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V)。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V。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新定义(全球统一定义):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1) 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持续胸痛>30 分钟,含NTG 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 新发生的缺血/缺血性ECG改变[包括T波增宽增高、新发生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

(3)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ICD-10:~V)。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溶栓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可进入路径。PCI、溶栓须符合适应证。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1-2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大便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随机血糖、DIC全套、CRP、proBNP、传染病筛查(3)心梗一套、心电图(随时),心脏彩超,必要时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冠脉造影、CTA、MRI、同位素、B超、肝炎系列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心电血压监护,吸氧(SO2<95%),镇痛等治疗。

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ⅡbⅢa受体抑制剂)、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调脂(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

3.再灌注治疗:PCI、溶栓

4.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或治疗应激性溃疡,心肌保护)。(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需预防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发病6-12小时内的STEMI应立即行再灌注治疗,根据病情可选择溶栓或直接PCI。发病12小时的STEMI,若还有胸痛,仍可行再灌注治疗。发病12小时以上仍有缺血症状、血液动

力学不稳定者,可酌情行PCI。超过12小时的STEMI一般需待7天以后择期手术。

溶栓治疗适应证:STEMI发病<12小时、年龄≤75岁又无溶栓禁忌证者。禁忌证包括: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颅内肿瘤;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10分钟);近期外科大手术(<3周);近期有在不能压迫位置的啊血管性穿刺术(<2周);严重疾病如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对于NSTEMI,原则上根据Grace评分或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临床表现进行危险分层,极高或高危险组患者建议2h-24h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早期血运重建。

(九)术后恢复。

监护病房继续药物治疗

(十)出院标准。

1.无严重并发症。

2.病情稳定。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心肌梗死_(ICD-10:~V);行溶栓或者择期PCI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 天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随着冠心病诊治技术的进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对于基层医院无条件实施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仍是AMI早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使临床AMI静脉溶栓率仍很低,为进一步改变这种状态,提高AMI的静脉溶栓率,减少心肌重构,维护正常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收治住院的25例AMI患者进行了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例均系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85岁,40~50岁2例,男女各1例;51~60岁2例,均为男性;61~70岁11例,男8例,女3例;71~80岁8例,男女各4例;>80岁2例,均为男性。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4例;2型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冠心病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1例;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5例;既往健康5例。危险因素:高血脂13例;高血糖7例;有冠心病家族史2例;高血脂并发高血糖1例;血脂和血糖均高且有冠心病家族史2例。诱因:有明显劳累或情绪激动17例;无明显诱因8例。并发症:休克3例,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8例。 1.2临床表现 1.2.1发病时间<3h2例;3~6h5例;6~12h7例;>12h11例。 1.2.2症状胸闷痛20例;上腹痛2例;胸闷3例。 1.2.3心电图下壁AMI10例;前壁AMI5例;心内膜下AMI3例;前间壁AMI2例;前壁加后壁AMI3例;下壁加右室AMI2例。 1.2.4心脏彩超左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6例;左房扩大3例;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肺动脉高压1例;左室、左房大加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 1.2.5心肌坏死标记物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定性或定量异常18例;正常4例;未查3例。 1.3诊断及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和《2011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指南》[2]确诊为AMI;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应用阿司匹林片300mg嚼服,氯吡格雷片300mg口服,止痛,无低血压者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同时化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坏死标记物、凝血功能,查心电图,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或家属拒绝静脉溶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静脉溶栓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0.5h内滴完,同时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静脉溶栓再通与否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判断,所有患者只要情况允许,无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忌证,均尽早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逐渐加量;所有患者均应用他汀类药物。 2结果 25例患者中达到静脉溶栓治疗条件13例,占AMI患者的52%(13/25),仅有3例选择静脉溶栓,占12%(3/25);静脉溶栓治疗中2例成功,1例失败。患者中有基础疾病20例,占80%,其中冠心病是AMI的一级预防及危险因素。本组患者死亡3例,好转22例。 3讨论 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创伤、痉挛等,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AMI。大量研究证明绝大多数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常见诱因为饱餐、机体应激能力增强、重体力劳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骤升、大便用力等。治疗的目标是:(1)尽快、充分、持续开通静脉血管;(2)挽救心肌、抢救生命;(3)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min内开始静脉溶栓或90min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或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3]。 本组患者中有基础疾病20例,占8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存在,达到静脉溶栓条件患者13例,而实际静脉溶栓者仅3例;患者未选择静脉溶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从就诊到确诊时间较长、患者及家属对AMI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沟通时间延长,患者家属不能立即决定同意静脉溶栓。近年国外大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来庆芝(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内科,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AMI患者共25例,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发病时间、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多方面观察分析AMI的发病和治疗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达到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13例,占AMI患者的52%(13/25),仅有3例选择静脉溶栓,占12%(3/25);静脉溶栓治疗中2例成功,1例失败。所有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20例,占80%,其中冠心病是AMI的一级预防及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对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比率低,强化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提高全民对冠心病的认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每一名医生对AMI的重视程度,是提高AMI再灌注治疗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病;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14-02中图法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图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 白和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直接PCI; 2.静脉溶栓治疗; 3.一般治疗;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 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 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I21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ECG; 2. 心电监护; 3. 血常规+血型; 4. 凝血五项; 5.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6.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 7. D-Dimer; 8. 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 血脂、BNP、UCG; 2. 尿、便常规+OB、酮体; 3. 血气分析; 4.X-ray(胸片); 5. 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 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 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v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 程 v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vSTEMI)vICD10:I21.0- I21.3)b5E2RGbCAP v 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地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 年ACC/AHA 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p1EanqFDPw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地肌钙蛋 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地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地开始).DXDiTa9E3d v 三)治疗方案地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地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分会,2001 年)、2007 年ACC/AHA 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RTCrpUDGiT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v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以下为优先选择指 征): ①具备急诊PCI 地条件,发病<12 小时地所有患者;尤其是发 病时间>3 小时地患者;5PCzVD7HxA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 小时,休克<18 小 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 小时地患者;jLBHrnAILg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 者. 急诊PCI 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90 分钟)丄DAYtRyKfE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更新时间:2013-05-06 |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路径

** 医院内二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护理临床路径(非溶栓部分)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时间年月日时分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14 实际住院日天 住院日第一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执行时间签名 建立入院病历 戴腕带、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去除发夹、假牙、眼镜、口红、首饰等 测量生命体征:T:° C P:次/分R:次/分BP:mmHg 随机抽血化验心肌酶 抗生素皮试():□阴性□阳性 记录出入量 □卧床休息,禁止活动□半卧位 □禁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L/分□面罩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药物□升压药物□抗心衰药物 遵医嘱实施□持续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心电变化□偶发房早□偶发室早□心房纤颤□短阵室速□室颤其他: 遵医嘱实施溶栓□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尿激酶□低分子量肝素钙 观察出血倾向□皮肤、粘膜青紫,面积()□针刺处青紫□大小便颜色改变 观察胸痛症状□胸骨后压痛□胸前区不适□针刺样疼痛□压榨样疼痛□闷痛□无胸痛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 疼痛评分:——分 胸痛处置□无处置□服止痛药缓解□打止痛针缓解 一般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结果评价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医护团队,注意安熟悉病房环境、设施,□不了解 全防范,办齐证件(医保、新农合),给掌握宣教内容□部分了解 予饮食指导□完全了解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消除恐惧,稳定情绪□情绪稳定 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排便用力、饮食□紧张、焦虑 过饱、感染等不良刺激,训练床上大小便。□躁动 变异:□有□无变异原因 其他护理记录:

(急诊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时间到达急诊科(0—10分钟)到达急诊科(11—30分钟)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和血压监测 □描记并评价“18导联”心电图 □开始急救和常规治疗 □急请心血管内科二线医师会诊(5分钟 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 □迅速评估“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对拟行“直接PCI”者,尽快术前准备(药 物、实验室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知术者和导管室、运送准备等) □对拟行“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签署 知情同意书并尽早实施 重点医嘱□描记“18导联”心电图 □卧床、禁活动 □吸氧(鼻导管、面罩无创通气、有创 通气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 和度监测等) □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常规治疗” 咀嚼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无禁忌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卧床、禁食 □镇静止痛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溶栓”治疗 □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PCI治疗 □实验室检查(溶栓或急诊PCI前必查项 目) □建立静脉通道 □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不必

等结果) 主要护理工作□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吸氧 □实施重症监护、做好除颤准备 □配合急救治疗(静脉/口服给药等) □静脉抽血准备 □完成护理记录 □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 “入院手续”等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特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配合急诊PCI术前准备 □做好急诊PCI患者转运准备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夜班白班夜班 医师 签名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时间到达急诊科(31—90分钟) 住院第1天 (进入CCU24h内) 主要诊疗工作□ 做好患者“急诊室导管室CCU”安全转运准备 □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 化和救治情况 □ 尽早运送患者到导管室,实施“直接 PCI”治疗 □ 密切观察并记录“直接PCI”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和 救治过程 □ 溶栓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安全运送至CCU继续治 疗 □ 重症监护和救治 □ 监护、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防治心肌梗死并发症 □ 密切观察和防治溶栓和介入并 发症 □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诊断、鉴别诊断、危险性 分层分析、确定诊疗方案 □ 预防感染(必要时) □ 实验室检查 □ 梗死范围和心功能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 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 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 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最新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1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 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 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 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 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 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2. 血常规+血型; 3. 凝血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V)。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V。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新定义(全球统一定义):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1) 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持续胸痛>30 分钟,含NTG 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 新发生的缺血/缺血性ECG改变[包括T波增宽增高、新发生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 (3)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ICD-10:~V)。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溶栓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可进入路径。PCI、溶栓须符合适应证。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1-2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大便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随机血糖、DIC全套、CRP、proBNP、传染病筛查(3)心梗一套、心电图(随时),心脏彩超,必要时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冠脉造影、CTA、MRI、同位素、B超、肝炎系列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心电血压监护,吸氧(SO2<95%),镇痛等治疗。 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ⅡbⅢa受体抑制剂)、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调脂(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 3.再灌注治疗:PCI、溶栓 4.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或治疗应激性溃疡,心肌保护)。(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需预防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发病6-12小时内的STEMI应立即行再灌注治疗,根据病情可选择溶栓或直接PCI。发病12小时的STEMI,若还有胸痛,仍可行再灌注治疗。发病12小时以上仍有缺血症状、血液动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35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

常见重大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 1.恶性肿瘤 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区别: 1生长速度:良—慢;恶—快。2生长方式:良—膨胀性生长;恶—浸润性生长。3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大;恶—多无包膜,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4转移:良—不转移;恶—易转移。5全身影响:良—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如体积巨大或发生于重要器官,亦可威胁生命;恶—晚期严重影响全身,可出现恶病质,常导致死亡。6治疗后:良—不易复发;恶—容易复发。 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又称Bowen氏病,或上皮内上皮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角结膜交界处,肿瘤与邻近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发展缓慢,可在若干年内局限在上皮内,病理检查显示为一种无规律的表皮增生,属于真正的上皮内上皮癌。切片中可见上皮细胞极性紊乱,正常上皮细胞被许多异形或多核奇异细胞所代替,常见角化和不全形化分裂相,上皮基底膜完整,一般预后良好。 原位癌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上皮组织是覆盖身体表面及体内脏器的内、外表面的一层组织,包括若干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其下是间质和真皮组织。原位癌就是指癌细胞只出现在上皮层内.而未破坏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间质或真皮组织.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 原位癌可进一步发展为早期浸润癌,偶尔原位癌可消退。原位癌的病变范围虽为局限性,但也可程多灶性或在不穿透基底膜的情况下累及较大的区域。 常见的原位癌有皮肤原位癌、子宫颈原位癌、胃原位癌、直肠原位癌、乳腺导管内癌和乳房小叶间原位癌。 正因为原位癌没有形成浸润和转移,不符合癌症的特点,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切除或给予其他适当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所谓癌症的早期发现,最理想的也就是发现原位癌,这时治疗效果极佳。例如,最早期的子宫颈癌是原位癌,病人没有自觉症状,肉眼也看不出癌变,通过子宫颈癌普查,采用宫颈细胞涂片的方法可以发现它,如果及时予以治疗.治愈率可达100%。 症状 1.肿瘤位于角结膜交界处,隆起,表面粗糙,有较多血管。 2.与邻近组织有明显界限。 2.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一、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CD-10:I21.4)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具备至少下列一项心肌缺血证据者即可诊断: 1.缺血症状(缺血性胸痛大于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 2.心电图变化提示有新的心肌缺血,即新的ST-T动态演变(新发或一过性ST压低≥0.1mV,或T波倒置≥0.2mV)。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危险分层:根据患者TIMI风险评分或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 3.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PCI:有下列情况时,可于2小时内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无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的患者,实施PCI治疗:①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的心绞痛或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含患者版)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ICD-10:I21.900B~V)。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21.900B~V。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新定义(全球统一定义):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1) 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持续胸痛>30 分钟,含NTG 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 新发生的缺血/缺血性ECG改变[包括T波增宽增高、新发生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 (3)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ICD-10:I21.900B~V)。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4.急诊PCI、溶栓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可进入路径。急诊PCI、溶栓须符合适应证。 5、若患者拒绝行PCI治疗,则继续使用药物治疗方案;若患者为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行搭桥; 6、危重状况的治疗启动(IABP、临时起搏器、除颤等); 7、生命支持类治疗; 8、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无创连续心排、无创血压); 9、合并症的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降压治疗、控制血糖、吸氧等治疗; 10、若患者自动出院,则给予患者完整的健康教育及3级预防治疗,若患者死亡则死亡时完成路径。 11、PCI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1-2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心肌梗死的 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一)先兆: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梗塞前心绞痛)。如此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二)症状: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3.胃肠道症状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4.心律失常:尤其24小时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如室性过早搏动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主要是心原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向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的因素。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

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塞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三)体征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者,发生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出现有关的体征和血压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先兆 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症状 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疼痛不缓解 发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胃肠道症状:频繁的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 血压降低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T 波倒置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aVR,V1除外) 对称性T波倒置,或仅有T波倒置 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T波 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倒置,可永久存在 先是ST段普遍压低(aVR,V1除外) 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 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T波改变在1~6个月内恢复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改变 肌红蛋白 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 肌钙蛋白T(cTnT) 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肌酶激酶(CK)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高峰,3~4天降至正常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天降至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内达高峰,1~2周内降至正常 鉴别诊断 心绞痛:胸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发作时ECG示ST段压低而不是弓背向上抬高,无病理性Q波,血清心肌标志物无增高。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ECG无心肌梗死表现,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 急性肺动脉栓塞:多数有长期卧床史、下肢静脉血栓史,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ECG可见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8-18T11:24:17.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莹[导读] 吗啡或呱替啶对止痛有明显疗效。 王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49-02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 常见症状 (1)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 对症护理 (1)妥善安置患者,做好护理准备:安排患者在监护病房,嘱其绝对卧床,耐心细致全面地介绍监护室的环境;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稳定其情绪,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如经医生确定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则积极做好急诊开通血管准备,遵医嘱进行抗凝扩血管B治疗。 (2)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做好用药护理:积极有效的止痛,可防止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和促发心律失常,对无低血压者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1次/5min,连续数次,或可用消心痛。吗啡或呱替啶对止痛有明显疗效。在运用止痛药物时应做好用药护理,在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变化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尽可能减少耗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绝对卧床、稳定情绪、给予止痛等都可以减少耗氧,由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疼痛等都可使心率加快,此时可遵医嘱给予减慢心率药物,减少心肌耗氧,与此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浓度,缓解心肌缺氧。 (4)采取预见性护理,做好排便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极易导致肠蠕动减慢而致便秘。用力排便时,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般认为较正常排便增加5倍,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疼痛加剧,梗死范围扩大,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用力排便时,还可由于过度屏气而使右心室压力增高,造成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疼痛加剧,使梗死范围扩展,常导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积极防治便秘及解除排便困难,防止过度用力,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5)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加强宣传教育。 4 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当病程进入康复期后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甚至心律、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一旦出现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并定期门诊随访。 (6)指导患者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