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专辑中文名: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系列

专辑英文名:Mas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艺术家:群星

音乐类型:民乐

版本:[CRC中唱上海][20CDs]

资源格式:MP3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大陆

出品:周建潮

统筹:王苏坡王铁城陈建平

编辑:于波王苑珠裘蕴清

音频:吴永建

复制:劭善均

文案:沉庭康庄永平陈天鼎

翻译:汤亚汀

平面:陈志云

摄影:谢旭明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专辑介绍:

中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流派林立。20世纪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为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特别推出《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该系列所辑录的乐曲均为我国民族音乐大师的名作极品。

专辑曲目:

CD1-箫笛演奏家-张维良

01.秋江夜泊(箫)

02.傍妆台(箫)

03.平沙落雁(箫)

04.太湖春(笛子)

05.薰风曲(笛子)

06.清明上河图(箜篌、箫)

07.三五七(笛子)

08.南韵(笛子)

09.梧桐月(箫)

10.梅花三弄(箫)

CD2-高胡演奏家-余其伟

01.柳浪闻莺

02.鸟投林

03.双声恨

04.平湖秋月

05.岐山凤

06.饿马摇铃

07.珠江之恋

08.渔舟唱晚

09.粤魂

CD3-二胡演奏家-许讲德

01.鱼水情

02.金珠玛米赞

03.喜唱丰收

04.三宝佛

05.寒春风曲

06.家乡小曲

07.欢乐的竞赛

08.白花吟

09.花开满园

10.夜思

11.春闺梦

12.售货员下乡来

13.渔舟欢歌

CD4-古筝演奏家-项斯华

01.渔舟唱晚

02.海青拿鹅

03.寒鸦戏水

04.西厢词

05.将军令

06.出水莲

07.秋思曲

08.月儿高

09.渔光曲

10.幸福渠

11.思想起

12.南海渔歌

CD5-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01.江河水

02.喜送公粮

03.二胡叙事曲《新婚别》

04.阳关三迭

05.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CD6-笛子演奏家-陆春龄

01.鹧鸪飞

02.喜报

03.梅花三弄

04.小放牛

05.行街

06.关山月

07.欢乐歌

08.今昔

09.协奏曲《江南春》

CD7-胡琴演奏家-刘明源

01.大起板

02.夜深沉

03.大姑娘美

04.秦腔牌子曲

05.对花

06.草原上

07.幸福年

08.南国风光

09.月牙五更

10.板胡/二胡协奏曲《翻身的日子》CD8-琵琶演奏家-刘德海

01.霸王卸甲

02.夕阳箫鼓

03.平沙落雁

04.大浪淘沙

05.塞上曲

06.彝族舞曲

07.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CD9-琵琶演奏家-李光祖

01.霸王卸甲

02.浔阳夜月

03.阳春白雪

04.普庵咒

05.灯月交辉

06.月儿高

07.十面埋伏

CD10-古筝演奏家-范上娥

01.粉红莲

02.一点红

03.闺怨

04.画眉跳架

05.黄鹂词

06.昭君怨

07.一点全

08.秋思

09.汨罗江幻想曲(古筝协奏曲) CD11-二胡演奏家-王国潼

01.听松

02.病中吟

03.二泉映月

04.三门峡畅想曲

05.奔驰在千里草原

06.豫北叙事曲

07.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CD12-唢呐演奏家-任同祥

01.百鸟朝凤

02.粮满仓

03.小庆扬

04.山村来了售货员

05.一枝花

06.婚礼曲

07.山坡羊

08.汉江春早

09.凤阳歌绞八板

10.拷红

11.庆丰收

12.两夹弦随想曲

CD13-古琴演奏家-龚一

01.渔歌

02.醉渔唱晚

03.平沙落雁

04.汉节****r>05.渔樵问答

06.酒狂

07.欸乃

08.神人畅

CD14-古琴演奏家-管平湖01.离****r>02.碣石调幽兰

03.流水

04.广陵散

CD15-古琴演奏家-吴景略

01.潇湘水云

02.阳春

03.忆故人

04.梧叶舞秋风

05.墨子悲丝

06.渔樵问答

07.秋塞吟

CD16-笛子演奏家-俞逊发

01.姑苏行

02.秋湖月夜

03.一枝梅

04.喜相逢

05.中花六板

06.扬鞭催马运粮忙

07.妆台秋思

08.琅琊神韵

09.收割

10.协奏曲《汇流》

CD17-琵琶演奏家-林石城

01.汉宫秋月

02.行街四合

03.海青拿天鹅

04.龙船

05.思春

06.出水莲

07.陈杏元和番

09.青莲乐府

10.十面埋伏

CD18-古筝演奏家-王昌元

01.寒鸦戏水

02.广陵散

03.高山流水

04.海青拿天鹅

05.粉红莲

06.闺怨

07.蝶恋花

08.梅花三弄

09.小霓裳

10.秋思

11.灯月交辉

12.战台风

CD19-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

01.幻想曲《秦·兵马俑》

02.月儿高

03.瑶族舞曲

04.彩云追月

05.八月--晚来香

07.二泉映月

08.花好月圆

CD20-作曲家-刘天华

01.空山鸟语

02.悲歌

03.闲居吟

04.月夜

05.歌舞引

06.病中吟

07.烛影摇红

08.光明行

09.苦闷之讴

10.虚籁

11.独弦操

12.良宵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多属非均分律动,旋律常有比较多的跳进。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独唱,也有对唱,常在歌前加歌头或吆喝性的喊句 4花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地域性山歌的统称,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白族的曲艺音乐,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 8秦腔:约形成于明代,是梆子腔系戏曲的鼻祖 9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0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既包含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舞姿剽悍遒劲,粗犷骁勇,歌声热情奔放,明朗豪爽。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有四种:“哈日嘎”,是一种超低音演唱方法;“伊斯古日格”,是固定低音加哨音旋律声部的两声部演唱方法,“哈日嘎”和“伊斯古日格”的结合,唱出三个声部;“树伦伊斯古日格”,是两个声部的“直音”呼麦;“乌叶勒呼”,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宋家初中卜隆坤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欣赏《抬驴》《赛马》《十里埋伏》《奇迹》《民乐合奏》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感受中国民乐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 教学设计 一、感受民族音乐 导入: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 二、认识民族音乐 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 (1)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生抢答) 2 、欣赏乐曲 (1)乐曲1:播放《赛马》主题旋律,请学生欣赏并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作品?(二胡、《赛马》) (2)赛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活动?(蒙古族)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 乐曲2: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 音乐师范专用 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 CC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 ( ) A.马头琴弦子舞呼麦 B.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 C.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 D.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 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 A.郎朗 B.李云迪 C.孙颖迪 D.邹翔 4.他演奏的曲目是 ( ) A.《黄河》 B.《蓝色狂想曲》 C.《东方红》 D.《翻身的日子》 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 A.民族音乐 B.古典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 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 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 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 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 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 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 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切自然状 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 趟马 走边 自报家门 跑龙套 档 一、 昆腔: 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 带,是南曲与当 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 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 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 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 腻,人称‘水磨腔'。两人合作 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 引子+正曲 +尾声。 节拍形式: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 明代汤显祖的 《牡丹亭》选段 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 《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 高腔: 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 乐,仅用锣鼓铙 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 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 戏曲声腔的剧种 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中国 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写意性: 3 程式性: 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 剧(起霸 子 对子 刷下场 抬轿 跑圆场)。 4 虚拟性: 对时间的虚拟 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 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中国民族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时段】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思路: 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欣赏课的理解比较精疏,对教师的依赖特别强,对此,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方法: 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 知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 江苏民歌?茉莉花?2、河北民歌?茉莉花?3、陕北民歌?赶牲灵?4、江浙民歌?采茶舞曲?5、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播放?春江花都?mtv,(大屏幕展示) …设计意图? 营造课堂气氛,家乡的一草一木,勤劳勇敢的人民,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生:优美、清新。我们的家乡扬州江都。 师:我们的家乡人美、水美、风光秀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其悠悠水韵,韵出了灿烂的文化,也韵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最新人教版初三音乐总试卷答案全

石河子第八中学音乐鉴赏周考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1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B ) A《场景》B、《地狱中的奥菲欧》 C、《溜冰圆舞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是(A ) A管弦乐合奏 B、弦乐合奏 C、小提琴独奏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 Q )的一种音乐形象 A热烈、喜剧的; B、优美的,舞蹈的 C、高贵典雅而忧郁的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1 ) A一段体; B、二段体;C、三段体;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作者为( B ) A柴可夫斯基 B、奥芬.巴赫 C、瓦尔特费尔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乐曲加入《康康舞曲》和加洛普舞曲 2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B ) A《优雅》 B、《春江花月夜》 C、《赛龙夺锦》 这首音乐作品的演奏形式是是( B ) A管弦乐合奏 B、中国民族管弦乐 C、丝竹吹打乐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C )的一种情绪

A紧张、激烈的赛龙舟场面; B、平稳、高雅、宏伟的 C、优美抒情性曲调为主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B ) A引子+主题变奏五次组成; B、全曲由十个有明确小标题的音乐段落组成;C、主题由四句组成 这首音乐作品的地区风格是为( C ) A苏格兰 B、广东音乐 C、江南民族音乐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是一首变奏曲,第一段是引子加主题呈示部分,江楼钟鼓,第二段至第九段进入主题变奏部分,“换头合尾”,尾声由琵琶、大胡奏出主旋律 3 一、选择题:(10分) 你所聆听到的这首音乐作品曲目( C ) A《g小调第40交响曲》B、《四季-秋》 C、《保卫黄河》 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是( B) A管弦乐合奏 B、钢琴协奏曲 C、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 A )的一种音乐形象 A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敌 B、喜庆丰收 C、高贵典雅,欢悦的和这首音乐作品同一体裁的(A ) A《四季-秋》 B、《六月-船歌》C、《飞来的花瓣》 这首音乐作品的曲作者为( B ) A维瓦尔第 B、冼星海 C、莫扎特 二、简答:(9分) 请谈谈你对这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提示:可以从音乐要素出发结合情感、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方面表述) 自由变奏创作手法,引子采用《怒吼吧,黄河》旋律素材,铜管奏出战斗的旋律,钢琴奏出主题,在乐曲的第七次变奏后插入《东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中华古乐,源远流长。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1.《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六代之舞之一,相传是黄帝时代的赞颂图腾的乐舞,周时为祭天神时行祭天礼的一部分。 2.《大武》:周初为庆祝武王伐纣而作的大型乐舞,有歌有舞征伐气氛浓厚,六代之舞之一。 3.六代之舞:雅乐的最高典范,用在祭司天地,日月,山川以及祖先等场合,受贵族重视。《云门大卷》《大武》《大咸》《大韶》《大夏》《大濩》 4.瞽gǔ宗:商代人进行祭司和音乐教育的机构:瞽朦,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 二.简答题 1.远古至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 a.吹奏乐器:骨笛,陶埙,缶,埙,言, b.打击乐器:陶钟,土鼓,石磬,铜鼓, 2.远古夏商奴隶主对音乐的享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a.远古时期音乐的作用主要在于助兴娱乐,抒发感情鼓舞人们对劳动的热情和斗争精神。 b.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的提高,奴隶主把音乐作为娱神和娱己的手段,于是出现了为他们服务的乐舞奴隶和各种歌舞。 c.从一些文献看,奴隶主对月物的使用达到穷奢极欲的程度,“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 d.奴隶主的奢侈使音乐迅速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出现了专职乐师与乐舞奴隶,乐器的数量和质量,乐舞的演奏技艺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二章西周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1.礼乐制度:礼,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的礼制;乐,与礼相配合的音乐歌舞和乐队配置。周时为统治者区分等级、调和矛盾、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 2.俗乐:又称新乐,是我国古代对民间音乐的一种称呼,与雅乐相对而言。 3.成均:周代大学之一,用来进行周代的礼乐教育。 4.《诗经》:我国现存最早一步诗歌总集,按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我国的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保留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乐器乐曲。目前,我国传统乐器按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 一、吹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竹、木制片,发音原理上很像西洋乐器的木管乐器。吹管乐器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的乐器如“陶埙”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吹管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如《姑苏行》笛子独奏和《五梆子》笛子曲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如《百鸟朝凤》唢呐曲和《江河水》双管独奏曲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如《凤凰展翅》笙曲和《草原骑兵》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琴、筝、琵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这类乐器分两种: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古琴传统曲目较著名的有《流水》、《广陵散》、《渔樵问答》、《酒狂》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琵琶曲中著名的如《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期末试卷

温州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答题要求:答案务必按顺序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否则按零分处理。 填空题(每空3分,计100分) 1、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内蒙古、西藏藏族、广西壮族 和 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广东、台湾、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2、《 》是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并被载录于东巴经中的丧葬歌舞,有的地区将其称为“热美蹉”。据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它只能用于长辈过世后的丧葬仪式中。 3、 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具有统一调式体系,并且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15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目前仍在喀什、刀朗、哈密、伊犁等地区非常流行。 4、朝鲜族历史以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17世纪末开始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开荒定居的朝鲜人。目前我国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 朝鲜族自治州。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5、藏族的《》、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号称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另外,壮族的花山崖壁画、白族的“剑川石宝山石窟”等,以及彝族的《阿诗玛》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 6、维吾尔族的主要乐器有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 7、“古凄”是纳西族普遍流传的山歌名,也代表了纳西族传统的民间唱法。是纳西族情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歌曲体裁,已成为男女恋爱时相互唱和的专用曲调。 8、舞是藏传佛教寺院在每年重要的宗教节日上由僧人表演的仪式乐舞。 9、中国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边境弧形地带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多神崇拜,约在公元8-9世纪小乘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宗教信仰,其对傣族人民的社会、文化、甚至心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迄今为止,傣族的节日多与此种宗教活动相关,其中最著名的节日是傣族的节,这也是傣历的新年。 10、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区。依据文字学的分类,纳西族的东巴文属于原始的文字,其中又包括东巴文、哥巴文(即标音文字)两种。 纳西族的特色乐器在乐队中采用了特殊的演奏方法——“每音必滑奏”,由此产生了特殊的音响效果。 11、抒情民谣在朝鲜族中民间歌谣中数量多,题材也也最为广泛,其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最为丰富,如《》、《阿里郎》、《难逢歌》、《离别歌》以及《姑娘和小伙子》等。 朝鲜族的主要乐器有吹管乐器筚篥、打击乐器和横置弹拨乐器。12、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第一章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宫廷音乐 C. 文人音乐 D.宗教音乐 ABCD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文人自度曲 B.宴乐 C.古琴音乐 D.朝会乐 AC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礼乐B.天籁之音C.非乐D.道法自然 C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祭祀乐B.宴乐 C.朝会乐D.国风 ABC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礼乐C.大音希声D.声无哀乐 AB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民间歌曲 B. 宫廷音乐 C. 民间歌舞 D.说唱音乐 正确答案:B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苏州弹词B.号子C.山歌D.小调 正确答案:BCD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B.劳动号子C.山歌 D.小调 正确答案:B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A.谣曲 B.插秧山歌C.吟唱调D.时调 正确答案:D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茉莉花调B.花儿C.摇篮曲D.对花调 正确答案:B 第三章 1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纳西族B.白族C.傈僳族D.普米族正确答案:A 2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B.呼麦C.冬不拉弹唱D.十二木卡姆小调正确答案:AB 3 侗族大歌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唱方式A.单声部B.多声部C.有伴奏D.个人歌唱正确答案:B 4 《在那东山顶上》属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A.彝族 B.纳西族 C.回族D.藏族正确答案:D 5 青春棚音乐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民族(或支系的)民歌A.白族B.汉族C.彝族D.他留人正确答案:CD 第四章 1 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B.器乐C.体育D.风俗 正确答案:B 2 采茶歌舞主要流行在我国哪几个省份A.福建B.安徽C.山东 D.河南 正确答案:AB 3 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属于以下哪一类A.歌舞类B.乐舞类C.综合类歌舞D.器乐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 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 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标志。 戏曲发展概况: (一)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 (三)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戏曲声腔的剧种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中国戏曲的艺术总称。 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是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2写意性:舞台布臵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程式性:一切自然状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 格律规整的戏剧(起霸趟马走边自报家门跑龙套档子对子刷下场抬轿跑圆场)。 4虚拟性:对时间的虚拟对空间的虚拟 戏曲中的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一、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是南曲与当地民间音乐 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 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两人 合作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引子+正曲+尾声。 节拍形式: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 传统剧目——《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高腔: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乐,仅用锣鼓铙钹等打击乐伴 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高腔的剧种有川剧、 湘剧、赣剧、滇剧、辰河戏、腔调等。 高腔的特点:1滚唱——即在唱词之前加叙,或唱词之后加以补明,使唱词通俗易懂。2帮腔——帮腔源于民间秧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3仅用打击乐伴奏。4高腔的唱腔结构属曲牌体。 川剧高腔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代表作有《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喷火》《变脸》。 二、梆子腔:清代产生于陕西民间音乐基础上的一种戏曲声腔,初见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故名同州梆子, 又名秦腔或陕西梆子。是中国戏曲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腔体。结构严谨,较规整。唱词属诗赞体系的整齐句式,以对偶性的七字句,十字句为主。 音乐分为‘欢音’(花音、硬音)和‘苦音’(哭音、软音)二者属不同的音阶组织。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枣木梆 剧种: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西梆子(晋剧)、山东梆子等。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中国民族音乐20位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 专辑中文名: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系列 专辑英文名:Mas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艺术家:群星 音乐类型:民乐 版本:[CRC中唱上海][20CDs] 资源格式:MP3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大陆 出品:周建潮 统筹:王苏坡王铁城陈建平 编辑:于波王苑珠裘蕴清 音频:吴永建 复制:劭善均 文案:沉庭康庄永平陈天鼎 翻译:汤亚汀 平面:陈志云 摄影:谢旭明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专辑介绍:

中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流派林立。20世纪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为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特别推出《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系列》,全套20张CD。该系列所辑录的乐曲均为我国民族音乐大师的名作极品。 专辑曲目: CD1-箫笛演奏家-张维良 01.秋江夜泊(箫) 02.傍妆台(箫) 03.平沙落雁(箫) 04.太湖春(笛子) 05.薰风曲(笛子) 06.清明上河图(箜篌、箫) 07.三五七(笛子) 08.南韵(笛子) 09.梧桐月(箫) 10.梅花三弄(箫)

CD2-高胡演奏家-余其伟 01.柳浪闻莺 02.鸟投林 03.双声恨 04.平湖秋月 05.岐山凤 06.饿马摇铃 07.珠江之恋 08.渔舟唱晚 09.粤魂 CD3-二胡演奏家-许讲德 01.鱼水情 02.金珠玛米赞 03.喜唱丰收 04.三宝佛 05.寒春风曲 06.家乡小曲 07.欢乐的竞赛 08.白花吟 09.花开满园

10.夜思 11.春闺梦 12.售货员下乡来 13.渔舟欢歌 CD4-古筝演奏家-项斯华 01.渔舟唱晚 02.海青拿鹅 03.寒鸦戏水 04.西厢词 05.将军令 06.出水莲 07.秋思曲 08.月儿高 09.渔光曲 10.幸福渠 11.思想起 12.南海渔歌 CD5-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01.江河水 02.喜送公粮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传统音乐类型

中国传统音乐类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传统音乐类型 老师:陈雯学号:学院:哲学学院姓名:李孟桦在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居住着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历经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这里的诗词、小说、书法、饮食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音乐在百花齐放的时代中其独特色彩及魅力更是表露无疑。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说起中国的传统音乐,不得不说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宋明理学,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有着不可与量的影响。儒家继承并发展了关于音乐与社会,乐与礼关系的思想,强调以礼制乐,以礼乐制国,重视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追求社会群等级的上下统一,以善为本。长期以来受儒道互补的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而这种精神意蕴则支配和主宰了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内涵。而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中和”。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都强调“中和”。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受民族观念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历来追求一种中和之道。几千年来,儒家学者就是结合伦理的“中庸之道”来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的,并使它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最主要的审美特征。生命律动之美,人主体的文化底蕴,内在修养,德性伦理乃形成

对音乐审美中的万物归怀,以广大和谐的原则在超越世界中达到超越现实的终极愉悦。中正和平的精神人格,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本质与精髓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然而,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中国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 器乐就是用乐器演奏的音乐,是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完全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人声处于附属地位的音乐。演奏的乐器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有的器乐曲也应用部分人声,一般没有歌词只是作为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