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隋唐五代文学史练习题

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基本知识

1 隋代文学的作者,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 卢思道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史臣们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识。

4 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抄》、《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5 上官仪的五言诗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体物写景颇有技巧。他地位很高,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许多人模仿取法他的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6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有文才者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8 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9 杜审言五言律有较高水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写出了春的气息。

10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

11 元稹的《唐故工部外郎杜君系铭序》是最早关于“律诗”定名的记载。

12 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13 陈子昂诗歌创作理论为“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14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1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为《春江花月夜》中名句。

16 开元十五年(727)前后,是盛唐诗风形成的关键时期。

17 武后时兴起的重视文词的进士科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

18 王维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19 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20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夫子即孟浩然。

2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出孟浩然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2 与王维、孟浩然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3 在盛唐的诗人中,高适是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24 开元中,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唱和,三人齐名。

25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26 李白于天宝元年奉诏二入长安,于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之名被迫离开长安。

27 李白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28 杜甫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用来赞美李白诗歌的风格的。

29 杜甫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0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后人又称为杜工部。

31 759年,杜甫在由洛阳去华州的路上,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32 杜甫具有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由此而形成杜诗风格的大、重、拙。

33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34 “沉郁顿挫”为杜诗艺术风格的定评。

35 《秋兴八首》堪称“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作,为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时思念长安之作。“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即可概括了。

36 前人对杜诗七绝不太满意的原因便是拗体太多而不中格律。

37 杜诗的艺术手法,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不二法门,学杜成了宋诗的一个标志。

38 杜甫死于由潭州到岳州的湘江船上。

39 杜甫是人民的代言人,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不管自己多么困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朽名句。

40 杜甫在著名的《北征》诗中写出了为国家命运担忧的名句:“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41 杜甫山水诗中的山川草木都充满着忧国忧民之情,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2 唐人七言律,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杜诗风格沉雄悲壮,慷慨激昂。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3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总结了自己写诗的经验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4 杜甫对诗歌语言的要求特别注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5 韦应物,后人称他为“韦苏州”。作《滁州西涧》有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达了一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

46 韦应物的《观田家》一诗,可视为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信号。

47 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诩为“五言长城”。

48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9 白居易在江州,自编诗集十五卷,又作《与元九书》,总结、提出诗歌理论。

50 白居易是善于调节儒、释、道三教的大诗人。

51 白居易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说:“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52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3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54 新乐府的创作特点是:“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55 白居易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有名。

56 《琵琶行》主题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7 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写的诗,统称为“元和体”。

58 王建以描写宫女生活的《宫词一百诗》闻名于世,因此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59 韩愈(768—824),字退之,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60 韩愈的诗,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61 韩愈对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是“横空盘硬语”。

62 孟郊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63 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长吉体”。

64 李贺诗具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65 刘禹锡,字梦得。永贞元年,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不久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到朗州。

66 刘禹锡的诗赢得了白居易“诗豪”的赞誉。

6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刘禹锡的名句。

68 刘禹锡在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柳词。

69 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

70 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71 李商隐,号玉?生。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72 晚唐诗人中,杜牧第一个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被誉为“二十八字史论”。

73 许浑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

74 同是苦吟诗人的贾岛、孟郊,被宋人称为“郊寒岛瘦”。

75 皮日休,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自编诗文集《皮子文薮》。我国古代著名诗文作家中惟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人。

76 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论诗。他提出了“象外之象”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

77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论。

78 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是在贞元九年所写的《争臣论》中。

79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80 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

81 韩愈又提出文字的表达要流利畅达,合乎语法,即“文从字顺各识职”。

82 韩、柳的古文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

83 柳宗元人物传记作品有《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

84 陆龟蒙写下不少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文章,他的小品文收在《笠泽丛书》里。

85 罗隐的讽刺小品集叫《谗书》。

86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87 唐传奇的发达与唐代“行卷”(即“温卷”)之风有关系。

88 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

89 《李娃传》是据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加工创作的。

90 元稹《莺莺传》中的男主人公张生自诩为“善补过者”。

91 蒋防的《霍小玉传》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92 裴 NC665 的《传奇》成为志怪集向传奇集完全转化的标志性作品。

93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的代表作。其中人物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

94 唐传奇标志着文言小说文体的完全独立,它把史传的“因文运事”改变成“因文生事”。

95 “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

96 变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组合而成。

97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为宣扬佛教教义。

98 敦煌曲子词证明了词起源于民间的说法。

99 盛唐流行的民间歌词即曲子词。

100 花间词风格以婉约为正宗。

101 比《花间集》成书更早的词集是《云谣集杂曲子》。

102 温庭筠(812—866),一名庭云,字飞卿。作赋才思敏捷,时号“温八叉”。

103 温庭筠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

104 温庭筠大胆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

105 韦庄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

106 韦庄以词名世,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

107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编辑,选词十八家共五百首。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108 李煜(937—978),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109 一冯(冯延巳)二主(李瞡、李煜)的作品,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隋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

(1)隋朝结束了四百年分崩动乱、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它立国也仅三十余年,南北文学的合流开始成为现实,例如南朝的文学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上,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由于隋立国时间较短,所以只能是过渡性质。

(2)隋炀帝身边虽然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但真正有才华的优秀作家不多,除虞世基外,其余作家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为作诗而作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大批诗人作家,因而也只能具过渡性质。

(3)文学发展的走向未能明确,基本上维持着南北朝诗、文发展的局面,隋炀帝也曾企图以政治力量来改革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可收效甚微。因此隋代文学也只具过渡性质。

2 什么是上官体?它的特点是什么?

(1)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地位很高,所作应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的清丽婉转而名噪一时。

(2)上官仪的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诗体,时人谓之上官体。

(3)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

3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2)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均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

(3)“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而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

4 简述律诗定型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

(1)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馆阁生活使他们有时间琢磨诗艺,于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了律诗定型的标志。

(2)沈、宋完成的诗律,除一联中轻重悉异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串全篇,从而使一首诗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3)以确立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如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5 简述馆阁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1)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的进士科勃兴。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期等均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他们入朝做官时写的分题赋咏和彼此酬唱的馆阁诗,点缀升平,标榜风雅以词藻文饰内容的贫乏。

(2)他们磨炼出了一套律诗的声律技巧。

6 简述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的创作特点。

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能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画意相结合。如“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开花复谁在?”透露出一种朦胧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相似而人不同,对大自然的周而复始与青春的转瞬即逝的领悟,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感情通过对红颜美少年和鹤发白头翁的对比描写而愈显浓烈。浓厚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那种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7 简述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1)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从而对盛唐诗歌空明纯美的意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8 简析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1)唐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一时星光灿烂,相互辉映。

(2)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3)由重视文词的进士科,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长安成为四方乡贡文士的聚散地,过去那种由宫廷侍从文人集团主持诗坛的局面,为各种松散的才子型诗人群体间的争奇斗妍所取代,形成不同的群体风格。

9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分析。

(1)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为心境空明,诗人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中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以动写静,淡远空明,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静静领略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空明而无滞碍,自然美与心境美完全融为一体。

10 试析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自己的生活,“余”字“我”字经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常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

(2)孟浩然出游偏爱水行。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至寂寞处低徊。景物与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乘舟行吟,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表现了出来。

(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它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11 简述《辋川集二十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王维的归隐使他达到了“气和容众,心静如空”的“无我”境界,他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能把独往独来的归隐生活写得很美。

(2)《辋川集二十首》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摆脱了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留给人们的只有以通感的直觉印象和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王维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的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 试析王昌龄的七绝特点。

(1)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2)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思想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少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亦有深度,因而诗作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堪称大手笔。

(3)王昌龄的边塞诗七言长于五言,思致深刻,讲究作法,为补短章之局限和反映复杂内容的需要,他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章法井然,意脉贯串,以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和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如(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又如(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 崔颢《黄鹤楼》诗为什么是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1)《黄鹤楼》诗虽然不甚协律,为变体律诗,但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丽,显出大气磅礴、目穷古今的狂放气质。雄浑苍茫的气势,令李白读之亦为之罢

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晴川”、“芳草”一联对仗工整,令歌行体自由咏唱的流动的气韵得以顿蓄,而“鹦鹉洲”一典的隐喻贯通全诗意脉,溢为尾联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14 简析高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盛唐诗人中,高适是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长期的边塞生活,使他对边塞的军事政策和官兵生活的苦乐悬殊有着实地的体验和冷静的观察,因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同时的许多诗人。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强烈,震撼人心。“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写边塞诗。

(2)高适的诗,有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也有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因此诗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沉雄浑厚。

(3)高适边塞诗力作《燕歌行》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

15 简析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岑参边塞诗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的诗歌热烈饱满地歌颂将士们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他笔下的唐军军威凛凛,士气高昂,艰苦奋战,对胜利充满信心,洋溢着豪迈的英雄气概。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2)岑参善于以奇特的想像描绘西北边塞的奇异风光。如他写大风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写冰川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大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飞沙、走石、雪地冰川这些恶劣天气和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可能有如此开朗的胸襟和艺术感受。尤其是以梨花比喻雪花,以春天写冬季,竟使寒冬也充满了温暖和盎然生机,令人叫绝,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北地边疆风光的神奇壮丽。

(3)岑参边塞诗多用七言歌行来写作,篇幅较长,适宜淋漓尽致地写景抒情,形式富于变化,有时两句一韵,有时三句一转,或四句一转,节奏跳跃,或是句句押韵,婉转连环,很有音乐的美。因此岑参的诗作,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具有调奇、语奇、意奇之美。

16 简述高、岑并称的原因。

(1)盛唐边塞诗人中,高、岑二人均有入幕经历而诗风相近。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他们的七言歌行都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又自立新题。

(2)高、岑以盛唐诗人的开朗胸襟,将边塞的奇异风光和激烈的战争场面,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17 简析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1)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表达李白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有着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另一方面,用古题写己怀,因为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上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将进酒》。《将进酒》

为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诗人据此联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直至“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抒发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和蔑视王侯权贵的不羁个性,将及时行乐的狂饮写得激情澎湃,将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赋予诗作以更广阔、更深沉的人生感慨。

(2)在李白的乐府诗中,李白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他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生命。

(3)李白的歌行作品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为核心,飞腾想像,虚实相间,既不讲平仄,也不求对仗,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式的抒情,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又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高傲自负不为世所容,悲感至极而以豪逸出之,于悲中见豪,令人心醉神迷。

(4)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并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造成回旋震荡的节奏旋律,形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18 简述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1)清新俊逸是李白绝句的境界。杜甫评价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写的洞庭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白云月色,明湖玉镜,空灵明净,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

(2)一些绝句,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等等。

(3)李白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串的表现手法。

(4)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影响也极为明显,拟乐府民歌几乎占他绝句的三分之一。李白经常是一时感悟,明快说出。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口成章,灵感天然,脱口即成绝唱。其作品有《越女词五首》、《横江词六首》等。

19 简述李白诗歌的想像特色。

(1)李白诗歌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送丹丘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李白诗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一个想像和另一个紧接的想像,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变幻莫测。

20 试析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天下无人可比。“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其巨大声名流传后世。

(2)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李白作品中闪耀着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3)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像,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1 试析杜甫的儒家思想。

(1)杜甫有浓厚的儒家“忠君”思想,以社稷为重是他轸念民生疾苦的出发点。他的君臣观与孟子一样,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儒者以孝事君,他全做到了。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时刻,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情怀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贫困生活的磨炼,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穷儒”。因此,他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一生同情人民,坚定而真诚地为苍生社稷忧虑,并用诗歌抒发情感,唤起普通人的思想共鸣。

(2)杜甫思想中也有佛、道思想,但在世界观中只占一个很次要的方面。即使写入诗歌,其数量也只有五十来首,占杜甫创作的三十分之一。并且,“身临佛寺,心忧天下”,依然是以社稷苍生为念者居多。

(3)杜甫对于国家、人民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对现实生活有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具有良知的真诚和勇气,即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一种“兼济”不成、“独善”亦不成的生命悲剧。杜甫不仅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他贴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一种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仁者襟怀,由此而形成的杜诗风格的大、重、拙,是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诗意所在。

22 试析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的特点。

(1)杜甫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纪事纪言,采用的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于纪实描写中饱含诗人对现实的态度,爱憎鲜明,是非自见。

(2)虽是写实,杜甫的以时事入诗却包含泪水和深情。除了他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外,还在于他本人就是这苦命人中的一员,他的命运也就是一般人的遭遇。只要真实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叙述出来,也就成了人民的代言人。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抒情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由于有对离乱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泪写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北征》,写出“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的《羌村》,以及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三吏”、“三别”等杰出诗篇。

(4)杜甫写实手法,不仅运用于他那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里,也充分表现在他创作的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他的以贫贱夫妻、饥寒儿女的生活情景描写,以及思亲念友的情感抒发的“家事诗”,都是相当写实的。带记事性质的抒情诗在他创作中占了重要的位置。

杜甫的纪行诗使纪行和山水描写再次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对山水的描摹中,有着时代的风云和自己的身影,使山水草木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表现为注重写实,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深细精准。

(5)以叙事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细微而真实;以纪行方法写山川风物,精确而传神,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杜甫的诗歌以反映社会人生为目的,其作品取材多半是当代的时事和自身经历。他有尖锐细密的观察力,以惊人的写实手法表现所目睹的一切,在叙述事件、表达情意和描画景物方面,显得格外生动真实。

23 举例说明杜诗表现的时代特征。

(1)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在他的诗里,有瘦骨嶙峋的壮丁,被抓应役的老妇,子孙死尽的老夫,无家可别的老兵等等。当诗人写到自己的遭遇时,更是凄苦不已,悲怆不已。如《逃难》:“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再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2)杜甫沉郁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反映。杜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这个动荡时代的特征。

24 杜诗为什么老成?

杜甫中年以后,由于生活折磨,他变得忧郁了。残酷的现实把他压得经常展不开眉头。晚年作品更充满了感伤情绪。但他又是极有骨气的人,其郁积于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强咽下去,回环往复,使情感的流程变得深沉浑厚起来,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如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

25 举例说明杜甫律诗的成就。

(1)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共创作了近体律诗八百余首,他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2)杜甫律诗写得精练和概括,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诗境浑成而多变化,有意境壮阔忽转凄凉的,有气象巍峨而转情景细致婉约的,不拘一格。

(3)七言律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无论模写物象,还是抒发性情,皆能摆去拘束,于尺幅之中,含有思飘万物、律惊鬼神的壮观景象。磅礴飞动的气势,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融合无间,风格沉雄悲壮,慷慨激昂。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杜甫的七律,讲究错综变化的巧妙手法,既保持律体形式的精美,又能脱出格律的束缚而横放杰出。如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将律体变格而创为拗体。杜甫顺其自然而放弃声律规律,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杜诗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即为了更完美地表达诗意,他往往改变七律的格调和语序,其高明处并不在于无视格律,而恰恰在于他能够严格地遵守格律而多变化,使格律这一固定的形式激活了生命力。

26 杜诗集大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杜诗集大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三是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1)杜诗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语词的直接运用和点化上。在五言古诗写作中,他接受了王粲、曹植、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他的古诗多

律句,正是由于学齐梁以来重偶句排比的缘故。在《戏为六绝句》评点古往今来的作家中,杜甫单单提出庾信和初唐四杰。杜甫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能兼取众人之长。

(2)杜甫擅长各种诗歌体裁,并能推陈出新。他的五言古诗穷极笔力,充分扩充境界,由十韵而拓展至五十韵(如《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又再拓展为七十韵的巨制(如《北征》)。至于五言排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皆前所未有。他的歌行之体,句法皆以散文笔法出之,有时一韵到底,转折不衰,有的更换用韵,愈转愈精。杜诗风格崇尚绮丽、清新,后来向沉郁、老成发展,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如同是写夜景:“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是以丽句写荒凉。与《倦夜》迥异的是雄浑悲壮以寄哀伤的《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杜甫自铸伟词,他自己写诗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里往往有非常美丽或精警的句子。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五首》)。“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小寒食舟中作》)。

27 简析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1)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他在《喜见外弟又言别》中说:“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诗中的感伤情调,很有大历的时代特点。

(2)然而李益又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他的边塞诗,既表现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表现了征人思乡的哀愁。其《送辽阳使还军》诗云:“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可以说他是最能继承盛唐边塞诗风格的一位能手,所以诗中不乏豪情壮志,著名如《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种慷慨苍凉,英雄豪迈的气概,明显带有盛唐的神韵。稍不同的是李益在写景抒情时,已不像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28 简述元白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1)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坛,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务实、尚俗和务尽。

(2)元白等人的新乐府诗创作,是承杜甫的新题乐府而来。他们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3)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小碎篇章”,加上他们的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元、白的这些诗,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诗歌的传统规范和模式,打破了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典雅的贵族气,使其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

29 简述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即为什么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

(1)孟郊命运坎坷,仕途多蹇,他作诗尚奇峭,但不像韩愈那样出自才气,而是出自苦吟。他在《送别崔寅亮下第》中说:“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在《夜感自遣》中说:“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他在《叹命》诗中道:“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甚至在《赠别崔纯亮》诗中发出了“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悲楚呼喊。

(2)仕途失意的士不遇悲剧,使孟郊作为“寒士”而写下大量言贫诉愁的诗,如《借车》中言及家贫之惨况:“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一贫如洗,长歌当哭。他的诗惯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化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他所要描写的对象。他的不少描述贫病饥寒的诗决非无病呻吟,而是有对痛苦感受深切的苦吟。如《病客吟》:“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又如《苦寒吟》:“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的确能打动读者的心。

(3)孟郊身上有着被愁苦压抑的狂放性格,现实世界的压抑导致他理想破灭,使他在诗中醉心于创造奇险怪异的世界,以宣泄心中郁积的不平。故孟郊的诗多表现其凄苦寒凉的贫苦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凉气。如《秋怀十五首》:“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以深重的人生忧患意识,去感受当时的苦难,发而为诗,完成了由社会到个人,由外界到内心的心路历程。作品里一片哀音低响,句多凄苦,使人读之不快,但其诗的快意处也正在于此,所谓“发愤以抒情”,“不平则鸣”是也。

30 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和感伤诗各有什么特点?

(1)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前期志在兼济,作诗多讽谕之作;后期行在独善,故诗多闲适、感伤之作。

(2)白居易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安分知足,觞咏弦歌,受陶渊明、韦应物影响较大,诗风浅近平淡,有一种温厚柔和的情致,能言人之所欲言而沁人心脾。精警练达的论调,也以亲切熨贴的词句和明达清切的笔调传达出来。如《对酒五首》其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笑,不开口笑是痴人。”又如《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3)白居易的感伤诗,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有名,两诗极易上口入耳,无注脚即可明白,艺术感染力极强。

(4)白居易最看重的是讽谕诗,因其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讽谕诗中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他“为民请命”,勇敢地揭发现实的黑暗,如《轻肥》:“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希望诗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他用诗歌批评官府欺压百姓的暴行,如《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体现了他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其艺术特点是“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痕迹,但达到了“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目的。

31.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艺术风格。

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而思想深刻

的作品。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 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使人在欣赏诗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32.简析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1)刘禹锡在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到过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受当地民谣俚曲的影响,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柳词。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刘禹锡的竹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又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取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相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更符合歌唱的自然口吻。

33.简析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1)为了从遭贬谪的悲愤中解脱出来,柳宗元写了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由于孤独寂寞,他的山水诗常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异常冷峭清远。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即是柳宗元的自画像,他生活

在被人遗忘的世界里。

(2)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是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山水之境即柳宗元所处的环境,其清冷的境界亦即为柳之心境,景情合而为一了。

34.简述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

35.简述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1)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难以猜测。正如他在《有感》诗中所说的:“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

(2)无论是无题寄托说或是爱情说,两种说法都毫无例外地是作者某种人生经验的形象化表现。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富于生活实感,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创造出交织着希望和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美。

(3)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商隐诗歌是心灵的象征,诗中贯串着时世、身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的美,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主义文学的典型。

(4)从晚唐韩翭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过他的影响。此外,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的作家,也不断向他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追求的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明显,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等,便在诗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36.什么是“二十八字史论”?简述杜牧咏史诗的创作特点。

在晚唐诗人中,杜牧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昔日辉煌以抒发末世的感伤,或寻找前人的覆辙以警戒当今,能从时代的变迁中参悟人生的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他极大地发挥了绝句诗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登乐游原》、《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脍炙人

口的七言绝句。

37.简述杜牧《山行》诗的优美意境。

杜牧的纪行,写景诗颇多佳作,他善于选取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而有飞动流走感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山行》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情画意,洒脱飘逸。畅达的语言,轻重有致地表现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形成俊爽的风格。

38.简述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

许浑在当时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许浑与杜牧是朋友,杜牧集中曾混入他不少诗。他擅长写近体诗,而且以七言律绝闻名于世。他的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如《咸阳城东楼》:“独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思。他的七律,对偶工整精密,格律谐调圆润,锻句炼字又不追求险奥奇峭,所以显得格律平稳妥贴。

39.姚合诗为什么被称为“武功体”。

姚合曾登进士第,被授武功主簿。他的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困等,反映职位卑微者闲居遣怀、留连风物的独善情怀,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折射出时代的暗影。诗风清切峭拔,对仗工整并时有警句,如“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因而被人称为“武功体”。

40.简述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

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最大,继承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谕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其《正乐府十篇》,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大起义前夕极端黑暗的社会面貌,可算皮日休诗歌的代表作。《正乐府十篇》中的《橡媪叹》中写道:“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通过对老农妇拾橡子充饥的描写,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鞭挞巧取豪夺的狡吏贪官,对贫苦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

41.简述《二十四诗品》与“象外之象”。

唐司空图所作《二十四诗品》,其论诗宗旨是建立在对各类诗歌意境风格韵味的体会把握之上的。他主要的观点是“象外之象”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亦即后人所说的“神韵”。第一个“象”当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个“象”是具体形象画面之外的,即形象画面蕴含的无穷韵味,乃是无象之象,亦即意境。

42.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2)他的山水游记多写于流放永州的十年中,他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大量的是融汇

在山水美的艺术境界中。他写山水,不仅是发现被遗弃的山川之美来反映他的被弃,抒发他内心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并且还曲折地提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自然美与他的精神相契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所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柳宗元游览山水时精神也是痛苦的,他不取六朝文人的模山范水、流连光景的态度,而是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灵魂移入到自然之中,给山水注入生命,描绘出反映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永州八记》中那荒郊野外的平常山水,常见景物,被他写得生动精美、千姿百态,形神毕现,经过艺术升华,呈现出单纯、宁静、清新,有着“幽丽”之美。这种境界的安祥静谧,与柳宗元长期谪居,心情抑郁孤寂是一致的。然而这种冷清寂寞的心境,注入气宕神远、富于诗情的画面,使柳宗元的审美情趣趋向更自由、更辽阔、更精微、更独特的境界。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开创了一种天人合一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

43.什么叫古文运动?简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创作特点。

(1)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它有很现实的目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有较为广泛的参与者,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

(2)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提出了“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理论,从而促使了散文体裁和语言艺术的全面革新,即“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以及“文从字顺各识职”的文学主张。

(3)以上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兼取经史诸子百家以及辞赋的基础上,吸收骈文的艺术成就,创造出以奇句单行为主的新文体,这是一种精练畅达、富有表现力的新文体。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44.试析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及思想艺术价值。

(1)晚唐讽刺小品文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晚唐小品文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与投枪,激烈而尖锐。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代表作品为《读司马法》、《野庙碑》和《英雄之言》等。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小品文给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皮日休是个极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他的小品文深刻表现了忧世之情和讽谕之意。其讽刺手法多样,或借古言怀,或托物寓意,或开门见山地直抒胸臆,往往在三言两语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在《读司马法》一文中说:“驱赤子于白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一针见血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3)陆龟蒙以富有正义感和战斗性的文笔,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文章,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他一般不直接发议论,而是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如《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庙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解民之悬,清民之渴,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

(4)罗隐的讽刺小品集《谗书》,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谴责人事的丑恶,六十篇文章,大多是百来字,最多是几百字的短文,看似随意漫谈,实则是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中说:“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45.何谓唐人传奇?

(1)唐人传奇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二字,大概取自裴铏的小说集名《传奇》。其意可指现实中的奇人奇事,使得小说由谈神说鬼,向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

(2)“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唐人小说家在创作中运用虚构手法塑造出众多具“要妙之情”的人物形象。同时,他们在语言上精雕细刻、文采修饰,又在结构上重视故事情节的波澜变幻,奇异莫测,以便引人入胜。

46.简述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1)唐代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和广大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文学的发展。

(2)唐传奇的发达颇得力于唐代科举,与唐代“行卷”(或“温卷”)之风有关,如白行简作《李娃传》等。

(3)传奇小说在唐代中叶盛极一时,有人认为与当时的“古文运动”有关,传奇文的作者多受古文作家的影响。

(4)从小说自身的演变来说,与唐人的“有意为小说”的创作观念有关。唐人有意识地在小说中进行充满奇思幻想的虚构创造,小说才由简单的志怪走进丰富多彩的传奇世界。

47.简述唐传奇的初兴期概况。

(1)这一时期是由六朝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人传奇小说的过渡期,不仅小说数量少,而且带有较浓的述异语怪性质,但却是以单篇的传奇文出现,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和《游仙窟》。

(2)唐初传奇小说是在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史传、辞赋、诗歌、民间说唱艺术等多种叙事文学成分而形成的,其艺术成就最高为张鷟的《游仙窟》。

(3)唐传奇可分为“传”与“记”两大类,记类传奇较注重故事情节;而传类传奇更注意人物形象刻画,对主要人物叙述比较完整,受史传的影响大。如大历初郭蔔的《高力士外传》,是传类作品中第一篇较成功的传奇小说。

48.简述唐传奇的繁荣期概况。

(1)从元和年开始的中唐,不仅集中涌现了唐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也产生了许多传奇大家,如白行简、李公佐、蒋防等。作品的题材更加广泛,以爱情题材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无论主题和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湛和风格的多样化,都大大超过了过去。

(2)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完全摆脱了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元稹的《莺莺传》作为爱情小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蒋防的《霍小玉传》是一部爱情悲剧,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3)这一时期,寓言讽刺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亦不乏优秀之作。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以及沈既济的《枕中记》等。

49.简述“变文”及其特点。

(1)“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当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的故事了。

(2)变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组合而成,多半采取古来相传的一则故事,用诗和散文合组

的文体加以敷演,使之变得通俗易解。

(3)变文是说唱俗文学,是供艺术演唱用的,而非案头读物。

50.简述“俗讲”及其特点。

(1)俗讲又称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扬佛教教义,将艰深的不为“俗人”所懂得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2)由于是演经的、释经的,故不能离了经典而独立,这是俗讲和变文的不同之处。俗讲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说为浅近文言或口语,唱为七言,间用三三句式六言或五言。唐代俗讲的讲经文是有一定的程序的。

51.简述敦煌曲子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区别。

(1)敦煌曲子词证明了词源于民间的说法,盛唐流行的民间歌词即曲子词。晚唐温庭筠等大量作词的专门人才出现,词开始以不同于诗的面貌发展。

(2)敦煌曲子词里的《云谣集杂曲子》,早于《花间集》成书三十年。此词集所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写边塞、闺怨一类相同,风格兼有沉郁雄奇和艳丽深厚。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如《抛球乐》、《菩萨蛮》、《望江南》等,情感真率而语言通俗生动,虽少含蓄之趣,但风格清新朴素有民间风味,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如《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3)敦煌曲子词除语言的俚俗质朴外,还保存着词初起时的“原始”状态,即体制的不稳定,如单双叠并行、字数不定、平仄不拘、韵脚不限等。

(4)早期文人词主要是吸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如张志和的《渔父》、韦应物的《调笑令》、韩罖的《章台柳》等。加上后来的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较多以写诗的手法写词,词大多带有绝句风格,较少在艺术上适应词调的特点。

52.简述晚唐五代词所表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

晚唐开始有诗人大量作词,推动了词体风格的定型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提高,但词在民间所具有的那种朴素、明朗、自然的特点也消失了。词成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娱乐品。美女的娇娆、相思的柔情,以及充满脂香粉气的浅斟低唱,成为晚唐五代词所表现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则极力追求藻饰,充满了华丽香艳的辞句和装饰风格,带有香艳性、纯情性和唯美性,形成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53.简述温庭筠所开创的词境及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

(1)温庭筠是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自他出现才有了专门写词的才人,他的词创调很多。他能够大胆地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

(2)温词摒弃浅易、境界深美闳约,如《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藉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他善于叙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及其闺阁情思,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以实写虚,以虚带实,使所要表现的难以名状的心绪,转化为可感的优美物象。

(3)温词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

(4)在开创“词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温庭筠是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他的大部分词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镂金错彩,炫人眼目。但他也有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无名愁闷的,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风味,如《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又如《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54.简述“温韦”的含义。

(1)温庭筠有用白描语句写离情别恨,男女思念的词,词境缠绵悱恻。这种清丽疏淡而深远的词,是温庭筠无心寄托而悲愁深隐的作品,细致而明快地表达了平常人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一类词,才使他和韦庄并称。

(2)韦庄以词名世,他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这一点与温词中部分词作相同,但韦庄的词疏朗、显直,主导风格与温不一样。他对民间抒情词以艺术的加工,以抒情为主,深入浅出,心曲毕露,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温韦在词史上作用影响和贡献的异同,都令二人在词史上有其地位。

55.什么是花间派?简述花间派的词风及对后世的影响。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该集收录温、韦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2)花间词人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所以花间词是晚唐五代社会享乐之风的产物,词风香软,婉丽绮靡。

(3)花间词人沿用齐梁宫体诗的题材、字面和技法入词,以词的闺阁氛围、情恋场景和女性关注心理的满足,体现着一种娱乐消遣功能,开启了曲子词艳科娱人的传统,其婉丽绮靡的词风,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56.简述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1)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稼艳之作较多,接近晚唐(见55花间派内容)。

(2)南唐词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南唐词增加了表现人生际遇方面的真情实感,词人择调又生其抒情性,声情高度谐和,语言趋向清雅,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

57.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1)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以写男女之情为主,不失五代风格。但他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又若无寄托,深婉蕴藉而缠绵悱恻,与“花间”词人有共通之点。

(2)冯词较少对女人的容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注重通过景物意象的勾勒来表达情思。有的词有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如《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阳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3)冯延巳于词中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红杏蕊。”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冯词很符合士大夫文人的艺术脾胃。

58.简述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李煜是艺术天分极高的帝王,虽贵为帝王,但阅世浅,性情真率,不失赤子之心。后来,他入宋做囚徒,蒙受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巨大的人生变化使他写出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在对江山、故国的怀恋中,李煜感概极深,悔恨、悲愤和哀愁交织,但却能于创痛之余,萌发人生悲悯之念,所表现的虽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却因其以血泪写成,而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因而能引起历代读者深深的共鸣。

(3)李煜的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大,旧事新境交织,故词境为之而阔大,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的份量。

思考题

1.试论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特点。

(1)四杰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可以说是四杰诗歌创作的总体风格。

(2)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而在创作中,他们较少受格律束缚。这一点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如卢照邻的《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情怀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跨越古今,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思路开阔,评说古今,抒发感慨:“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春去春来苦自持,争名争利徒尔为。……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以浓烈的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中,使诗的抒情深化,带有更强的思想力量,形成壮大的气势。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四杰的歌行体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往往能使全篇的气势为之一振。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炼中显出流宕和气势,更适合表现他们所追求的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

(3)四杰的五言律,常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主要反映在他们的羁旅送别诗和边塞诗中。于伤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如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2.试析陈子昂诗歌的风雅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1)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他对兴寄传统的追求,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有慷慨悲歌的情思,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因而,它其实已突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概多气,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他将从“四杰”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基调发展为更为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成为盛唐诗歌精神的先声。

(2)陈子昂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理想而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就成为唐诗的风骨;他倡导的风雅兴寄反映了一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内容,对于诗风的变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美理想,对唐诗的变革实具关键性的意义。所以陈子昂在诗歌领域的变革就成为盛唐诗歌的序曲。

3.试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2)王、孟年轻时,均有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思想,中年以后,均以山水田园诗名世。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而孟浩然则不然,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如《与诸子登山见山》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如“荆溪白石山,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如“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多为静态之画面。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

(4)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他的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感之法。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因而孟浩然的诗境是冲淡明秀的。

4.高适、岑参边塞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在盛唐诗人中,高适是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他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得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同时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他的诗歌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沉雄浑厚,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如他的边塞力作《燕歌行》,就是一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的诗:既有对男儿自当

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被征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赞颂,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腐化生活的不满,又引出作者对朝廷边塞用将不当的讥讽,如此丰厚的内容,统一于边塞战场战争的描写画面中,苦难与崇高对照,见出作者纵横跌宕、悲壮慷慨的诗作风格,是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高适的边塞诗是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读之令人感慨。

(2)岑参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雄壮威武的唐军军容和艰苦卓绝的军中生活,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它没有高适诗歌悲壮冷峻,但别有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北地冰川上冲风斗雪的银白世界,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没有浪漫主义的想像,亦不可能如此神奇伟美;没有乐观主义精神,岑参笔下的北国风光不可能如此神奇壮丽,鼓舞欢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笔下,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地域风情,全都神奇瑰丽并加以热情歌颂,突破了以往边塞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他的艺术造诣很高,诗歌用韵十分灵活,有一韵到底的(《白雪歌》),有两句换韵的(《轮台歌》),也有三句换韵的(《走马川行》),其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因而岑参作品不仅意奇、语奇,还有调奇之美。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 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 (客观试题) 第一套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 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 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 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 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 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 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 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 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 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 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 一、文史知识 1、什么是上官体,其特点是什么?184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2、“孤篇横绝”、“宫体诗的自赎”是对哪首诗的评价?《春江花月夜》 3、最后完成五律定型的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4、孟浩然诗歌特点,李白对他的评价? 自然平淡。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5、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是什么样的诗,写法有何不同? 咏史诗,《北征》从一人一个家庭写起反映战争带给人沉痛的遭遇与悲酸;而《咏怀五百字》具体描绘玄宗皇帝沉湎声色的情景,直接控诉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6、什么是“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称故 7、韩愈《祭十二郎文》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绝调”?写些什么?韩愈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是哪篇?(山石)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文章语决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8、沈宋对诗歌的贡献? 主要是声律上的贡献。他们使律诗得到了定型。五言律到他们手里,已完全定型化,七律也基本成熟。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9、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 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从理论上和创伤实践上扫荡六朝积弊,拨正唐诗发展的方向。 他对于诗的主张详见于《与东方公书》:第一,批驳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第二,标榜“风雅兴寄”,要继承汉魏风骨的传统。“兴寄”,实质上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都是“诗言志”的优良传统。 代表作: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包括《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燕昭王》《郭隗》。 10、七绝双璧?(李白王昌龄) 11、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与作品?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记硕鼠》

唐宋文学 复习提纲(中文)

诗文背诵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翬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苏轼《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二章《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

江南大学考试大纲

人文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4-9-24 15:38:41编辑:管理员浏览次数:638 人文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初试科目:教育学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是能够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探究当下教育变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各门课程所占的比例 教育学基础70分中外教育史70分课程与教学论50 教育心理学50分教育研究方法30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30分 三、考试题型 每门课程的试卷由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等构成。 四、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技术学专业初试课目:教育技术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轨迹和动态,了解常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化学习环境;掌握对学习资源、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趋势,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有深刻的认识,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与评价。 二、考试题型与评分比例 (1)问答题40分 (2)论述题45分 (3)问题分析题40分 (4)学习资源或教学设计题25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唐宋文学试题

唐宋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现实主义__”。 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孟郊_。 4.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李清照__。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 6.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谢朓_。 7.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8.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欧阳修《醉翁亭记》称“野芳发而幽香”,这是_春末夏初_季景色。 10.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为谁流下潇湘去______。”11.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杜牧_。 12.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_安史之乱__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3. 杜诗的多样风格中,最具特征性的是杜甫自道的“_______________”。 14.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江州司马__为分界线。 15.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西蜀_,一为南唐。 16.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苏舜钦_和梅尧臣。 17.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周邦彦_。 20.隋代前期,主要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诗比较好,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四友”是指___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22.陈子昂在__《修竹篇序》__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这篇文章标志着唐代诗风的__________。 23.王维前期写的自然景物诗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诗中名句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张籍代表作为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对比的形象。26.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_孟浩然__。 27.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一诗。28.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如《轻肥》:“_是岁江南旱 __,衢州人食人。”29.晚唐著名的小品文作者有皮日休、陆龟蒙和__羅隱__。 30.花间词派以_李商隐__为楷模。 31.《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的作者是__欧阳修__。 32.苏轼与父亲_苏洵_、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33.陆游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_剑南诗稿_》。 36.自居易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是与《与元九书》。 37.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诗歌创作中始终豪情满怀,有“诗豪”之誉的唐代诗人是——刘禹锡。 39. 体现陈子昂诗歌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 42.南宋初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确立了江西诗派的名称。

2022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 1.1哈尔滨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1.2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目录........................ 1.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2.1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综合介绍................. 2.2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就业解析................. 2.3哈尔滨师范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 3.1报考数据分析.............. 3.2复试信息分析.............. 3.3导师信息了解........ 第四章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 4.2真题分析................ 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第五章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 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 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 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 第六章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 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 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分别是:(1)先秦汉魏六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宋元明清文学,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7)文学和(837)中外文学史理论。 【学校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Harbi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哈师大(HRBNU),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和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松江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学校复名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学校更名为黑龙江师范学院,同年又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1980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1982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17年5月,哈尔滨师范大学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设有25个学院(部),8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 【学院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在原中文系基础上扩建而成,由中国语

中国古代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坤等诗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敢于面向生活,自觉地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的赋咏新题材,及运用新体写实事的乐府诗。特点;1用新体,不用乐府旧题材,2写事实,不是借古讽今,而是直接反应事实。3,不以入乐为否为标准。 2.元白,元和体:清浅通俗,开启了市民文学。 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1)讽喻诗特点:A一事一提,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以宫文奏折为主。主题明确。 B.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形式上采用了三三七体C多用对比的手法,揭露深刻,夹叙夹议感情鲜明。D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如上阳白发人 讽喻诗的内容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闲适诗特点:独善其身,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感伤诗特点:《琵琶行》。《长恨歌》古典叙事诗的顶峰。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杂律诗特点:《忆江南》《花非花》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1)以乐景写哀。官中之乐——贵妃之死——玄宗思念——蓬莱仙境2)整首诗歌善于掌握节奏,以变化的节奏连缀画面,造成不同的气氛(3)人物刻画形象 韩愈“古文运动”: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次变革适应着时代的需要,总结了从先秦以来,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的进行了创作实践,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为推行新文体,不懈努力,广为宣传,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而提出新文体的韩愈等人,与当时流行的骈体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革新叫古文运动。韩愈在古文方面的作用:建立了古文的理论,“文以明道”“不平则鸣”。内容充实,形式完美。创新奇崛、平易流畅、陈言务去。写了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政治、祭文、墓铭、状表组织了古文作者队伍。 韩愈诗歌特点:(1)气魄宏大,想象丰富,改变了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诗中采用汉赋的铺陈手法,用古文的章法(2)以文为诗。以学问入诗,以议论入诗(3)着意追求语言和想象力的奇特,新颖,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喜欢用生僻的字,冷涩的词,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用丑恶的意象。 韩孟诗派:代表人,孟郊、贾岛、卢仝、李贺。他们追求奇绝险怪主张不平则鸣,愤世嫉俗。笔补造化、追求新奇。韩,奇而豪,孟,奇而苦。李,奇而丽,共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政治诗:反映藩镇割据的叛乱,抨击宦官专权乱政,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咏怀诗:表现抱负、热情,个人身世。《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题诗:是他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名的诗,一部分截取首句前两个字的诗,题目与诗无关。分为两部分,生命成长过程中社会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另是自在的矛盾冲突。《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政治诗:反映藩镇割据的叛乱,抨击宦官专权乱政,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咏怀诗:表现抱负、热情,个人身世。《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题诗:是他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名的诗,一部分截取首句前两个字的诗,题目与诗无关。分为两部分,生命成长过程中社会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另是自在的矛盾冲突。《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相对略去爱情生活的外在方面而着重刻画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创造性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喜欢用典,语言工丽深细,音律和美婉转,他的爱情诗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肤浅。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

外国文学史 一、考试范围: 本门课教学大纲所设置的内容均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 本大纲在每个章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努力记忆,并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熟知其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够联系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简略说明。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察。总之,学生要在“识记”、“理解”、“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

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最著名的诗人→萨福)和寓言; 3)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历史上又称“雅典时期”,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散文(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和演说辞→苏格拉底)和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2.理解:早期欧洲文学的各种样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3.掌握:奴隶主民主制与古希腊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神话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希腊神话中主要神的名字,尤其是古罗马神名。(注意区分古希腊神话名和古罗马神话名) 2.理解:俄林波斯神统。(从宙斯到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 3.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初唐四杰:指初唐著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唐初由陈子昂提出,用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文风作品,而提倡一种多悲凉慷慨之气、寄托济世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文风理想。 3、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格。他的诗多应制奉和、与宴咏物之作,内容贫乏,而富丽精工,以“绮错婉媚”为其特色。 4、初唐宫体诗指初唐时期由于李世民提倡而存在数十年的宫体诗现象。其代表为虞世南、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等。特征是延续六朝宫体诗题材,多写宫廷,应和唱答,颂圣饰世。对文学史影响是使得格律诗进一步成熟。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很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该流派艺术上特征是多大力描写山水田园的

秀美,追求恬静平淡清远的情调。 6、沉郁顿挫:杜甫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名称。沉郁和顿挫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论,沉郁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本来是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沉郁一般与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关,而顿挫则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字造句的技巧有关。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但无论内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风格分不开的。 7、郊寒岛瘦语出苏轼,主要指孟郊诗歌幽僻清冷苦涩意象及峭硬风格,和贾岛诗歌那种类乎僧诗的清寂禅境风格。 8、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认为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愈等元和时的著名作家开创的,所以总称之为元和体。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9、大历十才子:指以钱起卢纶为代表的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的十位诗人,由于风格比较一致,故称。他们不象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写日常细事,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