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到了1岁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发育快一些的还可以独立几步。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饼干,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摆弄玩具。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可以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岁多的孩子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会叫爸爸妈妈,能同成人一样可以分辨声源,有了明显的回忆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动作。

这时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会初步分辨颜色,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

能听懂妈妈的话,可以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开始学说话,可以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们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时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能里,喜欢与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还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

★一岁半到2岁的孩子,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孩子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而大人对此询问法通常不加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孩子就是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进入2岁的孩子,面临着许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但当你在教孩子时,你会发现那些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怎么就那么难懂,总是会搞错。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经历相比,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对他来说很复杂,需要你的引导和解释。

★孩子到了2岁左右时,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岁孩子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

所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他们的思想也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喜欢凡事都有规律性,看电视的时间若加以分配,让他在固定的时间看喜欢的节目他会很高兴。

这时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孩子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末清晰。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

这时应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日常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即能促进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你的感受到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无尽快乐,而且还能在活动中教孩子数数、认识事物,教孩子说话,培养他独立的能力,爱清洁、整齐的生活习惯。

二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2)

二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2) 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 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 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二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二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 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 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017-08-15 15:37 儿童进入十岁时,一般都就读于小学四年级。可能很多家长感觉孩子进入十岁后突然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从认知分辨、自我意识、自控自律、情感发展、遵守纪律、秩序感发展、人际交往、表达能力、自尊心和上进心的敏感性等各方面得以体现。 同样是十岁,男孩子和女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同龄男孩子仍然非常顽皮,但是女孩子则相对要文静一些。别小看了这表面的变化,因为女孩子一般从十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青春期前期的发展,而男孩子相对要晚两年。 一、十岁儿童共性心理特点 1、认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还不全面 进入四年级后,男孩和女孩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孩子从课堂上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从各种信息渠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正是因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使十岁儿童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认知和分辨力并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还相对较片面。这主要源于利已行为导致十岁儿童常常围绕自己的兴趣或者心情而看人做事,只要符合自己意愿的人和事,一般会乐于接受,如果不符合则会持情愿接受的态度。

对于随心情而定的现象,和以往那种直接拒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能够合理地加以引导和分析,十岁儿童很容易接受劝告或建议,而后去做该做的事。当然,这就给家长制造了困难,因为很多家长往往缺乏耐心,在引导孩子时极易忽视尊重与理解,仍然用以往那种强迫式命令方式去要求孩子做事,结果常常招致顶撞或拒绝。 2、自我意识增强,胆子更大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四年级学生是最难管的阶段,但是至于为什么难管则说不清楚原因。其实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十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发挥作用。 自我意识增强表面看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从心理活动的动机来看,往往是察言观色或随风而动。就如在课堂上凡是爱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其同桌或周围的同学极易被影响和带动,这种架秧子起哄现象,不仅让个别带头起哄的儿童自我感觉很良好,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可以随意破坏规则或违反纪律,而老师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十岁儿童一旦自我意识发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会成为问题学生或问题儿童。因为以往建立起来的正确认知和分辨力,会随着他们破坏了规则和违反纪律的胆子逐渐增大,使专注力转移到调皮捣蛋上来,这会极大地影响学业的发展。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文案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 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缘由,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心情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呈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适时,宝宝会由于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气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分宝宝曾经树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气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忽然打乱了他原来熟习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顺应生疏环境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1、一般心理特点 心理渐趋稳定: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例如开运动会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声 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擦桌子,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擦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2、学习 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许多家长、教师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3、应掌握的行为习惯 不打扰别人:孩子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就会出现一些令老师家长难堪的场合。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孩子理解: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不要只想着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或其它事需要安静,应自觉和同学们小声说话或先学习,等客人走后再大声玩闹。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1、一般心理特点 1.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1.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1.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1.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2、学习要点 2.1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

二年级学生心理分析

二年级学生心理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对二年级学生教学中根据他们心理特点有以下几方面认识:孩子进入二年级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二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二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二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6-12岁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

6-12岁儿童的身体及心理性格特点 一、6-12岁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6-12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1~2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期出现提前的趋势。6-12岁儿童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 6-12岁儿童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因此,6-12岁儿童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如跑、跳、投、掷等活动,而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则很难做好,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手部活动,由于6-12岁儿童

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伴随着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6-12岁儿童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但6-12岁儿童的心脏容积小于成人,脉搏频率远超过成年人,且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因次要注意不让孩子开展过分剧烈的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损害心脏。孩子的呼吸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一般而言,6~9岁的儿童,男孩为23~24次/分,女孩为25~26次/分,到了10~13岁,男女孩都为19~20次/分,而14岁以后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每分钟16~18次。与此相关的是,孩子的肺活量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体育锻炼的情况也直接关系到肺活量的大小,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6-12岁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儿童到了6~7岁时,脑重约128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的90%,以后增长缓慢,9岁时约1350克,到了12岁约1400克,基本上和成人一致。随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逐步趋向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小学二年级孩子的特点知识讲解

小学二年级孩子的特点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孩子,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很在乎别人对他评价,能在别人对他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当受到表扬、奖励、鼓励的时候,产生兴奋感,自豪感自信心会大增。反之,如果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成绩欠佳,别人的评价很低,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对自己丧失信心。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玩的投入时,高兴快乐,与小伙伴有了冲突时,常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孩子情绪变化常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往又做不好,这时需要父母、老师的帮助。他们虽有独立的欲望,但仍有较强的依赖性,把握好孩子的这个特点,一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歌》:“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上不算是好汉”。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出现竞争意识。考试后开始比一比我的成绩怎样,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当别人比自己好时,心里暗暗下决心下一次要超过他。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二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 二年级学生产生了强烈集体荣誉感。一年级的孩子对集体意识比较淡薄,不知道集体是什么,但二年级的孩子就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例如运动比赛时,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声。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整理书包,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整理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个人能力提高、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思想开始从单纯走向复杂,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肯定,如果是错的,在不损伤孩子们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的不足。二年级学生学习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年的在校学习经验,他们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学习方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二年级孩子学习方面应该关注习惯的培养 1、培养上课习惯 上课前学生须将上课所用物品准备好。如:课本、课堂练习册、笔、学习用具等准备好,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岁-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到了1岁左右,可以自如爬行,可以站立片刻,发育快一些的还可以独立几步。手眼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饼干,五指从不分工到有较为灵活的分工,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对捏糖块。双手从”各自为政”到能够互相配合,如可以一同摆弄玩具。精细动作获得发展,如可以独自抱着奶瓶喝奶,打开瓶盖,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岁多的孩子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会叫爸爸妈妈,能同成人一样可以分辨声源,有了明显的回忆能力,可以想起很久前记住的事情,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工作”中。可以模仿大人的动作。 这时能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并努力配合鲜明活泼的音乐节奏做动作,会初步分辨颜色,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 能听懂妈妈的话,可以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开始学说话,可以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他们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这时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喜欢”跟”妈妈的”脚”,妈妈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能里,喜欢与成年人交往,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生气,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还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交往,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区分开,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最初的独立性,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愿意自己动手,而且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 ★一岁半到2岁的孩子,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孩子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而大人对此询问法通常不加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孩子就是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进入2岁的孩子,面临着许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但当你在教孩子时,你会发现那些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怎么就那么难懂,总是会搞错。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经历相比,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对他来说很复杂,需要你的引导和解释。 ★孩子到了2岁左右时,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岁孩子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

完整二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孩子进入二年级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二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 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 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这

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 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 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二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二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 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缘由,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心情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呈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适时,宝宝会由于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气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分宝宝曾经树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气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忽然打乱了他原来熟习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顺应生疏环境 从熟习的环境忽然到一个本人完整不熟习的中央,宝宝无法对四周的事物产生平安感,而且他不晓得如何和四周的人相处,不晓得本人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从而产生宏大的心理压力,并经过哭泣来发泄本人惧怕的心情。 4、产生波折感 宝宝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但是到了幼儿园,不再是惟我独尊,要和其他的小

二年级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doc

二年级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项目内容记录 胡云祥, 2008 年 6 月出生,现年8 岁,就读于巢湖市东风路小学二(2)班。从他的记基忆起,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几乎就没有回来过,因此他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因 本病早逝)。也是因为他从小缺失母爱之故,奶奶格外溺爱这个孙子,因此导致了他在学校 情总是以自我为中,性格较极端,视学习为儿戏,成绩很不理想。 况但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反应速度快,上课虽然不太听讲,但当你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往往回答得个八九不离十。 学习习惯方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像衔着铅笔、把玩橡皮、桌面乱画和在桌子抽屉里日 面折纸等,都是他乐此不疲的事情;作业书写也不认真,敷衍了事。因为奶奶年纪较大,常 所以上学期间就把他放学在小饭桌,说是在小饭桌有老师监督写作业,实际上只是所谓的表 “看水”,他在小饭桌时,作业经常写不完,有时甚至连一个字都不写。可见其学习积极现 性不高,自我控制力较弱。独立性不强,做作业时必须有人监督他完成。 学习基础方面,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聪明,是胡云祥的先天条件,但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而没有被足够重视起来,再加上他缺失父母关爱,少了些教育和管理;奶奶文化程度不够,对他过份溺爱;妈妈偶 尔回来时,因其对他有欠缺感而不忍责罚,爸爸则是使用武力粗暴解决,过后又回到“原始”状 态。在这种缺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环境下,教育影响显得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这也造成了 他性格上的缺失,做事容易冲动极端,爱捣蛋不爱与人沟通。 其一,加深对他的关爱,让“优”生与其结对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其有种在学校就是在家的感觉而不至于孤独,感觉老师就如同自己的家长。 其二,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自己孩子行为上的偏差正是家庭教育措施不完善造 辅导措 成的,并劝导其奶奶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劝其父、母也要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要多花时间施 陪伴孩子。 体会感悟 其三,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耐心地辅导他,促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给予尊重,呵护他的自尊心而让他提高自信心。 第四,及时发现其优点并适时表扬,促成其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品质。 播下去的种子,只有条件合适了,才会的发芽,而只有成长环境合适了,才能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为其提供这些条件、环境和土壤。但对这些因留守而出现的特殊孩子群体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的。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不仅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关心他,更要在心理方面关爱他、鼓励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其成为真正主动学习的人。 成因解析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精心整理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 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 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 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 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精心整理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 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就是表象、想象与思维。这些都就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她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她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就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就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她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她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瞧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与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就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与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就是随生活经验与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就是孩子对您的反抗。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就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特别就是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就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二年级孩子的特点

一、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上二年级了,开始不听话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越来越淘气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的烦恼似乎没有丝毫的减少,按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来讲,二三年级的孩子就是要比一年级的孩子费心,同时也比五六年级的孩子费心。这个阶段的孩子让家长费心的程度决不少于青春期。同时也是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时期。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小学阶段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6岁以前的孩子属于他律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属于成人崇拜,他不仅仅听父母的话和老师的话,甚至比自己年龄大的哥哥姐姐的话他们也听。因为他们觉得成人说的话就是对的,就是要遵守的。成人即使做得不对他也依然认为要听从成人的安排。因为成人说的就是“法律”。孩子到了10岁-12岁之间开始认为纪律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因此,他不再以是否是成人的话来判断是该听还是不该听,而是分析这件事情是否符合他自己和同伴的一种约定,也就是说,这个规定如果得到他自己的认可,他就会遵守,反之,他就不会去遵守。这个阶段就属于自律阶段。 皮亚杰的研究比较早,也不是特别细致,随后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更多的细致的研究。我国的学者李伯黍就曾经在国内对皮亚杰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发现我国的孩子可能发展的早一些。但是不变的是这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学生怎样从他律转变成自律的呢?其中的过程还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很多的教育实践者发现3年级左右的孩子是最淘气的,市区的孩子可能更早一些。那么也就是2年级左右的孩子。很多老师认为是因为孩子入学一年以后开始熟悉了环境,于是开始淘气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个孩子由他律自律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关键时期有学生大脑发育的生理支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已经非常接近成人了。同时也有他经验的积累。 入学对于学生来说最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文化,因为知识和文化在家里一样可以学到。学生到学校里来更多的是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里他要学会跟同龄人相处,跟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成人相处,学会跟比自己大的学生和比自己小的学生相处……也就是说,学生到学校里来就是要学习跟人打交道的,学会在一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刚刚入学的孩子,还属于听话的成人崇拜的阶段,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一些没有听话的孩子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受到惩罚,于是也试着不听话,发现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同时,他也发现,成人有时会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者是自己同伴的意见。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困惑:到底该听谁的?既然有时候可以听自己的,是不是就应该自己说了算呢?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做主。当他自己做主成功的时候,他就越来越敢挑战成人了。所以就出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小孩子不肯听话的现象了。二三年级的孩子是最容易跟家长和老师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无法无天的阶段。 那么这个阶段的家长该怎样办呢?一方面我们要在一些没有原则的问题上让孩子开始做主,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坚持立场。也就是要让无法无天的孩子知道法知道天,守住一些原则性的底线。比如,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儿,也许我们觉得说了这么多次了也不管用,那么就别说了。其实这看似习惯问题其实是原则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觉得妈妈的话我没听也没有怎样,那么下次妈妈说的话我就可以继续不听了。所以当我们发现这些孩子明显不对,同时对孩子将来有不好影响的话习惯的时候,我们就要守住原则,守住底线:就是不能边写边玩。 很多人说,三年级是孩子们的分水岭,有的孩子就很好,有的孩子就开始淘气了,不再好了。这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否能够守住底线造成的。守住底线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守住底线的孩子要少走很多的弯路。还是以边写边玩为例,小学三年级的知识与二年级比起来难了很多,一、二年级边玩儿边学就能会的知识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边学边玩的孩子学习知识自然没有踏实的孩子多,慢慢的差距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而拉开。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一个我行我素的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