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作者:钟丽来源:华语网点击数:5923

现代汉语的特点

编者按:本文由华语网钟丽整理,仅供教师或汉语研究者参考,中小学生无太大价值。

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汉语叠词读音变调情况一例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汉语影响其它语种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的特点

1.2.1 语音方面

①元音占优势;

②没有复辅音;

③音节结构简单整齐;

④有声调;

1.2.2 词汇方面

①语素单音节;

②词根复合构词;

③双音化:词汇里词占优势,使用中单音词占优势;

1.2.3 语法方面

①SVO型语言;

②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③句法与词法结构基本一致;

④有量词、助词、语气词;

⑤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词多功能性);

1、语音特点

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2)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

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元音占优势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

多。

4)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阴平、阳平)、上、去三个声调

中。

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2、2、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

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

2)双音节词占优势

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

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

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

这与双音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

等。

3、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

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

2)复合词为主

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

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

3)量词丰富

有量词是汉藏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特点。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

语的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相搭配。

因此,可以说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

动词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词,即“动量词”。

除了固定的量词之外,还使用大量的临时量词。例如:“一碗饭”“一顿

饭”“一次饭”“一口饭”“一餐饭”“一粒饭”

“踢了他一下”的量词,还可以用“一顿”“一脚” (“脚”是临时量词)。

4)存在兼类词

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

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水土流失”(主谓结构的短语)

“提高”(述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述补结构的短语)

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

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

得十分突出。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

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使用不同的

介词,意思完全不同。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4、语用特点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

2)现代汉语的意义表达经常采用意会的方式。

3)表达求简、求明,求达意而已,并不一定求句子结构的完整。因此,句

子有许多省略的形式。

4)依靠语境消除歧义

有些句子如果离开上下文语境会影响意义的理解,甚至出现歧义。例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还是咬死了狗?)三个学校的领导。

(三个学校?还是三个领导?)这些歧义只有依靠句子的上下文所提供的

信息才能消除。

5、修辞特点

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

汉字特殊的构形方式,形成了字形离合,炼字等修辞特点。

例如讽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导致民不聊生的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十个数字上联缺少“一”、下联缺少“十”,因此,横批“缺一少十”就谐音表示“缺衣少食”。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有人写出对联: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副对联深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面对“鬼子”侵略作乱,国家

危机四伏,仍然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这副对联利用了汉字构形的特点,寓意深刻,用字巧妙。

2)音节结构整齐

双声、叠韵及押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许多顺

口溜、民谣、小品、幽默也都有合辙押韵的修辞特点。

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歇后语、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等。

6、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

拼音文字使用的字母数量少,属于“小字符集”;

汉字字种数量大、字形结构复杂、字体变化多样,属于“大字符集”。

在字形技术和标准化方面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汉字输入计算机

曾被称为“瓶颈”问题。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书面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因此中文信息智能化处理中需突破“词语切分”等

关键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汉语词典一般不标词类。兼类和活用的词,离开具体的上下文语境难以确

定词性。中文信息处理自动标注词性成为关键课题。

4)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和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在简繁汉字的

使用和汉语词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大陆使用简化字,台湾使用繁体字。常用词语存在许多差异。外语借词方面存在的同源异形词。同源异形科技

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成为信息处理标准化与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班级:星期一七八节 姓名:吴蕾学号:2009119114 院系:美术学院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2.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但是在古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引论 1.语言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是一回事吗? 2.口语和书面语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语言符号具有哪些性质?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什么现象? 4.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我国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属于什么语系? 5.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有哪些门类? 6.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和汉语有同源关系的有哪些语族?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汉语的历史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8.汉语对世界语言产生过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汉语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包容性的语言? 9.有人说“21世纪是汉语的世纪”,谈谈你的看法。 10.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哪三门学问?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1.现代汉语有哪两种含义? 12.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解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第二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1.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方言?共同语和方言二者是什么关系? 2.汉语在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个来源是什么? 4.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5.现代汉语有哪些方言,各方言以什么话为代表?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兰州话、蚌埠话、杭州话、建瓯话、海口话各属于哪一种方言? 7.举例说明什么是方言岛现象。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1.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规范化?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3.现代汉语为什么要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4.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标准? 5.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消除哪些不必要的顾虑? 6.20世纪50年代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9.国家在普及提高普通话方面有什么重大的措施? 10.什么是规范汉字?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表现?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1.什么是语音?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他们各是由什么决定的?在普通话中起什么作用? 3.声音的音色是有哪几个方面决定的? 4.画一个发音器官示意图,在上面标出发音器官各个部位的名称。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_现代汉语_历史与社会语言学_述评

《当代语言学》第8卷2006年第3期265-271页,北京 《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 P.Chen著李晋霞刘云述评 Chen Ping(陈平)《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M odern Chinese:Its H istory and S o2 ciolinguistics)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供国外的汉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写作目的,作者以还原现代汉语的发展史为目标,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从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三个方面出发,对自19世纪末至1990年代的现代汉语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翔实、全面的考察,对外国人系统了解现代汉语和汉语的现代化过程极有帮助。 这本书是写给外国人的,但对于国人而言也很有价值。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对它的历史有所了解。现代汉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现代汉语的发展史我们却未必都知道。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汉语拼音化、汉字简化这些“语言运动”的年轻人来说,现代汉语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更是所知甚少。读完本书,这个缺憾会得到很大的弥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了这本著作之后萌生了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的想法。该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下面择要介绍。 1.现代汉语口语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变异;标准语和方言。 1.1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 在简要回顾19世纪末以前的汉语标准口语的历史之后,作者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以来现代汉语标准口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振兴中华的运动蓬勃发展,语言改革也是其中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很多方言之间不能相互交流,在这一现实面前,建立和发展标准的现代汉语,并改革书写系统,就成为汉语现代化的两个最主要的任务。 受日本的启发,几位知名学者将日本的“国语”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国语被确立为现代标准汉语。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统一国语方法案》通过。由该法案可以看出,学者们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标准汉语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1)国语的标准不止语音一个方面,还包括词汇和语法;(2)国语应主要建立在官话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之上,应具有正确、文雅、合逻辑的特点;(3)现代标准汉语不应该只建立在某个单一方言或单一方言群的基础之上,而应包含不同特点,容纳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这些设想和建议成为“国语运动”的基本使命。 本刊网址:htt p://https://www.doczj.com/doc/4e1554836.html, 562

自考现代汉语2017年-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复习 ———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课后思考题 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 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 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 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 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最 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两者的载体 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用短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②口语一发即逝,不可能流传久远。为了克服它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一定限制,人们创造出文字来 记录语言。从而在诉诸听觉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诉诸视觉的书面语。就这个意义说,口语先于书面语,后者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 ③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口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口语的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不断丰富书面语,促使它不断更新,完善,使之富于活力,更能适应交际的新需求。一旦书面语严重与口语不相适应,社会就会提出改革陈旧的书面语的要求。五四前后所掀起的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已不利于社会变革下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 (3)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值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 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摘要: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文言和古白话。虽然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本文主要是简单地讨论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以及运用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多念古文,做到字、词、句落实,并逐步升华到理性上去理解。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相对,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是它的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所谓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的语言,也指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文言文。所谓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也指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称为古白话文。 现代汉语,这里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在,古代汉语已被现代汉语取代了,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专门跟古籍打交道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古代汉语写成的典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批判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也许有人会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呢?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我们还很有读写古文的必要,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常常接触到文言,写对联,常常要用到古代汉语。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就,这需要我们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从而也就需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再者,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有继承,有发展。要想高效率地学习和运用好现代汉语,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要想深人研究现代汉语,也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习题]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附答案)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 一、填空题 1、词最重要特点在于:它是_________的语言单位。 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3、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又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4、“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这句话中共有__个语素__个词。 5、“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语素__个词。 6、“流连”是单纯词中的__词,“妯娌”是______词,“丁宁”是__词。 7、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8、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9、单纯词的特点是:不管它有多少音节,但只有__个语素。 10、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12、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3、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4、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__。这里的“词语”指__和各种性质作用大致相当于词的__,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指成语、___、___、___等。 15、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6、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7、“鬼”、“神仙”等词的意义是对客观世界的_______反映。 18、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9 、义项是词的_________。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___,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___。 20、词的本义是词的__意义,基本义是词的____的意义,引申义是_________的意义,比喻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1 、同音词是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__、__、__都相同词,它可以分为____ _和_____两大类。 22、义素是构成词义的______,也就是词义的____,所以又叫____或____。 23、语义场就是通过_____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____或__划分出来的类。 2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二是___。 2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2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 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27、“呆板”在“不聪明、反应慢”的意义上同__一词构成反义关系。 28、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现代汉语题库(黄廖版)

现代汉语题库(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物质外壳,以 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 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 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 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现代汉语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语言。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研究普通话的科学,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方言的研究。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_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依赖口语而存在,口语是书面语的存在基础,先有口语而后才有书面语。 9.“五四”以来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某一地区内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11.北方方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使之消除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余的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言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一般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汇双音节词多,词汇丰富;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法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表义的任意性以及传授性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江淮方言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x)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x)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x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x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x)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x 1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俞士汶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并将数以万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浓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并以若干词类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以下18个基本词类,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 名词(n),时间词(t),处所词(s),方位词(f),数词(m),量词(q),区别词(b),代词(r),动词(v),形容词(a),状态词(z),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拟声词(o),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对于计算机来说,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基本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一部分不能看作“词”。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 前接成分(h):阿,老,非,超,单 后接成分(k):儿,子,性,员,器 语素字(g):民,衣,失,遥,郝 非语素字(x):鸳,批,蚣 成语(i):接部就班,八拜之交 习用语(l):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简称略语(j):三好,全总 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万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中国语言文字 我们知道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记载流传下来,同时它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想对中国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就不能不了解汉语汉字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一、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语的历史 大家认识这些字吗?兵本义:兵器,武器。它是个会意字。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汉字经过历史的演变,一步步形成了今天的样式。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有三个要素:词汇、语音、语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语法的变化最慢,其次是语音,变化最快的是词汇。 汉语发展史上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言文是脱节的。汉语口语经过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阶段,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是,汉语的书面语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一直用的是文言,它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一般把文言称作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文言)和现代汉语(白话)是汉语的不同阶段,两者的差距很显著,但是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古今汉语语法有一部分完全一样或大同小异:一般是主谓宾结构。至于词汇和语义,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基本词汇是相当稳定的。例如,《论语?子罕》:“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这句话的词语意义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只有两点:第一,“智(知)、仁、勇”三个字加“者”后,组成名词短语,指具有三种不同品质的人;第二,单音词到现代汉语中都能以双音词来对应:“惑对应为迷惑,忧对应为忧愁,惧对应为畏惧。”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这两点相异之处,也是可以沟通的。“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代词,可以和任意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在现代汉语里,它虽已不是代词了,但是,用它组成的名词仍有不少,如读者、记者、学者、弱者、老者等等,这是在构词法中保留着古代汉语遗存。 因为词汇是变化最快的,所以我们主要说说词汇的发展历史 1.词义的变化 由于社会变革、近古文学作品的传播,词汇在古今义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的变革包含了改朝换代、政治维新、文学运动、风俗的变迁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无不丰富着中国的文化,对中国的语言注入新的元素。近古以来,白话体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文言词汇转换成白话文词汇后,意义便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外国语言进入中国,中国人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外国名著,新的词义也会产生。贯穿古今的语言传承与发展,最终造成众多词汇古今意义的分化。 词汇在古今义上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四类: 第一,词义扩大,指的是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外延扩大。如,河,古义是指黄河,今义是北方的河流;江,古义仅指长江,今义是南方的河流;睡,古义是坐着打盹,今义可指各种姿势的睡眠;国,古指京都,中原地带,今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第二,词义缩小,词所表示的概念外延缩小了。如:子,先秦时期泛指孩子,今义仅指儿子;丈夫,上古指男子,今义仅指女人的配偶;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是令人恶心的气味;谷,古义是五谷的总和,今义仅指小米未脱皮的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