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下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练习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计算20×30时,先算2×3=6,再在6的末尾添()个0。

A. 1

B. 2

C. 3

D. 4

2、一只青蛙一天吃40只害虫,20只青蛙一点吃()只害虫。

A. 8

B. 80

C. 800

D. 60

3、小蚂蚁一天大概需要爬行18米,一周大约需要爬行()米。

A. 20

B. 18

C. 140

D.1800

4、下面计算与20×30得数相等的是()。

A. 2×30

B. 12×5

C. 30×20

D. 12×4

5、估算22×20时,将22看成()进行估算。

A. 20

B. 25

C. 30

D. 2

二、填空题。

1、在估算42×60时,可以把42看作()进行估算。

2、小明每天练习203道口算题,他一周大约练习()道。

3、跑道长295米,小明沿跑道跑了3圈,小明大概跑了()米。

4、一筐梨21个,30筐梨大约()个。

5、39×81的结果大约是()。

三、解答题。

1、张阿姨家40个鸡蛋装一盘,32盘大约有多少个鸡蛋?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复习

第8课时复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1题。 让学生先口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师小结:(1)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然后数一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并注意进位。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引导:计算时,你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

么? 3.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3题。 指名估算,并引导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乘数的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完成一题,再互相检验,看看和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0题。 (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 6.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1题。 (1)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4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说说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懂题意。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种,第一种是48元,48×19大约是1000元,超过800元,可能是第二种38元的篮球,38×19大约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种是28元,28×19大约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种篮球。 追问: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7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说说要求“电视机多少台”需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因数上有几个零,就在几乘几的得数后面添上几个0。 A、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十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十数的末尾有一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一个0。 B、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百数的末尾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两个0。 C、估算时符号是“≈” 例题:(1)、29×7≈210 40×4=160 298×3=900 600×2=1200 (2)、在○里填上“>”、“<”或“=”。(常考题) ①320×2○600 ②240×5○100 ③7×0○7+0 (3)实验一小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689人,全校六个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加单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例题:(1)3个6也可以说(6)的(3)倍,5的7倍就是(7)个(5) (2)6的4倍、40倍、400倍分别是(24)、(240)、(2400)。 (3)少年宫有64人学习舞蹈,学习绘画的人数是舞蹈的2倍,学习数学的人数是绘画的2倍,少年宫里有多少人学习数学? (4)富民养殖场养鸡111只,养鸭的只数比鸡多3倍,请问鸭有多少只? 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的数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位数一般写小一些,写在对应位置横线上。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200+800= 76-28= 56+39= 4×300= 23×3= 32÷5= 320×2= 76÷8= 34×3= 3900+300= 1000-600= 56-20= 24+46= 0×65= 100-40= 5400-300= 0+55= 200×9= 6×110= 40-21= 660÷3= 5×600= 34×2= 8×100= 23+46= 98-29= 54-0= 23×0= 6600-6000= 1×23= 89÷1= 55÷2= 78÷3= 330×3= 6×400= 54-3= 43+27= 88+12= 800+4000= 3×21= 5×60= 250÷5= 7×900= 4000-3000= 55-47= 9+27= 16+24= 420×2= 2×42= 1×280= 600×0= 0+230= 3000+7000= 76÷7= 43÷2= 4×81= 77÷7= 500+20= 600+500= 71-13= 56-18= 320×3= 5×80= 44-38= 6×30= 150÷5= 700×7= 64÷4= 21÷2= 4×12= 400-300= 3300-3000= 48-36= 32+27= 120×4= 33×3= 37÷4= 79÷4= 1×340= 0×32= 330÷3= 800×4= 110×7= 34×2= 81÷9= 64÷2= 120×3= 500+3000= 28+19= 60×5= 4×700= 32+18= 45-29= 1500÷3= 7700+300= 200×5= 8×400= 230×3= 63÷3= 75-16= 64÷9= 55+88= 800-260= 64÷8+70= 69÷8= 69+24= 86×0= 500+320+80= 19÷3= 350-80= 470-80= 60+60+60= 40×9= 38+52= 30-30÷6= 23×30= 15÷3= 99+11= 50×9= 84÷4=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的纯度渐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2、初步了解色彩纯度的表现方法。 3、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认识纯度渐变,学习调配色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纯度渐变的方法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 教学准备:范例、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粉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展示上一课的作业,复习有关明度渐变的知识。出示反映不同色彩纯度的挂图。 问:这两种色彩都是红色,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红色,你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说一说:为什么另一个颜色显得灰暗呢? 2、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导入新课:那是因为这种色彩里有了杂质,没有另一种色彩纯净。我们把色彩纯净的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二、精讲探究 1、欣赏书上纯度渐变的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与上一节课上的明度渐变作品有什么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色彩都是渐变的,但色彩的感觉没有前面的鲜艳、明快。 问题(2):你知道这样的渐变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 2、讲解示范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1)调配灰色,注意在用黑加白调配时,黑色用得要少,白色要多,黑色多了,灰色会显得很深,不适合用来调配。 (2)在高纯度的颜色里逐渐加入灰色,每调一点,就涂一下色块或色条,有序排列,就成了色彩纯度渐变。 注意点:

(1)所加的灰色要适量。 (2)颜料中加入的水不宜多,色彩要饱和、均匀。 3、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对比色?红的对比色是什么?黄与蓝的对比色又是什么? 4、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教师:色彩纯度渐变还有一种调色方法,就是选一种纯净色,逐渐加入它们的对比色。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这个方法。 三、练习展评 做一个色彩纯度渐变的调色练习。 作业要求:(1)调色方法正确。(2)涂色认真。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展评部分作业。 四、反思拓展 1、小结本课 2、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色彩画工具,有关风的知识和图片。 板书设计: 1、色彩纯度渐变 色彩纯净的程度灰色=白+黑 对比色 红黄蓝 绿紫橙 2、漂亮的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礼堂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感受灯的功能美与装饰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58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指名任选两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揭题:板书: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问题A: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七、随堂作业: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3-25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10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利用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10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对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10的口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用课件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场景,并播放?熊出没之过年?的动画短片。 通过动画片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通过动画片引入〝猜灯谜〞的游戏。 复习串联 灯谜1:〔复习一位数乘一位数〕 灯谜2:〔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以上两个灯谜,复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探求新知 灯谜3:〔引入两位数乘整十数〕 1.请学生先自主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提示: ①怎样列算式? ②与过去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③你想怎样算? ⑤小组讨论交流,共有几种计算方法?

⑥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先自主列式、观察、探究口算方法。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的过程。 2.汇报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生先说一说算式,教师随机板书:36×10= _____〔个〕 预设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 方法1:摆一摆: 方法2:10个十是100,30个十是300,36个十是360 方法3:先算36×1=36 然后在36的后面添一个0 〔2〕.小试身手 36×10=360 49×10=490 57×10=570 35×10=350 30×10=300 89×10=890 〔3〕课件集中展示,优化口算方法。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么多的计算方法哪种更合理、更方便。〔学生在比较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感受策略的优化。〕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在计算一个两位数乘10时,可以在这个两位数后直接添1个0,这种方法更方便、快捷。 灯谜4:〔引入整十数乘整十数〕 1.请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2.交流展示: 〔1〕方法一:30×2=60 60×10=600 你为什么这样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30乘2个十是60个十,60个十就是600.〕 方法二:3×2=6 30×20=600 方法三:先算3×2=6 然后在6的后面添两个0 算理:3个十乘2个十是6个百,6个百是600 〔2〕.小试身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小学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明度渐变 共 2 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 教学重难点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 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小学美术教案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 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 创作 1. 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学生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打印版

可编辑word文档

三年级(上)数学口算题(二)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30+6= 20×3= 100×2= 300×3= 13×4= 17×2= 36-12= 400×2= 40×2= 15×2= 200×4= 86-66= 600÷6= 60÷6= 21÷7= 78-28= 72÷8= 140×3= 20+180= 480-80= 80+60= 28+2= 40÷4= 39÷3= 40÷2= 60+6= 30÷3= 50+50= 14×7= 50+3= 62+18= 15×6= 42÷7= 5÷5= 700-300= 95-7= 16×5= 98-48= 21×4= 72+8= 9×110= 160÷6= 17×4= 68-17= 20-14= 90-15= 80×5= 32÷3= 72-24= 900÷9= 50-25= 84+21= 200×4= 16÷2= 20×5= 360-60= 60÷4= 90÷3= 60+100= 130×3= 66÷2= 300×4= 24+54= 51-3= 92+6= 80÷2= 72-41= 60÷3= 12×4= 0×800= 140-60= 14×6= 48÷4= 600÷6= 25×3= 15×6= 20÷2= 18+16= 420-80= 80+120= 32×3= 75+25= 16×3= 25+17= 可编辑word文档

40÷2= 42+58= 600×8= 100÷2= 880-300= 60×6= 40-25= 27+36= 48-16= 130-90= 12×5=15-6= 60×2= 52+4= 13×0= 40÷2= 600×2= 93-28= 12×8= 15÷5= 1×40= 10+30= 500×6= 660-600= 46-2= 200÷5= 800×3= 120-20= 300×5= 44-12= 5×60= 14×3= 20-20= 120×4= 36÷2= 38+27=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910-90= 38÷7= 220+150= 6×9=6×4=500+700= 78÷9=45-27= 720-180= 9×9=30+38= 84-12= 290-40= 770-160= 6×7=40÷8=2300-500= 44+23= 600+270= 620+150= 3×7=7×7=4÷4= 36÷3= 37÷6=56÷9=760+100= 750+125= 2×7= 520+30= 200+50= 430+27= 4×6=19÷8=980-400= 35+7= 720-70= 820-128= 33-17= 71-43= 9×110= 160÷16= 81÷9=72÷8=71-24= 250-60= 8×50= 32+3= 66÷8=5×5=28÷7=33÷6=200-4= 16÷2= 可编辑word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知识点 https://www.doczj.com/doc/4e1290939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三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1、三原色是:红,黄,蓝。任何其他颜色都调不出这三种颜色,它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 2、三间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了橙、绿、紫,叫三间色。它们是三原色的第一代后代。 3、法国画家修拉创造了点彩画法,他的名作是《大碗岛星期天下午》。 4、笔头含水很少叫做渴笔。渴笔在宣纸上擦出又干又毛的效果,可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 5、一千年前,苏州、无锡就出现了彩塑泥玩具,后来又出现了更精彩的戏曲泥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无锡惠山彩塑泥人。 6、对称: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叫做对称。秩序: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叫做秩序。对称美和秩序美是大自然的伟大设计,它使复杂纷繁的世界避免了杂乱无序。 7、剪纸的三种基本剪法: 阴剪:剪去基本轮廓线,或者剪去形象以内的纸留下大块空白,与未剪的纸形成虚 实的对比。 阳剪:剪去形象轮廓线内外的纸,只留下造型的线或只剪去形象以外的部分,留下影子般的形象。 综合剪:阴剪阳剪合用,这是最受欢迎的方法。 8、皮影戏:大约宋代,我国城市就有了皮影戏艺术,皮影戏的形式是受了剪纸的启发,用驴皮,牛羊皮制作而成动物,人物的“演员”,与音乐、唱腔,灯光,操纵技巧等组合成综合艺术效果。9、色彩的明度渐变: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比如,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只要逐渐加入白或黑,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10、色彩的纯度渐变: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红、橙、黄、绿、蓝、紫,都是最纯净的色彩,纯度高的颜色加入了由黑色和白色调成的灰色或其他对比色,它的纯度就降低了。如果是逐渐的加入,就会形成色彩的纯度渐变。 2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算(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

1) 6×23= 2) 21×6= 3) 50×1= 4) 92×6= 5) 61×8= 6) 1×77= 7) 91×4= 8) 13×6= 9) 31×7= 10) 7×64= 11) 9×90= 12) 6×66= 13) 6×9= 14) 83×1= 15) 8×95= 16) 4×24= 17) 4×40= 18) 7×2= 19) 4×6= 20) 41×4= 21) 78×6= 22) 62×2= 23) 72×2= 24) 8×62= 25) 48×2= 26) 50×9= 27) 6×44= 28) 15×2= 29) 23×4= 30) 6×68= 31) 9×49= 32) 9×73= 33) 57×9= 34) 3×92= 35) 84×8= 36) 89×6= 37) 95×5= 38) 7×74= 39) 25×3= 40) 11×3= 41) 65×7= 42) 62×1= 43) 25×9= 44) 64×6= 45) 9×67= 46) 8×54= 47) 29×8= 48) 22×7= 49) 74×2= 50) 4×5= 51) 6×65= 52) 8×12= 53) 6×12= 54) 8×60= 55) 2×6= 56) 1×59= 57) 82×9= 58) 2×47= 59) 78×8= 60) 86×5= 61) 1×84= 62) 66×9= 63) 83×6= 64) 3×71= 65) 6×91= 66) 90×7= 67) 8×19= 68) 60×6= 69) 5×29= 70) 45×6= 71) 6×86= 72) 7×82= 73) 99×4= 74) 33×4= 75) 59×9= 76) 35×3= 77) 6×5= 78) 1×51= 79) 63×7= 80) 19×1= 81) 1×8= 82) 8×75= 83) 7×99= 84) 9×1= 85) 6×46= 86) 2×31= 87) 2×40= 88) 30×5= 89) 9×16= 90) 6×18= 91) 13×7= 92) 9×83= 93) 1×18= 94) 37×3= 95) 17×6= 96) 68×9= 97) 6×25= 98) 87×6= 99) 53×8= 100)9×58= 1) 7×921= 2) 7×910= 3) 8×199= 4) 3×61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第一单元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第 1 课时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杨森森 思考与调整教学内容:书第1-3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 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 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算一算:6×10、3×32、5×11、20×5、4×21、30×3 想一想:你是怎么算的? 2.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10盒,每盒12个。送给敬老 院多少个?(你能用几种方法口算出结果?) 3.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 袋。为了估 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 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 28千克 31千克 31千克 29千克 33千克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学生对于先学提纲1,能较快地算出结果;对于先学提纲2,学生能利用旧知想出多种算法,但最佳的一种方法的算理不一定明白;先学提纲3, 估算时每袋都看作30千克,学生不容易想得出。 后教预设: (一)交流先学提纲1, 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二)交流先学提纲2 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拿出理由和算法 啊?)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色彩明度渐变》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2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2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3、例4、“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一的第5-11题 ?教学提示 上一课时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教学,是建立在表内乘法和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因此事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小组合作自学法,注意点事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关键是积的末尾0的个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探索、归纳、总结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运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迅速地进行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 3.能运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相关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2.能解释口算过程,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口算方法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口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2.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归纳、总结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1.能运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相关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解释口算过程,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口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3、例4教学课件(ppt) 学生准备:自制整十数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 78×20 30×56 20×40 90×81 43×50 70×40 50×60 90×50 师:能把根据上面这些算式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先自己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预设) 生1: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2:有些算式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有些算式是整十数乘整十数。 生3: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 两类。 师:同意生3的标准吗?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把这些算式分一分。 (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课件演示) 第1类:78×20 30×56 90×81 43×50 第2类:20×40 70×40 50×60 90×50 师:请大家用简便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计算练习

三年级计算练习1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23×3=0+35= 54÷6= 35×2= 8×8+6= 13×5= 7×200= 12×4= 4×16= 4×8+7= 3×70= 60×6= 700×0= 120-70= 5×7+6= 3×24= 56+24= 80×7=8×12= 9×5+8= 2.用竖式计算。(80分) 12×5= 178×3= 278+534= 309×5= 6×78= 4×264= 384×4= 480×5= 26×9= 700-432= 8×530= 6×835= 416×3= 2×604= 8×742= 219×5=

三年级计算练习2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2= 96÷3= 560÷7= 36÷3= 88÷8== 420÷7= 300÷6= 0÷9= 85÷5= 72÷4= 3×25= 280÷4= 720÷8= 800×0= 500×8= 0+76= 700×9=84-56= 240-8= 90÷6= 2.用竖式计算。(80分) 693÷3= 98÷6= 246÷4= 719÷7= 750÷3= 6×809= 1013-547= 709÷7= 875÷6= 2940÷6= 609÷3= 80÷6= 9×867= 487+529= 540÷8= 863÷8= 验算 验算

三年级计算练习3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0÷4= 280÷4= 600÷3= 68÷2= 78÷6== 65÷5= 300×6= 0×95= 98÷7= 52÷4= 6×12= 68÷4= 600÷3= 800-0= 8×900= 0÷6= 13×7=84-26= 240-8= 56÷9= 2.用竖式计算。(80分) 89÷4= 118÷7= 865÷5= 908÷6= 450÷9= 9×806= 709÷7= 893+4197= 785÷6= 2700÷6= 589÷4= 268÷7= 986×7= 1487-499= 960÷8= 482÷3= 验算 验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期末试卷 201901 班级姓名等第 一、填空。(20*3=60分) 1、在魔幻的颜色中,三原色是指、、。 2、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了三间色,那么三间色指的是、 、。 3、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叫做。 4、绿色是由加调和出来。 5、《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是法国点彩画家的经典作品。 6、1876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电话机,从此人类的联络方式翻开了新的一页。 7、每年10月4日是日。 8、羚羊用和显示自己的健康状况。 9、生命离不开、、和适当的。 10、是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把动物学家当成好朋友。 11、生活中有美、美。 二、选择题。(10*3=30分) 1、红色调和蓝色起来是()。 A、黑色 B、白色 C、紫色 D、灰色 2、()用跳跃和奔跑显示自己的健康状况 A、熊猫 B、兔子 C、鳄鱼 D、羚羊 3、剪纸有几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阴剪,一种是()。

A、打印 B、设计 C、印刷 D、阳剪 4、一千年前苏州、()就出现了彩塑泥玩具。 A、海安 B、无锡 C、南通 D、上海 5、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课题为()。 A、点彩游戏 B、生活离不开电话 C、粉印纸版画 D、动物明星 6、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叫做()。 A、原色 B、明度 C、色相 D、纯度 7、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是()。 A、牛 B、大象 C、羊 D、狼 8、左右或上下相对应,叫做()美。 A、对比 B、秩序 C、重复 D、对称 9、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叫做()美。 A、整齐 B、对比 C、对称 D、秩序 10、剪纸属于美术中的()工艺。 A、历史 B、绘画 C、雕塑 D、民间 三、判断题。(5*2=10分) 1、法国画家修拉创造了点彩画法。() 2、黄色加蓝色是紫色。() 3、三原色指红黄蓝。() 4、三间色指紫绿白。() 5、黑猩猩是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把动物学家当成好朋友。()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课题: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 80×9 19×5 65×2 25×3 57×2 23×4 32×6 19×3 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 ],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 ],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 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试卷 班别:姓名:座号: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310×3=720÷9=4700-700=600÷3= 48+28=640÷8=800÷8=880÷8= 9×500= 80+17= 54+28= 42×3=1700-800=90÷3= 180÷3=300÷5=930÷3=800÷4= 60-15=900÷3=450÷9=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50×70= 24×2= 2×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