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案例

导学案案例

导学案案例
导学案案例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准确说明我国跨资源调配的原因

2、结合学材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知识迁移

【学习重难点】: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完成)主要知识点: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⑵区域间的发展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3、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

(1)概况(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油气田.东___________,全长4200千米。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2)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

③今后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

四大气区:、、、

(3)对西部地区(输出地)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建设;②增加机会;③拉动产业发展;④把优势转变为优势。

(4)对东部地区(输入地)发展影响

①缓解紧缺状况;②优化消费结构;③推动产业发展;

④推动建设。

(5)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6)对环境的影响

①改善东部地区;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合作完成)【案例探究】

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各个通道输送的电能有什么区别?

书P84活动题;图5.1、图5.2、图5.3认真看看;然后讨论。书P86阅读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复习学案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导学过程】

(自主完成)回忆主要知识点: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

2、分类:国内的产业转移称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扩大,追求更高的。

2、案例分析——东亚地区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A、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家向转移产业。

B、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____________:

国内市场趋于或者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调整、原生产地、地价昂贵、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5-15

1、促进区域 调整;

2、促进区

域 ;3、改变了 ;4、

改变劳动力 。

(同桌互助)P93教材:活动拓展探究: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

别 ;

; 。

【课堂反馈】

(基础自测)

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

开工。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

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

大意义。据此回答1一4题:

1.“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A 地形区经过,自然地

理原因是

A .路程最短

B .气候适宜

C .地形平坦

D .物产丰富

2.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 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 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 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 木材短缺的问题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 )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图,(图5-15)完成5—7题。

5.序号代表的能源类型依次为

A .①煤炭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水电

B .①煤炭 ②石油 ③水电 ④天然气

图5-9

C.①煤炭②水电③天然气④石油

D.①石油②煤炭③水电④天然气

6.长江三角洲今后几年能源消费比重将明显增加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②缓解我国交通紧张的状况

③使经济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④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8~9题

8、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香港向内地的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10、在新产品开发和开始生产阶段,跨国公司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①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②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③有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有较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东亚建出口加工区的原因是 ( )

A、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扩大消费市场的需求

C、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科技优势

D、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外资我国某电冰箱生产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动力

C、原料

D、资金

13.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仍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D、提高管理水平

14、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 )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16、由上图可知 ( )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比照参考答案,小组讨论错题

1—5: C C C A B 6-10 DABDA

11-15:DACAB16-17 A B

【延伸迁移】

下图为《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⑷题:

图5-21

⑴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

A是______基地B是______基地C是_______基地

⑵西电东送的北路是将___省、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比传统的能源输出方法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⑶西电东送的中路最大的能源基地是____,该基地的建设对当地旅游景观有何影响?

⑷西电东送的南路水电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原因是什么?

连接高考

(2008·海南高考)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

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

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

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

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据此完成1~3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参考答案⑴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⑵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沿线的污染;减少了京津地区燃煤量,减轻了空气污染,降低了酸雨危害;增加了煤炭输出地区的收入

⑶三峡水电站淹没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急流险滩景观消失;但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变化,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旅游景点

⑷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汛期长,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解析】第4题,M公司属于跨国公司,公司经营的产业转移最根本目的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手段,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天津与北京比,地价、劳动力工资价格较低,而天津拥有M公司经营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天津的比较优势,吸引了M公司在天津安家落户。

第5题,M公司的产业运营需要大量的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协作,M公司的转移,实际上是该公司原料、元配件销售市场的转移,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费用,增加销售收益,与M公司进行生产协作的企业选择了随M公司这一销售市场的转移而转移。

第6题,M公司的产品,如手机、GPS接收机等属于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是M公司的元配件供应源(商)。

参考答案

1—5: C C C A B 6-10 DABDA

11-15:DACAB16-17AB

选做题DBC

【解析】15选B,16选A,17选B。第1题,最初的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2题,①②描述均正确,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一些高耗能、污染严重企业也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③应取决于自身。④资金和技术才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第3题,我国不能仅是“中国制造”的贴牌加工基地,而应成为“中国创造”的品牌生产基地。

29⑴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⑵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沿线的污染;减少了京津地区燃煤量,减轻了空气污染,降低了酸雨危害;增加了煤炭输出地区的收入

⑶三峡水电站淹没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急流险滩景观消失;但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变化,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旅游景点

⑷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汛期长,流量大;位于

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9.4《电磁感应案例分析》导学案2 班级 : 姓名: 编写人:陈熠 【学习目标】 1、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的求解方法。 2、掌握双轻滑杆模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的求解方法。 2.掌握双轻滑杆模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合作探究】 1、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例1、如图甲所示,一直角三角形金属框,向左匀速地穿过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场仅限于虚线边界所围的区域内,该区域的形状与金属框完全相同,且金属框的下边与磁场区域的下边在一直线上。若取顺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金属框穿过磁场过程的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下图所示的( ) 例2、如图所示,在x ≤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 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 位于x y 平面内,线框的ab 边与y 轴重合。令线框从t =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I —t 图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2、轻滑杆模型 例1、如图16所示,竖直放置的等距离金属导轨宽0.5 m ,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4 T ,轨道光滑、电阻不计,ab 、cd 为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套在导轨上可上下自由滑动,每根金属棒的电阻为1 Ω.今在ab 棒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 ,这时ab 、cd 恰能分别以0.1 m/s 的速度向上和向下做匀速滑行.(g 取10 m/s2)试求: (1)两棒的质量; (2)外力F 的大小.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探究 刘金米 随着教学改革向高效课堂的推进,教师如何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通过一年多的探究,谈谈本人的体会。 用好导学案,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预学、课堂导学、互学、测学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使课堂高效。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分工编写、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导学案源于教材而助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容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 课容化原则。在数学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多而杂,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而且每课时的内容要适中,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使课堂高效。如:教材第十二章3.2两数和的平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两课时编写导学案,这样才能使学生能有计划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 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要依据课标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课标化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在编写时应如何设计问题?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符合课标,不易太多,太难、太杂;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8.1海洋化学资源—导学案(无答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的聚宝盆,蕴含丰富的资源; 2、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 3、了解从海水中制备金属镁的化学原理及流程; 4、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认识到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对海洋的保护,使学生学会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重点】:海水制镁的原理【难点】:富集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学习过程】(要求:独立思考完成、合作交流完善)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开心征程:海洋为我们提供了 二、自学感知、合作延伸:(一)海水中的物质(自主预习、自学感知) 1、海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离子主要有,酸根离子主要有。 2、海水中溶有的盐类物质。 3、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被誉为“国防元素”的是。(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把1000g海水加热蒸发,直接把水全部蒸发掉,就能得到约35g盐,则海水中溶解的盐的质量分数是。 2、总结归纳海水中的几个最: ①含量最多的物质是②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③含量最多的盐是④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⑤含量最多的阳离子⑥含量最多的阴离子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 2、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分离提纯物 质的方法 A B C \ 3、海水制镁经历了从MɡCl2Mɡ(OH)2MɡCl2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富集:其他物质被移走而逐渐形成相对高的含量。),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二)海底矿物 1、海洋矿产资源中的常规能源有 2、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世纪能源”的是也叫,之所以有如此美誉的原因是什么?①、②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通电 A B C 石灰乳 第 1 页

化学必修1导学案例子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迁移·应用 巩固双基 1. 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的是()。 A.创造新分子 B. 合成新物质 B.炼制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D. 设计新分子 2. 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化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科学的是()。 A. 制造化学肥料,提高粮食产量 B. 研制药物,治疗疾病 C. 合成食品添加剂 D. 提出更完善的化学理论 2.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据报道,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江河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迁移·应用 巩固双基 1. 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断金属钠的密度( )。 A. 小于0.8 g·cm-3 B. 大于1.0 g·cm-3 C. 介于0.8~1.0 g·cm-3 D. 无法推测 2. 当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做灭火的物质或器材的是( )。 A. 水 B. 沙子 C. 煤油 D. 泡沫灭火器主要喷出含有CO2、水等浑浊的泡沫状物质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同一个试剂瓶中取出两块金属钠,观察钠的物理性质,分别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金属钠是表面粗糙的固体,无光泽,呈灰色,有些地方显黄色(小明记录);金属钠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小华记录)。 (1) 通过以上现象推测,小明和小华在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时,方法有何不同? (2) 你认为谁的观察结果更符合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为什么? 能力提高 4.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仍为紫色 B. 最后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C. 先变红后退色 D. 最后溶液变红色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迁移·应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练案使用的体会 志达学校叶岚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导学练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使用导学练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文本内容一点一滴都要讲,往往学生听进去的反而不多。导学练案采取“预习——自练——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的优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自练掌握学生理解的情况,然后再点拔,构建高效课堂。 用好导学练案要求老师们课堂上做到“三个还给”,即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自主,还给学生快乐;做好“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在课堂的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老师最好不讲,只是在适当时机点拨、强调。“高效课堂”的一个根本的改变,就是从以前的老师如何教变成现在学生如何能自己学,由原来的编写教案转变为现在的导学案的编写。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显的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学习指明了道路,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载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课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资料。设计和撰写导学案就成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的前提保障。 一、“导学案”首先是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导读单,遇到问题,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二、课堂上“用活”了教材

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

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导学案讲座一之13)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2年10月10 日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 分为几个版块。 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 作者: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2年10月10日 阅读提示:本文《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3)》分为六个版块:一是导学案的编写模式;二是导学案的备课模式;三是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四是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是导学案的使用要求;六是 优秀导学案的评价标准。 版块一:导学案的编写模式 导学案的编写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常用的编写模式,下面例举四 种。 版块1-1:导学案的编写模式㈠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共 设置五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 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习小结

九年级-3.1-海洋化学资源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州城二中 【目标导航】请标出下列目标任务的关键词。 1、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了解海水及海底中的主要物质,认识海水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并掌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3、通过学习认识到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自我诊断】请自主诊断你的学习基础。 1、请用5-8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P60-63课本内容,用符号或横线标出重点、难点、疑难知识或关键词,可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2、按质量计算,海水中主要物质是_________,海水中最多的盐是_________ ,海水中最多的阳离子是_________,最多的阴离子是_________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 3、淡化海水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和。 【问题导学】请思考并解答下列重点学习问题。 1、认真学习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流程,分析共有几步反应,每一步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从海水中提取MgCl 2时,经历了“MgCl2→Mg (OH) 2 →MgCl 2 ”,的转化过 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21世纪能源”?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目前为什么还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利用? 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主要含有哪些元素?它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哪一类? 3、实验探究: ①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 ②怎样检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⑤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举一例) 从成分分析,海水和蒸馏水有什么不同,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海水和蒸馏水呢? 【梳理归纳】请梳理并记忆下列重点的知识。 1、海水制镁的流程是 2、海底矿物:主要矿物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是 【效果检测】请独立检测你的学习效果。 1、回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

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要点精析]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 (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 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基本历程: 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 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

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 3、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2. 物质的变化: 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 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⑩煤的干馏 解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冰融化成水、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蔗糖投入水中是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是电流通过电阻使电能转化成热能,断开电源,电阻丝依然是电阻丝;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是活性炭将红色物质吸附在其孔道中;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及答案全册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整式:8x, a+b, ; 分式:, 2.X = 3. x=-1 课后反思: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化学:6.1《海洋化学资源》教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教学案 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

讲解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给海水加 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交流 展示 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 练习 反馈 1、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馏 D、多级闪急 蒸馏 2、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3、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能燃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4、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1、(09重庆)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某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河流中A、B、C三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质进行 处理,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P两 种元素含量过高。 (3)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 是。 1.(2009·龙岩)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后,结合常见酸(HCl、H2SO4)的性质与变化绘制出下图。图中“”两端的物质都能够反应,其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其他连线的产物也都是盐和水的是() 4.(2009·新疆)某校学生对买来的工业固体烧碱中的杂质进行研究。 ①猜想,杂质可能是残存的NaCl,还有变质生成的Na2CO3。 ②查阅资料:a.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b.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③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样品少许,加水搅拌完全溶解样品溶于水 2.用一支试管取上述溶液少许,滴加AgNO3溶液少 许,再滴入几滴稀HNO3 有白色沉淀出 现, 部分沉淀溶解并 _____+AgNO3= NaNO3+AgCl↓ ____+2AgNO3= 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H2O+___↑ 地点 项目 A B C pH 6 4 5 1L水中 溶解的氧气 0 .011g 0.007g 0.003g

第1章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导学案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知化学变化的本质。2.认识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3.了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和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用火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及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成就 (1)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都是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2)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 (3)现代化学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 2.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20世纪50年代——研究并开发出了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 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20世纪70年代——对花生四烯酸的氧化代谢物(前列腺素等)和昆虫信息素的合成研究取得创造性进展。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世纪90年代——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甾体皂甙的合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 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②③⑥⑧B.①③⑤⑦ C.④⑤⑦⑧D.①③④⑧ 答案B 解析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不是化学史上的

海洋化学资源 学案 1

海洋化学资源 主备人:高长亮备课日期:上课日期:序号: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等。 2、了解(知道)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的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知识点1 海水中的物质 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课本30页的有关海水中的物质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物质是()和()。在海水中,溶解的盐的含量占______;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和______,最多的非金属离子______,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______、_______。 2、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3、步骤是怎样用图示表示的? 4、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 1、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镁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②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③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④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 3、下列关于海水提取镁盐来制取镁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 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 C、电解氯化镁溶液 D、利用钠将氯化镁中的镁置换出来4、从海水中提取镁盐,通常将_______加入海水中或卤水中,沉淀出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的金属镁,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没有涉及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知识点2:海底矿物 自学指导2:根据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下列题目: 1、海底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常规的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还含有新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______,又称为______,还被科学家誉为______、______;还有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______,又称为______。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海水中的_______和________外,还含有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__ 。 3、随着海洋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和其他燃料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是什么? 练习2: 1、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2、关于多金属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金属结核是锰的合金 B、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C、锰结核中只有一种金属 D、全世界多金属结核含量微乎其微 3、保护海洋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地污染物总量控制 B、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 C、可以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增加海水中的磷,从而有利于海生植物的生长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 4、天然气水合物是由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和水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称为______。比同等条件下的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的优点:______________ 5、海洋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总含量非常巨大。 6、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全书导学案

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自主学习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种的获取和□01保存、□02烧制陶瓷、□03冶炼金属、酿造□04酒类和炼丹等。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发现□15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16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17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03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 化学的特征就是□04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02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03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04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5新型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6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课堂探究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1.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导学案主备人:江红光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印高一全体2014.12.23 【学习目标】 1、认识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学习重、难点】桂林“山水”发育条件 【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喀斯特地貌类型有哪些? 1.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3.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如石灰岩、白云岩。 4.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5.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

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6.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及其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例如、、。 任务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 ①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件:该区、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文条件:河流水量丰富,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 【达标检测】 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初三数学导学案案例

克拉玛依第九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科目:数学主备:谢玉梅审核: 课题:24.4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了解弧长和扇形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熟准确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能熟准确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一、忆一忆 1、什么是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半径、正 多边形的边心距。 二、学一学 1、在半径为R 的圆中,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________,n°的圆心角 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 l°的圆心角对 应的扇形面积为 _________________, n°的圆心角对应的扇形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制造弯形管道时,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三、做一做 1.已知弧所对的圆心角为900,半径是4,则弧长为______ 2. 已知一条弧的半径为9,弧长为8π ,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____。 四、练一练 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2,则这个扇形的面积,S扇=_ . 2、已知扇形面积为,圆心角为120°,则这个扇形的半径R=____. 3、已知半径为2cm的扇形,其弧长为,则这个扇形的面积,S扇=——. 4、如图,水平放置的一个油管的横截面半径为12cm,其中有油的部分油面高6cm,求截面上有油部分的面积(结果精确到1cm2). O A B 想一想 1、一块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线翻滚(如图),那么B点从开始至B2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________. 2、如图,⊙A、⊙B、⊙C、⊙D两两不相交,且半径都是2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完成P112练习1、2、3、 谈一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1、弧长公式. 2.探索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能已知l、n、R、S中的两个量求另一两个量. 课前检测 1、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______旋转_______、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___________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这个点就是 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海洋化学资源》word学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课题: 6.1 海洋化学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的最常用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海水中的物质。 【学习难点】海水中的物质、海水淡化的方法。 【学习过程】 温故 1.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等,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3.什么叫硬水?我们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链接 1.写出下列各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3)氯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氯化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2.分析以上几个反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我们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知新 知识点1 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海水中溶解的最多的盐是:。 2.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生产流程可表示为: 石灰乳盐酸通电

2) 写出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2 海底矿物 1.海底矿物包括 、 、 等常规化石燃料,新型化石燃料 ;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 。 2.天然气水合物是由 (主要成分为 )和水 在 、 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称“ ”。 3.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主要有哪些? 知识点3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按照资源的属性,海洋资源又可分为 、 、 、 四种。 2. 防止海洋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知识点4 海水淡化的方法 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 、 等,其中常用的是 ,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 。 2.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的沸点随压强减小而 ,设计了一套压强一个比一个 的蒸发室,将它们连通在一起,当高温海水从压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