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总体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总体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总体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1001101班城市总规原理复习资料

个人总结后果自负

名词解释

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5、 城市人口增长: 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因素

,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6、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 均总人口数之比。

7、 城市人口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8、 营国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9、 卫星城: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

10、 希波丹姆模式: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11、 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者斗兽场或者官

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P18

12、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13、 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地位和所行使的主要职能。

14、 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它随着社会、经济和自 然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15、 城市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16、 战略:是与“战役”、“战术”相对而言的概念,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 划。 17、 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18、 城市总体布局: 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 同形态表

现出来的。

19、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 展和完善

的过程。

城市交通: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1、 2、 3. 4、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构成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一一城市规划原理 性别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女性)的比率。

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引起的老年人口例相对增长的动态过程。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变化量。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 P256)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城邦时期提出。

21、 22、 23、 24、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覆盖率,即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公交重复系数: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 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交通:人和物的运送和流通,它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广义来说,信息的传递也可归入交通的范

P 282

25、

26、 历史地段保护: 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27、 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8、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 等的建设活动 29、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30、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 行政主管

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凭证,是建设单位用地的法律凭证。 二阶段一一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五层次一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36、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37、 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抽象写

照。包括城市用地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

38、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39、 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0、 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41、 城市功能结构:城市各项用地为载体所赋予的功能及功能区之间的组织和联系。

重点掌握:

1、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

73小类

1.1 R 居住用地 1.3 M 工业用地 1.6 S 道路广场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S1 道路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 S2 广场用地 R3 三类居住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R4

四类居住用地

1.4 W 仓储用地 1.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2 C 公共设施用地 W1 普通仓库用地 U1 供应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 W2 危险品仓库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W3 堆场用地 U3 邮电设施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1.5 T 对外交通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C4 体育用地 T1 铁路用地 U5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T2 公路用地 U6 殡葬设施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T3 管道运输用地 U7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 T4 港口用地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T5 机场用地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①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31、

32、

33、

35、

“一书两证”:⑴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城市规划区:对城市建设发展有影响的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近郊区、对城市建设发展有影响的外围地带。 城市规划编制的两阶段五层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②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③ 社会结构的演化。 包括社会问题和以人为本。

2、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3、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4、 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控制相结合。 3、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和编制原则

两阶段五层次:

二阶段一一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五层次一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4、简述城市设计五要素

界面、路径、节点、场地、路标

5、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p9

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 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变化; ③ 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④ 城镇化水平高低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发展战略的条件分析

区位(优位):地理优位:三沿(沿江、沿海、沿边 )、交通、资源、信息、人才、市场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资源 能被人利用的自然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城镇分工。

联系实际谈谈城市用地与发展方向的选择 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指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抵御扩展的主要方向。

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一般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先进行用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评定,考虑城市的经济条件,综合分析 城市的发展趋势。

2)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门槛规模,二是经济发展方向。

8、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 地方性

长期性和经常性

实践性

9、城市人口构成与城市人口的变化。

城市人口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产业与职业构成、文化构成 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10、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 自身要求:①用地的形状与大小

②地形要求③水源要求④能源要求⑤地质要求⑥特殊与其他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6、 7、

(2)交通运输要求:①铁路②水路运输③公路运输

④连续运输:铁、水联运;水、公联运;铁、公联运

(3)城市环境的要求:

①减少大气污染

――不要有产生两种起化学变化的气体污染的工厂集中在一块

――气候的影响

――设置防护绿带

②防止废水污染

③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④防止噪声污染

⑤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

11、联系实际,谈谈对城市总体布局的认识(书上第六章P193-241)

1)定义: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2)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3)影响因素:

①国家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条件

②城市四周地区的影响

③城市自身的因素

4)基本原则:

①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城乡融洽,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③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④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5) —般步骤:

现状一一性质、

规模一一发展方向一一用地数量,要求:优先安排对城市影响最大的城市现有要素一一综合布局、用地平衡一一方案比较

12、港口选址与规划原则

①与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

②自然要求:不淤、不冻、、风小、水深、冲刷、地质地貌

③建设工程小

④有陆域面积

⑤一定的水深与足够的岸线长度

⑥水陆联运

13、谈谈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的规划思想转变

1?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的转变。

2.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的改变。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的改变。

4.从精英规划观到公众规划观的改变。

14、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以人为主体②具有高度人工化环境③大开放的系统④高度综合的复合生态系统⑤脆弱的生态系统

15、城市总体布局形态的不用类型(PP t14)

集中式

------块状

①城市是紧凑集中的

②城市各方向的发展力量均衡,城市由中心辐射向外发展

③由小城市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方式和形态多见

------带状发展

①条形、带状

②沿水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轴带发展

③两个相距较远的独立组团向的连接

④受河谷和山体等地形限制分散式

------组团式发展

①城市有一个中心,几个组团中心

②城市郊区有大型工矿企业作生长极形成许多小组团

③地形限制

---- 城市群式

①大城市卫星城(星座状)

②都市圈

③城市连绵地带

+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融洽,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6、谈谈对中国城镇化道路与城市建设发展方针的认识

中国的国情与城镇化之路:

①中国国情: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不足。

②中国的城镇化之路:

第一: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走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道路。

第三: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方针:

① 1980年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② 1986年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③ 2002年提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17、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形式(配图示)

远离城市一一严重污染的工业

② 城市的边缘一一有一定的污染,用地大、运量大,需铁路运输的工业 ③ 城内和居住区内一一基本没有干扰污染、用地小、货运量不太大的工业

18、仓储用地布置的原则

①高、平、便于排水 ②地下水不高、防潮

节约用地,但要留有余地 ⑥沿河布置时,留出生活岸线

19、联系实际谈谈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区位:地理、 交通、资源、信息、人才

资本:本部分所指的资本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 西方发展经济学认为,[4]生产投入三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 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

而物资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 则是束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技术:城市的形成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技术时代。这说明,城市本身的发展 速度和竞争力与其本身拥有的吸收、创新、转化科学技术的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

20、城市发展目标及其内容

城市发展目标是指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 目的和指标。

21、 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

①足够的用地

②方便的交通

③减少污染④协作配套

22、 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并举例说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趋势与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 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布局的影响:

1. 促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 交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② 城市化的动力

③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④ 经济部门之一

2. 影响城市的规模

3.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① 影响工业、仓库、居住区的布局 ② 影响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

p113

③交通方便

④利于建设,方便经营,集中布置

⑦环保要求

③ 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

23、 城市人口构成 P177-181 24、 城市用地平衡

了解:

1、总体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

收集和调查资料

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技术经济指标 选择用地和发展方向、并考虑远景发展 市(县)域城镇关系及区域基础设施 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 市政和工程措施 城市艺术布局 近期建设 规划实施

2、 城市组成结构。

城市人口、城市土地、城市产业、城市社会组织、城市设施、城市环境

3、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到中类)

C1行政办公用地 C2商业金融业用地 C3文化娱乐用地 C4体育用地 C5医疗卫生用地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7文物古迹用地 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类(到中类) 。

C1行政办公用地 C2商业金融业用地

。P121

C3文化娱乐用地 C4体育用地 C5医疗卫生用地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7文物古迹用地

5、城市土地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57

自然属性:不可移动性、耐久性、不可再生性 社会属性:土地已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利

6、 城市交通就运输对象而言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类。

7、 仓储用地分类(到中类)。 W1普通仓库用地 W2危险品仓库用地 W3堆场用地

8、 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9、 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组成。 10、 城市道路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11、 城市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与分流制。

12、 城市用地空间管制中用地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13、 城镇体系的演化和发展阶段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 14、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个阶段。 15、 唐长安城居住采用坊里制,元大都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皇城、宫城。

16、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可分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17、 城市规模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部分。 18、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托马斯

漠尔提出的“乌托邦”,康帕内拉提出的“太阳城”,罗伯特 尔“新协

和村”、傅利叶提出的“法郎吉”。

建设用地比率为15% ~25%,绿地占8% -15% .四大类用地60%— 75%。

24、《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城市规划法》于2000年4月1日实施。

-欧文提出德

19、 20、 21、 22、 23、 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城市总体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城市用地空间管制中用地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对外交通按运输方式分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率为

8 % -15%,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率为 20% ~32%,工业用地占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8.区域规划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19.国土规划 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40.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1.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48. 城市功能 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60. 近期建设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81.城市性质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英文):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14351145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技术问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 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内容、编制原则与步骤,通过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城市各组成要素与布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街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等。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的内容有城市的产生和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与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方法;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训练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授知识,在对城市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并对城市各类用地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了解城市社会经济、用地、交通工程等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能力和协调各专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规划文件编写与方案介绍、交流的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69)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为()。 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 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标志着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B A.1000 B.4000 C.10000 D.20000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征()。C A.数 B.极 C.快 D.智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合适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 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 A.新陈代谢的观念 B.新颖的观念C.先进性的观念D.复杂性的观念 6.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B A.以大类为主 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7.一般禁止建设区的山体坡度大于()%。 D A.10 B.15 C.20 D.25 8. 控制范围为“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的是()。C A.黑线 B.红线 C.黄线 D.绿线

9.对于一般()来说,城市商务活动规模不大,可以与商业中心结合。D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小城市 D.中小城市 10. 城市生态系统是()的生态环境。A A.人工环境 B.动态平衡 C.脆弱 D.特殊 11.世界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C A.0.01 B.0.01 C.0.03 D.0.04 12.城市总体规划的上层次规划是()。A A.城镇体系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设计 1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大类、()中类、()小类。B A.7;30;44 B.8;35;44 C.9;35;44 D.10;44;35 14.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一般不超过()%。C A.15 B.20 C.30 D.40 15.按照城镇人口规模划分,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在()。C A. 20万人以下 B. 20万-50万人 C. 50万-100万人 D.100万人以上 16. 以下()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A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1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C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18. 城市总体规划的管辖范围是( )。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样本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 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生产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 或以上(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 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 相天法地, 强调方位, 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 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 强调皇权, 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 长安) : 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 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 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 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 务设施 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 想高层发展, 增加人口密 度。市中心空地, 绿化要多, 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 减少街道交叉口, 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 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

第一章 1、城市的概念: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 城镇与乡村的本质特征的区别: 1)产业结构:城镇以非农业生产的产业为主 2)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比乡村大 3)物质构成:城镇具有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供热﹑街道广场﹑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4)职能:城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的中心 5)景观:城镇有比乡村大得多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3、城市的特征 密集性:人的密集,物质和资本的密集,文化的密集 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多元性:多功能○ 1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城市生命力之所系。○ 2城市:物质实体,经济实体,社会实体,文化实体 多类型:○ 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的城市 外在性:一个人或一群人(制造者)的活动对其他人(接受者)的行为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接受者往往无意加入制造者的活动,但却要承担坏影响(如环境污染)的代价或享受好影响的收益。 4、 城市规划学 城市化(Urbanization )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 城市化的测度的方法 ○ 1单一指标法 ○ 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某一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Y(PU)——城市化水平 W ——农业人口 V ——非农业人口 N ——区域总人口 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的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与深度,科学性较强 ○ 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4综合指标法 N V W V V Y =+=

城市规划考试题选

城市规划的原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 城市性质不是由( )决定的。 (B) 中心地职能 3.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 )m2安排。 (D) 0.8~1.0 4.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 (C)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5.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 (C) 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 6. 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 )。 (C) 政策范围 7.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 (B) 连续性 8.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 )。 (C) 三类用地 9. 不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是( )。 (B) 城市主导产业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是指( ) (C) 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基础资料汇编 二、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12.__________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参考答案:城市化 13.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参考答案:生活工作休息交通 14.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 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 境城乡空间环境 15.城市的规模通常用______和______来界定。 参考答案: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16.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17.城市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可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类。 参考答案: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18.雅典宪章--- 参考答案: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19.城市性质--- 参考答案: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0.城市用地区划--- 参考答案: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21.城市总体布局--- 参考答案: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22.城市用地选择--- 参考答案: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