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地球运动与日照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地球运动与日照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地球运动与日照

一、天体及天体系统

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与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对于每一级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

(1)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3)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使得在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中,地球周围聚集了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4.几个概念:

(1)彗星的组成、结构(彗核、彗发、彗尾)及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2)日地距离(1.49亿千米)

(3)光年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及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二、太阳和月球

1.太阳辐射

(1)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天气状况)

(2)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

至是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标志,太阳活

影响:①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跑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月相及变化

(1)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决定了月相

(2)了解日食和月食

日食——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连线,月球在中间,可能出现日食

月食——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连线,地球在中间,可能出现月食

三、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1)方向

自转是指地球时刻不停的绕地轴作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上看,作顺时针方向自转)

(2)周期

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2.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上的各点(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相等,每小时约15°,每4分钟1°。(2)线速度:由于各条纬线圈的长短不等,它们所运动的距离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赤道的纬线圈最长,因此线速度最快,约为40000 km/24小时≈1670 km/小时;其余纬度的线速度为1670 km/h×cosα(其中的中α为所在地点的纬度)。由于cos60°的值等于1/2,所以南北纬60°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3.自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2)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正午)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它是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注意:地转偏向力的表现与意义

地球上,大气中的气流、河流中的水流、大洋中和洋流都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非常明显,产生偏向,如自西向东流的长江其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多沉积在北岸;南半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的低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同时地形的自转运动对于地球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目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4)太阳及日月星辰有东升西落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轨道与方向、周期和速度

(1) 公转的轨道,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2)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顺时针的)。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

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

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型的关键

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

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地轴指示的方向一致(北极星

附近)。如下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3)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一个恒星年,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叫一个回归年。

(4)地球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 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2.地球公转的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3.与太阳运动有关的季节变化现象

23o

(三)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产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不变。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轴呈66°.34′的夹角,使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即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意义: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指向北极星附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

移动。

(2)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注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即:夏至日和冬至日)。

3.黄赤交角的影响: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又称太阳高度角。直射时,太阳高度为90°;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时为当地正午(即地方时为12点)。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A 、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呈同心园递减,直射点为90°,晨昏线上为0°)。 B.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H = 90°—︱δ±△Φ︴

(H 为正午太阳高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Φ为计算地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和计算地点在同半球用“-”,太阳直射点和计算地点在异半球用“+”)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4)变式应用:

A 、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 =影长/物体长度。

B、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90°—H(正午太阳高度)

C、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D、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0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026’和460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0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0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0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E.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90°)

F.根据某地太阳高度,计算当地纬度。

G.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H.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5)太阳的视运动:

①太阳升、落的方向

A、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和赤道外,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偏北(东北)

升、西偏北(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B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和赤道外,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偏南(东南)升、西偏南(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C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D 、赤道上,任何时候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12:

00)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③太阳运动轨迹:

A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运行轨道是直升直落。(如图3)

B 、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并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4、图5(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6(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C 、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9(北半球图)所示。

S N W 地平圈 E

2h ° 图5 N S E

2h ° 图6 太阳高度

2h ° 0 12 24 时刻 图4

⊙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逆时针运行的圆。⊙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顺时针运行的圆。

D、极点若在极昼时,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圆,并且与地平圈平行,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太阳高度大小等于直射点的

纬度度。北极点观测是逆时针运行的圆。

南极点观测是顺时针运行的圆。

E、非极昼区(除赤道外),太阳斜升斜落,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

N

S

W

h 1

h 2

E 地平圈

图8

S N

E地平圈

W

h 1 h

2

图9 太阳高度角

h1

h2

图7

④直射点的纬度。

A、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

B、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θ=(h0+H)/2

C、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非正午太阳高度)。

B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正午太阳高度)。

D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2)引起正午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A.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面对太阳为昼半球,背对太阳为夜半球,两者之间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

B.昼夜交替成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运动的结果。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使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昼夜长短不同。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夏至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

各地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则反之。

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秋分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科至这一天,南半球各纬度的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

各地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春分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则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D、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12-日出时间)×2

昼长=(日落时间-12)×2

2)从日照图看昼夜长短变化

①晨昏线(圈):在同一时间里,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于是

存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随地球自转运动即将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随地球运动即将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或太阳的仰角。 A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o; B 、昼半球上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o;

C 、夜半球上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o;

D 、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90°

E 、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圈成90o; 晨昏圈的中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F 、直射点A 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 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推出结论1: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 )时,切点B 的纬度为66°34′N 或66°34′S 。

推出结论2:当太阳直射在20oS 时,切点B 的纬度为70oN 或70oS 。 G 、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的纬度。

3)光照图的判读

① 侧视图: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②. 俯视图:

首先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南北极点,俯视图圆心为北极点或南极点,最外的大圆为赤道,如果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则圆心为北极点,如果自转方向是是顺时针,则圆心是南极点,也可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

直射点A

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

N S

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③. 矩形投影图:

即平面形式展示的日照图。矩形投影图将南北两极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这种投影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纬度越高变形越大。

矩形投影图图的读图方法:首先通过图中的晨

线或昏线判断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区域,通过极昼、

极夜的范围确定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如果晨昏线

和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

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

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

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④变式图:

变式图是指对上述图型进行

改变,或两种图型融合,或画出部

分地区日照图,如甲、乙两图。读

这类图,关键是熟练掌握前面六类

日照图的读图要领。

四、日照与时间计算

(一)地方时与区时及计算: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东边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点的地方时差(计算地点与已知地点的地方时差)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4)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区分; ①时区的划分:

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与时区数: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

某时区的界线=中央经线度数±7.5°

时区数=经度数÷15°(商按四舍五入取为整数)

2)区时及计算

①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区

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晚。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同一时区,区时相同(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②区时计算: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为“东加西减”)3).日界线

①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

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②自然日期变更线:它是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A、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B、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C、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D、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

(二)日照图的解题内容和步骤

⑴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

②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

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增大的方向相同。

⑵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A.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②直射纬线的确定。

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 利用极昼或极夜的纬度范围确定,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0-相切纬

度)。(北半球极昼则直射北半球,反之亦然)。

C. 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D、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⑶时间的确定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②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

③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地方时12点。

④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则经线时间为12时,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则经线时间为24(0)时。

⑤昼夜平分时(春、秋二分),晨线上为6点;昏线上为18点。

⑷季节或日期的确定

①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则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反之则为冬半年。

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⑸太阳高度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并非正午太阳高度)

②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阳高度)。

③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⑤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⑹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0-直射纬度)N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0-直射纬度)S以南地区]。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如果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则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如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南移相反。

(三)日界线与时间

①两条日界线中,除180°外的另一条为0点;

②两条日界线重合,180°经线为0点;

③日界线组成经线圈,0°经线为0点;

(四)太阳视运动图上的时间:

①正午太阳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

②春、秋二分和赤道上,太阳升起为6点。落山时18点。

③一天中日影最短时,为当地12点。

2010.11.10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运动 一、高考展望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知识总结 (一)地球知识 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 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 图1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地球运动及日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地球、地图及日照图目标测试 2011年10月21日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体是人的肉眼可以看见的各种星体 B.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C.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不属于天体 D.地球是个普通天体,它与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没什么不同 读右侧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并已知a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 义 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 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 经线算 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晨昏线解读日照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晨昏线解读日照图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地理的图表知识中,日照图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日照图集地理基础知识于一图,集地理学科思维特色于一图,集地理学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日照图就显得格外重要。常见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它最常见的是侧视图和极点俯视图两种,当然还有其它过渡类型。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这种图缺乏立体感,不易阅读。 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无论何种日照图,晨昏线都是解答的钥匙,能否正确利用它直接影响着解题思路与速度。 一、晨昏线的由来 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太阳光线与地面的相切线就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所以晨昏线上各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是平行的,对于晨昏线上的观察者来讲,太阳正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度。 二、晨昏线的判断 关于晨昏线的判断有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中之一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晨昏线与昼半球的相对位置来判断:分布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侧的晨昏线为昏线。即西晨东昏。 三、与晨昏线有关的判读与计算 1.晨昏线与节气 若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或与所有纬线圈垂直,则节气为春秋分;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夏至;二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冬至。 2.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 根据判断出的节气,我们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二分时直射赤道;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直射南回归线。 根据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可判断其经线的位置。因为一天中早晨到正午和正午到黄昏的时间长度相同,所以太阳直射经线就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与这条经线相对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 3.晨昏线与地方时及日期分界线 在光照图中,由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可知,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所以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另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这样找出赤道上的四个特定点的地方时,然后依据每隔15个经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1个经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 点 形状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 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 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 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 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 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 (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专题4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点整理

专题4 地球运动之地球公转 【知识梳理】 一、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1.概念:地球绕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日时分秒(通常使用的日期) 4.速度: 近日点,月初,速度较 远日点,月初,速度较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地轴是字母 赤道面是字母 地轴和赤道面的夹角为(度) 黄道面是字母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字母 黄道面与 赤道面的 夹角为字母,目前为(度) 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春 分,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 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9月23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为,此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H) (2)纬度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 (3)季节变化规律: 在任何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全球昼夜等长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夜,且越向北越长。(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北半球昼渐夜渐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南半球昼渐夜渐 3.四季更替 在气候统计上,北半球的许多国家把: 月划为春季;月划为夏季;月划为秋季;月划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五带划分

高中地理日照图

(1)、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早上6点,日落时间为晚上6点晨线与赤道相交处得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处得地方时为18点。 (2)、正午12点为一天中白昼得中点,即从日出到12点得时间间隔等于从日落到12点得时间间隔,换句话说,就就是上半天时间与下半天时间相等,等于半昼长。 (3)、地方时为12点得那条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得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得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 (4)、0点为一天中黑夜得中点,其所在经线为自然日界线,与12点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站在晨线上得人,同时瞧到日出;站在昏线上得人,同时瞧到日落。 (6)、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同一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即昼夜长短相同。 (7)、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得那一天就是二至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得那一天为二分日。 ☆关于日照图得类型 ⒈地球侧视图。这就是最常见得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二至日,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得两端。(见图一、图二、图三) ⒉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地,外园为赤道,分北极图与南极图。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且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南北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见图四、图五、图六) 二、日照图上晨昏线得判读 晨昏线就就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得昼、夜半球得分界线。它就是由晨线、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圈。如果把地球瞧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得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得昼半

球与夜半球得面积应相等,也就就是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园(切面应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得判断方法,一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得分界线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得分界线就是晨线;二就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得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得分界线为昏线。由此可以判断出图一、图二中AB为晨线,其背面对应得就是昏线;图三中AB为昏线,其背面对应得就是晨线;图四中BC为晨线,AC为昏线;图五、图六中AC为晨线,BC为昏线。 三、关于日照图得解题技巧与步骤 ⒈确定南北极。①侧视图,通常就是上北下南。②从自转方向上瞧,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瞧,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得排列方向相同。 ⒉确定太阳直射点得位置。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由于地球得自转,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间得某条纬线上得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则只直射其中一点, 太阳直射点得经度在日照图上就是平分昼半球得经线所在得经度。在侧视图上,昼半球最外侧得那条经线即就是太阳直射得经线,其所在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经度。在图一、图二、图三中,太阳直射点得经度均为1500E,因而其位置分别为(00,1500E)、(23026′N,1500E)、(23026′S,1500E)。 在俯视图上,经线呈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园。在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得那条经线所在得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得经度。在图四中,太阳直射点得位置为(00,900E)、图五中,太阳直射点得位置为(23026′N,1350W),图六中,太阳直射点得位置为(23026′S,450W)。 ⒊确定某地地方时 根据以下几个原则判断: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得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得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得地方时为12时;与正午线相对得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 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0,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经线上得各点地方时相同。 如在图四中AC为昏线,1800得地方时为18点;BC为晨线,00得地方时为6点;900E得地方时为12点,900W得地方时为0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下面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来学习吧!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

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

高中地理 日照图上的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日照图上的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要系统掌握该内容,必须通过难点关──日照图上的时间计算,如何在日照图上进行时间计算? 一、熟悉相关概念 1.地方时各地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即地方时(地方时随经度变化)。 2.时区为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将7.5°W至7.5°E划分为零时区,又叫中时区。在零时区以东,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在零时区以西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时区的确定:时区数=经度/15°,四舍五入)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中央经线上的度数=时区数×150) 4.北京时北京(116°E)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5.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近似180°经线),其西侧东十二区总比东侧西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另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24点)所在经线。 二、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1.地方时的计算:A地方时=B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或A地方时=B地方时±(经度差/150)×1小时注意:当A地位在B地东侧时取“+”,当A地位在B地西侧时取“-”即东加西减;若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还需调整日期──“东减西加一天”。 2.区时的计算:A地区时=B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意事项同上) 三、训练和培养识图技能 1.因观察者的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日照图──侧视图、正视图、俯视图,还有平面展开图等等。要求熟练识别并能绘制二分、二至时各种类型的日照图。 2.培养对各类日照图的转换技能。 ①侧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换。 ②整体图和局部图之间的转换。 ③立体图和平面图之间的转换。 四、明确日照图上潜在的已知条件,找准和用好日照图上的关键点和关键线 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18点)。 3.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12点。(该经线若大部分经过夜半球,则地方时为0点;该经线若大部分经过昼半球,则地方时为12点) 4.分属两个日期的界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24)点所在经线。 5.日出、日落时刻,就是某点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日出)时刻=12点±昼长/2,昼长=(昼弧/360°)×24时,或昼长=2×(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只有具备了以上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日照图上的时间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经纬网 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 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

2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结构: 地球 自转 自转方向:经纬网、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规律:从0度经线到东经,东经的时间来 的比西经早;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A、B相对的方位:经线代表的方向、纬线代表的方向 周期的类型: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与昼夜现象区分好 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与区时区分好,地方时的计算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 公转 周期的类型:太阳年(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 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远日点和二分日、二至日的特点及区别 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其变化的影响 公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现象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回归运动的关系,晨昏 线、与地方时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 阳直射点 四季的更替:表现、各纬度的区别

1、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角度不同的自转:极点俯视:北逆南顺;跨0度经线:自转从西经到东经;跨180度经线:从东经到西经。 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的记忆方法; 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记忆方法:左手代表南半球,右手代表北半球,双手作握拳状,从上往下看,手上的向中心的漩涡则为各半球的自转方向。如下: 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 自转的周期: 昼夜更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定义: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两次经过中午的时间间隔。 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定义: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绕转中心轨道面方向速度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侧视)线速度、角速度………….. 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北逆南顺(俯视)近日点、远日点……………. 地球自转——中心、方向、速度、——地球公转 ↓↓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公转轨道面 ↓(水平) 赤道面↓ ↓∣ —————黄赤交角(会变)——————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二分二至… ↓ (昼长、夜长、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纬度、季节) ↓↓ —————————————— ↓ 四季五带:昼(夜)长、直射、极昼(夜)、纬度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整理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练习,为高考奋战,下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测试题及答案及知识点

知识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月底国内众多网上论坛上有关“太阳耀斑烧毁手机”的传言沸沸扬扬:“根据美国太空总署消息, 9月4日,木星、地球和太阳成一条直线,届时将发生太阳耀斑大爆发,这次爆发将会干扰通讯、损毁手机,建议用户当天关闭手机。”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4题。1.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2.太阳活动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对气候产生影响 B.产生磁暴 C.在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D.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太阳耀斑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约 A.1恒星年 B.11年 C.28年 D.76年 知识点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4.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知识点三:天体系统 5、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6、以下有关小行星带的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金星与地球之间 B.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C.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 D.位于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 9月3日5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智能1号”以撞向月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科学探索使命。读右图回答9~10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知识点四:地球运动 8、地球自转速度是: A.角速度处处相等 B.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线速度处处相等 D.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一月初,日地距离最大 B.每年一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每年七月初,日地距离最小 D.每年七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10、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 A.日出时间相同 B.自转速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1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与夜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12、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东八区)时间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 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 13、以下属于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春分—秋分 B.夏至—冬至 C.秋分—春分 D.秋分—夏至14、下列地理现象只符合赤道情况的是: A.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B.终年昼夜等长 C.一年中太阳有一次直射 D.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为90度 1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16、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上一定是极夜B、南半球一定昼长夜短 C、地球一定位于近日点上D、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 17、北京和重庆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重庆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重庆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18、关于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 D.北京的地方时 1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