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习题解答

7-25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20℃,水汽分压为2.335kPa ,总压为101.3kPa 。试求: (1) 相对湿度;

(2) 将此空气分别加热至50℃和120℃时的相对湿度; (3)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1)查表得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2.335kPa,故相对湿度 %100%100335

.2335

.2%100=?=?=

s v p p ? 即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不能作为载湿体。

(2)查表得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12.34kPa,故相对湿度 %9.18%10034

.12335.2%100=?=?=

s v p p ? 即温度升高后,?值减小,又可作为载湿体。

当总压为101.3kPa 时,温度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此时它的最大蒸汽压为101.3kPa (等于外界压力)。当温度为120℃时,蒸汽处于过热状态,饱和水蒸气压仍为101.3kPa,故相对湿度 %3.2%1003

.101335.2%100=?=?=

s v p p ? (3)湿空气的温度升高后,其中的水汽分压不变,但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值减小,载湿能力增强,即升温对干燥有利。

7-26 已知在总压101.3kPa 下,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试求:(1)湿度;(2)露点;(3)焓;(4)将此状态空气加热至120℃所需的热量,已知空气的质量流量为400kg 绝干气/h ;(5)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解:(1)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4.247kPa, 水汽分压:kPa p p S v 124.2247.45.0=?==? 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133.0124

.23.101124

.2622.0622.0=-?=-=v v p p p H (2)露点

由kPa p v 124.2=,可查得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oC ,即为露点。 (3)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640133.0249230)0133.088.101.1(2492)88.101.1(???+++=

(4)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Lc Q H 35.10/10726.3)30120()0133.088.101.1(400)

(401=?=-??+?=-=

(5)湿空气体积

h

m t H v V H /5.350273

30

273)0133.0244.1773.0(400273273)244.1773.0(4004003=+?+?=++?==

7-27 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 水汽/kg 干气。试求: (1) 该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度;

(2) 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绝干空气使总压上升至220kPa ,则此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

度变为多少?

(3) 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则在压缩过程中每kg 干气析出多少水分? 解:(1)水汽分压 kPa 60.101

.0622.001

.03.101622.0=+?=+=

H pH p v

查表得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3.168kPa, 故相对湿度 %5.50%100168

.360.1%100=?=?=

s v p p ? 饱和湿度:干气水汽/kg kg 020.0168

.33.101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2)当加入绝干空气时,水汽分压及饱和蒸汽压均不变,故相对湿度仍为50.5%,但饱和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091.0168

.3220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3)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时,其饱和湿度为0.0091kg 水汽/kg 干气,故必有水析出。

干气kg/kg 0009.00091.001.0=-=-S H H

7-28 已知在常压、 25℃下,水分在某物料与空气间的平衡关系为

相对湿度为?=100%,平衡含水量X *=0.185kg 水/kg 干料 相对湿度为?=50%,平衡含水量X *=0.095kg 水/kg 干料

现该物料的含水量为0.35 kg 水/kg 干料,令其与25℃,?=50%的空气接触,问物料的自由含水量,结合水分含量与非结合水分含量各为多少?

解:φ=5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095.0*=

则自由含水量 干料kg kg X X /255.0095.035.0*=-=- φ=10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185.0*=

即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185.0100*=?

则非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X /165.0185.035.0100*=-=-?

7-29 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2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湿度为0.028kg 水汽/kg 干气。湿物料的初始含水量为10%,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为0.5%(均为湿基),干燥产品量为4000kg/h 。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新鲜空气的用量,分别用质量及体积表示;

(3)分析说明当干燥任务及出口废气湿度一定时,是用夏季还是冬季条件选用风机比较合适。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G w w W /42240001

.01005

.01.011121212212=?--=-----=

= 或 干基含水量干料水g /111.01

.011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05.0005

.01005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3980)005.01(4000)1(22=-?=-=

h kg X X G W C /422)005.0111.0(398021=-?=-=)(

(2)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1046.2012

.0028.0422

4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1076.2)012.01(1046.2)1(440'?=+??=+= 湿空气比容

干气

==kg m t H H /846.0273

20

273)012.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湿空气体积量

h m Lv V H h /1023.2846.01046.2344?=??==

(3)夏季的气温高,且湿度大,故在产品、W 、H 2一定的情况下,湿空气的消耗量L 增加,同时其湿比容又增大,共同导致体积流量增大,故用夏季条件选择风机比较合适。

7-30 在某干燥器中常压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45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2%减至4%。干燥介质为温度20℃,相对湿度30%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送至干燥器中,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60%。若空气在干燥器内为等焓变化过程,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湿空气的用量,kg/h ; (3)预热器向空气提供的热量, kW 。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17845004

.0104

.042.01111221121121=?--=--=---=-= 或 干料水g /724.042

.0142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417.004

.0104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261)42.01(450)1(11=-?=-=

h kg X X G W C /178)0417.0724.0(26121=-?=-=)(

(2)查得20℃、50℃下的水饱和蒸汽压分别为2.335kPa 、12.34 kPa ,

干气

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043.0335.23.03.101335

.23.0622.0622.0622.00000000=?-?=-=-=??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49.034

.126.03.10134

.126.0622.0622.0622

.02222222=?-?=-=-=??

h kg H H W L /39820043

.0049.0178

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3999)0043.01(3982)1(0'=+?=+= (3)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1.310043.0249220)0043.088.101.1(2492)88.101.1(0

000???+++=

出口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177049.0249250)049.088.101.1(2492)88.101.1(2

222???+++=

因为干燥为等焓过程,故21I I = 预热器中的加热量:

kW I I L Q p 162)1.312.177(36003982)(01=-?=-=

7-31 试在I-H 图中定性绘出下列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

(2)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此废气再经冷却冷凝器析出水分后,恢复到t 0、H 0的状态;

(3)部分废气循环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新鲜空气,与温度为t 2、湿度为H 2的出口废气混合(设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为m :n ),送入预热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t 1后再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废气状态为温度t 2、湿度H 2;

(4)中间加热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干燥器进行等焓干燥,温度降为t 2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至t 1,再进行等焓干燥,废气最后出口温度仍为t 2。

图示如下:

t 0

t 2t I

附图(1)

t 0

t 2t I

附图(2)

7-32常压下,用空气干燥某湿物料的循环流程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0℃、露点为20℃的湿空气,以600m 3/h 的流量从风机中送出,经冷却器后,析出3kg/h 的水分,再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送入干燥器。设在干燥器中为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1)循环干空气质量流量; (2)冷却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及湿度; (3)预热器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1)查得 2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5kPa ,即为风机输送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故湿度为 干气水汽/kg kg 0147.0335

.23.101335

.2622.0622

.0=-=-=S S A p p p H 湿比容

干气

==kg m t

H HA /878.0273

30

273)0147.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绝干空气质量流量

h kg v V L H /683878

.0600

/==

= (2) B

A H H W

L -=

干气kg kg L W H H A B /010.0683/30146.0/=-=-= 其中水汽分压 kPa 60.1010

.0622.0010

.03.101622.0B =+?=+=

H pH p v

因此空气为饱和湿空气,故由p v =1.60kPa 查其饱和温度为t B =13.4℃。

习题7-32附图

t

t t I

附图(4)

t 0

t 2t 1I

附图(3)

n

m =

(3)湿空气加热时,其水汽分压及湿度不变,故经预热器后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仍为1.60kPa ,查得6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9.92 kPa ,故相对湿度

%03.8%10092

.1960.1%100=?=?=

S v p p ?

7-33 常压下用热空气在一理想干燥器内将每小时1000kg 湿物料自含水量50%降低到6%(均为湿基)。已知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38℃,湿度为0.034水汽kg /kg 干气。现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在预热器内将空气一次预热至指定温度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

(2)空气预热至74℃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当温度降至38℃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继续与物料接触。

试求:(1)在同一I-H 图中定性绘出两种方案中湿空气经历的过程与状态;

(2)计算各状态点参数以及两种方案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和加热量。

解:(1)一次预热时: 如图,湿空气的状态变化为A?B?C 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468100006

.0106

.050.01111221121121=?--=--=---=-= 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A C /10461.1005

.0034.04684?=-=-=

新鲜空气用量

h kg H L L A /1062.1)005.01(10461.1)1(44'?=+??=+= 预热后:H B =H A =0.005kg /kg 干气 又 C B I I =

故 C C C B B B H t H H t H 249288.101.1249288.101.1++=++)()(

034.024*******.088.101.1005.02492005.088.101.1?+??+=?+?+)()(B t

得 C t B ο111= 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H L I I L Q A B A A B 339/10541.1)25111()005.088.101.1(10461.1)

)(88.101.1()(64=?=-??+??=-+=-=

(2)中间加热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A?B 1?C 1?B 2?C 2

因为两种情况下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故汽化水分量及新鲜空气的用量均不变。

所需热量:

)()(12121C B A B I I L I I L Q Q Q -+-=+=

因为 B C B C B I I I I I ===211,

所以 )(A B I I L Q -= 故加热量也未发生变化。 或进行下述计算:

A :干气水汽kg kg H C t A A /005.0,25=?=

由 11C B I I =

1124923888.101.1005.024*******.088.101.1C C H H +?+=?+??+)()( 得 干气水汽kg kg H C /0193.01=

也即 干气水汽kg kg H B /0193.02= 又 C B I I =2

034.024*******.088.101.10193.024920193.088.101.12?+??+=?+?+)()(B t

得 C t B ο742=

kW

h kJ t t Lc t t Lc I I L I I L Q Q Q C B H A B H C B A B 387/10439.1)]3874()0193.088.101.1()2574()005.088.101.1[(10361.1)

()()()(641221112121=?=-??++-??+??=-+-=-+-=+=

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时,有无中间加热对新鲜空气的用量及加热量没有影响。为达到相同的终态,一次预热的温度过高,对热敏性物料有破坏,故对不耐高温的物料宜采用中间加热式干燥器。

7-34 在某物料的干燥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要,采用部分废气循环以控制物料的干燥速率。已知常压下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 、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58℃ ,相对湿度为70%。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以使进预热器时的湿度为0.06kg 水汽/kg 干气。设干燥过程为等焓干燥过程,试计算循环比(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及混合气体进、出预热器的温度。

解:查得58℃ 时水饱和蒸汽压为18.25kPa ,则废气湿度

25

3874I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H S

S

/0898.025

.187.03.10125

.187.0622

.0622

.02=?-?=-=??

M )H L (L H L H L 202200+=+

85.106

.00898.0005.006.02002=--=--=M M H H H H L L 则循环比

65.085

.285

.1022==+L L L

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9.37005.024*******.088.101.1249288.101.10

000=?+??+=++=

废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2920898.024********.088.101.1249288.101.12

222=?+??+=++=

混合焓

干气kg kJ I L L L I L L L I M /2032.29285

.285

.19.3785.212

2

02

0200=?+?=

+++=

混合温度(预热器前温度):

M M M M H t H I 249288.101.1++=)(

C H H I t M M M M ο6.4706

.088.101.106.024*******.101.12492=?+?-=+-=)(

因为是等焓干燥过程,故21I I =,M H H =1

1111249288.101.1H t H I ++=)(

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

C H H I t ο12706

.088.101.106

.024922.29288.101.124921111=?+?-=+-=)(

7-35 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在湿物料表面掠过,测得其干燥速率曲线如附图所示,试定性绘出改动下列条件后的干燥速率曲线。

(1)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不变,流速增加; (2)空气的湿度与流速不变,温度增加;

(3

)空气的温度、湿度与流速不变,被干燥的物料换为另一

X

U

习题7-35 附图

t I

t t

种更吸水的物料。

7-36 有两种湿物料,第一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02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05 kg 水/kg 干料;第二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24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1 kg 水/kg 干料。问提高干燥器内空气的流速,对上述两种物料中哪一种更能缩短干燥时间?为什么?

答:对第一种物料更为有效。因为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较小,干燥过程主要为恒速阶段,该阶段去除的为表面非结合水分,提高空气的流速,可提高干燥速率,进而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第二种物料,临界含水量较大,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阶段,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提高空气的流速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7-37 一批湿物料置于盘架式干燥器中,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盘中物料的厚度为25.4mm ,空气从物料表面平行掠过,可认为盘子的侧面与底面是绝热的。已知单位干燥面积的绝干物料量G C /A=23.5kg/m 2,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0.18kg 水/kg 干料。将物料含水量从X 1=0.4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1.2h 。问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将厚度为20mm 的

X

U

X C X 'C

U C

U 'C X * 附图(1)

X

U

X C X 'C

U C

X * 附图(3)

X *' X

U

X C X 'C

U C

U 'C X * 附图(2)

X *'

同种物料由含水量X 1'=0.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2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多少?

解:因X 2 >X C ,故由X 1=0.4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kg 干料仅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为:

)(211X X AU G C

C

-=

τ 则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11.4)24.045.0(2

.15

.23)(211=-=-=

X X A G U C C τ kg /(m 2·h) 干燥厚度为20mm 的物料时, 因为干燥条件没有变化,故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不变。 因

ρρ

h A

V A G c == 故此时的 5.185.234

.2520

''=?==A G h h A G c c kg/m 2

物料减薄后,临界含水量减小,故物料含水量由X 1’=0.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

=0.22 kg/kg 干料的过程仍处在恒速阶段,此时干燥时间

h X X AU G C C 26.1)22.05.0(11

.45

.18)(2'1''1

'

=-?=-=τ

7-38 某湿物料5kg ,均匀地平摊在长0.4m 、宽0.5m 的平底浅盘内,并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物料初始含水量为20%(湿基,下同),干燥2.5小时后含水量降为7%,已知在此条件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1%,临界含水量为5%,并假定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干基)成直线关系,试求:

(1)将物料继续干燥至含水量为3%,所需要总干燥时间为多少?

(2)现将物料均匀地平摊在两个相同的浅盘内,并在同样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只需1.6小时即可将物料的水分降至3%,问物料的临界含水量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阶段的时间为多长? 解:(1)绝干物料量

kg 4)2.01(5)1(=-?=-=w G G c

物料初始干基含水量

25.02.012

.01111=-=

-=w w X kg 水/kg 干料 临界干基含水量

0526.005

.0105

.01=-=-=

C C C w w X kg 水/kg 干料 平衡干基含水量

0101.001

.0101

.01*

**

=-=

-=

w w X kg 水/kg 干料

物料干燥2.5小时时干基含水量

0753.007

.0107

.01222=-=-=

w w X kg 水/kg 干料 因C X X >2,故干燥2.5小时全部为恒速阶段,其干燥速率

40.1)0753.025.0(5

.25.04.04

)(211=-??=-=

X X A G U C C τ kg/(m 2·

·h) 干燥终了时的干基含水量

0309.003.0103

.01333=-=-=w w X kg 水/kg 干料

将物料干燥至此所需的总时间

τ=)(1C C C

X X AU G -*3**ln )(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 h 25.30101.00309.00101

.00526.0ln

4.1

5.04.0)0101.0052

6.0(4)0526.025.0(4.15.04.04=--??-?+-??=

(2)物料平铺在2个盘里时,厚度减薄,面积A 加倍,由于空气条件不变,故恒速U C 不变。 设此时临界含水量为X C ?,由总干燥时间1.6h 可得:

τ?=

)('

1'

C C

C X X U A G -*

3*''

*'ln

)

(X

X X X U A X X G C C

C C ---+

0101

.00309.00101.0ln

4.12

5.04.0)0101.0(4)25.0(4.125.04.04

6.1'

''

--???-?+-???=C C C X X X 试差得 X C ?=0.05 kg 水/kg 干料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

1τ?=h X X U A G C C

C 43.1)05.025.0(4

.125.04.04

)('1'=-???=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现代项目管理练习题2017

现代项目管理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理念 2、核心能力 3、现代管理理念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当前国内的各类创新活动中,管理创新,尤其是()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管理方式 B.管理项目 C.管理理念 D.管理制度 2、组织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调整的主要手段() A.目标管理 B.项目管理 C.职能管理 D.人本管理 3、()阶段项目管理的主要引导与代表行业为建筑业。 A.传统项目管理 B.近代项目管理 C.现代项目管理 D.当代项目管理 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传统项目管理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和标准。 B.近代项目管理注重时间、成本和质量,忽视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 C.现代项目管理强调使利益相关者满意。 D.在项目选择方面,近代项目管理非常重视,项目管理者主动执行项目。 5、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维系组织()的纽带。 A.团队精神 B.持续发展 C.核心竞争力 D.变化与创新 三、填空题 1、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________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三个方面 2、传统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重实施轻规划、重控制轻协调、_______________、重分析轻综合。 3、近代项目管理阶段的代表项目有美国的_______________、北极星潜艇远程导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 4、现代项目管理强调使利益相关者满意,在体系上注重项目管理的模块化、专业化、_________与国际化发展。 5、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管理思想方面,表现为系统性、_______与动态性。 6、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管理组织方面,表现为开放、______与注重环境。 7、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管理方法方面,表现为软件技术、_________与网络化。 8、项目管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与_____________。 9、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概括起来就是复杂性、____________与竞争性的加剧。 10、项目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为资源的稀缺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新的挑战要求项目组织必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组织运作虚拟化。 12、现代项目管理涉及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________以及项目收尾五个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项目管理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主要区别。 2、简述现代管理的潮流。 五、论述题 1、试述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行模式。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项目 2、项目生命周期 3、项目管理 4、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计量经济学讲解习题二Word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二) 一、单选题 1、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其中C为消费,x为收入,虚拟变量,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 的消费函数为。 A、 B、 C、 D、 2、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 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2 B、 4 C、5 D、6 4、消费函数模型,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 ,,,该模型中包含了几个质 的影响因素。 A、1 B、2 C、 3 D、4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 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6、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 C、统计准则 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 7、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 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 A、序列的完全相关 B、序列的不完全相关 C、完全多重共线性 D、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8、简化式模型是用所有()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 A、外生变量 B、先决变量 C、虚拟变量 D、滞后内生变量 9、联立方程模型中,如果某一个方程具有一组参数估计量,则该方程为.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模型可识别 10、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1、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化工原理(干燥部分)习题与解题指导

第八章干燥 【例题与解题指导】 【例5-1】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 (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 (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解:(1)30℃时的性质 相对湿度 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464kPa。用式5-5求相对湿度,即 将数据带入 解得 水汽分压 比容

由式5-6求比容,即 =0.8926 m3湿空气/kg绝干气比热容 由式5-7a求比热容,即 焓用式5-8b求湿空气的焓,即 kJ/kg绝干气 (2)50℃时的性质参数 相对湿度 查出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 水汽分压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4.004kPa。 比容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50℃时的比容为

m3湿空气/kg绝干气 比热容由式5-7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容不变,为1.058kJ/(kg绝干气·℃)。 焓kJ/kg绝干气 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5-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点t d、绝热饱和温度tas和湿球温度t w。 解:露点t 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由式5-16可求出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解得=4.004kPa 查出该饱和蒸汽所对应的温度为28.7 ℃,此温度即为露点。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软件项目管理计算题汇总

计算题汇总 一网络技术 计算关键路径 计算总浮动时间 计算自由浮动时间 二三点估算 估计3个数-乐观的,最可能的,保守的,然后按Beta概率分布算出均值作为该活动的期望工期。Beta概率分布的公式是: 期望值= (乐观的+ 4 x最可能的+保守的)/6 方差= (乐观的-保守的)/6 对于正态分布,期望值两边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曲线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8%;2个标准差范围内,曲线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5%;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曲线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9%。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项目在期望工期完成的概率是50%,在(期望工期+1个标准差)时间内完成的概率是(50%+(68%/2))=84%,在(期望工期+2个标准差)时间内完成的概率是(50%+(95%/2))=97.5%,在(期望工期+3个标准差)时间内完成的概率是 (50%+(99%/2))=99.5%。 三挣值计算 实现价值技术(EVT)

1、基本指标: EV(BCWP):实现价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PV(BCWS):计划价值,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AC(ACWP):实际费用 BAC:完工预算,项目总的估算费用 BDAC:基准完工工期 2、差异分析: CV:费用偏差(CV大于0代表费用节约;反之则为费用超支),CV=EV-AC SV:进度偏差(SV大于0代表进度超前,反之则为进度落后),SV=EV-PV 3、绩效分析: CPI:费用绩效指数(CV大于1代表费用节约;反之则为费用超支),CPI = EV/AC SPI:进度绩效指数(SV大于1代表进度超前,反之则为进度落后),SPI = EV/PV 4、趋势预测: ETC:完工尚需费用预算 基于非典型的偏差计算(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偏差时): ETC = BAC-EV 基于典型的偏差计算(当头偏差可代表未来的趋势时): ETC = (BAC-EV)/CPI EAC:完工总费用预算 使用新估算费用来计算EAC = AC+ETC 使用剩余预算费用计算EAC = AC+(BAC-EV) 使用CPI计算 EAC = AC+(BAC-EV)/CPI = BAC/CPI(PMP认证最常用)使用SPI<1 计算 EAC = BAC/(CPI*SPI) VAC: 完工总费用偏差 VAC = BAC-EAC EDAC:估计完工工期 EDAC = BDAC/SPI 5、估算EV的方法: 自下而上的统计法. 公式估算法: 50/50法则开始计50%,结束计50% (保守,PMP认证最常用).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算题整理集合

计算分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下表给出了一含有3个实解释变量的模型的回归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SS ) 自由度(d.f.) 来自回归65965 — 来自残差— — 总离差(TSS) 66056 43 (1)求样本容量n 、RSS 、ESS 的自由度、RSS 的自由度 (2)求可决系数)37.0(-和调整的可决系数2 R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的显著性 (已知0.05(3,40) 2.84F =) (4)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确定1X 、2X 和3X 各自对Y 的贡献?为什么? 1、 (1)样本容量n=43+1=44 (1分) RSS=TSS-ESS=66056-65965=91 (1分) ESS 的自由度为: 3 (1分) RSS 的自由度为: d.f.=44-3-1=40 (1分) (2)R 2=ESS/TSS=65965/66056=0.9986 (1分) 2R =1-(1- R 2)(n-1)/(n-k-1)=1-0.0014?43/40=0.9985 (2分) (3)H 0:1230βββ=== (1分) F=/65965/39665.2/(1)91/40 ESS k RSS n k ==-- (2分) F >0.05(3,40) 2.84F = 拒绝原假设 (2分) 所以,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显著 (1分) (4)不能。 (1分) 因为仅通过上述信息,可初步判断X 1,X 2,X 3联合起来 对Y 有线性影响,三者的变化解释了Y 变化的约99.9%。但由于 无法知道回归X 1,X 2,X 3前参数的具体估计值,因此还无法 判断它们各自对Y 的影响有多大。 2、以某地区2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如下工业就业模型 i i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3322110ln ln ln 回归方程如下: i i i i X X X Y 321ln 62.0ln 25.0ln 51.089.3?+-+-= (-0.56)(2.3) (-1.7) (5.8) 2 0.996R = 147.3=DW 式中,Y 为总就业量;X 1为总收入;X 2为平均月工资率;X 3为地方政府的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7、临界含水量X 随()的不同而异。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有)。 18、测定湿球温度t W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练习题二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项目管理的时间是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B 工程管理的时间是项目的实施阶段 C 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目标论证 D 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为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增值 2.关于线性组织结构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性组织结构适合于大的系统 B 线性组织结构中,每一工作部门只有一个上级部门和一个下级部门 C 线性组织机构中可以对非直接的下属部门下达工作指令 D 线性组织机构中不允许越级下达指令 3、关于组织工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的分工 B 管理职能分工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C 工作流程图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工具 D 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关系 4、某组织工具如下图所示,则,该图形反映的是()。 A 某项目的所有子系统,所有的工作任务 B 某项目组织系统的组织指令关系 C 某项目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D 某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关于施工管理的工作任务分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 编制工作任务分工表之前的准备工作是明确项目经理和各主管的管理职能A 工作任务分工表主要明确项目经理和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B 工作任务分工表中主要明确工作任务应由哪些部门负责,哪些部门配合或参与C 在各项目参与方中,只有业主方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才需要编制工作任务分工表D 。.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6 施工总承包单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Word版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0分) 1.下表为日本的汇率与汽车出口数量数据, X:年均汇率(日元/美元) Y:汽车出口数量(万辆) 问题:(1)画出X 与Y 关系的散点图。 (2)计算X 与Y 的相关系数。其中X 129.3= ,Y 554.2=,2 X X 4432.1∑ (-)=,2 Y Y 68113.6∑(-)=,()()X X Y Y ∑--=16195.4 (3)采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和出的模型为 ?81.72 3.65Y X =+ t 值 1.2427 7.2797 R 2=0.8688 F=52.99 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 是什么。 3.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18.7) n=19 R 2=0.81 其中,C :消费(元) Y :收入(元) 已知0.025(19) 2.0930t =,0.05(19) 1.729t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问:(1)利用t 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4.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 Y Y 68113.6∑ (-)=, 求判定系数和相关系数。 5.有如下表数据 日本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1)设横轴是U ,纵轴是P ,画出散点图。根据图形判断,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拟合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 (2)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拟合了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1 6.3219.14 P U =-+ 模型二:8.64 2.87P U =- 分别求两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 7.根据容量n=30的样本观测值数据计算得到下列数据:XY 146.5= ,X 12.6=,Y 11.3=,2X 164.2=,2Y =134.6,试估计Y 对X 的回归直线。 8.下表中的数据是从某个行业5个不同的工厂收集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项目管理练习题-选择题(答案正确版)

项目管理练习题-选择题(答案正确版)

一、单项选择题 2.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一类人或组织会对项目的结果感兴趣,受到项目结果的影响,并希望影响项目的结果。这一类人或组织叫做( C ) A.项目的发起人 B.项目的客户 C.项目经理 D.项目利益相关者 3.随着项目生命周期的进展,资源的投入( D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与其他项目阶段相比较,项目结束阶段与启动阶段的费用投入较少 B.与其他项目阶段相比较,项目启动阶段的费用投入较多 C.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其风险是不变的 D项目开始时,风险最低,随着任务的逐项完成,风险逐渐增多 8.对项目当事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 ) A.识别项目的所有潜在用户来确保需求分析的完成 B.积极减少可能会严重影响项目的项目当

事人的活动 C.在进度和成本超支时建立商业信誉 D .通过项目当事人的分析关注其对项目的批评 9.应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负主要责任的是(B ) A.质量经理 B.项目经理 C.高级管理层 D.项目团队成员中的某个人 11.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发生在项目管理过程的哪一个阶段(B ) A.项目计划阶段 B.项目启动阶段 C.项目实施阶段 D.项目收尾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若干阶段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以下哪些是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 ACD ) A.实施阶段 B.终止阶段 C.概念阶段 D.计划阶段 2.下列属于项目的实例是( AB ) A.举办一场婚礼 B.开发一种

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C.提供金融服务 D.管理一个公司 3.项目的共同点有( ABCD ) A.明确的起止时间 B.预定目标 C. 受到资源的限制 D.消耗资源 4.日常运作与项目的区别在于( ABC ) A.管理方法 B.责任人 C. 组织机构 D.收益大小 5.项目当事人应包括( BC ) A.项目经理 B.客户 C.供货商 D.项目发起人 6.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 AB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自发性 D.随机性 7.下列属于项目特征的是( ABD ) A.目的性 B.一次性 C.生产性 D.独特性 8.项目生命周期可以由哪些阶段组成。( ABD ) A.计划 B.启动 C.可行性研究 D.收尾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 、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 解:(1) 4 、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 )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 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20.611 4384126783 /(1)10.587/(1)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ESS/k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 (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 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 显著性检验的t 值,t 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 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 效果较好。 8、 现有X 和Y 的样本观察值如下表: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 对X 的回归模型为: 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此回归模型。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随()的不同而异。 7、临界含水量X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18、测定湿球温度t W 有)。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1、一定状态的空气温度不变,增大总压,则湿度(),容纳水分的能力(),所以干燥过程多半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0.75 B. 0.75% C. 2 D. 7.5%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A.1 B.n-2 C.2 D.n-3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33.33 B.40 C.38.09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B. t 检验与F 检验综合判断法 C. DW 检验法 D.ARCH 检验法 E.辅助回归法

化工原理 干燥练习题

干燥试题 一、填空题 1. 离开干燥器的湿空气温度t2比绝热饱和温度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高20-50K、防止干燥产品反潮 2. 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达到平衡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汽分压与空气 中水蒸汽分压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3. 非吸水性物料,如黄沙、瓷土等平衡水分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零 4.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传递;热量向空气传递 5.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空气向水 6.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主要有、、和 。机械去湿、吸附去湿、冷冻去湿、供热去湿 7.干燥过程的供热式有、、和 。传导、对流、辐射、介电 8.空气干燥过程的实质为和两个过程。传热、传质 9.湿空气的性质是以为基准来描述的。1kg绝干空气 10. 干燥的必要条件是、 。 11.常见的干燥器类型主要有、、 和。气流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流化干燥器 12.物料中的水分,按能否除去可分为和。自由水、平衡水 13.物料中的水分,按除去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结合水、非结合水 14.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所除去的水分量。 15.干燥曲线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16.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物料含水量,物料的形状、粒度 二、选择题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