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4 临床应用

4.1 使用方法 面部先用水清洗干净后,取本品适量均匀涂抹于面部,待干后(约25min)撕去面膜,每日2~3次,连续使用2周以上。

4.2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5%以上;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经2周治疗,皮损消退30%以下。

4.3 治疗效果 分别选择本院门诊患者152例用本面膜治疗做试验组,146例以替硝唑凝胶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试验组,痊愈82例,显效30例,有效26例,有效率9112%;对照组,痊愈48例,显效25例,有效27例,有效率68. 7%。

5 讨论

痤疮是青春期的多发症,也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发病原因复杂,西医尚无特效疗法[1]。中医理论认为痤疮是肺热及血热郁滞肌肤,过食膏梁厚味,脾胃积热上蕴皮肤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根据其辩证结果,采用清热解毒、宣通肺腑为主,辅以清热燥湿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方从其组方分析,金银花、蒲公英、大黄、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与有清热泻肿、行气的枇杷叶、山楂、枳壳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宣肺燥湿之效。这与现代医学对痤疮丙酸杆菌抑菌作用的研究中虎杖、大黄、黄柏等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结果相吻合[4]。本文通过与替硝唑的治疗效果比较,可知该中药面膜对治疗热毒型的丘疹、脓疱为主要损害的痤疮效果明显优于替硝唑凝胶,同时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永才.实用皮肤病诊疗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968.

[2]方跃明,王金良.现代实用皮肤病学及美容学[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5.383.

[3]康廷国.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38,143,252,325.

[4]黄新生,王华.茵陈中绿原酸的薄层扫描测定[J].中药通报,

1994,9:33.

(收稿日期 2001-11-07)

【综述】

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朱水波 高尚志(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 综述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外源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预处理通过激活心脏腺苷A1、A3受体,触发预处理延迟保护的信号传递,诱导心肌保护性蛋白质表达及离子通道开放,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腺苷;预处理;延迟保护;心血管药物

中图号 R972 文章编号:1006-8783(2002)01-0050-03 文献标识码:A

缺血预处理除有经典保护作用外还存在延迟保护,也称第

二保护窗、延迟保护效应等,出现在预处理12~24h以后,持续

3d[1],用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作预处理可产生该保护效应在近

年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总结有关腺苷受体受体激动剂预处理

延迟效应的研究现状。

1 腺苷受体亚型及功能

1.1 受体亚型 腺苷受体属特异性嘌呤能受体,目前发现至

少有4种,即A1、A2a、A2b和A3受体,其中以A1、A2a和A3与心脏

关系最为密切[2]。

1.2 A1受体分布及功能 A1受体分布于心肌细胞和中性粒

细胞中。A

1

受体激活后,通过抑制性G-蛋白下调腺苷酸环化

酶的活性,刺激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胞内钾离子外流,致心

肌细胞膜超极化,减少钙内流[2]。A1受体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

的触发过程,经腺苷或其A

1

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能产生延

迟保护效应,缩小心肌梗死面积[3、4]。高度选择性A1受体激动

剂早已面市,但作为心血管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尚需进行药动

学和等方面的研究。

1.3 A2a受体分布及功能 A2a受体位于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中。A

2a 受体兴奋后,通过兴奋性G

-蛋白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导致血管扩张,抑制嗜中性

粒细胞的毒性损伤。已有报道选择性A

2a

受体激动剂CG S21680

能阻止再灌注时粒细胞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粘附过程[2]。

1.4 A3受体分布及功能 A3受体分布于心肌和心脏的血管

内皮细胞中[2]。与A1受体相似,也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刺激蛋白激酶C转位,触发心肌预处理的早发保护效应和延迟

保护效应。而且,用选择性A3受体激动剂(如I B-MEC A)作预

处理,能避免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等负作用,因此该类受体激

动剂更有希望成为心血管药物,将来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2~4]。

2 触发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的腺苷受体

2.1 腺苷是延迟保护的触发分子 外源腺苷及其受体激动

剂,或短暂缺血-复灌(缺血预处理)干扰了心脏代谢而产生的

内源性腺苷充当化学信息分子,触发预处理延迟保护机制。

Baxter等报告兔心在缺血预处理24h后再缺血30min和复

灌120min,结果显示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在预处理

前5~6min开始推注广谱腺苷受体阻断剂SPT(8-P-硫-苯

茶碱,7.5mgΠkg),再在预处理全过程持续静滴SPT(2mgΠkg),

结果能完全阻断缺血预处理延迟抗心梗效应[5]。但用腺苷受

体激活剂预处理不能产生延迟性抗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6]。

第18卷第1期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V ol.18N o.1 2002年3月ACADE MIC JOURNA L OF G UANG DONG CO LLEGE OF PHARM ACY M ar.2002 

2.2 触发延迟保护的受体亚型 以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

-N6-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能触发胞内信号传递系统产生与缺血预处理相同的延迟保护效应。CCPA用量分25、50、100μgΠkg3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对血压及心率影响均较小(P< 0.05);24h后心肌保护程度随CCPA用量的增加而增强[5]。国内李小鹰等[7、8]用另一腺苷A

1

受体激动剂,即R-苯异丙基腺苷(PI A),预处理大鼠也能同样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效应,包括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和减少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律。当提前

使用A

1

受体阻断剂1,3-二丙-8-环戊黄嘌呤(DPCPX)就能阻断这一保护效应。据文献报道[4],国外同类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吻合。所以腺苷A1受体是触发延迟保护的腺苷受体亚型。

近年研究表明,A

3

受体激动剂也可始动延迟性抗心梗作用[3、4]。A1或A3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线粒体内膜型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5-H D)能阻

断A

1或A

3

受体激动剂预处理;但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只能

阻断CCPA预处理的延迟效应,但对A3受体激动剂(I B-MEC A)预处理的延迟心肌保护却无影响[3]。究竟是腺苷A1抑或A3受体单独或两者一起触发延迟保护的信号传递,目前尚不清楚。至今尚未见有A

2

受体激动剂触发延迟保护的报道。3 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保护的效应机制

3.1 保护性蛋白质合成与延迟保护的关系 增加合成保护性蛋白质(效应分子)是延迟保护的先决条件。延迟保护效应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分子,仅激活已有的蛋白质分子是不够的。因此,对缺血耐受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约12~24h,但可维持3 d[9]。这两个时间的长短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时程相吻合。目前发现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抗氧化酶(S OD)以及ATP敏感性钾通道(K ATP C)、胞内激酶与A1、A3受体激动剂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有关。

3.2 参与的效应分子

3. 2.1 NOS CCPA预处理成年小鼠(100μgΠkg)24h后,进行缺血30min,再灌30min。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明显上调,心梗面积较小,心功能恢复好。在心脏缺血前30min用S MT(S2methyls othiourea,3mgΠkg)抑制iNOS活性,就能使CCPA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消失。若将实验对象换成iNOS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则即便CCPA剂量与用法完全相同,也不能再诱导延迟性心脏保护效应。由此推测iNOS是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产生延迟保护作用的效应酶[1]。

iNOS上调程度不同,所介导的效应也不相同。研究报告预处理中的iNOS活性比致死量脂多糖诱导的iNOS低18倍[10]。预处理的iNOS数量较少,可起保护作用。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可消除iNOS合成NO所产生的保护作用,说明鸟苷酸环化酶激活与其保护机制有关[11]。

不过,A

1

受体介导的延迟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与心肌NO的关系还有待研究证实。最近研究表明,提前15min腹腔注入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5mgΠkg),对以PI A预处理大鼠(0.03mgΠkg,皮下注射)所诱发的延迟性抗缺血性心律失常效应却无明显影响[7]。但国内同一作者以前报道NO水平升高有可能是PI A引起心肌经典预处理效应的原因之一[12]。

3. 2.2 S OD 以CCPA预处理24h后心肌表达Mn S OD上调,活性增强[13]。若在CCPA以前先注入Mn S OD反义核酸,可阻止CCPA预处理诱导大鼠心肌延迟保护效应,进一步说明了Mn S OD表达上调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9]。除心脏Mn S OD外, Cu-Zn-S OD、触酶、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等是否参与延迟效应

还需探讨。

3.2.3 K ATP C 不少研究证明,K ATP C是腺苷A1[3、4、14]、或A3[3、4]受体介导延迟相的抗心肌梗死作用的终末效应器。是细胞膜还是线粒体内膜K

ATP

C介导效应以及激活该通道所产生的保护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最近报道以CCPA或A3受体激动剂(I B-MEC A,100或300μgΠkg)预处理清醒兔都可产生延迟保护作用,缩小心梗面积。相对选择性线粒体内膜K ATP C阻滞剂5 -H D亦能阻断CCPA和I B-MEC A介导的延迟保护[3]。以CCPA预处理成年小鼠24h后,再在Langendor ff灌注装置上作全心缺血30min,充氧含糖平衡液复灌30min,结果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左心功能恢复快。5-H D不仅能完全抵消CCPA抗心梗作用,使心梗面积与对照组相近,同时可影响左室

功能的改善[15]。而细胞膜K

ATP

C阻滞剂仅能部分阻断A1受体介导的延迟抗心律失常作用[7]。鉴于目前药物工具有限,要解决此问题还有赖于基因打靶和转染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3. 2.4 热休克蛋白(HSP) 腺苷类药物预处理是否可引起心

肌表达HSP

70

上调尚意见不一。CCPA预处理兔心并未诱导HSP70表达[16]。最近认为HSP27与预处理有一定关系。CCPA诱

导兔心预处理延迟效应乃与HSP

27

从胞膜转移到胞浆有关。HSP27再分布后被蛋白激酶C(PK C)磷酸化;抑制PK C可以阻断HSP27转移与磷酸化;CCPA预处理活化的p38丝裂素蛋白激酶(M APK)通路包括HSP27。HSP27翻译后修饰过程可能与CCPA预处理的延迟效应有一定的关系[17]。

3.2.5 激酶介导保护作用 胞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p38M APK s在延迟预处理具有两种作用,即传递信息和介导效应。例如,预处理24h后、缺血打击前使用PTK抑制剂(LD-A),能抵消延迟保护效应并伴随iNOS活性下降[18]。基于上述LD-A抑制PTK活性伴随iNOS也受影响的实验结果,有人推测预处理24h后刚翻译的iNOS可能没有活性,须经PTK酪氨酸磷酸化后才产生减轻缺血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18]。用genistein抑制PTK激活能完全抵消CCPA诱导的延迟保护效应;当S B-203580阻止p38M APK s磷酸化后,CCPA预处理改善左室功能的延迟效应也随之减弱。CCPA预处理引起24h后缺血期间的心肌p38M APK s磷酸化增多、活性增高。5-H D阻断CCPA预处理延迟保护的同时伴有p38M APK s磷酸化减弱。据此认为,p38M APK s、PTK可能也是腺苷类药物预处理的延迟保护的效应酶[15]。

3.3 减少损伤性多肽或蛋白质的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研究都提示以腺苷经典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脏或人类右房心肌能减少心肌表达T NF-α[19、20]。在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的延迟效应中,也可能还伴有损伤因子表达下调的过程。

4 信号传递通路

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通过激活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心脏保护基因转录,介导延迟保护。

4.1 胞内激酶与信号传递的关系 CCPA预处理延迟效应的信号传递依赖于蛋白激酶C(PK C)和PTK的活化,两者抑制剂

都可阻断腺苷A

1

受体激动剂CCPA触发的预处理延迟效[21]。

第1期 朱水波等:腺苷受体激动剂药物预处理延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

A3激动剂预处理信号传递与PK C、PTK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4.2 核因子-κB(NF-κB)与信号传递 NF-κB主要负责iNOS基因等转录[22]。腺苷先活化PK C、PTK s,再由此激活NF-κB,起动相关保护基因表达。CCPA预处理需要同时激活多种转录因子,才能协同促使心肌表达数种保护蛋白质分子。除NF -κB外,还需要其他核转录因子的参与。AP-1因子与预处理的关系目前尚在探究之中。

5 腺苷受体介导延迟保护效应的特性

5.1 与早发效应相比腺苷受体介导的预处理早发和延迟效应只能缩小心梗的面积,但对心肌顿抑却无影响[6、23];对早发效应只能保持1~2h[1],但对延迟效应却能保持24h以上[16]。单次应用CCPA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可长达72h[16],如果间隔48h 再重复注射,则能延长至10d以上,且不伴有A

1

受体功能下降[24]。因此,腺苷受体介导延迟保护效应因其保持时间长故更

有开发价值。此外,腺苷受体介导预处理延迟效应具有多基因

参与的特征,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如上所述,除了K

ATP

通道[14、15]外,腺苷[1、9]预处理延迟效应至少有iNOS、Mn S OD两种效应酶参与。从而阐明腺苷药物预处理多基因调控规律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5.2 与其他预处理延迟效应相比 激活腺苷受体虽然能触发抗心梗的延迟效应,但不能产生延迟性抗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6]。这一现象说明两种形式保护的机制存在差别。

6 结论

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通过A

1、A

3

受体触发心脏延迟保

护的信号传递通路,将胞外信号传至细胞核,激活转录因子,促进心肌相关基因转录,使心脏进入自我保护状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限制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律,改善心功能。并且持续有效时间长达72h。该过程有多基因参与,既有多种保护蛋白质表达上调和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也有某些损伤性蛋白质或多肽合成下降。因此,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在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为心血管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此法有望提高缺血性心肌病的药物疗效,改善冠脉搭桥手术和心脏移植时的心肌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Zhao T,X i L,Chelliah J,et al.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mediates delayed my ocardial protection induced by activation of adenosine A1receptors:evidence from gene-knockout mice[J].

Circulation,2000,102:902.

[2]Vinten-Johansen J,Thourani VH,R ons on RS,et al.Broad-

spectrum cardioprotection with adenosine[J].Ann Thorac Surg, 1999,68:1942.

[3]T akano H,Bolli R,Black RG,et al.A1or A3receptors induce late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in farction in conscious rabbits by different mechanisms[J].Circ Res,2001,88(5):520.

[4]T akano H,Bolli R,T ang X2L,et al.Activation of A1or A3receptors

produces delayed protection against in farction in conscious rabbits by a mechanism inv olving K ATP channels[J].Circulation,1999, 100:56.

[5]Baxter G F,Marber MS,Patel VC,et al.Adenosine receptor

inv olvement in a delayed phase of my ocardial protection24hours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Circulation,1994,90:2993. [6]Aucham pach J,T akano H,Y ang Z,et al.Activation of A3adenosine

receptors induces late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my ocardial in farction but not stunning in conscious rabbits[J].J M ol Cell Cardiol,1999, 31:5A10.

[7]李小鹰,戴成祥,荆忱.R-苯异丙基腺苷预适应抗缺血性心

律失常的第二保护窗口[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381. [8]戴成祥,李小鹰,荆忱.腺苷A1受体激动剂R-苯异丙基腺

苷介导的大鼠心肌延迟预适应[J].中国老年心脑血管杂志, 2001,(3):187.

[9]Dana A,Jonassen AK,Y amashita N,et al.Adenosine A1receptor

activation induces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in rats mediated by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J]e.Circulation,2000,101:2841.

[10]G uo Y,Jones WK,Xuan Y2T,et al.The late phase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 abrogated by targeted disruption of the iNOS gen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9,96:11507.

[11]K odani E,T ang X2L,Xuan Y2T,et al.R ole of cyclic guanosine

m onophosphate in nitric oxide2dependent late preconditioning in conscious rabbits[J].Circulation,2000,102(supplⅡ):270. [12]李小鹰,郑华光,刘玲玲,等.腺苷A1受体激动剂对兔血一

氧化氮水平及急性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6,12:313.

[13]Dana A,Y amashita N,Baxter G F,et al.Inv 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s and manganese-supetoxide dismutase in adenosine induced delayed preconditioning[J].J M ol Cell Cardiol,1998, 30:A75.

[14]Baxter G F,Y ellon DM.ATP2ssensitive K+channels mediated the

delaye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adenosine A1receptor activation [J].J M ol Cell Cardiol,1999,31:981.

[15]Zhao T C,Hines DS,K ukreja RC.Adenosine-induced late

preconditionging in the m ouse:role of p38M AP kinase and mitochondrial K ATP cannels[J].Am J Physiol,2001,280(3): H1278.

[16]Baxter G F,Y ellon DM.T ime course of delayed my ocardial

protection after transient adenosine A receptor activation in the rabbit[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7,29:631.

[17]Dana A,Skarli M,Papakriv opoulou J,et al.Adenosine A1receptor

induced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in rabbits:induction of p38 M APK activation and HsP27phosphorylation via a tyrosine kinase and protein kinase C-dependent mechanism[J].Circ Res,2000, 86:989.

[18]Dawn B,Xuan Y-T,Qiu Y,et al.Bifunctional role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in late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my ocardial stunning in conscious rabbits[J].Circ Res,1999,85:1154.

[19]Cain BS,Meldrum DR,Dinarello C A,et al.Adenosine reduces

cardiac T NF2αproduction and human my ocardial injury following ischemia-reper fusion[J].J Surg Res,1998,76:117.

[20]高岚,张京范,于德水,等.腺苷对离体心脏再灌注后炎性因

子T NF-αmRNA?IC AM-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305.

[21]Dana A,Baxter G F,Y ellon DM.Both protein kinase C and protein

广东药学院学报(AC AD J G CP) 2002,18(1)

tyrosine kinase mediate adenosine induced delayed cardioprotection in rabbits[J].Circulation,1997,96:I-312.

[22]Xuan Y2T,T ang X2L,Banerjee S,et al.Nuclear factorκB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genesis of the late phase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conscious rabbits[J].Circ Res,1999,84: 1095.

[23]Bolli R.The early and late phases of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my ocardial stunning and the essential role of oxyradicals in the late phase:an overview[J].Basic Res Cardiol,1996,91:57. [24]Dana A,Baxter G F,Walker JM,Y ellon DM.Prolonging the

delayed phase of my ocardial protection:repetitive adenosine A1 receptor activation maintains rabbit my ocardium in a preconditioned state[J].J Am C oll Cardiol,1998,31:1142.

(收稿日期 2001-10-03)

具有子宫兴奋作用的中药研究概况

余 黎1 王 坚2 综述 朱 荃1审校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9;2.海南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

摘 要 中草药中有许多安全、高效的品种有待开发,本文从收缩子宫的效应方面,综述了近年报道较多的一些中药研究情况,另外对其他一些兴奋子宫的中药品种也作了简单回顾。

关键词 中药;子宫;兴奋作用

中图号 R287.4 文章编号:1006-8783(2002)01-0053-03 文献标识码:A

子宫兴奋药能够引起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临床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于催产或引产,要求药物能使子宫产生近似生理分娩的节律性收缩;另一方面用于产后止血或子宫复原,多希望药物引起强直性收缩。当然,药物所产生的效应不但与药物的种类和性质有关,也与药物所用剂量以及子宫所处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情况比较复杂。

中药中也有很多兴奋子宫的药物。由于观念等原因,传统方药中堕下、引产者应用较少。而促进产后止血和子宫复原的方药则应用颇多。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以及临床引产药存在的不足,人们开始注意从传统中药中寻找有效药物;同时生化汤等经典产后方因其良好的清宫、止血和子宫复原作用,也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中药中这类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药物近年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1 单味中药的研究

1.1 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牛膝根内主要含三萜皂苷,水解后的苷元为齐墩果酸。离体实验发现牛膝浸膏或煎剂可使未孕或已孕家兔子宫产生兴奋;对猫则抑制未孕子宫,兴奋已孕子宫;对犬子宫作用不定[1]。各种浓度(0.125、0.25、0.5及1.0mgΠm L)的牛膝总皂苷均能明显兴奋大鼠子宫平滑肌。可使子宫收缩幅度增高,频率加快,张力增加,且有量效关系。以牛膝总皂苷0.5mgΠm L作用于各种不同生理状态的子宫平滑肌,结果显示子宫收缩面积增加值以幼龄组最低,晚孕组最高。局部给药实验中,给予家兔牛膝总皂苷后1~4min内,未孕和中孕家兔在体子宫均可出现强烈的宫缩,作用持续25min左右。灌服牛膝总皂苷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而对大鼠的抗生育和堕胎作用不明显[2]。有研究表明,牛膝皂苷兴奋大鼠离体子宫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PG、5

-HT的合成与释放,引起离体大鼠子宫的依细胞内Ca2+性和依细胞外Ca2+性收缩,而与乙酰胆碱等递质释放无关[3,4]。1.2 芫花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 ieb.et Zucc的花蕾,根皮也供药用。芫花含黄酮苷,苷元为芫花素(genkwanin),芫花根皮中含芫根苷(yuenkanin),芫根乙素及芫花萜(yuanhuacine)。芫花根的碳酸钠提取液、芫花萜、芫花素能对多种已孕动物产生流产作用,子宫局部作用强于静脉给药[5]。芫花萜类成分药效强,毒副反应较小,芫花酯甲乙、丙、丁均有较好的致流产及抗生育作用。其中芫花酯甲开发成的新药芫花萜膜,是国内首创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引产药,近年在中、晚期引产中应用较多,50μg/人剂量的完全流产率可达84.23%[6]。

另有一种瑞香科芫花属植物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sn.俗名黄芫花,从其花籽乙醇液中提得的河朔荛花素(sim plexin)与芫花同属二萜原酸酯结构。还有人从黄芫花中分离出芫花酯甲。黄芫花乙醇液也有望用于抗生育[7]。

芫花萜类引产作用机理目前认为是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蜕膜细胞损伤,释放前列腺素而引起宫缩[8]。也有人认为其作用是通过兴奋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L型电压依从性Ca2+通道起作用,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9]。

1.3 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rus heterophyllus S weet的全草。益母草是产前产后常用药,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其中益母草碱(Leonurine)是紫丁香的4-胍基-正丁醇酯,含量在7~8月开花期可达0.01%~0.03%。益母草多种制剂对多种动物在体子宫均有直接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张力增加。益母草碱在离体子宫实验中可使不规则自发性收缩变成有规律的收缩,且幅度增大,有量效关系(0.2~2.0μgΠm L),

第18卷第1期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V ol.18N o.1 2002年3月ACADE MIC JOURNA L OF G UANG DONG CO LLEGE OF PHARM ACY M ar.2002

药理学01任务0002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B. 药物治疗疾病的科学 C. 药物作用于机体的科学 D. 药物代谢的科学 E. 药物转化的科学 满分:2 分 2. 受体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不能与受体结合 B. 没有内在活性 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D.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只激动部分受体 满分:2 分 3.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B.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C. 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增加效应 D. 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 E. 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满分:2 分 4.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

A. 用药剂量过大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 D. 血药浓度过高 E. 特异质反应 满分:2 分 5.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B. 能与受体结合 C. 无内在活性 D. 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E. 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 满分:2 分 6.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 C.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 D.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 E.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满分:2 分 7.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 致死量的一半剂量 B. 最大中毒量 C. 百分之百动物死亡剂量的一半 D. ED50的10倍剂量

E.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满分:2 分 8.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LD50 /ED50的比值 B. ED95/LD5的比值 C. ED50/LD50的比值 D. ED90 /LD10的比值 E. ED50 与LD50之间的距离 满分:2 分 9. 药物量效关系是指 A. 药物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B.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C.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D. 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E.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满分:2 分 10.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了其 A. 副作用的大小 B. 效能的大小 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 起效的快慢 E. 后遗效应的有无 满分:2 分 11. 某药t1/2为8 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 16h B. 24h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地高辛 2.防治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C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3.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4.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E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5.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微量肾上腺案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中枢镇静作月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E.防止出现低血压 8.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9.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 A.麻黄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案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10.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D A.受体被阻断 B.受体数目减少 C.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 D.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 E.肝药酶诱导,加快代谢 11.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C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12.下列叙述的错误项是:D A.多巴胺激动α、β1和多巴胺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和β2受体 C.麻黄碱激动α、β1β2受体 D.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 13.少尿或无尿的休克思者应禁用:E A.山莨菪碱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阿托品 E.去甲肾上腺素 14.下列用药过量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颠动的药物是:D A.间羟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 阿片样镇痛药

第七章阿片样镇痛药 *阿片(opium)即鸦片的简介(来源、用途) 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被划破后流出的白色液汁,干燥后呈棕黑色膏状物。→阿片内含多种复杂成分,其中的生物碱具有药理活性。阿片中分离到20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其它成分尚有可待因(Codeine)、蒂巴因(Thebaine)等。 吗啡是用于临床的镇痛药;可待因镇痛作用为Morphine的1/10,主要用作镇咳药;蒂巴因为半合成镇痛药(阿片样激动剂埃托啡(eterphine)、阿片样拮抗剂纳络酮(nalotone)等)的合成原料。 吗啡于1806年从阿片中分离提取出来,1923年确定了化学结构,1952年完成了合成工作。 *吗啡的药理活性: 吗啡除具有强镇痛活性(显著减轻或消除疼痛)、镇静和欣快作用外,还有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治疗剂量时呼吸抑制、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大小便困难、嗜睡等,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吗啡反复使用,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危害极大。 寻找成瘾性小、不良反应少的理想镇痛药成为研发新镇痛药的目标。 *在研究构效关系、开发新镇痛药方面所做的工作: 1、对吗啡进行结构修饰——半合成镇痛药。 2、简化吗啡结构——合成镇痛药和吗啡拮抗剂; ——具有阿片样激动/拮抗作用成瘾小的镇痛药、高效镇痛药。(近年的发展)*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内源性镇痛物质、阿片受体 阿片样镇痛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认为:阿片样镇痛药(Opioid Agents)通过与体内高度特异性受体部位结合后产生药理活性。阿片样镇痛药是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产生减轻剧烈锐痛或钝痛等药理活性。 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及内源性镇痛物质 阿片样镇痛药(阿片样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是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是内源性镇痛物质。阿片受体与其内源性配体相互作用,除调节疼痛感觉外,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继1975年发现内源性具有吗啡样镇痛活性的脑啡肽之后,又发现了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

α受体激动药

精心整理 拟肾上腺素药α受体激动药 一、α1受体激动药 1、去甲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肾上腺髓质分泌少量。主要激动α1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也有兴奋作用,对β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心脏作用: 血管的作用: 床使用) 50%,也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甚至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利用多巴胺不能利尿,改用去甲肾上腺素虽肾血流低下但仍可迅速改善利尿状态。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近年来再次被临床重视。 体内过程:该药起效迅速,停药后1-2min失效,大部分被体内酶代谢。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压,特别对于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

者,在充分扩容后应用可显着见效;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低血压应持续静脉注射一段时间;近年来常与扩血管药物并用,治疗低心排血量或难治性休克。 具体用法:2-4mg,加入500ml水中,每分钟1ml。每小时应该是60ml。如果每小时进20ml,原来的浓度应该扩大3倍,即将2mg的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70ml的水中或将6mg的药物加入500ml水中,抽20ml一小时用完。 3 改善组织灌注。 4)不良反应:;肾 5)、禁忌症: 等患者忌用。 2 和MAO降解的特性。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 α1受体,对β受体作用弱。长时间滴注可耗尽体内储存的去甲肾上腺素而失效,应改用去甲肾上腺素。 3、甲氧明:只选择性激动α1受体,对其他受体无作用; 只激动小动脉α1受体,很少兴奋小静脉α1受体,所以回心血量不多,血压升高不明显;可反射性促进迷走神经兴奋,故能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人剂量10-20mg静脉注射。 4、去氧肾上腺素:

性质稳定,作用时间5-10min。 直接激动α1受体,收缩小动脉和小静脉,并稍有促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功能。 对β受体作用弱,升高血压可反射性减慢心率,对心肌应激性小。 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压,常用于低血容量休克及血管阻力降低性低血压。也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 单次静脉注射:40-100μg按血压调整剂量。 二、α2受体激动药 1、可乐定 为选择性α2 激活中枢α2受体: 反馈机制) 抑制脊髓 2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产生较强的镇静作用。 因不阻滞肾上腺素受体,可保持机体正常反射功能。 显效时间:30-60min,峰值时间2-4h。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成人0.1-1.2mg∕d,分次口服。 临床麻醉:麻醉前用药:口服0.2-0.3mg(5μg∕kg)可显着镇静,减少麻醉药及阿片类药物剂量40-50%,还有预防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副反应等。

药理学经典简答题

简答题 1. 从受体作用特点比较激动剂、拮抗剂(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的区别 2. 举例说明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 3. 以受体理论阐明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阿托品、毒扁豆碱和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滴眼对眼压、瞳孔和眼调节的作用 4. 简述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5. 从腺体作用、胃肠和血管平滑肌作用以及中枢作用三方面比较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药理学特点 6. 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中毒表现和主要抢救药物 7. 阿托品的下列临床应用如成人括瞳、胃肠绞痛、抗休克可被何药最佳替代,为什么? 8. 简述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和主要禁忌症 9. 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三方面阐明为什么苯二氮卓类已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类 10. 简述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 11. 简述吗啡的适应症、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12. 比较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降温特点 13. 比较度冷丁和阿司匹林的镇痛特点 14. 药物可从那些作用途径纠正心律失常 15. 简述左旋多巴、溴隐亭和苯海索(安坦)治疗震颤麻痹的机制 16. 简述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17. 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8. 简述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 19. 简述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0. 比较速尿和双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部位、机制、强度) 21. 简述速尿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2. 简述双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3. 比较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对子宫的作用和应用

24.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25. 比较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抗炎作用特点(包括作用机制、作用环节和作用后果) 26.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治疗甲亢危象的药理依据 27.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于甲亢手术准备用药的药理依据 28. 简述SMZ+TMP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理依据 29. 简述青霉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 30. 举例并比较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1. 简述氨基糖苷类的共性 32. 以受体理论阐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33. 下列合并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1)肼苯哒嗪+普萘洛尔+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 2)甲硝唑+喹碘方治疗阿米巴病 3)氯喹+伯氨喹治疗良性疟疾 4) SD+碳酸氢钠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缺铁性贫血 6)异烟肼+乙胺丁醇+维生素B6治疗肺结核 7)庆大霉素+甲硝唑治疗盆腔感染 8)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治疗感冒头痛和发热 9)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普鲁苯辛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10)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细菌性心内膜炎 11)地高辛+氯化钾+双氢氯噻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精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习题

第9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名词解释 1. adrenoceptor agonists; 2. 快速耐受性; 3. 拟交感胺类;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普萘洛尔 D 色甘酸钠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葡萄糖酸钙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何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4.心脏骤停时,应首选何药急救? () A 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地高辛 5.下列何药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度冷丁 C 肾上腺素 D 沙丁胺醇 6.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酚苄明 C 甲氧胺 D 美加明 7.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 肝药酶诱导作用 B 肾排泄增加 C 受体敏感性降低 D 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贮存减少、耗竭 8.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9.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10.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充血时,可用何药滴鼻?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11.用来预防哮喘发作的抗喘药是:() A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B 氨茶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12. 心源性休克选用药物:()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 麻黄碱 13.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 A 麻黄碱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14、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 中枢兴奋症状 B体位性低血压 C舒张压升高 D心悸或心动过速 15、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 A 眼睛 B 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 C 胃肠和膀胱平滑肌 D腺体 16、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 A 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 B 作用较强、不持久,能兴奋中枢 C 作用弱、维持时间短,有舒张平滑肌作用 D 可口服给药,可避免发生耐受性及中枢兴奋作用 17.为了处理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可选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 (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 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作用】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M受体激动剂

M受体激动剂 1. 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 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 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M,N受体阻断药 4. 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5. 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作用特点:东莨菪碱中枢镇静及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于阿托品。还有防晕止吐作用,可治疗帕金森氏病。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主要用于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也用于治疗内脏平滑肌绞痛,急性胰腺炎。 6. 筒箭毒碱:肌松作用,全麻辅助药。呼吸肌麻痹用新斯的明解救。 7. 琥珀胆碱:速效短效肌松药,插管时作为全麻辅助药。禁用于胆碱酯酶缺乏症病人,与氟烷合用体温巨升的遗传病人,青光眼,高血钾患者(持续去极化,释放K过多)如偏瘫、烧伤病人,以免引起心脏意外。使用抗胆碱脂酶药患者禁用。 去甲肾上腺素能 8.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用于休克,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无尿病人与孕妇。主要机理为收缩外周血管。 9.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防治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速效短效扩瞳药。 10. 可乐定:α2受体激动药。用于降血压。中枢性降压药。降压快而强,使用于中度高血压。尚可用于偏头痛以及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见后) 11.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用于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局部止血。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律失常,脑溢血,心室颤动。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主要机理为兴奋心脏,兴奋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2. 多巴胺:α、β受体激动药。作用特点: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也能激动α和β1受体,用于抗休克。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肾脏的特色是直接激动肾脏的多巴胺受体,增加肾脏血流量,排钠利尿,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用于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13. 间羟胺作用特点:激动α受体,作用弱而持久,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14. 麻黄碱:α、β受体激动药,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特点是有中枢作用。可产生快速耐药性,停药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用于防止低血压,治疗鼻塞,过敏,缓解支气管哮喘。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失眠、不安、头痛、心悸。 15. 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能兴奋心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及扩张骨骼肌血管。用于支气管哮喘(可产生耐受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休克。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用量过大可因心肌缺氧而导致心律失常)。 16. 多巴酚丁胺:作用于β1受体,有耐受性,适用于短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有的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力衰竭。禁用于心房颤动患者。 17. 沙丁胺醇:作用于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用于支气管哮喘。 去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 18. 酚托拉明:阻断α受体,舒张血管,降血压。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抗休克(需补充血容量),缓解因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而引起的高血压及危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酸过多等拟M 样作用。注射量较大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及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故消化道溃疡及冠心病患者慎用,严重动脉硬化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9. 哌唑嗪:阻断α1受体,降血压而不增加心率。 20. 普萘洛尔:β阻滞作用。心功能全降。用于心绞痛,心率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慎用,支气管哮喘及房室传导阻滞禁用。停用反跳作用。对心律失常:增加窦房节自律性,延长房室结ERP,减慢房室传导。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对抗高血压机制为:1.阻滞心脏β1受体2.阻滞肾脏β1受体3.阻滞中枢β受体4.阻滞突触前膜β2受体。降压作用缓慢,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很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心衰、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见后) 21. 阿替洛尔:β1受体阻滞作用,适用与糖尿病人,临床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局部麻醉药 22. 局麻药包括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23. 地西泮(安定):苯二氮卓类(包括西泮类和唑仑类)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加大剂量也不产生麻醉,但长期应用引起依赖性。抗惊厥、癫痫作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增加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药动:

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彭章龙 罂粟用于减轻疼痛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803年由罂粟生物碱分离物质出的晶体,被证实是天然阿片的镇痛活性成份,称为吗啡。吗啡的立体化学结构是其与机休特异部位相互作用产生镇痛所必须。通过吗啡、酮唑辛和SKF-10047等一组激动药所产不同药理活性,确定了三种阿片类药物综合征,分别命名为μ, κ和σ原型,由此导致了μ, κ和σ三种阿片受体的发现。后来发现与SKF-10047相关的σ型综合征不能被普通阿片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所阻断,因此σ型受体不再被认为是阿片受体家族的成员。δ型受体是由kosterlitz小组在研究内源性阿片肽和内啡肽的效应时发现的。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研究,对μ、κ和δ型受体的认识已较清楚,其基因编码已被克隆,这3种受体称为“经典型阿片受体”。最近cDNA 编码一种称之为“孤立阿片”受体,经签定与经典阿片受体有高度同源性,它的结构基团是阿片受体,因此称其为阿片样受体(opioid receptor-like,ORL1)。有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以及其他新型、较少了解的阿片受体ε、λ、ι和ζ。本文着重介绍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一.经典阿片受体 三种经典μ、κ和δ阿片受体被确认后,发现在脑内分布广泛但不均匀。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胶质区。这些复杂的受体可以被不同的激动剂激活,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例如主要分布于脑干的μ受体被吗啡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只产生镇痛作用而不抑制呼吸。然而不同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配体结合能力存在差异。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这些五肽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但三者均可与一种以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其中脑啡肽对δ型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被认为是其内源性配体。强啡肽对κ 型受体选择性较强,是其内源性配体。μ型受体的内源性配体直到1997年才被发现,称为内啡肽或内源性吗啡(endomorphine)。内源性吗啡在中枢神经系统与μ-阿片受体呈镜像分布,对μ受体的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的结合力高100倍。

胆碱受体激动药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B.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C.瞳孔扩大,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D.瞳孔扩大,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E.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2.毛果芸香碱的缩瞳机制是: A.阻断虹膜a受体,开大肌松弛 B.阻断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松弛 C.激动虹膜a受体,开大肌收缩 D.激动虹膜M胆碱受体,括约肌收缩 E.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增多 3.下列关于卡巴胆碱作用错误的是: A.激动M胆碱受体 B.激动N胆碱受体 C.用于术后腹气胀与尿潴留 D.作用广泛,副作用大 E.禁用于青光眼 4、氨甲酰胆碱临床主要用于: A.青光眼 B.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C.眼底检查

D.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E.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5、对于AC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动M、N-R B.无临床实用价值 C.作用广泛 D.化学性质稳定 E.化学性质不稳定 6、与毒扁豆碱相比,毛果芸香碱不具备哪种特点? A.遇光不稳定 B.维持时间短 C.刺激性小 D.作用较弱 E.水溶液稳定 7、切除支配虹膜的神经(即去神经眼)后再滴入毛果芸香碱,则应: A.扩瞳 B.缩瞳 C.先扩瞳后缩瞳 D.先缩瞳后扩瞳 E.无影响 8、小剂量ACh或M-R激动药无下列哪种作用: A.缩瞳、降低眼内压 B.腺体分泌增加 C.胃肠、膀胱平滑肌兴奋 D.骨骼肌收缩

E.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9、与毛果芸香碱相比,毒扁豆碱用于治疗青光眼的优点是: A.作用强而久 B.水溶液稳定 C.毒副作用小 D.不引起调节痉挛 E.不会吸收中毒 10、可直接激动M、N-R的药物是: A.氨甲酰甲胆碱 B.氨甲酰胆碱 C.毛果芸香碱 D.毒扁豆碱 E.加兰他敏 B型题 问题11~13 A.激动M-R及N-R B.激动M-R C.小剂量激动N-R,大剂量阻断N-R D.阻断M-R和N-R E.阻断M-R 11、ACh的作用是: 12、毛果芸香碱的作用是: 13、氨甲酰胆碱的作用是: 问题14~15 A.用于青光眼和虹膜炎

药理学简答题

1.竞争性拮抗剂与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与区别是什么? 相同点:拮抗药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本身没有内在活性不能产生效应,但可阻断激动药产生兴奋效应或抑制效应。 区别: 一、竞争性拮抗剂特点:1.与相应激动药竞争受体的相同位点。2.竞争性拮抗作用 是可逆的。3.拮抗药剂量增大,激动剂的效价强度降低,但是不影响激动剂的最大效应。 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1.与受体的结合是难逆的。2.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不能 取消非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3.非竞争性拮抗剂量增大,会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2.什么叫药物的首过效应?如何避免首过效应? 答: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得途径主要是通过黏膜毛细血管,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 多数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因经过肝脏的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个过程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舌下含服、经肛门灌肠或给予栓剂,其吸收药物大部分可避过肝门静脉,使肝肠代谢药物减少,可避免或部分避免首过消除。 3.比较药物零级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不同点? a.一级动力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药物的吸收或消除是按比例进行的药物转运过程。药物的转运与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不随剂量的不同而改变,AUC与剂量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 成正比。 b.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消除相等量的药物。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血药浓度无关,转运速率只取决于转运载体或酶的水平。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延长,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当剂量 增加,AUC显著增加,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c.一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比规律。 零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量消除。 一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恒定,不随血药浓度改变而改变。 零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收血药浓度影响,浓度高,半衰期长。 一级动力学是大多数药物消除的形式。 零级动力学是少数药物的消除形式。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有机化学研究, 2015, 3, 44-5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a16340567.html,/journal/jocr https://www.doczj.com/doc/4a16340567.html,/10.12677/jocr.2015.31006 Research Progress of 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 Lang Shu1, Qifeng Tian1, Kaiyuan Shao2, Wenxiang Hu1,2* 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2Beijing Excalibur Space Military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Email: *huwx66@https://www.doczj.com/doc/4a16340567.html, Received: Jan. 28th, 2015; accepted: Feb. 6th, 2015; published: Feb. 13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4a1634056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the 1960s, the discovery of new analgesic fentanyl caused the boom of new analgesic study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stud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other characters of the new analgesic of morphine and fentanyl, which is similar to morphine on struc-ture. Since the 1970s, the existence of opioid receptors and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has been found in the brain; many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opioid receptor actively.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opioid receptors (μ, δ, κ), and wherein, μ receptor protein is the primary receptor site of morphine, fentanyl and other analgesics.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fen-tanyl, many other highly active fentanyl analogs have been found, such as Ohmefentanyl (OMF). Recently,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e knock-out of δ-opioid receptor or antagonists can reduce or suppress tolerance and drug dependency—the side effects of μ-opioid analgesics for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Opioid Receptor, Analgesics, 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 Endomorphins μ阿片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舒浪1,田崎峰1,邵开元2,胡文祥1,2*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 2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北京 Email: *huwx66@https://www.doczj.com/doc/4a16340567.html, *通讯作者。

α受体激动药

拟肾上腺素药α受体激动药 一、α1受体激动药 1、去甲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肾上腺髓质分泌少量。主要激动α1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也有兴奋作用,对β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心脏作用: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轻度增快。又因小动脉、小静脉高度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多使血压显著增高,也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激动心脏还使其代谢产物腺苷增加,舒张冠状血管。 血管的作用:强烈地收缩外周血管,降低了组织灌注,包括肾血管收缩,显著降低肾血流(肾血管内直接注射可诱发急性肾衰,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肾血流改变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如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功能)影响大。当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肾血流显著下降时,由于输出小动脉收缩较输入小动脉强,使肾小球内压增高而代偿了肾血流下降对肾功能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改变不明显。 健康志愿者输注去甲肾上腺素使肾血流降低50%,也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甚至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利用多巴胺不能利尿,改用去甲肾上腺素虽肾血流低下但仍可迅速改善利尿状态。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近年来再次被临床重视。 体内过程:该药起效迅速,停药后1-2min失效,大部

分被体内酶代谢。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压,特别对于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者,在充分扩容后应用可显著见效;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低血压应持续静脉注射一段时间;近年来常与扩血管药物并用,治疗低心排血量或难治性休克。 具体用法:2-4mg,加入500ml水中,每分钟1ml。每小时应该是60ml。如果每小时进20ml,原来的浓度应该扩大3倍,即将2mg的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70ml的水中或将6mg 的药物加入500ml水中,抽20ml一小时用完。 3)注意事项:长时间静脉滴注即使没有渗漏皮下也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可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中加入酚妥拉明(2:1)预防,还可改善组织灌注。由于静脉滴注时血压波动剧烈,所以应持续监测血压变化。 4)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局部酚妥拉明或局麻药浸润);肾损害;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器质性心脏病者禁用。 5)、禁忌症: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仅用于静滴,禁用于肌注。药液变色或产生沉淀后不能再使用。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病、无尿、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晚期(兴奋子宫)等患者忌用。 2、间羟胺:人工合成的非儿茶酚胺类药,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不易被COMT和MAO降解的特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第一节构效关系与分类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 CA) β-苯乙胺 儿茶酚 catechol ?【体内过程】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 NE) ?【药动学】 ?【药理作用】受体:α1,α2,β1 ?效应器官:心血管 ? 1. 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小动脉、小静脉) ? 2. 对心脏的作用较弱 ? 3. 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1.局部缺血坏死 热敷,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注射,更换注射部位。 2.急性肾衰 尿量<25ml/h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3.停药后血压下降 减量减速后再停药 ?可乐定 (clonidine) α2-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交感中枢抑制,在外周负反馈NA释放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应用】 用于中度高血压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pi; adrenaline, Ad) 【药理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 1.心脏兴奋激动β1-R、β2-R 2.血管激动α1-R;β2-R 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3.升高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药理作用】 二.支气管舒张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β2-R激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减少渗出消除水肿。 三、代谢水平 提高机体代谢:肝糖原分解,葡萄糖,脂肪分解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 2.心跳骤停 3.支气管哮喘 4.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5.局部应用 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激动不安等,经休息后可消失。 ?大剂量导致心律失常和血压剧增引起心室纤颤和脑溢血。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甲亢及糖尿病。 ?麻黄碱 (ephedrine) 【药理作用】 A.激动α1、α2-R;激动β1-R、β2-R(直接作用) B.促进递质NA释放(间接作用) 特点: 1)性质稳定、可口服 2)作用弱、缓慢、持久 3)中枢兴奋作用强 4)快速耐受性 ?【临床应用】 1.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轻症哮喘治疗 2.鼻塞 3.防止腰麻所致低血压 4.缓解皮肤粘膜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作用强导致不安、失眠,晚间需服用镇静催眠药。 ?多巴胺(dopamine,DA) (α、β、DA-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主要效应器官:心血管、肾脏 1. 心脏,血管,血压(D1, β1, α) 2. 肾脏(D1, α ) ?【临床应用】 1. 多种原因所致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iv gtt 每分2-5ug/kg;补充血容量。 2. 急性肾衰:与利尿药合用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 【药理作用】激动β1和β2受体

阿片类药物简介

一.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③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 ④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这些五肽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脑啡肽对δ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100倍以上。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二.作用与临床应用 主要作用就是镇痛镇静、中枢性镇咳、缩瞳、止吐、扩张血管、收缩平滑肌、抑制呼吸。广泛应用于术前准备、全麻诱导与维持、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局麻强化、慢性疼痛和癌痛治疗。 三.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前作用阻止钙再摄取,因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阿片类药物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许多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P物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5羟色胺等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可产生特殊的镇静和兴奋作用,例如,吗啡兴奋迷走神经核,而抑制仅隔数毫米远的呼吸中枢.

药理学

1、从药物与受体作用角度简述激动剂与拮抗剂的特点。 激动剂:有很大的亲活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 拮抗剂:很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结合后非但不能产生效应,同时由于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效应。 与吗啡相比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有那些不同 答: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与吗啡相似,作用于中枢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有镇静作用、镇痛作用,但持续时间比吗啡短。镇痛作用弱于吗啡 (2)对平滑肌作用:作用时间短,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作用比吗啡弱 临床应用:不能用于止泻,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试述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答:β受体阻断药和硝酸酯类合用,能协同降低耗氧量,同时β受体阻断药可取消硝酸酯类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加强;硝酸酯类可缩小β受体阻断药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射血时间延长。两药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 比较非去极化肌松药和去极化肌松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非去极化肌松药:(1)不引起终版电位,骨骼肌松弛前无肌肉兴奋现象;(2)肌肉松弛作用可被抗胆碱酯酶所拮抗,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解救;(3)吸入性全麻药和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能增强和延长本类药物的作用;(4)肌肉松弛作用可被同类药物所增强;(5)可有程度不等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和组释放作用。 去极化肌松药:(1)肌松前常先出现短时间的肌束颤动,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去极化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故出现不协调的肌束颤动,而后处于麻痹状态;(2)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3)抗胆碱酯酶药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甚至使之加剧;(4)治疗量时,无神经节阻断作用,相反有兴奋作用。 5、抗高血压药是怎样分类的?列举各类的代表药。 答: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分成以下几类:(1)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2)b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3)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4)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即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如卡托普利。(5)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主要作用于中枢咪唑啉受体的抗高血压药,如可乐定。②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如利舍平。③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阻断药:a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a和b受体阻断药,如拉贝洛尔。(6)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