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冀教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冀教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冀教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冀教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冀教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共安排六个单元,除“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外,还安排了“回顾与整理、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在方格纸上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价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汽车耗油量问题——结合正比例、反比例单元设计

综合应用正比例、计算等有关知识,解决汽车行程和耗油的问题。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认识圆柱和展开图,探索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认识圆锥,探索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木材问题——结合圆柱和圆锥单元设计

综合应用体积、面积计算以及百分数等知识,解决木材

体积、容量、加工方木等问题。

●第四单元——统计

认识中位数,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简单的概率。

●丢弃塑料袋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不同的统计量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第五单元——回顾与整理

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和整理。

(一)数与代数。

系统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探索数学密码的奥秘。

(二)空间与图形

系统回顾整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探索密铺的规律。

(三)统计与概率

系统回顾和整理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可能性等知识与技能,根据可能性进行简单推理。

●第六单元——综合应用

共安排5个主题内容,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数学与

生活、数学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

方向与位置,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图形与位置主要研究用图形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物体的方向与位置关系,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目标有两条,一、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二、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方向与位置,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初中学习平面坐标系的重要基础,还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所以,学好本单元内容,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本单元是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方向与路线,会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六年级上册学习了比例尺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对现实生活中平面图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在探索物体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体验用平面示意图描述和表达事物的位置,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2个课时。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和能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知识背景下,教材呈现了标有“角度”的某儿童公园内主要场馆的位置分布示意图。提出了说一说“以快餐店为观测点,公园各场馆在快餐店什么方向?”的问题,并呈现了学生交流的内容。在学生用已有知识描述平面图中各场馆所在的方向时,由于猴山和熊猫馆都在快餐店的北偏东55º方向上,而且猴山比熊猫馆离快餐店要近一些的实际情况下,引出了怎样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才更准确的问题。然后,教材呈现了线段比例尺和快餐店到猴山、快餐店到熊猫馆的图上距离的示意图,通过这两个事例,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说平面图、交流信息的空间。

如,图中都有什么?各在快餐店的什么方向,比例尺的意义等。然后,根据快餐店到猴山、快餐店到熊猫馆的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用语言描述准确的位置。其它场馆到快餐店的方向和位置,由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再描述。“试一试”,中安排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位置的内容。要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作图程序,即:根据观测点画出方向线,算出距离,然后确定位置。

第2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材选择了学生身边的、现实的典型素材,呈现了某班同学在教室里的座位示意图,以及关于排和列的规定,并在示意图中标出了红红和亮亮的位置。以交流的方式呈现了红红和亮亮座在教室第几列、第几排,进一步介绍第几列、第几排的实际含义。在认识“列”和“排”的基础上,教材提出“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排?”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本班同学的座位情况,充分表述自己的位置。接着通过兔博士的话说明第几排、第几列可以用数对表示,并呈现了用数对表示红红和亮亮位置的方格图。使学生经历本人具体情况到用数对表示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你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来表示?你好朋友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来表示?“试一试”设计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练习。用数对表示位置,并在方格纸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第几列,第几排描述每个人的位

置,抽象出“几列”“几排”的两个数表示位置,首先使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的意义,进而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抽象第几列、第几排到数对的数学化过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在方格图中纵、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既:横向的数字表示列,纵向的数字表示排;知道“数对”表示的点就是“列”与“排”的交叉点。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4--6年级学段提出了四条具体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本套教材安排两次落实上述4条标准:第一次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和比例”,落实《标准》第1条目标。第二次是本单元的“正比例反比例”,落实《标准》第2.3.4条目标。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内容编排特点是:

强调对正比例、反比例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正、反比例概念的建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正比例、反比例时,先不总结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成

正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第二课时,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第四课时,正反比例的复习,总结字母表示式。

第二,重视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种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反比例的实际意义,经历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建构的过程。如,认识正比例,首先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之扩大”,进而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然后选择了买自动笔的事例,给出一枝笔的价钱和买不同枝数与所花钱数的数据。首先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买的枝数越多,花的钱越多”,再讨论花的钱数与买笔的枝数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在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正比例关系的规范化表述。然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实例,进行交流。这样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有助于学生理解成正、反比例关系量的本质特征,能更好地判断生活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

第三,通过同一事物中数量间变化规律的研究讨论,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意义。教材在分别认识正比

例、反比例之后,安排了一节练习课,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常见数量关系中的三种量“总价、数量、单价”“时间、路程、速度”等,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这样的问题讨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介绍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k表示一定的量,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y÷x=k;x·y=k表示。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在判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

5.对现实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事物有好奇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其中,综合应用“汽车耗油量问题”用1课时。

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行程问题,购物问题来认识成正比里的量。首先,用汽车里程表呈现了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情境,设计了五个层次的问题:一是通过观察实物图学会看汽车里程

表,计算出汽车的速度;二是在表格中填出汽车的速度不变,2小时、3小时……行的路程;三是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得出比值都是90。四是介绍“90既是比值,又是速度”,并用式子表示路程、时间和速度几个量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比值一定)。五是讨论“议一议”: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路程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描述出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认识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暂不讲正比例关系)。在学生初步了解正比例意义的背景下,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买自动铅笔的素材,给学生每支的单价,让学生填写出买不同支数应付得钱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去发现铅笔的价钱和所买的支数的规律,得出:总价/支数=单价(一定)的关系式。接着安排了“议一议”:花的钱数和买自动笔的支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用语言描述。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正比例的实际意义判断的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正比例关系的一般化描述。认识了成正比的量后,在“试一试”中,安排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和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实例的交流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自主计算、发现数据变化规律并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正

比例的量的内在变化规律;即:一个量扩大或缩小,另一个量按比例同时扩大或缩小。

第2课时,画图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选择了购买彩带的事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内容。(1)根据彩带单价和购买数量填表并判断购买彩带的长度和需要的钱数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这个内容既是对正比例知识的复习,也是新知识的背景。(2)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表示表中的数据。(3)看图估计买一定长度彩带要花多少钱。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图像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画图时,教师要通过示范画图,使学生了解方格纸上横向、纵向射线上数据是怎样确定的,也可以简单介绍横轴和纵轴,图中的红点是怎样确定的等。教学根据图估计时,也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看图估计的方法。如,估计2.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首先要在表示米数的横轴2、3的正中间找到2.5对应的点,然后从这个点做纵轴的平行线,交于方格纸上各点的连线,再从这个交点向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交于纵轴,这个点表示的数据就是购买2.5米彩带花的钱数。另外,学生解决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后,可鼓励学生提出其它类似问题。如,购买3.5米花多少钱?22元买多少米彩带等。“练一练”中,设计了在方格纸上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回答的练习,还安排了调查并用图表示相关数据的内容。

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思路与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样,首先设计了书中四个同伴看《安徒生童话选》的事情,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每天看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相关数据,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关系:每天看的页数×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并结合看书问题介绍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意义的背景下,教材设计了把1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的素材,首先,让学生根据零钱的面值,填出换的张数,然后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间的关系:零钱的面值×张数=10(元),并提出“议一议”: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在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反比例关系的一般化表述,完成认识反比例量的过程。接着在“试一试”中,设计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以及“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的练习。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对具体事物中数量关系变化的经验,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要给学生自主判断、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本质:一个量扩大或缩小,另一个量同时按比例缩小或扩大。“知识窗”中介绍了画图表师范比例的量,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不作统一要求。

第4课时,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之后,安排了本节练习课,主要内容是讨论、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三个量的变化与正、反比例的关系,以及正、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正、反比例的关系虽然是研究探讨两个量的关系,实际上都涉及到三个量,如,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在学生已经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见数量关系中的三个量其中一个量不变,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的问题研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发展学生思维。本节课首先安排了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两种方便面的数据回答问题。给出了两组数据:(1)买方便面的总价和数量,(2)买方便面的单价和数量。并分别讨论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他们成什么比例关系?接着“议一议”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讨论总价、数量、单价这几个量在某一个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它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第2题,用表格给出了自行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数据,提出两个问题:(1)判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2)说明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三种量,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然后说明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总结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总结充分交流的机会。

结合本单元,安排综合应用——汽车耗油量问题。

汽车的耗油量和行驶路程是典型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材选择了王叔叔开车旅游中途加油的事例,用出发时到加油时汽车油表、里程表呈现了有关数据信息,然后提出了四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使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圆面积公式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内容包括四个知识模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和解决问题,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两个综合应用内容:一是“木材问题”;二是“测量土豆的体积”。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编写思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活动经验背景下学习新知识。圆柱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第一学段通过实物和模型已经能辩认圆柱的立体图形,具备了学习圆柱的直接经验,因此认识圆柱时,教材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物体。其中,有的是圆柱体,有的不是圆柱体。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找圆柱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圆柱体。再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圆

柱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表面积。而长方形面积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材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分为两个课时。首先,第1课时,在认识了圆柱体后,通过把一个罐头盒的商标纸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探索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认识圆柱体的展开图,讨论并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索,因为,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的关键是利用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和经验,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所以,教材推导公式之前,设计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探索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二、重视了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学习新知识。教材在学习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探索圆柱体积公式、探索圆锥体积公式以及解决问题时,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比如,通过剪罐头盒商标纸——展开,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等分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小实验,用圆锥形容器往圆柱形容器中倒沙子,探索圆锥体积公式;通过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水杯中测量土豆和石块的体积,探索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等。这些动手操作活动,既使学生积累了

数学活动经验,又是理解知识,形成方法和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

三、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圆柱形的物体,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如,利用罐头盒的包装纸认识圆柱的侧面积;利用爷爷、孙子同一天过生日,两个大小不同的蛋糕,认识圆柱体积的大小;测量茶叶筒的有关数据,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水桶的有关数据,计算它的容积。另外,还设计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一个长方形铝板制成一个圆柱;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抹水泥部分的面积;计算易拉罐的体积;估计一堆小麦的质量;矿泉水桶、矿泉水瓶盛多少水;建蓄水池、木材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学会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圆锥和圆柱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体积、容积的简单实际

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在探索物体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通过观察、操作、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本单元一共安排10课时,其中综合应用“木材问题”和“测量土豆的体积”。用2课时。

1、圆柱的表面积,共安排了3课时。

第1课时,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本节有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认识圆柱,二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圆柱,如饮料筒、鼓、茶叶桶等六种实物(其中,鼓、瓶子不是圆柱)。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拿一个圆柱的物体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直观感受圆柱面的特点。在学生直观感受圆柱的基础上,教材提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接着教材结合立体图形,介绍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让学生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用现实的物品指出圆柱的各部分。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

算方法。教材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两个问题。⑴长方形商标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⑵长方形纸商标纸的面积和罐头盒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议一议:怎样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总结出计算侧面积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讨论的空间,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出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之后,“试一试”安排了测量罐头盒的周长和高,并计算出它的侧面积。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在练习中,还设计了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的练习题。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并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基础上,教材呈现了圆柱形纸盒展开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圆柱体的展开图,接着提出了“怎样求表面积”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实际展开一个纸盒,让学生观察、了解了圆柱的表面是由上、下两个相等的底面(圆形)和一个侧面(长方形)组成的,然后再讨论议一议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既: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总结

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设计了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的过程,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你能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教学时,分步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把分步计算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不作统一要求。试一试,安排了已知茶叶筒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它的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第3课时,解决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设计了两个问题。

⑴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⑵照这样计算,做50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教材中的第⑴个问题就是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这是学生在学会求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以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第⑵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问题(1)要用至少两个字。使学生了解实际制作水桶时,还有接缝处要用铁皮。试一试设计了在一块铁板上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给出了水桶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于画图时需要考虑侧面的长度及侧面和底面在白铁板上的位置,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时,要先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然后再画图。

2、圆柱的体积,共安排了3课时。

第1课时,探索圆柱体积公式。教材首先选择了生活中

学生非常熟悉、又非常典型的生日蛋糕,设计了一个“亮亮和爷爷同一天过生日”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有一大一小两个蛋糕,呈现了一家五口人在“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愉快的为爷爷和亮亮过生日画面。设计了,观察上面的情境,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知道“两个蛋糕都是圆柱形”,并认识“爷爷的生日蛋糕大,就是蛋糕的体积大”。然后教材呈现了两个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而且体积比较接近的茶叶筒,提出了“下面是两个茶叶筒,你能说出哪个茶叶筒的体积大吗?”的问题,通过这个事例的问题讨论,一方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哪个筒装茶叶多,哪个体积就大”,并引出“要能计算出体积就好了”。在茶叶筒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讨论“议一议”的问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启发学生联想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活动经验和“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的计算方法,形成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思路。本节的第二个主要活动,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呈现了把一个圆柱等分成16份和等分成32份的直观图以及兔博士的发现:“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一个长方体”。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怎样求圆柱的体积?”的时间,启发学生回顾已有的活动经验。然后有条件的要让学生亲自用学具操作或教师用教具(也可用)

演示。接着讨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柱体积公式及字母表达式:V=S×h。探索出体积公式之后,安排了已知“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积和高,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的问题。这是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后的第一次应用,学生在统一单位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

第2课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本节课的测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测量出圆柱物体的相关数据;第二,计算出圆柱物体的体积。在现实生活中,求一个圆柱的体积时,高能够直接测量出来,而底面积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但可以通过测量直径或周长等,计算出圆柱的底面积,最后计算出圆柱的体积。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选择一个开放性活动,提出“同桌合作,测量自己准备的茶叶筒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体积”的要求,并通过兔博士的话,要求学生把测量的数据和计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学生在学会圆柱体积公式以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材设计目的,学生可以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比如:⑴测量出直径和高,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体积;⑵测量出周长和高,先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出底面积,最后求出体积。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同桌至少要准备一个圆柱形茶叶筒或圆柱形饮料筒,要给学生充分测量、计算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新)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分数乘法和除法,圆,比和按比例分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比和按比例分配、负数的初步认识五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圆、变换和确定位置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在学习可能性的基础上,课本设计了4个例题,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方面的初步常识,学习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本册教材继续保持本方面的特色,根据“实践与综合应用”系列教科内容,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即(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1.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______. 2.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3.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做对______题. 4.右图是甲、乙、丙三个人单独完成某 项工程所需天数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①甲、乙合作这项工程,()天可 以完成.②先由甲做3天,剩下的工程 由丙做还需要()天完成. 5.3.4平方米=()平方分米1500千克=()吨 6.把四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圆柱形水桶,桶的内直径是4分米,桶深5分米,现将47.1升水倒进桶里,水占水桶容积的()%. 8.某车间有200人,某一天有10人缺勤,这天的出勤率是(). 9.三年期国库券的年利率是2.4%,某人购买国库券1500元,到期连本带息共()元. 10.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5:4:3,其中最长的一条边是()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六年级同学春季植树91棵,其中有9棵没活,成活率是91%.() 2.把:0.6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4倍.() 5.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5+x=7.5 B、5+x〉7.5 C、5+x D、5+2.5=7.5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梯形 2、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多.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梯形 3、a、b、c为自然数,且a×1=b×=c÷,则a、b、c中最小的数是(). A、a B、b C、c 4、在圆内剪去一个圆心角为45的扇形,余下部分的面积是剪去部分面积的()倍.A、B、8C、7 5、在2,4,7,8,中互质数有()对.A、2B、3C、4 四、计算题(35分)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知识点】: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

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代课教师:朱以军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又叫(百分比)。 2、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 3、百分数的读法:先读(分之),再读(分母)。(写语文数)。 4、百分数的写法:先写(数据),后写(百分号)。 5、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百分号)。 6、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是:先去掉(百分号),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百分数化分数的方法是: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进行(化简)。 8、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是:先用(分子)除以(分母),再把商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如果除不尽时,除到第(四)位小数,保留到第(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9、解决百分数应用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0、求百分率: (1)达标率=达标数÷总是×100%(2)发芽率=发芽数÷种子数×100% (3)出勤率=出勤数÷应出勤人数×100% (4)增产率=(实际数—计划数)÷计划数×100%

(5)合格率=合格数÷总数×100%(出粉率=粉重÷粉料重×100% (6)出米率=米重÷谷重×100% (7)出油率=油重÷油料重×100% (8)正确率=正确数÷总数×100% (9)及格率=及格人数÷总人数×100% (10)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100% (11)成功率=成功数÷总数×100% (12)成活率=成活数÷总数×100% (13)生产率=生产数÷计划数×100% (14)毕业率=毕业人数÷总人数×100% (15)升学率=升学人数÷总人数×100% (16)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 (17)含糖率=糖重÷糖水重×100% (18)含盐率=盐重÷盐水重×100% 11、求甲数是(或占)乙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公式:(甲数÷乙数×100%) 12、求甲数比乙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公式:(大数—小数)÷标准量×100% 圆和扇形 1、圆各部分的名称: (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一、正负数 ①正数:比0大的数。 表示方法:在数字前面添上“+”号,可以省略, 如+5、20,读作:正5、二十。 ②负数:比0小的数。 表示方法:在数字前面添上“-”号,不可省略, 如-2、-10,读作:负2、负10。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④数的比较:正数 > 0 > 负数 【注意】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时, 要确定以什么作为标准(即:以什么作为0点)。 二、温度 ①零上温度:0℃以上的温度。 表示方法:用正数表示,“+”可以省略, 如+5℃、10℃,通常读作:零上5摄氏度、10摄氏度。 ②0℃:水结冰的临界点。 ③零下温度:0℃以下的温度。 表示方法:用负数表示,“-”不可省略, 如-2℃、-30℃,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30摄氏度。 ④温度的比较:零上温度 > 0℃ > 零下温度 【注意】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时, 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如:-20℃<-5℃。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数对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1、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x/y=k(一定)。 7、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x ×y=k(一定)。 8、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第四单元圆柱和圆锥(重点) 一、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用字母表示为: S =Ch。 5、圆往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 S表= S 侧+2S底。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V=Sh。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知识点】: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9.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田传慧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它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解题策略等人类文化的结晶。面对静态的数学文本,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浅出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认真解读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现在进行简要的教材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本册教材包括新授和整理与复习两大板块的内容,在新授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统计方面,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安排了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和“数学广角”的内容。整理和复习部分依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下面我就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本册教材特征、第一、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我的设想进行分析。 一、课标要求 数与代数领域: 学段目标:课标指出学生在第二学段中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 1、负数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比例 在比例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空间与图形领域: 学段目标:课标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些折痕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的所有对称轴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来表示。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每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通过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叫做半径。圆的大小不仅和圆的半径有关系,还和圆的直径有关系。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是圆心。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顶点在圆心,两条半径组成的∠AOB,叫做圆心角。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大的扇形就大。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扇形中,两条半径的夹角,叫做圆心角。所有的扇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1千克水泥和3千克沙子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3,读作:1比3。3千克沙子和1千克水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3:1,读作:3比1。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比没有单位。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还可以用比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比是6:3,读作:6比3。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质量的比是3:6,读作:3比6。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两个数的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整数,还可以是小数。两个数的比值是一个数,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第三单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是百分号。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没有单位名称。分数化小数,分子÷分母。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填上%。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数化分数,写成一百分之几,约分。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发芽率出油数量÷花生数量×100%=出油率合格数量÷总数量×100%=合格率面粉数量÷小麦数量×100%=出粉率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临西育英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数学试卷(六年级) 卷首语:沐浴朝阳,你渴望今天学到什么?告别夕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努力学习吧,让自己 每天都过得充充实实,那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太阳的直径约是一百三十九万两千千米,写作( )千米,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万千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万千米。 2. 2400毫升=( )升 3020千克=( )吨 3.72米=( )厘米 3.( )÷24=8 3=24﹕( )=( )%=( )(小数) 4. A 地海拔高度是-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10米,C 地海拔高度是-10米,则( )地势最高,( )地势最低,地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 )米。 5. ( )米比5米长2 1米,20米比( )米少20%。 6. A ×5=B ×3则A ﹕B=( ) ﹕( ),A 和B 成( )比例。 7. 有一种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量的长为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8.一段体积是42.9立方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9.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保留到一位小数是( )米,保留到整数是( )米。 10.一瓶盐水重a 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 )克,含水( )克。 二、判断题(共5分) 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2.一个正方体棱长和为24厘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 ) 3.六二班种树,活了100棵,有15棵没有活,成活率是85%。( ) 4.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这个小数最大为8.604。( ) 5. 圆的半径扩大2倍,圆的面积也扩大2倍。( ) 三、选择(5分) 1.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下面图形,( )面积最大。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D. 圆形 2.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 4 B. 6 C. 8 D. 10 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5.7厘米,这个 圆柱体的高是( )厘米。 A.5 B.10 C.15.7 D.31.4 4.甲乙两股绳子,甲剪去41,乙剪去4 1 米,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5. A =2×2×3,B =2×3×5,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A.6 B.3 C.2 D.60 四、计算题(共28分) 1、直接写出结果 (10分) 4.5+9.5= 51 41 = 1.25×8 = (65-5 1)×30= 3.5×100= 280÷40= 0.02×50 = 2-2÷7= 21+31-21+3 1 = 770÷11=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共12分) 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考场 考号________________ __――――――――――――密――――― 封――――― 线―――――――――――――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 例如,加入“最大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删去“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等。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基本同九义。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统计 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

图形的变换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和科学的教学任务,本学期是这届毕业生在小学的最后半年,也是最紧张的学习阶段。为了能让学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好小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会继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x班现有学生x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确定位置、正比例与反比例、圆柱与圆锥、、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

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反比例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了解正比例、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又开始了,新教材重视学与生活的联系,除继续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外,还安排了一些探索性、挑战性比较强的数学活动,还要进行系统的复习。本学期时间短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册知识培养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学,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本班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52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26名。中等学生比例较小,学困生占25%,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通过上学期的转化,有了一些改变,但总体上看来发展不均衡,本学期应该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缺乏自主性,被动地接受知识,分析能力也较差。因此,上课时要尽可能照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学好数学。圆满地完成小学学业。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对本册数学的具体要求: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1)重点: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数与代数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2)难点: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及系统总复习、统计图的制作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野茶小学:孙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

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圆和扇形 第1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割开得到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抽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