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 教案

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 教案

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 教案
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 教案

“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点拨,知道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2、通过通读本组课文和教师点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

3、通过搜集整理,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

【教学流程】:

诗句导入(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日积月累)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pō)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导语)

在每一句歇后语后面都有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引出主题,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一、独立自学

浏览4篇课文,标注课题及主要人物,画出本组课文的思维导图。

二、交流互学

组内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选出一个代表来汇报。

三、点拨助学:

展示优秀小组中的3人。

展示

其他同学补充

1、师边小结,边出示思维导图:

2、这个单元的课文对与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来讲,就像是浩瀚的海洋中的一滴水。悠悠中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优秀篇章。因此我们要开阔视野,从课内走向课外。

(1)通过搜集整理,你还知道哪些古典名著?

(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

学生展示

教师配乐出示师搜集的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并做讲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3、出示整个单元的内容。

导语:我们要想真正的走进古典名著,去亲近他,感受它,还要通过课内一系列的学习。

我们大约要用2个课时的时间利用晨诵课积累《红楼梦》《西游记》当中节选的诗词。还有《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的第三首曲子《枉凝眉》。

大约要用4节语文课的时间,学习本组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节自由读写课,同学们可以在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进行阅读。

2节童心阅读课,我们交流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排练课本剧,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学习缩写文章的方法,练习缩写

《草船借箭》

四、内省反思

同学们,一节课结束了,

1、通过交流,本节课我向同伴或老师学习到了什么?

2、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确立,我要做哪些学习的准备?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组的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会走进每一篇课文进行更深入地去学习,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节课。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 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 1 / 16

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 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 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 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 2 / 16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刘瑞生 课题:感物而生情,托物而言志------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本。 2.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3.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在文章中的运用。 难点、重点: 1.通过文本间的阅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本的能力。 2.通过比较的方法阅读,加强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金牌练习册课外阅读文本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齐读《第五单元导读》,请同学们边读边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比较阅读析内容 1.充分地读,相遇人生智慧。 (1)请同学们用默读、勾画关键句的方法阅读宗璞《紫藤萝瀑布》; (2)请同学们用精读、勾画关键句的方法阅读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3)请同学们用默读、勾画关键句的方法阅读刘成章《三角梅》。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比较阅读法来学习,比较分析,加强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我们要让小桃树进行三组对比: (1)小桃树与紫藤萝; (2)小桃树与爷爷的盆景; (3)小桃树与三角梅。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比,请同学们结合《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两篇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时间8分钟。

(1)小桃树VS紫藤萝

这些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但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这样的委婉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 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四、托物言志寄深意 这种将个人的“情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那老师给大家一段文字,你能说说文字背后寄寓的深意吗? 春天,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就连不起眼的小草也会开出一朵朵或红或黄或紫的小花来炫耀一番。 但,竹子,却不与它们争宠,它依然如故。它只是默默地成长,一节一节又一节, 虚心踏实,笔直向上,它们的目标是苍穹! 同学们,自然之母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山川溪泉中回荡着我们的心声,花草树木间穿梭着我们人生的影子,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用文字来闪烁我们理性的光彩。五.作业布置 推荐课外阅读材料。于谦《石灰吟》陆游《卜算子咏梅》许地山《落花生》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王鼎钧《那树》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Stepl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教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Good

morning, class! 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1)以旧引新:指名简单介绍Beijing.教师引入新课。 亠Beijing is very great.提冋:Is Li Ming going on a trip? Where 学is he going? What' s this?(举着写有hotel?-的词汇卡)反复领读,练习。 (2)Li Ming想去哌行,接下来他要干什么?播放多媒体课件。 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 (1)他征求妈妈的意见时会怎样说?教师板书句型May I go on a trip to Beijing ?讲解句意 (2)利用单词卡向学生演示怎样替换句型:Mayl ________ ? Yes, you may. / No, you may not. (3)两人一组边指着卡片边做对话练习。例如:May I read a book? Yes, you may. / No, you may not. May I eat an apple? May I live in Beijing? (替换词语:read a book, sing a song, write a story, draw a picture, eat an apple, go to Beijing, live in Beijing,???) (4)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反复领读。 (6)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7)小组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是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措施: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课题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会运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2、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丛书上的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忆单元主题 1、我们的预习过关课已经完成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齐读课题) 2、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有哪些文章?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4篇课题 3、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巧妙地表达出来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究这个秘密。首先让我们随着梁衡先生走进《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走进《跨越百年的美丽》,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1、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居里夫人。

2、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居里夫人,看着这幅画像,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她?(美丽、漂亮、年轻、端正大方……) 那么课文第二自然段又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呢? 读一读文章,请用横线划出描写居里夫人美貌的语句。细细感受一下。 指名读。 师:作者真不愧是名作家,能抓住玛丽居里身上最有特点的衣着,脸庞,大眼睛,神情寥寥几笔为我们勾画出了居里的外表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居里的美丽定格在我们心中。 生齐读。 透过这些文字,除了描写居里夫人的外表,还写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做学术报告) 3、人们常说,外表美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可是居里夫人的美却可以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显然,跨越百年的不可能单纯是形象的美丽。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第4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板书:坚定执著) 4、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追求的句子画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3)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字谜、了解汉字谐音等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情感与价值 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通过研究字谜、了解汉字谐音等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教学难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 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教材,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 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 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传承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 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5”,感受汉

2017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 版) 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u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u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u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u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u时安排:2时(机动1时左右)

题: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时安排:一时 教具使用:小黑板、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u教学流程: u引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学习。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u当堂作业: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秋雨-刘刚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X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 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

新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课时 1备课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1.听懂会说 When is the party? It’s in April. 2.了解四月、五月的主要活动,以及短语sports meet, Easter party, school trip的意思;并了解Easter复活节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四、五月的活动,并实际运用句型When is the party? It’s in April.来表达自己。 教学难点1.四月April发音有难度。 2.注意介词in的用法。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配套影音材料。 教学过程复备Step I、Warm-up 1.播放B 部分的Let’s sing,师生听、唱歌曲。 【师生听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慢慢试着 接受12个月份,为Let’s try的学习做准备。】 Step II、Presentation 1.Let’s try. (1)教师用Let’s sing里的When is your birthday?(你的生日在什么时候?)(屏幕出示句子) 问学生,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生日所在的月份,教师紧接着 问Whose birthday is in April?(谁的生日在四月?) (屏幕出示,教师及时教授单词April及它的缩写形式 Apr.),这时可能会有人举手,教师同时出示四月的风景 图,告知学生四月份一般会举行一项重大的活动—sports meet(运动会)(屏幕出示短语及图片),教师及时教授短 语。 (2)Listen and tick.让学生先听Let’s try 的录音, 根据录音内容试着用对号在方框内选出问题Who will go to the sports meet next week?的答案,然后再听一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阅读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3.训练学生初步拟题的思维,并尝试设计答案。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1.《紫藤萝瀑布》通过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萝伶仃的对比,表达自己经历文革后对于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外形特点到内在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3.《一棵小桃树》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二、概念解析 1.托物言志: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2.写出下列事物常常用来表达怎样的志趣。 松、竹、梅:高洁的志向 泥土:谦逊的情怀 蜡烛:无私奉献 浮萍:漂泊不定 大雁:思乡怀人 三、考点透析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构思),理解主要内容(概括),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题)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着眼于考察文章细部、字里行间的情感)。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动植物、风雨雷电等外在自然形象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感悟升华、拓展类)。 四、鉴赏托物言志写法的步骤 8 /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课教案设计 1.找出所托之物:看题目、看主要描写对象。 2.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表面看本质,看作者究竟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 3.推测所言之志: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要领会作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 First aid (reading)阅读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 aid (reading)阅读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系数也在增加。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了解一点急救常识对于事故中的他人和自己都是非常有利的,有时候甚至能挽救宝贵的生命。这个单元是以First aid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具体涉及一些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尤为详细地陈述了“烧伤”的急救常识,并通过一个真实的第一时间对被刺伤者进行急救的故事阐明急救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词汇(词性转换与填词)和语法(省略)以急救为载体展开,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学生在了解急救常识的同时掌握了与急救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二.学情分析 鉴于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不满足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希望通过课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实际与课文主题的结合,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步骤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及短语。 (first aid fall ill skin organ barrier essential layer poison complex variety liquid mild mildly heal electric shock swell swollen scissors unbearable watery squeeze out over and over again bandage blouse in place) B.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2) 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3)情感目标: A. 激发学生对急救的兴趣,学会保护自己,并且能够在别人遇到危险时给与帮助。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重点: A.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B.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及细节内容。 C.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学难点: A.怎样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帮助学生了解烧伤,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4. 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主要以四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为主,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安排多个课堂教学活动贯穿整个课时,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A. 通过头脑风暴的练习,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语言的输入。 B. 通过略读和查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C.以所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讨论话题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形成语言的输出。 D.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目标导入(2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耕织:耕田织布。

unit5Music阅读课教案

Unit 5 Music Period 1 Warming up & Reading ★ Teaching aims: 1. To activate the Ss in learning “music ”. 2. To develop the Ss ’ ability of reading. 3. To help the Ss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1. Help the Ss to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 Enable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about the passage The Band that Wasn ’t. ★Teaching Methods: 1. Task-based method 2. Discussion ★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 6minutes ) 1) Task: Brain-storming ( 2minutes ) Ask the students to name different music styles. Show some styles of music that they are not familiar with. folk pop 2) Task: Listening and Matching ( 4minutes ) 1)Tell Ss: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eight kinds of music. Here are the pictures for them. Listen to them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proper picture for each of them. 2) Guide the Ss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each music style.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小学第十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 (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那么教案需要怎么编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2.技能目标: (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 (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 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 如何将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