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

实施评估研究(2011—2030年)

专题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070411单瑞琦

2011.11

目录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评估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五章城市发展规模 ......................................................................................................................................第六章城市发展方向 ......................................................................................................................................第七章城区用地布局 ......................................................................................................................................第八章重要公共设施(含市域,下同) ......................................................................................................第九章重大基础设施 ......................................................................................................................................第十章其他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十一章总结 ..................................................................................................................................................

第一章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特别是那些规划未能也不可能全部预计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因素改变而带来的影响。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评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施评估,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主要安排,特别是强制性规定的实施落实情况,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将是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的有效性,以及决策是否重新组织修订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必须环节。

宣威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为2004年7月完成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上版规划)。上版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对城市宏观管理、促进宣威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宣威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定位的转换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变化等原因,上版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进一步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而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特别是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又对城市总体的编制内容及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规划实施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按照新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中对于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如重大发展定位与原则,以及重要强制性内容等,以

及省市政府最新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政策规定,并对照现状发展进程特征,审视并评估上版规划的实施,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为此,以下从城市发展定位、市域城镇体系、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区用地布局、重大公共设施、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强制性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状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其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现有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发展要求对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及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等方面。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评估

2.1上版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要求

在上版规划中,对市域总人口的预测情况是:预测宣威市域总常住人口近期2007年为137.10万人,中期2010年为140.21万人,远期2020年为150.34万人。

在上版规划中,规划预测宣威近期2007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26.1%,城镇人口35.81万人;中期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29.5%,城镇人口41.29万人;远期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5.3%,城镇人口68.15万人。

其他趋势:根据宣威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文件,继1994年宣威撤县设市,2003年撤榕峰镇成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之后,2006年宣威市又撤靖外镇划归西宁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背景之一。

2003年《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中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我市退耕还林重点布局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周围面山;昆曲、曲陆、曲胜、天宣等公路和铁道两侧;南北盘江及河流两岸;大中型水库和生态脆弱的地区。”

同时,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将宣威定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比例控制的四类地区,即平坝利用比例40%、山地利用比例60%。这个政策文件意味着宣威市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开发建设成本上升,可利用土地条件变化,原规划中可建设用地特征,大部分不符合政策要求,因此成为重大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版规划中针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宣威市域近期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8%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50-60亿元左右,市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3:23:34调整为30:30:40左右;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38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左右。

远期2020年:GDP增长率达到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为120-150

亿元左右,市域一、二、三产业比重大致为20:40:40;市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3%左右,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150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

2.2现状发展情况

全市域城镇化水平: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末宣威市城镇化率为36.9%,较之规划预测的29.5%,城镇化率速度较快。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宣威城镇化率为24.3%,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1.79个百分点,如图1,在05年城镇化率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图1、2002年到2010年宣威市城镇化率变化图

2010年宣威市域现状人口规模:市域户籍人口为147.65万人,常住人口130.3万人。较之规划预测的人口140.21万人,相差10万人,说明规划预测的市域人口速度偏低,实际的市域常住人口增长率较快。

2010年宣威市域现状城镇化率:城镇人口为480569人,据此测算的城镇化率为36.9%。较之规划预测的29.5%,城镇化率速度较快。

现状中市域主导产业是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但这些并不是城区的主导产业,目前宣威城区缺少较合理的产业定位,同时高污染的能源工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区的生态环境。

近五年来,宣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与2005年相比,市内生产总值由66.34亿元增加到148.2亿元,年均增长13.66%,人均GDP由5158元增加到10800元,年均增长15.9%。三次产业比重由24:45:31调整为22:45:33,已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

表历年(2005-2010年)宣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

2.3实施情况评述

由于在上版规划实施之后,有新的政策出台,所以应在新一轮总规中及时调整。

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度不高的现象,应该加以重视,注重城市边缘的发展,并同时注重该现象对实现城市战略目标存在较大的影响。

应在新一轮的总规中明确城区的主要产业定位,城市与园区可以分工发展,这样既可以使得产业更加合理发展,同时还能实现高品质城市的目标。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城市的功能、发展方向,甚至用地布局,都有

着重要影响,因此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上版规划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进行概述,对比现状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省市的有关战略要求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3.1上版规划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

上版规划中确定宣威市的城市性质为:宣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能源、化工、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

此外,《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昆曲玉楚城市群规划——协调持续发展研究》(1996年)》、《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等相关规划也对宣威市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要求。

表相关规划对于宣威城市发展定位的有关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上述相关规划整理

3.2现状实际发展情况

从上版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来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宣威市性质和职能的现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描述。

(1)宣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

宣威市中心城区历来都是宣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4年撤县设市、2003年撤榕峰镇成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以后,中心城区的这一地位更加显着。从整个宣威市来看,根据相关的专题研究,宣威的城市综合规模已经高于昭通市区、毕节地区驻地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州驻地兴义市,仅低于曲靖市区和六盘水市区,与自身接壤的威宁、会泽、水城等县市相比具备了明显的规模优势,从而可以判断:在滇东北、黔西南区域,宣威初步具备了成长为区域性中心城

市的现实竞争力。这点没有任何异议,城区仍然承担着市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服务中心。

(2)能源、化工及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市域层面上,根据《宣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宣威市目前的主导产业包括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六大部分。其中,电力、煤炭、化工为重点支柱行业,其产值分别占整个地区工业总产值的23.11%,21.01%以及21.71%。

图2010年宣威市主导产业产值对比(左)及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右)资料来源:《宣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2006-2010年宣威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可以发现,电力、煤炭等能源产业和化工工业始终占据着工业总产值的较大比重,而建材工业与食品工业的产值比重近年来也呈平稳的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炼铁企业全部拆除,锌价的低位运行使企业全部停产,导致冶金工业自2008年起有明显的负增长趋势。

图2006-2010年宣威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宣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2010年)》

此外,宣威市目前以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强市为目标,正在大力建设宣威特色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三基地”的工业发展格局,其中“一区”指总部宣威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指宣威市区西北部以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花椒组团和东部的以工业和仓储为主的龙文组团片区,成立于1992年12月,为省级综合性开发区;“三基地”分别指羊场磷化一体化工业基地、虹桥食品工业基地和凤凰山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

表宣威市“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宣威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中心城区层面上,宣威市四个街道目前的主导产业分别是:宛水街道——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西宁街道——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火腿制造等农副食品加工业;双龙街道——塑料制造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制造业;虹桥街道——以宣泰火腿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表2010年宣威市各街道主导产业及规模以上企业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宣威市工信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目标》整理(3)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的发展定位实施现状

工业方面,近年来宣威市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77.92亿元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142.8亿元。然而,在区域比较中,2009年宣威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滇东北-黔西南地区城市中位列第十,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图2006-2010年宣威市工业总产值(亿元)

资料来源:《宣威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2010年)》

图2009年宣威周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0》、《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2010》绘制

商业贸易方面,近年来宣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由2005年的22.5亿元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61.08亿元(见图3),其增长速度与曲靖市、云南省基本持平,略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宣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次于昆明、贵阳、宜宾、六盘水市区及兴义市,位列滇东北城市第六,明显高于与其接壤的会泽、沾益、盘县、威宁等县,甚至高于曲靖市区,表现出较强的规模实力。

图2005-2010年宣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0》、《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2010》绘制

图2009年宣威周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0》、《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2010》绘制

3.3实施评估及分析

根据宣威现状实际发展情况,宣威市正在按照上版规划对宣威市的有关发展定位要求陆续进行建设实施,部分重点项目也逐步启动落实,总的来说,仍然处于初步的规划引导发展阶段。

从宣威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来看,宣威市已经不仅仅作为宣威地区的中心城市,而是正在逐步从省际边缘城市向辐射滇东北-黔西南的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转变,在其周边的县、市中明显表现出了成长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竞争力,已经实现并超越了上版规划中将宣威作为宣威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

从宣威主导产业的定位来看,无论是市域还是市区都在现状发展中对上版规划的要求有所落实。在市域层面,宣威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六大主导产业,近年来除冶金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有大幅度下降外,电力、煤炭、化工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加上建材和食品工业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长,可以发现宣威市正在按照上版总规的规划目标,保持能源、化工产业主导产业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然而,在食品工业方面,尚并未突出强调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这一方面。在城区层面,四个街道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分工,与市域产业的定位也并无明显差异。总的来说,宣威目前的产业现状基本符合上版规划的要求,然而,由于对产业方面的高度重视,加上大多重要的产业部门都属于高耗能部门,宣威市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压力较大,并且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宣威的生态休闲特色,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此外,在城区产业的定位上,应避免与市域产业定位混淆。从污染等角度出发,城区内需避免能源和化工工业,结合工业化进程,应着重发展低污染或者无污染的制造加工型产业。

从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工业商贸城市的定位来看,宣威市近年来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也在邻近的县、市中表现出一定的规模实力,但是作为滇东北面向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等内地城市的结合带枢纽城市之一,宣威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强烈的带动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宣威的交通可达性不强,宣曲、普宣两条区域性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其次,宣威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商贸集散功能,市场消费环境还在起步阶段,商业网点往往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弱,还比较缺乏大型物流基地、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业批发市场等,对现有商贸业空间的整合不够,未形成商业“亮点”;最后,产业发展还处于形成大规模产业园区的起步阶段。因此,总的来说,宣威市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尚未形成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地区的中心地位,距离达到上版规划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

4.1上版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要求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上版规划在市域层面,创建了以“一心”为中心、“2轴”为骨架,分“五区”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以宣威城市为中心,一条向南和向东的城市发展主轴线,一条向北和向西的城市发展副轴线。如图1.

(1)向南和向东的主轴线:大致沿市域南部经宣威、板桥至曲靖的326国道线,和市域东部经宣威、来宾、龙场、格宜、宝山、普立至贵州六盘水的高速公路选线形成一条城市发展主轴线。

(2)向北和向西的副轴线:大致沿市域北部经宣威、来宾、倘塘、杨柳至贵州威宁的公路,和市域西部经宣威、靖外、西泽、务德然后跨牛栏江接嵩待高速公路的公路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城市发展副轴线。

图6.上版总规市域空间结构图

表1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分表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建立三级城镇体系: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镇和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三级一般镇。其人口规模和等级结构按照下表引导:表2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规划认为一级中心城市应具备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职能,卫星城镇着重体现其与主城的配套服务能力。二级中心镇主要指距离宣威主城相对较远,但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镇,要求它们突出优势、张扬特色、找准定位、加快发展。三级一般镇主要应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子,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脱贫致富。

城镇体系城镇职能分工:

规划各城镇职能分工如表三所示。

表3宣威市域城镇体系城镇职能分工表

规划区范围:

上版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宣威市宛水、虹桥、西宁、双龙4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88.51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区划调整前原榕城镇面积136.8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划入的虹桥、马房2个村民委员会面积39.12平方公里,左所村民委员会面积12.5平方公里)。此外,作为宣威市城市水源保护地的偏桥水库一带也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约6.59平方公里。”

相关政策或政府思路要求:

表相关规划对于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的有关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上述相关规划和政府文件整理

4.2城镇体系现状实际发展情况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由于受到地形、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宣威市域城镇现状空间模式主要呈现为以宣威市区为核心、以各条高速、国道、省道为骨架的点轴放射状结构,东南片则为环状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轴、五射、一片、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模式,如图2,与上版规划设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两轴:主要是326国道南段(宣威-板桥-曲靖)和宣水高速公路(宣威、来宾、龙场、格宜、宝山、普立至贵州六盘水)沿线分布有板桥、宣威县城、来宾、龙场、格宜、宝山五个镇和文兴、普立两个乡。轴线上的乡镇,从人口规模上看,拥有3座3-7万人口的乡镇,2座1-2万人口的乡镇和2座1万人口以下的乡镇;从产业发展上按,发展的是煤炭、烤烟等传统支柱产业。

一片:东南片区沿县道呈围绕宣威县城的环状分布。沿线主要的乡镇有羊场镇、东山镇、海岱镇、田坝镇共四个镇。拥有2座2-7万人口的乡镇,1座1-2万人口的乡镇和1座1万人口以下的乡镇。

该片区的产业主要以煤炭、烤烟、农业为主,羊场镇还拥有磷化工、水泥等工业企业。

图7.现状市域空间结构图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如表4,现状根据各城镇的人口现状,可以将现状的城镇规模结构概括如下。

表4城镇现状规模结构

城镇体系城镇职能分工:

现状可将宣威市的城镇划分为综合型、工业型、矿产型、农业型、农矿型、旅游型。

表5城镇职能类型现状一览表4.3市域城镇体系实施评价

在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方面:如图8.图9,从城镇人口和工业产值两个反面来看。位于东南向主轴线上的城镇中只有南部的来宾镇、板桥镇、龙场镇城镇化率较快,发展较好:他们的现状城镇人口已经超出了上版规划对2020年的城镇人口预测,同时来宾镇、板桥镇的工业产值也极高——来宾镇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51725万元,羊场镇的产业以磷化工为主2010年产值达到65695万元,镇内还有年产值为37836万元的煤矿企业,板桥镇的主要工业产业为化工与饲料,2010年产值达到了176240万元,田坝镇、东山镇、倘塘镇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值都在1亿元以上,2010年分别为23086万元、15724万元和13481万元;位于西北副轴线上的城镇中只有倘塘镇发展较好。主发展轴线的带动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尤其是市域外围乡镇。轴线尚未全部形成,东部和南部发展状况较好一些。综上,在空间结构方面,与上轮总规设想“一心、两轴、五区”的联动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之间的联系弱。

在职能结构方面:上轮总规确定的“城郊服务型”城镇职能较为模

糊,与各城镇主导产业与实际功能不甚相符,故应调整,涉及的靖外镇已并入城区,而落水镇应调整为“农业型”。此外,工贸型的乡镇不多,可以考虑和工矿型合并为矿产型,同时农业型和农矿型合并为农贸型。同时,考虑到个别城镇的旅游资源,可以增加“旅游型”。

在规模等级方面:随着公路的建成,产业的发展,新的热点地区已经出现,来宾镇与板桥镇的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城镇,从城镇人口上可见,上版规划对来宾镇、板桥镇的发展速度预测偏低,两个城镇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上版规划。没有在上版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城镇的格宜、田坝、羊场等镇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工业产值,都发展较好,应考虑发展为新的热点镇。特别是省市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中心城市带动卫星城镇的发展思路,应在新一轮的总规中有所体现。

此外由于分别在06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08年提出的《城乡规划法》中分别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因此在城镇体系内容中应增加规划区的有关要求,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应大大增加在生态及资源保护与空间管制方面、区域协调等方面的内容,而上版规划虽有所涉及,但相对仍较为薄弱。

图8.现状市域城镇人口分布图

图9.2010年现状各乡镇工业产值图

第五章城市发展规模

5.1上版规划对城市规模的预测及相关政策要求

在对城市规模的预测方面,下文将分城区人口规模和城区用地规模两方面分别简述。

在上版规划中,规划预测城区规划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07年)城市人口19.04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21.29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30.92万人。

规划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879.2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3.1平方米。

表相关规划对于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的有关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上述相关规划和政府文件整理

5.2现状发展情况

2010年宣威市城区现状人口规模:宣威市区的常住人口为22.41万人,占市域常住人口的17.21%。这与规划预测的城区常住人口21.29万人相比,尽管差距不大,但也明显较高,高了5个百分点。

从上述现象还可以发现城区的常住人口预测比全市域的城镇人口准确很多,这说明上版规划低估了市区周围乡镇的城镇化率。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721.81公顷,根据常驻人口合算,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6.83平方米、

5.3实施评估及分析

全市域城镇化速度提高极快,但主城区的人口增长规模不快,说明宣威市的中心聚集性不强。

1.城区的中心集聚度不强。城镇人口向人口向规模相对较大和二级城镇(市域中心城市、县城)集中现象明显。城区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明显不足。

2.几个二级城镇(各县城)的人口规模增长较快,远远超过现行总体规划中对市域中心城镇和二级城镇的人口预测。

3.相应三级城镇规模的增长相对于中心城市和二级城镇增长速度较慢,低于上版总规的预测。

4.宣威市从市域中心城市到一般县城到集镇,人口规模跨度从三十多万人到几万人,再到几千人,小集镇建设相对落后。

究其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人们的资产有限,迁居到发展较好的乡镇的可能性比城区大;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太高,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人口迁出较多;另外,这也说明吸引劳动力的产业集中在城市边缘的卫星城镇。

中心城区的集聚度不够快,对城市实现战略目标影响较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在新一轮总规中应该扩大城市规模,并适当考虑中心城区带动卫星城市发展的政府思路引导。

第六章城市发展方向

6.1上版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城市发展方向的要求

规划最终确定宣威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近期主要向东、向南发展;远期主要向北发展,并考虑南北兼顾;远景继续向南、向东北方向发展,并逐渐将板桥、来宾融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整体形态尽量紧凑,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增强城市的集聚作用、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费用。

如第一板块所言,应进一步介绍有关云南省上山政策和宣威市政府向西发展期望。

表相关规划对于宣威市域城镇体系的有关要求

资料来源:根据上述相关规划和政府文件整理

6.2现状发展情况

如图11,从03年实施上版规划至今,截止到10年9月,对比02年的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和10年的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宣威城区发展方向:城市近期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北即向一环路方向发展,向东和向南有所发展。

北侧:从西到东,依次新建了西宁山水间居住区,财政局、时代天娇居住区、振兴花园居住区、教师小区、美奂山公园及广场、美奂佳园、文化街西侧的公安局、法院、立得酒店等、烟草小区、东升佳园、第八中学等新住区。

南侧:沿着振兴南路,特别是钱屯水库以南,分别新建了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在虹桥社区沿振兴南路,迁出工厂,新建了计生局、开发区商务楼、和虹桥中学的新教学楼。按照上版规划对南部地区的定位,新建了金月湖酒店,将承担一定的旅游功能,并改建了火腿交易中心,但目前旅游度假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东侧:新沿东二环,出现零散工业仓储用地

图11、02年实施上版规划前的用地现状与10年的用地现状对比图6.3现状实施及评价

北侧,主要依托规划行政中心、美奂广场形成相对集聚发展。如图12,新建用地80%集中在城区北侧。

东侧,有所发展,主要沿建设路向火车站沿线地带和一环路附近,新增部分零散工业仓储用地,与上版规划设想相距较远。

南侧,有所发展,依托虹桥万亩湿地新建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拆迁部分工厂,虽有所发展,但与上版规划设想的生态住区等设想相距较远,没有按照规划要求完全拆迁工业用地,反而有新建新的汽车修配中心等。

图11、宣威城区2010年现状建筑质量分布图

结论:宣威市城区自02年到10年,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北侧,与上版规划的远期发展方向一致,这说明上版规划对宣威市城区的东侧发展前景估计偏乐观,鉴于铁路对城市的分隔,说明城区向东发展存在

一定的阻碍,同时也说明上版规划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时序预测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七章城区用地布局

7.1上版规划对城区用地布局的要求

在用地结构方面:上版规划对城区用地布局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一环四组团,中心组团三片区结构”即以环路串联四个有机联系、较为完整的组团,分别是中心组团、龙文组团、望城组团和虹桥组团;在中心组团内又按用地布局的功能组织划分为榕城片区、花椒片区和浦山片区三部分。

贯穿着四个组团的是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和城市的水系,规划充分发挥水体这一元素在城市中的作用,以水体串联城市绿地和公园;并引入“城市地景”这一概念,对城市东部的台地高差加以处理,形成城市景观的新特色和动人心弦的城市空间。

在用地布局方面:如表8和图13,为中心城区的用规划表和用地规划图。用地构成主要是27.5%的居住,16.4%的公共设施用地(其中6.6%的商业用地),24.2%的工业仓储用地,3.3%的对外交通用地,11.7%的道路广场用地,2.9%的市政设施用地,14%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总之在上版规划中主要希望增加的用地是公共绿地,一二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商业用地、体育用地和文化设施用地),主要希望减少的是居住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

图12城区用地规划图

表8上版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找不到中期和近期的规划指标)

图13、上版规划的城区用地总体规划图

7.2现状发展情况

在用地布局的结构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如上版规划所构想的四组团结构,除了中心组团中的榕城片区北部有暗战上版规划实施初见雏形之外,花椒片区和浦山片区基本还没有开始建设,东山附近的龙文组团和城区北部的望城组团与虹桥组团都还基本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建设。距离上版规划的用地结构设想相距甚远。

对比上轮总规近期建设规划图和2011年土地使用现状图,二者在空间发展情况和路网架构上基本一致,城市发展框架基本相符。但花椒片区、浦山片区的拓展速度慢于预期,望城组团和虹桥组团的改造步伐推进缓慢。

在具体的用地布局方面:如表9和图14,现状用地中,居住用地比例30.82%、公共设施用地7.66%,商业设施10.15%,工业仓储用地17.94%,道路广场用地29.8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52%,绿地3.03%。

在用地构成方面,现状的用地比例较不合理,居住用地中三类居住比例超过半数,公共设施用地略有不足,工业仓储用地不足,没能大规模发展工业,当然也与三类工业的大量拆闭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都严重不足,城区的用地构成体现出了一些明显亟待改善的问题——公共绿地太少,三类居住用地太多,工业仓储用地过于零散。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都显不足。

表9:宣威市城区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截至2011年9月)

图14宣威市城区用地现状图(2011年9月)

7.3实施情况及评价

在用地布局结构方面:从现状情况来看,结构形态与上版规划设想相差较大,还是以一环内的中心城区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他地区的用地都比较零散,各类建设用地布局不够集中,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内水系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能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城中村现象严重

在用地构成方面:

居住用地比例超出规划中居住用地比例约3%,但居民的居住质量仍旧较差,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城中村存在,三类居住用地比例过高,大型的高质量商品房居住小区较少;

公共设施用地超出上版规划,主要是因为商业用地的比例增长远远超过上版规划的预测;

工业仓储用地比规划用地少了7%,主要是还没有在市区大量发展起一、二类工业和仓储物流园区,目前还是零散的工业为主,与上版规划设想相距甚远;

公共绿地比例现状发展的滞后尤其严重,规划希望中心城区中有14%的绿地,但现状中只有3%,主要是因为市区的用地还没能跟河流有很好的结合,城区的公共绿地只有少数的几个公园,公园建设速度较慢,滨河绿带还没有开始建设;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也明显不足,主要是建设速度较慢,很多大型项目还没有展开。

下文将特别针对居住、商业、工业仓储几个与上版规划设想相差较大并需要进一步解析原因的用地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展开的论述。大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将有单独的章节进行描述,在本章内不做展开。

在居住用地方面:

如图15可见,宣威城区的新的居住小区基本都集中于北侧,分别有宣威市城双路金色俊园、世纪名城、瑞峰新城,振兴街以东的宣威市教师小区、宣威恒吉金庭花园、美奂家园,龙堡路的力城佳苑、安居苑小区,文化路的电影小区、力城华庭,宣威市总客运中心以南的振兴佳园等新的现代化居住区等。

基本上居住用地在老城区的部分基本变化较少,按照规划修整的实施速度较慢;在北侧新的建成区基本是按照规划在实施,建成了较多的新的居住小区,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在南侧还没有形成生态型住区,南侧和老城区的居住用地与规划相差较大,北侧居住用地基本按照规划实施,正北部基本完成,东北部差别较大。南部和老城区中即西宁街道、双龙街道的城中村现象城中村现象依旧很明显,三类居住用地比例较大。

图15、上版规划的居住用地与2010年现状居住用地比较

在商业设施用地方面:

如图16可见,在商业用地方面,从现状图中可见,目前振兴路、文化路、榕峰路基本按照规划建成,菜园街部分还没有建成,而四条路围合出的上版所规划的城市中心雏形已现;

火车站附近的商业设施用地初具规模,与上版规划基本一致;

另外,按照规划城市主要干道如文化路单侧建成了商业设施用地。

而西宁路与向阳街交口处的商业设施还未开始建设,在振兴路两侧大面积的商业批发业用地也没有开始建设。综上,商业设施基本在按照上版规划实施,只是实施速度略慢,大型集中的商业设施和批发市场还没有按照规划建成。

图16、上版规划的商业设施用地与2010年现状商业设施用地比较在工业仓储用地方面:

在上版规划中,指出需要大幅度增加城市的工业及仓储用地。在02年工业用地为26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5%。规划期内规划的工业仓储用地应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2%。

在2010年,工业仓储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7.94%。其中一类工业用地21.95公顷;二类工业用地141.12公顷;三类工业用地84.81公顷。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的外围。

如图17,并从数据的对比上可以看到,宣威市工业用地的面积并没有按照规划预想的那样发展,工业用地没有增加,比例有所下降。

如图17,在工业用地的布局上:

南侧:按照规划要求,南部的工业如水泥厂、虹桥北云街以南的磷化厂等已拆迁,同时保留了电厂进行生态规划。但也并没有完全按照上版规划要求实施,比如上版规划要求在南部不设置任何工业用地,但宣威市已在振兴南街新增了玉米种子研发中心、火腿交易中心等工厂,并在建大型汽车修配中心。

老城区:基本按照规划要求拆迁了一环以内的工业用地,只是还没有完全拆迁结束,在西山有部分工厂保留。原振兴街西侧的工业用地以及现文化路部分的工厂均已拆迁,基本按照上版规划实施。

东侧:铁路与环路附近,产生了部分新的工业仓储用地,但分布极为零散,与上版规划的大型工业园区设想相距较远。

总之,工业仓储用地还没有形成集中的用地,分布较为零散,用地比例也明显不足,与上版规划设想相距较远。

图17、上版规划的工业仓储用地与2010年现状工业仓储用地比较结论:综合城区用地的布局结构,用地构成和几个用地分类的专项分析来看,上轮总体规划提出向北发展中心城区的两大新组团,同时改善老城功能结构,该思路基本正确。但由于新区发展缓慢,同时又在近几年内陆续有保护平原耕地,新增建设用地上山等政策的出台,导致新组

团未能按规划迅速形成规模;而东侧跨越铁路线,南侧的两个需要改造的组团改造难度日益增大,改造和功能提升的任务不能按预期完成。导致现状的用地布局情况与上版规划的构想基本一致,但由于速度太慢,结构尚未形成,用地比例构成不合理处多,对工业用地、绿地和城中村现象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都应在新一轮的总规编制中加以注意。

第八章重要公共设施(含市域,下同)

8.1上版规划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

上版规划中没有专门针对公共设施规划这一章节,而是在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一章中,对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的用地安排和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规划结构上,上版规划要求以环路串联四个有机联系、较为完整的组团,分别是中心组团、龙文组团、望城组团和虹桥组团;在中心组团内又按用地布局的功能组织划分为榕城片区、花椒片区和浦山片区三部分。因此,在公共中心的配置上也是根据组团和片区的划分着手考虑的。

图18上版规划城市规划结构分析图

资料来源:《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根据上版规划要求,规划在中心组团榕城片区配置城市中心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娱乐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各中心的布局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上版规划中对城市中心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

资料来源:《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此外,在花椒片区、浦山片区、龙文组团、望城组团和虹桥组团分别配置城市次中心级,即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各次中心的布局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上版规划中对城市次中心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

资料来源:《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除上版规划要求外,宣威市文化局、体育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也对公共设施提出了规划要求和设想,尤其是一些重大设施项目的建设,包括: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评估报告》

附件: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实施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06版总规》)于2010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总规自基期年至今已近10年,较好地指导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期间赣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06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了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并认真务实地查找原因,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的对策措施,使规划能够更好更完善地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特开展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06版总规》,中心城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向南发展主要发展轴线“中

央发展金脊”逐步构建,新触媒点赣州综合保税区、昌赣客专高铁线及赣州西站等重要产业平台与重要基础设施的出现,加速城市向西发展。章贡区、南康、赣县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06版总规提出了“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从《06版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06版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除了创新区(蓉江新城)城市中心由于发展时序原因,暂时未形成,但随着连接南康的赣南大道通车,未来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另水西湖边片区接纳产业区就业人口和老城疏散人口的功能尚未实现,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水西钴钼有色冶金基地逐步弱化了有色金属产业。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06版总规》实施以来,赣州城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瑞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动态实施评估体系研究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动态实施评估体系研究 刘成哲 【摘要】随着城乡规划划法、实施评估暂行办法等对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评估工作体系,但是由于受到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外部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实施评估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从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出发,明确了实施评估的原则,强调了总规评估应当突出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动态实施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动态;指标体系;政策机制;天津 《城乡规划法》第46、47条首次在法律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划评估是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重要条件之一;2009年4月26日,建设部印发《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建规〔2009〕59号),明确提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总规实施评估现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1.开展总规实施评估的必要性 1.1保障总体规划科学性连续性的要求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改善规划成果和质量,纠正实施中的偏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1.2促进总规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 开展评估工作,能够有效协助政府各职能部门对规划实施工作进行自身检查,提高总体规划的可实施度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保持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和统筹作用。 1.3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要求 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空间资源、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借鉴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过程,建立并完善规划评估制度,是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必备条件和要求。 2.国内外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总结 2.1国外规划实施评估主要理论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规划实施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规划评估的理论逐步建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系统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7)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9)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9) 1、城市性质 (9) 2、城市规模 (9) 3、城市结构 (9)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0) 2、调整的要点 (11) 四、评估主要内容 (13)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3)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3)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6) 3、小结 (17)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7)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7)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18)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19) 4、小结 (26)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7) 1、重大产业项目 (2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0)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1)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1)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1) 6、小结 (32)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2)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3)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4) 4、小结 (36)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6)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3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8)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9)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39)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39) 6、小结 (40)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0)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0)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1)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2) 五、实施绩效分析 (43)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3) 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3)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3) 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3) 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4) (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4) 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4)

体育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体育局“十二五”规划实施 情况评估报告 体育局“十*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发展“十*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十*五”以来,省体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大精神,紧 紧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省的主题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的主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协调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为顺利按时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五”以来,省体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 规划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竞技体育实力保持 全国前列,后备人才培养得到加强,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 赛提档升级,体育科教成果显著,基层基础体育工作有序推进, 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 过半”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提前完成10项指标、占XX.X%,完成 中期指标的10项、占XX.X%,未完成中期指标的4项、占XX.X%,2项指标因为时间原因没有相关数据,还有1项指标预计完成有困难(详见江苏体育发展“十*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三)后备人才培养得到加强。青少年体育阵地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共创建37所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总数并列全国第一;建 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XXX个、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XXX个,创建19所体育局“十*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第2页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认定21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 总结目前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位居全国第一,国家体育传统 校总数位居全国前四。创建2所五星级体校,新建了3所四星级体校和3所三星级业余体校,业余体校教体结合覆盖率达XX%。认真组织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其中20XX年参赛运动员达120xx人次,注册业余运动员16XXX名。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目 前我省优秀适龄运动员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部注册学籍,九年义 务教育覆盖率达到XX%。XXX个省辖市的109所业余体校中,已有87所体校通过教体结合就近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业余运动 员每周文化学习超过XXX个学时。完成了首批“中高职教育协调 发展贯通一体办学试点”的入学工作,20XX年已启动普通高等院 校面向运动学校毕业生对口单招工作。 (五)体育竞赛提档升级。20xx年、20xx年和20XX年总共承办全国以上体育竞赛843项次。20xx年心得体会,环太湖国际公 路自行车赛成功升级为uci2.1级,并实现江浙联动,真正达成 “环太湖”,赛事级别、水平、影响、效益的全面提升。扬州马 拉松比赛成功升级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被中国田协授予“金牌 赛事”称号。常州全面提高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办赛水平,注入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0508.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领域:城市规划管理) 刘建邦徐利权黄蕾周均清 摘要:从理论反思与实践回顾的维度对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我国总规实施评估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中存在众多不足,包括缺乏对国外规划实施评估实践案例的介绍;总规实施评估内涵界定模糊;对总规实施过程缺乏深入分析;缺乏公众参与;总规实施评估实践缺乏滚动开展的机制;特大城市、西部地区的城市评估实践开展不充分等。应清晰界定总规实施评估的概念,加强对国外规划实施评估实践经验的借鉴,对总规实施过程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公众充分参与总规实施评估,建立总规实施评估滚动开展机制,督促不同等级规模、不同地区的城市广泛开展总规实施评估实践。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进展 1.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与促进地区迅速崛起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处理这对矛盾时,我们往往更重视后者,无论之前的规划实施情况如何,新的规划总是被源源不断地制定出来[1]。虽然近年来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认可,但由于我国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起步晚,研究进程尚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评估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对当前我国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试图客观地反映研究的现状,找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总规实施评估研究指明方向和重点。 2.理论研究 2.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维护和回顾阶段,其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开展得较为

广泛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反视我国,囿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规划实施评估开展得并不普遍,这导致了我国规划实施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匮乏。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评估实践经验的汲取。在对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的借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是孙施文(2003)关于国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综述[2]。作者回顾了城市规划领域评价的发展历程与重要的实施评价理论,并对各理论的优缺点作了简要的评述。作者发现城市规划经历了从重编制到重实施;重规划方案评价到重规划实施评价;重实施结果评价到重实施过程评价的转变。相对于理论与方法的借鉴,我国目前的研究对国外实施评估实践案例的介绍则是一个薄弱环节,仅吕晓蓓(2006)对少数几个国家的个别规划文件关于规划实施监督与评价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缺乏对规划实施评价实践的深入分析,更无所谓对评估实践经验的汲取[3]。由上可知,需要加强对国外规划实施评估实践案例的介绍,为我国的评价实践积累经验。 2.2.实施评估的内涵 对规划实施评估内涵的研究是实施评估的基础性研究之一,然而当前的研究对规划实施评估的内涵却言之甚少,准确定义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内涵的研究更是鲜见。仅吕晓培(2006)、简逢敏(2006)、林立伟(2010)等人给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下了较明确的定义。吕晓蓓(2006)从规划实施评价过程运作的角度定义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认为规划实施评价的首要工作是对实施效果与实施环境进行监测,而后是评价监测结果,再后是对比实施结果与规划目标,最后是调整规划目标、策略与实施手段[3]。简逢敏(2006)认为规划实施后评估主要是对已付诸实施的规划,在其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形成的结果与规划编制的内容是否得到真正的实施,并对其实施结果的作用与影响所进行的评估[4]。林立伟(2010)则认为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是指对已编制完成并获得政府部门审批的规划进行方案评估;对正在实施的规划进行定期评估;对已经完成实施的规划进行效果评估[5]。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目前规划界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涵界定模糊,而“评估”、“评价”二词在相关研究中交替出现更佐证了上述观点。 2.3.实施评估的意义 众多学者对总规实施评估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孙施文(2003)认为通过实施评价可以有效地检测、监督既定规划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作为规划的内容和政策设计以及规划运作制度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目录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 实施评估研究(2011—2030年) 专题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070411 单瑞琦

第一章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特别是那些规划未能也不可能全部预计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因素改变而带来的影响。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评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施评估,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主要安排,特别是强制性规定的实施落实情况,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将是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的有效性,以及决策是否重新组织修订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必须环节。 宣威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为2004年7月完成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上版规划)。上版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对城市宏观管理、促进宣威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宣威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定位的转换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变化等原因,上版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进一步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而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特别是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又对城市总体的编制内容及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规划实施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按照新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中对于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如重大发展定位与原则,以及重要强制性内容等,以及省市政府最新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政策规定,并对照现状发展进程特征,审视并评估上版规划的实施,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为此,以下从城市发展定位、市域城镇体系、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区用地布局、重大公共设施、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强制性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状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其与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现有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发展要求对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及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等方面。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评估 上版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要求 在上版规划中,对市域总人口的预测情况是:预测宣威市域总常住人口近期2007年为万人,中期2010年为万人,远期2020年为万人。 在上版规划中,规划预测宣威近期2007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中期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远期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万人。 其他趋势:根据宣威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文件,继1994年宣威撤县设市,2003年撤榕峰镇成立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之后,2006年宣威市又撤靖外镇划归西宁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背景之一。 2003年《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中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我市退耕还林重点布局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周围面山;昆曲、曲陆、曲胜、天宣等公路和铁道两侧;南北盘江及河流两岸;大中型水库和生态脆弱的地区。” 同时,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将宣威定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山坝利用比例控制的四类地区,即平坝利用比例40%、山地利用比例60%。这个政策文件意味着宣威市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开发建设成本上升,可利用土地条件变化,原规划中可建设用地特征,大部分不符合政策要求,因此成为重大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版规划中针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宣威市域近期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8%左右,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附件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一、基本情况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包括设立时间、范围面积、机构设置、资源特征等情况。 (二)总体规划情况 包括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内容要点等。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实施的一致性 重点聚焦现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是否协调衔接,包括规划编制内容是否科学完善,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现状空间布局与规划一致性、分级保护要求落实、设施建设等)、规划实施监管情况(如管理机构的权责一致性、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性、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执法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违规建设查处等情况)。 (二)景观资源保护状况 重点评估当前重要景观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保存状况、新的景观资源挖掘情况,以及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威胁因素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三)规划的指导性 紧扣现行规划是否能够引领风景名胜区发展,有效指导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统筹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发挥风景名胜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四)规划履行《条例》等情况 重点评估现行规划是否符合《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建城[2015]93号)等规定的相关内容,满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和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评估内容。 三、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二)重新编制规划的建议 基于评估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风景名胜区内外部发展条件,提出重新编制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及针对性的规划对策。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 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二O一九年四月

目录 1 总则 (1) 1.1评估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评估时点与基数 (1) 1.4评估原则 (2) 1.5评估依据 (2) 1.5.1法律法规 (2) 1.5.2相关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 (2) 1.6评估组织 (3) 2 工作流程 (3) 2.1工作准备 (3)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3) 2.3成果编制 (4) 2.4成果论证与公示 (4) 2.5成果报批 (4) 3 评估主要内容 (4) 3.1现状概况 (5) 3.2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回顾 (5) 3.3战略目标评估 (5) 3.4城镇建设发展格局评估 (6)

3.4.1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 (6) 3.4.2中心城区规划评估 (7) 3.4.3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评估 (7) 3.4.4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评估 (7) 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评估 (7) 3.6空间管控评估 (8) 3.7要素配置评估 (8) 3.8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 (8) 3.9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分析 (9) 3.9.1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9) 3.9.2地方发展诉求分析 (9) 3.10其他专项类规划评估 (9) 3.11评估结论与建议 (11) 3.11.1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11) 3.11.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11) 3.1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3.11.4主要建议 (12) 4 技术要点 (12) 4.1基础资料收集 (12) 4.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底图编制 (12) 4.3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3) 5 成果要求 (13)

xx县城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2000—2020)》 实施评估报告 一、上版总规回顾与实施评价 1、上版总规回顾 由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中南大学西开办建筑与城规设计部、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编制的《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2000—2020)》,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城镇体系呈三级结构,即中心城镇——次中心城镇———般集镇,即县城马克唐镇为中心城镇,康扬、昂拉、坎布拉三镇为次中心城镇,措周、尖扎滩为一般集镇。 (2)城市性质 马克唐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集旅游业、水电开发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原绿色城镇。主要发展工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3)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 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发优势水电资源,兴办高耗能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壮实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实力。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近向集(城)镇集聚。 (4)人口规模 2005年尖扎县城常住人口达1.2万人,控制上限为1.5万人;2020年达3.5万人左右。 (5)城镇用地布局 采取二大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即现马克唐区与麦什扎区(加让沟以北约130公倾用地)。现马克唐区为全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形成四个区:由西至东分别为文化娱乐区,行政中心及办公区,商业金融区及教育科研区;麦什扎区为马克唐镇的旅游区和副中心,是马克唐未来的新城区,主要发展旅游商业开发,农牧业特产深加工及旅游文化、渡假、休闲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6)道路系统规划 形成方格网加环状的路网格局。加扩城区外环主干道宽度、疏导过境交通,完善主、次干道骨架,连接好各片区。 图1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 图2 尖扎县城马克唐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十三五”以来,XXX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帮带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规划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结构更加优化、后劲更加强劲,各项指标均超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增强。 一、“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志愿服务队XXX支,实名注册志愿者XXX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X%,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志愿者注册比例XXX%的目标任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XXX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XXX万小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出政策。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广和规范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通知,就加强和规范志愿服务

工作作出细化明确。搭平台。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节日和重大突发事件为主轴,围绕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社工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采取“志愿者+APP”模式,开设社区雷锋广场或志愿服务广场,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内容,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体系之中。抓规范。每年组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开通志愿服务问题答疑热线,编撰发放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处理规程;建立通报制度,不定期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各县(市、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项目数和服务时长等进行通报;严格开展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和党员注册审查评定,两项指标均达100%。促长效。分区划片,明确标准,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文明导乘、文明劝导、双捡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党建带群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活动。组织“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并在各类网络平台、报纸上公示;拟制志愿者兑换服务及褒奖激励方案,将志愿者服务时长统计汇总,换算成积分,可以到街道、村(社区)兑换米、面、油、香皂、毛巾等生活物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挂号等服务,激发志愿者工作动力。 (二)慈善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XXX获评第十届“中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市农业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市农业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一、主要指标和工作完成情况 1、我市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目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为:玉米小麦机耕率100%、机播率100%,小麦联合收割率100%,玉米联合收获率65%,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2.7%。201X-201X年,通过农机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和实施农机补贴项目,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260台,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900台,此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进度正常。 2、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2020年,建成3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此任务我市已经完成,目前我市已建成河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沧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 3、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推动留古寺镇堪泰生态养殖园、景和镇牡丹观光园、林豆万村生态休闲采摘园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目前我市已经成功打造了休闲农业园区-景和园区。河间市景和休闲农业园区包括三部分:京南生态牡丹园、兴丰农场和艺馨生态园。这三个休闲农业企业为我市的休闲农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三个企业的带领下,河间市的休闲观光旅游将迅速发展,为河间市及其周边县市提供了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一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尊重农民意愿和利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达到30万亩以上。”目前,我市流转土地面积共计48万亩,土地流转率39.8%,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252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12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9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5个。河间市农业局成立了“河间市土地流转指导办公室”、20个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部分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市有土地流转指导办公室、乡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有流转服务点的流转服务体系。 5、土地确权工作。我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涉及20个乡镇、583个行政村,127.2万亩承包地,已经完成了省级验收。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完善土地承包合同15.98万份,占总户数的99.8%;完善登记簿15.98万份、占总户数的99.8%,数据库整合完成525个村,占应确权村的90%;确权档案完善520个村,占应确权村的89%;证书印制合同已经签订完毕,截至目前已经印制证书2000本,发放土地承包证书580本。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在我国,玉米联合机械收获技术发展较晚,是最近十来

实施两个规划终期评估调研报告

实施两个规划终期评估调研报告 《**苗族自治县妇女发展规划》和《**苗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自XX年制定实施以来,我县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范围,在全县各级政府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两个规划中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女干部、女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妇女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生命健康更好地得到维护。全县妇女儿童工作形成了网络齐全、部门重视、措施到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将《两个规划》的实施成效、工作措施以及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截至2009年3月底,我县《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主要定量目标基本完成(具体见附件《〈**苗族自治县XX—XX年妇女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统计表》和《〈**苗族自治县XX—XX年儿童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统计表》)。《**苗族自治县妇女发展规划》42项主要定量目标,有29项已达标,占69%;9项预期达标,占21%,达标难度较大的4项,占10%。《**苗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36项主要定量目标有28项已达标,占78%;4项预期达标,占11%;达标难度较大的有4项,占11%。

在贯彻实施两个规划的过程中,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令人欣喜。在全县XX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目标的78项定量监测指标统计中,57项指标已经达到XX年终期目标,达标率为73 %。其中,教育指标实施情况较为稳定,并在逐年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9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初中毛入学率达96.5%;青壮年识字率达99.88%。其次,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我县在加快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农村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改善饮用水清洁等力度显著增强,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有很大改善,环境系列指标除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外,均已提前达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一是县政府十分重视妇儿工委的工作,不断加强对妇儿工委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于XX年组建了有23个单位参加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时地召开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会议,并就两个规划的指标内容,进行了责任分解。XX年,由于人员调动,县人民政府又一次下文调整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妇儿工委主任,同时分管教育的县委办副主任和县妇联主席担任妇儿工委副主任,县妇联副主席担任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经常听取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二是部门齐抓共管,认真做好两个规划的贯彻实施和监测评估工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 实施评估研究(2011—2030年) 专题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070411单瑞琦 2011.11 目录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评估 ..........................................................................................................第三章城市发展定位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五章城市发展规模 ......................................................................................................................................第六章城市发展方向 ......................................................................................................................................第七章城区用地布局 ......................................................................................................................................第八章重要公共设施(含市域,下同) ......................................................................................................第九章重大基础设施 ......................................................................................................................................第十章其他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十一章总结 .................................................................................................................................................. 第一章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特别是那些规划未能也不可能全部预计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因素改变而带来的影响。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回顾评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施评估,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主要安排,特别是强制性规定的实施落实情况,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将是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的有效性,以及决策是否重新组织修订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必须环节。 宣威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为2004年7月完成并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宣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上版规划)。上版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对城市宏观管理、促进宣威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宣威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定位的转换以及宏观趋势上的变化等原因,上版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进一步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而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特别是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又对城市总体的编制内容及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规划实施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按照新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中对于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如重大发展定位与原则,以及重要强制性内容等,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