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的公共外交_为何好莱坞对中国的宣传要比其自己的电影更有效_骆思典

电影的公共外交_为何好莱坞对中国的宣传要比其自己的电影更有效_骆思典

电影的公共外交:为何好莱坞对中国的宣传要比其自己的电影更有效?

[美] 骆思典 著

张爱华 译

随着第一所公共外交学术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创建和被大力宣传的2010年召开的公共外交国际论坛的启动,中国已开始一些尝试,用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话说,以“有效地将中国的形象展现在其他国家面前”并克服以往“在处理与国外媒体和公众关系中”缺乏经验的问题。 1对公共外交的重视是增强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政府已投入数以百亿美金的资金以支持中国的媒体和娱乐业的发展,使之能与世界娱乐业的巨头“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公司进行实力竞争;此外,就在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4天访问的前一天,纽约时代广场上竖起了一块十分显赫的主题为“体验中国”的展示牌,展示牌大约有50米之高,重复播放时长一分钟的中国宣传片,展示了在各行各业的杰出华人; 2驻北美总部的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也从纽约皇后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上搬进了坐落在时代广场的商务楼群里; 3始创于2000年的通过卫星全天24小时对外用英语播放新闻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原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CTV-9)也已由原来的10个编辑部发展至50个; 4《中国日报》将其多页广告以新闻故事的形式投放在《纽约时报》这类重要报刊的头版内; 5更不要谈中国如何在世界各地大张旗鼓地兴建孔子学院等这些进展。中国电影业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2004年4月,中国广电总局首当其冲创办了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 6

但是我们将在下文中发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量事实表明好莱坞大片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实际上要比中国电影更具影响力。导致这种似乎奇怪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鉴于中国在电影市场和其他领域的飞速发展,好莱坞的大制作大预算的影片已不再只依赖北美市场吸金了。确实,当这类影片70%的票房来自北美之外的地方,甚至有些不断地来自中国,很自然好莱坞电影制片方就将他们的电影发行到美国之外的地方去了。 7

另一方面,相比与好莱坞不同的是,在中国,电影的头等任务是政治性的,其在国内外发行的电影肩负着一种使命,即使青年人的观念社会化,了解和认同国家和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国家利益的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激起人们对政府的支持,理想化地来说,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为了这一目标,无论在影院观看好莱坞电影还是通过购买到处都有的盗版影碟,都被部分地证明老百姓有自己选择做事的自由,尽管这些并不是无条件的。在每年重大政治性的节日中,比如10月1日国庆节前后,或者临近重大政治历史周年纪念日,如中国共产党建立周年纪念日,或在党的代表提要

对公共外交的重视是增强“软实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政府已投入数以百亿美金的资金以支持媒体和娱乐业的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好莱坞大片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实际上要比中国电影更具影响力,这一方面是好莱坞开始重视中国电影市场,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的头等任务与好莱坞电影不同。

骆思典 (Stanley Rosen)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

会等期间,好莱坞电影连同中国商业大片都会在各个院线遭到“区别对待”的厄运以保障“政治宣传片”的票房。另外还会在学校、工作单位发放免费电影票,并施压给电影院主管想方设法促销此类电影。

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有史以来票房表现最佳的前10部影片,我们会发现好莱坞大片就占去了6部,《阿凡达》的票房高于任何一部中国最卖座的影片的两倍之多,取得了2亿美金的票房成绩。《功夫熊猫2》排列第四(票房7200万美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该片仍在上映)。影片《2012》和《盗梦空间》

(Inception)、《变形金刚2》

(Transformers 2)并列排第六(票房7100万美金),《加勒比海盗4》(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4)也在票房最佳的前10部影片中。 8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有趣的与公共外交和好莱坞的策略有关的结论。首先这前10部影片都是在近几年发行的,其中两部发行于2011年,五部发行于2010年,三部于2009年。这表明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娱乐消费的增加,中国的票房正迅速膨胀。其二,与第一个原因有关,好莱坞一直非常谨慎力争其电影对中国表现友好,过往的经验让他们学到,如果违背这一条,他们将会受到惩罚:要么他们的电影会因惹怒中国观众而失去票房,要么将遭到中国官方的完全禁映。

影片《功夫熊猫2》和《2012》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策略的成功代表案例,影片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是肯定的。2008年拍摄的第一部《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也相当成功,按当下汇率计算,该片取得了2800万美金的票房成绩,但在中国历史票房排行榜中只排第36位。该片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负面议论,尤其是发生在2008年5月的四川地震刚刚结束不久,有人认为好莱坞盗用了带有明显中国文化图腾的标志,如熊猫和中国武术,而被看成是一种“文化侵略”。在拍《功夫熊猫2》之前,“梦工厂”得到四川省官员的允许派遣一个分队先赴四川考察熊猫真正的故乡,影片美术指导雷蒙德·兹巴克(Raymond Zibach)回想说,这次中国之行非常“受启发”,成了“你们在续集里看到的很多镜头的创作基础”。 9对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官员来说“影片《功夫熊猫2》有助于将成都推向国际舞台”,他们希望该片能大大推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

(Straits Times)的报导,“受到走进最具软实力影响的媒介好莱坞电影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在寻找类似的

互动关系”。10甚至,与批评《功夫熊猫2》与前一部《功夫熊猫》同有文化帝国主义之嫌的声音完全不同,11电影评论人于德清(Yu Deqing)写道:

“对好莱坞促进中国文化和软实力的传播的参与应该给予支持,我们欢迎有更多这类的影片!”12

在安抚中国和讨好中国观众方面,影片《2012》比以前的任何一部都更进了一步。比如,在面对即将要毁灭北美的巨大自然灾难时,该电影就非常清楚地指出只有中国有能力建造方舟挽救地球,特别是人民解放军的形象被正面地强化出来,西方媒体通常把他们描述成是中国政府向外扩张中国影响的国家机器,而不是谨慎的人民政权。一位中国网民在他的博客中列出了“最想讨好中国的好莱坞电影”名单,影片《2012》名列之首。13好莱坞制片方这样做的结果如同上面谈到的情况一样使他们在中国获得了丰厚的电影票房。

关注中国人的感受等同关注中国票房,这已经成为行内的潜规则。最新的个案是米高梅翻新的影片《赤色黎明》

(R e d D a w n)。这是一部发生在1984年冷战时期关于苏联侵略一个西方小镇的故事,整部影片把中国人描写成侵略者。准发行人表示担心这样的处理将会影响这部影片打入一个重要的市场,此时中国网站也到处贴挂了这部影片有关中国军人扮相的剧照,之后,米高梅不得不做出决定用数字技术删掉中国红旗和中国部队的象征物,并改写台词暗示大多数侵略者是北朝鲜人。当时米高梅公司正挣扎在破产的边缘上,并试图为影片《赤色黎明》寻找一位发行商,那时他们正在拍摄《007》系列新片和《霍比特人》

(T h e Hobbit),如果两部片子发行了,他们希望在中国都能有好的票房成绩。虽然这次数字技术处理让他们花去了近一百万美金,但被看成是聪明的商业决策。14毫无疑问,米高梅仍然记得由于他们公司发行了被认为是好莱坞反华三部影片之一的《红色角落》

(Red Corner)而导致他们公司的电影1997年在中国遭到全面禁映。哥伦比亚、三星/试金石和迪士尼由于拍摄发行了《西藏7年》(Seven Years in Tibet)和《昆丹》

(Kundan)也都有被禁映的经历。

相比之下,有些被认为能在中国取得较好票房的好莱坞电影,如近期的《功夫小子》

(K a r a t e Kid)(2010)和《碟中谍3》

(Mission Impossible 3)(2006)却都表现一般,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影片没有

给中国和中国人以合适的表现。由中美合作力邀偶像演员成龙和动作明星威尔·斯密斯的儿子出演的影片《功夫小子》原被看好会在中国有极佳的票房,然而结果并非如此。这部影片在美国本土吸金1.76亿,国外票房为1.83亿美金,而其中来自中国的票房收入只有700万,这种结果实在令美国制片人费解。的确,从很多方面看《功夫小子》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合资片,它的票房是当年中国海外总票房的67.2%,2010年在中国摄制的其他479部影片中,没有一部电影在国外市场赚到钱。15那些熟悉中国市场的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一位驻北京的咨询人说,“中国孩子被外国孩子打败,你认为中国人想看到这个吗?”16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电影集团总裁于冬谈得就更加透彻,“如果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安排美国孩子打日本孩子,中国观众也许会喜欢这部影片”。17

《碟中谍3》在中国的情况稍好一些,中国票房收入达1千多万美金,但却只占其国外总票房收入的3.8%。由于该片中的上海被描写得比较灰色,这部影片在中国的上映被推迟,甚至差点被禁映,比如描述上海警察抓罪犯很无能;外国犯罪分子公然在上海大街上斗殴;到处是悬挂在屋顶上和竹棍上的破衣烂衫;上海和西塘村的坏蛋藏匿化学武器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被影评人在评论该片时提了出来。当这部影片经过一些修剪终被允许放映时,很多观众早已都看过盗版的DVD了。18

虽然可以假设好莱坞现在已通过其惨痛的教训逐渐明白了银幕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与其在中国的票房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紧密,正如上文所述,但中国对自己的电影业又有很多优惠政策,通常通过非市场性管理办法对其所偏好的那些出于政治目的而拍摄的电影进行票房保护。对于电影业内的官僚主义者来说,好的电影是那些被称为“爱国商业大片”类的作品。最近的代表作有《建国大业》

(2009)、《建党伟业》(2011),前者庆祝建立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诞辰,后者纪念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90周年生日。不用说,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国外对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几乎无能为力。

《建党伟业》于2011年6月24日在美国部分电影院开始上映,它为解释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在促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一直比中国自己的作品更有效方面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参考。

首先,此类政治电影是专为中国观众拍的,

锁定的主要是中国国内的观众,也包括国外的华人。配字幕的电影通常都不被看好;就说美国的例子吧,在过去的几年中最受欢迎的中文电影是吴宇森的《赤壁》,该片2009年在美国上映时由于英文字幕语不达意效果极糟,票房只收进62万美金;2011年1月28日上映的甄子丹的《叶问2:宗师传奇》也只赚了20.5万美金。19可见,在国外最卖座的,西方人和华侨(还有其他亚洲人)都喜欢看的是有很多武打场面的古装史诗片。《建党伟业》由华狮电影发行公司和AMC电影院线安排放映,市场主要锁定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和夏威夷的华人社区。

其二,《建党伟业》引起了一些西方媒体报道,媒体的声音对促进一个国家的公共外交是很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报道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努力反而起到相当消极的作用,即使亚洲的媒体报道也是如此。比如,一些文章谈到了该片为保票房免费送票给老百姓,甚至还评论说如果该电影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那就是常笑场。20此外,中国知名电影评论网站为这部影片还关闭了其电影评级系统,不允许读者留下评论,因在这之前,据说有很多对这部影片尖锐的批评报道,87.8%的人只评给这部电影最低评级一颗星。21同时很多报告还说为了保证影片的成功,好莱坞的新片《变形金刚3》和《赛车总动员2》

(Cars 2)将可能会被延期放映,这部影片只是同期放映的大约30部政治宣传片的其中一部,还要统筹计划安排电视剧,出版书籍和组织音乐会。22与影片《建国大业》相同,那些热衷观看这部影片的人似乎都是由于受到该片大明星阵容的吸引,很多内地和香港的大明星都参与了该片的拍摄,观众的观影娱乐还包括去辨认哪位明星在电影中扮演了哪位历史人物。

西方对中国电影如此报道并不奇怪,他们可能对中国电影政治方面的兴趣远大于艺术方面。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文化论坛上,第六代获奖导演贾樟柯公开批评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马上就成了西方新闻报道的头条,贾樟柯认为这是中国不能制作类型电影的原因,并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他计划拍摄的有关一个人的性生活和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谍战影片会遭否定。正如他说的,“如果我想在这儿拍电影,我就必须得把共产党员拍成超级英雄”。他还说,“这种禁止色情、暴力和恐怖的超清文化是一种文化上的无知”。23所以

也许并不奇怪,2011年6月11日~17日中国在缅甸的阿马拉普斯(Myanmar)举办了电影节并展开与当地的电影合作。在军人统治的阿马拉普斯,有关审查制度的问题应该不会受到争议。24

由于中国电影业给自己设置了限制,在电影中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有好有坏。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好莱坞大片由于受到经济利益驱使而保证了中国在银幕上的积极形象。但是,那些票房表现极好的涉及中国内容的英文独立影片对中国的描述就大打折扣了。比如,2010年澳大利亚电影《毛时代的最后舞者》

(Mao’s Last Dancer)是根据中国芭蕾舞蹈演员的自传而编写的。在80年代初期他逃到美国,驻豪斯顿的中国领事馆官员想方设法阻止这位芭蕾演员留在美国与他的美国妻子生活,甚至施以绑架。与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糟糕表现相比,《舞者》在美国赚了近500万美金,全球票房超过2200万美金。只要中国电影业同中国其他媒介一样受到政治的束缚,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对外形象就将会继续由他人来描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