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无可置疑食品安全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

关键词:科技发展;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使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概念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科技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

1.科技发展对食品的消极影响有比如在原料生产上滥用各种添加剂,比如使用助长饲料喂养畜类,禽类;生产食品的时候添加各种物质,以便保持食品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以及其他的性质;还有些生产食品企业在销售时为延长保质期从而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染色素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科技在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当温度超过200℃就会极易产生丙烯酰,这是致癌物质。这是以前所不知到的,但确实存在的。还有一方面是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制剂、微生物发酵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对科技发展的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检测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食品安全科技需求

在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用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和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2,3]。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要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定;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

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紧密合作,开展地方科技综合示范;开展食品安全科技战略与对策研究,以食品安全带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科技体系,推动食品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理论应用:风险分析是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的核心技术。食品中的危害物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微生物危害;农药和杀虫剂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化学危害,包括生物毒素等;假冒食品。某种食品是否安全,或某一危害物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由风险分析结果判定。风险分析是基于科学的、按照毒理学方法进行的危害物的危害性评价和判断的过程,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大部分组成是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是食品安全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之一。优先发展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是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科学前提。

2.关键控制技术:国际经验表明,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品危害和品质的损失可能发生在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要一一找出这些危害是困难的,并且成本也非常昂贵。一种有机组织起来的、对食品链中的多个环节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在食品中应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HACCP)”———这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方法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HACCP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工具。开展了HACCP体系在我国许多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中的实施研究,建立符合适合我国国情的HACCP 体系实施指南,将危险性分析这一手段用于制定我国进出口食品的控制技术,完成了我国6大类15种食品的HACCP体系实施指南,并制订了评价准则[4].

结语

食品安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将成为困扰人们的话题。本文在食品安全与科技发展方面进行了简单讨论。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从关键检测技术、关键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检测对象及检测方法上都将有新的突破.今后将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监控中急需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重要技术指标所缺乏的分析检测技术和方法.我国应该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积累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将制定或完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标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残留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通用基础标准与综合管理标准建设.研究与制定种植产品安全标准、养殖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安全标准和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等4个方面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标准.以科技的力量作为食品安全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FAO.Risk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Report of Joint FAO&WHO Consultation Rome[R].Italy.1997.

[2]陈锡文,邓楠主编.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17

[3]吴永宁主编.现代食品安全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6

[4]徐俊,周乃元.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N].光明日报,2004-02-15(2).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发展状况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发展状况分析 ——朱宇泽 03011226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内出现了好多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如苏丹红、吊白块、毒M、地沟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文章应用食物与健康课程的相关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 理解。一、案例分析 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随后,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并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随后,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卫生部指出,根据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1】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而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调查后确定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2】。 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了三鹿的破产,但如此大量的三聚氰胺到底从何而来?三鹿在2 008年9月12日以及媒体给出的答案是:不法奶农添加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聚氰胺的来源无非有三种:奶农加入,收奶站掺入和三鹿制奶粉是加入。 我们先从利润角度看加入三聚氰胺的动机及可能性: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晚上在超市看到包装上还有标示为10- 20%的),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质含量为2.8%计算,含氮量为0. 44%,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是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就能提高0.4%蛋白质。奶农、奶站及三鹿都有加入三聚氰胺的动机。以下是三聚氰胺的一些基本性质: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0℃时,约为3.3 g/L,即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化学式为C3H6N6,含氮量66.67%。而三聚氰胺可以有尿素制成,6 (NH2>2CO → C3H6N6+ 6 NH3+ 3 CO2,反应条件为300℃~400℃,0.1KPa。【3】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如图所示:

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

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 黄亚美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此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不安全的食品就是指人们食用以后出现的各种不适感觉或者长期积累引起某些异常的代谢。 危害食品不安全的化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等方面的需要必须使用的投入品,如农药、兽药、一些激素等;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三是为了某些目的,特别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人为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等。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对食品的成分、性质等进行测定是分析化学的一大类应用,更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2008年的奶粉事件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分析化学的继续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分析化学来检测食品安全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聚氰胺含量 试剂与材料 甲醇、乙腈、25%~28%的氨水、三氯乙酸、柠檬酸、辛烷磺酸钠、 甲醇水溶液(含50mL甲醇和50mL水)、三氯乙酸溶液(1%)、氨化甲醇溶液(5%)、离子对试剂缓冲液(由柠檬酸和辛烷磺酸钠配制)、三聚氰胺标准品(CAS108-78-01,纯度>99.0%)、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mg/mL)。本法中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定性滤纸、海砂、微孔滤膜、氮气(纯度≥99.999%) 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分析天平、离心机、超声波水浴器、固相萃取装置、氮气吹干仪、涡旋混合器、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研钵。步骤: (1).提取液态奶、奶粉、酸奶、冰淇淋和奶糖等。 称取2g(精确至0.01g)试样于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5mL 三氯乙酸溶液和5mL乙腈,超声提取10min,再振荡提取10min后,以不低于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溶液润湿的滤纸过滤后,用三氯乙酸溶液定容至25mL,移取5mL滤液,加入5mL水混匀后做待净化液。 奶酪、奶油和巧克力等。 称取2g(精确至0.01g)试样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海砂(试样质量的4倍~6倍)研磨成干粉状,转移至50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用15mL 三氯乙酸溶液分数次清洗研钵,清洗液转入离心管中,再往离心管中加入5mL乙腈,超声提取10min,再振荡提取10min后,以不低于4000r/min 离心10min。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溶液润湿的滤纸过滤后,用三氯乙酸溶液定容至25mL,移取5mL滤液,加入5mL水混匀后做待净化液。 若样品中脂肪含量较高,可以用三氯乙酸溶液饱和的正己烷液-液

浅谈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浅谈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0T10:48:24.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潘亭亭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人们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研究混乱的现象。 身份证号码:33032419860914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人们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研究混乱的现象。化学分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应用。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根据化学反应确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仪器分析是一种应用时间短的技术。这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基于此,以下对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引言 人们在对自然界物质内存结构和组成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技术方式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物质内部的性质结合对应的变化规律得到准确的化学成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化学分析工作中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化学分析的工作效率,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1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 1.1化学分析的特点 化学分析需要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将化学反应作为基本条件,将化学反应的颜色、物理特性展开为沉淀等,经过量化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化学分析结果。一般来说,化学分析必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准确性,在此过程中,使用相应的仪器展开专业分析会增加化学分析的复杂性。因此,相关人士必须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开展运营,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研究结果,化学分析是一种更经典的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并且能够展开半微分组。 1.2仪器分析的特点 分析化学的仪器分析使用特定的设备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或物理特性。获得的物理量的变化对于实验测试是有效的。仪器分析中使用的设备相当复杂和特殊。基于仪器分析的物理量收集和分析,材料状态分析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材料,仪器分析主要采用现代设备,测试方法较多。在测量过程中,仪器分析按自然观察分类,可分为光学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热分析、质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具有快速的特点。通过常用批量取样方法的自动化,所有数据都能有效显示,主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广泛应用。仪器分析的在线或远程监控可以提高仪器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仪器分析可以在不同的生产阶段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仪器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微观分析、小样本无损分析、结构分析、相位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价格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也可以应用于复杂零件的分析。 2化学分析的发展背景概述 在整个化学的发展浪潮中,可以看出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从古代化学延伸到近代化学,曾有无数的学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重要的一大领域是分析化学,虽然分析化学这一名称是来源于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化学分析法,通俗来讲就是化学物品的反应以及对其物质组成的含量和成分测定的方法。化学分析通常需要借助一些普通的测量设备,用来满足实验的需求,这些设备都是在市场上常见的,如试管、烧杯、蒸馏烧瓶、滴定管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发展还处于不断修缮的时期,从而对化学分析研造成一定的干扰,进一步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下面将对化学分析法中两大主要的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在实验中面临的影响结果,做出相应分析。 3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之间的关系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密切相关,进行仪器分析需要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在进行基于化学的仪器分析时必须进行这种研究。材料的定调需要化学分析来校正解,这样才能看出最终仪器分析的结果和完整性只能通过应用化学分析来保证。对于化学分析,精度高,仪器相快,但材料检测精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需要修正。这意味着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如果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技术,应用质量不会提高,从而使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渗透,只会促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共同发展。 4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化学分析发展 化学分析主要的作用是获取化学和物理测量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针对这些信息研究新型材料,但其工作本质以信息科学为主体。在化学分析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化学和物力材料的研究、制造和开发,从而提高化学分析的能力,扩大获取化学信息的范围。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身体内的元素、化合物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将其周围的空间环境、结构、形态等条件进行分析,还能对动态的材料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在研究化学样品成分时,可以对其内部的结构组成、时间分布、动态、静态、瞬态分析等情况;化学分析还能分析纳米级别的材料,能够对物质的表面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实时分析开发线、现场情况和微量分析,微量和常量分析单原子和分子的状态。在化学数据处理基础上,化学分析能够将基础信息进行整合,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利的信息,从而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例如,在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DNA测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凝胶电泳到凝胶毛细管电泳,再到整个基因组技术,最终形成完善的基因工程。 4.2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方法在小型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不断完善,是传统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仪器分析中,利用软件功能积极推动虚拟实验室仪器分析和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新技术和新材料(包括特殊物理结构和功能、仿生材料等)。)被连续使用。纳米技术、生物学、微制造技术和激光广泛应用于分析仪器中,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效提高分析仪器的速度。资源与环境、远程在线分析与控制仪器广泛应用于仪器分析领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物生态学的瞬时动态过程满足了分析的发展要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最新篇)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需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油炸 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 3、直接入口熟食品须盛放在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 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烹调后至使用前需要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 5、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6、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 时清除垃圾,垃圾桶必须加盖。 【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存放个 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做好食品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腐败变质、发

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宜设主食、副食分区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持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粘有明显标志,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的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妨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库房内吸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1、配餐间按专间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2、配餐间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二次更衣,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3、空气消毒装置运转正常,每日工作前后开紫外线灯30分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 B: 扩散速度 C: 分配系数 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 B: 容量因子 C: 相对保留值 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 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 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 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 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 B: 铜谱 C: 碳谱 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 稀土金属 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 B: 扩散电流 C: 极限电流 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 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 B: Cu(NH3)22+ C: Cu(NH3)42+ 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食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食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来抓。但是,近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所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层出不穷,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阜阳奶粉事件、金华毒火腿事件、喷药多宝鱼事件、吊白块腐竹事件、假牛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升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对百姓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副作用。人民公众要求并呼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每年两会期间都有很多议题是关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1.1.2意义 (1)理论意义食品安全问题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卫生、化学或生物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多样性、复杂性问题。现今世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各国政府对其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中国政府也对其越来越重视。本文以无锡的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从无锡的监管体制出发,结合近年来无锡在食品监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揭示出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从理论角度来阐述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最后从法律法规、监管职能、技术标准、信用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现实意义 无锡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国家已经明确无锡为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无锡常住人口有638万,总

仪器分析-UV-vis

《仪器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仪器分析教研室( 刘晓宇) 仪器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状态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课程内容既有成分分析又有结构分析,既有无机分析又有有机分析。它是从事化学、生物、地质、食品分析等学科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是: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及其应用要有基本的理解。 具体的要求可归纳为: 1.理解各分析方法的原理。如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有关的定律、公式及其应用。 2.知道有关仪器的结构。如仪器由几部分组成,有哪些重要部件,简单工作过程。 3.了解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4.掌握各方法的分析步骤和数据处理。了解各方法对样品的要求与样品的处理,实验条件的选择,基本数据的运用,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章绪论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 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测量和表征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物理物化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分析方法一般要依靠仪器来完成,故习惯上称为仪器分析。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光学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 以物质的光学性质(吸收,发射,散射,衍射)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二)电分析(electrical analysis): 电流分析,电位分析,电导分析,电重量分析,库仑法,伏安法。 (三)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y analysis) :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四)其它仪器分析方法(other analysis): 1. 质谱法 2. 热分析法包括热重法、差热分析法、示差扫描量热法等。 3. 电子显微镜,超速离心机,放射性技术等。 三、仪器分析的特点 多学科交叉 (1)仪器分析法具有很强的检测能力 绝对检出限可达微克、纳克、皮克、甚至飞克数量级。 (2)仪器分析法的取样量较少。 可用于微量分析(0.1~10mg或0.01~1mL)和超微量分析(<0.1mg或<0.01mL) (3)仪器分析具有很高的分析效率 (4)仪器分析法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可用于成分分析,价态、状态及结构分析,在线分析等。而化学分析一般只能用于离线的成分分析。 (5)仪器分析的仪器设备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 四、仪器分析在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应用于传统领域:医药、食品、商检、公安、国防、材料、能源、环保等 2. 应用于前沿领域 例:遗传研究仪器确定DNA双螺旋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确定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 五、仪器分析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 的地位 https://www.doczj.com/doc/4e1891197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 学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讨论了分析化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着重分析这两个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说明了这两个分支联系紧 密,各 有所长,相互补充,互为表里。 关键字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前言 在21世纪,全球竞争重点已从政治转向经济,实际上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整个社会要长期发展必须考虑人类社会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口,粮食和环境,以及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的解决,这些都与分析科学密切相关[1]。分析化学的应用开始向药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拓展,于是我们不得不了解并学好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即(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的成分分析、结构即(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及物质的主要含量的多少[2]。 1.仪器分析的特点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之上的,例如仪器分析可以分析光、电、热、磁、音波等的物理量,通过分析结果达到测量的目的。仪器分析所要使用的器械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例如显微镜。仪器分析除了测量物理量与物理性之外,还可用于物质的状态分析,物质的价态或者微区、超痕等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借助不同的化学仪器对物质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侧重于仪器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原理以及如何熟练规范地操作这些现代化的仪器[4]。仪器分析所包含的方法很多,目前已有数十种,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和电镜分析法等。有以下特点:

中国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标准版)

中国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标 准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08

中国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标准版) 摘要 介绍冷链物流的概念,并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 目录 1、前言 1.1我国冷链物流的背景 1.2研究意义 1.3主要研究内容 2、主要调查内容 2.1冷链物流概况 2.1.1冷链物流的概念

2.1.2实现冷链供应的条件 2.1.3冷链适用的食品范围 2.1.4冷链构成 2.2中国冷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2.1发展整体 2.2.2设备装置 2.2.3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3.根据外国发展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3.1制定法律法规 3.2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3.3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 3.4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3.5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1、前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所享用的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广泛,随之伴随而来的是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从田间要餐桌,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储存过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冷链物流至关重要。中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加上我们人口众多,地方辽阔,所以如何很好地发展冷链物流,就成为了我国需要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论文主要从冷链物流的概况,我国物流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方面解析,得出我国冷链物流势在必行的结论,并且借鉴外国冷链物流发展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1.1我国冷链物流的背景 食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特点,

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1

一单项选择题 1. (D)根据食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需要,按照不同的食品种类建立全国性专业机构和分区域的大区性食品检测机构。 A日本B英国C德国D美国 2. 根据国际市场上愈来愈重视畜产品原产地识别问题,( D)建立了“国家畜禽识别系统”。 A英国B日本C美国D澳大利亚 3. 我国目前矛盾最为突出的是《产品质量法》和( B)。 A标准化法B食品安全法C农业法D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主要食品总产量持续增长,(ABCD)等食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A谷物B水果C水产品D肉类 三判断题 1. 英国的四个地区针对同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用的法律法规相同。( B) A TRUE B FALSE 2. 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趋势是组建集中统一的监管机构。(A) A TRUE B FALSE 3. CAC负责对海产品生产厂、盛鱼的器皿以及海产品进行志愿的检查。( A) A FALSE B TRUE 4. 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肉类检测法》以及《纯净食品及药品法》,这是美国最早制定的保护消费者免受食品导致的疾病危害的联邦法律。(A) A FALSE B TRUE 5. 从总的趋势来看,食品安全监管在行政管理上越来越垂直,主要趋势是兼并、统一、集中。(B) A FALSE B TRUE 6. 在微生物污染中,真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B) A TRUE B FALSE 7. 欧盟国家政府所进行的检验检测时围绕建立HACCP系统而进行的,检验检测可以在可能发生危害的任何环节进行。( A) A TRUE B FALSE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最终用户之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冷链物流一般分为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其中冷藏运输及配送环节是目前冷链物流的最薄弱环节。由于存在环境影响、技术限制、成本费用等诸多因素,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物品温度因不利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物品质量事故风险要比其他环节大得多。而且,通常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封闭型的物品运输和配送,而这往往会对后续的事故原因鉴定工作带来困难,即物品温度超过标准限定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始的?是由于环境因素还是冷藏(冻)系统技术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温度变化并将此温度数据存储和发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的技术。对于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检测,传统上是检测端到端的节点温度,应用这种技术,即使节点处测量的温度情况正常,也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正常。冷链物流的运输牵涉到几百种物品,不同的物品对温度和车辆配置要求都不尽相同,怎样实现最佳操作,降低损耗量,提高效率,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系统标准。为此搏澳公司推出了基于2.4G远距离温度射频卡的“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RFID技术同时结合温度传感系统,实现对冷链物流运输和配送环节过程中物品温度的实时监控,或是当温度超标时实施报警,也可对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记录,以便帮助分析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为解决温度变化问题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也有助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随着物流业的开放,物流投资将进一步增加,而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必将逐步加大,而这些都为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的应用创造无限生机。系统简述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以射频识别(RFID)技术为核心,结合运用GPS、GIS、GPRS、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建立了冷链物品集装箱物流监控网络和公共安全监管平台,包括冷链物品与状态信息采集终端、车载实时监控终端、远程监控平台三部分,实现冷链物品状态监测与安全报警、冷链物品全过程信息追溯等功能。 1.系统组成温度电子标签:即冷链物品与状态信息采集终端,采用了2.4G有源电子标签与温度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传输到与之连接的电子标签,由电子标签负责处理这些信号,并将这些处理过的信号以无线的方式主动向外发射信息,以便专门的读卡器收集这些信息。安装方式:直接固定安装在车厢或集装箱内。带GPRS和液晶显示屏固定读卡器:作为车载实时监控终端,集合了RFID读写器技术以及GPRS技术,正常工作后,可接收到来自车厢或是集装箱内标签发射出来的数据信息,解调后将温度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同时将利用GPRS将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安装方式:安装在驾驶室内控制器:控制报警功能,在运输过程中,当温度超出针对物品而设定的温度范围时就会发出警报。当意外发生时,可以及时抢救部分物品。监控系统:远程监控平台是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该平台能时时远程监控到车厢或集装箱内温度的变化,能全面的掌握物流过程的信息。方便决策者做出判断和决策 2.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首先,温度标签会被加载到目标物品(箱)上,当把货物装上车出发以后,系统就开始工作。信息采集终端实时采集集装箱内温度、状态信息,并定时写入集装箱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不停地向外发送信息,读卡器再把接收到的信息通过GPRS发到监控中心,在驾驶室里的显示屏可以看到货物温度的变化。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全部信息的接收、存储,并将获取的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或以查询的方式实现,实时的与冷链运输人员进行交互。后台管理:

浅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浅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到当前的石蜡粉条、毒腊肉、染色馒头等事件,使食品质量和安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有《食品卫生法》和各级监管机制,但是还不能彻底解决实际监督管理中存在一些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主要集中在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这部分企业由于投入小、厂房和设备简陋、检测方法手段落后、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因此,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源头上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二是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不统一。目前食品质量卫生存在几级标准和不同部门标准,并且相当部分标准陈旧、标准低、标准本身不科学,不能全面反映食品质量和安全,也不利于行政监督管理。 三是多级多部门重复抽检。如工商、质检、卫生、检测机构等部门都在抽检,造成食品质量安全数据报告发布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在这次奶制品专项治理过程中,工商监管人员遇到许多问题无法向消费者作出合理解释,有

的消费者问国家公布奶制品批次以外的其他奶制品有无质量问题?奶制品中除了三聚氰胺这项指不合格,其他指标是否达标?凭心而论真的不敢理直气壮地向消费者作出合理解释。 四是检测机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工商部门自身无检测机构和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所有抽检产品由各区县工商局自己送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一般根据经费的多少来确定检测指标的多少,再加之检测机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检测报告不够准确和统一。比如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会得出不同的检测结论。 五是工商部门监管能力受限。工商系统没有隶属于自己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技术专业人才和队伍,日常监管凭眼看、手摸、鼻闻、询问等手段进行,以此判断产品质量优劣,或者在市场上进行产品抽检,送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来监督管理,承担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手段受到极大限制。 六是监管经费保障不足。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涉及的产品数多量大,目前的监管经费受预算刚性约束,每年度质量抽检只能在预算内确定抽检数量,抽检产品仅占市场上极少部分产品,根本无法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全履盖的监管。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20141

页眉 A 、紫外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安培检测器 2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 A 、贮液器 B 、高压输液泵 C 过滤器 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 、梯度洗脱装置 E 、进样器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 、紫外吸收检测器 B 、示差折光检测器 C 、热导池检测器 D 、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 ) A 、贮液器 B 、输液泵 C 、检测器 D 、温控装置 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 )水 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 B ?国标规定的三级水 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D.无铅(无重金属)水 18.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 ) A 、流通池 B 、光源 C 、分光系统 D 、检测系统 19. 下列哪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 1. A 、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分配色谱法 B 、排阻色谱法 C 、 )。 离子交换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2. A 、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 检测器 中被分离。 3. A 、 4. A 、 C 、 5. A 、 6. A 、 7. 、记录器 C 色谱柱 、进样器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0.5 卩 m B 、0.45 卩 m C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0.6 卩 m 、0.55 D 、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甲醇/水(83/17 ) B 、甲醇/水(57/43 ) C 、正庚烷/异丙醇(93/7 )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 ( ) 紫外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D 、 乙腈 / 水( 1.5/98.5 )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 C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范围内。 示差折光检测器 A 、 10~ 30cm 20 ?50m C 、 1~ 2m 2?5m 8. A 、 在液相色谱中 ,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组分与流动相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 、 ) 组分与组分 9. A 、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 )的操作 改变柱长 B 、改变填料粒度 C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 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A 、荧光检测器 B 、示差折光检测器 C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 、提高柱温 B 、降低板高 C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 、改变固定相种类 B 、改变流动相流速 C 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 A 、紫外吸收检测器 B 、红外检测器 C 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 、恒温箱 B 、进样装置 C 、电导检测器 ) 、降低流动相流速 ) 、改变流动相配比 D 、吸收检测器 D 、减小填料粒度 D 、改变流动相种类 、差示折光检测 ) 、程序升温 D 、电导检测器 D 、梯度淋洗装置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无可置疑食品安全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 关键词:科技发展;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使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概念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科技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 1.科技发展对食品的消极影响有比如在原料生产上滥用各种添加剂,比如使用助长饲料喂养畜类,禽类;生产食品的时候添加各种物质,以便保持食品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以及其他的性质;还有些生产食品企业在销售时为延长保质期从而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染色素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科技在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当温度超过200℃就会极易产生丙烯酰,这是致癌物质。这是以前所不知到的,但确实存在的。还有一方面是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制剂、微生物发酵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对科技发展的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检测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食品安全科技需求 在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用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和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2,3]。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要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定;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