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甲骨文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甲骨文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甲骨文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甲骨文资料

杜,甲骨文=(土,土墩)+(木,树桩),表示土、木并用。造字本义:动词,泥土、木桩筑堤防洪。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木”顺序调整为“木、土”顺序,并将“土”写成

香字的来历点心源自于埃及、希腊。远在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已出现当做供品的点心。十二世纪拉姆斯三世坟墓的壁画上,已绘有圆形、三角形、花或动物形状的焙制点心,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希腊产生了都市型国家,也产生用称为多理昂的无花果叶包裹后

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居住在东城的称东郭,居住在西城的称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称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称北郭。郭姓之郭,特指齐国首都。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

巫:上横为天,下横为地,能通天地的人就是巫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

马”字的来源,主要是从象形文字而来,甲骨文里的“马”子,有头有尾,有颈有体,还有四只蹄子。非常象一匹马。秦代的篆字仍保留了这种形象。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妈”由“女”和“马”合成。妈对待子女和蔼可亲,甚至有些子女小时可将母亲当马骑着玩,因此“妈”者,即可以当“马”骑之“女”(慈母)也。

火最早出现的字是象形字,画着火焰的样子,这个火焰大概就是火这个字的形状,后来,汉字不断发展,简化,就变成了现在的火字

水,象形文.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

金jīn 〈名〉(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metal]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

新兴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第一课学会自立,热爱劳动教育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说一说

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撩开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到了。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 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小结: 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三、想一想,讨论一下

1.我们是五年级学生了,自己在家中做过哪些事情? 2.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是自愿的吗? 3.自己是值日生时是怎样做的? 四、总结 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好值日保洁,保持教室和校园整洁。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3.学会布置、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我服务的良好生活习惯,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4.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的良好习惯。 5.懂得在我国各种劳动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没有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 五、布置作业 把这节课总结的五条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校园礼仪教育 目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 1、虽然我们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并不(完美)。虽然我们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有能力去(克服)它。 2、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人人都不完美,只有真正认识(自我),不灰心,不放弃,努力去克服缺点,改变(自己),才能走近完美。每一次的改变都标志着我们离完美又(近)了一步。 3、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认识(自我),挖掘潜能,不仅向名人伟人学习,更重要向周围的普通人(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 (1)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呢?第一步,正视缺点,平静理智的对待它们。第二步,分清楚缺点是否可以克服,如果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就应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地一步一步想办法改正。如果是不能克服的缺点,就应该采取扬长补短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2)我们把一个人身上不容易发现或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称为潜能。 4、我是自己的(主人),我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不(人云亦云)。要敢与(大师)对话,要充分发挥自己(脑袋)的作用。什么是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5、从众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决不能(盲目从众),万事都有要问个为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再采取行动。 (1)自我控制的行为训练:1.记下自己要改变或者建立的行为目标。2.对自己发布命令:我一定要做到……3.请父母老师和朋友当监督人。4.记录自己的行为。5.定期检查,有进步时给自己一点奖励。 6、我能(管住)我自己,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学会了说(不),我要机智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7、我心中的星是(杨利伟)、(姚明),我知道星光灿烂的背后是(勤奋)、是(汗水)是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拼博)。从这些星身上我学到了(刻苦耐劳)、(虚心好学)、(勤俭节约)、(孝敬长辈)、(宽容他人)等许多优秀的品质。 8、我知道要心想事成就要做到以下六点: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付诸实际行动——正确对待成败——总结经验教训。 (1)我崇拜他(她)是因为(或者是明星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奥运会。 (2)理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 9、未来的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我,一个(真诚)的我。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1)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应掌握的要点有如下4个: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简称“两个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练一练: 1、填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填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解并熟练背诵4条基本理念: 练一练: 3、简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简答: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哪些语文素养? 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③丰富语言的积累 ④培养语感, ○5发展思维 ⑥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8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9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0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5、填空: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简答:你是如何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句话的?

校本教材五年级

第九讲作图法解题 例题: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余下的铁丝,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来每根铁丝各长多少厘米?思路导航: 用作图的方法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揭示出来,使题意形象具体,一目了然,以便较快地找到解题的途径,这对解答条件隐蔽、复杂疑难的应用题,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把作图方法与其他的解题方法巧妙结合起来,还能收到更佳的效果。 先根据题意作示意图: 将第二根从右往左任意取一段表示余下的铁丝,则第一根就有相应的3份余下来,那么其他部分分别是18厘米和26厘米了(如图)。这时,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由于第二根比第一根多剪了26-18=8(厘米),使得第一根余下的部分是第二根余下部分的3倍。而这个8厘米正好相当于第二根剪剩的2倍,那么第二根铁丝剪剩下的长度为8÷2=4(厘米),原来的长度就是26+4=30(厘米)了。 解:(26-18)÷(3-1)+26 =8÷2+26 =30(厘米)

或(26-18)÷(3-1)×3+18 =8÷2×3+18 =30(厘米) 答:原来每根铁丝都是30厘米 举一反三: 1.三(1)班共有52人,他们都参加了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其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3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40人,两种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甲、乙两仓库有相同数量的货物,甲仓库取出31吨货物,乙仓库取出19吨货物后,乙仓库的剩余量是甲仓库的4倍。两仓库原来各存货多少吨? 3.一块正方形地,一边划出15米,另一边划出10米搞绿化,剩下的面积比原来减少1750平方米。求这块地原来的面积。 4.某班在一次测验中有26人语文获优,有30人数学获优,其中语文、数学双优的有12人,另外还有4人语、数成绩均未获优。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学生? 5.一个班有学生42人,参加体育队的有30人,参加文艺队的有25人,要求每人都至少参加一个队,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两个队都参加? 知识链接: 不要破坏我的图形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数学论

校本资料体例及任务布置

校本资料编排目录任务分布 必修1 第1章走进细胞(李芬)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杨阳)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胡璐)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田瑞娟)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徐存吉)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徐娴)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4节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肖家元)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刘桂芳)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洪艳平)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4章基因的表达(张艳梅)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刘桂芳)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洪艳平)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肖秋云)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爱清)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田瑞娟)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 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免疫调节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胡璐)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4章种群和群落(徐娴)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4节群落的演替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李芬)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6章生态系统的保护(张爱清)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选修1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江山)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王友涛)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谭亚丹) 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谭亚丹) 选修3

人教版五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

1、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 2、教师导语: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小学五年级校本教材《安全》

五年级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课-------交通安全 第二课-------防火安全 第三课-------生活安全 第四课-------运动安全 第五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第六课-------家居安全 第七课-------地震自救安全

第一课交通安全 自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仍以40万的速度在增加。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十分严重,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万多人死亡,38万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多亿元。 毋庸置疑,发生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安全常识 1.走路须走人行道,右侧行走,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 3.遇有信号灯,要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 4.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5.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 6.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 7.乘车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8.在设有防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穿马路。 9.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 ◆骑车安全常识 1、骑车外出的同学,出行前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铃、闸、锁、牌是否齐全有效,保证没有问题后方可上路。

2、在道路上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划分车道要靠右边行驶。 3、通过路口时要严守信号,停车不要越过停车线,不要绕过信号行驶。 4、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双手离把骑车,不攀扶其他车辆。 5、不在便道上骑车。 6、在横穿4条以上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不要强行猛拐。

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2016年周田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加强校本培训形式的研究,特制定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校本培训文件精神,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能力为宗旨,坚持以“有效教学”为核心,努力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建立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校内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 2.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围绕新课程实验开展评价 研究活动和教学技能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 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 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培训: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 能力,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并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

五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全本

智慧泉目录 第01 课,,,,,,放飞想象的翅膀——定义新运算 第02 课,,,,,,调皮的小数点 ——简便运算 第03 课,,,,,,扑朔迷离—— 小数数字谜 第04 课,,,,,,周而复始—— 循环与循环小数 第05 课,,,,,,神通广大的 X——简易方程 第06 课,,,,,,旁敲侧击—— 简单的测量 第07 课,,,,,,有章可循—— 用计算器找规律第08 课,,,,,,势均力敌——平均数的应用

放飞想象的翅膀 ——定义新运算 定义运算的来历 古时候有个数学家在算 2+2+2+2+2+时,觉得这个算式太繁琐,加数都是 2, 要写出 5个,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表示它呢?他想: 这个式子表示 5个 2 相加,就写出一个相同加数“ 2”,再写出相同加数的个数“ 5”,这不成了 25 了 2和 5之间加一个符号来区别它 2 相加,用什么符号呢?这个符 系,不如就把“ +”号倾斜 45 个符号“×”,取名乘号。所以 就知道它表示 5个 2相加的和。 吗?不行,得在 们。要表示 5 个 号与加法有关 度,于是得到一 后人看到“2×5”

假设a、b 都表示数,规定a*b=3×a-2 ×b 1 、求3* 2 ,2*3 2 、求(17*6 )*2 ,17*(6*2) 3*2= 2*3= 然后再 这里的“ * ”,就是我 们定义的一种新的运算形 式,它与我们常用的加、 减、乘、除运算是不同的。 a*b=3 × a-2 × b 规定的运算 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 的数 ()的数(用倍。 用a 表示)的倍 去减符号后面b表 示)的(

a 表示顺时针旋转90°, b 表示顺时针旋转180°, c 表示逆时针旋转90°, d 表示不转。定义运算“ 0”表示接着做。求:a0b b0c c0a 拿着笔,固定笔的一端,转一转,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哦! a0b 表示时针旋转 b0c 表示 c0a 表示 规定:6*2=6+66=72,2*3=2+22+222=246,1*4 =1+11+111+1111=1234,试计算:7*5 规定a*b=4a+3b,求3*4 和4*3 的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教案

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进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教育主题,此文前面的一篇课文是《让我们来寻根》。《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一课旨在了解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认识千年不衰的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体会和领悟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中的高度智慧。在为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而骄傲的同时,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爱国情感是人的基本社会情感,爱国情感的基础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即是找寻民族的“根”。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是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转化的。因此本课教材以具体的人和事来代史,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古代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为祖国骄傲的同时,产生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 1.感受到古老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领会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对古老的汉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千年不衰的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价值。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过程与方法 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交流、说故事、做游戏等方法,使主体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交流,发展。 【学习重点】 体会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的工具,还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难点】 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引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资源】 课件、人民币、北京奥运会印章、练习纸、课前收集学生书法作品、草绳、五色绳

学校特色校本资源资料专题资源资料

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预习资料全

第一单元 第1课 窃qiè (偷窃)(窃取) 炒chǎo (炒菜)(炒锅) 锅guō( 铁锅)(火锅) 踮diǎn ( 踮脚)( 踮起) 哟yō (哎哟)(嗨哟) 饿è (饥饿)(挨饿) 惧jù(惧怕)(恐惧) 充chōng (充足) (充分) 檐yán (屋檐)(帽檐) 皱zhòu (皱纹)(皱痕) 碗wǎn (饭碗)(茶碗) 酸suān (寒酸) (辛酸) 撑chēng (撑住)(支撑) 柜guì(木柜)(书柜) 多音字:转----zhuǎn 转变 转换 钻----zuān 钻探 钻研 z huàn 转圈 转盘 z uàn 钻头 钻石 种----zhǒng 种子 种类 待----dāi 待一会儿 z hòng 播种 种植 d ài 对待 等待 期待 咽----yàn 咽气 细嚼慢咽 y ān 咽炎 咽喉要道 近义词:担忧-忧虑 惧怕-恐惧 适宜-适合 充足-充分 支撑-支持 鼓励-勉励 花花绿绿-绚丽多彩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反义词:担忧-放心 贪婪-知足 隐藏-公开 暂时-长久 适宜-失宜 充足-缺少 饥肠辘辘-酒足饭饱 第2课 多音字:绿----lù 绿林 绿营 济----jì 经济 救济 l ǜ 绿色 绿化 jǐ 人才济济 盛----chéng 盛饭 盛东西 藏----cáng 藏身 躲藏 s hèng 盛产 茂盛 盛情 z àng 宝藏 倒----dào 倒退 倒车 d ǎo 打倒 倒闭 近义词:主-主见 赶紧-赶快 培养-培育 贯通-贯穿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反义词:喜欢-讨厌 困难-容易 起码-至多 鼓励-打击 滚瓜烂熟-结结巴巴 第3课 侣lǚ (伴侣)(情侣) 娱yú(娱乐)(娱悦) 盒hé(盒子)(饭盒) 豫yù(犹豫)(豫剧) 趟tàng (一趟)(趟过) 诵sòng (背诵)(朗诵) 零líng (零散)(零钱) 编biān (编制)(编剧) 某mǒu (某人)(某地) 多音字:供----gōng 供应 供给 似----sì 似乎 g òng 供奉 供认 shì 似的 处----chù 好处 住处 到处 chǔ 处理 处分 处罚

学校校本培训资料

长石学校校本培训资料 怎样说课——说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习:彭智广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一、说课的作用 说课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通过说课,教师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预设学习中的各种“教学事件“,反馈教学中的得失,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研究。具体有以下作用: 1.可以更好的吃透教材 教师在备课中,虽然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这就可能发现备课中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吃透教材,优化教学设计过程。 2.可以提高理论水平 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这就迫使教师要认真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 3.简便易行,共同提高 4.提高表达能力 二、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课首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说教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课标对所教内容的要求,脱离课标的说课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还有说明所教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明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结构特点。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说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二说目标的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切合各种层次学生的实际;三说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校本教材(草本花卉)..

荷花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

牡丹花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描写京城长安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 《让我们来寻根》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分为三课时完成。在这一课中建构课堂的重点、难点是如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何上出“情味”,使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得到提升。因此,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豪,欣赏,感激,心爱,始终都以富有感染力的爱国乐曲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在教学第三课时“认识母亲河”的教学环节中,教者专门准备了乐曲《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和《长江之歌》,并把之穿插在教学流程中,结合课本中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赞颂长江、黄河的诗句以及美文欣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本课教学设计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为“保护母亲河”这一环节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延伸。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虽然本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纵横千里,绵延千年,但教学内容的落脚点还是归于学生的生活。所以说,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交相辉映,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构建了真情的课堂。 1、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加深体验。 因书本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开课伊始,我与本班的一位小姑娘扮演一对归国祖孙,表现了他们回到故土时的那份欣慰。在学生读完课文中的小故事后,我当记者采访了学生,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归国华侨对祖国的那份眷恋。《品社课标》中指出:“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我设计的这几个环节既落实了课标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发挥朗读作用,让孩子在读中感悟 《品社课标》指出:“要发挥朗读的严重作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自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旨在从读中体会祖国历史 悠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块奇特的土地上不断拼搏,顽固进取的优秀品质。

高一下学期语文校本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39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18分,每2空1分) 敕.造chì阜盛.fù绾.着wǎn 攒珠髻.cuán jì文绉.绉厢庑.wǔ酒觚.gū伺.候cì忖度.du?姊.妹zǐ削.肩xuē呜咽.ya 怯.弱qia宸.翰ch?n 匙.箸chí顽劣.lia遂.心suì半身不遂.suí监.生jiàn 朱拓.tà不更.事gēng 俨.然yǎn 讪讪.shàn 间.或jiàn 胆怯.qia暂.时zàn 负疚.jiù夹.袄jiá模.样mú模.型m? 一瞥.piē惴惴.不安zhuì洞穴.xu?吞噬.shì胳.肢窝gā脊髓.jǐ suǐ2.准确迁移下列词语(13分,每两空1分) 皮开肉绽白浪滔天遍体鳞伤蜂拥而至银镯子烟霭百无聊赖惊惶应酬沸反盈天走投无路 精明强干寒暄诡秘雕梁画栋莫衷一是 懵懂顽童面如敷粉诽谤膏粱孽障 姣花照水鞭笞细枝末节厮打杜撰 )四大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由、、构成。 二.选择(12分,每小题2分) 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A.阜.盛(盛、多)放诞.(欺诈)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恍.若(忽然)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敕.造(帝王的命令)轩.昂(高)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5.“风骚”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a.诗经和楚辞的并称;b.泛指诗文;c.俊俏;d.轻佻,放荡;e.才华,文采,借指“文治”方面的业绩;f.风韵。 下列各句中“风骚”的含义各属哪一项?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1 节 教学内容:蜂作者:罗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2 节 教学内容: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 好景致的感染。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②“静”,通“净”。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

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五年级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课-------交通安全 第二课-------防火安全 第三课-------生活安全 第四课-------运动安全 第五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第六课-------家居安全 第七课-------地震自救安全 第一课交通安全 自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每年仍以40万的速度在增加。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十分严重,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万多人死亡,38万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多亿元。 毋庸置疑,发生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安全常识 1.走路须走人行道,右侧行走,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 3.遇有信号灯,要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 4.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5.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

6.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 7.乘车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8.在设有防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穿马路。 9.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 ◆骑车安全常识 1、骑车外出的同学,出行前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铃、闸、锁、牌是否齐全有效,保证没有问题后方可上路。 2、在道路上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划分车道要靠右边行驶。 3、通过路口时要严守信号,停车不要越过停车线,不要绕过信号行驶。 4、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双手离把骑车,不攀扶其他车辆。 5、不在便道上骑车。 6、在横穿4条以上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不要强行猛拐。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2000米);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米以下)。 3.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黄山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 4.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5.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6.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7.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北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南方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是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 10.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 11.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穿(蓝色、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们穿(灰色、蓝色的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情况,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了。 12.在我们身边,有人天热了,进出公共场所只穿短裤、拖鞋,不穿上衣,这种行为不文明。每个人自觉的文明行为,是文明国家的必要条件,我们小学生的着装也应做到:(出入公共场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 13.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对于讲方言的同学,我们不能歧视,要帮助他们(正确发音、讲普通话)。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

校本课程资料

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汇报材料 校本课程添活力内涵发展焕生机 (1) 附1: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5) 附2: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目录 (11) 附3:临沭县实验小学2009—2010学年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 13 附4:临沭县实验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15) 附5: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表 (16) 附6: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课情况调查问卷 (18) 附7:校本课程现场图片 (19)

校本课程添活力内涵发展焕生机 ——临沭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汇报校本课程立足区位优势和地方文化,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是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阵地,更是挖掘学校办学资源,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自2007年开始,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挥我校的传统和优势,将学生特长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创建三方面整合,初步建立了一套包含教材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反馈、课程评价等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做法做简要汇报: 一、立足本地特色,拓展课程资源 07年春季开始,我们着手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最初,多数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从何入手。学校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我们实验小学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环境浓郁的特色,以及我们临沭民风民俗特色鲜明,文化丰富,人民生活充实,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确定了以“校韵.乡情”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构想。我们将“校韵.乡情”两个大主题,分别分解成七个小主题,由20多位骨干教师,带领各自班级的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调查、走访、实验、查阅文献等方法,集体参与到“校韵.乡情”这套校本课程的构建当中。 《校韵.乡情》课程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分上下两个部分。《校韵》部分,包括校园零距离、历任校长风采、辛勤的园丁、成长的快乐、明天更美好等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实地勘察、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