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原文、赏析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原文、赏析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原文、赏析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出自唐代的《杂诗》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古诗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 《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前言】《寒食寄京师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从环境写起,言“雨中”、“禁火”、“空斋”,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接下来写“听莺”、“把酒”、“看花”等活动,虽是赏心乐事,但思乡念亲之情始终无法排遣,以乐景写哀情。末句写家乡杜陵芳草萋萋,以景结情,含蓄隽永。【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⑵空斋:空荡的书斋。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翻译】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鉴赏】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

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古诗全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古诗原文寒食

小学必备80首古诗知识要点及相关达标测试 古诗原文:《寒食》____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达标测试: 1、默写古诗: 寒食 作者:_____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孟云卿《寒食》赏析(通用)

孟云卿《寒食》赏析 寒食 作者:盂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重点字词解释: ①子推,重耳(献公子)徽臣。周晋(今山西介休)人。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盂云卿抱树而死。晋文公于是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鉴赏: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入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

出“二月扛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村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寒食》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作者(盂云卿)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这首《寒食》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眯。而《寒食》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孟云卿早年曾科场失意,流落于荆州一带,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无亲朋好友可投而又为失败之情所困扰,这样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都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久而久之,挣扎于重压之下的人或许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寒食》一即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 原文鉴赏 寒食节在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

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

唐诗赏析-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韩翃古诗)1 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译 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 一道:一条。 穿:穿过。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 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个早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当时王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或洛阳(今属河南)。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

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全—寒食

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全—寒食 41.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传”,挨家传赐。“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 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 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 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 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 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择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 现象实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 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古诗鉴赏 寒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hūnchénɡwúchùbùfēi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hánshídōnɡfēnɡyùliǔxiá。 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mùhànɡōnɡchuánlà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qīnɡyānsànrùwǔhóu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 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4.“传”,挨家传赐。 5.“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 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6.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古诗词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 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 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

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 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词鉴赏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 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 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 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 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 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 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 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 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 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 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

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 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 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 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 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 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 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 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 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 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 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 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 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 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 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 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 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 “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 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 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

幸之臣。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原文】: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

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阅读训练】(1)诗歌前 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 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3) 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参考答案】:(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 春城无处不飞花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寒食-古诗-赏析

寒食-古诗-赏析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

五侯。 【译文一】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译文二】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 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

【鉴赏】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

《寒食》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寒食 [唐] 韩h án 翃l í 春ch ūn 城ch én ɡ无w ú处ch ù不b ù飞f ēi 花hu ā,寒h án 食sh í东d ōn ɡ风f ēn ɡ御y ù柳li ǔ斜xi é。 日r ì暮m ù汉h àn 宫ɡōn ɡ传chu án 蜡l à烛zh ú,轻q īn ɡ烟y ān 散s àn 入r ù五w ǔ侯h óu 家ji ā 。 诗词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d ào 念ni àn 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y ù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c ì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hu án 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hu àn 官为侯,世称五侯。 诗词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h én ɡ塘退士批注:

“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mi áo 摹m ó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ɡào 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原文】:寒食 (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阅读训练】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参考答案】: (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古诗寒食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寒食》朗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感受作者劝解自己不要惆怅的乐观生活态度。 2、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情趣: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禹偁一起走进商山,感受商山的春天----板书课题《寒食》。 读题,质疑。 简介作者。 二、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3)、结合想到的画面,感情朗读。 2、利用课件图片,视觉冲击,感情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 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孩子们在菜花地里捉蝴蝶,在树下荡秋千,你们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你捉蝴蝶、荡秋千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个捉蝴蝶、荡秋千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如果你刚刚捉到一只蝴蝶,你的心情如何?请用你的声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假如刚刚的蝴蝶眼看就要捉住了,蝴蝶却飞走了,你的心情如何,此时该怎样朗读? 在这大好的春光的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荡秋千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秋千在小朋友轻轻地推送下慢慢地动了起来,轻轻地荡了起来,此时,我们该怎样读出那种感受呢? 小朋友推呀推,秋千越荡越高,呀!忽儿的一下,荡起来了,忽儿的一下,落下去,那种感受谁来读? 秋千越荡越高,简直都要跑到树顶上啦,让人看了又刺激,又惊险,谁来读?

古诗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翻译赏析 《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云卿。其古诗全文如下: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翻译】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鉴赏】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

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翻译赏析 《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鼎。其古诗全文如下: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翻译】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鉴赏】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

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唐诗赏析-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韩翃《寒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

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