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对比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通过对“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三、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利用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歌曲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哪个朝代?

秦始皇大秦帝国

师:秦兼并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帝国,然而赫赫一时的秦帝国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你知道秦王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帝国为什么很快被推翻了呢?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说出秦灭六国的经过和完成统一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 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

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 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 赵国的哪场战争? 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 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 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 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 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 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 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 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 能统治时间久? 四、课文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_1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

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XX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制作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板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前221年) “纸上谈兵” 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的灭亡(前2XX年)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 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前2XX年) “洪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复习战国形势 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 (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 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是秦的兼并战争及统一的历史意义;难点是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 65页“秦王扫六合”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①战国以来, ________ 成为大事所趋。 背景3②________________ 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L③ _______ 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时间:_ .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开国皇帝: 都城:_ 意义: 2. 学生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想一想秦王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3. 师简单介绍亲王嬴政,让学生理解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 侯尽西来”的意思。 【共同探究】 1. 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并回答:灭六国的时间,顺序;②秦王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都城在哪? 2. 讨论:战国七个国家,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全国。 3.师指导学生识图:了解秦朝的疆域。 4、学生先自学陈胜吴广起义内容:①识记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②讨论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5、自主学习楚汉战争,分析对比成功失败的原因。 【巩固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 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2?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 年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建立者是()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知识与技能 h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趙势I 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锻*长平战后六国皆无力 御秦, 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露的吋间冬 二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的农厌大起义。 4.通过阅读"嗪朝疆域图7培养识谏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基本史实。 2、 通过对 “纸上谈兵”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 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和中华民族的 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阅读相关小字内容,认 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 重点:秦国的兼并战争用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预习学案 1、“秦王扫六合” (1 )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 _______________ 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 _______________ 阻碍了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 成为大势所 趋。商鞅变法后,_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_____ 中 大破六国中最强的赵国军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230 —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 、六国,建立 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定都_、秦王赢政自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以来诸候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至一个崭新的阶段。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的疆域东到 ____ 、南至y _______ 、西至y ________ 、北至y 。 2、陈胜吴广起义 (1 )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 负担十分沉重、 _____________ 繁重、 ____________ 严酷,使社会矛盾尖锐起来,最 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而失败,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 (3)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 公元前 __________________ 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 ______________ 大败秦军主力,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 军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____ ,封刘邦为 。后来双方为争夺皇位,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 争,历史上称为 ____________ (2)楚汉战争的性质是统治阶级为争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 都 __________ ,史称西汉。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是诗人李白对哪位统治者统一过程的形象描述(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唐太宗 D 、隋文帝 2、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2)公元前209年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大泽乡揭竿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后建立起 政权;后因寡不敌众 (1)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 202年建立汉朝,定 )

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作者:吕会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思考秦统一的原因,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和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4、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5、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及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学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历史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战国末年那个国家实力最强大 [学习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秦国统一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去了解 思考:秦为什么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点拨学生从社会背景、各国的实力、对手、谋略及领袖等方面去思考。)共同得出以下(ppt) ?1长期战乱人心思定,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战国得名)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回忆商鞅变法) ?3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御秦。(讲纸上谈兵故事) ?4秦始皇具有雄才大略。(秦始皇图及李白诗感知) ?5采用远交近攻正确策略。 从远交近攻了解秦灭六国顺序(图):韩赵魏楚燕齐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ppt) (1)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的混战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秦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思考:崭新从哪些方面体现?(点拨学生从秦疆域结果等方面思考)讲解以下(ppt)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合现实) ?2秦的统一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结合疆域图) ?3秦的统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可以结合现实) 4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及秦始皇意义,但秦二世而亡是什么原因? 出示秦暴政资料: 材料一: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据史书记载,修骊山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中的重点课。本课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教学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秦统一的背景原因;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的经验教训,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1、本节课涉及的部分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如长平之战、指鹿为马、陈胜、吴广起义、破釜沉舟、鸿门宴等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可以娓娓道来。针对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发掘学生的潜质,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由学生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另一方面要发现和纠正学生知识层面和理论层面的错误和误解,例如,部分学生会将楚汉战争视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2、同学们都认识秦始皇,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功过并不太了解,也无法确切说出秦帝国灭亡的原因,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光靠老师讲可能他们无法记住,力图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秦的暴政,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必然性。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可用成语典故贯穿全过程,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了解相关成语典故背后的史实讨论成语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复习战国形势。 (师)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 (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 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指导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回忆并互相验证巩固七国名称及位置) (师)秦国和秦朝一样吗?本节课即来了解。 ·2、【秦王扫六合】 (师)介绍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公元前_________年,秦在_________打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_________ 多万人。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长平之战的概念。 答案:260 长平40 2.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多民族的国家,定都。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秦的统一和建立。 答案:韩赵魏楚燕齐中央集权咸阳 3.《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应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思路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推翻秦朝的统治。 答案:A 4.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思路解析:陈胜、吴广只是给了秦朝重大打击,并没有推翻,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打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思路解析: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击败实力强大的赵国的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答案:C 2.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 思路解析: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答案:B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思路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答案:D 4.秦朝刑法残酷,一个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 A.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 思路解析:秦朝刑法残酷,一个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被“连坐”。 答案:D 5.秦统一后又很快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秦朝暴政,迫使农民起义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的背景:①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②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大增; ③秦赵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 2、秦兼并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3、秦朝的建立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二、秦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局面。 ②给人民提供了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的暴政。 四、使秦灭亡的最后一战:巨鹿之战(用破釜沉舟来形容项羽的表现) 五、楚汉战争是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 第13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废分封,立郡县;②统一车轨、文字;③统一货币; ④统一度量衡;⑤修缮长城(防御匈奴);⑥焚书坑儒。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②中央设:丞相(管政事)、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③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注意:各级官员由有皇帝直接任命

影响:个体家庭成为社会基本单位;中央集权体制被后来历代所沿用。 三、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原因和作用。 原因:文字不统一不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和传播。 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传播与发展。 四、秦朝的文字:小篆(官方文字);隶书(民间文字)。 五、秦朝的标准货币:圆形方孔钱。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人物:刘邦(汉高祖)都城:长安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消弱封国势力;③强化监察制度。 三、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斥抑制其他学说,采纳儒家思想治国)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汉武帝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延续了两 千多年。 五、消弱封国势力的背景:封国势力威胁到了皇权、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六、汉武帝为消弱封国势力采取的措施:主父偃建议的“推恩令”。 七、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①诸侯王由嫡长子继承,同时把王国土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 ②新封侯国归郡管理。 作用:①封国实力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②被封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 ③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土地就消弱了王国势力。

第13课__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1)

第13 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 )、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 )。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通过复习战国形势进行导入我国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三个时代,其中周分两段,西周与东周,东周历时多少年(前771年到前221 年)即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战国争雄,连年战事延续了长达五百多年,那么大家认为其中受害最大的是谁?(人民)人民经过长期战乱,渴望统一。(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由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进行验证、巩固七个诸侯国名称及位置)教师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 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位置:云南省元谋县地位:目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 时间:居今约70---20万年;位置:北京周口店;生产与生活: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半坡聚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位置: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与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彩陶;种植粟,饲养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7000多年;位置: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产与生活:使用磨制石器、黑陶;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干栏式房屋。(通过一些遗迹的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黄帝和炎帝: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炎帝:成就: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市场。 (2)黄帝:成就: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传说是不实的成分而史实是真实的历史) 2、尧舜“禅让”: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 3、大禹治水: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水患,化害为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夏、商、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的统治 内容:“授民授疆土”。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

13课秦帝国的兴亡

13.秦帝国的兴亡 一、教材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仍避免了不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代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的国家的建立,回忆他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秦人”同“汉人”和“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秦的灭亡给后世提供了借鉴。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扫六合”“楚汉战争”三者之间的发展线索是秦的统一、灭亡、西汉的建立。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是重点。为什么能兼并六国是难点。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很重要,本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时期一统天的局面,本课是封建社会统一时期的开始,所以地位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距离学生遥远,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此时期的成语故事或编演课本剧《长平之战》,学生在课前就对这一时期有简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对本课内容感到陌生,让学生讲故事,演义历史会让学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学习时能自然而然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学生在演义的时候能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在课前早就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有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这些知识已具备,也具备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了加工处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他们准备成语故事及课本剧能够完成。 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学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看图掌握统一的过程,让学生有处理资料、分析、归纳、概括、识图,掌握直观记忆法,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唯物看待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会用历史为现实服务。 知识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车的基本史实。、通过对“揭竿而起”“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通过联系、直观、对比的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陈胜吴广起义学习知道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讲故事,演课本剧演义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处理资料。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学生是民主商量,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课程资源,采用灵活的学生喜接受的评价方法。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课前有所沟通,指导学生收集的资料,检查成语故事及课本剧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课件要熟练掌握。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 导入:图片问题导入,看图回答我国进入封建时代的时间,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学生明确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统一时期从秦朝开始,本课讲解中国历史上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案北师大版 3、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4分钟) 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与长平之战谈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 二、探求心知(23分钟)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中国的背景与原因 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长平之战后,秦统一的进程加快(播放“长平之战”的视频) 2 .秦统一的经过:先后兼并六国(读图) 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定都咸阳(播放“秦始皇统一”的视频)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与集中讨论 教师的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史实,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因素的种种措施与社会进步的作用,秦统一对汉朝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等,形成认识。 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启发学生从背景中找出秦统一的条件:战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商鞅变法的作用、军事较量中长平之战的结果、历史人物秦王的作用等)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角色扮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片段(商议起义)(结合地图) 问题: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播放“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成语典故一箩筐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鸿门宴等等 (三)楚汉之争 从中国象棋中楚河和汉界的由来说起 战争的性质从双方争夺的目的来看 战争的初期到后期的变化 战争的结果和从中的感悟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长安 三、归纳升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秦统一的背景,能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 2.掌握了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5.知道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A.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统一全国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4.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A.赵—魏—韩—楚—燕—齐 B. 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 赵—韩—魏—燕—楚—齐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6.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 7.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到东海②西到陕西西部③北至长城一带④南到南海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①垓(gai)下之战②河套争夺③巨鹿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 9.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山海关二中李占红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和作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统一”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并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和历史意义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2。本课具体内容及大纲要求: 本课的内容是新单元的一个开始,它既联系了上一单元的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又是对下一节课对秦朝的暴政的铺垫,还是与大一统的汉朝的一个强烈对比的历史时期。本节课共有三大部分,一是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二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三是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大纲要求: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展示的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二是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个进步作用。 3、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搜寻知识,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不能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及历史人物,同时对国家兴亡、统一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 4、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秦灭六国及其意义;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了解万里长城,灵渠等古代工程及秦朝疆域。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和整理课外知识的活动,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巩固统一的措施,更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5、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秦朝的统一及统一的措施和统一的作用.。 6、本课难点: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等多种方式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二十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北师大版习题 精选第二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秦统一后,全国推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在“尊”,两者相同点是( ) ①强化儒家伦理道德②禁绝其他思想学派③激起社会强烈反抗④控制思想,加强统治 A、①②④ B、②④ C、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秦皇汉武是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在对待诸子百家态度上截然不同,表现为“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相同之处是( ) A、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 B、为了解决王国的威胁

C、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D、为了促进文化教育“大一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建立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长平之战发生在( ) A、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秦王先后灭掉六国,建立秦朝,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的诞生。 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10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 3.想一想,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5.秦朝的都城是在( ) A.阳城 B.洛阳 C.成阳 D.镐京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和,这次起义的地点在。 7.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大败秦军主力军队。与此同时,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8.下图历史人物是,该历史人物的真名叫,他最大的贡献是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9.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歌颂的历史人物是。他颂扬了此人的什么业绩?

10.有人说,没有秦始皇就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国家,中国将永远处在列国纷争的状态下。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11.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2.强盛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只有短短15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一、单项选择题 13.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4.最后推翻秦朝的农民军领袖是(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二、填空题 15.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 1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刘邦就是。 三、历史谜语 17.捷报(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18.江苏原野(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四、活动与探究 19.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采用的破釜沉舟的战法,有人认为是愚蠢之举,有人认为是高明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0.本课的内容涉及到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 21.画一画秦朝疆域图,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 答案: 第13课 1.赢政多民族2.B 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闵世英 〖教学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和秦朝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区别。 〖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看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的64页的秦始皇人物像,教师可以用课件打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和毛泽东的诗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然后教师提问:后人为什么在抒发感情是都要提到秦始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一课。 一、秦灭亡六国: 关于战争主要讲述长平之战,讲述战争过程时最好用兵马俑图片,如战士俑、将军俑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接感观。让学生发言讲述“纸上谈兵”成语的来历,并且看书64页中的内容后教师把结果告诉学生:统帅阵亡,赵国四十万官兵向秦军投降,秦国占领上党,但上党人民却归属赵国不投降秦国;于是秦军作出只饶恕二百四十个年轻官员,纵回赵国,使他们报导凶信赵国,全国震恐。让学生分析这个结果对秦国和六国的有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柏杨的先生的见解读给学生,并同时讲解战争的方针对全局的影响:“任何一个具有高贵心灵和具有远见的将领,决不杀降。俗云:‘杀降者不祥。’杀降的功效是立竿见影的,但杀降的后遗症造成的伤害,可是长久不愈。白起先生虽然不久就死于非命,但我们并不人为那是杀降的报应,因杀降的报应比那严厉得多,国家。社会,甚至人民的道德品质,都要为杀降者付出代价。”讨论之后告诉学生历史的结果是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教师要分析秦国打赵国的原因:赵国是燕国。齐国的屏障,同时赵国最早在军队中实行“胡服骑射”学习匈奴的骑兵赵国的杀伤力对秦国的危害很大,因此秦国对于这次战争是很重视的他们在战术上和外交上都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对付赵国。因此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基本上稳操胜劵开始了灭亡六国的行动。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开始了秦统一六国,从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为时二百六十年的战国时代就全部结束了。秦朝统一的过程可采用战国的地图放在实物投影的最底层,各战国的国家用一种颜色写上各国的名称,把秦国的国家图成一种颜色,每秦国消灭一个国家就用秦国的颜色压在战国的国家名称上面。先让学生把40页的自测《战国形势图》填在书上,教师把秦灭六国的过程在黑板上画出,并附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的表: 顺序国别亡国年代亡国年份立国年数 1 韩王国21世纪教育网 70 前230 104 2 魏王国70 前225 145 3 楚王国70 前223 519[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燕王国21世纪教育网 70 前222 111 5 赵王国21世纪教育网 70 前222 105 6[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齐王国70 前22121世纪教育网139 统一之后的秦朝疆土(秦朝的疆域是东:大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可在统一六国的地图上把秦朝的疆土罗列上,同时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比较,这样一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