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的对比

电影是人类的“第七艺术”,它已经成为影响范围广、受众数量多、信息含量丰富的复合型综合艺术形式。电影不仅重要,而且它也成为唯一一种需要为其专门立法的艺术门类。对于电影的审查制度,由来已久,但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正处风口浪尖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进行比较,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电影是特殊的艺术门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各方的利益,是历史所趋。电影不仅文学创作,不是音乐创作,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所能完成的。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需要团队合作通过一定时间所完成的庞大的艺术作品。目前,电影已经形成产业链,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调其中的关系,让其能够顺利的将每一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

电影的历史相对于绘画、舞蹈等要晚得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正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电影在政治中的工具性便十分突出。如反映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因父之名》、伊朗宗教信仰的《一次别离》。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电影成为并非纯粹的艺术形式,其牵连的面太广,所以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电影审查的提出,是在电影传入中国后不久的满清末年。1911年6月,满清政府出台《取缔影戏条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类似于电影检查的条例,可以说《取缔影戏条例》是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雏形。二十世纪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也相应出台了许多相关法规。当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这样的,它不像多数法庭审判或价格听证那样对公众开放,而是邀请特殊身份的观众代表参与审查。只要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这部影片就很可能永远跟观众说“再见”,而且制片方所投入的所有前期拍摄的人力、财力、知识产权将全部变得一文不值。

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最先是在美国。当时,商业电影借助美国私有制的社会经济体制迅速发展,暴力、性爱的场面频频出现在电影银幕之上。鉴于混乱的电影市场,美国各界不断修正对电影的限制,直到1930年,以海斯为首的“银幕

道德守护神”制定了美国第一部电影检查法,即著名的《海斯法典》。它详细地划定了美国的电影禁区。从此,美国电影便进入了一个受制于电影检查的时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审查制度越发无力控制局面。1996年4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各州、各市拥有制定拒绝儿童接触的书籍、影片的法律的权利。至此,由威尔·海斯自1922年以来创立的传统的电影审查体制崩溃。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实行分级制度,即电影根据不同年龄的观众群的适宜度分级。经过多次修改,现行的分级制度共分为G 级、PG级、PG-13级和NC-17级共五个级别。

当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处风口浪尖之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的审查制度出现了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中国目前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36人组成,他们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著名导演,有电影专业的教授,有国家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如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等等。每一部电影拍完后,最终能否进入大众视野,就看这36人的决定,而每审查一部电影的时候,并不需要每个委员都要到场,只要大部分到了就行。这样的审查制度,不可否认的会存在很强的主观色彩。一来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有些人认为是经典的电影,或许对另一些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就如同《大话西游》,在90年代的时候,它是无人问津的,但在2000之后,因为人们的重新审视,它成为经典爱情片的代表。二来在审查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那这部影片就有可能再也不能与群众见面。而显然这三十多个人是远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这部影片的看法的。

其次:审查制度的具有泛政治性的特点。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思想也愈发开放。电影作为时代的反映,必然承担起了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责任。但拍摄具有反映现实的电影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这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禁区是电影行业所不能碰触的,贸然拍出这类电影,很可能是不能上映的。另外一点,因为个人对现实的理解不同,导演所站在的角度和电影审查者所站的角度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会导致一部具有超前性的电影会被审查者所枪毙。

最后:虽然我们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看起来很严格,实则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比如近几年的商业大片《英雄》、《霍元甲》、《无极》在美国都被MPAA定位PG-13级,《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都更被定位R级,但在中国这些电影连低龄儿童都可以随便观看,没有任何控制。从此种意义来说,看似严格的审查制度,实则是一种“欠度控制”。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审查制度追求的是“老少咸宜”,即对成年人与儿童普遍适用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成人的合法权利常被“保护儿童”的名义侵犯,而儿童也因审查中的“拉平效应”而接触到超过其承受力的内容,其结果是反而同时侵犯和损害了两个群体的个子的权利和利益。

正是因为电影审查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导演请求重新制度符合中国当下国情的电影审核制度。而最为人所赞同的便是希望引进西方的电影分级制。但电影分级制是需要特定的环境的,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要以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为保障。中国正处改革开放的激流之中,奢望以行业自律的形式来维持电影业的正常发展,绝非可行之路。以健全强大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这样电影业才有正常发展的可能。

其次,作为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有自己国情,借鉴欧美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必须的,但是如果照搬的话,肯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在分级制度中,寻找一个符合国情的切合点。

最后,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建立应该兼听并用,特别是电影专业人士以及观众的意见。如果只是遵循领导或者少数人的意见,电影的分级制度决不能很好的开展下去。而且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评审机构还应该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从美国电影审查反思中国电影审查》唐峰《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P8-9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电影审查法律制度》童立雪《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6月《中国电影分级制可行性研究》王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1月《中国电影产业化与审查制度》毛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难产的深层原因》潘先伟《电影文学》2008年第三期

《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赵瑞熙《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12月

中美电影市场对比分析

中美电影市场对比与青少年电影消费习惯的矫正 一、湖北电影市场做的好的方面 从我1个多月在湖北省的调研来看,做的好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会员制度和团体营销做的好;第二,广告收入、卖品收入、票房收入等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卖品收入快速营销做的好;第三,上的影片质量和排序做的好,进口片相对受欢迎;第四,吃穿住等一条龙,整个商场甚至商圈的整体优势打造的很好,影院场地尤其是大厅的场地利用的很好,鄂州就是其中比较好的。 二、湖北电影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省市县影院的关系问题,省市县的影院各搞各的,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院线基金跟下面也只是供片的关系,怎么把省市县影院的资源整合,打造一个整体优势;第二,省市县乡镇影院的分成问题,目前省市县乡镇影院的分成比例(院线基金45%、电影基金5%),省市县乡镇的营收情况和成本情况不同,应按不同比例征收。国家先征收后通过补贴的方式不容易形成企业的优势,反而会形成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和寻租腐败行为,国家应改变扶持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第三,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资源相对独立,文化资源利用率低,需要将乡镇文化站等资源进行整合;第四,建立地方特色问题,湖北省有黄梅戏,河南省有豫剧,还有一些科技片和生活片,但县市只是单纯的放电影,并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建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放映节目;第五,政府政策模糊问题,补贴政策模糊、标准不统一和资金不到位问题;第六,影院价格协调和竞争协调,主管部门协调问题。工商局基本不管竞争事务,进口片涉及低成本、低价格进入市场,工商局的回复居然是给老百姓做好事,这对整个电影产业都是有害的,税务局只管收税,不管其他的,电影市场急需主管部门整合职能,完善市场监管;第七,影院费用控制问题,影院的支出相对随意,没有形成严厉的支出制度;第八,消费习惯培育问题,培养消费者看电影的习惯,尤其是对学生和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培育,减少玩麻将等赌博性行为;第九,税收优惠问题,电影设备和其他设施的折旧和进项税问题(电影设备更新快,成本高,进项税抵扣更多和折旧折更多更好);第十,政府诚信问题,政府的规划很好,但新上来一个

浅析电影《刮痧》中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 2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3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4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5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 6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7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两次选择 8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 9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1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 12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13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4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5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16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8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 19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20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1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2 论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转变 23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24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25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 26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27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8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29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30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31 从《牧师的黑面纱》中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认可与反对 32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33 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34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3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36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 37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3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39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40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 41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42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影视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影视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业务:在成长中走向集中 电视业务:机会在于“蛋糕”再分配 艺人经纪:具有“贡献业绩+业务协同+提升品牌”三重效应

电影业

政策环境:危机并存,电影政策环境空前广阔 在配套政策护航下,未来五年电影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整体向好也有利于电影产业链的发展。 2010-2012年中国电影 时间政策内容和意义 2010年《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 导意见》 第一次明确将电影产业提升至战略产业高度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再次强调加速发展文化产业 2011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计划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以及增强中 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 产业重 要政策2011年12月1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促进制片发 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具体包括: 1、电影院对于影片首轮放映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 2、建议影院年度地产租金原则上不超过年度票房的15%; 3、影院以签约形式加盟院线的,原则上不少于三年。签约期间,影院如改 签加盟资产联结在50%以上院线的,经不签约院线协商,可改签加盟资产联 结院线; 4、电影院广告放映经营权逐步回归到电影院,制片方可再经营贴片广告。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 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三项: 1、在原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中国将增加14部仅支持3D 与IMAX放映方式的特种片电影; 2、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不超过18%升至25%; 3、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资料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浅析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借鉴

浅析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借鉴 ——以电影《美味情缘》《烟花三月》为例 摘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比较熟悉的饮食应该还是我们的中式饮食,但是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饮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中国,高档典雅的西餐厅,可口诱人的西式快餐,使我们有了新鲜感。那么西式餐饮能够吸引众多中国顾客的奥妙何在,我想主要是因为它与我们的传统中式饮食有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才引起了顾客的好奇心。因此下面我将以《美味情缘》《烟花三月》这两部电影为例,简略地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借鉴 一,中西饮食发展历程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文化蕴藏,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逐渐形成,各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在电影《烟花三月》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淮扬菜更是中国饮食的一绝,作为八大菜系的江南美食享誉世界。电影中女主角徐丽婕的爷爷徐叔,所经营的烟雨楼中代代传承下来的“烟花三月”牌匾的故事实际上是淮扬菜发展的历史故事,编者以隐喻的方式,表面上是在描写老一代人名誉纷争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在强调淮扬菜发展的历史悠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淮扬菜系不断地发展壮大的过程。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但是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在电影《美味情缘》中给我们介绍的是女主角Kate最擅长的法国菜和男主角Nick 所喜爱的意大利菜。法国菜的文化源远流长,相传16世纪意大利女子Catherine 嫁给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以后,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牛肝菌,黑菌,嫩牛排,奶酪烹的烹饪方法带到法国,后来得到法国王室的喜爱,因此法国人将两国烹饪的优点加以融合,并逐步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当今最富盛名的西餐代表——法国菜,也使法国成为今天的西餐王国。作为西餐之母的意大利菜,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受到王公贵族们的喜爱,以至全国上下弥漫在烹饪技艺的研发乐趣之中,顺势将餐饮业的发展推向鼎盛时期,并影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被誉为“欧洲大陆烹饪之始祖”。发展出包括法餐,美国餐在内的多种派系,进而奠定出“西餐之母”的神圣地位。 二,中西饮食感情诉诸的差异 饮食的烹饪过程与其说是厨师不断劳动的过程,还不如说是他们情感表达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感情因素,导致了不同的饮食情感诉诸。以电影《美味情缘》为例,与中文译名《美味情缘》的平庸相比,原

中西文化差异情景案例解析分析

Culture Difference Case Study Unit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ory Communication is something we do every day. It takes place so naturally that we simply fail to notice it until it hiccups or breaks down. 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fe and life is communication. 1.When you join a social gathering, you must be awar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way things are going to proceed. There is a technical term for such rules and procedures—schema. 2. Face and politeness are two other areas which are extremely value—sensitiv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eness is self—denigration and other—elevation. Case 1 Litz is a professo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She invited her Chinese students home for an evening party. The schema from Litz’s point of view includes the following: 1. Giving invitation: by phone / by mail 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guests 3. Receiving guests: open the door / express welcome / take their overcoats /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_刘莉

MOVIELITERATURE/新锐视点 2010年第8期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 □刘莉(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 电影折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电影又是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 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各个国家或民族电影特色的 多样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几部中外影视作品,论述其文化含义及其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期帮助人们 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关键词] 中外影视;文化载体;文化差异 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电影不仅是那些想成为艺 术巨匠的人整日琢磨和费尽心思去创作的东西,同时更是 启发人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反映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种媒 介,所以说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与其 他任何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相比,它更能全方位地汲取物 质文化的精华,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 化形态之一,被称为“电影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 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 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电影作为一门有 百年历史的综合艺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生活中 的点点滴滴又都在影响着电影,由此造就了电影本身的多 元化与多样性。本文以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为例, 通过对比分析作品的文化含义及其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以期帮助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 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一、中美友谊观的差异 友谊是一个温暖的话题,友谊有无数种细腻的解释, 友谊是没有国界的。作为一部热播10年的美国喜剧, 《老 友记》的精彩不仅仅来源于对生活的再现,其中令人感到 温暖的友谊更是其动人之处。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 Friends也会老的,如此孩子气的乔伊也渐渐有了眼袋,可 爱的菲比皱纹也增加了几条,莫妮卡的脾气越来越暴躁, 瑞秋的脸庞不再饱满,钱德有了人到中年的疲态,惟一变 化不大的是罗斯,只是成熟了许多。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 越复杂,无事都要生非,但无论故事怎么编排,留在心里 都是六人难得的、牢固真诚的友谊,一次又一次温馨感动 的拥抱,彼此倾诉、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心灵相通。几 次婚礼、生产、分分合合的场面,都令人落泪,让观众觉 得自己也是故事中的一员。 对美国人来说朋友所包含的意思比较广,既可以指点 头之交的朋友也可以指关系亲密的伙伴。美国人认为朋友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14-05-23 来源:未知作者:8029 点击: 8875 次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石投资副总经理王玲:迎来更可靠的5000点 我们对2016年股市充满了信心,牛市将再现。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首先,2016年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整体来说经济会有一个企稳复苏的迹象;其次,资金面和政策面。目前政府还是把股市像10年前的房市一样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强有力支持,种种中央的信号表明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2016年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或者十三五掘金,其中梳理三条主线,就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2016年结构化明显 整个的市场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机会上来讲,支持市场的一些重要基本面的因素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前瞻性的看,2016年可能这个市场将会表现出愈益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为系统性的机会,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发生,市场将更多的表现出这种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更大。 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 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因为利率在降低,对收益率优良的资产越来越稀缺,2016年股市仍然是一个平衡,区间在3000点到4000点。从布局来看,2016年要关注新股热和并购热,行业方面,新兴产业的市值我们认为2020年会超越传统产业,其中看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美丽产业。 菁英时代副总裁罗志鹏:2016年市场更为理性

从电影中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中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的种种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外文化比较>这门课程,更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当然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繁多复杂,因此为了方便比较,我通过一个极小的方面来窥视中外文化差异。 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他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更为全方位地吸取物质文化的成果,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之为“电影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因此它更是各国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提及电影,就会想到美国好莱坞,每年在它为全世界输送大量的优秀电影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文化精髓传播给全世界。因此我们通过电影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的极小的缩影,来剖析中美文化差异。 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的故事原型,耗资1亿美元,历时2年,集聚700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智完成的《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自1937年制作首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后的第36部动画片,并且是第9部以女性为主角的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仅次于票房收入3100万美元的悬疑科技片《X 档案》。它是迪斯尼以往5年所制作的电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虽成绩优异,票房突出,但是却偏离了它的故事原型,变成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国电影,在中国人看来这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那首赞颂花木兰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那个巾帼英雄花木兰,而是一个叫木兰的美国姑娘实现在我价值的奋斗史。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于我国古代传说之间的差异,映射出中美文化差异。 首先,《木兰辞》中的木兰是替父从军,以尽孝道。中国的伦理思想常常是建立在贾婷德基础之上。与之相反的美国是一个一个人为本的国家。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孝”这个概念。每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美国人是只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电影中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非常沮丧,木须龙劝她毕竟是为了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的回答确是:“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父亲才来的,或许我只是向正明我能行。所以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木兰的回答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故事原型中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却被大大的淡化了,原作中“孝”的内核已经被个人价值实现完全替代。 其次,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儒家的思想特别强调“礼”,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女子的“礼”就是要守本分,要遵从“三从四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活规则就是“男耕女织”。乐府诗中的木兰在参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

中美电影票房发展分析报告

中美电影票房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继续领跑海外票房银幕数增长迅猛&人均年观影逼近1次 过去一年,由于美元升值,以及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陷入瓶颈,海外票房(北美以外的全球票房)变得停滞不前。幸亏北美票房2%的年增长最终带动全球票房有些了些微的发展。中国票房赶超北美仍任重道远。 日前,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了2016年全球电影市场数据报告,以北美影市数据为核心解析了去年全球电影市场的变化。在中国票房增速放缓之际,全球票房的发展也几乎陷入了停滞。 2016年,全球票房386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1%。其中,2016年北美票房114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2%;海外票房272亿美元,与2015年持平(2016年中国内地票房457亿人民币,约66亿美元,领跑海外市场)。美元升值和中国票房增速放缓是导致海外票房零增长的两个重要原因。 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票房赶超北美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回首2016年的成绩,中国影市距“世界首位”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可能并非短时间内能跨越的。

票房赶超北美? 银幕等硬件条件具备影片数量等软实力欠缺 过去一年,全球银幕数增长8%,达到164000块。其中数字银幕数增长17%,巨幕数增长11%。亚太地区仍是全球银幕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是亚太银幕数增长最快的地区),2016年增幅达到18%。作为亚太电影市场的核心,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内地总银幕数达到41179块,超过美国。这给中国票房赶超北美提供了“硬件基础”。 但在上映影片数量,人均观影次数,平均票价等方面,中国影市无疑劣势明显。 2016年北美上映电影718部,较2015年增长1%。2016年,北美大约2.46亿(占总人口的71%)观众曾走进过影院,较2015年增长2%。其中,每月观影超过1次的影迷型观众仍是北美观众的主力——去年北美卖出的13.2亿张电影票中,影迷型观众消费了48%。 根据电影专资办统计,在2016年,中国内地上映电影约450部,其中进口片92部(在进口片数量方面,中国仍显落后。2015年韩国上映本土电影257部,引进进口片945部,最终本土影片票房占比52%,小胜进口片。而一年引进进口片92部在中国已是历史之最,这92部进口片

论文由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班级10二专英语学号200908063199 姓名庄瑜 ⅠTitle of my the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Reflected in The Treatment 由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ⅡLiterature review Since global is impossible to hold back.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But the different values and the way deal with things of different cultures lead to culture conflicts i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is paper is working on dig deep on the movie The Treatment directed by Zheng Xiaolong on culture difference and the way for main culture conflicts. Because th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frequently, but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has little knowledge of culture difference. People may learn how dose other country’s people live from different kind of media and news. But it’s not only incompletely but also with political view. So some colleges open som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courses to let students learn more about culture difference to adapt to the increasing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gain more competition in their career. But to be honest, those courses can just lead the students to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not grapple the matter of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But films have its adventures. It’s less infected by the policy, and it’s much easier for audiences to get the main idea. That’s why film become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culture difference. But in the daily life as far as I know a normal problem that student often ignores the teaching part but focus on the entertainment part. So I took Director Zheng Xiaolong’s movie The Treatment as breakthrough point and dig the details to show the matter. I hope this paper could help students in a way. In 1960s, it’s a tim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adian specialist Marshall McLuhan came up with an idea of “Global Village”. T hat’s a giant leap in human communication history between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 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 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美国人看来这种谦虚,不仅是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能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是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①美国人的自我中心的表现 美国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自己为自己负责、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由于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②中国人的无私奉献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帮助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这在美国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正文: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另一种文化。“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

中美电影院线比较

中美电影院线比较 一院线制的概念 1.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它是发行公司拥有影院的资产或与影院存在资产连接,二者有着共同的商业利益和目标的一种模式。 2.院线制度是电影市场竞争中的自然产物,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电影发行放映与市场相结合的必然。例如美国的美国多功能院线、联美院线、索尼院线;香港的嘉禾院线、丽声院线;中国大陆的东方院线、中华院线等。 二院线制对电影产业发展的作用 1.院线制的建立推动了电影现代市场组织形式的形成。现代市场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以院线为核心,以影片制作为发端,以影院的放映为终端,以发行串联起的电影产业的纵向市场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主要是以资产联接和签约形式为主的新型资本关系,并存在于电影市场行为的每一个环节。 2. 任何一个大型的电影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完成企业核心价值链的建构。院线制的形成促使电影产业的核心价值链浮出水面并逐渐深入影响到整个电影产业,所谓电影企业的核心价值链是指以电影企业自由版权的影片为盈利基础和核心价值,主要分为银幕价值层面、其它媒介价值层面和娱乐时尚价值层面三个层次,这三个价值层面之间是一个递进关系。 3. 院线制打破了电影产业的传统营销方式,制片公司可以自由选择发行公司或者院线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易。院线制打破发行体制以后,营销方式也变得多元化。电影的营销充分与电视、平面媒体以及互联网密切结合,为影片前期市场的开拓和上映氛围的营造创造了良好的销售环境,置人性广告大行其道,为电影的营销创造了另一个价值实现的平台和机会。 总之,不论是现代市场组织形式的建立,还是核心价值产业链的形成,还是现代化的营销制度,都是建立在院线制的基础上的。 三中国院线制的概况 (一)国内院线制的产生和意义 1.院线制的产生 中国院线制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政府命令促使国内电影发行业逐步走向由垄断到打破垄断、由发行单渠道到多渠道的道路,为院线制的出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后,“联华”公司成为垄断北方电影市场的院线,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院线。 2.院线制的意义 实行院线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推行彻底结束了中国50多年来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逐级发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放映模式,有助于电影发行放映领域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促进电影产业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 (二)国内院线的发展现状 1.2010年“中国式增长”将电影产业推向“中国式爆发”,中国电影年度实现百亿票房,为在“十一五”加速提升的中国电影产业画出绚丽一笔。“院线制”的改革最终给产业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事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使跨文化的交流得以顺利展开,这是我们这些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原语言和目的语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几方面中西文化差异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于其的重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理解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其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与日俱增,她与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说过:“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查知。”{1}自陌生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下面就中西文化中几点差异的表现进行阐述。 1、思维方式的差异 1.1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西方人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对方,并明确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2直接性与间接性: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会很生气,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面才讲些客套话。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则会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又比如有些中国名家文章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去意会,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

_刮痧_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_郝薇薇

人 文 论 坛199 INTELLIGENCE ···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长春师范学院 郝薇薇 摘 要: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刮痧》这部电影,把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欣赏感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感受着中美文化的差异。本文主要阐述《刮痧》电影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并且浅析产生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及解决此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文化 电影 文化差异 《刮痧》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的是,电脑动画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一家人和睦幸福。许大同的老父亲从中国来探亲。一天,丹尼斯患感冒,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但没过几天,丹尼斯因不慎碰伤,被大同送进医院。医生发现孩子背上有紫红色的刮痕,认为他受到了家长的虐待。于是大同被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送上了法庭。大同辩解那不是伤痕,是刮痧,一种中医疗法,但却苦于无法证明,并且家中曾经发生的许多与西方文化传统不同的事情,使法院判他败诉。许大同输了官司又丢了工作。老父对于自己给孙子刮痧引发这么多变故非常内疚,找到许大同的同事,用打手势的方式向这个美国同事解释。许大同思子心切,冒险从外面爬楼进自己的家看儿子。最终,大同的同事和保护儿童权益机构的工作人员理解了刮痧,一家人终于团聚。 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刮痧》这部电影,把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欣赏感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感受着中美文化的差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电影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在对待亲情方面的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二、在人权方面的差异 美国号称是明主法制国家,非常重视人权,即使是亲人父子之间,也讲究尊重各自的权利。比如说,美国的父母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再进去,而中国的家长就很少敲门,直接闯进去。而像未经孩子同意,翻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这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三、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在电影中,在法庭上有一段最精彩的关于孙悟空的辩论,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代表正义的英雄,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德,这个是多少人心中的偶像的英雄却被美国律师反诬为野蛮、暴力的象征。美国人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砸烂人家的东西,偷吃人家的仙桃,这是典型的野蛮侵犯别人的行为,所以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这种暴力行为。 另外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大同的儿子与上司的儿子打架,大同不分青红皂白,随手给儿子耳光,上司不解,问其原因,大同说是出于对上司的尊重,这让他的上司大为不解,看到这里我们深深地理解了大同。 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刮痧”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的一种医疗手法,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从未想到过这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刮痧》正是从这个细小的切口进入,将矛盾纠结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碰撞的主题上。 五、《刮痧》电影所体现的法律冲突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多元的世界中,当相互接触时,法律背后的文化观念差异和相互不了解就很可能导致法律或法律观的冲突。电影中,故事的展开是以刮痧为线索的。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法律不能创造出文化之外的东西,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法律(观)冲突,最终只能通过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而得到真 正地解决。 六、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留在广阔的平原上发展农业,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圆圈般团结集中,从而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社会。几千年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成就了对单一领导的崇尚,注重礼节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保守、含蓄的中国人更习惯于直觉思维,呈螺旋状的思维曲线。 西方的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多山的地势与曲折的海岸线不适合发展农业,人们不得不出海探险,松散的关系呈点状分布。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西方人对法治公平的意识。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无一不是强调个人和人权的重要地位。直接的西方人以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思考,形成直线式的逻辑思维。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不同文化在这个大溶炉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刮痧》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中西文化比较,更在于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憧憬。避免不同文化冲突的关键,就是相互的了解和包容。影片最后,星光灿烂的夜空深处响起各种语言的声音,其中许大同在教儿子讲中文,这似乎预兆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多元文化身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乔健,潘乃谷.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4]孙正治.中国人与外国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作者简介: 郝薇薇(1970年7月11日),女, 汉族,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