数值与时期长短有关

E.数值只能间断登记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

4.比较相对数适用于()

A.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之比B.先进与落后之比

C.不同国家间之比D.不同时间状态之比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之比

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A.国民生产总值B.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

C.各产业增长速度D.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

E.各产业占的比重

6.据预测,若中国大陆GDP平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GDP1182美元。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

A.绝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

7.我国GDP每增长l%,相当于人均增加收入70多元;全国将增加60-80万个就业岗位。这里用到的指标有()

A.时期数B.时点数C.平均数

D.强度相对数E.比较相对数

8.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B.都是时点数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9.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

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10.时点指标的数值是()

A.不能加总B.可以汇总C.间断计数的

D.连续登记的E.大小和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11.总量指标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B.它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C.它是计算平均指标的基础D.它是统计调查的基础

E.它是资料整理的基础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产品产量B.年末人口数C.总生产费用

D.纳税总额E.储蓄存款金额

13.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B.无名数C.有名数

D.平均数E.比例数

14.在下列各项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出生率B.人均占有粮食产量C.农业劳动生产率

D.产品单位成本E.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15.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A.计划完成百分比B.男职工占全部职工比重C.平均考试成绩

D.人均粮食占有量E.发展速度

16.相对指标可分别采用如下表示。()

A.绝对数B.无名数C.有名数D.平均数E.众数

四、计算与分析题(要求:有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要求:(1)计算空格指标并填充;

(2)分析丙店如能完成计划,将多销售多少万元?该市三个百货店将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2.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应累计完成200万吨,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见下表:

试用累计法和水平法分别计算该产品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并确定提前多长时间完成了计划。

3.甲地区1999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实际实现了132亿元,年平均人口600

万,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一、二、三产业情况见下表:

又知,该地区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亿元,乙地区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亿元。利用上述资料,计算各种相对指标。

4.根据下列材料,计算相应的相对指标,并说明它们的含义?

(1)某企业2000年产量为200万件,2001年产量为300万件,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产量是2000年的多少倍?2001年产量比2000年产量多几倍?

(2)某甲月工资为500元,比某乙月工资多20%,求某乙的月工资额。

(3)甲厂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000元,比乙厂低20%,求乙厂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4)某企业1995年产品销售收人计划任务为上年的110%,1995年实际完成为1994年的114%,试确定1995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5)某工厂2004年产量计划为1080万支,计划完成程度为110%,2004年计划产量比2003年增长8%,试确定实际产量2004年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

(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加多少?

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应在上年699元的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

本672元,试确定降低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5.地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亿元,超额10%完成计划,1999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比1998年增长8%,则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1998年增长百分之多少?

第六章 集中趋势的度量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几种常用的平均数。要求:(1)领会各种平均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各种平均数的特点、应用条件和相互间的关系;(3)能根据给定条件熟练计算各种平均数并能分析问题。

一、判断题(在每命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1.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

2.简单算术平均数受数列的极值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平均指标的代表性,须剔除数列中的

极端值。( )

3.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小值。( ) 4.当x =e M =0M 时,标志值的分布呈标准正态分布。( )

5.算术平均数是最富有代表性而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平均数。( )

6.众数的大小并不等于众数组的组中值,而取决于相邻组项数大小的影响。( )

7.从计算方法上看,算术平均数指标是对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

个性质不同且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比。( )

二、单项选择(将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已知某企业各类职工的工资水平和相应的职工人数,计算其职工的平均工资应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2.已知某种农作物各类田块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计算其平均亩产应用(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简单调和平均数

D .加权调和平均数 3.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其指标值的大小( )

A .只与变量值有关

B .只与次数有关

C .与变量值、次数均无关

D .同时受变量值和次数两个因素的影响 4.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中,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

A .次数绝对值的大小

B .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 .各组次数所占比重的大小

D .变量值整体水平的高低

5.根据同一变量数列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与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

式计算,其结果( )

A .当各组的分配次数相同时相等

B .当各组的分配次数不同时相等

C .无论各组次数是否相同均相等

D .无论各组次数是否相同均不相等

6.已知某公司下属若干个企业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编制的变量数列,又知各组企业的

计划产值数,计算全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企业数加权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D .计划产值数加权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7.对各变量值各不相同的同一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x 、调和平均数H 、

G ,

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

A .H ≤G ≤x

B .x ≤H ≤G

C .G ≤x ≤H

D .x ≤G ≤H

8.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之和( )

A .等于0

B .为最小

C .为最大

D .等于1 9.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指标时,如果已掌握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资料,应用( )

A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B .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

C .简单算术平均数或简单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

D .用上述A 、B 的任何一种方法计算均可 10.当变量呈现右偏的钟型分配时,算术平均数x 、众数0M 、中

e M 的关系是( )

A .x >

e M >0M B .x

三、多项选择(将备选答案中全部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平均指标( )

A .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不同数值的抽象

B .按某一数量标志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

C .是对不同数量标志的平均

D .是对任一标志表现的平均

E .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数值的代表 2.直接将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一天生产的产品数量相加后除以相应的工人数,这样计算的

指标是( )

A .强度相对数

B .算术平均数

C .平均指标

D .位置平均数

E .简单算术平均数

F .加权算术平均数 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 )

A .用组中值代表同组变量值有假定性

B .用组中值代表同组变量值完全符合实际

C .是一个近似的平均值

D .是一个准确的平均值

E .数列有开口组比无开口组的准确性要低

4.根据同一变量数列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 )

A .加权和不加权计算结果一样

B .各组的次数相同时,加不加权结果一样

C .各组的次数不同时必须加权

D .各组的次数不同时可以不加权

E .各组的次数不同时加不加权结果不一样 5.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指标时( )

A .都应用次数作为权数

B .应根据相对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资料条件选择应用权数

C .有分母缺分子,用分母指标作权数

D .有分子缺分母,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E .只能用其分母指标作权数 6.几何平均数( )

A .是若干个变量值连乘积的项数次方根

B .可以用来计算平均比率

C .可以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E .不是代表值

F .丝毫不受变量极端值的影响

品种法练习题(答案)

七、实训题 (一)品种法实训 1.实训目的: 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2.实训资料: 甜甜食品厂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营饼干的生产与销售业务。该厂的基本生产车间是饼干车间,大量生产蛋元饼干和曲奇饼干两种产品,采用封闭式的流水线生产,饼干的主要原料为面粉、植物油、鸡蛋、食糖等。还设有一个机修车间,为企业提供各种修理劳务。该企业的原材料根据生产需要领用,并在领用后一次投入(车间内期初期末均无材料余额),领用的鸡蛋按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其定额为百公斤蛋元饼干消耗10公斤鸡蛋,百公斤曲奇饼干消耗鸡蛋5公斤。其他原材料60%用于蛋元饼干生产,40%用于曲奇饼干的生产。饼干车间工人的薪酬和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机修车间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两种饼干均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企业发生的费用均用转账支票支付。 甜甜食品厂20××年3月有关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如下: (1)上月末的相关资料如表4-1、4-2所示: 表4-1 生产车间月末在产品盘存单 车间:饼干车间 20××年 2月 28 日 第1联 主管: 审核: 保管:张鹏 盘点:谢刚 表4-2 月末在产品成本 20××年2 月 28 日 (2)本月的相关资料如表4-3至4-19所示: 表4-3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 领料人:许围 审核: 发料人:张辉 表4-4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3 月 31 日 ② 转 财 务 科 ② 转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5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6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 表4-7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 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表4-8 领料汇总表 部门:饼干车间 20××年 3月 31 日 主管:领料人:许围审核:发料人:张辉表4-9 领料单②转财务科 ②转财务科 ②转财务科②转财务科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高中概率与统计试题

概 率与统计 1. (安徽理19). 为防止风沙危害,某地决定建设防护绿化带,种植杨树、沙柳等植物。某人一次种植了n 株沙柳,各株沙柳成活与否是相互独立的,成活率为p ,设ξ为成活沙柳的株数,数学期望 3E ξ=,标准差σξ为 2 (Ⅰ)求n,p 的值并写出ξ的分布列; (Ⅱ)若有3株或3株以上的沙柳未成活,则需要补种,求需要补种沙柳的概率 【解:】(1)由233,()(1),2E np np p ξσξ===-=得112p -=,从而1 6,2 n p ==, ξ的分布列为 (2)记”需要补种沙柳”为事件A,则()(3),P A P ξ=≤得 或156121 ()1(3)16432 P A P ξ++=->=-= 2. (安徽文18) 在某次普通话测试中,为测试汉字发音水平,设置了10张卡片,每张卡片印有一个汉字的拼音,其中恰有3张卡片上的拼音带有后鼻音“g ”. (Ⅰ)现对三位被测试者先后进行测试,第一位被测试者从这10张卡片总随机抽取1张,测试后放回,余下2位的测试,也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求这三位被测试者抽取的卡片上,拼音都带有后鼻音“g ”的概率。 (Ⅱ)若某位被测试者从10张卡片中一次随机抽取3张,求这三张卡片上,拼音带有后鼻音“g ”的卡片不少于2张的概率。

【解:】(1)每次测试中,被测试者从10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卡片上,拼音带有后鼻音“g ”的概率为 3 10 ,因为三位被测试者分别随机抽取一张卡片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因而所求的概率为 33327 1010101000 ??= (2)设(1,2,3)i A i =表示所抽取的三张卡片中,恰有i 张卡片带有后鼻音“g ”的事件,且其相应的概率为(),i P A 则 127323107()40C C P A C == ,3333101 ()120 C P A C == 因而所求概率为 3. (北京理17) 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Ⅲ)设随机变量ξ为这五名志愿者中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 【解:】(Ⅰ)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为事件A E ,那么3 324541 ()40 A A P E C A ==, 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1 40 . (Ⅱ)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同一岗位服务为事件E ,那么4424541 ()10 A P E C A ==, 所以,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9()1()10 P E P E =-= . (Ⅲ)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2.事件“2ξ=”是指有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 则23 5334541 (2)4 C A P C A ξ===. 所以3 (1)1(2)4 P P ξξ==-== ,ξ的分布列是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成本会计品种法习题

品种法习题 资料:某厂为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还设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运输车间。该厂200×年5月份有关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1、产量资料见下表(单位:件): 2、月初在产品成本见下表: 3、该月发生生产费用: (1)材料费用。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441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材料3704元,生产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9000元(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30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1500千克)。运输车间耗用材料900元,基本生产车间耗用消耗性材料1938元。 (2)工资费用。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运输车间人员工资8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600元。 (3)其他费用。运输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为200元,水电费为160元,办公费为40元。基本生产车间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为5800元,水电费为260元,办公费为402元。 4、工时记录。甲产品耗用实际工时为1800小时,乙产品耗用实际工时为2200小时。 5、本月运输车间共完成2100公里运输工作量,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耗用2000公里,企业管理部门耗用100公里。 6、该厂有关费用分配方法: (1)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2)生产工人工资按甲乙产品工时比例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按运输公里比例分配; (4)制造费用按甲乙产品工时比例分配; (5)按约当产量法分配计算甲、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甲产品耗用的材料随加工程度陆续投入,乙产品耗用的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甲、乙产品成本。(附表) 答案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41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6704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900 制造费用1938 贷:原材料19952 工资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5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550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800 制造费用1600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高中数学专题――概率统计专题.

专题二概率统计专题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问题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都是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思想的运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 【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主要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 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适用范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A.24B.18C.16D.12 Array 分析:根据给出的概率先求出x的值,这样就可以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就解决了. x=?=,这样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即20000.19380 +++=,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应是总数是3733773803701500 64 50016 ?=.答案C. 2000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统计最基础的知识,还涉及到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以抽样的等可能性为出发点考查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知识. 例3.(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2题)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2500,3500(元)月收入段应抽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 出人.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测试题

概率与统计 1.如果一个整数为偶数的 概率为 (1)a+b 为偶数的概率; (2)a+b+c 为偶数的概率。 0.6 ,且 a,b,c 均为整数,求 2.从 10 位同学 (其中 6 女,4 男)中随机选出 3 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 43 均为,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求55 (1)选出的 3 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 (2)10 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通过测验的概率。 3.袋中有 6 个白球, 4 个红球,甲首先从中取出 3 个球,乙再从余下的 7 个球中取出 4 个球,凡取得红球多者获胜。试求 (1)甲获胜的概率; (2)甲,乙成平局的概率。 4.箱子中放着 3 个 1 元硬币, 3 个 5 角硬币, 4 个 1 角硬币,从中任取 3 个,求总钱数超过 1 元 8 角的概率。 5.有 10 张卡片,其号码分别位 1,2,3?,10,从中任取 3 张。 (1)求恰有 1 张的号码为 3 的倍数的概率; (2)记号码为 3 的倍数的卡片张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 6.某种电子玩具按下按钮后,会出现白球或绿球,已知按钮第一次按下后,出现红球与绿球 1 的概率都是,从按钮第二次按下起,若前次出现红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2 1 2 3 2 分别为, ;若前次出现绿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分别为, ,记第 n(n ∈ 3 3 5 5 N,n ≥1) 次按下后,出现红球的概率为P n

(1)求P2的值; (2)当 n∈N,n ≥2 时,求用P n 1表示P n的表达式; (3)求P n关于 n 的表达式。 7.有甲、乙两个盒子 ,甲盒子中有 8 张卡片 ,其中两张写有数字 0,三张写有数字 1 ,三张写有数字 2 ;乙盒子中有 8 张卡片,其中三张写有数字 0,两张写有数字1,三张写有数字 2 , (1) 如果从甲盒子中取两张卡片,从乙盒子中取一张卡片,那么取出的 3 张卡片都写有 1 的概率是多少? (2)如果从甲、乙盒子中各取一张卡片,设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 8.甲、乙两位同学做摸球游戏,游戏规则规定:两人轮流从一个放有 1 个白球, 3 个黑球, 2 个红球且只有颜色不同的 6 个小球的暗箱中取球,每次每人只取一球,每取出一个后立即放回,另一个人接着取,取出后也立即放回,谁先取到红球,谁为胜者,现甲先取 (1) 求甲摸球次数不超过三次就获胜的概率; (2) 求甲获胜的概率。 9.设有均由 A,B,C 三个部件构成的两种型号产品甲和乙,当A或 B 是合格品并且 C 是合格 品时,甲是正品;当 A, B 都是合格品或者 C 是合格品时,乙是正品。若 A 、 B、C 合格的概率均是 P,这里 A ,B,C 合格性是互相独立的。 (1) 产品甲为正品的概率P1是多少? (2)产品乙为正品的概率P2 是多少? (3)试比较P1与P2的大小。 10.一种电路控制器在出厂时每四件一等品装成一箱,工人在装箱时不小心把两件二等品和两件一等品装入了一箱,为了找出该箱的二等品,我们对该箱中的产品逐一取出进行测试。 (1) 求前二次取出的都是二等品的概率; (2) 求第二次取出的是二等品的概率; (3)用随机变量ξ表示第二个二等品被取出时共取的件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品种法例题

品种法 企业的相关资料如下: 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属于单步骤生产,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该企业开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总账,“基本生产成本”总账下分别按甲乙产品,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生产成本计算单, 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分别按供电车间和机修车间开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所有费用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核算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按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采用约当产量法在甲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成本计算单下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10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月初在产品成本。见下表 甲乙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 (2)本月生产数量。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材料费用如下: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下表,其中生产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进行分配。 发出材料汇总表

(4)本月发生薪酬费用如下:本月发出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见下表,其中生产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按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5)本月发生现金支付的费用合计2500元,具体如下: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250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的外部加工费480;厂部管理部门的办公费1360元,市内交通费200元。 (6)本月发生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合计14700元,具体如下: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5000元,水费2000元;供电车间的办公费2300元,机修车间的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的办公费3000元,招待费2000元。 (7)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合计22000元,具体如下: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000元。 (8)本月发生的应分摊的财产保险费,即待摊费用合计3195元,具体如下:其中供电车间800元,机修车间600元,基本生产车间1195元,厂部管理部门600元。 (9)供电和机修车间提供的劳务量表如下表 要求: 1、进行要素费用分配,即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 待摊费用(财产保险费)分配表,现金银行存款分配表,并写出相关会计分录。 格式如下:表1 材料费用分配表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品种法例题

品种法计算例题 某企业下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1、2007年10月份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领料5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10000元,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材料15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2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4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1000公斤),车间耗用的消耗性材料5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料6000元;共计56000元。 (2)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实际成本为2000元,残料入库,计价1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3)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2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6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共计31500元。 (4)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5)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12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40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 (6)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454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3050元;共计7590元,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2、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提供劳务9000小时,其中: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8000小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1000小时,辅助生产费用按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3、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甲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材料费用按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甲产品本月完工产成品1000件,月末在产品400件,完工率为40%。乙产品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生产费用在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见表1、2产品成本明细账。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计算成本。 表1、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成品产量:件 产品名称:甲2007年10月在产品约当产量:件 表2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乙2007年10月完工数量:560件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