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用标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用标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用标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用标准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又要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家政、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终身进行技术劳动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信息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对文化的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也是形成其他个人下级单位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民明的氛围和条件。

在工艺制作中,引导学生从仿制向创意发展,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搞创造发明活动。自主创意、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基本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一)在手脑结合的操作活动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实践活动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与技术落后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倡以具体的技术项

目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活动。项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系列性的项目的学习,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通过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注重教育容的生活取向,逐步增加技术含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选择对学生的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容。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逐步增强教学中的技术含量,加强科技教育活动,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容,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的生活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的容的安排富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四)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强调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融合社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是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劳动与技术教育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各级的生活态度。在强化基本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动手又动脑的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探究、反思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适时、适量、适度渗透职业教育容,促使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精神。

二、分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三个学习责任感加以描述。

年级技术基础家政职业引导

7~9

继续参加技术学习活动,掌握现代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节的思想感情,养成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通过体验和探究,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形成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自我的生活管理,掌握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所必备的生活技能,养成勤劳、节俭、负责的家庭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庭责任感。

继续关注职业世界了解爱岗敬业的职业首先关注人才需求,进行职业单身的初步选择在创业安全的接触和分析中,形成对创业的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

容标准

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最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

1、本《标准》根据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三个学习领域:即“技术基础”、“家政”、“职业引导”。

2、如何处理三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三个学习领域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各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容建议。

一、容说明

本《标准。的三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安排。在进行容选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现实。所选择的容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贴近学生。所选择的容能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同时,又具有挑战意义。

3、便于教学。这些容有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设计、操作评价等学习过程,有利于集体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4、体现综合。这些容蕴含着丰富的各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这些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有利于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

5、重视安全。学生使用的材料、工具和设备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无毒无害,具有劳动保护设施。所用材料力求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供过于求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容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看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容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目标、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技术基础]学习领域说明

技术基础是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实践形成劳动技术相关的基础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

通过“技术基础”领域的学习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责任制:

一、认识各种常用的材料及其仍不同的用途、性能及加工方法。

二、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设备。

三、具有初步的识图、制图能力,以便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通过鉴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

五、了解简单的工业制作的基本过程和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体会技术的价值。

六、学会简单种植、养殖一般方法了解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和销售过程,丰富劳动体验。

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仔细、合作、卫生、安全、守纪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设置“技术基础”学习领域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兴趣。学生实践打哈哈待客吕,逐步养成优良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便学生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家政]学习领域说明

“家政”领域是指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的锻炼,如烹饪、洗涤、家电的使用、保养和维修,,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等,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生活学习的乐趣,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学习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形成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第二、学会使用家电,了解家电保养、维修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

第三、通过调查、讨论、设计、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勤俭持家的理材意识。

“家政”学习领域旨在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与亲身体验,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劳动技术学习的实际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职业引导]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职业引导”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比较、测试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逐渐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志向和创业意识。

通过“职业引导”领域的学习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关注社会的职业分工和职业首先要求,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

第二、通过社会调查、比较、讨论、测试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志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